登陆注册
3180400000030

第30章 失望而不绝望:恩斯特·布洛赫的总体辩证法(3)

布洛赫的《希望原理》不同于卢卡奇的《理性的毁灭》,并没有简单地给法西斯主义和存在主义贴上“非理性主义”的反动标签就万事大吉,而是汲取其乌托邦内核。在布洛赫看来,法西斯主义并没有证伪非理性因素,只是证明了希望(乌托邦冲动)不可取消,却有可能误入歧途。在布洛赫心目中,希望只能由“马克思主义”取代接管。可惜,“社会主义在幻想方面长期营养不良”,左派未能把握“非理性中的理性”,抛弃了被法西斯主义“殖民化”的幻想领域。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也好,坚信“真理会开辟自己的道路”的德国共产党也好,卢卡奇式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也好,都抹煞了非理性因素的合理性。这种坏的理性主义也是布洛赫《希望原理》的批判对象。

这样来看,《希望原理》的读者对象相当明确。在“二战”期间写《希望原理》时,布洛赫心目中隐含的标准读者是德国共产党(KPD);而在战后的民主德国修订此书时,特别是在修订第3卷时(被打成修正主义分子之后),理想读者则是德国统一社会民主党(SED)。在《希望原理》的导言中,布洛赫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会希望。希望没有放弃它的工作,它爱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布洛赫要谁“学会希望”?不是其他哲学家,不是普通群众,而是无产阶级政党(或者说,一切左派政治团体)!

布洛赫的“希望原理”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是一致的。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空前的吸引力。尤其是列宁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的张扬,引起了西欧知识分子的共鸣。在德国、匈牙利等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相继失败以后,受列宁影响,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纷纷探讨了“革命如何可能”的问题。他们的结论都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布洛赫同样在《希望原理》的导言中引用了列宁的《怎么办?》中的一段话,为梦想辩护,回答革命如何可能的问题。

布洛赫把“希望”看做推动自然和人类历史的“第一原理”。在《希望原理》的第一部分《(报道)小白日梦》中,布洛赫走进了小市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描述了人在一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渴望、等待、愿望、梦想。布洛赫区分了白日梦的两种类型:第一种白日梦是“陈腐不堪的白日梦”,也就是未超越现有生存条件的白日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斗志昂扬的白日梦”,也就是带有乌托邦成分的梦。布洛赫当然肯定、宣扬第二种白日梦而批判、否定第一种白日梦。

布洛赫的白日梦类型学无非是要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丧失了阶级意识,小资产阶级更缺乏革命精神。这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母题。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物化意识的发生角度,对无产阶级丧失阶级意识的现状进行了理论说明。葛兰西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高度,对无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缺乏革命精神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省。布洛赫则从心理学角度描述这一意识现象。这是一种现象学色彩很浓的描述。现象学的基本范畴是“意向性”,无论思维还是想象,在现象学的视域中是没有差别的。这是和传统哲学很不一样的地方。根据现象学,即使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东西,一样能够成为意识的对象。布洛赫所描述的两种白日梦,其根本差别就在于意向性的对象是否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若已经存在,则属于“未超越现有生存条件的白日梦”,反之则是带有乌托邦成分的、改变世界的革命的白日梦。

白日梦对于布洛赫是极其重要的现象,这只有从人本主义的问题式才能理解。因为白日梦既不是“存在”也不是“本质”,既不是现实的“是”,也不是不在场的“应该”,它居于“应该”和“是”之间的空场上,是沟通两者的桥梁。布洛赫从人的本质(人“应有”的存在)和人的现实存在之间的张力出发。但白日梦绝不是他的理论归宿,而只是叙述的起点。布洛赫没有满足于对法西斯主义欺骗群众的揭露上,还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用“希望”为社会主义革命做贡献。当然,布洛赫也认识到,希望本身并不能带来新事物。“但如果我们能把注意力转向那声音和它代表的涵义,我们的期盼就不会漏掉那声音了。”这就是布洛赫提出“希望原理”的用意。事实上,布洛赫并不看重白日梦的内容,而是看重白日梦的特性,用他的话说,“乌托邦功能”。

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不过,布洛赫自己并不认为是补充,他是要恢复“希望”这个马克思主义范畴。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布洛赫要做的,恰恰是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人本主义维度。在理论逻辑方面,布洛赫的确有诸多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处,甚至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但是在哲学精神方面,布洛赫却要比教科书体系更贴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意。

第二节布洛赫希望哲学的逻辑建构

布洛赫从他独特的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将人的本质设定为“希望”。他强调:“没有希望,理性就不能开花;没有理性,希望就无法说话,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当中——没有其他科学拥有未来,也没有其他未来是科学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同时包含着科学理性的“冷流”和希望的“暖流”,因而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在布洛赫看来,马克思论证的“自由王国”乃是我们希望的对象,是我们不能放弃的乌托邦梦想。

1.希望人:新人本主义逻辑的渗透

总的说来,布洛赫的主导认知框架是人本主义,而且是古典人本主义和现代的新人本主义两者兼而有之。布洛赫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全书开头的第一段只有四个单词:“我在,我们在”(Ich bin,wir sind.),第二段开始又说“这就足够了,现在我们得开始了。”布洛赫的出发点是人的存在,他既强调人的“类本质”,也强调个体体验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布洛赫眼中,人的“类本质”是他的尚未完成性。布洛赫指出,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于他对光明的向往之中:“在幼虫的下面,在所有动物都受其束缚的类的永恒限制之内,都存在着一种向往光明的冲动;但是只有在人自身中,所有动物均有的趋光性才被意识到,并得到贯彻。”(Ernst Bloch,The Spirit of Utopia,前引,第234页。)布洛赫不仅把人定义为“以未完成为特质的动物”、“新生的动物”,也把人叫做“制造工具的动物”、“会迂回的动物”:“在筑巢和相关活动中,人不再只是靠先天的反射和旧有的信号,他越来越依赖于有意图的计划:完全人为虚构的、还在前面的东西。”布洛赫这里把人的类本质说成是“迂回”、“计划”,实际上就是“劳动”的哲学说辞。当然,这个劳动不是哪个具体社会生产方式中的劳动,而是对人创造历史的主体性的一种抽象规定。布洛赫这儿关于人的“尚未存在”的思想是和青年卢卡奇相当接近的。

但布洛赫还有不同于卢卡奇的思想特色。他不仅从“类本质”的高度描述人的历史性生存,还从个人的经验去描述当下直接的生存状态。布洛赫在《乌托邦精神》中还说:“我靠我自身而在。人最终不得不从这里开始。”(第一句话的德文原文是Ich bin an mir,英译本作I am by myself,极难理解,更难翻译。根据英译者的解释,这一句话至少有以下4种意思:(1)我在我自己身旁,这是字面意思;(2)我依靠我自己而存在,即我是孤独的存在,这是对异化状况的叙述;(3)我通过我自身而成为我自己,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论述;(4)接近于“全看你自己的啦”,你的存在不能指望别人。这里采用的是意译,并兼顾德语原有的多重涵义。)无论如何,布洛赫这里说的是“我”而不是我们。如果说,在全书的开头,他还含糊地说“我在,我们在”的话,那么在这里,布洛赫的底牌已经翻了出来——只有一个字,“我”。这样,布洛赫就从古典人本主义的“类”本位转向了新人本主义的个人本位。布洛赫首先描述了人存在的黑暗状态:“我甚至体验不到我自己,不拥有我自己。”(Ernst Bloch,The Spirit of Utopia,前引,第187页。)

那么,我们内心最本真的东西究竟为何?布洛赫认为“我”是为了劳动而存在的,但是能够劳动的我为谁存在?资本家。我的本质是劳动,我的存在却不能达到我内心期许的那种劳动。布洛赫这里的发问非常接近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关于“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提法。但当时的布洛赫不可能读到马克思的手稿,这种“英雄所见略同”反映了青年布洛赫和青年马克思都处在人本主义的认知框架中。

布洛赫认为,希望就在生存的黑暗之中,只有希望才指向了我们想要的完满,指向了一个尚未存在的、在未来将要出现的乌托邦。由此可见,布洛赫希望哲学的逻辑基础是“无”,是“匮乏”,是“当下瞬间的黑暗”,是孤独的个人的异化存在体验。“希望”则是一种“尚未意识”的表达。作为具有乌托邦成分的白日梦,愿望的意向对象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是“尚未”。这种“尚未”,作为“应该”与现实的“是”对立。“应该”和“是”的统一不是建立在黑格尔式的理性总体性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愿望”的非理性基础上。布洛赫对人的界定类似于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叔本华眼中的人,就是一堆欲望的集合。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便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人又会厌倦。人生就在这痛苦一厌倦的轮回中消逝,要摆脱,只有在艺术中寻找。布洛赫认为,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太悲观了,他把生活意志引向了“涅槃”。(Michael L□wy,Interview with Ernst Bloch,前引,第35页。)布洛赫想做一个扳道工,把叔本华的哲学扳到马克思主义的道上来,使生活意志变为“革命意志”。

布洛赫认识到,革命之所以迟迟未能发生,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性主义传统是有关系的。不能不说,布洛赫戳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痛处。对个人存在、情感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块空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于宏观的分析框架,缺少对个体生存的当下关切。“小孩子都要饿死了,你谈生产力还有什么意义呢?”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布洛赫与萨特是心有灵犀的。

布洛赫批判了舍勒对情感的划分。舍勒认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是建构在怨恨的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乃是怨恨所致。布洛赫认为这是舍勒对无产阶级的诬蔑,他针锋相对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在于希望,而非怨恨。布洛赫对情感的分类是:有关满足的情感(如嫉妒、贪婪、羡慕)和有关期待的情感(如焦虑、恐惧、希望、信仰)。前者对应于“未超越现有生存条件的白日梦”,其目标是已经就绪的——如果是个人没有得到的东西,那么至少在世界上是已经可以得到的东西。后者则反之,期待之情对应于“超越了现有的生存条件的白日梦”,其意向性对象是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

但期待之情并不就是希望。因为期待之情本身也分为两类:积极的、肯定性的期待之情和消极的、否定性的期待之情,只有前者才是希望,后者则是海德格尔的“畏”。一句话,布洛赫把人界定为“希望的动物”。在他看来,粉碎“畏”的希望、回应绝望的信心,就代表了拯救这个世界的光明。绝望指向的虚无,就是一无所有,就是异化的不可能消除;信心指向的“全有”,就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是异化的消除,就是人的解放。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布洛赫的“希望原理”实际上代表了对“共产主义胜利,资本主义灭亡”的信念。

在“希望人”的新人本主义立场上,布洛赫将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人本主义。由于异化、非人道化、物化、一切人和物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不得不与日俱增拥有的东西,而无产阶级代表着极度异化的零点,现在无产阶级终于成为变革的辩证关节点:人道本身正是非人道化所产下的敌人,事实上,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正是对资本主义中累积的非人道化的斗争,不彻底消灭这些非人道化决不罢休的斗争;与之对立的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推动力、阶级斗争和目标内容只是、能够是、将是人道的进步。(Ernst Bloch,Das Prinzip Hoffnung(《希望原理》德文版),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79,p.1607.)在布洛赫看来,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等结论是马克思毕生未曾放弃的。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贬低人、压迫人、遗弃人、蔑视人的关系,人被异化了,所以马克思要求推翻这种关系。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只是非人道化的消除;社会主义不是别的,只是人道的进步;自由王国不是别的,只是我们希望的乌托邦。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诸子今读

    诸子今读

    先秦诸子的文化合力实现了对王者形象的成功设想,孕育了统一和富强的汉唐雄风。本书形成了一个由合而分,又分中求合的理论框架,选取的是诸子九家,其实辐射到的是整部春秋战国思想史。本书做到了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结合,尽量将艰深的诸子思想和当前的社会难题关联起来,让诸子思想发挥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缥缈剑仙

    重生之缥缈剑仙

    前世的顶级游戏玩家徐言穿越到了游戏的世界中,这是个修仙的世界,看他如何利用自己积累的游戏记忆,站在这个修仙世界的顶峰。
  • 小丧尸的末世臭美日常

    小丧尸的末世臭美日常

    穿越到一直在玩的末日游戏里,时间是末世当天。本以为能紧抱剧情的金手指,谁想这世界与她在游戏中经历的相差甚远,还有那梅超风一般的十指和青灰色的皮肤是怎么回事?哦买嘎!这不是她预想的生活!为了在末世好好活(?)下去,她给自己制定了伟大的目标:多吃晶核少见人!这位丧尸小哥哥你的声音很熟悉啊?感觉在哪里听过。丧尸小哥哥咧嘴一笑,朝着她露出一口大白牙:很高兴你还记得我,实验室里的研究体小姐。原谅我的文案无能。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小丧尸的末世生存纪事,走剧情,期间也会有感情线,是那种细水长流的感情。至于为什么选末世呢,因为它不受道德约束,可以随心所欲的搞事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至尊兽卡

    至尊兽卡

    PS:QQ群号469387852,加群不迷路融合变身异兽卡能够千变万化,宠物异兽卡可助大杀四方,有了变形卡就等于有了变形金刚,还有传送卡,兵器卡,辅助卡,伴生卡,傀儡卡,召唤卡……等等等等,且看普通小子意外获得至尊兽卡后,如何从平凡中崛起,搅动风云!
  •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夏

    盛夏

    身处这个时代,我们的内心就像“盛夏”这相季节,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无名躁动,当所有的真实扑面而来时,人性的幽微纤毫毕现,我们无处可逃。身处这个时代,我们的内心就像“盛夏”这相季节,充满了焦虑、不安和无名躁动,当所有的真实扑面而来时,人性的幽微纤毫毕现,我们无处可逃。
  • 此生是我吗

    此生是我吗

    本书是本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生活有所缺憾,也有所裨益。只是我自愿背向时代,选定了这样的路。而我看到,生命的生动,一定是来之于精神的内部。《此生是我吗》,这本书讲的就是生命的生动与精神的内部。它诠释了刘苇的生活和内心独白,呈现其闲适的生活状态。
  • 我的混沌城

    我的混沌城

    建造各式各样的防御塔,收集千奇百怪的功能建筑,抵抗一波又一波凶悍的怪物攻城。已完本,新书【灵感证道】,求支持!扣扣群:523131241。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里锦花十里丝

    十里锦花十里丝

    “升级吗?” “不去” “撩美男吗?” “考虑下” “赚钱呢?” “不去…等等,去去”注:本文无男主,本文可以说是种田玄幻,但大多数是主角升级路本文很吊,入坑者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