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4500000012

第12章 到毛泽东身边工作(1)

担任毛泽东秘书

1941年1月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2月初的一天,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突然来到大砭沟胡乔木家,说要调他当毛主席的秘书。

王若飞告诉胡乔木:前年你为纪念“五四”运动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指《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陈伯达很欣赏,推荐给毛主席。毛主席看了说,乔木是个人才。那时候,毛主席就注意到你了。王若飞还说,前些时候,毛主席的秘书周小舟被派到冀中区党委当宣传部长了,毛主席身边人手不够,决定调你去。胡乔木听了,有些顾虑,说:给主席当秘书,我怕当不好。我可从来没有做过秘书工作呀!王若飞说:这可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啊。

很快,胡乔木就从大砭沟搬到杨家岭毛泽东身边去了。

2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加强中央秘书处组织。秘书处工作主要有政治、军事、党务、情报、同延安各机关的联系五个部分。会议正式决定调胡乔木和陶铸等四人到秘书处工作。胡乔木主要对毛主席负责,当了毛主席的秘书。

一、参与编辑《六大以来》等“党书”

胡乔木刚到毛泽东那里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看到毛泽东在亲自校对《六大以来》的清样,就说:我来干这个事吧。毛泽东说:你算找对任务了。毛泽东又说,校对工作很难,也很艰苦,一定要非常认真。校对也称“校雠”,就是要像对待仇人那样,把文章中的错误校出来。就这样,校对《六大以来》清样,成为胡乔木到主席身边做的第一件事。

胡乔木他们当时只知道是为七大准备材料,没有听说要把这些文献材料汇编成书。把这些文献编成后来称为“党书”的《六大以来》,是出于形势的需要。到1941年8、9月间,在为准备中央九月会议的过程中,针对当时的形势,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展一个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的活动,以提高高级干部的路线觉悟,统一全党的认识。为此,他建议,将正在审核的历史文献汇编成册,供高级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用。这项建议得到中央的赞同。这才将历史文献汇编成书。

《六大以来》内容十分丰富,汇集了自1928年6月中共六大至1941年11月间,党的历史文献519篇,共280多万字。在编辑过程中,为及时提供在延安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毛泽东挑选一些重要的文献随时以活页的形式,陆续印发。1941年九月会议期间,毛泽东、王稼祥致中央研究组和高级研究组各同志信,请“看六大以来的文件”,随信开列了要目。1941年12月,将活页印发的86篇文献汇编在一起,订成《六大以来》的选集本。在1943年10月《两条路线》出版以前,《六大以来》选集本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的主要材料。对此,胡乔木后来回忆说:“编出《六大以来》使总结历史经验得到一个武器。把党的历史文献编出来,使正确路线同错误路线的对照非常明显。一些犯‘左’倾错误的同志看了心服口服。”

《六大以来》出版后,引起了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浓厚兴趣,不少同志提出研究党的历史干脆从党的一大开始,要求中央编一本六大以前的党史资料书。所以,毛泽东从1942年初就着手编辑《六大以前》。《六大以前》的资料工作主要由胡乔木和陶铸负责。《六大以前》共收文献184篇,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分上下两册,上册121篇,下册63篇,其中“补遗”24篇,此外还有“附录”4篇。发行的方式与《六大以来》汇集本相同,只发单位,不发个人。

《六大以前》出版后,毛泽东紧接着就准备在《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两本书的基础上,选编一本关于党的路线的学习材料,这就是《两条路线》。后因故耽搁下来,直到1943年8月才正式动手。《两条路线》是胡乔木参与编辑的又一本“党书”。该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挑选最能反映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两条路线斗争的文件、讲话、文章等,选目难度较大。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央总学委的成员,参加编辑工作。因为已有前两部“党书”做基础,驾轻就熟,很快就完成了。《两条路线》也分上下册,所收文件起自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讫于1943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共收录文献131篇。最后印了2000套,分发的范围较广,不仅在延安的高级干部人手一套,而且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也差不多人手一套。此后,《两条路线》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的主要材料。

关于“党书”的作用,毛泽东在1943年九月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9月7日至10月6日)上批评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时,作过简要的论述。毛泽东说:“现在党内主要的危险是闹独立性,我们要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抗战初期的右倾投降主义,六届六中全会在政治路线上是克服了,但未作结论,组织问题也没有说,目的是希望犯错误的同志慢慢觉悟。到了一九四一年五月,我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毫无影响。六月后编了党书,党书一出许多同志解除武装,才可能召开一九四一年九月会议,大家才承认十年内战后期中央领导的错误是路线错误。”

在毛泽东的带领和直接教诲下,参与编辑和校对《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三部“党书”,对于胡乔木个人的成长,对于他全面系统了解党的历史,分清党内路线斗争中的是非功过,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为他后来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

1941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整刊物问题的决定》。其中一项重要的决定是扩大《解放》杂志的编委会,胡乔木成为其中的成员。新的编委会由张闻天、博古、吴亮平、陈伯达、杨松、康一民、蒋南翔和胡乔木组成,仍由张闻天负总责,吴亮平为编辑主任。另一项重要决定是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出版。为此,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4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作出决定,同时确定博古担任社长兼主笔。5月15日,中央书记处发出毛泽东起草的通知:5月16日起,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通知要求:“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重要文章除报纸刊物上转载外,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

根据中央的这一决定,新华社附属于《解放日报》,由博古为首的《解放日报》编辑委员会具体负责。《解放日报》社长是博古,总编辑是杨松。当时《解放日报》为四开两版。博古学习联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的做法,每天发表社论。毛泽东经常被约请写社论。有的社论,毛泽东嘱咐胡乔木完成。同时,由于胡乔木的特殊位置和写作才能,胡乔木也是博古经常约写社论的作者。

胡乔木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第一篇社论是《救救大后方的青年》。这不单是因为胡乔木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对青年情况熟悉,还因为他当时参加了《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的起草和修改工作。6月8日《解放日报》社论《救救大后方的青年》,正是配合中央青年工作决议发表的。胡乔木在社论中对国民党统治下的大后方青年“在物质上生活上受着煎逼,同时在精神上思想上更受着苛刻的压制”,而“不能安心读书”、“找不到自己所要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同情、痛心和悲叹。他恳切地呼吁“在重重压力下的大后方青年”:“第一,对抗战的前途须有透彻认识和信心”;“第二,必须自强不息,自觉地担负自己应尽的责任”;“第三,必须善于识别各种危害青年者的面目”。

从此之后,胡乔木在担任毛泽东秘书的繁重工作之余,为《解放日报》写了不少社论和文章。他那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优美的文采,也更加充分地显露出来。

6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欢迎科学艺术人才》。社论指出:“随着抗战以来文化中心城市的相继失去……延安的古城上高竖起了崭新的光芒四射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旗帜,在这个旗帜下萃聚了不少优秀的科学艺术人才,从事着启蒙的研究和实际建设的工作。”社论表示:“虔诚欢迎一切科学艺术人才来边区,虔诚地愿意领受他们的教益”。

6月17日,胡乔木在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国民党缺少什么》中,严厉批评“国民党最缺少的,却是民族的信心”,呼吁国民党“坚决提高民族信心,坚决贯彻民族独立战争”。

6月2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这一天,也是苏德战争爆发一星期的日子。《解放日报》发表了胡乔木写的社论《苏必胜,德必败》。这是毛泽东出题目、坐等胡乔木用一小时写出来的。社论指出:苏德战争“必然达到一种结论:苏必胜,德必败”。为什么呢?“第一,德国师出无名,无法进行精神动员”;“第二,德国实力,在量上是有限的,在质上是已暴露的”;“第三,德国对苏作战还要不可免地遇到许多重大的技术上的困难,德国对苏似乎是外线作战,其实德国的四面,都在敌人的包围攻击中间”;“第四,德国内不稳而外孤立,苏联内坚强而外多助,这乃是决定这次战争胜败的关键”。在苏德战争刚刚爆发之时,这篇社论对战争前途作出很有说服力的分析,增强了人们反***战争胜利的信心。

接着,胡乔木或按毛泽东的要求,或应《解放日报》的邀约,为《解放日报》撰写了一系列社论,阐述中国共产党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政策和策略。

1941年7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提出“加强民族团结,是目前的急务”。7月27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出路和迷路》,指出: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联合英美苏联,加强国内团结,改良政治,积极反攻,以求彻底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的路;另一条是全国分裂,反共反蒋、反苏反英美,投降日寇和国际***阵线,使中国亡国灭种的路。二者究竟孰吉孰凶,何去何从呢?社论运用严谨的逻辑,十分有力地说明前一条是中国的出路,另一条是迷路。8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闻捷》,祝贺在敌后艰苦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开始反攻的时候取得的很多胜利,论述反攻胜利的意义,希望“这些胜利能够促成全国的反攻,尤其是促成反攻胜利的各种必要前提的实现”。8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最近的国际事件与中国》,强调“今天的世界乃是民主的世界,无论国际局势的演变如何波谲云诡,未来的胜利者必属于民主的势力,必属于民众”。9月11日,《解放日报》又发表胡乔木写的《打碎旧的一套》的社论,主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的思想“翻译成真正中国的言语”,“打碎旧的一套,彻底地改进我们的全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在职教育”,“发展真正与人民与实际相联系的教育,替中国的新教育真正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三、继续为《中国青年》写稿

在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和文章的同时,作为《中国青年》的主编,胡乔木仍然不断地为刊物写稿。

在《中国青年》第3卷第3期上,胡乔木发表了《说难》,提倡“朴素切实、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第3卷第4期上,发表文字简练、思想隽永的小品文《小品三题》。在《猫和刺猬》中说:“愈是寂寞的时候我就愈恨猫,我用荆棘的鞭子打它,因为它在寂寞中快乐,它不是我的同类。”《火》写种种情景下火的状态,赞美火“是人的生命的最准确的摹本”,“有人才有意识地创造了火并由此创造了自己,所以发现火的人也就发现了自己”。第三题《水》更富哲理。他说:“凡物有三态,思想也有三态。”他以水作比,说“惟有液体的思想它在人脑中开辟有定无定的河流。它是运转不息万古常新的,从它的不舍昼夜的奔驰中,人是不能和它两度相识的,所以流水不腐;它的运转有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纪律和一定的方向的,它永远向前看,永远要冲击网罗和荡涤瑕秽,所以流水无情。”在对“流水不腐”和“流水无情”两个成语作出形象而富有哲学意味的解释后,他又举出东西方哲人关于水的两句格言:“智者乐水”“水生万物”,启发读者“常能沐浴在你的怀抱中”“吸取无穷的睿智吧”。

在第3卷第4至5期上,胡乔木发表的科普文章《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也特别引起读者的兴趣。在这个总标题下,胡乔木以“大观园是从哪里来的”作为引言,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分八个题目,讲了一串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简要地讲述了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在当时延安资料严重缺乏的条件下,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反映了胡乔木在自然科学方面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

同类推荐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陈云的故事

    陈云的故事

    《陈云的故事(修订版)》选取陈云一生中16个有代表性的主题,通过亲历者、见证者的回忆、评说,充分运用文物、档案、文献资料,以独特的视角和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陈云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真实地展现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鲜明的革命风格、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 历史人物:与诗意结缘的女子

    历史人物:与诗意结缘的女子

    我国历史上的美女、才女灿若群星,但德才兼备、能诗能画、能歌善舞的女子却为数不多:大唐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才貌无双、知书达礼、性情温婉、清秀脱俗;费花蕊秀美闻名,天生丽质、能文善诗、才色并重;大唐女校书薛涛能文善诗,与大诗人元稹于川东旷世奇恋,传为佳话;裴兴奴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燕子楼关盼盼与张愔的生死绝恋、李云英与大诗人罗隐的“君未成名我未嫁”、董小宛对冒辟疆的一生钟情;马湘兰濯濯如春柳早莺,终生痴恋王稚登,嬉笑戏弄魏忠贤;柳如是与钱谦益徜徉于山水之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品茶论道。
热门推荐
  • 皇后你别逃

    皇后你别逃

    依依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任谁一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借用了别人的身体,多出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都是无法以平常心待之的。前一刻,刚进入全息游戏《仙魔世界》的传送阵准备去往魔神殿,下一刻醒来却成了高氏秀容,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的使女。
  • 风雷子

    风雷子

    本是天地间最原始的元素之神的子嗣,一身双生属性的修为深不可测,更是一名登峰造极的灵阵师,屹立在世界之颠……但一场蓄意陷害,却让的他不得已转世重生……带着前世经验重生之后的秦衍一路高歌猛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终踏五行殿,斩五行,统六界,也和那个心爱的女孩修成正果,大仇得报的同时,也终于成为了传说中的一界至尊!
  • 浴火凰妃:皇叔,真给力

    浴火凰妃:皇叔,真给力

    她身怀异能,却遭同伴嫉妒,惨死!一朝穿越,竟变成青羽国四大家族夜家七小姐。未婚夫不认,私毁婚约!姐妹设计,掏她心喂狗!生父不管,任她自生自灭!两世记忆交织,熊熊怒火胸中燃烧,欺她,辱她之人,加倍偿还!白莲耍心机?掏你心成植物人!渣男斗功夫?打你个半身不遂!本以为在这条用鲜血铺满的报仇之路上,会形单影只,却不料天降妖孽,乱了她的阵脚,也乱了她的心!面对不要脸的生父要求报答养育之恩,他莞尔一笑,从今日起她不姓夜。她杀人掏心,他关门放狗。她闭关修行,他煲汤煮粥。某妖孽斜卧在榻,无辜眨眼:娘子,饭在锅里,人在这里!
  • 应物兄(全集)

    应物兄(全集)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写作了十三年,成稿100余万字,不断删削修改至现在的六十余万字。主人公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现代大儒,在当代商品化大潮中播云弄雨,成就了一个将文化进行商业运作的奇迹,在时尚的成功中,他内心却体味着不为人知的碎裂与矛盾。小说极尽饶舌与喧嚣,将这个时代滚滚向前泥沙俱下的宏阔场景呈现无余。
  • 贵门娇女一胎双宝

    贵门娇女一胎双宝

    中元前夜,京都男女都沸腾了。听说兵部侍郎家幺女迟酥要向当朝六王爷季黎表白。迟酥支支吾吾,看着手上的小抄。“呃....王爷安好,民女民女心悦王爷已久,不知王爷...嗷嗷谁?放我下来?!”迟酥努力扭头看向突然扛起自己的人,却只能看到墨色锦衣包裹下的坚实背部,不过男子腰间的玉佩顿时出卖了他。“时易,你放我下来——啊!你混蛋!”墨衣男子“啪”地打了迟酥屁股,迟酥脸上爆红,堪比岸边的红石榴花。迟酥压低声音,小声警告。“时易,不许打我屁股。”迟酥抬头看向对面坐在马上的季黎,投去求助的眼光。嘿嘿,这招果然奏效。“站住。这样就想把人带走?”季黎气定神闲。时易顿了下身,扔给了季黎一块玉佩。“一个要求,随便提。”季黎挑了挑眉,欲归还。时易接着开口。“迟暖的。”季黎笑若桃花。“成交”人群中一片沸腾,早就盖过了迟酥质问时易玉如何从姐姐那里骗来玉佩的声音。后来,整个京都哀嚎一片,百里国贵女们最宝贝的两个高岭之花就这样被迟家俩双胞胎姐妹给拐跑了。
  • 冷王追妻:王妃休想逃

    冷王追妻:王妃休想逃

    大婚之日,他用一只公鸡代为拜堂,某女大呼“取一只母鸡来!”前世她是惊才绝绝的顶级毒医,穿越嫁给腹黑王爷,从此纠缠不休。腹黑王爷拒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当柔弱王妃摇身一变,化身成惊艳世人的毒医,从此报恩仇、夺王位,誓要让所有欺压过她的人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 簪中谋

    簪中谋

    皇帝的一道圣旨,他入赘太师府,成了她的夫婿,殊不知这背后是个巨大的阴谋。沉浮中的他和她,到底该走向何处?一根白玉簪,隐藏着筹谋已久的复仇计划,也代表着至死不渝的缱绻爱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我就不要抛下我

    爱我就不要抛下我

    在一片大路上,有两个国家,它们是红耀国和蓝熠国。在这两个国家周围,是无尽的海洋。
  • 雍正墓陵

    雍正墓陵

    1915年间,军阀混战,为了补充军队军饷,军阀张作甫命令营长李强到民间偷盗陵墓,而吴江正好是李强营里的参谋长便跟随李强来到了金阳山。李强拿着一本不知名的册子在命人潜入金阳山上的墨湖,自己带一部分人去了金阳山深处,吴江在上山路上正好拉肚子和部队走散。吴江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找到部队,部队里所有人都倒在血泊中,全身被高度啃咬,死因不明,吴江在尸体上仅仅发现了掉落的虫子,吴京把虫子抓在布袋里,又拿走那本不知名的册子就去墨湖那找下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