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700000102

第102章 薪火相传六十年(1)

传承哈军工薪火的年轻校长们

天干地支一轮回,到2013年,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的历史就整整过去一个甲子了,恰好也是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

2003年,由哈军工分建的“军工六校”和全国各地的校友会隆重纪念校庆50周年,与哈军工有历史渊源的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院校的哈军工校友们也举行了相应的纪念活动。10年过去了,读者朋友不妨随着笔者的脚步从北到南,到“军工六校”的校园里走一走,去认识一下今天执掌大学帅印的校长们,了解他们如何传承哈军工薪火,励精图治,勇于创新,不断取得骄人的治校业绩。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刘志刚生于1956年3月,山东枣庄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5年起由任职系主任、副校长、党委书记一路走来,2004年6月出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刘志刚校长多年从事内燃机力学、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斐然;自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后,注重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重振哈军工雄风,把哈尔滨工程大学办成国内着名的重点大学。

笔者曾多次接触坚守在哈军工“祖庙”的刘志刚校长,他的热情、干练和敏捷思维,特别是对哈军工那份由衷的深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1年3月25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的哈军工教育思想高峰论坛会上,刘志刚校长的一篇精彩演讲《哈军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颇能代表他的办学理念,笔者特把这篇演讲作为本章的第二节。

如今,走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美丽的校园,浓郁的哈军工历史文化氛围让人们流连忘返。在大操场高高耸立的陈赓铜像,成为哈军工学子的精神坐标;2007年,南京理工大学溯源碑在原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大楼前落成;接着,西北工业大学竖起空军工程系旧址纪念碑,装甲兵工程学院竖起装甲兵工程系旧址纪念碑。2011年12月,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溯源碑也落成,一排醒目的大字镌刻在石碑正面:“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从这里走来”。哈军工旧址的四块溯源碑见证了哈军工60年延绵不绝的根脉相连,薪火传承。

2012年暑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多年来研究哈军工历史且着述颇丰的魏潾教授带队,一群年轻人为建设中的“哈军工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他们不辞辛苦地走访了全国多个城市的哈军工老校友,认真负责,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徐航笔者多年没有拜访卢沟桥畔的装甲兵工程学院领导人了。2012年9月,经刘世参学长联系,前去拜访新院长徐航少将。当这位身材魁梧、英气勃勃的新院长伸出手来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多么帅气的小伙子!

徐航生于1962年8月,河南南阳人,1984年毕业于装甲兵工程学院,2006年取得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教员、研究所所长、科研部部长、副院长、军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总装通保部装甲局局长;2009年10月出任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2010年底晋升少将军衔。

对于装甲兵工程学院60年的发展历程,徐航院长如数家珍。学院继承哈军工的光荣传统,多年来坚持“贴近部队、贴近装备”的办学理念,使学院成长为全国重点工科院校,是全军16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60年来,学院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培养了5万余名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骨干,约占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1/3。目前在师以上的领导干部中,约有一半人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毕业生。

在迎接建院60周年之际,徐航院长深感任重道远。学院党委一班人决心将学院建设成高等工程教育与军事职业教育有机融合、装备与信息特色鲜明、具备推进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核心能力的“军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特色学历教育院校,努力为中国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

由于各种原因,自2003年我采访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黄献中同学后,就再没有机会与国防科大的领导同志见面。但是,我一直关注着近年来国防科大的蓬勃发展和不凡业绩。黄献中的继任者、来自海军的徐一天中将不是哈军工学子,原来也与哈军工似无关联;但是,他却是近10年来最重视研究和宣传哈军工历史、亲自对新生进行哈军工光荣传统教育的国防科大领导人。这一点令我对他肃然起敬,虽然我们还没有见过面。

2010年秋,徐一天政委从长沙给我打来电话,我们在电话里亲切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他的第一句话就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一个暑假,我没有干别的,就是在认真研读您的《哈军工传》……”2011年秋,我应邀参加国防科大四院50年院庆活动,这才与徐一天政委见面了。我想,如果中国军校的领导干部有徐一天政委这样的深刻思维和广阔视野,不遗余力地去研究和弘扬哈军工精神和优良传统,则我军幸甚,国家幸甚。

2011年6月,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调任总装备部,副校长杨学军继任校长之职。上任伊始,他就趁在北京开会的时机去拜访94岁高龄的刘居英老院长,相差46岁的两代人的亲切晤面,为60年的历史续写新篇。

杨学军,1963年4月出生,山东省郓城县人,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三系,1990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杨学军长期从事并行处理技术和软件工程的研究,积极跟踪世界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成果。

作为主要技术人员,他参加了“银河-1”巨型机和“银河-2”巨型机的研制。1994年,31岁的杨学军担起“银河-4”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的重任。2010年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由杨学军担任总师的中国“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1A)跃居榜首,成为当时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是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捧回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首次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计算机业界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殊荣,标志着中国正在高科技领域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2011年12月,杨学军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时隔两年半之后,中国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重返世界之巅。

奋战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前沿的国防科技大学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科研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

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

2011年9月,我应邀访问南京理工大学,第一次与王晓锋校长面对面交谈。之前,他的良好口碑如雷贯耳,一番倾心交谈,他的真诚和谦和、睿智与学养,犹如清纯的泉水从我的心间流过。

1962年7月,王晓锋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哈军工的大名早在少年郎的心里留下深刻记忆。1980年9月,这位面相俊朗、身材高大的北方青年踏进孝陵卫200号大院。他一直是优秀学员和班干部,有理想,有追求,善于团结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大三时入党。1985年7月,王晓锋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电装置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底获硕士学位;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业,获博士学位。1988年1月留校后,他在校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十余年间从副处长干到处长;2000年3月出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6年3月出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同年12月转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考虑到我本人对王晓锋校长知之不多,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详细访谈,所以请我的好友、炮兵工程学院64级学员崔正翔兄代劳,写一篇关于王晓锋校长的传记,作为本章的第三节。

野战工程学院和国防工程学院1999年,解放军理工大学在南京成立,当年哈军工的老五系、现在的工程兵工程学院成为理工大学的一个学院。2011年,工程兵学院又分成两个学院——野战工程学院和国防工程学院。它们是培养我军工程兵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国家人防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初级指挥军官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一支博专兼备、中坚厚实、成果丰硕的高素质教员队伍,形成了作战工程保障、机械装备工程、伪装与仿真工程、防护工程、军事环境工程等五个学科群。

哈军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视角

尊敬的各位学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58年前,陈赓大将受命创办了哈军工。今天,我们齐聚军工旧址,共同研讨和弘扬哈军工教育思想,缅怀陈赓院长和老一辈哈军工人的丰功伟绩。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军工肩负着强军兴国的使命,短短十余年就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着名学府,创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将军、部长和院士等高端领军人才,堪称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哈军工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创办的一所特殊的大学。也许,哈军工的办学模式不能复制,但哈军工留下的宝贵财富将是永恒的。哈军工的办学成就既是党中央正确决策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陈赓院长和哈军工的创办者们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的结晶。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切为了学员”,“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科研与教学并重”等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哈军工实现超常规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源。

哈军工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对学校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传承和发展哈军工的教育思想,是所有哈军工后继者们共同的历史使命。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和教师为基础组建的哈船院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诞生。40多年来,学校坚持和弘扬哈军工办学传统,传承和发展哈军工教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哈军工的思想、理念、精神、文化在工程大学代代相传,融入血脉,不断发展,成为我们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1.传承“尖端集中、常规分散”战略思想,凝练和确立“三海一核”特色办学方略

为顺应国防科技发展趋势,哈军工提出“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战略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一批专业离开哈军工单独办学,学校则集中力量发展了导弹、原子、电子等尖端专业。这一超前的办学思想使哈军工走在了当时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最前沿,也促成了我军系统配套、互为依托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格局。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实际上是集中精力办好优势学科的特色办学方略。几十年来,虽然内涵有所变化,但特色办学方略一直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发展形影相随。哈船院成立不久,就确立了“为海军建设服务、为造船工业服务”的办学定位,“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使命逐步根植于师生,引领了学院快速发展。1996年,学校以鲜明的“三海”(海运、海防、海洋)特色进入“211工程”高校行列。1999年,学校归属国防科工委,作为委属唯一拥有核学科的高校,率先成立了核学院。2005年,学校党代会正式确立“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特色办学方略。这一方略是我们这样一所独立建校时间短、学科专业面窄的大学以差异化取得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负重奋起的必然选择。

2009年,学校进一步将“三海一核”特色办学方略落实到学科专业建设层面。

我们的认识是:特色是体系的灵魂,体系是特色的支撑;没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校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合理的学科体系,特色也难以持久,更难产生高水平的特色。近年来,学校抓住重大科技专项和国防能力建设机遇,对学科进行分类型、分层次重点建设,船舶、动力、控制、水声、核等学科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光学、信息、材料、机电、管理等相关学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船海核属性,基础学科、相关学科与主体学科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框架。

同类推荐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为自由而战的伟大诗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热门推荐
  • 风浪的江湖

    风浪的江湖

    一个有侠肠而无侠才,负侠气而无侠资的男人,因母亲早逝,父亲懦弱,为保护家人,他从小学了武术,之后再没有人敢欺负他们。结婚开始安定的生活后,他蓦然发现,当初对家庭付出最多的自己,却活成了兄弟中最落魄的一个。他苦闷,却又无法言说,为求心理的慰藉,他开始整日把“我走南闯北,闯荡江湖”挂在嘴上,这为他招来许多嘲笑和欺骗。为求解脱,他开始借酒浇愁,酒后就对妻儿家暴。几个孩子因此不敢同他亲近,并且都或多或少有了些心理问题。浑浑噩噩走完大半生。当年老衰弱时,他才发现,他所谓的江湖,已把他和儿女们隔到了江湖两岸。父子父女之间,相对时只会彼此局促!只有和他争吵打骂了一辈子的老伴,才能和他有两句共同语言。
  • A Face Like Glass

    A Face Like Glass

    In the underground city of Caverna, the world's most skilled craftsmen toil in the darkness to create delicacies beyond compare—wines that remove memories, cheeses that make you hallucinate, and perfumes that convince you to trust the wearer, even as they slit your throat. On the surface, the people of Caverna seem ordinary, except for one thing: their faces are as blank as untouched snow. Expressions must be learned, and only the famous Facesmiths can teach a person to express (or fake) joy, despair, or fear—at a steep price. Into this dark and distrustful world comes Neverfell, a girl with no memory of her past and a face so terrifying to those around her that she must wear a mask at all times. Neverfell's expressions are as varied and dynamic as those of the most skilled Facesmiths, except hers are entirely genuine. And that makes her very dangerous indeed…
  • 灵域间

    灵域间

    主人公林逸从小掌握雷电属性,在成长的道路上遇见值得自己深交一生的兄弟和自己最爱的人,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路上黑暗就潜伏在四周注视着他们,他们都道路又会怎样呢
  • 前世今生之一眼万年

    前世今生之一眼万年

    传说,不死鸟又被成为浴火凤凰,因为它可以在烈焰中重生。她本是一只不死鸟,重生不过是她的小小习惯。只因他轻柔的一瞥,她爱了万年,轮回了万年,追寻了万年……
  • 傲世修神诀

    傲世修神诀

    一个地球上的孤儿,无意间给空间管理者选中,因为不相信仙神传说的神话故事。惹得空间管理者为了证明身份一巴掌拍成穿越,从此这孤儿开始了他的另一个人生,看他如何玩转修真界,踏仙界,闹神界。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那么透明那么苍白。
  • 我前面桃花开放

    我前面桃花开放

    粉红粉红的桃花,无边无际地在我的周围蔓延开来。这是青川本土作家李先钺关于地震题材的最新长篇《我前面桃花开放》一书的引题,也是阅读者进入该书的一个切口。随着桃花的牵引,一道山梁上的两个村庄在我们眼前次第铺展,两个民间手艺人在不停地丈量着他们脚下的土地时,也活色生香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故事……
  • 时至经年

    时至经年

    时矜如果知道会遇见傅经年,她死也不会进公司,更何况,那个人看她的眼神很不一般啊!
  • 宿灵山兰若

    宿灵山兰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嫡女:王爷醉心小毒女

    重生嫡女:王爷醉心小毒女

    上辈子她遭人陷害,被囚宫廷,家破人亡,名节不保……她恨恨的看着他们:“若有来世,我必定要你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幸得上天垂怜,她含恨重生,发誓此生再不入宫廷,必要把上辈子背弃之人挫!骨!扬!灰!
  • 万界系统服务器

    万界系统服务器

    行走诸天万界,制造各式各样的系统,手握系统管理权限。齐玉表示:“我叫齐玉,遇到我就是你的奇遇!”给主角开挂还是给配角开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或者扔进遗迹让他们自己抢?在西游记世界把唐僧绑架送给女儿国国王,在未知世界颠覆末日,带领丧尸走向星际,在虚拟与现实交换的倾覆世界,寻找数字化的原理。系统光脑001弱弱抗议:“主人,您这么唯恐天下不乱好吗?您的任务只是培养一个携带系统的飞升之人而已。”“我乐意!”001说主世界是立身之基,但在齐玉眼里也只是万界之一,除了老板娘再无牵挂。无数人视她为天外天,救世者,只有齐玉自己知道,她只是想活着而已。活是一个字,却要拼尽所有来书写。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