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300000003

第3章 台湾问题的宪法学思考(3)

(二)“九二共识”内涵的重述

1992年10月,两岸民间团体为解决事务性商谈中的“一个中国”问题,口头达成如下共识:“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九二共识”是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能够达成的最大共识。“九二共识”不仅缓解了两岸事务性商谈中的政治难题,而且成为两岸开展正常交往的前提条件。在两岸各层次和各类型的政策宣示中,“九二共识”无不构成两岸交往的前提性条件之一,已经成为维系两岸政治平衡状态的共同符号。两岸都可以借助对于“九二共识”内容的阐述,汲取对己有利的成分,进而在“九二共识”所营造的框架和氛围内,维系基本政治平衡。

然而,台湾地区的部分人群对于“九二共识”中所包含的“一个中国”存在异见,并不断地质疑、反对“九二共识”,甚至否定“九二共识”的存在。陈水扁曾在2006年4月公然否定“九二共识”,并在2010年10月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是史上最大骗局”。为抹杀“九二共识”的历史地位,“台独”群体创造了“九二精神”、“九六共识”、“台湾共识”等概念,认为“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1992年只有“对话、交流、搁置争议的九二精神”,云云。事实证明,“九二共识”已经经受了上述形形色色的“假概念”、“假共识”的冲击,已经成为两岸公权力机关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共识。但是,质疑和否定“九二共识”声音的出现,除了“台独”意识形态的原因,“九二共识”自身内涵的模糊也是诱因之一。对“九二共识”具体内涵的重述,使之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理论创新的重要工作。

胡锦涛在2011年11月提出:“‘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这体现了对两岸间政治问题的务实态度。”这一表述丰富了“九二共识”的内涵,为构建对“九二共识”内涵的重述提供了政策依据。据此,“九二共识”形成了由本体论的九二共识和方法论的九二共识建构的双重结构:在本体论上,“九二共识”体现为对某种政治共识的认可,即一个中国原则;在方法论上,“九二共识”以其达成的过程,表明了两岸在形成共识上的方法和步骤,即“求同存异”的协商精神。事实上,胡锦涛曾在2009年4月提出过“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表达了两岸间“求同存异”和“务实”的思想。2011年11月的讲话将这一思想填充进“九二共识”的内涵,既丰富了“九二共识”的内涵,使之更加符合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使得“求同存异”这一两岸交往的基本方法论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之一。

涵义更加丰富的“九二共识”在本体论层次上是两岸开展正常交往的政治前提,在方法论层次上则是两岸开展交往和进行政治问题谈判所秉持的具体方法。这种双重结构的“九二共识”在对待“一个中国”的态度上坚守又不失灵活,在方法上求同而不避存异,使得两岸关系不至于陷入抽象的、不必要的概念之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一个中国”框架的思考

“一个中国”具体涵义及其在两岸关系互动中使用方式的争议,是两岸间的核心争议之一。“九二共识”形成后,“一个中国”的具体涵义已经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经由“各自表述”的方式获得了解决,但“一个中国”在两岸关系互动中的使用方式则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状态。1995年1月“江八点”发表之前,“一个中国”被视为两岸关系的一项“前提”,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构成了两岸交往的前提性条件。“江八点”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提法,直到在中共十六大报告,“原则”都与“前提”一道同时修饰“一个中国”。一般而言,“原则”与“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等实体性内容相联系,而“前提”则多与两岸协商等程序性内容相联系。中共十六大后,“原则”的提法几乎全面取代“前提”,这一变化意味着一些与政治无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议题,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钱其琛在2003年纪念“江八点”八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一个中国”从“前提”到“原则”的蜕变,表明“一个中国”从两岸关系的“准入”规则变为“排除”规则,即“一个中国”转变为两岸关系的底线性规则,只要不违反“一个中国”,即便不提“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也可以照常发展,不受影响。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提出“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首次用“框架”来修饰“一个中国”。随后,“框架”同“原则”一道成为大陆经常使用的表述。2012年7月28日,贾庆林提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对于“一个中国框架”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中共十八大报告继续肯定了“框架”与“一个中国”的联系,使用了“两岸……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的表述。从“原则”到“框架”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了“一个中国”的外延,使之从“排除”规则转变为“背景”规则,亦即“一个中国”构成了两岸关系的一种背景,只要不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两岸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开展务实合作和交往。

更为重要的是,贾庆林提出:“两岸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识,就确立、维护和巩固了一个中国框架”,从两岸法律制度“一中性”的角度论述“一个中国框架”,并获得连战的回应,凸显了“一个中国”框架所蕴含的法治思维。以“一个中国”框架为基础,依法治台和以法促统的统一台湾新战略有了足够的话语资源和政策依托。

(四)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论述

“国家”和“主权”是两岸关系的症结所在,由此导致两岸在政治关系定位问题上至今未达成共识。过去,两岸虽在各自内部宣示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观点,但在两岸交往中均采取了回避策略,避免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问题阻碍两岸交往。然而,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日益深入,两岸公权力机关的接触与合作困境、两会协议的实施问题、两岸合作领域和事务的深化问题等,都已经触碰到政治关系定位的问题。单纯地回避策略已经无法因应两岸交往的需要,也容易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永远停留在事务性合作的层面。可以说,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两岸事务性合作的阻滞性因素。十六大以来,大陆方面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和解决思路,为两岸解决政治关系定位问题创造了条件。

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的讲话中提出,“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这一论述用“政治对立”的关系描述了两岸政治关系的实质,因而可以称之为“政治对立论”。“政治对立论”表明,两岸关系的本质与“领土”、“国家”和“主权”等因素没有关系,而是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一国内政治对立关系,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任务因而是结束此种政治对立关系。根据政治对立论,所有试图从“国家”、“主权”角度定性两岸关系的提法和理论都是不符合两岸关系现状和两岸根本利益的,也无助于两岸政治对立的结束。政治对立论同时也为结束两岸的政治对立提供了思路。根据胡锦涛的论述,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应当作为一项两岸间政治协商的议题,由两岸在平等基础上,通过务实探讨加以解决。这种议题化的解决思路体现了大陆的最大善意与诚意,也体现了对于台湾方面的充分尊重。中共十八大报告继续肯定了这一议题化的思路,提出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情况下的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政治对立论和议题化的政治关系定位解决思路,为在“一个中国”框架下解决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棘手问题,提供了可依循的路径,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解决开辟了可预期的前景。

(五)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的构想

通过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政治对立,确认政治对立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政治对立各方关系的正常化,是各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通行做法。德国、韩朝和塞浦路斯等国家都曾运用处于政治对立的双方签署协议的方式,实现关系正常化或至少结束敌对状态。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曾通过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做法,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郑重呼吁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从而首次在大陆官方文件上提出了“和平协议”的主张。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既继续肯定了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和平协议”主张,又将和平协议作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的必要条件,因而提升了和平协议的重要意义。

综合中共十七大以来有关和平协议的论述,大陆方面所主张的和平协议主要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和平协议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规范性文件,即和平协议应当有助于构建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两岸当前仍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互相保持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存在,这种由内战所延续的敌对状态显然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前景。”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消除两岸战争威胁,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和平协议的直接目的,和平协议因而是两岸和平的法理确认,也是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安全利益的制度保障。

第二,和平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两岸内战状态的结束,签署和平协议因而要求两岸摒弃内战思维,建立政治互信。尽管内战已经结束60余年,但内战思维对于两岸关系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体现为两岸政治互信的缺乏和两岸因互不承认对方宪制性规定而产生的承认争议。内战思维导致两岸交往仍存在政治芥蒂,因而限制了两岸正常交流和合作。和平协议的签署,必然是两岸高度政治互信的产物,而这就要求两岸摒弃陈旧的内战思维,以互信互谅、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的态度包容对方。因此,关于和平协议的思想与“十六字方针”中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一道,共同体现了构建两岸政治互信的主张。

第三,和平协议又构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宪制性规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以制度和法律为主体的框架,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因而需要具有宪制性特征的规范加以统领,和平协议无疑是两岸的最佳选择。因此,和平协议不仅是确认两岸结束过去敌对历史的协议,而且应承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的建构任务。这一点也为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肯定。和平协议完全可以成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宪制性规范,在构建两岸法制和实现两岸法治的历史进程中,承担起根本性协议的历史责任。

(六)“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台湾人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最终实现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向为大陆所重视。早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书》中,大陆方面就提出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重要方针。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决不改变的方针,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论述。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并提出“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的主张。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的“命运共同体论”。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以上论述,都深刻地体现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密切、平等的关系,反映了台湾同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中共十八大报告又在“命运共同体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表述,在中华民族的层次上建构两岸人民的认同,更加明确了台湾人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

同类推荐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 最新党员培训材料

    最新党员培训材料

    《入党培训教材》主要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编写而成。本书紧密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三个部分展开,就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是入党培训的必备教材。
  • 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孙建博

    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孙建博

    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2014年5月16日上午在北京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各位自强模范再接再厉,希望广大残疾人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悦读文谈:福州市党员干部读书征文作品选(2014)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 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

    1.紧扣大纲,针对性强,帮助考生把握成考时事政治考试的难度和范围,在复习备考时做到有的放矢。2.体例科学,内容丰富,针对时政热点进行系统归纳,准确圈定备考范围,直击考点。3.模拟命题思维,提炼考试热点,高度吻合命题要求,直击命题要点。4.网上增值服务,送出无限惊喜,附赠考前密押试卷,提高考生应试能力。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首席大佬

    快穿之首席大佬

    【接档文《快穿大佬又在反套路》已发布,喜欢快穿的小可爱赶快来收藏。我家的金手指有毒,它默默种下了一片大大的草原。野马:我家有草原哦,辽阔无垠那种。总结:一个穷鬼的发家致富经。【不攻略,女主内心有小宇宙,战斗力爆表】交流群:940039753。
  • 毓言又止

    毓言又止

    两个几乎平行线的人突然相交在了一起,开始的打打闹闹,相互斗嘴,怎么到了最后,反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东西,难道这就是爱情?只是尤艳毓不明白,除却爱情之余,这各种挑剔到底是什么情况?“尤艳毓咬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尤靖!我现在要跟你硬撑到底!”
  • 我在异界做村长

    我在异界做村长

    正玩着星际争霸的夏天蓝意外穿越到异界成为一个村长...然后,这个世界就变了...牛头人放下木棒拿起了电磁枪...地精走出地洞驾起战机翱翔蓝天...巨龙闭上喷龙息的嘴,翼挂蓝光加特林和各种导弹...魔族哭着说,谁说我们是魔族,夏天蓝才是真正的魔族...
  • 陈在

    陈在

    我很喜欢烟花,因为它的爆炸声真的很美丽——陈在
  • 东京奇谭集

    东京奇谭集

    《东京奇谭集》由《偶然的旅人》《哈纳莱伊湾》《在可能找见的场所,无论哪里》《天天移动的肾形石块》《品川猴》五个短篇小说组成。日本知名导演松永大司电影新作《哈纳莱伊湾》原著小说。村上春树亲自担任编剧,更有《挪威的森林》制片人、《小偷家族》摄影、《山河故人》配乐,打造绝美动人的影像诗篇。《纽约客》全文登载,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村上春树一如既往,依然在不动声色地拆除着现实与非现实或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的篱笆,依然像鹰一样在潜意识王国上空盘旋着,寻找更深更暗的底层,依然力图从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剥离出灵魂信息和人性机微。
  • 女神快住手

    女神快住手

    【爆笑恋爱异能轻喜剧】下面的简介都是骗人的,你别新。日复一日的,我们寻求着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那一古老问题的答案: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当然是一边去经历各种奇妙精彩的冒险,一边对各种喜欢自己的女神小姐姐们爱答不理了!
  • 越过心河靠近你

    越过心河靠近你

    新文《恶毒女配的佛系登顶纪录》已发,欢迎支持。源城的人都知道,傅家小姐傅梦安明恋秦家大少秦越16年。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两人会订婚在一起时,傅小姐却忽然间不理秦大少了!不仅如此,秦大少还和别人订婚了!可就在此时,秦大少却追着傅大小姐不放了。“秦大少,您不是说完全不在意我?”“不敢,夫人是天是地,更是我心上的唯一。”
  • 快穿之寻觅今生

    快穿之寻觅今生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又将要如何?我将要寻找什么?
  •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云梦睡虎地泰简的发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