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300000011

第11章 台湾“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2)

第二节台湾“国家认同”的政治干扰

台湾“国家认同”的干扰因素,最早来自国民党当局。观察60多年来的台湾“国家认同”的演变过程,“一个中国认同”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松动。问题的根子是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蒋介石、蒋经国的专制施政导致“国家认同”的变化,不少民众对一党专制的仇恨,延伸为对蒋家父子、外省人、大陆和“一个中国”的敌视,“一个中国认同”开始出现变化。

一、专制统治与省籍矛盾激化

要说影响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源头,则为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实施近40的“戒严”,其中前20年间是专制统治,后20年在政治收缩和开放中的犹豫不决。“戒严”本身让民众极为不满,民主和专制的较量让民众学会思考和斗争,从两个方面否定国民党的统治,当然也引起对“国家认同”的反思,为后来“台独”误导“国家认同”提供了条件。

(一)“一党专制、蒋家独裁”的实施

国民党当局到台湾后,面对的是社会动乱、政局动荡、人心动摇和经济衰退,还未从失败噩梦中清醒过来的蒋介石当局,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施国民党的复兴计划,首要之举是移植大陆时期的专制统治,以“反攻大陆、反共复国”为名,贯彻“反共反人民”的政治路线,镇压任何不利于蒋家统治的言行。因此,在1949年5月实施的台澎金马地区“戒严”、进入“战时动员状态”基础上,蒋介石于1950年3月1日“复职总统”,开始重新建立起以蒋氏家族为核心的庞大专制机器。对于内部,蒋介石是检讨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整顿和改造国民党,对党政军系统进行大清洗,强化了国民党的统治机能,同时也为日后蒋经国接班创造了条件。对于社会,实行“军事戒严”和高度集权相结合的专制独裁统治,整顿由国民党撤台引起的社会危机。基本手法是恐怖统治、全岛特务横行;苛政酷律、人民的生存权利缺乏应有的保障;实施“报禁和党禁”、毫无政治民主可言。蒋介石当局在党政军内部实行政治大清洗,在社会上实行高压统治,引起社会的强烈愤慨。

(二)省籍歧视、“省籍意识”的强化

国民党当局推行专制统治,严重侵犯人民民主权利,不可能信任广大台湾人民,因此在任命官员和利益分配上,集中向外省人上层圈倾斜。在掌握绝大多数资源的军公教队伍中,负责岗位基本由外省籍人士担任,在台湾总人口中人占绝对多数的台籍民众只占极少数,在统治圈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台籍人士。国民党当局政治上歧视大多数台籍民众,使得省籍矛盾越来越大,成为人们批评国民党当局的主要理由,也成为干扰国民党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到20世纪70年代初,从“保钓运动”开始,台湾出现社会民主议政热潮,极大地冲击了国民党专制统治,蒋家父子已经意识到无法阻挡政局的变迁,看到了省籍矛盾的严重性和带来的危害,开始“革新保台”,重用台籍人士,推行国民党政权“本土化”。蒋经国以1972年6月担任“行政院长”为契机,任命了一批本省籍人士担任要职。国民党政权构成开始由大陆籍官僚资产阶级为主转为与台湾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专制统治、省籍歧视在政治上和感情上深深地伤害了台湾民众。在一些台湾民众看来,专制、腐败和欺负台湾人的是国民党当局、国民党当局是由外省人控制、外省人是中国人、当中国人没有好处、“一个中国认同”是否值得?国民党专制就这样与质疑“一个中国认同”完成连接。

二、坚持反共意识形态

影响现阶段台湾“国家认同”的因素中,两岸之间的不同是关键;两岸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不同。

蒋介石当局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同时出于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力量打败的仇恨,政治上推行反共路线。蒋介石到台湾后,继在大陆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先后推出一批反共专着,站在历史唯心论的立场,为推行“反共复国路线”进行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到台湾后发表的《解决共产主义思想与方法的根本问题》一书为反共哲学着作,他的唯心哲学决定了他的思想和理论缺乏坚实的哲学基础。《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与《反共抗俄基本论》一起,则成为集中论述作者反共思想和政治路线的代表作。四本书搭建起蒋介石以反共为终极目标的理论基本架构。

专制统治中,抓“共谍”成为最疯狂的行动,也成为实施恐怖统治的主要理由。为发泄反共仇恨,国民党当局在岛内一再掀起反共高潮,把肃清“匪谍”作为当时的中心工作。从到台之初起,台湾当局就严厉镇压民主进步运动,台湾进入“50年代的白色恐怖时期”。先后制造了迫害台湾大学学生的“4·6事件”、以洪国式为首的“中共总潜伏组织案”、以裕台贸易公司为首的“中共经济潜伏组织案”、以李朋和汪声和为首的“苏联间谍案”、“中共台湾省工委案”、“中共台湾工委高雄市工委会案”、“吴石案”、“麻豆事件”和“李友邦案”等一系列反共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在“反共总路线”下,掀起一股股反共宣传高潮,鼓起一股股疯狂的反共情绪。主要内容包括吹捧蒋介石,为在大败后重树蒋介石的权威、洗刷失败责任,宣扬蒋介石的“反共抗俄理论”、***专制思想。此外,号召人们为把台湾建成“反共复国基地”、“复国典范”作出奉献。在专制统治的反共暴政下,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至1952年,被当局以“匪谍”罪名处决的达4000人左右,而被以同罪判处重刑的有8000——10000人,至于被秘密处死者则无从统计。

与国民党蒋介石当局不一样,大陆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蒋介石当局的反共狂热,对共产主义的仇视,对“共匪”、“通敌分子”的镇压,丑化大陆的形象,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丑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造成台湾民众不敢了解大陆、无法了解大陆、错误了解大陆的结果,加深了两岸意识形态的对立。两岸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不同,导致影响“国家认同”内涵和立场核心因素的“差异”增加,两岸政治领域“差异”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到“一个中国认同”和“身份属性”的选择。

三、两岸封锁与两岸隔绝

虽说蒋家父子时期能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成为“一个中国认同”的主导力量,但在两岸关系上封锁两岸、禁止往来,两岸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直接误导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看法,当然也直接误导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这一切都因为蒋介石、蒋经国时期顽固推行的以“反攻大陆、禁止两岸往来”为主体的大陆政策。

到台湾后,蒋介石思考的主题之一就是如何完成“复国梦”,“反攻大陆”程序定为“1年整训,2年反攻,扫荡共匪,3年成功。”自此以后,台湾当局不断派遣武装力量偷袭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较大规模的有41次,动用总兵力达13万人次。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提出由军事反攻为主转为政治反攻为主,军事偷袭和挑衅活动基本停止。“反共复国”表明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国共两党是在“争天下”,“争天下”的炮声把两岸联在一起,有助于台湾民众加深对“一中框架,两岸一国”的认识,因而有助于“一个中国认同”的巩固。面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的、要求蒋介石当局“从金马撤军”的这一中国“分裂永久化”计划,蒋介石当局十分清楚,如果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划峡而治”,无疑是割断了台湾与大陆的政治地缘联系,更不利于维护其在台湾的统治,执行这一计划无疑是自断前程。为了拒绝美国的“划峡而治计划”,国共双方都需要在金马地区打一场不是战争的战争,以显示国共内战没有结束,金马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谁来管辖应该由国共两党来决定。“8·23炮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内战炮声宣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围绕海峡形势的演变,大陆将“武力攻台”改变为“和平解放台湾”,表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受台湾当局派遣来大陆的曹聚仁时,表示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为什么不可以进行第三次合作呢?1957年4月,周总理在会见台湾方面派出的代表、“立法委员”宋宜山时,就举行国共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1963年间,大陆提出了“一纲四目”为核心的对台政策。国民党当局最后拒绝了中共的和谈建议,放弃了最佳谈判时机。

国民党当局自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起,封锁海峡,严禁往来,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一般内战状态下都没有出现过的隔绝状态。蒋介石当局以“安全”为名,防卫所谓的“共谍渗透”,封锁海峡,禁止两岸间任何形式的交流,两岸间的探亲和经济、文化、科技、人员交流等被迫停止,甚至通过香港、澳门和海外的两岸间接交流也被严格限制。两岸多少家庭被拆散,亲人隔海相望,可想不可见。封锁海峡政策给两岸同胞带来空前的灾难,当然也成为后来冲击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封锁海峡政策带来严重后果,两岸隔阂越来越深。首先,两岸同胞间信息全无。对于大陆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家庭亲友的信息,台湾同胞没有接触、了解的管道和机会。如有了解或是谈论大陆,则会被扣上“通匪”罪名。其次,台湾民众只能接收片面信息。台湾当局利用控制信息和话语权的机会,讲到大陆时无非是抹黑、污蔑和攻击,一般台湾民众听到的、了解的、掌握的和形成的都是对大陆不利的概念。请问如此之下,积非成是,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看法如何能好?对于大陆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对于大陆的巨大变化,对于大陆提出的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对台政策,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台湾同胞无从了解,因而产生疑虑。如此背景下,台湾的“国家认同”当然也会出现不利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结果。

四、坚持“法统”与“两个中国”政策

在台湾“国家认同”的变化中,如果剔除“台独国家认同”,则存在对于“中国、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我是台湾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多种认同,从中可以看出台湾“国家认同”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国家认同”多元化的起因之一,是国民党当局到台湾后,不承认在大陆惨败、“中华民国政府”被推翻的基本现实,继续坚持“法统”,结果是导致台湾的“一个中国认同”出现混乱。

声称共产党是“叛乱团体”。蒋介石当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必须把大陆说成是“叛乱团体”,是“非法存在”;为了坚持“中华民国法统”,必须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说成是“伪政权”;为了继续利用三民主义为其统治服务,必须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异端邪说”;为了证明“戒严体制”的必要性,必须把“反共复国”说成是“头等大事”;为了进行巩固专制统治的思想教育,必须把大陆的军事威胁说成是无处不在,制造紧张气氛。蒋介石当局声称“……共匪伪政权是破坏宪法,祸国殃民的叛乱集团,绝不能代表中国,更不能代表中国国民”,“毛共匪帮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叛乱集团”,目前大陆“为毛共匪帮所盘踞”,要“毁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俄帝及其傀儡朱毛奸匪,乃是我们中华民族唯一的仇敌”,“共匪敌人更是处心积虑要戕灭民族文化的生机,决断国家生存的盛轨”。“我们的反共是三民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斗争,是自由民主对极权专制的斗争”,“确认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全体中国人的公意,是扫荡马列邪说的利器”,是要“消灭匪伪暴政”。对于中共,蒋家父子是痛恨之极,已经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

同类推荐
  •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201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 权力与笼子

    权力与笼子

    好的批评,是一种情怀、一种正义。《权力和笼子》一书,是一部反腐败评论集,是一本反腐防腐的干部教育读本,是一册痛定思痛的公众权利读本。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对“反腐不易,防腐更难。反腐要力度,防腐靠制度。”进一步提出了“权力不进制度的笼子,就不会有真正的防腐剂”以及“制度选择是本质选择。不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会被权力关进笼子。中国绝不能从‘制度腐败化’走向‘腐败制度化’。制衡权力、保护权利,是一个现代国家抵达文明彼岸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国家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国家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本书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还深入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 比较行政学

    比较行政学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政治与行政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两股最大力量。尽管政府形象、角色、功能一直备受质疑,但勿庸置言,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在制度供给、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等方面仍然起着无可取代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现代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如何在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公共治理的一门科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钻戒!

    钻戒!

    大龄剩女的情感误区,退休教授的惊人之举,高档别墅里的咄咄怪事,北漂一族的艰难抉择……看似荒唐的情节背后是遮不住的社会隐痛,表面的幽默彰显现实的无奈,人与人之间虽然隔离,亦有温情...
  • 孤为苍穹

    孤为苍穹

    苍穹之上:“我李泰,为大荒人族崛起而修行!”
  • 夫人等等本相

    夫人等等本相

    苏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奇遇,子弹穿过心脏竟然还能活下来,但是却换了一个世界,一个她完全陌生的世界........初遇时,苏暖差点被于相爷掐死,,,侍卫:相爷真冷漠!,第二次遇见,苏暖被于相爷摔晕吐血,,,侍卫:相爷,您的洁癖呢?第三次遇见,挂满红绸的婚房里,新郎挑起苏暖的红盖头,苏暖:“怎么是你?!!!”于相:“不然你还想是谁?”......往后余生满眼皆是你,我愿放弃一切,只想与你再次相遇。
  • 宠妃有泪

    宠妃有泪

    他不是皇帝时,他曾经信誓旦旦地对丑陋的容颜说:“我接受你光怪陆离的灵魂,美中不足的容颜,接受你的愿得一心人,就是不接受你喜欢我却远离我的烂借口。如果,你有所不安是因为你自己的容貌,我可以和你保证,我林子轩这辈子,只对你一人好,誓不负卿。”他初登皇位时,他对她说:”给我时间,有合适的人选时,我会为你,放弃天下。到时,真正许你一心人!“当她为她入宫后,他亲自逼她打掉了腹中骨肉,而她,一饮而尽。愿得一心人的她,在穿越古代的世界里,一朝成为帝王宠妃,又如何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心愿呢?他们的情感纠葛,要何去何从?
  • 花落满衣因有你

    花落满衣因有你

    落花人有意,微雨燕双飞。她身在宫中,却心想着江湖,只希望有一人能与她双宿双飞。
  • 满天繁星皆为你

    满天繁星皆为你

    十二年前,慕少就准备怎么把自家小萌妻“骗”回家。十二年后,慕少在想怎么把自家小萌妻找回家。隐婚第一天,萌妻偷偷溜了。隐婚第二天,萌妻自己回来了。隐婚第N天,小萌妻甩了一份离婚协议书。“慕少咱们离了吧。”“为何。”“因为我不爱了。”“无妨,等到我不爱了。”
  • 天降萌妃:傲娇首富请过招

    天降萌妃:傲娇首富请过招

    没有死亡没有悲惨事故,只是在电脑前睡了一觉,夏落落就莫名穿越到了一个完全架空的时代,更要命的,她穿越的还是自己写的未完本的小说中!不过在这里,刀光剑影和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也一个不少,更可悲的是,她没有被赋予什么牛逼哄哄的系统,有的只是知道一点点故事的发展脉络,可仅凭这一点,她能够在这个处处都想让她死的地方生存下去吗?不过还好,她笔下的男主够帅够壕。不过还好,她塑造了一个武林高手可以为自己保驾护航。不过还好,她们智商不在线的团体里有一个军师。可这背后一层层的阴谋,抽丝剥茧般逐渐呈现在了她的眼前,故事的发展,已经远远不是她这个半吊子作者能承受的了,唯一一次能够穿越回去的机会,到底是去是留?古老的水晶球洞悉了未来的秘密,那隐约可见的青鸟将穿梭时空翱翔于天际,市井流传着英雄的传说,神女将从天而降,未来仍像飞舞的蒲公英,今后的道路依旧扑朔迷离。年少时的预言被应验成真,一个胎记牵引出了背后惊天大秘密,当她知晓这背后一切故事的来龙去脉后,才恍然得知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天真可笑。兵荒马乱,血染河山,似乎这才是古代战乱应有的样子,可在这人心叵测,到处弥漫着肃杀之气的世界中,却有那么一群人成为了她的信念支柱,在这片冰冷的世界中给予她力量和温暖,斑驳的年岁里,他们是她最好的礼物。犹记少年初见时,夏至未至,眼带笑意。怎料浮生半日后,飞雪已过,月色如霜。幸好还有你,陪我到最后。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 神秘的人体(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人体(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宇宙,是这个世界上谜团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孩子好奇心的地方。宇宙包含着最神秘的未知和疑问,人类正在以高超的科学手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宇宙的深处,希望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与未来。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虽然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向孩子们展示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