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太多,如何得救?
正面心理与负面心理的比例达到了1﹕21,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
现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低龄趋势。根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是年患有抑郁症的人数是1960年的10倍,而且患病人群的最低年龄已经由从前的25岁降低到了14岁。
在2005年的一项调查中间显示: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抑郁的经历,有47%的学生曾经达到过崩溃的边缘,有94%的学生都会感到压力大甚至是喘不过气来。
这里所说的抑郁并不是情绪的波动,假如说抑郁只是一种情绪,那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因为那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正常心理感应,是生命的正常现象。这里所讲到的抑郁是已经严重困扰人们的心理困惑,甚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当你了解了这些之后,就应该晓得以上的数字是多么的惊人。
社会中越来越高的自杀率,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还有什么理由来关注幸福和快乐呢?应该多研究一些抑郁和绝望的话题才算正确。而这正是传统心理学所走的路。
沙哈尔老师给我们例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00年美国就做了一项关于1967-2000年心理学文摘的调查,结果发现关于负面心理与关于正面心理研究的论文数目比例相差得太远太远。这项调查中的结果显示:关于愤怒的研究文章有5584篇,关于沮丧的有41416篇,关于抑郁的有54040篇;而关于喜悦的研究文章只有515篇,关于快乐的有2000篇,关于生活满意的有2300篇。结果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正面心理与负面心理的比例达到了1﹕21,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也就是说,在一天当中,差不多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是令人开心的,而剩下的时间就比较让人郁闷了!心理学家们在正面心理的研究内容如此之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现状,如果,你总是在感受到21天的负面情绪之后才会得到快乐,那将是什么感觉?
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现状,才促使沙哈尔老师下定决心来推广他的这门积极心理学课程,在他看来这是一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幸福的课,无论来听课的人是目前很幸福的人,还是很绝望的人,都是适合的。沙哈尔老师的幸福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懂得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来应用、反省、思考,从而找到通向幸福的门径。
沙哈尔老师始终对一件往事津津乐道,那是他刚刚开始教授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他最尊敬的导师Stone离开了他,那时的沙哈尔老师因此而害了一场大病几天都无法入睡。一天夜里,身心俱疲的沙哈尔老师不得已要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在医院的路上他想:自己会不会真的病得很严重呢?如果自己真的就只能活一年了,那要做些什么才算最有意义呢?当时的沙哈尔老师坚定地做出决断:如果真的只能再活一年的话,他想要做的就是教授积极心理学。
沙哈尔老师心里明白: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为如此全世界会有众多的学者聚集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也许积极心理学将是解决现代人类心理症结的最佳突破口。
转一下视角,换一种心情
积极心理学的提问方式是:为什么一个人尽管有缺点,但是他还会成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经说过:“心理科学在研究负面方面,迄今为止,比研究正面要成功得多,它向我们展露了人类的缺点、病症和人内在的缺陷,但是很少揭示人类的潜能、优点和人可以实现的愿望和抱负,或是人在心理上能够达到的高度。似乎心理学自愿地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合法活动范围中的另一般区域,即黑暗的、卑劣的那一半。”而他在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如果我们总是关注负面的东西,个人的潜能是很难真正被开发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沙哈尔老师也有相似的观点:对于负面心理的研究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应该多关注那些积极心理方面的研究。心理学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来研究负面的心理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研究而缓解,相反却越来越严重了。如同量子力学理论所证实的那样:即使在最客观的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观察中,观察者的因素也会影响观察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同理,当人类坚持不断问什么样的问题时,人类社会就会朝着所问问题的方向成长。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积极的那一面?
也因此,沙哈尔老师觉得是到了要转换一下心理学研究方向的时候了。对于同样一个问题,人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就可以把负面的问题转变成为正面的问题,比如说当一群人都有同样的一类缺点时,我们传统问法往往是:人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缺点?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就是完全不同的问法了:为什么有些人尽管有这样的一些缺点,但是他还会成功?
这个提问题的角度恰恰揭示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在心理学研究中作有推动意义的改变——使心理学原本只关注人生中最糟糕的事物,转变到了帮助人生建立最好的方面。
“我很希望同学们学习积极心理学”,沙哈尔老师说。除了积极心理学改变了沙哈尔老师本人之外,他还有三个理由:
首先,转变关注视角很重要。因为人们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只是关注那些悲观的事物,那他的人生就会注定悲观。这一点与现在的畅销书《秘密》里面的吸引力法则极其相似,二者都认为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往好的方面想上。
其次,让学生们懂得如何获得快乐。快乐并不等于没有不快乐,沙哈尔老师说,体验不到负面情绪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精神病人,另一种是死人。所以,负面情绪的体验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生命现象。梭罗说过:大多数的人生活在一种寂静的绝望之中,这样即便体验不到不快乐也不会觉得快乐。
再次,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可以使学生们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防护,就如同一道防火墙,使学生们凡事都有意识从积极的方面去想,而把不积极的心理状态过滤掉。
正是由于这样的初衷,沙哈尔老师在课上带领我们开始研究那些成功的人,帮助我们分析那些成功的人都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精神状态,通过对这些成功品质的研究,让我们得以接触到新的概念,找到成功的原因。难怪很多之前选修过沙哈尔老师的同学对我说:“他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
沙哈尔老师带领同学们做过的一次最成功的研究,是在美国的内城区,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城市中心贫民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智商都和常人相同,但在社会竞争中却处于劣势,极容易沾染上不良的嗜好,比如吸毒、乱性等,甚至还会加入社会底层的黑势力流氓团伙。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走出了一群“超级小孩”,他们居然可以取得一般人达不到的成就。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成功的呢?沙哈尔老师就以这个题目来带领大家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发现,这些成功的孩子和不成功的孩子们相比,在心理意识的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
1.“超级小孩”会主动地表现出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而普通的孩子不会。
2.“超级小孩”会表现出相当的自尊精神和乐观态度,这是普通孩子所不及的地方。
3.“超级小孩”能够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普通的孩子中大多数都是惶惶终日,没有目标和方向。
4.“超级小孩”会有明显的亲社会行为,乐于帮助别人,并且认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实现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