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400000026

第26章 孔氏南宗的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5)

孔子第七十三世孙孔庆仪,身处动荡不已的晚清时期,他审时度势,力图维新。不仅在孔氏南宗家族史,而且在衢州近代史上,孔庆仪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孔庆仪“性蚤慧,气象英伟”,“少长善读书,小试辄冠其曹,前后督学案临,均以大器目之”。孔庆仪的作为是多方面的,在南宗宗族事务管理方面,“聿新家祠,更建公署,经营祀产,百废俱举”。在教育方面,“慨旧学之不足以图存也,力与维新”,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孔庆仪“倡立孔氏中学校,培植族内寒畯”。宣统二年(1910),孔氏中学堂改为两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又改称“孔氏完全小学”。孔庆仪为衢州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经济方面,光绪三十二年(1908),衢州商界推孔庆仪组织成立商会,并被推任为总理,可见其威望之高。在社会事业方面,他“督堰工以兴水利,董率巡察,编查船舶,整理公租,厉行烟禁,咨议局开,始筹办初选事宜”,所有这些,“莫不得风气之先”。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孔庆仪能从当时的现实出发,着手于水利、巡察、烟禁等方面的事务,从中充分反映了他充满睿智的才干、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实干精神。在政治倾向上,孔庆仪顺应时势,赞成共和。辛亥(1911)九月十五夜,杭州宣布独立,衢州人心惶惶。在此情形下,“陈怀玉谋幽大鳌,越日假座商会开衢民大会,宣传新共和,推怀玉为军政长,李道龙元为参谋长,孔博士庆仪为民事长。协议既定,市悬白旗,顺应省城”。孔庆仪在这过程中,因“猝膺艰巨,处理井然,闾里藉之安堵”,不久“奉省委襄办江山清乡,多所保全,事竣,洊署太平知事篆,几有刑措之风”。史实表明,在衢州光复以及保证地方治安中,孔庆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除孔庆仪之外,孔氏南宗士人中“得风气之先”的还有和孔庆仪一起创立孔氏小学的孔昭晙、求学于早稻田大学的孔昭仁等。他们深受近代教育与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锐意维新,走在时代前列,对浙西南地区近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二、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方文明教化

“忠”与“义”是儒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孔子所提倡的“忠”并非愚忠,而是要求从内心的价值判断出发,为天下苍生谋利益,对社稷负责。孔子将“义”视作君子的立身根本,他认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南宗族人继承发扬了先圣倡导的“忠”、“义”精神,并使其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延伸。

孔端友和孔传率族人扈跸南渡这一重大事件,本身就体现了孔氏家族的忠君精神。罗璟所撰的“家庙记”认为扈跸南渡和赐庙于衢是君臣“两尽”的大事:“端友之从高宗而南,可谓忠矣。高宗为之立庙赐田,助其为孝也。君臣之间,可谓两尽。”叶淑欧所撰的“家庙记”更将其提升到“国存与存,国亡与亡”的高度:“圣人之道如五纬经天,四渎匝地,故日月有晦蚀,山泽有崩竭,而孔子以昌平布衣,阐微言,明大义,而垂无穷,固历千劫而不隳者。以故当播越之余,其子孙躬历崎岖,远窜荒茅篁竹之间,以示国存与存,国亡与亡之义,其于忠孝大节不爽毫发,非圣人之后而能然欤?”长期以来,南宗族人一直秉承和弘扬忠义精神,因而涌现了一大批忠臣义士,前文所提及的孔传、孔端友、孔端朝、孔端隐、孔应得、孔淮、孔洙、孔涛、孔克仁、孔贞时、孔贞运、孔庆仪等等,都可谓是忠义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在晚清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下,孔氏南宗也涌现了许多志节凛然的忠义之士。如孔传曾,“咸丰八年(1858)三月,贼至其乡,妻妾子妇女孙俱投水完节,传曾以母在,未死。未几,贼再至,缚之去。迟明逸归,见母已自缢,敛尸藁葬毕,告门人曰:‘母死,吾何恋?且为贼缚,岂可再辱?’沐浴具衣冠,亦自经焉”。“母死,吾何恋”体现其“孝”;“为贼缚,岂可再辱”则体现了其“忠”,从中体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可谓忠孝两全。孔广升在城陷之时,“朝服朝冠,北面再拜,自缢于先师大成殿侧”。咸丰十年(1860),孔广椿在督战中阵亡于嘉兴,世袭云骑尉,三代以后世袭恩骑尉。

南宗族人中,出仕者往往恪尽职守、尽忠效国,未出仕者则体现了乐善好施、慷慨好义的传统美德,在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和谐中发挥应有作用。孔玠之孙、孔持之子孔文,“以防护乡井有功补官,监温州平阳酒税”。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衍鸾在动乱之际积极捍卫乡里:“好读书,不求甚解。时遭多故,且承家政,因弃举子业治生产,而忠义之念甚笃。际鼎革时,贼氛尚炽,里党未宁,公率乡勇捍卫左右,乡曲恃以无恐。”孔子第六十七世孙孔毓周积极维持地方治安,使当地免遭寇患,其作为和贡献深得时人称道,赵衍所撰的“孔郁之赞”中说:“御寇患立功所在多有,而乘机秉权势专生杀,听其属用强掠,取人家财物,其行事有甚于寇者。而郁之惟保安地方,为事无过举,余独以此为难”;孔子第六十七世孙、衢州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毓垣对孔毓周“文韬武略,可以捍患,可以安民”的品德给予了高度肯定,赞其为“南宗之伟望”。孔思敬、孔思谦为孔端隐之后,“元季同以义兵保障乡里,为义兵长”。孔毓雾为永康支族人,设陷阱为乡里消除狼虎之患,为一方百姓创造了安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钱穆先生认为:“孔子论政,常以政治为人道中一端,故处家亦可谓有家政。孔门虽重政治,然更重人道。苟失为人之道,又何为政可言?”的确,在儒家看来,人道是为政的根本,人道中“孝”、“友”等德行的推广对政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政治是治理众人之事,从政一定要做官吗?在家里孝顺父母,对兄弟姊妹友爱,一样可以影响政治,因为任何行为都会有推广的效果”,所以儒家思想对社会风俗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南宗族人继承发扬了这一传统思想,不但在家能够“孝”、“友”,而且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行仁好义、敦行礼仪的道德风范,对周边士民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了当地民风民俗的改善。在此,我们就孔氏南宗族人对当地教化中的积极影响作重点分析。

永康支为孔氏南宗的一大支脉。南宋以后该支分出众多支系,其后裔广泛分布于今浙江磐安、永康、仙居、缙云等地。其始祖孔端躬笃学明经,登进士第,“宣和三年(1121),授任承事郎、大理寺评事,持身清白,谳狱恕平,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建炎年间(1127—1130),孔端躬寓居榉溪(今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子孙繁衍,耕读相融,为当地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去官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渐渐地,昔日荒芜人烟的榉溪两岸,升起了袅袅炊烟”,“在榉溪落脚后创办了书院,传播儒学,教化乡民,寂静的山谷终于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有学者认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不仅是一般士子的人生追求,也是有志于济天下苍生的儒家信徒的人生理想。儒家以农为本,田舍郎是人生大本所在,它与天子堂之间在逻辑上是贯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古代士人的人生指向,因为耕读结合的传统与“汉民族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春种秋收等等追求团圆、追求功利、追求实惠的种种农业文明心态是完全相适应的”。永康孔氏族人自觉传承耕读之风,他们深明耕与学、农事与修身之间的相通之处。孔毓良为孔子第六十七世孙,永康支小盘派族人,他曾有这样的精妙譬喻:“田犹心,然以沃土为虚灵,以町畦为径寸,植嘉禾犹存仁抱义,去私欲如薙草芟荑。人如仁义不蓄,若嘉禾之怠植;苗或稂莠不刈,譬私欲之日萌。”农事的丰收得之于辛勤的劳作,不勤劳则杂草丛生;修养的提升则得之于不断的修炼,没有持续的心性培植则会“私欲日萌”。孔毓良的譬喻精辟地概括了孔氏南宗文化的重要内涵,揭示了孔氏南宗族人“以治耕而治其心”的人文精神。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使孔氏南宗族人即便身在陇亩,依然勤于求学,严于修身,依然心忧天下,志节卓然,一旦出仕,则能尽经世之才,展报国之志。永康支孔氏族人作为孔子后裔、儒家学说的发扬光大者,他们未必志在“天子堂”,然而他们始终胸怀忠义、心念苍生。他们在偏僻的榉溪生活、繁衍,将物质支撑和精神追求寄托于耕读之间,诗礼相传,注意人生修养,充分体现了“为人第以治耕之事治于心而已”的精神风貌。由此,永康支形成了鲜明的耕读传家传统,“榉溪‘婺州南孔’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孝悌为本,耕读为生’的祖训”。

不仅如此,永康支孔氏族人以躬行仁义著称,经常为乡里排难解纷,在地方文明教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衍生为乡人所荐,“推以为一社之长,往往排难解纷,剖是非断曲直,一无所取”;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衍璩,“为人刚方慨慷,急于义而厌猥屑,事伯仲兄奉命唯谨,析产无少较量,善创置,能恢拓先业。平生好礼文士,久而不衰。躬行积善,不饰虚文,乡评多推重之。天启中,邑侯郭公高其行,征为乡饮宾,道台给扁屡旌表焉”;孔子第六十七世孙孔毓云“言不尚华,交不弃旧,重然诺,恶背约,见人有难力为排之,见人有善乐为道之”;孔子第六十七世孙孔毓鸾“见人有难则排之,有纷则解之,闾里咸推为祭酒焉”;孔子第六十七世孙孔毓天“惟以敦伦饬纪,乐善好施为念。洎乎年近杖乡,乃考终命,而其芳声常藉藉于闾里之间”。

永康支孔氏以其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培育了无数涵养深厚、躬行仁义的士人,他们乐善好施,名声素著,对当地教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永康支孔氏之外,孔氏南宗的其他支派也多有亦耕亦读的优良传统。金溪、新城等地孔氏“虽散居民处,皆以耕读为业,不敢暴弃以贻先玷”。金溪、新城孔氏派衍三衢,系孔传之孙孔琬的后代。即使是始终牢记自身嫡长孙身份、以衍圣弘道为己任的衢州孔氏,也传承着优良的耕读之风。孔传曾珍藏先人的耕读遗照,并请时人杜堮题词,杜堮欣然赋诗:“我家本东海,所务耕与桑……孔生三衢秀,家世金丝堂。溯从南渡来,奕叶流芬芳。负郭事农耒,摄袂观国光。隆冬践岩壑,从我于括苍。袖出耕读图,切切语徬徨。读者固其本,耕也计之良。二者相倚托,贻泽一何长?对图忽叹息,抚案翻迴徨。北风震户牖,飒飒吹大荒。”孔传曾为孔子第六十八世孙,民国《衢县志》有传,他对先人耕读遗照的珍藏与请人题词之举,不难看出其对耕读之风的重视与传承。杜堮“读者固其本,耕也计之良。二者相倚托,贻泽一何长”之语充分揭示了孔氏南宗耕读传统的深厚内涵,和孔传曾可谓志趣相投。

萧山支河东克江公派族人孔传鋏讲信好义,德行为人所推崇,“年少时,永夜诵读,立业成家,敦信修睦,洽比亲朋,不轻然诺,排难解纷,罔弗钦服”。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德性教导,曾告诫继配来氏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是训尔子,使一生弗纳于邪,予志足矣。”除上述南宗人士之外,孔氏族人中慷慨好义、扶贫济世、造福百姓者确实不计其数。如,孔子第六十二世孙孔闻皋“性豪迈,慷慨好义”,每遇大灾之年,“出谷千斛以赈乡里,有司将旌之,闻皋蹙额曰:‘所济不能一郡,何侈焉?’有司贤之而止”;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衍佳为孔端隐之后,“少苦贫,力耕以养,后稍丰裕。值岁凶,出粟以食饿者,所全活不下千余人,邑令董某闻其贤,躬造其庐,尽宾主之礼而去。后为乡饮宾”。他们急百姓所急、好善乐施的义举深得人心。

“我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往往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耕读传统的实践者和倡导者”,孔氏南宗对耕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无疑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孔氏南宗不但传承耕读传统,而且积极将这种传统和孔氏家族特有的、富有深厚底蕴的诗礼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家族文化。这种文化在当地宗族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当地文明教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孔氏南宗作为浙西南地区的望族,以实际行动对先圣所倡导的仁、义、礼等思想进行了不断诠释,以崇高的儒家人格风范影响感化了当地民众,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南宗族人的积极影响下,素有“难治”之称的衢州民风得到了较大改观,士风大振,百姓安居乐业,正如清代士人朱理所说:“两浙固人文薮也,三衢据浙上游,其俗尤敦朴而重节概。”再如,永康支族人聚居地之一的小盘,张肇圣称其“俗厚风醇,人多礼让”。南宗族人以其务实有为的政治活动和崇高可敬的人格风范,为浙西南地方官员和广大民众树立了良好楷模。

同类推荐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 飞将李广

    飞将李广

    历史上的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箭术高超,因迷路自刎而死——岂不可惜?飞将军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
  • 普通史

    普通史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史官家族从史官到士兵再到普通老百姓,从秦王登基到2019年的故事。
  • 世界宝藏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世界宝藏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探索·发现》编委会编著的《世界宝藏未解之谜》讲述了:财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驻在时间隧道里,它们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隐藏,或者被秘密收藏,而成为富有神秘色彩的宝藏。每个宝藏的背后,都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更加神秘。那些宝藏究竟在哪里?那些故事又是何等神秘?阅读《世界宝藏未解之谜》寻找宝藏的秘密。
  • 唐盛王朝

    唐盛王朝

    理科男李乾承重生大唐,成为唐朝太子李承乾,将现代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唐朝,削弱门阀,炮击外邦让唐朝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他的人生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热门推荐
  • 黑暗中唯一的光

    黑暗中唯一的光

    那个占据我小半个人生带我走出绝望的男人也是我爱而不得忘却不能的男人。我该怎么对待他
  • 薨之灵(二)

    薨之灵(二)

    该说说法医吕鸿的故事了。此时她正赶往一个案发现场。城市已经入睡,喧闹渐渐停息,在行进中,吕鸿从越来越厚的寂静中辨别出一种声音。对于这个声音,她久违了。那是蟋蟀的叫声。不是因为城市中很难听到蟋蟀叫,而是,这种叫声,在吕鸿的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叫声远远的,躲在某个地点,很弱,却不停歇。吕鸿乘坐的警车在公路上像一个夜行侠,快速安静地移动。
  •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新文化运动的结晶——最美的自由新诗。新诗是自由的,也是自然的。它不是没有形式,而是有着与古典诗词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自由就是它的形式;它不是没有节奏,自然就是它的节奏,它与现代人的呼吸节奏相呼应,与现代人的情绪起伏相合拍。新诗是生活化的,是“言文一致”的产物,日常话语和书面话语在新诗这种文体里找到了最大的交集。新诗又具有最为宽广的想象视野和表达空间,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做最大程度的穿越和嫁接,我把新诗的这种宽广想象与表达比喻为神奇的“穿越术”。这就是新诗的美学奥秘。囊括了郭沫若、卞之琳、徐志摩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和艾青、臧克家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 异世之兑换系统

    异世之兑换系统

    穿越异世,激活超级兑换系统。各式各样的材料都能直接兑换成系统点。啥?系统点能干嘛?兑换修为、超级武器、绝世丹药、成长武技......嘿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系统办不到!
  • 立春又夏至

    立春又夏至

    诗歌写作是个人史,表现了一个诗人的人生履历、经验、才智与素养。本诗集共分为“岁怀季影”、“征马履痕”、“心霁微虹”、“枫声渔火”四个章节。“岁怀季影”看似农事诗,其实是一个人的青春成长史。“征马履痕”则吟咏的是他的军旅生涯,“心霁微虹”从凡常生活中去发现美与诗,“枫声渔火”是一章新古体诗。
  • 怪味俄罗斯

    怪味俄罗斯

    如今六十岁左右的读书人,或轻或重,可能都有点儿俄罗斯情结。这种情结一旦形成,会如影相随,相伴终生,甚至会影响你的人生道路、艺术趣味、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文学艺术的影响,多么深刻久远绵长,难怪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都格外重视文艺的作用。余生也晚,在中苏蜜月时代,还是个孩子,说句没出息的话,最初对苏联的好感,不是来自歌曲、电影、文学、绘画,而是来自饼干。我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上小学三年级时,大姐夫从苏联回国探亲。他是我县第一个留苏学生,个子很高,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 妖妃她是掌中宝

    妖妃她是掌中宝

    一朝穿越,单绯宁重生为黑莲花九王妃,不仅绑定了五二零系统,还被逼着攻略传闻中残暴成性的九王爷,不然就会小命不保!她本想做个小透明,却不料家人宠她,世人畏她,外加各路极品齐上阵,就连某妖孽都一改常态,死追着她不放!害得她日夜忙虐渣,踏上了撩人不成反被撩的不归路!第一天,系统道,“宿主,今晚务必让攻略对象留宿在你房间,不然请手劈五个榴莲!”第二天,系统道,“宿主,今晚务必提升攻略对象的好感值,不然请跪穿十个搓衣板!”第三天,系统道,“宿主,务必和攻略对象狂秀恩爱,不然请生嚼一斤小米辣!”单绯宁为了活命疯狂做任务,直到某晚被九王爷拐走……次日,单绯宁郁闷,“说好的攻略他呢?为毛总是我被撩!”
  • 婚如暖阳

    婚如暖阳

    六年前,她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受尽他的凌辱与折磨,白柠恨透了他,恨透了老天爷的不公平,幸亏一场意外,她逃脱了他的魔掌。一张号码牌让他们再遇,他眸色深情,透着对她的思念,柔声细语:“白小姐,别来无恙啊!”开和他的距离,态度疏离:“季先生,我们并不熟,请自重。”容易才摆脱了这个恶魔,他居然还要来装熟捻?
  • 你是我的缘由,我是你的远方

    你是我的缘由,我是你的远方

    作品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为背景,叙述了在那个峥嵘岁月里,几个风华正茂的西北联大学生,怀着“以科学为己任”的理念,在艰苦卓绝的日子里,身居陕南古路坝的乡野之地,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谱写了一段可圈可点、不枉韶华的青春之歌。毕业后,他们相继到了战时的大后方河都市。在黄河之滨,他们依旧不忘矢志不渝的信念,投入到“太阳就要升起来”的信念中,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壮志,迎接了共和国的黎明。而后,他们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饱满的激情,奉献了热情,也付出了无言的沉重。心灵的最深处,也许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我是你的远方。述说中,既有诗情和音乐,还有风霜与泥泞。一路走来,作品彰显了特殊年代里,人生命运的跌宕,更有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探索,也呈现了对美丽情缘的执着守望和缠绵痛心的爱情伤逝。
  • 辰少,娇妻慢慢哄

    辰少,娇妻慢慢哄

    她们是亲姐妹?还是情敌?所有的恩怨都是出生时被抱走,失散多年后再相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