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6400000001

第1章 综观概述(1)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也相当宽广;研究梁氏的相关著作,从20世纪10年代到现在一直没断过,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原因很简单:

文史学界的研究者,对这个面向有专业上的隔阂,而经济学家投入思想史研究的人很少,就算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对这个题材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本章第1.1节析述梁(本书为了方便叙述,以下将“梁启超”简称为“梁”;其他人名作相同处理——编注)所发表过的经济论述,第1.2节解说与梁启超研究相关的文献,以及目前学界对梁的经济论述,有哪些研究成果可以参阅。第1.3节说明本书的写作方法,并摘述各章的主要结构与内容。

1.1论述表析

北京中华书局在1989年重印《饮冰室合集》(以下简称《合集》——编注),内分文集(5册,文集1-45)和专集(7册,专集1-104);文集以单篇文章为主,专集以小册子、小著、专题研究为主。这套《合集》原先是由林志钧在1932年编辑的,并没有包括梁的所有著作,例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在1983年出版的《馆藏康有为、梁启超数据目录》(页124-127)中的一些文章就未收到《合集》内;李国俊编的《梁启超著述系年》也指出了这个现象(尤以页14-17的说明最详细)。大体而言,这套《合集》已收录梁的主要经济论述和观点。

在这套《合集》重印10年之后,北京出版社以此为底本,由张品兴主编重新编排为10册,内有21卷共6303页,称为《梁启超全集》(1999,以下简称《全集》——编注)。依据“编辑说明”,这套《全集》是以“文章(著作)为主,按年代为序,重新编辑而成”。

新增加的部分,“还搜集了梁启超的大量书信,分编为社交书信、家书两卷,补入本书。但梁氏书信数量浩大,遗漏仍在所难免”。此外,“本书将原文的句读,一律改为现在通行的新式标点”。从读者的观点来看,各卷的目次编排有个优点,就是把梁的长篇幅文章和书本型的著作,都标出章节的目次与页码,可一目了然其内容与相对应的位置。

但目录的排版有三个缺点:(1)体例不一,除了页12、13、18、23之外,都未标明各篇发表的年代,若有年代就方便明确多了。(2)各篇文章和各本专著之间,在目次上没有明显的区隔;其实只要空一行或用粗体字区别,就可以避免此项困扰。(3)编排上也未必都以年代为准,例如第11卷是“墨子学案”,其中的《子墨子学说》是1904年所作,《墨经校释》是1920年,两者间隔甚久,却放在同一卷内。

此外,有好几篇文章的年代错误,或前后年序颠倒编排。笔者另有一项建议:梁各篇文章的原发表刊物,学界大致已查明,若能在目录或在文章的首页注明,对读者也是一大服务。

夏晓虹的《十年一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序》(2004),详细说明她如何以10年时间搜集《饮冰室合集》所遗漏的文章。

《饮冰室合集集外文》(2005)约40万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天津召开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天津古籍出版社在会议时,发布出版《梁启超全集》(以下简称新《全集》——编注)的计划。依照新闻稿的内容,这套新《全集》预计有30卷,共约1400万字,涵盖的内容分9大类:政论、学术著作、演讲谈话、函电、小说、诗词、译文、序跋、未刊稿。新闻发布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向海内外广泛征集散失的稿件、文本、信札、照片;至于新《全集》的出版时间则尚未确定,有人说三五年之后,也有人说约需10年。

我对梁的经济论述研究,远在《全集》出版之前,所以本书中引用的页码也都以《合集》为据——这个版本虽然较旧,但还是大多数人最熟悉的、也最被广泛引用的底本。

梁第一篇论经济问题的文章是在1896年(24岁)发表的,最后一篇是1926年(54岁,逝前3年)。这67篇文章发表的时间,较集中的是在1904年(32岁)和1915年(43岁,卸任币制局总裁后翌年)之间。在一年当中写最多篇的是1910年(38岁),共计30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对哪些题材最关切?可以看出前三者是币制改革问题(19篇)、财税与预算问题(17篇)、内外债问题(12篇)。有几项细节需要说明:

(1) 第24、55两篇未收入《合集》,是因为它们的主要内容已经在其他文章中表达过了,都以67篇来计算。第6、10两篇不是收在文集内,而是印在专集内,可以算成单独的两篇。同样地, 第12、13两篇也未收入文集内,但因为内容未在其他文章内重复过,所以也就算成两篇单独的文章。

(2)这67篇经济论述有长有短,有大论说文也有应酬式的讲演稿(如52-54,66-68),各篇的重要性不一。

(3)有一篇长文《杂答某报》并未收入《合集》内。此文原刊在《新民丛报》第84-86号(1906年8-9月)3期连载,内容分5节,其中与经济问题相干的只有第5节“社会革命果为今日中国所必要乎?”,内容是反对孙文和《民报》的社会主义经济路线。李国俊(1986:15)也证实这篇重要的文章在《合集》内漏收了。

(4)同样地,《新民丛报》第90-92号有一篇长文《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此文的前两节已收入文集18:1-55,但第3节却漏收了。

(5)梁屡次提到他写了一本百万言的书稿《财政原论》,但查遍各项文献都未能确知此稿下落。

(6)可以看到,梁的经济论述除了6篇之外,都已收在文集内。我征引这些文章的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都是文集的页码,例如“2:34”表示可以在文集2的第34页找到所引用的文字。若原文未收入《合集》内(如上述的《杂答某报》),在引述此文时就会指明这是从《新民丛报》第几号第几页引述来的。

未列入三项与经济论述较间接相关的著作:《王荆公》(1908)、《管子传》(1909)、《先秦政治思想史》(1922)。前两者后来辑入《中国六大政治家》,《先秦政治思想史》曾以不同形式的单行本发行过许多次。梁有不少涉及古代中国经济史方面的议论,在这三本书内都有相当的发挥。这三本未列入的原因很简单:(1)都是专著型的长篇论述,而非报刊类的短论。(2)这些经济论述,基本上是夹在具有更宽广意义的政治论述里,大都是对应着某个具体的经济议题(如货币或财政)。(3)都与清末民初的经济问题相关,而这三本则以先秦、宋代为主,在性质上需要分开来处理。

1.2研究文献

几乎每项研究梁启超的文献,都会提到几本重要的书,以英文书为例,Levenson(1970)、Chang(1971)、Huang(1972)、Tang(1996);在中文书方面,有张朋园(1964、1978)、黄克武(1994),等等,这些著作以及一些在大陆出版的梁启超传记,在各图书馆都很容易找到[例如李喜所、元青的《梁启超传》(1993),以及罗检秋《新会梁氏》(1999)所附的相关书目]。日本学者对梁启超的研究,请参见狭间直树编著的文集(1999):内有13篇论文和两项附录,索引做得很好,各篇论文内所引用的相关文献也相当完整。一方面这些书大家都已熟知,在此不拟赘述;另一方面,这些著作所处理的题材,和经济问题相交集的部分很少,笔者再思之后,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评述或说明相关性。

若要详查梁的著作,有两项较完整的文献辑录可以交互参照。一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在1983年出版的《馆藏康有为、梁启超数据目录》。在梁的部分有:(1)编年著作细目,包括原文刊在何处,之后收入何书;(2)与他相关的传记著作;(3)对他的评论:

他的生平、哲学、史学、经济思想等共8项;(4)他所办过的报刊,起讫年份、地点,等等;(5)依书名和篇名排序的索引。这项目录虽然有缺漏错误之处,但大体而言,1983年之前在大陆出版的相关研究,大抵已都网罗。

另一本是由李国俊编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梁启超著述系年》(1986)。李国俊编的这本目录有几项优点:(1)各篇文章的年月日考证清楚,(2)标示各篇原刊载的刊物名称、卷期次与页码,(3)对较特殊的文章都附有背景解说。整体而言,这本《梁启超著述系年》比《馆藏康有为、梁启超数据目录》完整,考证得更详细,是相当有用的工具书。此外,此书的前言和编辑凡例,把梁启超著作集的各种版本,都对比得清晰易懂,也把其中复杂的变动交代得相当明白。这本《梁启超著述系年》也有个缺点:虽依年月排序但没有索引,若只知篇名而不知年月,就很难查索;马场将三的《<梁启超著述系年>索引》(1997)依音序排列,解决了这个问题。

周维亮的《畅梁启超治学系年》(1999),是他86岁时的著作,但并未参照李国俊编的《梁启超著述系年》。

还有两项数据库可查询。一是由北京大学未名文化公司1998年1月制作发行的《梁启超专集》光盘,内容是“梁启超著述及研究文献全文光盘”,属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著名学者光盘数据库”的系列之一;内含2679笔可检索的文章,有梁自己的著作,也有研究梁的二手文献。依其所附的说明:“该套光盘共收录梁启超先生一生著述、书信、演讲及各时期研究文献3000余篇,3000多万字,及各时期照片文献。同时配备完善的检索系统,对所有文章可进行全文检索。读者还可通过篇名、文章任意词、关键词、著者、涉及者、分类、文献出处、出版者等十几个方面,快速检索到每篇文章,并随时下载、打印。”这项光盘内共有6笔研究梁启超经济思想的文献(有全文可供打印):姜春明《试论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经济思想》(1963),叶世昌《梁启超的经济思想》(1980),曾桂蝉《梁启超金融学说简介》(1983),钟珍维、万发云《论梁启超的经济思想》(1984),胡太昌《梁启超外资外债思想评述》(1986),郭汉民《梁启超利用外资思想述论》(1989)。

第二项数据库,是《中国期刊网:文史哲专辑》(1994年起)。

进入“中国期刊网”之后,选用“高级检索”,然后选“关键词”。

用“梁启超”和“经济”或“梁启超”和“外债”、“财政”等项目搜寻。以2004年5月底为例,有些得到三四篇文献,有些更少。整体而言,目前的搜寻成果还有限,但日后会随着时间而改善。

在台湾地区只有李宇平的《试论梁启超的反通货膨胀言论》(1991)。日文方面的相关著作也很少,目前只有两篇:森时彦《清末知识界对西欧经济学说的接纳:梁启超的经济思想》(1998),森时彦《生计学和经济学之间:梁启超的Political Economy》(2001)。

暂且不谈这些作者所采取的不同分析角度,以及所着重的面向和论点,就知道梁的复杂经济论述,必然还有待较全面性的析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上述的几篇专题性论文,在选材的格局与范围上都比较窄,尚未能触及梁氏经济论述的几项重要题材。例如,梁对币制改革、财政与预算制度、社会主义经济路线和土地国有论都写过相当多文章,这些是他非常在意,而且和当时知识界与政界有过激烈争辩的议题,但目前都尚未见到相关的析述。

还有一种形式是在近代经济思想通史的书内,有一章或一节以梁的经济论述为分析对象。这类著作也不多,暂举两项显例:一是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1982)的第13章“梁启超的经济思想”(页286-313)。二是侯厚吉与吴其敬《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1984) 第3册第3章第2节“梁启超的经济思想”(页277-356)。胡的篇幅较短,手法较轻快,是全面性的概观。相对地,侯与吴的分析既有全面性的观照,也针对几项主题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对比,值得稍加评述。以下试述他们所着重的题材与论点,以及他们是从哪些角度来理解梁的经济观点。

侯与吴分七小节处理这个大问题。首先是把梁的历史地位界定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学术思想的传播者梁启超”。这是第1小节(页277-288)的名称,主要内容是介绍梁的生平,以及思想取向的基本态度。这当然是梁的诸多复杂面之一,但若梁有一个重要的面向是他们未彰显出来的:梁对货币政策与税制改良的深度关切,都是从中国经济政策的角度,来析述各种学说与不同政策的优劣,这应该和“宣传家”的帽子无涉。我们只要看梁曾短暂出任币制局总裁(民国3年,1914)以及财政总长(民国6年,1917),就可以知道他对实际的经济问题有深刻理解,也有与众不同的主张。

同类推荐
  • 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变迁临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

    “三农”问题始终拨动着中国民众的心弦,而农村土地问题又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农地和农地的制度。本研究涉及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即探讨制度变迁的临界问题,对制度变迁总规律中阶段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深化。
  • 创业中国

    创业中国

    本书整体分两部分,上半部分讲述在国际背景下中国是最适合创业的国度,讲述中国轰轰烈烈的创业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选择。下半部分偏重实操就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资源,素质以及创业者需要有人指导,有专业的机构指导,作者是专门从事指导别人创业的,其多年执业经验对创业者的指导落地性强。
  •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研究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研究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正改变着国际贸易方式和手段,数字贸易规则将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贸易规则。本书运用全球价值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法,以数字产品为研究主线,分析数字产品价值链及其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数字产品贸易在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规则的需求,现有自由贸易协定在数字贸易领域的供给及不足,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依据,数字技术和数字贸易对改革WTO多边贸易规则决策和谈判机制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数字贸易协定对深化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介绍了2016年度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2017年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与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与理论研究;重庆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等。
热门推荐
  • 长公主的盛世计划

    长公主的盛世计划

    一场女权的游戏,权力至上。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歌咏女工…女人之间光明正大的比赛。由此牵扯而出的一世纠缠,以及…
  • 超人明视

    超人明视

    普通的超声科医生,不普通的工作。平凡的凡人,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人总是要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迎接阳光。有时候成长或许会更艰难,但是不要拒绝成长,更不要拒绝阳光。
  •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稻盛和夫第一本人生经营书。我们每个人都是创业者,这个创业项目,就叫“人生”。只有一次的投资机会,你要怎么抓住?在富裕时代里成长的一代,物质需求充分被满足的这一代,我想应该很难有“无论如何也要克服这个困难”“一定要跨越这个障碍”的想法,相应地也会欠缺创造性和挑战的勇气……然而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里,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被环境左右、孤注一掷地对一切苦难怒目圆睁喝出“你算哪根葱”的坚强精神尤为重要,即,我们必须要有“斗志”,我们必须要有“活力”。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一个在不断开拓创新的思路中选择和变化的过程。思路是决定企业和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思路不同,看待世界的视角不同,对待生活的心态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由此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思路错,则山穷水复;思路对,则柳暗花明。优秀者与平庸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否能够主动寻找获得成功的好思路。优秀者能够不断思考,开拓创新,积极寻找新的思路突破人生中的一个个难题,最终取得成功;而平庸者墨守成规,缺乏思考,最终成为人生跑道上的落伍者。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练,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 天道大药房

    天道大药房

    现代小子秦凡穿越异界,结果发现自己身上居然多出一个药房系统。普普通通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居然可以治愈修真界的奇毒?阿普唑仑胶囊既然连神族的心魔都可以化解?主宰这个世界的妖、神、魔、鬼、人五族,竟然只是棋盘中的棋子?是什么样的人物在操控这场棋局?无论是谁,你只能操纵棋子,而我秦凡要掌控天地之局!
  • 我是浮云

    我是浮云

    某女蹬鼻子上脸,玩完侍女玩王爷,众目睽睽之下跳上了王爷的身,骑在王爷身上数他的睫毛。心里不断默念:休了我吧,休了我吧,冷家禽兽,冷大爷,我真不想跟你玩儿了。冷家禽兽迈着优雅的步子过来,伸手轻轻一拎,许家小狐狸的爪子就怎么也抓不住身下那个倒霉蛋儿了。只见冷家禽兽作哀痛状,继而深情款款道:“夫人,为夫知道自己一直忙于国事,没有时间顾及你,你才会出此下策引起我的注意,为夫不怪你。”。。。。。。你怪我吧,冷大爷我求你了!某女张口,却发现哑穴已经不知不觉的被点了。
  • 法家高徒

    法家高徒

    新书《风水黑科技系统》已经过审,这是继《回到过去当术士》后的第二部风水作品,幼苗,求呵护!百家争鸣,神道显圣。儒家可以出口成章,笔伐口诛。道家通阴阳,明造化,修成阳神,逍遥万世。墨家造傀儡,做机关,一城可以抵御百万雄兵。兵家修身,力拔山兮气盖世,有万夫不当之勇。法家位列三教九流之一,又有何神通?读者群招兵买马:430212465
  • Mad World

    Mad World

    Mad World is a highly entertaining oral history that celebrates the New Wave music phenomenon of the 1980s via new interviews with 35 of the most notable artists of the period. Each chapt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ir most popular song but leads to stories of their history and place in the scene, ultimately painting a vivid picture of this colorful, idiosyncratic time. Mixtape suggestions, fashion sidebars, and quotes from famous contemporary admirers help fill out the fun. Participants include members of Duran Duran, New Order, The Smiths, Tears for Fears, Adam Ant, Echo and the Bunnymen, Devo, ABC, Spandau Ballet, A Flock of Seagulls, Thompson Twins, and INXS.
  • 西风故道

    西风故道

    本书为叶廷芳先生的随笔自选集,主要内容包括怀人和追溯一生的治学之路。叶先生自幼生长浙西僻远的乡村,不幸又失去一臂,在乡人眼中几乎成了废人,然而凭借倔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个性,他从乡村走到衢州城里,再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冯至、赵琳克悌、绿原等恩师及前辈学人均在他的人生旅途上留下深刻印记,他的怀人之作语言平易而风格质朴,表现了这位从浙西土地上走出的德语文学研究者的赤子之情。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的引入在国内文坛影响至深,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要冲破“左倾”思潮长期禁锢的局面,亦须具有相当的勇气和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