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900000026

第26章 江南风物(5)

吾乡本一浙东孤岛,人民的娱乐和消遣,固不常有。纵有也必与宗教有关,偕神道的名义,合公众的力量,或者正是村落社会的风尚。如赛会与演戏,就非靠“神”的力量来号召不可;而舞台也全设在庙中,这大概和各地情形相同。戏曲——吾乡称为戏文,倒是宋元以来的旧称——的门类有数种,规模有大小,惟正式的地方戏却极少,勉强的可以把宁波滩簧算了进去,即现在的所谓“四明文戏”,乡人则曰“花鼓戏”,然与京剧中的凤阳花鼓却又不同。大抵为牧歌或山歌的衍流,故其词多涉及性的描写,因此就带来了严禁的命运。演时多在深夜偏僻之处,以避官厅的耳目,台址用木板搭成,略加化装,但仍不脱本地风光,对白即纯用乡音,显出原始的情调,令人想到《诗经》中“桑间濮上”之情。演者虽皆为游手,不过也是兴到为之,并非像上海“名角”们倚此而为终身之业,所以也名“串客”。但它的吸引力极大,人民有从数里外赶去赏观者。此则一因禁遏愈严,结果向往之心愈切,如吾辈之读“禁书”。二由于有强烈的性感的挑拨,渲染,益发加重其诱惑性,像某一时期的蹦蹦戏。然而大胆贴切,粗犷朴拙,构成了它的特色——也正是任何地方戏的特色。尤其是还不曾经过“洋场才子”辈的手笔,故虽猥亵而却多风情。此外,别有傀儡戏,吾乡名曰“小戏文”,演者皆属堕民,因他们原职是“吹打”,故可以应付弹唱。乡民逢灾难疾病,或向神明许愿,待稍愈即演之,以示忏悔与酬祷。演时围幕作场,敲锣鼓,奏唢呐,有说白和动作,然而就只没有表情:这正是傀儡悲哀之处,啼笑一任他人也。演者两手各执一偶,由幕之下方伸弄于上,故俗名“下弄上”。傀儡的面部也绘脸谱,此则戏文无分今昔,总少不了大花脸和小丑的支撑场面,至于调兵决策,俨然将相风度,两军相遇,也有勇猛决斗。其驰驱用命,盖不亚于舞台上的武行。手法敏捷而灵活,所缺者就是中间全没心肝耳。少时看了引不起感触,今日回想未免惘然良久。傀儡戏有二种,其尚有形体较小,规模较简者,曰“独脚戏”,亦名“凳头戏”。以其盛物之箱启盖而作台,将木偶以线牵于箱下,用足踏出种种动作;而以一手敲小锣,又一手为傀儡执役持器。总之演者的四肢皆有实用,无片刻停息,然其进退周旋,较上述之“小戏文”尤为生动。演时多在闹市中心,先以锣声召观客,既毕则索钱,也有讲定代价的,富户或唤至家中,出独资闭门取乐。贫家小儿,闻锣声而怦然。但格于门禁,不得一见!此情此景,在旁人至多出以怜悯的眼光,然生不幸而为贫孩子的父母,其内心的凄凉委屈,就非别人所能体验了。至其戏目,间有袭取京剧者,如演《宝莲灯》必带“出会”,以具体而微之花灯、旗牌、龙船等环绕台上。花灯中燃着小小的红蜡烛,遂觉煌辉而耀目,儿时尤特别有亲切之喜。盖“出会”不常有,睹此乃有“虽不得肉,亦且快意”之感。但这非本地常有,多为外来的游民所演唱。这些游艺在他乡本属常见,不过吾乡僻陋,难得有此耳目之娱,于人民的精神上,不无慰藉。《聊斋志异》卷十三中,曾记有口技售欺的故事。演者也来自外埠,盖类乎江湖卖解之流亚。以木板围成壁形,故云。人匿处其中,作各种人世的繁响,听者至精绝处为之咋舌忘情,仿佛置身于别有天地中。而所凭藉的只是一唇一舌。这种技艺由来已久,见于前人著作的也很多,而演者又属流动性,稍得资便转走他方。

复次是乡间的庙戏,因为稍有风土之胜,且是儿时生活中的一部分痕迹,或者还能令人有一读之趣。

吾乡《县志》(民国十二年排印本)第五册《方俗志·演剧》项下云:民间所立之各庙会,则在各庙中演之,谓之庙戏,城区多在仲夏间,有在秋间演之者。一庙之戏,如都神殿等,往往多至十余日……全邑终岁演剧之费,当不下数万金。近年倡办戏捐,闻每岁可得千金云。演剧之时,合境老稚男女多往观之。各家各自备高椅或庋板为台,以便妇女坐观。拥挤之时,往往毁台倒椅。妇女有至堕钗遗镯者,无业游民多在庙侧摊设赌具,诱人往博,抽取头钱,而商贩亦皆设摊陈列食品玩具等以逐利,喧嚷之声,常闻数里。

这是演戏时的大略。只是戏班的来源皆须仰诸甬邑,由一二人承包之,其性质约有下述数种:曰“宁波班”,实即昆腔。因仅赖笛子而无弦索,且多演“文戏”,故一般人觉得过于单调,雇演者则取其价之低廉云。曰越剧——这倒是正式的绍兴戏,与现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嵊县班不同(乡间称此为笃班)。如演“哑子开口龙虎斗”之类,最为台下激赏。唱时操二胡敲大钱,苍凉激越,有似秦腔,所以俗名“绍兴高调”。除唱法外其他与京剧同,乡人比较爱看。复次曰“台州班”,演员多来自浙西。服装极陈败褴褛,而乐器尤简陋,只以一镗锣押每句唱词之节拍。妇女和老人颇感兴趣,因其有本有末,且较文静,如演《碧玉簪》等,未有不泣下沾襟的。但它有一个特色:每当唱词告一段落而至尾声时,必由后场倡和之,名曰“随后场”。如唱“多福多寿多男子”,唱到“多男子”三字,后场必起而应声。演员的生活非常凄苦,力竭声嘶的所得只供三餐粗饭而已,如醵资七八金便能唱日夜两场了。但有的班子,也能演几出皮簧,而俗名“草台班”或“乱弹班”的原因即在此。吾乡俗谚有云,“老的豆腐嚼勿落,小的桌凳撩勿着”,盖讥其组织之参差不齐,戏路之凌杂而无同定格。最后,要说的则是京剧,这必在五月间“都神殿”演时始能看到,因其会产较丰,耗费也较多——这所谓“会产”,是当地几个士绅发起,筹资而创一会集,近乎古之扮榆集社,专用作赛会和演戏,主其事者曰“柱首”,须时常轮流值职,子孙还能世袭,主要的权利是吃喝,直至中落时有出顶与他人的。著名的庙宇都有会,最多则有十余团。举行的时期虽一年一度,然须视其会产之厚薄而定节目的繁简,会产较薄的即以傀儡戏,或清唱等代戏文,而其一切费用皆赖基金的子息。演期将临,小小的乡村中平添了紧张喧闹的空气,大家扶老携幼的参加着难得的盛会,自士绅而至为手艺,这主要是因皮簧之不易多见。开始必闹头场,跳加官,间有加跳“武财神”的,戴金色面具,穿黑袍,状貌如魁星,而身段则跳跃类舞蹈,然忌于财神殿,恐有所亵渎也。一台戏演至中段,由检场者持画桌放向台前,但须用力猛击台板,锵脱一声与锣鼓合拍,仿佛文章之有顿笔,名曰“煞中台”,下即演正本戏。“正本”必全部,然剧情每枯燥沉闷,观客往往掉首而去。少时束发读书,自塾中放学归,尚可看到正本戏,但因无武工与闹剧,不感兴趣。只得就庙旁摊头吃杂食当点心。乡间肉类味较上海鲜腴,无论油炸,汤汁,蒸煨,俱别有风味。惜已十年不尝此矣。如在盛夏,便是唯一的吃冰淇淋的机会。迨及完场时由生旦二人,着蝾服向台下默揖,谓之“大团圆”。这时台下即焚纸锭,放爆竹,关庙门。于是父老扶杖回家,而儿童却犹流连不忍去。其中有许多戏,如《水淹七军》、《献池图》、《渭水河》等,在上海反而不大贴演,在乡间却为庙戏中必不可少之戏。出色的京班——乡间名曰“徽班”,有时也能演《狸猫换太子》、《济公活佛》之类,只是没有布景,戏台遥对神殿,中留广场可容百人,东西则边廊,廊之上有楼,前排设长凳可以坐观,各庙中以“都神殿”的京戏为最精彩,演期有半月之久,虽当炎夏而听客毫无倦意。其中设神像五尊,正合青、赤、白、玄、黄之数,故老相传云即五通神。又一尊则坐镇庙门,俗曰“四座”,出会时即由“四座”作先导。故除白脸外,余皆呈浄狞之貌。其双目熠熠有光,以铜丝悬之,出行时即眨映转动,似乎更加显得威灵显赫。小民们远远见了就闪避过去,在尊敬的中间夹杂着畏惧。但不幸末流所至,遂仗暴力而硬叫人民“尊敬”,然而结果的反响却是纯粹的畏惧和憎恨,也正是事所必至,理有固然。其实呢,“神”的前身原是“人”,左丘明说得好,“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一个人在生前如正直而有功于地方人民,自然能得到身后的尊敬崇拜,否则,徒然的以权势来威迫麻醉,它的效果自在明鉴之中——虽然,另一方面的群众的偶像崇拜的力量,也令人可怕。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无论盲目崇拜,或强迫胁从,都非人谋之臧,最要紧的还得看为政者之“力行如何耳”。

语云,“天地大戏场,戏场小天地”。古往今来,无论英雄好汉,才子佳人,大约都逃不出“戏”的命运——这样说,或者难免显得太消极,太虚无了。然而我又想,即使是做戏,似乎也还有取舍的余地:我讨厌小丑的轻薄猥琐,但对于老生的道貌岸然,同样的缺少亲切之感。我所欢喜的还是抡板斧的黑旋风,持长矛的张三爷,可以令人放胆交手。从前看《青风寨》与《古城会》,虽不免略觉粗鲁偾事,然其赤子之心,却为之同情赞叹。只是这类戏固不常见,而人间尤其感到此种人物之稀少,遂觉满眼是小丑们的世界了。

卅二年,一月廿八日大雪后,灯下。

注释[1]选自《风土小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作者文载道(1916-2007),本名金性尧。古典文学家、资深出版人。著有《星屋小文》、《三国谈心录》等。

深巷里的琵琶声[1]

陆文夫

我年轻的时候在苏州穿街走巷,特别是在秋天,深邃的小巷里飘溢着桂花的香气。随着那香气而来的还有叮叮咚咚的琵琶声,正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的那样,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循着声寻觅,总能在那些石库门中,庭院里,门堂里发现一个美丽的姑娘或少妇,在弹着琵琶,唱着苏州评弹。她们不是在卖唱,是在练习。

评弹又称弹词,通称说书,是用标准的苏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广泛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吴语地区,不管是在城市或农村,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早年间,苏州城里和农村的小镇上都有很多书场,农村的书场往往都和茶馆结合在一起。我的上一代的人,特别是姨妈、姑姑和婶婶她们,听书是主要的消遣。当我读书到深夜时,总是听见她们刚从书场里回来,谈论着演员的得失,吃着小馄饨。

当年能够走红的评弹演员,胜过现在的任何一个红歌星,主要是他和她们艺术生命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特别是男演员,越老越是炉火纯青。苏州人称评弹演员为说书先生,女的也叫女先生。一个说书先生如果能够走红,那就不仅是知名度高,而且能赚很多钱;即使不能走红,混口饭吃也没有问题。苏州的市民阶层,小康人家,如果有一个女孩生得漂亮,聪明伶俐,便会有人建议:“让她说书去”。

学说书也不容易,我们在小巷中听到琵琶声时感到很有诗意,可那学琵琶的小姑娘却往往泪水涟涟。荒腔走调要被师傅责骂,说不定还要挨几个巴掌什么的,那时的传艺不讲什么说服教育,奉行的是严厉。如果是母女相传的话,打起来要用鸡毛掸帚。

评弹都是师徒相传,这规矩一直沿用到今天。徒弟学到一定的程度,便跟着师傅出去“跑码头”,即到苏州农村里的各个小镇上去演出,两个人背着琵琶和三弦,仆仆风尘,四处奔波,在这里演三天,在那里演五日,住在小客栈里,或者就在夜场演出结束之后,打个地铺睡在书场的角落里,够辛苦的。

少数幸运的姑娘或小伙子也能苦尽甘来,在小码头上磨练出来了,有点儿名气了,便开始进入大码头,在苏州、上海的大书场里演出,如果又能打响,那便是一代风流。

一条小巷里如果能出一个走红的评弹演员,邻里间都会感到光荣,小姑娘们更是羡慕不已。看那红演员进出小巷,坐一部油光锃亮的黄包车,那黄包车黑色的皮篷,有两盏白铜的车灯,能像手电似的向远处照射着行人。车夫的手边还有一个用手捏的橡皮球的喇叭,坐车人的脚下还有一个用脚踏的像铜壶似的大铜铃。那时候苏州很少见到小汽车,乘坐这种黄包车的人就像现在乘坐一辆奔驰似的。

白天,女演员赶场子,浓妆艳抹,怀抱琵琶,坐着黄包车从热闹的大街上风驰而过,喇叭声声,铜铃叮当,那艳丽,那风采,都足以使路人侧目而视,指指点点。深夜散场归来,小巷空寂,车灯煌煌,喇叭声和铃声能惊醒睡梦中的小姑娘,使他们重新入梦时也觉得自己是坐在那辆油壁香车上。

苏州评弹所以能那样地受人欢迎,那样地深入民间,主要是它的语言生动,唱腔优美,叙事刻画人物都极为细腻,而且故事的内容很多都与苏州有关系,能把市民生活和市民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幽默风趣。在书场里泡一杯香茶,听名家的演唱,那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绘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多方面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弟子规说什么

    弟子规说什么

    如果你人缘差、事业不成功,不要埋怨自己不努力,其实根源在于你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思维习惯教育。现代人生活的不如意、身心的失常,几乎全是从性情失调而来,这根源于少儿时期的教育纰漏,各种心态、性格培养的不成熟,其实,《弟子规》里讲的全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大智慧,能帮你从小到大构建完美人际关系和人生大格局。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故乡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故乡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尖硬的风害得独眼队长划了几次火也没点着烟斗。损失了几支火柴,本来脾气就很大的他恼了,朝身边的牛腚上狠拍了一掌。牛莫明其妙地回头剜了队长两眼。队长说:“操!你个熊云团就是掉下来把地砸个坑俺也要收秋。”牛当然不知队长在骂天,但它差不多明白队长的骂与自己没有多少关联。秋假里,我们上学的孩子也要正儿八经地到生产队跟大人干活,队长的骂我们已经习惯了。好不容易熬到收工吃晌饭,我和老六比肚子的饥饿还疯狂地往家里跑。
  • 巧媳妇好日子

    巧媳妇好日子

    八零后的沈飞扬辛苦拼搏,却在年过半百的时候惨遭车祸,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不是医院的白墙,也不是到了阴曹地府,反而是穿越到了五零后小姑娘沈云芳身上。她穿越在了吃不饱穿不暖,还动乱万分的七十年代。哼哼,这些都难不倒在社会中拼搏了大半辈子的智慧女人,且看她怎么左手鸡右手鸭,身后背着胖娃娃,一路引吭高歌。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杀人的舌头

    杀人的舌头

    孙武抬头眼看章华台,不由感慨万千:“太子啊太子,当年你慧眼识人,礼贤下士,赠我心爱的湛庐剑,对我寄予厚望。为复仇,我十六年卧薪尝胆;为报恩,我十六年披坚执锐。如今,灭罪魁、诛祸首,为你报仇雪恨。你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矣。”剑指高台,“来人,把章华台烧了!”吴国将士高举火把,冲上了章华台,点燃了帷帐纱窗,霎时火苗乱蹿,烈焰飞腾。孙武、伍子胥按剑并肩而立,带着残酷的笑意,目睹绝世名构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 绿色童话书

    绿色童话书

    《绿色童话书》是一本33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三只狗》《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鹳鸟哈里发的故事》《玫瑰公主》……
  • 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

    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

    《田庄台事情》一书通过对古镇田庄台数世纪际遇浮沉的人文追述,再现了辽河水道文明的形成及其变迁,以及这种变迁给沿河城镇带来的历史性恩宠与冷落;折射了水道文明向铁路文明的过渡,给那些特定历史时空中的人,所带来的冲击和运际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业已流逝的时光中,却仍于今时今日的古镇街巷及其民风里,有着鲜明的呈现。
  • 文娱人生

    文娱人生

    陈聪在睡梦中穿越了,醒来多了个傲娇的妹妹,以及一个逆天的系统,还有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界。这是一个类似于地球的位面,然而地球上的电影音乐统统没有,原本只是想当个明星,一不小心当上了全球文娱教父。书友圈——781662902
  •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