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200000066

第66章 练习篇(6)

作文运思有如抽丝,在一团乱丝中拣取一个丝头,要把它从错杂纠纷的关系中抽出,有时一抽即出,有时须绕弯穿孔解结,没有耐心就会使紊乱的更加紊乱。运思又如射箭,目前悬有鹄的,箭朝着鹄的发;有时一发即中,也有因为瞄准不正确,用力不适中,箭落在离鹄的很远的地方,习射者须不惜努力尝试,多发总有一中。

这譬喻不但说明思路有畅通和艰涩的分别,还可说明一个意思的涌现,固然大半凭人力,也有时须碰机会。普通所谓“灵感”,虽然源于潜意识的酝酿,多少也含有机会的成分。大约文艺创作的起念不外两种。一种是本来无意要为文,适逢心中偶然有所感触,一种情境或思致,觉得值得写一写,于是就援笔把它写下来。另一种是预定题目,立意要做一篇文章,于是抱着那题目想,想成熟了然后把它写下。从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做诗。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术语,把文学作品分为“偶成”和“赋得”两类:“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逼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的催促,或是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照理说,只有“偶成”作品才符合纯文学的理想,但是在事实上现存的文学作品大半属于“赋得”的一类,细看任何大家的诗文集就可以知道。“赋得”类也自有好文章,不但应酬唱和诗有好的,就是策论、奏疏、墓志铭之类也未可一概抹煞。一般作家在练习写作时期常是做“赋得”的工作。“赋得”是一种训练,“偶成”是一种收获。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经过“赋得”的阶段,“偶成”的机会不一定有,纵有也不会多。

“赋得”所训练的不仅是技巧,尤其是思想。一般人误信文学与科学不同,无须逻辑的思考。其实文学只有逻辑的思考固然不够,没有逻辑的思考却也绝不行。诗人柯勒律治在他的《文学传记》里眷念一位无名的老师,因为从这老师的教诲,他才深深地了解极放纵的诗还是有它的逻辑。我常觉得,每一个大作家必同时是他自己的严厉的批评者。所谓“批评”就要根据逻辑的思想和文学的修养。一件作品如果有毛病——无论是在命意布局或是在造句用字——仔细穷究,病源都在思想。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来的文章绝不会清楚。思想的毛病除着精神失常以外,都起于懒惰,遇着应该分析时不仔细分析,应该斟酌时不仔细斟酌,只图模糊敷衍、囫囵吞枣混将过去。练习写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懒怠,随时彻底认真,一字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养成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绝不会做不出好的文章。

(选自《谈文学》,开明书店,1946年5月)

精进的程序(朱光潜)

文学是一种很艰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拿一个比较浅而易见的比喻来讲,作文有如写字。在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能自如,所以结体不能端正匀称,用笔不能平实遒劲,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这可以说是“疵境”。特色是驳杂不稳,纵然一幅之内间或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一个字之内间或有一两笔写得好,但就全体看去,毛病很多。每个人写字都不免要经过这个阶段。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帖笔迹,多临摹,多向书家请教,他对于结体用笔,分行布白,可以学得一些规模法度,手腕运用也比较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这可以说是“稳境”,特色是平正工稳,合于规模法度,却没有什么精彩,没有什么独创。多数人不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去研究,只把它当作日常应用的工具,就可以到此为止。如果想再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真草隶篆各体都须尝试一下,各时代的碑版帖札须多读多临,然后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写成的字可以算得艺术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得上“美”。这可以说是“醇境”,特色是凝炼典雅,极人工之能事,包世臣和康有为所称的“能品”“佳品”都属于这一境。但是这仍不是极境,因为它还不能完全脱离“匠”的范围,任何人只要一下功夫,到功夫成熟了,都可以达到。最高的是“化境”,不但字的艺术成熟了,而且胸襟学问的修养也成熟了,成熟的艺术修养与成熟的胸襟学问的修养融成一片,于是字不但可以见出驯熟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藉,都可以在无形中流露于字里行间,增加字的韵味。这是包世臣和康有为所称的“神品”“妙品”,这种极境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才能达到。

作文正如写字。用字像用笔,造句像结体,布局像分行布白。习作就是临摹,读前人的作品有如看碑帖墨迹,进益的程序也可以分“疵”“稳”“醇”“化”四境。这中间有天资和人力两个要素,有不能纯借天资达到的,也有不能纯借人力达到的。人力不可少,否则始终不能达到“稳境”和“醇境”;天资更不可少,否则达到“稳境”和“醇境”有缓有速,“化境”却永远无法望尘。在“稳境”和“醇境”,我们可以纯粹就艺术而言艺术,可以借规模法度作前进的导引;在“化境”,我们就要超出艺术范围而推广到整个人的格以至整个的宇宙,规模法度有时失其约束的作用,自然和艺术的对峙也不存在。如果举实例来说,在中国文字中,言情文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和杜工部的诗,说理文如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和《楞严经》,记事文如太史公的《项羽本纪》《货殖传》和《红楼梦》之类作品都可以说是到了“化境”,其余许多名家大半止于“醇境”或是介于“化境”与“醇境”之间,至于“稳境”和“疵境”都无用举例,你我大概都在这两个境界中徘徊。

一个人到了艺术较高的境界,关于艺术的原理法则无用说也无可说;有可说而且需要说的是在“疵境”与“稳境”。从前古文家有奉“义法”为金科玉律的,也有攻击“义法”论调的。在我个人看,拿“义法”来绳“化境”的文字,固近于痴人说梦;如果以为学文艺始终可以不讲“义法”,就未免更误事。记得我有一次和沈尹默先生谈写字,他说:“书家和善书者有分别,世间尽管有人不讲规模法度而仍善书,但是没有规模法度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家。”沈先生自己是“书家”,站在书家的立场他拥护规模法度,可是仍为“善书者”留余地,许他们不要规模法度。这是他的礼貌。我很怀疑“善书者”可以不经过揣摩规模法度的阶段。我个人有一个苦痛的经验。我虽然没有正式下功夫写过字,可是二三十年来没有一天不在执笔乱写,我原来也相信此事可以全凭自己的心裁,苏东坡所谓“我书意造本无法”,但是于今我正式留意书法,才觉得自己的字太恶劣,写过几十年的字,一横还拖不平,一竖还拉不直,还是未脱“疵境”。我的病根就在从头就没有讲一点规模法度,努力把一个字写得四平八稳。我误在忽视基本功夫,只求耍一点聪明,卖弄一点笔姿,流露一点风趣。我现在才觉悟“稳境”虽平淡无奇,却极不易做到,而且不经过“稳境”,较高的境界便无从达到。文章的道理也是如此,韩昌黎所谓“醇而后肆”是作文必循的程序。由“疵境”到“稳境”那一个阶段最需要下功夫学规模法度,小心谨慎地把字用得恰当,把句造得通顺,把层次安排得妥帖,我作文比写字所受的训练较结实,至今我还在基本功夫上着意,除非精力不济,注意力松懈时,我必尽力求稳。

稳不能离规模法度。这可分两层说,一是抽象的,一是具体的。抽象的是文法、逻辑以及古文家所谓“义法”,西方人所谓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在这上面再加上一点心理学和修辞学常识,就可以对付了。抽象的原则和理论本身并没有多大功用,它的惟一的功用在帮助我们分析和了解作品。具体的规模法度须在模范作品中去找。文法、逻辑、义法等等在具体实例中揣摩,也比较更彰明较著。从前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调虽卑,却是经验之谈。为初学说法,模范作品在精不在多,精选熟读透懂,短文数十篇,长著三数种,便已可以作为达到“稳境”的基础。读每篇文字须在命意、用字、造句和布局各方面揣摩;字、句、局三项都有声义两方面,义固重要,声音节奏更不可忽略。既叫作模范,自己下笔时就要如写字临帖一样,亦步亦趋地模仿它。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不经过一个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诸家的长处,加以变化,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

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恐未免是高调。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

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可是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他们的毛病在成立了一种定型,便老守着那种定型,不求变化。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要想免去这些毛病,必须由稳境重新尝试另一风格,如果太熟,无妨学生硬;如果太平易,无妨学艰深;如果太偏于阴柔,无妨学阳刚。在这样变化已成风格时,我们很可能地回到另一种“疵境”,再由这种“疵境”进到“稳境”,如此辗转下去,境界才能逐渐扩大,技巧才能逐渐成熟,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比如写字,入手习帖的人易于达到“稳境”,可是不易达到很高的境界。稳之后改习唐碑可以更稳,再陆续揣摩六朝碑版和汉隶秦篆以至于金文甲骨文,如果天资人才都没有欠缺,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craftsmanship)。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我已经说过,这是不能谈而且也无用谈的。本文只为初学说法,所以陈义不高,只劝人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选自《谈文学》,开明书店,1946年5月)

怎样学习写作(沐绍良)

怎样学习写作

写作这件事,并不太神秘,也不太容易。一面努力实践,一面接受正确的指示和方法,两方面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就不难得到进步。

写作这件事,有些人把它看得很神秘,以为没有天才或灵感的人,是一辈子学不好的。有些人又把它看得很机械,以为每个人只要搞通了文法,或者多读一些名文,记住了其中的文句和辞藻,自己拼拼凑凑,就不难写成文章。这两种见解,实在都错了。

文章是一种写在纸上的谈话。照理说,凡是会说话的人,就应该也会写作。不过文章与说话,究竟还有不同的地方:说话的时候,往往东拉西扯,没有条理,没有层次,有时说了半天,还没有说到主题;有时一次谈话,竟把主题变换了好几次。文章却不能那样随便,它必须有组织,有层次,主题明确,首尾俱全。因此它虽然是纸上的谈话,却是一种精炼后的谈话。

基于这个缘故,会说话的人要想又会写作,还得经过“学习”的阶段。在学习的阶段里,应该从两方面分头努力: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7招赶超优等生

    7招赶超优等生

    学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成绩优秀的关键。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成功的学校教育。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只有在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才可能取得好成绩。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早日赶超优等生。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 最后一课(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最后一课(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笔触,深沉的感情,堪称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最后一课》长期入选我国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篇之一。
热门推荐
  • 声调谱

    声调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狱里的艾泽拉斯

    地狱里的艾泽拉斯

    地狱里来了一帮欢乐2B青年,他们发现,在这里再也没有了学业的烦恼,和父母的压力,每天只需要下下副本,打打竞技场,就可以衣食无忧,快快乐乐的生活。正当他们慢慢以为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堂时。一场骇人听闻的阴谋,正不知不觉中向他们展开…
  • 切肤之爱(一)

    切肤之爱(一)

    东京都内流传着许多都市传说。像是什么凌晨三点出现在六本木袭击行人的猫人啦,每年二月十三日零点在秋叶原现身的,手执红色灯笼以眼杀人的和服少女啦,撑红伞的雪夜杀人狂魔和专门偷窃小孩儿哭声的黑色巨鸟也是常常被人提及。最近在都内一则都市传说流传甚广,主角被人们称为“捧匣的燕尾服绅士”。这位绅士主要出没于浅草一带,尤其是深夜的浅草线。三流八卦杂志《HOMES》还为这事作了期特别节目,采访了不少自称亲眼见过“捧匣的燕尾服绅士”的目击者。
  • Leviathan

    Leviath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巡欢不作乐

    巡欢不作乐

    刚和老公度完蜜月,我突然收到了和前男友的旧照,为了不让老公发现,我不断掩盖,没想到却发现了惊天秘密。这也让我重新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经过了重重阻碍希望我们能重新在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仙之当妈不容易

    修仙之当妈不容易

    噩梦变春梦,九个月后,戚一梦成了一个新手宝妈。更可怕的是,她还发现自己穿的是一本书,而她只是一个小小炮灰!不行不行,她还得养娃呢,女主男主离我远点,我要好好种地!ps:本文女主不强,甚至可能是个嘤嘤怪。
  • 谓何归

    谓何归

    不知经历了多久,已是看淡了红尘、厌了这是非。她带着一剑、一灵、一狼、一琴隐居山林。她也常常亭立溪边,喃喃低语:“霄漪,你可否在一刻间,很想念某个地方?”“主子在哪,哪便是霄漪的家。但凡有主子在,便没有这种思绪。主子想家了?霄漪这便带您回去。”“罢了,那地方……回不去了,”
  • 豪门霸恋:天价影后的总裁先生

    豪门霸恋:天价影后的总裁先生

    简介:一个是制霸娱乐圈的超级话题女王,浑身是戏的她只做利益交换,却不想有一天与他顾城曦做了一个关于一生的利益交换。从此她的背后有他,他的心里有她。顾城曦原本只是找个人发泄罢了,所以即便知道她坏、她狡猾、她狠毒也视而不见,毕竟她要的不过是他的庇佑,从不越界。却不想有一天,自己会中了她的毒。一心想要复仇的娱乐圈狡诈影后vs冷漠霸道控制欲暖男总裁……“沈月霜,你敢不敢与我赌一局。”顾城曦笑得轻佻。“赌什么?”沈月霜笑得娇俏。“就赌,这一次你会不会怀孕,若你怀孕我就娶你,若你没有怀孕,我们就……”“就分开?”“我们就再赌一次。”
  • 我的丹田里有九个宝

    我的丹田里有九个宝

    他饱受歧视,因为别人五岁苏醒灵种,而他十七岁还没苏醒,可他们不知道,地球上的灵气因为他而复苏。他就是这么特别,别人修的是灵气,他修的却是混沌之气,连丹田里都有九个宝藏......
  • 三途川三生缘

    三途川三生缘

    七万年前的七生七世之中与天命之子相遇,轮回之后的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因为一次意外唤醒她七生七世的记忆,虽终不得果但却是让人难以忘怀尝尽了爱恨情仇只记住了一人。再次相遇却是以学妹的身份和天命之子相遇,而这次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