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900000016

第16章 宋代儒教新教义改革的前奏(1)

一儒教新教义的远期前奏

独尊儒术之时,董仲舒借助阴阳家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天人关系的新理论。其要点是: 人和天同类,所以可以通过气为中介发生感应。人行为的善恶,都会引起天的反应。行善,天就降下祥瑞;作恶,天就降下灾异。人,主要指君主,应该密切注意天的反应,以检点自己的行为,以免酿成大祸。

然而百年之后,到西汉末年,这套理论就出现了问题。对于同一历史上的天象,董仲舒和刘向,刘向和其子刘歆,说法就各不相同。参见《汉书·五行志》。儒者谷永、杜邺等,或慑于权势的威力,或为了一己之私利,对所谓灾异的解释,也不相同。

东汉前期,儒者王充全面考察了天人感应学说的种种事件和理论,否定了天人感应学说,证明了天道自然才是对天人关系的正确解说。所谓天道自然,就是说,天赋予了万物的生命之后,就不再事事干涉它们:

儒家说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知夫妇法天地,不知推夫妇之道以论天地之性,可谓惑矣。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及其生也,天不须复与也。由子在母怀中,父不能知也。物自生,子自成,天地父母,何与知哉!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故放鱼于川,纵兽于山,从其性命之欲也。(《论衡·自然》)

这就是说,天地生育万物之后,就任它们随其本性生活,而不再干涉它们。对人,也是如此。有人说,假如君主个个都像尧、舜那样,天也就不必谴告了,实际不是如此,所以天要谴告。但王充说:“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复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之不惮劳也!”(《论衡·自然》)所以在王充看来,谴告的理论是不成立的。而人们之所以认为天要谴告,不过是据人事来推测天道:

且凡言谴告者,以人道验之也。人道,君谴告臣。上天谴告君也,谓灾异为谴告。夫人道,臣亦有谏君。以灾异为谴告,而王者亦当时有谏上天之义。其效安在?苟谓天德优,人不能谏。优德亦宜玄默,不当谴告。万石君,子有过,不言,对案不食,至优之验也。夫人之优者,犹能不言,皇天德大,而乃谓之谴告乎?

夫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夫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腹中有寒,腹中疾痛,人不使也,气自为之。夫天地之间,犹人背腹之中也。谓天为灾变,凡诸怪异之类,无小大薄厚,皆天所为乎?牛生马,桃生李,如论者之言,天神入牛腹中为马,把李实提桃间乎?(《论衡·自然》)

王充这个自然无为的天,也就是假设其可以入牛马腹中的“天神”。这一点,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在王充看来,天不为灾变,也不谴告君主。但天这位“百神主”(《论衡·辨祟》)、上帝这位“公神”(《论衡·死伪》)是存在的,只是它自然无为,不出灾变以谴告人。因而,儒者主张法天而治,也应该无为才对:

《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周公曰:“上帝引佚。”上帝谓虞舜也即上帝告诉虞舜,应该“引逸”。《中国儒教史》认为此句意为“上帝就是虞舜”,误。虞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论衡·自然》)

天仍然是儒教的天,上帝仍然是儒教的上帝。不同的是,董仲舒认为,这个上帝是通过发出灾变,不惮烦、不辞劳地絮絮叨叨地谴告着君主,犹如一个唠叨不停的老人。王充则认为,天和上帝垂拱无为,使人和物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从而达到无为自化的目的。

这是对天人之际的新的解说。魏晋时代的自然观念,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天人关系之上。王弼最精辟地阐述了天道自然思想,以致何晏称赞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何劭《王弼传》)而何晏的称赞也说明,天道自然观念,乃是儒教的一种新的天人之学。这种天人之学否认灾异谴告,但不否认上帝的存在。并且主张,人应该效法天地,实行自然无为的政治。

在王弼那里,上帝仍然是存在的,它是“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对于上帝,祭享也是必要的:“享帝之美,在此时也”(王弼《周易注·益》)。天命仍然是不可违背的:“天之教命,何可犯乎!何可妄乎!”(王弼《周易注·无妄》)。但天命不是絮絮叨叨,而是见于不言:“以淳而观,则天地之心见于不言,寒暑代序,则不言之令行乎四时,天岂谆谆者哉。”(王弼《论语释疑·阳货》)天道仍然是效法的榜样,而效法天道,就应该自然无为: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王弼《老子注》第五章)

故则天成化,道同自然……凶者自罚,善者自功……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所以然。(王弼《论语释疑·泰伯》)

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王弼《老子注》第五十九章)

这就是从王充到王弼关于天人之际的主张,这是儒教中关于天人之际的第二种主张。

不过这种新的主张当时仅在部分儒者之中流传,并没有造成儒教教义、教理的改革。朝廷之上,仍然是天人感应占据着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代,甚至更加重视天对人的反应。这一时期写就的、带有志书的两部重要史书: 《宋书》和《魏书》,在记录灾异的《五行志》之外,又增添了《符瑞志》(《宋书》)和《灵徵志》(《魏书》),记录历代或者本朝所遇到的天的表彰。

唐代前期,儒者们主要致力于礼仪制度的建议,《开元礼》是他们的最高成就。对于天人感应,他们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对于天道自然,也没有很多的讨论。并且由于政局的变幻多端,需要天命的支持,天人感应学说一度曾异常兴盛。

但是唐代建国之初,君臣们检讨前代祥瑞的虚妄,从皇帝李世民开始,对祥瑞的兴趣开始降低。此后的继任皇帝,也不断下诏,要求少报或不报祥瑞。总体来讲,对天人感应的兴趣,在唐代是开始降低了。

唐代后期,以柳宗元的《天说》、刘禹锡的《天论》为代表,天道自然观念重新抬头。《天说》认为,天地不过是“大果蓏”。它不能赏功,也不能罚恶,也不“哀且仁”。从柳宗元的《天说》中,我们看到了《老子》的“天地不仁”。但是,柳宗元感谢这不仁的天,因为它给唐代降生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良相(《视民诗》)。也认为这不仁的天能够保佑有德者:“天集厥命,惟德受之。胤怠以弃,天又佑之。”(《天对》)而所谓德,就是儒者的仁德:“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神之何依,宜仁之归。”(《贞符》)而唐朝的建立,也是受天命的结果:“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唐铙歌鼓吹曲·兽之穷》)天,仍然是上帝。它仅仅在大事上过问人事,并不屑于赏功罚过之类。

数百年后,曾国藩作《圣哲画像记》,其中谈到了善恶报应观念,可算是对柳宗元天不赏善罚恶的注脚。

曾国藩说,期望报应,乃是一种低级的心态。刚刚读了一点书,就希望有功名的回报;做了一点好事,就希望有加倍的报赏。这就像去买酒、买菜,和人计较斤两、价格一样。他因此也用买卖作比喻。比如有三个商人,一个欠了百十个钱的债务,就怨天怨地;另一个,出纳动辄千金,百十个钱的有无,根本不当回事;而那黄金百万的富商大贾,成千上万的钱也不暇计较。商人尚且如此,何况上帝,所管的事有多么重大,如果对你那点小事,都要合计着如何报赏,那将会多么劳累!因此,上帝是不管这些小事的,人们的吉凶祸福都是天命。作为君子,应该安于自己的命运:

商之货殖同,时同,而或赢、或绌;射策者之所业同,而或中,或罢;为学著书之深浅同,而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亦皆有命焉,非可强而几也。

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道之不明,己之不免为乡人,一息之或懈,忧也;居易以俟命,下学而上达,仰不愧而俯不怍,乐也。

不赏善,也不罚恶,只是对于小事。但天仍然是上帝,天命仍然是存在的。天命,管的是王朝兴亡的大事,也是个人的命运。曾国藩的话,可算是对柳宗元《天说》的脚注。

刘禹锡不同意柳宗元的《天说》,作《天论》论证“天人交相胜”。认为“天之所能”,在“生万物”;“人之所能”,在“治万物”。天,“非有预乎治乱”。由于天只管生不管治,所以万物就“以力相胜”。由于人要治理,所以要“以理相胜”。人的努力,就是力求使人理战胜以力相胜的天理。其结论是:“天不预乎人”。

柳宗元批评刘禹锡的《天论》,认为其结论不过是“非天预乎人”,因而和自己的主张无甚差别,甚至是为《天说》作疏。并且批评刘把乱归于天理,把治归于人理,这是“过德乎人”,“过罪于天”。柳宗元认为,“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答刘禹锡天论书》)。从柳宗元和刘禹锡的争论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王充天地生人,但“天道无为,听恣其性,故放鱼于川,纵兽于山,从其性命之欲”(《论衡·自然》)的天道自然思想。

从王充,经王弼、郭象,到柳、刘,儒者们在艰苦地探讨新的天人之学,但当时未能成为儒教教理的主流。他们的思想,作为资源,等待着后人的开发。

二新的经典和新的圣人

唐朝后期,由于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君臣对于儒学的效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全面反思儒效的过程中,儒者们迫切要求振兴儒教。为了振兴儒教,儒者们开始把眼光投向儒教中一些新的典籍和新的人物。这新的典籍是《中庸》、《大学》和《孟子》,新的人物就是孟轲。

首先是陆贽,为了劝告唐德宗以诚信对待臣下,开始援引《中庸》对至诚的论述。接着是欧阳詹,著《自诚明论》,专门赞颂《中庸》的明诚思想。权德舆主持明经考试,其策问中道:

《大学》有明德之道,《中庸》有尽性之术。阙里宏教,微言在兹。(《全唐文》卷四八二)

所谓“阙里宏教,微言在兹”,等于说这两部著作乃是全部儒学的理论核心。在国家考试中如此推崇这两部著作,等于给儒者们指明了治学的方向。

在推崇这些新典籍方面,韩愈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韩愈参加省试,著《颜子不贰过论》,认为圣人是“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他援引《中庸》关于明诚的论述,认为颜回是“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的贤者。他的《原道》,援引《大学》之教道: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里所说的《传》,就是《大学》一文。在韩愈看来,由正心诚意到明明德于天下,才是真正的儒者之道。

韩愈之后有李翱。李作《复性书》,明确援引“《大学》曰: 致知在格物”。一直讲到治国平天下,认为这样就能与天地相参。唐末,又有陆希声援引《大学》,说明复性的目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这些并不完全的列举说明,唐朝后期,《大学》和《中庸》确实受到了儒者们的特殊重视。

与《大学》、《中庸》同时,受到特殊尊崇的典籍是《孟子》。《孟子》原本只是一本子书,据说汉朝初年曾一度立于学官,但在独尊儒术以后就受到了冷落。后来虽然有赵歧、郑玄、刘熙等人为《孟子》作注,但不过视之为一般儒家子书,和《晏子》、《曾子》、《公孙尼子》、《孙卿子》等书并列。

唐朝后期,《孟子》以及孟轲本人受到特殊重视。首先是韩愈在《原道》中把孟子作为孔子以后先王道统的唯一继承人。他说孟轲之后,道统失传。在《送王秀才序》中,韩愈叙述了孔子没后先王之道的传授流变,进一步阐发了孟轲对于继承孔子之道的首要功绩。韩愈说道:

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远而末益分。

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后,喜称子方之为人。荀卿之书,语圣人必曰孔子、子弓。子弓之事业不传……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吾少而乐观焉……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在这篇序中,韩愈还指出,这个秀才王埙,也是一个为文“好举孟子之所道”,“信悦孟子而屡赞其文辞”的人。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热门推荐
  • 风送满长川

    风送满长川

    江南有一家酒馆,名字叫红尘客。凡是去红尘客喝酒的客人,只要给老板讲一个故事,就能给她提一个要求。——————————————————————“老板,你听了我们这么多故事,你就没什么故事要给我们讲的吗?”这话一出,四下皆看着吧台后面坐着的女人。女人的眼神有一瞬的迷惘。“我的故事啊……”那就得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了。——————————————————————江南雨,风送满长川。忘不掉的遇见,不敢奢求的重逢。有人从桥下破雾而来。——呐,我刚给你买了两个包子,趁热吃吧。
  • 医妃遮天:嫡女不好惹

    医妃遮天:嫡女不好惹

    世人都说她嫁了一个“活阎王”——面相丑陋,生性残暴,人人皆畏。果然——穿越当天,成亲当晚,她被人用丝带缠在床榻上,动弹不得。秉着超强的求生欲,她面若桃红:“王爷,我们才成亲,玩的儿那么重口味不大好吧?”男人微微一笑,指尖轻划:“洞房花烛,晚点刺激的才印象深刻……”……她是遭遇车祸一朝穿越的现代医生,他是在朝廷间翻手做云覆手做雨的,备受宠爱的“活阎王”。本以为他们只是貌合神离的假夫妻,却不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燕山血

    燕山血

    大宋和荒奴之间,百年恩怨,暂时达成了微妙的平衡。然而这一切随着大宋新皇登基即将化为泡影,秣马厉兵,复仇的剑指向了燕山……此举惊动了整个江湖,江湖儿女,或主战或主和,凭借着渺小的自我,竟然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燕山之雪,落地成血。
  • 异事奇谈之灵界

    异事奇谈之灵界

    一位身份神秘的少年,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该去往何处。天赋异禀的他更像是有着未完成的使命一样。
  • 火影之成长

    火影之成长

    一个小人物在真实的火影世界中的成长,没有外挂,没有天赋,没有毅力的人。最终他会如何选择呢?
  • 缘起长风

    缘起长风

    段云飞可没想到自己堂堂的巾帼女英雄,会嫁给一个醋坛子,哪怕跟西凉质子因公相见,也会引来他醋意大发。“慕初阳,本公主说了,本公主是找他有事,你要是再敢乱吃醋,本公主就把你扔进醋坛子里泡澡。”慕初阳一听差点气死:“十三公主,你生是本王爷的人,死是本王爷的鬼,就算进醋坛子泡澡,你也得陪我一起。”某日,慕初阳为了证明自己爱段云飞,就真的命人准备了醋缸,要拉着段云飞洗浴,段云飞好看的唇角微微上扬,心说,慕初阳,你这个醋坛子还真有点可爱。
  • 异界之玄冰剑神

    异界之玄冰剑神

    书中,你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搞笑琐事,气势磅礴的战争,悲伤的爱情。最终,主角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小人物,经历无数磨砺后,走向武力的巅峰。当夕阳西下,落霞逐渐被黑夜吞噬,主角带着陪伴他度过无数岁月的宠物,看着大海,道出一丝无奈,如果时间可以从来,他希望,死的那个人是他。
  • 江北女匪

    江北女匪

    他是高高在上的云西世子,她是娇俏机灵的小山匪。他本是翱翔九天的鹏鸟,她却似匍匐于地求生的蝼蚁,命运之线却生生地将他们纠缠在一起,注定要让他们在繁华过后泪滑落眼角、心凋谢零落。他为了江山算计将爱玩于股掌,她为了大义舍爱于天下。他挣扎在爱的深渊,她徘徊在爱的边缘。军阀派系的斗争,世家内院的龌龊,他的欺骗隐瞒,让她心神俱伤。当一切尘埃落定,在江山、爱情、亲情、大义面前,她是否还肯紧握住他的手?
  • 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轻松分娩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主要从轻松分娩与安胎养胎、分娩基础常识、一朝分娩、分娩禁忌、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 国民男神住隔壁:小甜心,咬一口

    国民男神住隔壁:小甜心,咬一口

    她本是天之骄女,衣食无忧,却遭偷梁换柱,成了保姆家的女儿。他是天之骄子,国民男神,却性情冰冷,不近人情。四岁,她天真无邪的闯入他的生活,成了他的专属甜心,“澈宝,为啥你要站着嘘嘘啊?”“澈宝,你说我会不会怀孕呀?”“澈宝,你睡了我,还亲了我,你要对我负责。”他忍无可忍,转身以吻封缄,从此一吻成瘾......分离之际,他却和别的女孩订了娃娃亲,她泪眼汪汪,决心与他绝交。十八岁时,再度重逢,她恶狠狠地据他于千里之外“澈宝,我已经发誓要和你绝交了,你就不是我朋友了,哼~”他宠溺一笑,揽她入怀,“对对对,我不是你朋友,我是你老公。”√青梅竹马√甜宠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