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8400000036

第36章 王凌另立

魏邵陵厉公嘉平三年(公元251年)

太尉王凌闻吴人塞涂水,欲因此发兵,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

司马懿清除曹爽,采取的手段是突然袭击,履行的程序是“以皇太后令”,把法定天子和诸大臣关在城外。各种要素表明,这更接近于“政变”而不仅仅是“倒阁”,但如果以此就确定司马懿当时就是要篡党夺权,恐怕是证据不足。

王凌想反掉司马懿,王凌认为司马懿把小皇帝控制在手里,谁知道接下来他会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想到另立一位宗室楚王曹彪做皇帝。但是他儿子王广却认为:“今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说司马懿要把大魏国江山变色,没有证据,充其量是“情虽难量”,不好测量,而在行动上司马懿确实是“事未有逆”——曹芳一不是曹叡亲生,二未成年亲政,曹爽又太不成样,司马懿本来就是托孤大臣而被排挤出去的,司马懿也不能说不是正在履行托孤大臣的责任。

司马懿还保留着皇帝曹芳,“事未有逆”,王凌要指责司马懿居心叵测,只能高举拥护曹芳的旗帜。你再另立一个皇帝,等于自己“事已有逆”,反而给司马懿留下把柄了。

王凌和兖州刺史、自己的外甥令狐愚策划另立皇帝,令狐愚在正当间死了,王凌又和他认为的亲曹人士暗中串联,结果被部下和新任兖州刺史黄华告发。

王凌要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他是汉末司徒王允的侄子。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犯长安,杀王允,王凌和哥哥王晨逃了出来。据《魏略》记载,王凌犯事被处髡刑,罚做清洁工,曹操乘车路过,听说这个扫马路的是王允的侄子,于是选拔他做官。王凌后来做到兖州刺史,和大将张辽一起并肩对吴作战。一个是王允的侄子,一个是吕布的旧将,这俩人公务暇余,倒是可以在一起神聊长安故事。

王凌一直率军在淮南与吴国对垒,屡立战功,位列三公,渐成势力。但是他想除掉司马懿实力还是不够。司马懿一生谨慎,一听说王凌要另立中央,马上带领中军从洛阳向淮南开拔。司马懿故技重施,重兵压境,先下赦令,再写信晓谕一番。王凌一看这形势,连比画一下的勇气也没有了,马上派人谢罪,把印绶、节钺统统封还,还写信给司马懿说:“是我外甥令狐愚不知天高地厚,我当时就喝止他了。现在已经传开了,我也知道这是枭夷之罪,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就是您了。”王凌缚绑自己请罪,司马懿传话让人解其缚。

王凌一看大事似乎可以化小,于是乘着小船追上司马懿的大船。司马懿命人阻止,两船相距不远,王凌索性装傻套近乎:“您言语一声,我哪敢不来呀,何必运用这么多人马?”

司马懿冷笑道:“老夫单凭言语一声怕是不好使吧。”

王凌知道蒙不过去了,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了,有点后悔自己这么乖,不禁脱口而出:“卿负我!”意思是你骗我放弃抵抗。

司马懿回答:“我宁负卿,不负国家!”谁让你丫和曹爽似的,胆又小智商又低。

王凌又当着司马懿的面要棺材钉,那意思是我死给你看,司马懿命人赶紧找去。

后来王凌还是饮药自杀了。

王凌被蒋济称为“文武俱赡,当今无双”。从他的经历来看,也算经过磨难和考验的人,最后败得这么不体面,究竟是“被了”还是真了,不得而知。不过,要和政敌翻牌,一没有思想准备,二来行事草率,自然会输得窝囊。反观司马懿,闻讯即动,以狮搏兔犹使全力,这才是政治斗争的范儿。

同类推荐
  • 镖局天下

    镖局天下

    崇祯七年,王铁来到大明,随身带着一个高速路边的加油站,诡异的行镖生活开始了。
  • 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发生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不断被人们改写和重塑。出于不同目的的涂抹,让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更加混乱难辨。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内外交困,殆势已至,一世之雄,因之而起。洪秀全勃然而兴,开挖清朝的第一锨墓土。“西征”战役中,天才干将石达开,开启“个人英雄主义”的绝佳表演,继而“负气出走”。来自香港的“干王”洪仁玕,呈献《资政新篇》,却成一纸空文。杨秀清被杀,李秀成被俘,天京城内血如潮涌……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自筹饷,自练兵,最终消灭了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太平天国运动十几年中,清廷、洋人、农民起义军各种势力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博弈,最终使得这一轰轰烈烈的“理想”运动化为一场幻梦泡影。洪秀全、杨秀清以及他们身后那些念着“天国”咒语的幢幢幽灵,在国人心中徘徊了一个多世纪。我们现在不需要武断肯定或简单否定地下结论,我们恰恰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冷静的审视,从昔日的破坏中寻找建设的起源,重新寻找逝去年代的精神体验。
  • 我竟然到了三国

    我竟然到了三国

    中学历史教师蒙钧,那日像往常一样,正在上课,却是感觉大脑一阵晕眩,醒来时竟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约莫九岁的孤儿。无意间被孙策所救,成为孙权少时玩伴。然大丈夫身处乱世,当有鸿鹄之志,蒙钧智斗卧龙,设计曹操,高谈阔论,当名留青史,传不朽佳话。书友群:779221537
  • 奉天纪事

    奉天纪事

    数百年间,这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发生的事情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奉天”留给人们的记忆,包括政治经济、文教体卫、市井人情、风俗习惯、古迹遗存、名人轶事,可书可写者比比皆是,只要你稍微加以注意,就会令你目不暇接。
  • 武霸蜀汉

    武霸蜀汉

    公元227年,诸葛亮正磨刀霍霍准备北伐,蜀汉国力日衰,民生凋敝,且看穿越在后主刘禅身上的刘镡如何带领蜀汉军民,重返中原,完成大一统。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巴山夜雨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巴山夜雨

    本书为张恨水作品典藏的一本,是张恨水后期的重要作品,写于抗战胜利之后,以主人公李南泉入川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区别于畅销名作《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 医者子苓

    医者子苓

    子苓自幼跟随师父学习医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的生活都是和药材,病人作伴。直到有一天,师父受故人所托,救治了一位重伤的少年。(萌新一个,智商平平,若有槽点,轻点喷。)(本故事纯属虚构。)
  • 教练叫你控制住你自己

    教练叫你控制住你自己

    宅女黄贝贝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不就是考个机动车驾驶证嘛,怎么就被她家教练迷的神魂颠倒了呢?难道是脱离社会太久,随便看到一个异性就被他吸引了?也不对啊!看,那个学员也很优秀啊,有钱有身材,对她还好,可她就是喜欢她家外表高冷,实际善良闷骚的教练啊!完了,中了教练的毒了。说好的教练都是长得凶悍,骂人也底气十足的呢!教练教练你人如此可爱就算了,骂人都这么温柔,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啊!
  • 这就是个坑!

    这就是个坑!

    芜凰域,昨日血流成河,今日花开遍野,明日会是怎样的光景,试问谁可知?肆意与恶魔谈情,任由理智、情感、利益在漩涡中厮杀,心碎了也不后悔。当死亡气息不断发酵,尘封往事已无法再缄口不言,偏偏情感剪不断理还乱,迷雾重重间,孰能看清对与错。谁是这场悲剧的幕后玩家?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只道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坑!
  •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n August 18, 1814, Admiral Cockburn, having returned with his fleet from the West Indies, sent to Secretary Monroe at Washington, the following threat.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界探案社

    两界探案社

    我,张玉卓,出生于公元2000年农历八月廿三,当时住的地方比较落后,母亲还是在家里生的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唐末战图

    唐末战图

    广明元年,当少年薛洋从大别山余脉中走出,唐末那段充满了血与泪的末世悲歌开始一点一点被改变......唐消成继,不变的是华夏千年盛世的根基,不变的是历经罹难,但终究保留了不屈傲骨的盛唐雄风......新书《龙凤战血》已经上传,请多关注!
  • 中国近代简史

    中国近代简史

    本书原名《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曾是大学历史系的教材,影响广泛。蒋廷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称蒋廷黻“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该书与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