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学毕业之际,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主管人员,在商界摔打了很多年,对经商事务了如指掌,深谙其中奥妙。
父亲的熏陶使年少的拉福也一心渴望做一位生意人。他的父亲也已经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机敏果断,勇于创新;但同时也感到儿子受的磨炼太少,没有知识,更缺乏经验。
于是,拉福父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共同制订计划,描绘人生的蓝图。
拉福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升大学时并没有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专业——机械制造。这招棋很绝妙,因为做商业贸易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贸易中,工业商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如果不了解产品的性质和生产制造的情况,就很难保证做贸易业务能取得成功。而且,工科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知识技能,还有助于使人建立起一 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训练人的分析、推理能力,使人对工作具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
就这样,比尔·拉福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了4年本科学习。当然,他并没有局限于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广泛接触对经营商业贸易很有用的其他课程。
大学毕业后,拉福没有立即扎入商海,而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开始攻读经济学的硕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为期3年的经济课程学习期间,他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了经济规律,并特意认真学习了经济法律。与此同时,他没有把主要精力用来研究理论经济学课程,而是侧重于学习微观经济活动及管理知识,尤其对财务管理较为精通。
这样,几年下来,拉福就在知识方面完全具备了经商素质。
令人意外的是,拉福在拿到硕士学位后,居然没有立即投身商海,而是做了国家公务员,去政府工作。他为什么会作出这种“意外”的选择呢?
原来,他的父亲——那位老谋深算的商业活动家深知,经商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在商业活动中异常重要;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人的心理特 征,熟悉处世规则,善于与人交往,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使人信任自己、愿意与自己进行合作。这些能力,在任何学校里都是学不到的,只有在社会上、在工作中才能锻炼出来,而锻炼的最佳去处就是政府部门。在复杂的政府部门里,为人处世都要格外小心谨慎。
拉福在政府部门一干就是5年,其间他从一个稚嫩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世故、老成、圆滑、不动声色的公务员,并结识了一大批各界人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关系网络。
5年的政府工作结束后,拉福已经具备了成功商人所需的各种条件,羽翼逐渐丰满。于是,他决定辞职下海,去了父亲为他引荐的通用公司熟悉业务。
此后,过了两年,拉福熟练掌握了商业运作技巧,成绩斐然。这时候,他不愿再耽误更多时间,婉言谢绝了通用公司高薪挽留,跳出来自创了拉福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商业计划。
由于拉福的准备工作太充分了,所以他的生意进展堪称神速。20年后,拉福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拉福本人也跻身于受人尊敬的成功商人之列。
1994年10月,拉福率团到中国进行商业考察,在北京长城饭店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谈起了自己的经历。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应感谢父亲的指导,正是因为父亲帮他策划、设计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规划方案,才使他最终功成名就,一生无忧。
根据拉福的述说,这个人生方案的策划轨迹,如下图所示:
工科学习,工学学士——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硕士斗政府部门工作,锻炼处世能力,熟悉并建立人际关系——大公司工作,熟悉商业环境——独立创办公司,开展经营业务——发展事业,创造财富。
这个人生方案策划的成功之处在于:脉络清晰,步骤合理,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个人素质,着重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这个方案,加上拉福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人生的成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当人们站在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来指点迷津;当人们举棋不定、环顾左右而难以决断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人来助上一臂之力。
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计划部署就是这样一个超人,能够将前进路上的风险减到最低限度。
有这样一个关于四只虫子的故事:
虫子都喜欢吃苹果,这天,有四只非常要好的虫子一起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第一只虫子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株苹果树下。它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当然也不知道树上长满了红红可口的东西就是苹果。于是,当它看到其他虫子往上爬时,自己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也没有终点,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种苹果,也没想过怎样去摘取苹果。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个大苹果,幸福地生活着;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虫子都是这样活着的,没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
第二只虫子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但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枝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于是它就按这个标准一直往上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大苹果。这只虫子刚想高兴地扑上去大吃一顿,但是放眼一看,它发现这个大苹果是全树上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许多更大的苹果。更令它泄气的是,要是它上一次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个大得多的苹果。
第三只虫子同样到了一棵苹果树下。这只虫子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开始爬时就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同时,它发现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地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哪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比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一个名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深造”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支。最后,这只虫子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经有自己的计划。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虫子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子捷足先登,就是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第四只虫子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它就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苹果。结果它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从这四只虫子吃苹果的经历,不难得出结论。第一只虫子是只毫无目标、一生盲目、没有自己人生计划的糊涂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像第一只虫子那样活着。
第二只虫子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去得到苹果,在习惯中的正确标准指导下,它做出了一些看似正确却使它渐渐远离苹果的选择。而曾几何时,正确的选择离它又是那么接近。
第三只虫子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计划,也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它的目标过于远大,而自己的行动过于缓慢,成功对它来说已经是明日黄花。机会、成功不等人。同样,人生也极其有限,必须认真把握,而单凭个人的力量,也许一生勤奋,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苹果。如果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并且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借助许许多多类似于“望远镜”之类的人,那么,人生的“苹果”也许会好吃得多。
第四只虫子,它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得到自己的苹果以及得到苹果应该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制定清晰实际的计划,在望远镜的指引下,它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其实,人生就是虫子,而苹果就是人生目标,爬树的过程就是奔赴人生目标的道路。
有这么一句名言:出色人生的关键在于预算你的时间和资源。许多出色、成功的人士能够出色、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好好利用了工作的三分之一,甚至经常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也利用起来。人生就是利用个人的时间和资源来谋求出色的一生。
现代社会,计划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计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时间非常有限,越早计划自己的人生,就能越早出色。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苹果,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好自己的人生计划,做吃到苹果的第四只虫子。
4.明年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成功金言:
没有无缘无故的灾难,没有无缘无故的财源。做成一件大事情,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少考虑一样也不成。
审时度势,是一个真正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悄然而至,都会存在一些或者一点征兆。今天的猪肉涨价是今天的事情吗绝对不是,在前几年就已经注定了。猪肉价格低,到了谁养猪谁赔钱的地步,还有谁愿意去养猪没人养猪猪自然会少,猪少了猪肉不涨价倒是一件怪事。
很多农民看到今天猪肉那么贵,都会说早知道这样,去年养猪就好了,哎!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赚不到手,急!吃肉的人看到肉价一天天地飞涨,才想到欠养猪的人太多了,也急!还是那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一些事情应该是提前预料到的。可是一个连想都不愿意去想的人,怎么能让他料到呢看来要像洛克菲勒那么发财,首先得学会他的关注: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关注身边任何一点点的丝足马迹,并学会准确判断。
成功者发财靠什么呢不外乎一个公式:判断+魄力+马上行动=财富。机会属于会判断的人,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有魄力的人。
判断来自思考。连想都不愿意去想的人,肯定不是思考的人。没有正确的思考就没有正确的判断。对明天没有准确判断的人,只能是买票的看客,而不会是表演者。
松下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在1935年12月更名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原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也变成了相应的独立公司,过去由个人经营管理的机制也转变成了法人组织管理,松下本人由原来的所长晋升为社长,管理着下属十个分公司。松下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改革,目的就是要化整为零,将庞大的机构进行浓缩,使得各个分公司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主意识。
而与此同时,松下还提出了七个精神: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友好一致精神,力争向上精神,顺应同化精神,感谢报恩精神,礼貌谦让精神。松下要求全体松下员工必须遵守这七个精神,目的就是将松下电器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下来,使分公司的经营风格和方针路线保持协调一致。
松下幸之助认识到,只有在大方向上把握住全局,使七大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他们才能有一股动力,有精神上的支柱,也只有这样,公司和个人才能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松下幸之助对松下企业内部的机构改革,牢牢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其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做到了这一点,为松下能够创造出更大的辉煌也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松下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他之所以有先见之明,是源于他勤于思考,喜欢对各种事物、情况进行预测、推想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知道在眼前或是未来即将发生什么。松下清楚这些以后,他就不会停留在认识的表层,他会积极地付诸行动去做,并且主动超前规划,所以他总是比别人先迈出一步,同时也比别人更早获得成功。松下电器企业从最初的家庭作坊一跃成为跨国际的企业集团,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这一点。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松下是如何决定转产马达生产制造的。
30年代末期,家电热在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但还处在一个隐蔽阶段。松下凭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嗅出了这一潜藏的商机,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一场家庭革命运动,家电热冲击每一个家庭,而这其中家电动力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于是,在1938年,松下幸之助非常果断地成立了一个松下电动机公司,专门生产马达。松下原来所从事的家电生产按其分类是属于轻工业的,而马达生产则属于重工业,松下从一个熟悉的领域迈进了另外一个陌生的领域,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甚至提出了质疑,问松下是否由于家电行业前景暗淡,转而投资其他产业,以谋发展。但松下的想法和目的却又与之截然不同,听一听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的回答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