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7900000056

第56章 院系调整六十年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已整整六十年了。这次“院系调整”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至深且巨,直到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盘”仍为六十年前的“格式化”所决定,当然有发展、变化,但并无实质性改变。六十年前定下的这种格局,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已经严重不适,因此人们对教育体制的不满、批评、指责,甚至愤怒越来越严重、强烈,这一切都说明,现在已到高等教育体制、结构“重新格式化”的时候了。

1952年的院系调整看似突然,其实有深刻的政治、社会、思想的远因。中国的高等院校与现代中小学、职业学校等“现代教育制度”一样,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新中国成立前大学的学制、院系组织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均仿照西方大学,大学教授与领导也大都具有在西方留学的经历。不仅如此,大学有国立、私立还有外国教会办的大学。然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教育等上层建筑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西方的大学体制当属“资产阶级性质”,因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一套与西方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以苏联为楷模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了批判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部分文化,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外,还有一些无耻的中国人也在提倡。”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他更明确说道:“苏联所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人民文化的范例。”这两篇文章当时影响甚大,甚至得到不少并不完全赞同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好评,不过当时可能很少人能将其与中国共产党今后具体的文化(包括教育)政策联系起来,认为只是一种抽象的原则。

新中国的成立并非一种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简单的政权更迭,更是一种社会结构“天翻地覆”的改造,“全能型”统治模式建立。在这种模式中,“国家”管理、掌控一切,“社会”不复存。社会职业被简化为工人、农民、干部。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只能是国家行政机构中的一部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都属“干部”。因此,将被视为旧文化、受“帝国主义”影响最重的大学(教会大学更是毛泽东所说“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办理的文化机关”)统统改造成国家政权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教师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成党的“干部”就是必然的了。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专门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国家大法”为院系调整提供了法理依据,也表明了这种调整要偏重工科、农科。所以,新中国刚刚成立实际就开始了院系调整。1949年底,教育部召开了为新中国教育“定调”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新中国的教育应该是反映新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为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的新教育”。按照“专政、斗争工具论”,会议着重讨论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问题,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就在1949年底,百废待兴,万事待举,南方尤其是大西南的军事行动尚未结束之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就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开院系调整的先声,亦可看出执政者对院系调整之重视、之急切。

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要在统一的方针下,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和某些科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学校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根据国家建设规划,将公私立高等学校通盘规划,同类系科归并或组建成专门学院;集中人力财力,扩大工科、师范和综合大学理科的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具体步骤是:由工业院系的调整进而到对其他院系的调整;从学院的调整进而到对科系的调整;从重点地区、重点院校的调整进而到对高等学校的全面调整。其精神实质是将旧大学“抽象”“广博”的模式改造成“具体”“专业”模式,将“通才教育”改造成“专才教育”。这次会议颁布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和其他一系列法令法规特别强调了教育部负有领导全国大学的责任,并为院系调整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法令、政策基础。

院系调整不仅是教育直接为经济服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专政、斗争工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需要。1951年5月,毛泽东在《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强调要“采用整风方式,对留用人员和新吸收的知识分子普遍地初步地清查一次”。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明确了对学校尤其是大学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组织清理的目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人人“过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经历的第一次“急风暴雨”式的运动。通过“组织清理”,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

与“思想改造”“组织清理”几乎同时,1951年11月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召开,揭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的序幕。1952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草案),7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院系调整。这次调整是根据苏联大学体制,以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削减原有的综合性大学,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到1952年底,全国3/4的院校完成了调整。调整前占全国高校总数近30%的六十余所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教会学校如燕京、辅仁、齐鲁、东吴、圣约翰、之江、震旦等全被撤销、解散,并入其他学校)。曾居现代大学体系中的综合性院校大幅度减少,由调整前的近50所减为14所。从学科上看,工科大大加强,文科严重削弱,社会学被取消,法学、商科也大大受损。从地域上看,东北、西北的高等教育得到改善,但原本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北京、上海、武汉等也进一步加强。

院系调整结束后,1953年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部,国家对高校的党、政、财、考试、招生、分配、教材、教学过程等都实行了全面控制。到1955年4月止,全国性的专业统一教学计划基本照搬苏联的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相当多的课程按规定直接采用苏联教材。

这次以高度行政化为手段的调整,使原来的多元办学主体改变为一元办学,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办学模式,大学丧失了办学、教学和学术的独立自主性,严重束缚了学者的创造性。这次调整使大学由“通才教育”变为“专才教育”,文、理、工分割,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幅度减少,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工具化”。这次调整最终完成了大学成为一个整体性全能社会中行政系统中的一个“行政单位”,现在被人诟病甚深的“官本位”,其实是这种社会结构的必然结果。这次调整大学是“专政、斗争工具论”的实践,反过来又强化了大学的“工具论”,大学已不是自由探求真理、研讨学问的精神学园,所以,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大学都首当其冲,成为激烈的“阶级斗争”阵地。

(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28期)

同类推荐
  • 北大逻辑课

    北大逻辑课

    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年收入的数字,而是他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北大逻辑课》借用北大知名逻辑学讲师的经典理论,为读者揭示北大校园内对逻辑的判别与认知,让广大“北大校园外”的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获得更多认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对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掌握自我等多个领域有所顿悟,为读者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帮助。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袁枚:性灵人生 (文化怪杰)

    袁枚:性灵人生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热门推荐
  • 尊上请自重

    尊上请自重

    重生而来,月笙发誓要把前世受的罪加倍讨回来,可是,这突然冒出来的男人是谁?某男:小笙儿,你这样说,为夫会伤心的哦。月笙:伤你个头啊,你谁啊,我不认识你。某男:小笙儿,你可是本尊的妻子呢,别皮了,乖一点~月笙:!某男的属下:请把我们高贵冷艳的尊上还回来。
  • 我的绯闻老公

    我的绯闻老公

    这是我首创的第一本小说,以豪门世家,平民百姓家千金爱情路为主。写豪门总裁与平民千金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恋,最后结婚到因小三介入不得不分手,再到总裁追妻的艰辛路程。男主是一个颜值逆天的帅哥,他的父亲和爷爷是有钱人家,而他的母亲却是人人都不看好的工作,他的妻子来自平民家庭,受尽自己婆婆的陷害,差点被赶出家门,女主和男主的爱情路受尽了曲折,可还是不负艰辛。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相知相伴相许相爱,最后一世一双人
  • 冷傲总裁:霸宠娱乐圈甜妻

    冷傲总裁:霸宠娱乐圈甜妻

    “顾瑾辰,救我!”被人欺负的时候,宋颂脱口而出的是他的名字。顾瑾辰抱着浑身狼狈不堪的女孩儿,凌冽的眼神看向屋里瑟瑟发抖的导演和一众演员,淡淡的吐出两个字,“封杀!”“老公,你来探班吗?”宋颂抱着手机趴在床上,嘟着嘴撒娇。“老公,我的行李你收拾好了没啊?”某个女人插着腰站在卧室门口声音娇憨。“老公,他们说你总有一天会厌倦,然后踹了我,是吗?”可怜巴巴的星星眼眨呀眨,萌翻一票人。“乖,不哭,不会的。”
  • 无敌从吞噬万界开始

    无敌从吞噬万界开始

    一座直通天际的大殿最高层....一名身穿黑白色衣的英俊男子负手而立,叹息道:“上!粉碎他们!”敌人:“算什么本事?来一对一?”林辰:“我都说了这是为了我们老林家啊!”敌人:“.......”林辰:“且我一出手,必定天崩地裂宇宙颤抖,何必呢?”敌人:“.......”林辰:“对了你们有没有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女儿?”敌人:“......”林辰:“有的话嫁给我吧,以后大家都是亲家,打打杀杀多不好!”敌人:“卒”
  • 无上御主

    无上御主

    浩瀚宇宙,界面交错,众生相斗,只求至强,浩劫降临,万物皆恐。而谁又能挽救苍生?信仰破碎,唯有解惑。谁知目标遥远,事端接踵而至,唯有一战,方可拨开云雾,寻求心中不解……
  • 梅开几许雪纷飞

    梅开几许雪纷飞

    外冷内热的梅傲雪,一心追求平凡与安逸,生活却并不顺遂。爱情屡遭挫折,亲情和友情相继逝去,权利与动乱之间,成长方得生存。不限定话题,主讲爱情和成长,依灵感随意发挥,有笑有泪,方是人生百味。作者君不喜虐,主线成长,副线轻度YY,业余写作,先悦己后悦人,不喜轻喷。
  •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金粉世家(上下)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金粉世家(上下)

    《金粉世家》是现代小说家张恨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铨封建大家族为背景,以金铨之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异的婚姻为主线,揭露了封建官僚及其妻妾子女空虚、堕落的精神世界和没落腐朽的生活,为豪门贵族描写了一部活生生的兴衰史。小说全书112回,穿插金家20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色彩瑰丽,散而不乱。小说故事轻松热闹,情调伤感,消闲意味浓厚,发表后深受市民读者的喜爱。
  • 当理想成为现实

    当理想成为现实

    瘦弱的身躯承载着远大的梦想当理想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击败当心灵与身躯同时饱受摧残当物质不能满足理想前进的步伐当质疑声充斥了整个耳膜原本年幼的他们都变得成熟了,却又遗失了……
  • 悍女忙种田

    悍女忙种田

    小神医魂穿女尊国,原主竟是个精分大佬,在人前是唯夫君之命是从的“耙耳朵”,关上门却成了个在线打相公的“窝里横”!家徒四壁,极品亲戚,这些都没关系,如花似玉的郎君就是她的动力。又丑又穷?药妆,药膳,皮肤好起来;美食,香粉,生意做起来。被欺负?村中霸王,镇上流氓,城里混混,天生神力打起来。啥,相公们要跑?哼,一个一个抓回来。
  • 逆世荼蘼

    逆世荼蘼

    这个世界于我,从不曾带来什么好运,唯一我需要阖手感激的,就是你的出现。我愿守侯你热爱的这片山河,纵然粉身碎骨,也让山明水秀,万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