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7300000009

第9章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各类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自然资源总的特征是:门类齐全,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却十分有限,资源相对不足且后备资源少;各类资源的质量相差悬殊,国际竞争力较差;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域差异较大;区域资源组合不理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样,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地丘陵居多,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地资源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耕地面积13亿公顷,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全国近50%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90%以上的耕地集中在东部,耕地中旱田又占了3/4。耕地生产力水平不高,耕地质量不断退化且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部分耕地质量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沙化现象扩展;土地重用轻养,破坏污染严重。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人均占有淡水只有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淡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南多北少,南方占全国的81%,北方占全国的19%。北方地区严重缺水,水资源不足在北方地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水资源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平均每年因灌溉供水不足而减产粮食50多亿斤,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000万吨以上。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淡水资源供给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威胁,水流域污染严重;不合理的开采引起部分地面沉降;河流泥沙淤积,增加了防洪困难。

我国的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矿种多、探明储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落后水平。我国已发现168种矿产资源,有探明储量的153种,矿产地1.6万余处,其中45种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居世界前列。我国的钨、锡、铋、锑、钒、钴、稀土、菱镁矿、石棉、石墨等10余种矿产的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铁、煤、铅、锌、铜、铂族、汞、磷、硼、硫、天然碱、重晶石等12种矿产的工业储量居世界前五位。占世界总储量15%以上的矿产有钨、锡、钛、钒、钼、锑、稀土、磷、硫、菱镁矿、石棉、石墨等13种,煤的储量也接近15%。尤其是在被誉为21世纪资源的稀土方面,我国拥有世界储量的80%以上。但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五十三位。2.共伴生矿多,组分复杂的综合矿多。我国含钒、钛、锡、铜的综合铁矿,占铁矿总量的1/4以上。铜矿储量将近1/4是伴生铜,金矿储量中伴生金占43%。煤矿中也往往伴生有硫铁矿、铝土矿、高岭土矿等。3.不少矿产贫矿多,难采、难选冶的矿多,富矿少。4.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煤炭74%的保有储量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4省区,磷矿中70%的保有储量集中于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北4省,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4省。5.中小型矿床多,不利于规模开发。

我国能源品种齐全,总储量较多,但人均储量少。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0000多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居世界第十位和第九位,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和4/1000;水能资源总量为6.76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63%。我国能源与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近80%的能源资源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而60%的能源消费发生在东南部地区。一方面能源消费水平较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能源供应仍然不足,经济发展一直受到程度不同的能源短缺的困扰。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石油、天然气后备资源不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存在,由此对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国的森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树种和森林类型繁多,乔灌木树种约有8000种,其中乔木约28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珍贵树种最多的国家,松香、桐油、生漆、樟脑等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2.森林面积小、覆盖率低。森林面积为1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3%,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4%。森林蓄积量90多万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3.地区分布不均衡。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以及西藏东部,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0%左右,森林面积却占全国的50%,森林蓄积量占75%;而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华北、中原和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却很稀少,只占全国林地面积的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宁夏、甘肃以及内蒙古和西藏的中、西部,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2,森林面积只占全国的6.2%。4.结构不够合理。防护林的面积太少,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林面积增加但用材林面积减少,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用材林成熟林蓄积量锐减,林龄结构向低龄化转变。主要原因是砍伐过度,毁林开荒严重,森林更新严重滞后;森林火灾频繁,病虫害严重;综合利用较差,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为40000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优质草场约占18%,中等草场约占40%,低劣草场约占36%,但人均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至青藏高原南缘一线以西,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在青藏高原上还有高寒草原。在可利用的草原中,多数草原资源质量不高,其中大多数处于干旱地区,缺水的近30%,86%以上的草原分布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草地总面积中,丰蕴的资源仅为1/4。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草场沙化、碱化、退化严重,生产能力差,商品率低。

我国的海洋资源也极为丰厚。我国濒临太平洋,有沿海城市114个,大陆和岛屿海岸线长32000千米,沿海滩涂面积20799平方千米,6500多个岛屿,应归属中国管辖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居第九位。我国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凡世界大洋中具有的资源,我国近海海域内大都具有。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的蕴藏量都很大。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亿立方米,海滨砂矿种类达60种以上,探明储量为31亿吨。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在两万种以上,浅海滩涂生物约2600种。海洋可再生能源蕴藏量6.3亿千瓦。海洋水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我国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我国是世界上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约有10.45万种。其中昆虫约10万种;鱼类2200多种;兽类45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1%;鸟类1186种,占世界总数的14.4%,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两栖类210多种,爬行类320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7%和5%。

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和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的资源问题要从3个方面来分析:1.要看到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源供需矛盾将十分尖锐。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环境代价大,资源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从而加剧了资源基础的削弱和恶化。2.要看到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走向工业化过程上难以避免的问题。3.我国资源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我国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在以上3个观点的前提下,我们侧重地分析一下我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基本问题。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但在已具备治理和开发技术条件的今天,即为农业土地资源。由此,有的学者认为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

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我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的土地,包括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有如下几个特征: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

(3)土地资源的区位存在差异性;

(4)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5)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6)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具有稀缺性;

(7)土地利用方向变更具有困难性。

目前我国土地问题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2)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千米,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千米。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千克。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目前我国耕地的特点是:

(1)人均耕地面积小

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公顷的地方省,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公顷,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大洋、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公顷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界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

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地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

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其中涝洼地有约400×104公顷,盐碱地有约400×104公顷,水土流失地670×104公顷。而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这一特点使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巨大,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总之,我国单位面积耕地的人口压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因此,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耕地的保护。

草地资源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5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粱、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5883.42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7.77%。这类草地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及外缘区域。其他依次是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这三类草地各自占全国草地面积10%左右。以上4类草地面积之和可占到全国草地面积的1/2,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部。下列5类草地面积较小,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沼泽类草地,它们各自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均不超过2%。其余各类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在2%~7%之间,居于中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发、轻管理,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1)过牧超载、乱砍滥垦,草原破坏严重。草原建设缺乏统一计划管理,投入少,建设速度很慢。草原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力不断下降。

(2)草原土壤的营养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被严重破坏,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3)草地牧业基本上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有效发挥。牧区草原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5%~10%。

淡水资源

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要素中,淡水资源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今天的人类,可以没有石油,可以没有电力,也可以没有煤炭,但绝对不能没有淡水。因为人类没有石油、电力、煤炭这些东西,照样可以生存,至多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连同这个世界就会一同消亡。淡水资源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所以,淡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淡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对影响淡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淡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防止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计算,平均占有率却很低。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第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量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这里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1991~1997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我们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必须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我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但是,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严重,致使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千米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

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是我国水资源利用问题之一。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古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造成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些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年代比,人口增加1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千克。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资源面积在1991年为128.63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13.4%,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5%。森林蓄积量由80年代初的每年0.3亿立方米“赤字”,增加到现在的0.39亿立方米盈余,这表明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

但是,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产量,森林质量不高,郁闭度偏低,大片的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任意改作其他用途、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要消灭用材林的“赤字”和森林的破坏或退化,则要采取一致的紧急行动,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使公众了解森林的重大影响,并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各种活动。我们还应加强退耕还林及其他环保措施。

物种资源

生物物种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专家认为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例如,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资源丰富,但是破坏程度也很严重。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部分畜禽种质资源已经灭绝,严重濒危的畜禽品种达37个。

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私自携带出境等,使生物物种资源大量丧失和流失。例如,有些外国公司或外国专家在我国各地搜集珍贵花卉植物资源,导致大量珍贵花卉资源,特别是兰科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和流失。

这种状况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正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力求使这种不利局面得到缓解。经过多年的努力,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2004年底,我国共建自然保护区219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处),面积达1482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8%。鼎湖山、长白山、卧龙、梵净山、武夷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和西双版纳等10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扎龙、向海、鸟岛、鄱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等6处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如前所述,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大国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煤炭、水泥、钢、硫、铁等10种有色金属以及原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至第五位。我国已成为世界少数几个矿业大国之一,矿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以及政策、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中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矿山后备资源不足或枯竭,未来资源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不少矿山,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些矿山的生产能力大量消失,铁、煤、铜、金等重要矿产生产能力消失10%~70%。到2010年,45种矿产已探明有半数以上不能保证建设的需要,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一些能源基础性矿产、大宗支柱型矿产不能满足需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重大制约。预计到2020年后,45种矿产中大多数矿产将不能保证需要。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大。据对全国719个国营坑采矿山调查,有56%的矿山回采率低于设计要求。全国矿产开发综合回收率仅为30%~50%,全国金属矿山矿井开采回采率平均为50%,国有煤矿矿井回采率仅50%,乡镇煤矿为10%~30%,一些个体煤矿回采率在10%以下,资源总回收率为3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据对1845个矿山的调查,全国50%的矿山有益伴生综合回收率不到25%。二次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废铝回收只占全国铝产量的1.12%,锌不到6%,铁只有15%。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强度过大,单位资源的效益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3)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严重。据统计,我国因矿产采掘产生的废弃物每年约为6亿吨。由于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造成压占、采空塌陷等损坏土地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现每年仍以0.025万平方千米速度发展。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尾矿及废气、烟尘的排泄,造成了水体和大气的严重污染。我国火电厂中小型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出发达国家约30%,大量中小型水泥厂的水泥排尘量在3千克/吨水平。

(4)矿产资源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有效的统一的政府和社会管理。资源无偿使用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扭转,尚未建立矿权的流转制度,缺乏完善的资源核算制度和资源价值管理,资源的消耗补偿尚未形成合理机制。

地质自然灾害

我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水旱灾害、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频发,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便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自然资源大规模的不合理开发及人为因素诱发或直接造成了更加强烈的地质自然灾害。

地震

我国处于地球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震灾可想而知。13世纪以来,世界上共发生8次死亡10万人以上的特大地震,我国就占了4次。进入20世纪以后,全世界共发生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27次,我国又占了6次。其中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死者和失踪者的总数达到了8万余人。20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15万,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总数的44.2%。

水灾

在我国,一般年景水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的60%以上。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曾发生过的较大水灾就有1029次,平均两年就发生一次。

1949年以后,平均每年洪涝灾害面积约1000万公顷,受灾面近10%,其中400万公顷的农田减产3成以上,累计损失粮食100亿千克。因水灾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2万。

1998年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死亡3000余人,倒塌房屋49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旱灾

我国历史上曾发生特大旱灾不下百次,累计死亡几千万人,平均每次死亡60余万人,死亡人数占全部灾害死亡人数的78%以上。

泥石流

我国的泥石流沟多达1万多条,绝大部分集中于四川、西藏、云南、甘肃。川、滇以雨水泥石流为主,青藏高原以冰雪泥石流为主。全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县城达70座。

地面沉降

我国中、东部已有38座城市因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出现地面沉降,严重的还出现了地下管道断裂、建筑物毁坏。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地区沉降最为突出。2000年最大沉降量达到1069毫米/年,大于100毫米的沉降面积可达1000平方千米以上。天津市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市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两米多,平均每年沉降量达86毫米/年。现在由于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市区沉降得到控制,但市区外围农业井的开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仍呈下降趋势,地面沉降不断向外围扩展,并与毗邻的河北省一些地区连成了一片,估计沉降面积达13000平方千米。东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加大了海水入侵、倒灌的危害,部分地区导致坝堤下沉,内涝积水。

森林蓄积量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森林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同类推荐
  • 与科学家相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与科学家相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密切结合青少年朋友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特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科学知识大课堂》。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中国地理博览2

    中国地理博览2

    《中国地理博览(图文版)(套装全4卷)》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 动物与海洋

    动物与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孕育了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本书介绍了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和生存环境,以及海洋生物作为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怎样在提高海洋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 拼贴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拼贴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东拼西凑、体贴入妙,拼贴画,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社会文明的标志:化学

    社会文明的标志:化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处离不开化学。懂点化学知识,我们对生活会更加明了。服装,尤其是现代的服装,很多都是用化学方法生产制造的人造纤维;人一天需要多少蛋白质,需要多少微量元素,从哪里摄取,化学可以告诉你;进食后,食物如何消化分解,如何进行反应变化,成为人体所需的能量,生物化学可以告诉你答案;哪些物质是有毒的,是致癌的,如何避开这些物质,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化学也可以告诉你。本书从简单的化学知识入手,直白又有趣地讲述了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来历、用途、种类等。全书深入浅出,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对青少年大有裨益的化学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香消玉碎

    香消玉碎

    刚刚高考完的陈慧穿越慕容国遇到了皇子慕容耀,因为皇帝的赐婚他们两个人喜结连理,但是钟灵却发现慕容耀喜欢柳。,后应慕容耀私会柳絮被皇帝发现。皇帝罚慕容耀去偏远的地方为官,在途中钟灵的紫霞佩不小心摔碎,钟灵又被毒箭所伤昏迷不醒。后来慕容耀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钟灵。
  • 川河行

    川河行

    高考考场一觉醒来,莫名卷入江湖恩怨。权势、阴谋和死亡,采莲蓬的少年如何自处?虚无缥缈的成神欲望,这座江湖早已残破不堪。少年入世,心中执念二字——除旧!
  • 新手生存手册

    新手生存手册

    【有一群得到“生存手册”的人,他们前往过去,未来……其他世界,经历一次次诡异,恐怖,要艰难的活下去】【而在第六间“李铭”的带领下,一群人成功打破手册限制,变回普通人,成功逃离了手册】最终,一切看似恢复了正常。【但一年后,诡异在现实之中接连复苏】最终,在某位隐秘的建议下,李铭决定借助曾经手册遗留下来的力量,创造出一个怪诞的诅咒】【只有那些被诡异接触或者盯上的人,才会有机会撞见手册,那将是他们唯一可以存活的生路】【在多位曾经的队友、朋友……被诡异盯上后,李铭决定,主动加入这场灾难之中,并彻底解决它】ps:过去和现实的故事,将在小说中不停穿插。
  • 阴阳术士

    阴阳术士

    逆乱阴阳,血裔永纯。术法通天,唯我独尊。一看阴阳二字,此篇必是牛掰人士所作,且看我如何在这苍生中,找寻一席之地。
  • 邪王帝妃:极品逆天驯兽师

    邪王帝妃:极品逆天驯兽师

    【已完结】花痴纨绔是表面,精明腹黑是本质,坑蒙拐骗是本能!某狂女曰:“天下灵兽尽在我手,谁与争锋?干死算逑!”神器=断刀一把?死蛋一枚?烂书一本?兽宠=吃货懒猪?嗜财色蛇?傲娇丑怪?抢她兽宠?靠之,灭掉!夺她神器,嗯哼,干掉!毁她灵药,嗯哼,砍掉!娶她当妾,嗯哼,阉掉!噬魂鞭一挥,灵兽排排站;逆天鼎一出,谁与争锋?肆意张狂,我本轻狂!某帝君曰:“冷酷寡言是包装,闷骚邪恶有内涵,横批:来睡我吧!”“……滚粗!”新文:【控鬼小天师:妖孽鬼王掉下坑】希望多多支持……
  • 入明之旅

    入明之旅

    废柴男主来到明朝,一上来就遇到谋反案。被牵扯进案件的他,不断地逃避,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死亡。绝望啊。只能放弃了吧。他能否找到避免死亡轮回的方法。不断的死亡后,他又会获得怎样的新生?
  • 极道除妖师:双面二小姐

    极道除妖师:双面二小姐

    大婚之日,被长姐杀害,挖元丹,夺符文兽,抢走本该属于她的夫君。既然命运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这一世她定叫那些让她生不如死的人得到应有的代价。死亡深渊的虹魔,恶毒沼泽的五毒蟾蜍,静寂海沟的双头鲨……昔日高高在上的大祭司变成了除妖师公会赫赫有名的罗刹王,银色彩羽面具是她的标志。七岁时山中寻宝,遇上一名奇怪的俊逸男子,竟说:“咱们生个孩子吧?”月天珞指着自己说:“这位……大叔,你是不是有啥怪癖?”
  •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身有残疾,是人生最为悲苦之事,可是只要有一颗完整的心,只要心中充盈着希望,便依然能走出辉煌完美的人生。 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以此为根基,有名人,有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残疾与病痛是生长梦想的土壤,挫折与逆境是激发力量的源泉。本书没有说教,没有条条框框,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那些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以及感人的事迹和精神,还有动人的真情实感,能给人以共鸣和启迪,给人以感动和力量。
  • 我带着玩家去征服

    我带着玩家去征服

    洪流,《星际征服》的职业代打玩家。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穿越到了游戏之中,成为了一个有着玩家模板的NPC。然后,洪流发现,他穿越的时间点竟然是叛王登基的10年之前,这个时候,正是人类世界风起云涌之际,甚至连叛王本人也还没有出现。洪流凭借着系统与自身的智慧,取缔叛王,最终干掉了那个暴虐的人类老国王。然而,当他以为可以就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星际征服》竟然开服了,无数的玩家涌入了游戏之中……读者群号:322439460
  • 克格勃潜入新疆

    克格勃潜入新疆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有一座逶迤连绵一直延伸至苏联境内的山脉——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山中国境内的一侧,有个边陲名镇塔城。额敏河畔有个距中苏边境仅二十多公里的城镇,名叫吉也克。六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紧张,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七十年代中期已划为兰州军区)在吉也克的附近设置了一个代号为“7801”的野战医院。医院的设置,既是战备需要,也弥补了边境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医院向当地各族群众开放,还派出医疗小分队深入牧区,送医赠药。7801医院的义举,感动了吉也克镇外巴拉坎大队的一个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