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5300000034

第34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2)

《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先展示给我们的,是那个叫做潘西的学校。在霍尔顿看来,它身上没有丝毫可爱之处。校长是道貌岸然的,老师也不是受人尊敬的。就是那些住宿生也个个沾染着恶习,他们不爱读书,以为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阿克莱和斯特拉德莱塔是霍尔顿周围的另外两名“坏学生”,阿克莱性格古怪,不讲究卫生,“那副牙齿像是长着苔藓似的,真是脏得可怕,你要是在饭厅里看见他满嘴嚼着土豆泥和豌豆什么的,简直会使你他妈的恶心得想吐”;他喜欢刺探别人的隐私,性格乖戾,总喜欢让人把一句话重复两遍说给他听,可见其内心世界的百无聊赖。而斯特拉德莱塔无论做什么事都匆匆忙忙的,老是魂不守舍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总在忙着什么大事。然而他忙的不是学业,而是与女朋友的约会。为了这,他求霍尔顿为自己完成一篇作文,还借用他的狗齿花纹上衣把自己装扮起来去赴约。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潘西的生活景象:古板而愚钝的教师;行色匆匆、玩世不恭的学生;肮脏零乱散发着酸臭气的寝室。

虽然小说中没有对潘西天空的描写,但我们却不由自主地把潘西上空的天理解为阴霾满布的天。在读者心目中,有罪的已不是霍尔顿、阿克莱和斯特拉德莱塔了,有罪的倒是潘西了。潘西怎么了?潘西的教育究竟失败在哪里?从狭义上讲,潘西也可以看做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对潘西的诘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对整个生存环境的诘问。

霍尔顿是无忧无虑的,却又是心事重重的。他怀抱着理想,看不惯周围的一切,然而他所进行的,只是趣味性的反抗。他撒谎,恶作剧,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他被开除出校后,不敢回家,只能在纽约的大街上闲逛。空虚无聊的他喝酒,抽烟,看电影消磨时光。他倒戴鸭舌帽,在旅馆叫来妓女,被妓女和皮条客合伙欺诈。在这一情节的设置中,霍尔顿忽然变得可爱起来。霍尔顿是邪恶的,却又是纯洁的。他的纯洁并非建立在对邪恶的自觉认识上,而是少年期的天然纯洁本质所决定的,从这点来说,霍尔顿还是有救的。

霍尔顿其实是个认不清自己的人,他把握、驾驭不了自己,尤其是周围五光十色的世界向他发出种种诱惑时,霍尔顿总能陷入泥淖。他又是茫然的,他能把冷水龙头开了又关,觉得腻烦了,就即兴跳起踢踏舞。他还能突然生出摔跤的念头。所有这些不正常的心理动因,都与霍尔顿的敏感、聪明、优裕家境与沉闷的校园生活有关。如果他家境贫寒,那么流落街头的霍尔顿首先遇到的就是温饱问题,它会牵制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而温饱问题一旦不存在,霍尔顿的精神世界才一下子变得格外张扬、饱满起来。他愤世嫉俗、郁郁寡欢,撒谎,酗酒,也怀恋昔日的女友。他认为自己“天生是个败家子,有了钱不是花掉,就是丢掉。有多半时间我甚至都会在饭馆里或夜总会里忘记拿找给我的钱”。这样看来,霍尔顿俨然是一个游手好闲的阔少爷形象了。这种时候,你也许会指责是物质的丰富戕害了霍尔顿的灵魂,但是转而一想,如果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灵魂是不是能得以存在?我们似乎又能理解和原谅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了。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你会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因为故事风趣、生动,每每有恶作剧发生,伴之以我们不常说出口而常在心里骂着的粗俗俚语,读者也仿佛把胸中的郁闷一吐为快了。这也是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一版再版、轰动全世界的一个原因。

决定充当麦田守望者这种杞人忧天似的想法,深深地道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善良,对这世界永久的忧虑和内心世界的纯洁。作为一个守望者,霍尔顿必须彻夜守望在悬崖边。而真正要坠落在悬崖下的,也许不是那些他为之担忧的孩子,而是他自己。守望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自省者。能有自省意识,对于—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是件难能可贵的事。霍尔顿的形象因这个意象而变得异常丰满起来,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因此而变得强烈。当然,这种以第一人称玩世不恭的口吻叙述的故事只适合于一个少年的经历。塞林格准确而幸运地使用了这一轻松文体,大获成功。然而这种叙述口吻往往是一次性消费的纸巾,把它纳入别的领域,作家的才华便会显得捉襟见肘。这也许是塞林格自此以后很难再写出能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媲美的作品的一个原因。(迟子建)

名家导读

当《麦田里的守望者》初出版时,虽然书评极佳,我对这类少年自述生活小说根本没有兴趣。经过朋友怂恿之后,我好奇地向朋友借阅,翻了第一页,就不能释手,聚精会神地把它一口气读完(我14岁的女儿也有同感)。这是一种很难得的读书经验。

——美国书评家董鼎山《麦田里的守望者》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它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

——《纽约时报》《麦田里的守望者》一问世,霍尔顿这个对虚伪深恶痛绝的少年形象竟然被千万读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文中的崇尚自由的亲切语言受到热烈欢迎,而塞林格对我的影响可以与海明威相提并论。

——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美国作家塞林格著述不多,然而,一部描写年轻人反抗陈腐教育制度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却使他声名鹊起,成为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的代言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逃学的学生,他的理想是成为护卫在麦田里做游戏的孩子们的守望者。此书一面世,立即引来大批青少年读者。

——著名作家赵振先

青少年心目中的精神英雄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书于20世纪60年代,所描摹的人物与社会背景也正是同一时期的美国青少年及美国社会。此书刚推出时曾引起巨大轰动:有人将其视为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有的明令将它列为禁书,认为不适合青少年阅读。不久,此书的价值终获广泛的认同,禁令一一取消。30多年来,《麦田里的守望者》魅力有增无减,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述的口气讲述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可是,愤世嫉俗思想引起的消极反抗,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连他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师,后来也发现可能是个同性恋者,而且还用“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那一套来教导他。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书中,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典型的“反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形象。他是中产阶级的富家子弟,屡屡被学校开除。在纽约游荡时,他再次目睹早已看穿的成人世界里形形色色的面具、阴暗、荒诞,感到极度的厌恶——对人性被扭曲的厌恶——在他的视线所及,人性被多多少少地异化成一种滑稽而令人失望的表演。

当一个人走向成熟时,他怎么能清醒地看着自己走向这样一种“成熟”而无动于衷?所以霍尔顿没有摆脱颓废与堕落——泡在酒吧,用酒精麻醉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滥交自己也看不起的庸俗女友来打发时间……他在精神上安慰自己的只能是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但哪怕只是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却还是成为30几年来几代青少年心目中的精神英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成长是件无奈的事——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对人性的不可避免的变形与扭曲。但我们并没有沉默地接受这一切的发生,而是发出了我们自己的宣言:如果我能选择,我一定会背叛这样的成长,我不要堕入人性变质发臭的悬崖深渊——我要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由此看来,如果剥离故事的外衣,《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确是一本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此书中所体现的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迷惘的广泛关注与深刻理解,确实无愧于评论界将此书列为“现代经典”之一。(佚名)

为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会受到美国大、中学生以及其他国家中同龄人的喜爱,产生如此大的反响,或者说为何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呢?因为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艺术风格来进行创作,并敢于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来描述和剖析美国(包括其他欧美国家)生长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大、中学生的苦恼的内心世界;在作品的不同层面上,作者不止一次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哪怕是人们生活在再充裕的物质国度,人们的精神生活往往都比物质生活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怎样呢?你是如何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烦恼呢?

同类推荐
  •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吸毒成瘾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同时也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本书以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社会成因。作者运用个案访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沿着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深入挖掘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瘾及难以再社会化的深层社会根源,并试图寻找他们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晋人援蜀记

    晋人援蜀记

    春去夏来,日子平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月十二日前晌,京城里是个麻阴天儿。我匆匆赶往人民大会堂,从西门进了吉林厅。军旅作家徐剑一部新作,讲今年春季里,南方发生特大冰雪灾害,国家电网十万将士拼死抗灾送电,艰苦卓绝。在大会堂举行作品首发式进而展开研讨,规格甚高,是为了表达对死难英烈和家属们的敬重。座中时闻泣泪声。文学界人士都在发言中谈,国家多磨难,民众有良知。
  • 好好告别

    好好告别

    一个女孩会永远记得她刮过的第一张死人脸。在她的人生中,比初吻或失贞更尴尬的,大概只有这个了……身高近1米80、毕业于中世纪历史专业的凯特琳·道蒂,是别人眼中又酷又怪的女孩,当同龄人都在为恋爱、护肤,变美和追星而疯狂时,她却一股脑扎进殡葬业,当起了一名殡葬工,每天和死者打交道。从第一次尴尬地为死者剃须、小心翼翼地和同伴一起上门敛尸、日渐熟练地操作起庞大的火化炉、把人体碎骨研磨成粉末、入殓、给尸体防腐,到想尽办法完成遗属心愿、给水肿的老人穿上精心准备的华服……凯特琳坦率真实又妙趣横生地记录了自己在火葬场工作6年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还有所有人都要面对却不愿说起的一切细节,更有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体悟。难得的是,凯瑟琳不猎奇、不逃避、不畏惧,像是个现代小女巫一般,带领我们直视死亡,也直视生命。
热门推荐
  • 九千岁,太后有请

    九千岁,太后有请

    腹黑大太监X美貌机智小太后,宁诗婧病没了命,再睁开眼几乎笑出声。她成了大安的太后,皇帝是她便宜儿子,老公早死,没有公婆,享受全天下最好的待遇。不想,这满眼锦绣之后竟然藏着重重杀机。便宜爹是个伪君子,拿女儿不当人,天天惦记着利用她争权夺利。死鬼丈夫的小妾儿子不少,个个眼馋她和便宜儿子的地位恨不能取而代之。把持朝政的大宦官心狠手辣,看腻歪了她的笑话只想弄死她。好不容易得来的命,哪能就这么糟蹋了?看她宫斗权谋齐上手,保住小命治天下享富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网王之落花如雪乱

    穿越网王之落花如雪乱

    一朝穿越,遇到自己的意中人,没有浪漫邂逅,没有罗曼蒂克的情书,可是为什么她就是一心一意栽在了他身上呢?(片段一)“你何必让自己爱的这么辛苦?放弃不好么?”,“因为啊,放弃,会更痛”(片段二)“喂,帅哥,这里有人坐么?”美女搭讪,却换来一句:“滚……”「皓月亭·文学社」(各位宝贝放心订阅,本文结局大喜哦~)mua一个!
  • 100枝玫瑰花

    100枝玫瑰花

    夜幕的思念是一种甜蜜的忧愁,无尽的想念是一种苦涩的期待,想你是一种幸福的忧伤,念你是一种美丽的向往!曾几何时看过这么一句话,因为思念一个人而变得寂寞,因为疼爱一个人而变得温柔。庆幸,寂寞的时候有你可以让我想,温柔的时候有你可以让我温柔。想你,是不经意的一瞬间,在心头暗暗滋长蔓延。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把心拢紧,而网里的我无路可逃。想你,看手指在键盘上孤单的跳跃,敲打我翻飞的思念,让牵挂在心头涌动,化为迭次起伏而寂寥的音符在空气中飘荡。
  • 入红尘出凡心

    入红尘出凡心

    我们摸爬着在红尘里前行,翻过岁月的不同侧脸,慢慢明白了自己,也渐渐无畏。
  • 我有一缕鸿蒙紫气

    我有一缕鸿蒙紫气

    夜枫误入古老的陵墓,意外穿越,居然得到了一缕鸿蒙紫气?里面竟然还蕴含有洪荒诸神的传承、血脉、法宝!!“你是荒古圣体,肉体无敌?不好意思,我有孙悟空血脉。”“你说你的速度天下无双!可惜我现在已经拥有了金翅大鹏雕的天赋神通!”“什么,你说我的紫金葫芦在你的帝兵面前就是渣渣?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夜枫:“我能怎么办啊!有这么强的机缘,我也很绝望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骚土

    骚土

    老村的长篇小说《骚土》讲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笔调、喜剧化的风格,对农村生活作了描写:季工作组进入鄢崮村,他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句句不离“阶级斗争”,俨然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机器;而那些整天围着这位“钦差”团团转的叶支书、吕连长等,个个奴颜婢膝……作者用一个个《阿Q正传》式的情节,让读者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他们可笑而又卑微的灵魂。
  • 述而批评丛书:在结束的地方开始

    述而批评丛书:在结束的地方开始

    文学走向边缘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获得了一种更接近自己本质的机遇。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王安忆、格非到路内、张嘉佳,从非虚构写作、乡土文学到新媒体写作热潮,21篇文章是作者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私人阅读札记,也是她面对当下广泛文学现象的回应与反思。《在结束的地方开始》是项静针对当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的评论文集,也是她的第三本评论文集。书中收录的21篇文章大部分在2014—2016年间完成并发表,集中展现了她近年来在文学上的思考成果。书中内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散文随笔形式的作家论,二是偏向历史与乡土写作的宏观层面评论。其中多数文章都是以某一具体作家作品为切入口,如路内、格非、张嘉佳、王安忆、林白、于一爽等,进而就相关话题展开的横向思考;也有从宏观问题出发对某一作家群体的集合讨论,如80后作家群体、非虚构写作者、新媒体写作等。
  •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报告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报告和研究报告五个部分,从全省总体情况,各个行业、各市和绥中县、昌图县及扩权改革试点县(市)等层面,回顾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 医色生香之盛宠太子妃

    医色生香之盛宠太子妃

    苏阮,苏家的千金,国色天香,家人宠爱,更有人人艳羡的未婚夫。谁知,一场出游,却被柔弱表妹推入崖底。再回首,柔弱表妹已经代她嫁入侯门,夺了她的未婚夫。更甚,夺了她的救驾之功,成了太后身边的新晋红人,被册封端福县主,风光无限。她,苏阮,现代赫赫有名的绝世神医,却因先天不足,没有活过三十。她锱铢必较,不信佛不信魔,只信她自己。救人全凭心意,她认为该就的,分文不取也要从鬼门关里抢回。她认为不该救的,纵万千财富,无边权势,也不能令改变。当她成为她,在崖底苏醒,这个天下注定要为她颠覆。养好伤,悠哉上山采药,一个脚滑给摔了下来,直接砸晕了一个美男。为了不损阴德,尽心尽力将这个半死不活的美男给拖回去救治。美男太美,她花了眼,错了药,给美男下了春药。美男在前面,姿色无双,没把持住就给扑了。一夜风流,她吓得赶紧给跑了。她不仅把人砸个半死,还把人给上了,这下梁子结大了。跑,赶紧跑,跑到天涯海角,再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