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9600000011

第11章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发展(9)

由于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因此,他不想研究“思想客体”而只想研究“感性客体”。但他只“喜欢直观”或者只善于用直观的方法去研究对象。由于他直观的方法,最终只能把人看成是纯粹的自然人,并且是“孤立的”“人的个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因此,他也就自然看不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只能“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这样一来,费尔巴哈除了知道“爱与友情”的抽象道德观念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其他关系一概不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尤其是,他不知道人还有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能够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页。由于,费尔巴哈远离了“人们的感性活动”,因此,他的愿望(实际上是空想)落空了。最后,他只能是在穷乡僻壤中怀着幻想而孤寂地离开了这个让他伤感的世界,并且是不得不孤寂地回到自然界的怀抱。

马克思肯定了人的感性活动首先是被唯心主义发现的,“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但让马克思又惋惜又遗憾的是唯心主义却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对“感性的人的活动”,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先把它解读为实践,再把这里的实践解读为物质生产活动。我认为,不能把“感性的人的活动”仅理解为物质生产活动。如果“感性的人的活动”是仅指物质生产活动,明显地,唯心主义也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样一来,唯心主义那里岂不没有“感性的人的活动”,那马克思怎么能说“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

唯心主义那里当然有“感性的人的活动”,不过不是指物质生产活动,而是指精神活动。其实,这里的唯心主义主要是指黑格尔哲学。在黑格尔那里,“感性的现实”是指思维外化或者异化或者设定一个与自身不同的对象,“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则是指自我意识活动,是“思想上的扬弃”。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1页。在《黑格尔现象学的结构》中,马克思批判黑格尔“你扬弃想象中的对象、作为意识对象的对象,就等于真正的对象的扬弃,等于和思维有差别的感性的行动,实践以及现实的活动。(还需要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37页。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黑格尔把人变成自我意识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变成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把世界头足倒置起来,因此,他也就能够在头脑中消灭一切界限;可是,对于坏的感性来说,对于现实的人来说,这当然丝毫不妨碍这些界限仍然继续存在。此外,凡是表明普遍自我意识的有限性的一切东西——人及人类世界的任何感性、现实性、个性,在黑格尔看来都必然是界限。全部‘现象学’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我意识是唯一的、无所不包的实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45页。一句话,黑格尔把人的精神运动变成了人的现实的活动。在黑格尔看来是人的现实运动的,而在马克思看来,它其实只是人的精神的现实运动:“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唯心主义的错误不在于它没有把对象当作感性活动的对象,而恰好相反,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没有做到的唯心主义却做到了,正是唯心主义发现了人的“感性活动”;唯心主义的真正错误在于它抽象地理解了“感性的人的活动”,在唯心主义那里,“思维自以为直接就是和自身不同的另一个东西,即感性的现实,从而认为自己的活动也是感性的现实的活动,所以这种思想上的扬弃,在现实中没有触动自己的对象,却以为实际上克服了自己的对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1页。因此,马克思才批评唯心主义是不知道这个“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旧唯物主义只知道以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唯心主义则以自我意识的方式去解释世界,正是因为两者都不知道物质生产活动本身,所以马克思才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页。由上述分析可知,“感性的人的活动”只能是指主体人的能动活动,而非单指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活动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没有精神的感性活动也不可能有物质的感性活动。因此,现实的感性活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这样,马克思才能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由此可见,把“能动的方面”理解为物质实践活动既不符合马克思的观点,也存在着逻辑不自洽。

对实践范畴,学界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的理解。林剑教授在《论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践范畴与唯物史观的逻辑结构》一文中对狭义的实践观进行了批评,认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活动”也是人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正是在基于此,林剑教授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双层结构理论”。林剑:《论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践范畴与唯物史观的逻辑结构》,《哲学研究》,2004年第12期,第3~7页。狭义实践观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物质生产活动,除此之外人的其他活动都不能纳入实践界域,这种观点对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存在着误解和误读,它只看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批判,而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劳动的充分肯定;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感性的人的活动”等值于物质生产活动;用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概念代替哲学中的实践概念;错误地理解了在马克思之后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的一些观点。实际上,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属于广义的,实践就是人的各种生活活动的最一般的抽象,是指主体人使用一定的“劳动资料”,把一定的“原材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劳动过程。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由人的物质生产活动、需要的生产活动(指消费的活动)、人的再生产活动、社会关系的生产活动、人的意识活动等五个方面构成。对于马克思的实践(劳动)范畴,我将在第四章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唯物史观辩证法的深刻革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前两句话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唯心主义是从“能动的方面”理解了“对象、现实、感性”?二是“能动的方面”作何理解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由于第一个问题涉及对唯物主义的“直观的形式”的理解,而对二者其中的任何一个解读错了,就意味着另一个也不可能被正确解读,因此必须把“直观的形式”与“能动的方面”进行比照才有可能准确理解它们的真实含义,从而才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正确认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里的马克思哲学。

“感性的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表征辩证运动的观点,又是什么呢?与之相对应的“直观的形式”难道是表征一种消极反映论的观点,而不是非辩证运动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开门见山批判的是费尔巴哈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在事物的辩证运动中去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只“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静止直观方式。马克思所批判的旧唯物主义的“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是指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方法。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静止的、非辩证运动的观点。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方式去理解和把握对象、现实、感性,而不是用“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主体的活动方式去理解。相对于把对象、现实和感性只看成是自然界的“纯粹的”唯物主义而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确有一个进步的地方,即他承认人也是“感性对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给予了应有的肯定,同时指出费尔巴哈犯了“纯粹的”唯物主义同样的错误,即把“感性对象”不是看作是“感性活动”中的对象,这种错误也完全体现在人这个对象上,“他把人只看做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8页。换句话说,费尔巴哈仍然是用“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人本身。这进一步遭到了马克思的批判:“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页。由于他设定了“一般人”,因此,他在对世界的直观中产生了与他的意识和感觉相矛盾的东西,为了排除这些矛盾的东西,他只得求助于某种介于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的普通直观我认为这个直观是指与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感性直观。和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哲学直观之间的二重性的直观。结果,费尔巴哈看到的人不过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一个生物人、一个非历史的人,一个非社会的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人。这样,人的“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从这样的人出发,费尔巴哈眼中的感性世界只是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而已,决不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历史的产物”,世世代代人“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76页。,历史也只能在其视野之外。

虽然费尔巴哈也确立了一个前提人,由于他是通过直观的方式确立的,因此这个人“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不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从而,费尔巴哈无法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去把握“感性对象”,无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理解“感性对象”,无法在世世代代人的活动中去理解“感性对象”。由于他只“喜欢”以客体的或者直观的方式去理解“感性对象”,因此,他无法“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则自然只能被看成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其次,马克思还指出了费尔巴哈在异化问题上的严重缺陷。费尔巴哈用他那所谓人的真正本质即“类本质”这个概念去审视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人的异化问题关键在于是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由于宗教异化把人变成了利己主义的个体,因此人只有在那和谐的类生活(也就是没有利己主义的集体生活)中才能摆脱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才能用人类的爱去代替上帝的爱,从而实现人的真正本质。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从来不谈人的世界,而是每次都求救于外部自然界,而且是那个尚未置于人的统治之下的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7页。对异化问题,费尔巴哈充其量只是诉诸道德批判,其原因就在于他眼中的人仍然是一种抽象的人,他只是用“类、类本质”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因此,“他对黑格尔主义的克服,与其说是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不如说是在哲学方面。他的主要命题,即人类的本质在宗教中的异化,不是作为社会现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活动来解释和说明的”。 [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9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去解决形而上学所缺乏的现实感的问题,“须要‘把学搁在一旁’,须要跳出哲学的圈子并作为一个普通人去研究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62页。也就是要冲破思辨哲学的牢笼,摒弃抽象的方法,从真正的、具体的、感性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角度,也就是要从现实的人的角度去研究现实的人的异化问题,而不仅是研究宗教异化问题。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最后两句话、第四条和第九条中,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变成了道德问题,并对异化问题只诉诸幻想的、伤感的道德批判。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费尔巴哈在共产主义者看来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造的地方,“他却重新陷入唯心主义”。“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并中肯地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如果在费尔巴哈那里有时也遇见类似的观点,那么它们始终不过是一些零星的猜测,而且对费尔巴哈的总的观点的影响微乎其微,以致只能把它们看做是具有发展能力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页。这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第四条和第九条的进一步阐述。

与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人不同,黑格尔心目中的人是主体,是自我意识、绝对精神、概念,他把人的活动理解为观念活动,即精神活动,因此,对他心目中的世界势必作出唯心主义的解释,他的世界就成了绝对精神的产物。由于旧唯物主义对他周围的感性世界作了直观的或者客体形式上的理解,所以,“能动的方面”由唯心主义发现并抽象地发展起来了。

同类推荐
  •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

    《<哥达纲领批判>导读》共五章,分别为“《哥达纲领批判》的问世缘起”、“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一:何谓劳动解放”、“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二:“铁的工资规律”与生产合作社”、“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三:现代社会与现代国家”和“《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学意义”。《<哥达纲领批判>导读》以《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哥达纲领批判》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与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旨在呈现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对外输出的历史与规律,为我国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背景下应对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对外攻略提供智力支持。本书认为政治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秩序和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着力对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美国互联网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美国政治意识形态输出的新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群众工作、舆论引导、理论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

    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

    本书对近代上海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及民间组织发育成长的动因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对近代上海社团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对近代上海的发展历史作一个新视角的观察,从而更加立体地理解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历史进程,给今天上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历史镜鉴,也为当前推进都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历史经验的鉴思。
  • 转型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转型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理论上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形成、评价指标与经典理论等进行了综合探讨。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提出以及发展脉络。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权倾天下:病娇王爷倾心爱

    权倾天下:病娇王爷倾心爱

    父皇驾崩,皇兄下落不明,青梅竹马对她避之不及,一夕之间,她失去所有,被迫踏上和亲之路,以抓阄方式下嫁残王!本以为山穷水尽,却不曾想柳暗花明,残王夫君宠她入骨!“你活,我活;你死,我亦活不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若归千里

    若归千里

    一本缺页的千里国史书,一个沉甸甸的莲花挂坠,是梦,亦或不是梦,没有永远的喜,也没有永远的悲,只有永远的爱。
  • 神奇宝贝之智爷天下

    神奇宝贝之智爷天下

    小智屡屡屡得不了冠军,你看的下去吗?不用担心,由美丽少女化成系统帮助小智实现理想!系统少女的恶作剧居然让小智桃花朵朵绽开!大地震!!!小智的未婚妻居然是希罗娜!!!可是小智这个木头能开花到什么地步!?(以TV主线,加一些漫画和口袋妖怪元素。系统也绝不变态,只能查看神奇宝贝的资料,但会利用最大化的。)
  • 做个淡定从容的女子

    做个淡定从容的女子

    生活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淡定从容,静水流深,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品质。只有当一个人远离了繁华与喧嚣,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才会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本书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整理和筛选了八篇文集,分别讲述了“用心”“信念”“勇敢”“自爱”“憧憬”“胸怀”“珍惜”“释怀”的故事。文笔清新而治愈、内容伤情而不伤怀,能抚平读者的心灵,能提升女性朋友的气量和格局。每天一篇,可以帮助每位热爱生活的女性在浮躁不安的世界里活得精致而闪亮。
  • 难道永远躲不开你

    难道永远躲不开你

    三年前,陆小薇被卖到顶级夜总会,在钱色拍卖场被“面具男”买下。她原以为,这场钱色交易只是逢场遇害,此生,两人都将相忘于江湖……三年后,亲生母亲竟找到自己,领着她迈进帝都顶级豪门认亲!“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陆行之,这个她该称“小叔”的男人,将她壁咚至无人的角落,狭长的眼眸中透出凶狠的光芒。陆小薇心脏提到嗓子眼,脸上泛起的红晕弥漫到耳根,羸弱细语:“您认错人了…”“噢?是嘛。”陆行之勾唇,放过了她。看着陆行之远去的背影,陆小薇无力地靠着墙滑下去。陆行之早已用尽手段编织一张网,让陆小薇无处可逃……
  • 我在美国当老师

    我在美国当老师

    本书真实而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寄宿高中的情况,书中阐释了中国留学生如何申请美国高中,如何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如何快速融入美国中学的环境,如何解读老师评语、如何在高中申请美国大学等问题,为准备赴美或已经赴美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指导。
  • 引剑江湖决

    引剑江湖决

    “我笑尽了天下英雄,如今回首看来,自己也只是个小角色罢了。”从边关退伍回乡的战士孙豫横,渴望挣脱束缚摆脱命运的杀手沈霄,心中藏一人的绝世痴儿司徒若曦,慈悲善良的白衣小僧渡禅心,风尘中追求真理的女神捕曲倩衣,涅槃重生的剑道天才叶南歌,惹尽平生无常事的领头人张喻。七个不一样的人,七种不同的境遇,每个人都是主角。风起时,走进了这唯美洒脱的江湖,再难脱身。
  • 印沙佛文

    印沙佛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宿命里有你,是喜是悲

    宿命里有你,是喜是悲

    一纸契约,两次签!为了妹妹她甘愿屈身,为了儿子她放弃生命。在最美的青春遇见最残酷的他,一时天堂,一时地狱,她被折磨的体无完肤......他,为了一个人的生命,牺牲她的健康,面对危险时又残忍的放弃她,只是,他心中的纠结与疼,霸道的爱,她却不懂......斗转千回,她和他再次被红线相牵,上天给了他们太多的考验,最后,还能在一起吗?一个半真半假,一半发生过一半没发生过,一半正在上演的故事,雷同吗?老套吗?庸俗吗?生活不就是这样,随时都在撞衫,又各不相同。宿命啊,如何抗衡呢......非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