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9000000003

第3章 历史卷——忍者缘起(2)

§§§第三节忍者文化

来无影去无踪、恍若鬼神是人们对忍者的印象,更有人把他们说成是已经超越了自然规律的斗士。这除了艺术的夸张外,更与人们对他们的不了解有关。其实忍者也是人间的战士,他们与其他战士的不同大约要源于特有的文化内涵。

一、《万川集海》与《六韬》

忍术权威著作《万川集海》中指出:忍术思想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殷周之际的姜太公吕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术概念,并写在了传世名著《六韬》之中。《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全书是以姜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问话为内容,用一问一答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每篇又细分数章,一共六十章。

“文韬”十一章,论述先治理国家,民富兵强,同仇敌忾,熟谙敌情,然后再言作战;“武韬”六章,讲如何分析敌情,如何用十二条计谋“文伐”敌国,然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龙韬”十三章,讲如何选将立将,严明军纪,利用天时、地利等,主要强调指挥的谋略与布军;“虎韬”十二章,讲在平原开阔地带如何作战,取猛虎八面威风之势,先配齐军需军备,强其爪牙,然后或列阵,或疾战;“豹韬”八章,取豹机警迅捷之意,讲在山林、水泽、险隘地带的作战方法;“犬韬”十章,取犬群而为雄之意,讲车兵、骑兵、步卒如何有机地配合,短长相济,更好地发挥各兵种的特长,为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六韬》一书强调,统帅军队的将领在运用谋略时,要力求做到神秘莫测,让对方无法理解,如《龙韬》篇中曰:“龙以变化不测言,隐现无常。此韬虽言行军,事多心计,藏奇隐伏……”

忍者思想大约来源于其中的《阴符》、《阴书》两篇专题论述,认为确保作战意图和作战行动的隐秘性十分重要,实施巧妙的战略伪装,欺骗和迷惑敌人,让敌人上当。可以先示弱于敌,助长敌人的恃强和骄狂的气焰,使其走向反面。书中说:“夫先胜者,先示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后来,孙武、张良、韩信等人相继对忍术理论进行了完善。这一说法是否真实殊难考证,但孙武的《孙子兵法》备受忍者阶级推崇却是千真万确的。总之,据《万川集海》而言,经过上面这几人的处理后,忍术基本形成了由权谋、阴阳、技巧等几部分构成的雏形。

二、《孙子兵法》在日本

早在公元8世纪上叶,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把《孙子兵法》带回日本,并在军队中传授,从此,《孙子兵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兵法家。不过,《孙子兵法》自初唐传入日本后一直作为朝廷与兵家的“秘籍”,不向外传。长期以来,中国兵法在日本被神秘主义色彩所笼罩。

公元11世纪,大江匡房对朝廷秘藏的《孙子兵法》加以整理,成为精通中国兵法的日本大家。1068年,日本著名武将源义家拜大江匡房为师,潜心学习《孙子兵法》,成为名将。他把孙子战法活用到实践中,在战场上屡屡得胜。其后,辗转传到甲州武田源氏,从此《孙子兵法》得以在甲州派中流传、继承和运用,其后裔武田信玄是其家传兵法的继承人,这位战国时期(15~16世纪)的著名武将非常崇敬孙武,将之奉为无法谋面的先师。他的案头总是放着一部《孙子兵法》,视之为珍宝。他所制作的突击旗,其上绣着援引自《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16个大字,所归纳的“风林火山”的战略表现出了《孙子兵法》常变一体、静动一元的用兵境界。而对于忍者的使用,武田信玄也是别有心得。

开创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的德川家康本人就是甲州派兵法的继承人。这一运用《孙子兵法》中武田家传的甲州派兵法因武田信玄之死而中断,“幸亏有德川家康,才使甲州派兵法得以复生”。由于德川家康是一位善用兵法的统治者,他完成了日本武士百年来的未竟之业,给日本带来了持久和平。

日本镰仓幕府后期的著名武将楠木正成熟谙《孙武兵法》,擅长文韬武略,在倒幕战争中屡立战功。他在作战实践中,能根据自然条件和自古以来的变化,灵活运用《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因敌制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作战原则,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战例,成为名噪一时的战术家。后人将他的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总结成为《楠木派兵法》,而《楠木派兵法》后来融入了忍术,成为一种作战意识。

三、修验道与阴阳道

《万川集海》中忍术体系的提出,标志着忍者从“武士”中脱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行为习惯。之后再融入“修验道”和“山伏”的作战技巧(修验道是日本宗派名,修验者为得神验之法,在山野中苦行修炼,其主旨以修持咒法、证得神验为本意。日本修验道行者称为山伏,有“入法真如之宝山,降伏无明烦恼”之意)。

奈良时代,日本本土的古代神道文化与新传入的中国佛教文化相互碰撞,继而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渐成一体。由中国兵法衍生出来、混合着宗教教义的修验道“山伏兵法”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忍术的种子在此时又吸收到新的养分。

修验道的宗教活动以山岳修行为主,人们通过山间苦行以期得到纯净的心灵和健康的体魄,各山岳神社、寺院还在各自的修道场发放护身符、治疗疾病、预测吉凶等等。修验道保留了日本原始宗教中的咒术、巫术,并使它们成为民间的普遍信仰。日本古代的神道教融合了佛教及由中国传来的新知识,形成了修验道三种独特的技能——“气合术”、“催眠术”和“医疗术”。役行者小角是日本修验道的开山鼻祖,传说他38八岁入山,经三十年苦修,可役使鬼神,有起死回生之能。

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山伏兵法与由日本密教祖师空海上人传入的密教思想相结合,山伏势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修炼修验道的山伏善于山林作战,他们利用地形之利,依中国的《孙子兵法》理念作集体防御,而山伏的武器“金刚杖”的用法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剑术和枪术,为后世的忍术所汲取。

到了奈良朝晚期,属于谋略范畴的《孙子兵法·用间篇》在山伏手中演化成包含兵(兵法)、武(武艺)、忍(忍术)三个元素的综合技艺。这种谋略手段和特殊体术的结合,使得忍术终于有了自己独特的形式。

同时,忍术又吸收了“阴阳道”思想,并通过密教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比如,忍术中的“察气术”——凭借直觉预测吉凶和感应周围环境的本领,就是从“阴阳道”中学习而来的。

“阴阳道”也许是中国的易学、天文学、道术在日本的一种本土化。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的变迁,“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

公元6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合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一些当地文化,于是便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不过当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在日本史料上时,已经是10世纪的事了。当时的“阴阳道”已有别于早期的中国阴阳思想,它兼具了占卜、祭祀、天文、历法等的应用,上至国运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用之来解释。前文提到的圣德太子就是运用这门知识的佼佼者。笃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阶”及服装颜色时都曾考虑到阴阳五行的配合,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从此阴阳师成为热门“职业”,转入全面兴盛时期。

奈良时代,天皇决定以“阴阳道”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之一,将其相关的技术与人才收编为国家管理,并近距离监视其发展。一般百姓严禁拥有《河图》、《洛书》、《太乙》等“阴阳道”的专门典籍,“阴阳道”成为国家的独占工具。阴阳师开始以国家专属的占术师身份出现,在整个平安时代发展到了巅峰。

阴阳师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安倍晴明了。安倍晴明是著名的遣唐使安倍仲麻吕的第八世孙,传说晴明的母亲葛叶是和泉园(今日本大阪)信太森林中的狐精,因而晴明继承了母亲强大的灵气,并以准确预言花山天皇的让位而名声大噪。

据说,晴明不但拥有收妖伏魔的能力,还能听懂鸟语,召唤“式神”为自己做事。滕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贵人、天后、大阴、玄武、白虎、大裳、天空皆为晴明召唤的十二神将,他们完全服从并保护其主人。经史学家推测,所谓“式神”就是安倍晴明手下的秘密情报组织,也就是忍者组织。晴明和密教、山伏关系密切,其中也有许多人是晴明的信徒,他可以通过这两大教派遍布全国的信息网获取有用的情报。世人都说安倍晴明能洞悉人心、无所不知,其中的奥秘即在于此。

四、手工艺中的忍术

同时,由外地人传入的科技也影响了忍术的产生:例如中国的火药很早就传入了日本。其他的手工艺人,例如制造工艺品的师傅、耍玩偶的师傅等也纷纷来到日本。

日本的手工艺人对其国家封建时代的文化发展贡献极大。他们制造工具、庙堂、刀枪,佛珠、纸张以及碗筷。他们的作品简朴自然,实用而又漂亮。

匠人们为武士制作的剑器和铠甲尤其引人注目。日本人认为精心打造好剑的匠人能够把自己的人格融入其作品之中。比如,关于一位名叫村正的匠人就有一个特殊的说法:他所铸造的刀剑总是会为他的主顾带来灾难和杀身之祸。据说,当一把他制造的剑被置入溪中时,迎面漂来的树叶被一切两半。而当另一位正宗的神奇匠人制造的剑被放入溪中时,迎面漂来的树叶都自动绕道而行,似乎是要表示尊敬。人们说,村正恶毒,正宗善良。

他们的技艺后来都对忍术有一定的影响,忍者也常用许多民间卖艺身份去从事谍报工作。因为古代日本很落后,所以日本政府非常欢迎来自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国的移民到日本定居,因而受到中华文化熏陶的朝鲜人也受到欢迎,日本人把这些移民叫做“归化人”(虽然欢迎,但还是歧视他们,移民很难进入上流社会,而且不能沿用原居住地的语言和文化,必须改成日本姓名并使用日语)。这些古代的技术移民将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带到了日本,例如制造陶器、盔甲、服装技术以及决定性地促进了日本忍术发展的中国武术。

同时,由于地位不高,受到歧视,“归化人”大量地进入到忍者这一行业。这些“归化人”通常都定居京都,随后有大量的人迁移到附近的伊贺或甲贺居住,所以这两个地方忍术异常的发达。

此后历经朝代变迁,至战国时代,忍术发展进入了全盛期,彻底成为一种融合了兵法、武术、宗教,包罗物理学、药草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的独特的综合性技艺。

§§§第四节忍者与武士

战国时代中,虽然同为大名服务,不过忍者和武士的身份分别可谓天上地下,形象一点儿说就是忍者是家奴,而武士是家臣。

这也许与日本的兵家思想分化有关,在日本首部兵学著作《斗战经》诞生后,开始批判《孙子兵法》中的“奇正”思想。在《斗战经》看来,中国兵法与日本兵法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兵法以“诡谲”为本,而日本兵法以“真锐”为主。

一、《斗战经》与《孙子兵法》

《斗战经》极力推崇正攻战法,对《孙子兵法》的“奇正”和谋略思想大加贬斥,它指出:“汉文有诡道,倭教说真锐。”它曲解了《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认为“五事七计”、“奇正虚实”、“用间”等谋略思想都是出于对敌人的畏惧,说“孙子十三篇,不免惧字也”,认为谋略属于一种怯懦,是应该从作战中舍弃的。它强调兵法以“真锐”为本,认为正攻战法才是用兵之道。

而作为《孙子兵法》思想衍生出来的忍术与忍者,他们最重要的政治贡献是维持社会的平衡和协调。如果千军万马的冲锋是战争的正面,那秘密截获敌电或抓获敌方长官本人就是对战争的一个否定、缓和或协调。这些被武士们称做为“欺骗、胆小、变节”的行为,忍者则称之为“策略、狡猾、机智”。所以,他们自然便为信奉正大光明的“武士道”的武士所不齿。日文的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指贴身随从,而一些武士也确实仍充此任。一个武士首先必须效忠于他直接的领主,如有必要则为其献身,包括避免领主被俘或其他失职行为。为报答和奖赏武士的忠诚,领主们会授予他们土地或者任命他们为小规模庄园的管理者。

二、武士道

武士遵从一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武士道”。“武士道”的创始人山鹿素行说“大八洲的生成,出自天琼矛,形状和琼相似”,用天琼矛开创天地,“就是尊重武德,表扬雄义的缘故”。武士的责任,第一是拥护其主公的家业,第二就是拥护自己和家的生存。所以武士认定了自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主家”。这句话的真意,就是为主和他自己的家系家名而奋斗。“轻生死,重承诺,重义气”这种武士独有的特性,固然由于武士阶级的生活必要,但就精神方面看来,许多年遗传下来的生活意识所造成的道德和信仰也是使他们肯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为主家奋斗的最关健因素。在封建时代,这种为保存家系而努力的事实和奋斗的精神,是他们最被社会赞美的。

武士精神的本质在于极端和强烈,追求一步到位的作风表现在他们的任何细节中。轰轰烈烈和平淡如水都是武士道的外在表观。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心中有无限的骄傲,这执著的骄傲不属于自信的范畴,而是日本幕府时代的独特历史造成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儒家(尤其是教条化的宋代理学)文化及禅宗的生死观,武士道最核心的就是格外重视“名誉”,对武士而言,名誉比生命更重要,生死一线、生死大义都不过是看破人生本质后的履行而已,如果需要死便去担当,决不苟且偷生,这并不是说武士普遍有赴死而往的教条,其实他们更看到了生的价值,不必要的时刻也决不轻言牺牲。武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性命随时可化为鸿毛,这也许是因为日本地域狭小,没有回旋余地,武士们遇到问题只能像过了河的小卒一样拼命向前。

有趣的是作为武士行为楷模的却是中国的志士,他们格外推崇南宋的忠臣们,如文天祥、陆文夫、张世杰,在大义面前选择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是武士们最正常的反应。江户时代的朱子学者浅见絅斋在《靖献遗言》中列举的八位“本朝武士之鉴”是:屈原、诸葛亮、陶渊明、颜真卿、文天祥、谢枋得、刘因、方孝孺,这八人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尊皇忠君思想和个人修养,完全不计较自身利益。在实行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很多武士在冲向对方阵地或战败自杀时,都喜欢高咏文天祥的不朽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类推荐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韩国常识

    韩国常识

    《韩国常识》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去韩国最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介绍了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常识。此外,切合实际地全面介绍了留学韩国、旅游韩国的注意事项,全面介绍了在韩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以及多样丰富的异域文化。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韩生活攻略,以帮助大多数人解决在赴韩留学或去韩旅游的时候遇到的各种问题。
  • 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本书将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长江流域中秋节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存续状态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详细分析。团圆安康是中国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这种愿望在中秋节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人们将许多的感情与希冀积聚在这一节日中,它的意义被人们不断丰富。中秋节最初是个祭祀月神的日子,其后演变成玩乐赏月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因素,如诗歌、戏剧、传说以及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 闽商

    闽商

    本书是“张胜友影像作品系列”之一,所选文章,均聚焦中国沿海开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展示一批典型企业和开发区的发展轨迹,凸显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再现三十年来改革开放辉煌成果。
热门推荐
  • 犀利王妃:单挑冷魅王爷

    犀利王妃:单挑冷魅王爷

    新婚夜,某王妃一手扯下红盖头,星眸狡黠:“王爷,你要休妻吗?我替你打官司。”冷面王爷深眸眯起,目光阴鸷:“本王没打算休妻,你,生是本王的人,死,也是本王的死人!”靠!生要当他的人,死要当他的死人!挨千刀的,不要以为你是高富帅,姐就会迷恋你。你不休我,这可是你自找的。屌丝王妃PK高富帅王爷,是平分秋色还是两败俱伤?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对广大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教育应根据其认识水平,从纪律教育入手,让他们从小建立起规则意识。而且要明确所在学校的校规,所在班级的班规;要了解学校的各种制度。由学校的一些纪律制度,推而广之,让青少年对必要的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要青少年明白人小也要守法。本书力争做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素质,进而开创一个让公众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这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 响炮

    响炮

    作为一部历史体裁的长篇纪实小说,《响炮》的最大亮点是主人公不仅是邪场血战日的亲历者,且这位亲历者的身份还极为特殊——他既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表弟,又当过国民党总裁蒋俞石之子蒋经国的机要秘书,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位早年加入共立党的中共党员,因此单从这几个方面而已,就有别于人们常见的同类体裁作品。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版自当成为时代宣传的主旋律正能量。
  • NLP沟通术(蓝狮子经理人016)

    NLP沟通术(蓝狮子经理人016)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周末假期,你到一间法国餐厅用餐,隔天告诉朋友:“我昨天去吃了法国菜,超好吃!”但朋友的反应却是“你好奢侈”“你为什么都不叫我”,结果各自扫兴。要改变这种情况,沟通的双方都必须“说出对方可以懂的话”。本期介绍的NLP沟通术,便是针对读者每天在职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沟通问题,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沟通对象能听懂的表达方式”,进而让对方与自己的认知一致,最终达成无障碍的沟通。
  • 墓衣

    墓衣

    此后我再也没买过“霓裳”的品牌。最早走进这家专卖店,当时改良中装还没有大行其道,我瞬间就被它的独特吸引。无论窄肩阔裤的性感剪裁,还是大胆挑色,包括珠花绣片的手工缝制,总有细节让我心动。上世纪九十年代,数百元一双的绣花布鞋不算便宜,可我还是忍不住收纳囊中──尽管由于夸张和浮靡,我缺少穿着场合,它终会沦为遗憾中的展示品。还有“霓裳”的手袋和钱包,优雅低调,令我心动。然而,这个牌子突然有一天成为我的禁忌。因为江蓝。因为那是她唯一的华丽。
  • 萝西与苹果酒

    萝西与苹果酒

    一战末期,年幼的洛瑞·李随家人定居在风景如画的英国科茨沃尔德乡间。而立之年,他用诗般优美、温暖的文字重温故乡的童年往事,谱写出一首经久不衰的英式田园牧歌。金色的火焰,少年的诗,萝西的笑靥,未被电气化侵扰的美丽村落,一代人失落的集体记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106个细节

    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106个细节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做人都很难,做好人更难。纵观历史,大凡能成就伟业者,无不是深谙做人之道,知道做人何时应该进,何时应该退,何时应该发脾气,何时应该深藏不露。那些成大事者,多能方圆通达,在危难时刻总能把做人的机智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 沟通有艺术

    沟通有艺术

    什么是沟通?简单地说,就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戴尔?卡耐基认为人际关系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要想取得有效沟通的真经,也不是什么难事。本书以“沟通”为圆心,以各个成功的事例为半径,为广大急于求知的读者阐述了沟通的艺术、方法。它分别从朋友、异性、陌生人、家庭、职场、商场、情感、应酬、办事、社交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沟通的技巧。
  • 寺塔记

    寺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