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从前调皮,下河摸鱼的时候想到的。然后就一直想一直想,终于找到机会来问问三伯母了。”顾琰在下首坐下。
秦氏问道:“你的字是跟谁学的?”
“跟庄子附近道观的老道长学的,不过他在几个月前出门就没再回来。”
秦氏点点头,“民间自有高人,你能遇到实在是福气。字还有些稚嫩,不过如果坚持练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人说字如其人,有一手好字也很重要。”秦氏看着文静有礼的顾琰,心头愈发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就和她一样。
“嗯,我会坚持的。”
“那这几日滴水成冰,墨更是磨不开,你是如何练的?”
顾琰赧然笑道:“我没用墨水,就用热水练的。”干了就没了,一来是节约纸张和笔墨,二来是不留痕迹。
秦氏想了想,“你可以练练卫夫人的字,其他各家也可以看看,博采众家之长嘛。”
“是。”顾琰站起应道。
“坐坐,在三伯母面前不要过于拘束了。现在咱们来说你问的问题,你说你一直想,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觉得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一直都在流淌。不知道对不对?”
秦氏笑道:“你问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细细一想,的确是这样没错。你平常都看些什么书?”
“道长只教我识字,我现在在看十三妹妹开蒙的课本。”
秦氏勾唇一笑,“那些……你跟着道长识字,一天能识多少个?”
本来就认得的字,她还得一直控制着速度呢,“一天三五十个。”
秦氏眼底一亮,“这么说你认得不少字咯?”一天三五十个,记忆力很惊人呢。
顾琰点头,“嗯,因为只做这一件事,所以认的字比别人多些。道长说常用的我都认得了。他说先把字认全了再看书比价好。”
秦氏点头,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我也是这么想的,认的字多了,就能自行看书。尤其女学里,是一个先生教许多弟子,进度会被拉下不少。你四哥哥的书挺多的,回头你想看书尽管来找他借就是了。等你看得差不多了,要借我的书看也是可以的。”
“多谢三伯母。”下人说四伯母的陪嫁除了良田铺子,还有一车书。
秦氏嘱她闲了可以多过来坐,临走的时候又给了她一本自己临摹的卫夫人的字帖以及笔墨纸砚若干。
顾询和茯苓县主回到顾家,径直去到东院给太夫人请安,然后把孙家的意思转告了她:暂时没有什么事,多谢亲家的惦念。
太夫人抚着手里的手炉看着眉眼松动的茯苓县主,“看来亲家心头是有数的,谁也不能步步平顺。可大家族就是在不平顺的路上也能走出平顺来。各大家族枝叶相连,图的就是个互相扶持。”一边弯腰去和顾珲说话,问他外公家好不好玩儿。
顾珲今日得了不少红包和稀奇玩意儿,一直都眉开眼笑的,听到祖母问当即点头道:“好玩儿!”
一家四口陪着太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告辞出来,顾询因为在老丈人家喝了些酒,而顾珲也有些玩累了,两父子分别去躺下休息。
茯苓县主脸上愉悦的笑意在听到顾琰得到秦氏青睐后慢慢沉了下去。
“好个狡猾的丫头!她倒挺会挑日子的。”
那两个通房,如今她与婆母算是和解了,而她们本就是外头买进来的,都不用顾虑跟府里什么人沾亲带故。卖身契在她手里,人也就被拿捏着。虽然要顾及婆母的面子,但这两人已经翻不起大浪来。
她本说给她们好好操办一番,结果她们迫不及待就爬了爷们的床,现在人人都是知道的。所以年前她草草的就给二人开了脸,谁也不能说她有什么不是。这两人,根本就不配做她的对手。顾询要过去,她就先放他去,他这种见异思迁的人,完全不必担心他对她们上心。等到他过段时日厌了,没有把柄就造一个,怎么收拾她们不行。
倒是这个小的,这么一下子就把珏儿压过去了。她之前没怎么理会顾琰,倒不是顾珏认为的她要对付依依、惜惜,而是顾琰,才刚回来几日,平日里又礼数周全,她这个嫡母也不能露出什么来。可没想到,她这里回一趟娘家,她就能弄出这么大动静来。她要是在家,那丫头根本就没机会去敲松竹轩的门。
顾家就是爱慕那点子虚名,什么文武传家。婆母总是这般端着,把她的儿子看得高出众人。在她看来,如今做着侯爷的大伯,才具也不过平平。倒是早逝的三伯才学的确是很好,可惜身子骨太差了。而自家这个,除了那张脸要什么没什么,不过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已。
但祖宗的余荫种有用完的一日,所以她给女儿制定的的将来要走的路和外头回来的野丫头的想法就撞上了。她也想过借三嫂的名声做个踏板的念头,可是对方一直打太极。今日却给了个外室女这么大的面子。虽然她想让女儿拜在秦氏名下的事没有旁人知晓,但秦氏今天这么做,茯苓觉得实在是大大扫了自己的面子。
想到这里,茯苓想起和母亲说的话。说实在的,她其实已经隐隐有些后悔嫁给顾询了。像如今,孙家遇上了麻烦,如果他是个有本事的,那自己何须烦恼受婆母拿捏,直接让他出面就是了。还有儿女的未来,还需要发愁么。日后选女婿,她可不能再挑中看不中用的了。
哼,就算她没打算让女儿走这条路,如今见野丫头如此大出风头也是不能忍的!
“母亲,难怪方才祖母待女儿有些冷淡。”顾珏十分着恼,又有些疑惑,她借给顾琰的书里能有什么问题把三伯母都打动了?
茯苓县主也是想到了这个,立时便问起来报讯的人。
“这个,松竹轩一向大门紧闭,咱们在里头没人啊。就看到琰姑娘递给香雪姑娘一个书簿子。她看了好像颇为吃惊,然后就替琰姑娘回禀了。回来的时候,小菊捧了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同四少爷平日里用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