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枚举法。这种方法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全部竞赛成果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观察、分析,并依据所获得的数据对竞赛的总体效益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判断的方法。对于具有多重性和多源性的劳动竞赛效益,其衡量常常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可能进行直接全面统计。因此要反映竞赛全面情况,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这在统计学中被称为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具有省时、省力、快速、直观的优点,但准确度不足。有效枚举法主要适用于竞赛经济效益的评价。
(2)静态对比法。静态对比是对竞赛效益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期、分组、分层、分类、分型、分距进行竞赛前与竞赛后的数、质、量、速的对比,从对比中衡量劳动竞赛效益的方法。可分为总体对比、类型对比、分层对比、分组对比、整群对比、等距对比、机械对比等。静态对比法尤其适用于竞赛效益的政治教育来源、技术培训来源、文化培训来源、生产管理来源、市场竞争来源等其他来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组织竞赛前后企业的经济、政治、素质、社会等各方面效益的变化,来正确评价企业通过劳动竞赛所取得的多重效益。
(3)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将竞赛效益在不同时间内发展变化的一系列指标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组成动态时间数列,数列按其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分析研究动态数列,可以揭示竞赛效益发展变化的规律,预见竞赛效益发展变化的趋势。如竞赛效益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等。
(4)关系分析法。关系分析主要指的是相关关系分析,对于具有多源性的竞赛效益的衡量有重要作用。实践中我们知道,竞赛各项效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促成竞赛效益的各因素之间又是彼此促进的,因此运用相关关系分析就可以划分竞赛各项效益之间,促成竞赛效益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认竞赛的直接作用。如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和企业的技术教育型竞赛都相关,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开展差的单位则是技术教育型竞赛开展不够在起主要作用,而技术教育型竞赛开展差的单位则是职工培训工作不够在起主要作用。通过相关关系分析,可以逐步克服过去那种在总结各自的工作时出现的党、政、工、青、妇“一个数字大家用”的现象,从中确切找出哪些是通过竞赛而获得的效益。
发挥劳动竞赛效益的途径
劳动竞赛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功能是客观存在的。要充分发挥它的功效,取得更大的效益,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但从目前实际出发,主要有以下途径:
(1)进一步认识劳动竞赛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劳动竞赛的价值观念。要使现代企业中每一个管理者、竞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发挥共产主义精神,以主人翁责任感,在生产劳动中发挥高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具有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多重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向市场,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树立劳动竞赛的价值观念,劳动竞赛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劳动竞赛的价值观念,就是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按价值规律办事的观念。它通常表现为珍惜时间、珍惜劳动的价值,重视工作效率,要求正确地换算劳动和分配劳动,计算劳动消耗和有用劳动成果,讲求经济效益,按“同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分配劳动成果的经济效益。
劳动竞赛树立价值观念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由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①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可以调节流通,促进市场供求平衡。
③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核算,改进技术,改进经营管理,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④可以造就经济管理人才。
可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在这种条件下开展劳动竞赛,也必须受这一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劳动竞赛必须重视和遵循价值规律的作用,必须树立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竞赛符合商品经济和市场体系的要求;才能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财、物,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对劳动竞赛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树立劳动竞赛的价值观念,这是提高劳动竞赛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2)突出重点搞好竞赛立项,对劳动竞赛实行目标管理。竞赛立项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竞赛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劳动竞赛的立项应围绕国家跨世纪宏伟目标、全社会的三个文明建设、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和企业综合效益等方面开展。如跨世纪立功竞赛、创名牌竞赛、技术革新、技术练兵、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活动、扭亏增盈竞赛、重点工程竞赛和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文明行业竞赛等等。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紧贴时代脉搏,抓大主题,做大文章,突出“十一五”计划,注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大的竞赛效益。
对劳动竞赛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也是提高劳动竞赛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获得较好的竞赛效益,首先,竞赛的目标要符合实际,也就是说,目标必须有可靠的市场信息和企业基础为保证。大凡竞赛,都要有目标和目的,这个目标目的就是经济效益。其次,目标并不等于现实,预测的竞赛效益不等于现实的效益。现实的竞赛效益是随着竞赛的每一进程、每一道程序的完成逐渐积累起来的。一句话,劳动竞赛的效益出自竞赛的全过程。因此,加强对竞赛全过程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过去组织的一些竞赛之所以效益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跟不上,管理技巧掌握得不多,往往使劳动竞赛过程形成“头尖、脖粗、身细、尾大”的状况:“头尖”即制定方案、预测竞赛效益值马马虎虎,不切实际;“脖粗”即竞赛初期表面宣传声势轰轰烈烈;“身细”即竞赛实施阶段放任自流;“尾大”即竞赛表彰奖励时热热闹闹,过后烟消云散,销声匿迹。竞赛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明确,何谈取得好效益?所以,要提高劳动竞赛效益,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强化竞赛的全过程管理,把竞赛目标层层分解,直至每个职工,自上而下地采取有力的包保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查修正竞赛目标的实现情况,用较少的投入,充分运用管理的力量,保证最佳竞赛效益的实现。
(3)切实提高劳动竞赛组织管理的科技含量,在加大竞赛内涵的挖掘上下工夫。要提高劳动竞赛的效益,就要科学的制定竞赛指标,选择最佳的竞赛内容和形式,科学组织竞赛运行,科学开展评比考核,切实提高劳动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增大劳动竞赛管理组织的科技含量,对提高劳动竞赛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挖掘竞赛内涵,使劳动竞赛从外延向内涵转化是劳动竞赛发展的必然趋势。靠增加工时、增加人员、增加班次等以加班加点为基点的外延方式来进行和组织劳动竞赛,是早期劳动竞赛发展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形式。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初级的形式。而靠内涵发展,则是一种靠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来发展竞赛的途径。要提高劳动竞赛的效益,竞赛的组织者必须下大工夫、花大气力加大竞赛内涵的挖掘。
(4)努力提高劳动竞赛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劳动竞赛深化发展状况的好坏,劳动竞赛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竞赛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因此,提高劳动竞赛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的,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竞赛工作者队伍,是劳动竞赛深化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竞赛效益的有力保证。
10.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方法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完成,都应该通过一定的评价系统来检验其效果的优劣和效益的得失。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工作就是这样一项功能性工作,它通过对生产力首要因素人的能力、贡献的识别和评价,达到激励劳动者,发现后起之秀及激活生产要素的目的。做好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工作十分重要,本章将围绕其中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和阐述。
如果说劳动竞赛活动是一种提高生产率的实践活动,那么总结评比则是一种理论性的评价活动,是将动态的具体过程进行静态的抽象化的活动。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是劳动竞赛全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的作用就在于检阅竞赛成果,比出先进与落后,树立起鼓励人们学习和赶超的先进榜样,以鼓舞人们竞赛和生产的士气。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对它的意义、原则、方法有十分清楚的认识,这有助于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领导者做好竞赛的评比工作,以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总结评比是劳动竞赛的重要环节
(1)总结评比是劳动竞赛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劳动竞赛成果的反映。劳动竞赛从过程看,一般要经过组织发动、正式开展和活动结果三个阶段,而总结评比就是最后阶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归纳、分析竞赛的实际成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评选和树立起赶超的先进典型,还要找出存在的不足,这些工作做好了,可以使人们看到竞赛的成果、认清努力的方向,鼓舞起进一步搞好竞赛的士气,从而为本次竞赛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今后竞赛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总结评比既是劳动竞赛的最后一道工序,又是今后继续开展竞赛活动的起点。
(2)总结评比是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劳动竞赛是广大职工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场所,每一次竞赛后,都会出现大量的先进经验和新的技术发明。大量事实证明,每总结推广一项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经验,都会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从一定意义上看,竞赛的过程,就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过程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过程。借助评比这一载体去深入基层,参与到竞赛当中,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发现群众创造的各种先进经验,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紧密结合实际地把这些先进经验推广到同行业、同工种的群众中去,使之变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3)总结评比是奖励竞赛优胜者批评帮助后进者的重要渠道。评比是对竞赛优胜者的认可和肯定。对优胜者的口头表扬、会议表扬、登报、广播、授予先进称号或荣誉称号,以实物和货币等物质奖励等,是对竞赛者成绩的充分肯定的一种证明,也是一种促进和鞭策。而对竞赛落后者,评比无疑是对其的一种促进,一方面可以使其找到与先进者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挫折教育”使其克服落后面,迎头赶上。
总结评比的原则
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是劳动竞赛的重要环节,也是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而要搞好劳动竞赛的总结评比工作,就要坚持其最基本的原则。
(1)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在评比的时候坚持贡献与奖励相统一,劳动成果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一致,使所有参赛者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如果在评比的时候造成贡献与奖励、劳动成果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背离,就会使某些职工产生心理上的挫折,使劳动竞赛归于无效。因此,坚持公平的原则很重要,关系着参加劳动竞赛者们的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公平原则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行为科学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每个人不仅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而且还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相比较。当一个人通过各种比较,发现比例基本相等时,就会产生公平感;如果通过比较发现不平等,就会产生不满。事实说明,公平的奖罚,会产生正激励效应;不公平或不一样时,会产生负效应。
公平原则也被现实劳动竞赛的实践所证实。相互比较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从一定角度看,进行相互比较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种动力。在劳动竞赛中,评比准确,奖励公正,就会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相反,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在劳动竞赛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有的职工起初参加竞赛的劲头很足,贡献比较突出,但在总结评比之时由于不公平,便很自然产生了吃亏的想法。很多事例都可以说明,职工的积极性受挫,问题往往出在奖励这一关上。
如何做到评比的公正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看问题的角度,难免主观主义和本位主义的问题发生。为了克服这些情况,就要在评比中进行数据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通过记录台账、做定性定量分析等细致的步骤确保公正性原则。
值得指出的是,评选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影响公平性的“从众”行为和“从众”倾向。心理学家试验表明,人生活在群体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影响、暗示,具有“从众”行为和“从众”倾向,即司空见惯的“随大流”、“跟着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有37%的人具有“从众”行为。这种“从众”行为具有两面性,引导得好,可以使人们按照正确的规范行动;引导得不好,也可以使人们按照不正确的做法跟着跑。因此,在评选先进时,领导者要防止在“表面一致”的情况下匆匆作出决定,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细心观察和分析,看看是虚假的“表面从众”,还是真心实意的“内心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