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6300000006

第6章 丰富多彩的岁时文化

(一)岁时文化中的酒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这种酒文化尤其体现在各种节日当中。酒的发明最初是为了祭祀用,后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人相聚,必要饮酒一杯。有些节日中所饮的酒还有特别的讲究。

端午节要饮雄黄酒。传说白娘子就是在饮了雄黄酒之后变成蛇形的,所以端午饮雄黄酒可以辟邪祛秽,让鬼怪妖魔现出原形。有的人家还将雄黄酒撒于屋角,用以驱虫。有的地区还会饮用“菖蒲酒”,唐代殷尧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菖蒲酒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时令饮料,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时令御膳的必需品。

中秋节要饮桂花酒。据清代潘荣陛注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桂花东酒”。我国用桂花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即有“桂酒”,《九歌·东皇太一》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桂酒有开胃、怡神的功效,至今人们还有中秋节饮桂酒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这酒便是菊花酒。《续齐谐记》说:“汉桓帝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危,急令家人做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或可乃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在这个故事里,菊花酒有保命的神奇功效。《本草纲目》说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身目、去萎、消白病”等。因而古人有食菊花的根、茎、叶、花的习俗,还酿制饮用菊花酒。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有的还加地黄、当归、枸杞等。清代则是用白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取的方法酿制,因此称为“菊花白酒”。重阳节人们还饮茱萸酒、黄花酒、薏苡酒、桑落酒等。

酒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节日更不可或缺。梁代徐君倩有《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襟。”除夕夜饮用的有“屠苏酒”“椒柏酒”等。 古时还有“春节饮春酒”的说法,唐人呼酒为春,“春”即是酒。

可见,中国人饮酒是最讲时令、节日和健康养生的。中国人爱酒好酒但不酗酒,其精髓在于饮酒以求健康,这与传统医学及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地域特色的岁时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仅以端午和中秋为例,就能看出岁时文化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首先说中秋。北京的中秋正逢各类果品成熟上市,老北京习惯称中秋为“果子节”。《京都风俗志》记载:“中秋节前三五日,通畅大街,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尤其是前门外和德胜门内的果子市,节前夜市通宵达旦,果商小贩的吆喝此起彼伏。而最有意义的中秋节活动便是家人齐聚在庭院内望空设祭,香烛、钱粮具备,叩拜圣神。撤供后再盛设瓜果酒肴,全家人在院中聚饮,称为“团圆酒”,同享天伦之乐。

东南沿海一带的中秋有种特殊的习俗叫做“小摆设”。中秋前后,在一些商店、人家中堂上放几张桌子,桌上摆上各种模型,有的人家是文昌神庙,有的是王侯将相的宅邸,有的是封疆大吏的衙门,等等,这些模型多用金、银、铜、锡、木、石等材料做成,精细逼真,很有特色。

再说端午。贵州平坝的端午习俗与中原文化就有所不同。那里的人们晨起后要将菖蒲挂在门首,以驱除邪秽。然后要燃香烛、化帛,拜天地、祭祖先,吃粽子。到了中午,宰鸡一只供上神龛并燃香烛。到了晚上,各家都置办酒肴供天地、祖先,共饮雄黄酒,吃用雄黄酒涂抹过的雄黄肉。此外,还用雄黄酒擦拭儿童的面部及手足心,以防疮毒。另外还把五彩线系在小孩儿的四肢,称为“百岁索”。用芸香屑等做成香包挂在小孩儿的胸前。晚饭后家人给孩子穿上新衣,遍游田野,称为“游百病”。

我国岁时文化的地域差异,是各地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存在差异的缘故,而这也构成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

中国是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演变进程,在文化发展中各民族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既存在共性,又有着自成系统的个性。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生活观念。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以贵州为例,由于是多民族聚居,当地的民族节日一年内多达千次。各地少数民族的节日内容,从春天踏青插禾,夏天歌舞游艺,到秋天丰收庆典,冬天祈祥祭祀,千姿百态,丰富多样。如藏族的雪顿节、望果节;阿昌族的火把节;保安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布朗族的开门节、后南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德昂族的会街节;东乡族的圣纪节;独龙族的卡雀哇年节;高山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节;基诺族的打铁节;蒙古族的那达慕、马奶节等,真是数不胜数。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具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特色。西藏南本林县的农村,在庆祝农历新年时,还要祭拜天神、地神、山神、丰收之神、战神等。另外其农业生产性的节日也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少数民族的祭祀节日还很多,如康定地区藏族的四月八转山会,大理白族的绕三灵,纳西族的三朵节,佤族的拉木鼓日,布朗族的祭童、堆沙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布依族的六月六祭田公田母等。这些节日多是出于信仰和崇拜的需要,并未有自觉的审美意识,直到后来这种“神性”的宗教活动才带有了世俗的娱乐色彩,于是就有了宗教需要和审美要求的统一。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决定了宗教祭祀性节日的多元化审美要求,或肃穆或凝重,或超然或玄妙,体现着不同民族岁时文化的独特韵味。

其次是带有祈祷丰收的色彩。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少数民族大多从事农、牧、渔的生产。丰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希望,于是就有了祈祷丰收的节日。早在周代一年之始要祭祀田地,歌舞娱神,祈求当年的丰收。人们击鼓奏乐,歌舞祈年,主旨是祈求先祖农官保佑农业丰收,人畜兴旺。阿昌族、基诺族的常新节,高山族的丰年祭,拉祜族的新米节,瑶族的鱼花节等,都属于这类节日。这些节日寄托着人们对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想象和愉悦,同时使人们得到心理的满足与安宁。

还有就是少数民族节日中的娱乐性节目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少数民族也养成了能歌善舞的习惯。马尔康的赏花节正值农历六月,雪山草地百花盛开,牧草如茵,自然迷人。藏族人民带着食品、帐篷、骏马,成群结队地到村外对歌,赏花饮酒。还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藏族的林卡节、曼拉节、赏花节,彝族的杨梅街跳歌节等,节日中人们唱歌跳舞,开展各项体育娱乐活动,展现出少数民族浪漫热烈欢快的生活景象和优美多姿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少数民族勇敢强悍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融合在中国的岁时文化中,使得中华文化凝聚了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对美的寻求,也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岁时文化

中国的岁时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社会状况和背景的影响,其风俗和特点又有演变和发展。以下以唐宋和民国为例来比较说明。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唐宋时称“上元节”,当夜称“元宵”“元夜”。唐代开始张灯庆祝,玄宗时连续三夜,蔚然成风,元宵也被称为“灯节”。其重要、热闹、喜庆的气氛要超过元日(年初一)。唐代,长安平时晚上实行“宵禁”,城门紧锁,不准夜行。但元宵期间却开禁,让人自由游赏。这种珍贵的放松的户外夜生活,很有解放性。唐初著名诗人苏味道写《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灿烂多彩的灯火,明亮的月光,来来往往的车马,花枝招展的歌伎唱着流行歌曲《梅花落》招摇过市,这样的夜晚怎能不令人陶醉?因而诗人祈求“玉漏莫相催”,祈求这个自由、美好的夜晚不要匆匆逝去。

比苏味道晚约半个世纪的崔液,在《上元夜》中描写出了人们外出赏灯的盛况:

玉漏铜壶莫相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还有比崔液晚约半个世纪的张祜,也有令人过目难忘的《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千门大开,万灯明亮,宫女们翩翩起舞,欢快的歌声响彻云霄,京城的元夜实在令人神往。其实唐朝当时已走向衰落,但灯节依然热闹,可见唐代元宵节的隆重。

到了宋代,元宵更加热闹、绚烂。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曾下令将灯节延长为五天。元宵期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元宵之夜男男女女都外出游赏,也萌生了很多情意绵绵的爱情故事,欧阳修有《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见元宵在古代有让人想象和神往的风情。

再说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有戒备森严的宵禁,“春节”的重要性开始凸现出来。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宣告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消失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中,岁时文化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五四运动后,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东渐,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科学的提倡,岁时文化呈现出民族化与政治化的倾向,移风易俗大昌。就说我们前面提到的“春节”。 当时采用了公历纪年,以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原来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季”。民国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五日,很隆重但却简化了不少。拜年时,不需要像封建社会那样“稽首”磕上三个大头,只要“顿首”“揖礼”即可。或者在门缝里塞张贺卡也行。当然到了现在,这些传统礼节更加简单,一句“新年好”“给您拜年了”就算拜年的礼仪了。或者打个电话,发个祝福短信拜年,更是简便。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很多洋节日也逐渐中国化,形成了一种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风景。当然传统岁时文化中的很多风俗因为长期积淀、传袭,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体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五)岁时文化的中华民族性格

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岁时文化,节日中的仪式、习俗与活动正是其精髓所在。像我们上面提到的春节拜年、磕头、吃饺子、穿新衣、贴春联等活动,都富有浓郁的节日风情。而除夕夜对于极重岁时观念的中国人,尤其具有辞旧迎新的意味。

其实,各种节日习俗和活动都蕴涵着人们对顺利、幸福、平安的祈盼。过年贴的春联,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一种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无不透露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中国人重视团圆。除夕夜也就是俗称的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格外庄重、温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前两年那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不管离家多远,除夕夜都一定要赶回家团聚,一锅饺子、一碗汤圆、一桌酒菜、一桌欢声笑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重亲情、守乡土的体现。年夜饭主食即饺子,阖家欢聚一堂,围坐桌前共享团聚的快乐。饺子里会包上铜钱或硬币,食到者会一年交好运。这是流传至今也未曾改变的古老习俗。

中国人喜欢图吉利,春节穿新衣、戴新帽,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图个吉利。而正月初一起来,要放“开门炮”。头炮必须放响,而且越响越高越好,这样就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大吉大利,若放哑炮,则被认为不祥。家家户户摆香炉,供果饵,还要拜神像,要参拜宗祠,要上祖坟拜祭,家中幼者依次拜尊长,称为“拜岁”。与人相见时要拱手说“恭喜、拜岁、发财、托福”等吉祥话。

中国人喜欢热闹。和春节、端午、中秋这些家庭团聚的热闹相比,元宵是最公众化的节日,所以人们很喜欢元宵。赏灯、猜灯谜、逛庙会,人们也把这个节日打扮得花枝招展,丰富多彩。尤其是从唐朝延续至今的灯会。元宵之夜,各种灯火姿态各具,异彩纷呈,与明月交辉,人间天上,一片明亮。庙会还有舞龙、舞狮、花鼓等活动,人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再说人们也喜欢端午节的赛龙舟,很热闹,很有精气神。古时旧俗,这一天所有龙船都集中在龙王庙,焚香燃烛,祭祷龙王后,在龙王头上披上红巾,然后将龙头龙尾迎大舟,龙头置于船鹢,龙尾置于船末。水手数十人,拨桨前进,此时锣鼓大作,船首执旗者,大喊助威。等到胜负即将分晓,两岸观者大声呼叫。取胜者上岸饮酒,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比赛,直至太阳落山,人们才尽欢而散。

同类推荐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祖传书籍刻印

    祖传书籍刻印

    周丽霞主编的《祖传书籍刻印》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商代的甲骨文与甲骨书、西周时期金文与青铜书、先秦时期石鼓文与石刻书、汉代以前的简牍与简牍书、先秦时期至汉代的缣帛书、西汉时期造纸术与纸质书、东汉时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东汉时期纸质书的流通、两晋南北朝时的写本卷轴、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的书籍装帧形式等内容。
  •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它不仅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现象,更揭开了隐藏在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国内通俗日本史第一人樱雪丸融合留学日本多年体验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以风趣幽默的分割、调侃辛辣的笔触,深入剖析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趣闻逸事,为您还原一个鲜活、独特的扶桑国原貌,向您展示一段华丽、绚烂的东洋岛小调。
  • 哲人孔子传

    哲人孔子传

    本书更主要从《论语》取材,参酌《史记》《孔子家语》《四书》《春秋》等典籍,加上推论引证,排出孔子一生言行的时序,夹叙夹议至圣在华夏文明集大成复创新局的不朽地位。针对一些旧说也提出质疑,而孔子从年轻至耄耋,一生思想的蜕变历程也依经解经,清晰呈现,合乎夫子自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热门推荐
  • 身后有你多幸运

    身后有你多幸运

    母胎solo的佟瞳刚入学就被渣男学长伤的体无完肤,还被迫做了次绿茶,万念俱灰的她决定还是好好单着,不料一年以后遇到了陪伴六年的小奶狗学弟,而且学弟有点腹黑……郑呈锐:“姐姐,我可爱吗(^ω^)”
  • 不可名状的章鱼怪

    不可名状的章鱼怪

    永生、命运、等价置换、腐朽、原罪、科技的魔瘾、旧日的疯狂……一只人类变化而来的章鱼怪自深井中惊醒,他想当一只善良的章鱼怪。直到他发现整个宇宙,都身处邪恶阵营。
  • 好梦无边

    好梦无边

    一个看似天真无邪,其实心细如尘,却又能柔能刚。一个表面温文尔雅,其实狡黠如狐,却又至情至性。太平盛世下,暗流涌动,歌舞升平中,危机四伏。他们能否最后携手共进退?
  • 复仇的代价

    复仇的代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性骚扰”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沉重话题。女性是人类社会的弱势群体,许多人都曾不时地被莫名的“性骚扰”困惑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女性70%受到过“性骚扰”,从幼年到少年,从青年到少妇,从中年到老年,始终莫名其妙地被“性骚扰”着。无处不在的“性骚扰”,徒给女人增添了无尽的烦恼,甚至诱发出令人无法想象的悲剧……“性骚扰”的概念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提出来的。中国过去《刑法》里,有一个跟它相接近的名词:“猥亵妇女罪”。
  •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丹武至尊

    丹武至尊

    一代绝世仙尊因意外不幸陨落,却不想重生于两千年前,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年代。叶凡弥补遗憾,修先天道体,一路横推天下敌,踏遍八荒九界,弹指间,诸天匍匐,八方震颤。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为什么需要幽默沟通;用幽默改变自己的沟通心态;用幽默改变他人的沟通观念;创造人际和谐的幽默沟通术;赢得人心的幽默沟通术;增添乐趣的幽默沟通术;享受沟通,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反世界之紫花香

    反世界之紫花香

    当年她误入反世界,幸得佳人相伴,朝夕相处十几年,发现自己身份不凡,好不容易将世界合并,却已经犯下滔天大罪,只能引火自焚,魂飞魄散。二十年后花开时,重逢时。她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如梦一场,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妃常霸道:至尊替身傻妻

    妃常霸道:至尊替身傻妻

    简介:魔界一心想要一统天下,因此在五千年前仙魔大战,两败俱伤,为了调养生息,仙魔击掌五千年内互不侵犯,冥帝为了天下太平,在这几千年中一直都在寻找人选,而紫柔在现代被害后,冥帝又发现她是凤凰星女转世,因此,冥帝威胁她过去拯救苍生,她重生在傻子凤清欢的身上,又是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再到李代桃僵替妹下嫁给紫荆太子紫云枫,谁知道凤清欢是扮猪吃老虎,她步步为营,光芒四射,最后与紫云枫携手对抗妖魔,共同成长,当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时,到最后还发现自己的身世各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