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300000010

第10章 “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礼》

“三礼”通常指的是《仪礼》《礼记》和《周礼》。其中《周礼》被认为是古文经,《仪礼》为今文经,《礼记》则今、古文相杂。“三礼”的中心就是论述礼的制度、规范和意义,以及实现礼的途径等。

(一)《周礼》记述的古代政治制度

《周礼》是西汉早期发现的先秦古文经,原名《周官》。《经典释文·叙录》说:“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博士),以为《周礼》。”《周礼》被认为是古文经的正统所在,但它的出现与承传都不很清楚,自刘歆争立古文经博士以后,《周礼》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周礼》这部书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记述周王朝中央分别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为名的六部官制。但是,汉初发现它的时候只有五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根据生产的线索,用一本讲手工业生产的《考工记》来充数。因此现在看到的第六篇题目叫《冬官考工记》。所以,《周礼》是一部残缺的书。倒是《考工记》这部可贵的古代技艺学著作因此而流传下来。

过去古文经学家说《周礼》是周公作的,今文经学家又说它是刘歆伪造的,都没有根据。一般认为是战国人根据古代的资料写成的。但是也有人根据它的语言文字特点来推断,它应该作于东周初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了。

《周礼》在经学内部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古文经学的代表,在历史上它也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周礼》六官的建制对我国历代王朝有相当大的影响。传统社会的官制建设都参考《周礼》,例如隋唐以后直到明清,中央政府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建制,和《周礼》的六官一一对应,这绝不是偶然的。其次,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变法行动都是依据周礼展开的,例如王莽变法、苏绰定制、王安石变法等,我国近期的官制也有许多是采自这部书的。

(二)《仪礼》记述古代礼俗

“三礼”中在西汉立于学官的是《仪礼》,五经中的“礼”指的就是《仪礼》。《仪礼》在汉代只称《礼》。因为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所以又叫作《士礼》,相对于《礼记》而言又称《礼经》。《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这就是今本《仪礼》的最早来历。因为这部礼书主要讲“冠、昏、丧、祭、饮、射、朝、聘”等典礼的仪注、程序,所以晋朝以后称为《仪礼》。

《仪礼》在汉朝有今古文之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礼》有今文经17篇,古文经56篇。今本《仪礼》就是17篇今文经,古文经已经失传。《仪礼》相传是周公所作,那是没有根据的。但《礼记·杂记下》说:“恤由(人名)之丧,哀公使孺悲(人名)之孔子(到孔子那里去),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写下来)。”

可见,《仪礼》所收材料很早,孔子教学生演习礼仪,用的应该就是这些材料。因此,《汉书·儒林传》说孔子“缀(整理)周之礼”是有根据的。

(三)《礼记》反映的儒家礼治主义

先秦时代还没有《礼记》这样一部定型的专书,那时只有许多阐释《礼仪》的材料,此外还有许多关于“礼”的论文、杂记,这些散篇文字统称为“记”,就是“记述”“笔记”的意思。“记”的原始形式大概多数是以附记的方式写在经文后边。今本《仪礼》中许多篇章之后都附有这种解说性文字。

“记”在先秦是不少的。但经过秦以后,传到后代的已经有限了。《汉书·艺文志》所记只有“《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礼记》为“记”,不是“经”,乃孔子七十二弟子后学所作,是先秦到汉初儒家思想资料的汇编。《礼记》在两汉没有立于学官,它之所以被以后的社会和学者列入“十三经”中,是因为它通俗易懂、阐释详细,若无《礼记》的解释,《仪礼》的规定和先秦儒学的具体内涵是无法得其详的。旧说西汉礼学家戴德编过一个85篇的选本,人称《大戴礼记》,简称《大戴记》。戴德的侄儿戴圣编过一个49篇的选本,人称《小戴礼记》,简称《小戴记》。但是经过后代学者研究,其中既有今文家说又有古文家说,而西汉传经家法森严,不会今古文混编,所以怀疑这两种选本东汉人曾经改编过。但无论怎样,这两部书是今天仅见的汉代选本。《大戴记》尚存38篇,有注本行世。《小戴记》就是《十三经注疏》中的《礼记》,49篇全存。《礼记》在经学中的地位不高,但在我们现代的经学研究中,《礼记》却是我们研究早期儒学和“三礼”的重要典籍。

《礼记》是一部儒学资料汇编,所以其内容很杂。大体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理论文章。如《礼运》讲儒家礼治思想,《学记》讲教育的重要性,《乐记》讲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第二类是关于各种礼仪、礼制、礼节、守则的杂记。比如《祭义》讲祭祀的根本意义在于“敬”,《昏义》讲婚姻的作用在于“合二姓之好”等等。再一类是有关礼和礼治的逸闻、故事。如《檀弓》里讲孔子的弟子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争论。此外还有两篇像《仪礼》那样记述礼法的文字,即《投壶》和《奔丧》。所以《礼记》很像一本礼学杂志。

《礼记》尽管杂,却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主旨,那就是儒家的礼治主义,也就是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儒家认为,远古时代“天下为公”,那时人没有私欲,一切都很美好。后来天下被君主私家占有,就产生了种种社会弊端。为了维持封建秩序,就规定出种种礼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社会也还算安定。但到了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动荡,旧的礼法不起作用了,在儒家看来就叫“礼坏乐崩”,天下大乱。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要恢复(古代主要是西周)礼法,加强礼制教育,以期维护封建宗法关系而求得社会安定。这就是儒家礼治主义的基本思想。

为了贯彻礼治主义,儒家给各种礼都定了特定的社会意义。比如结婚本来是爱情的归宿,但是从礼治主义的立场看,性质就不同了。《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至于青年人的爱情、幸福等是根本不去考虑的。

《礼记》把礼治的作用讲得非常明确。《礼运》篇说:“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意思是说:礼是根据天理,效仿地德而制定,要布列于鬼神,贯彻到冠礼、婚礼……中去。圣人用礼指导一切,国家就可以走上正轨。礼是君主的重要工具,是用来治理国家、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

《经解》篇又从反面论述:“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防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旧的堤坝)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水患),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儒家把礼看做防止动乱的堤坝,毁了堤坝就要发生水灾,废了古礼就要发生动乱。《礼记》从正反两方面把礼治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一部《礼记》的总纲领。

伴随着对礼的阐述,《礼记》里也表述了许多精粹的思想。《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就是说:在大道实现的时代,天下公有。那时选举贤明的人主政,讲究信义,倡导亲善。所以人们不只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自己的子女,而要让老人都能安度晚年,青壮年都能有所作为,儿童都能得到抚育,孤儿孤老和残疾人都有生活保障。男人有事干,女人有婆家。财物怕的是弃置浪费而不是归自己所有;劳力怕的是不得发挥而不是为自己谋利。因此就不会有人搞阴谋,偷窃、叛乱、害人的事也不会发生,晚上连大门也用不着关闭。这就叫“大同社会”。

这种“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它给后世立志于改造社会的志士仁人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思想材料。

《礼记》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对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作过深入的讨论。比如《学记》篇论教育学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理论,至今还是教育学上的至理名言。

总之,《礼记》这部书,精华与糟粕并存,神气与腐朽杂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一般的社会属性来说,“礼”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反映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准。我国素有“中华礼仪之邦”之称,如果排除儒家的封建宗法观念,代之以新社会的人际关系,爱国爱民、廉洁奉公、敬老尊贤、尊师重教、先人后己等一系列“礼”的合理内涵,正有待我们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仁者无敌:张奇伟教授解读《孟子》

    仁者无敌:张奇伟教授解读《孟子》

    《仁者无敌》——张奇伟教授解读《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并称为“四书”。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原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本书进行了内容精选,将纲领性的文字提取出来。
  •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书的内容丰富,记述了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也写了下层人士的生活,是一部浩瀚的著作。全书使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几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记述的是从上古到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司马迁曾自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总写作风格史无前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 史记·列传

    史记·列传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其中“列传”达七十篇之多,从文学角度审视,“列传”是《史记》的精华所在。
热门推荐
  • 刚直正义的故事

    刚直正义的故事

    姜靖榆编著的《刚直正义的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故事丛书系列之一,《刚直正义的故事》选取了历史上爱国人物的故事,这些精品故事展现了我国优秀人物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使青少年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 跟庄实战技法(第3版)

    跟庄实战技法(第3版)

    庄家运作一只股票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在盘口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散户要在股市中紧跟庄家,成为股市赢家,必须认识自己,了解对手,只有知己知彼,才可百战百胜。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庄股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庄家坐庄的全过程,针对庄家不同的坐庄阶段,详细地解读了庄家的各种操盘手法及散户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技巧。本书内容散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一本引导散户炒股获利的好书。
  • 太子妃你在哪

    太子妃你在哪

    她本是公主,与领国质子青梅竹马。未曾想,当她去向父皇请旨时,一切都没那么顺利,背后还有什么在蠢蠢欲动……
  • 欲火重生:废后难驯

    欲火重生:废后难驯

    “你和我联手,助我一臂之力,我保你一世尊贵。”君王的誓言,还言犹在耳,下一刻,一道圣旨降临,她从身份尊贵的皇后,降为冷宫罪妃,接着深的皇宠的贵妃,又联合其他三妃,逼她喝下鸩酒,一场大火冷宫和她化为灰烬。她从雪堆里爬出来,回身望向巍峨的皇宫:“我还会回来的,到时候,我要夺回属于我的一切!”一年后,皇宫里选秀女,柳氏柳玉嫣入选,一场华丽的复仇即将拉开帷幕,经历了地狱烈火的试炼,她再一次站到了皇帝和众妃面前……
  • 倾世妖妃:仙上请注意

    倾世妖妃:仙上请注意

    女主墨谩语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男主石韫玉相遇,二人一同经历各种事情后确认自己心系对方。怎奈一开始石韫玉便和韶光一起设计要除去墨谩语,后有因欢喜不舍杀,导致被韶光利用,两人的误会越来越深。女主自知历劫失败重伤难愈命不久矣,将计就计将魂体分出善恶两面,前者交给了月下仙人保管,自己则死在石韫玉手上……
  • 借指

    借指

    作为千禧年00:00:00出生的梅楠梓,老天爷给添了一份贺礼,赠送他一根“有借无还”小手指。“借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砸核桃。”“借吕布的方天画戟削苹果。”“借八戒的九齿钉耙梳中分。”“借猴哥的如意金箍棒剔剔牙。”“借蜘蛛精的蛛丝弹奏东风破。”“借三圣母的宝莲灯撸个串。”“借白素贞的小亵裤……做围脖!”
  • 刀医

    刀医

    你有没有经常做同一个梦?也许,是你的魂掉在了那里......
  • 史上第一女配

    史上第一女配

    无辜穿越,居然变成了狗血宫斗复仇故事中的炮灰女配,现代豪门千金沐子诺替人重新活过,刁蛮无脑的相府千金华丽变身,识阴谋,拆诡计,装傻卖萌,玩转三十六计,与一帮高智商的古人斗智斗勇,不知不觉就身陷江湖朝堂的斗争中心让她无法脱身。被逼无奈,她一场大火金蝉脱壳,没想到却惹来了更大的麻烦。“月夜私奔,正合我意!来,为夫带你远走高飞!”那人只是淡淡微笑,随意伸手就让沐子诺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正以待,他是隐在暗处的渔翁,看她这只小鱼打败了一群大虾,于是开始慢慢收拢洒下的网……
  • 鹦鹉洲

    鹦鹉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嫁

    将嫁

    她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天空是她的羁绊;他似巨龙深潜海底,皇宫是他的牢笼。一个是燕朝第一位女将军,一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情之路那样漫长艰难,同样强势而又隐忍的两个人,要如何才能走近对方,将思慕进展至婚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