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700000006

第6章 《历代名画记》的特色

中国美学在古代极少长篇论著,在先秦多散见于哲学、文学、史学之中。其后,常见于文论、诗论、画论中。中国古代美学虽未成为系统而独立的学科,但有它自己的长处和特点,它以结合具体的审美对象,从民族审美心理出发,作出民族所特有的审美评断。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一)绘画的伦理美和情性美

中国古代的美学观最早是以儒家政教功能为中心的伦理美,着重文学艺术的政治教化功能。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认为《诗》三百篇有重大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而《毛诗序》中对《诗》的政教功能阐述得更明确:“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从政治到人伦、教化、风俗,诗的艺术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这也许有所夸大,但也说明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并充分利用它来为自己的政权服务的。这是以政教功能为中心的伦理美所以能够长期流传,并在文坛占有统治地位的缘故。伦理美这一美学观点虽起自诗歌文学,但也影响到绘画的美学思想,历代评画者论画意蕴的高低,往往以此为依据。

继承前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一开头就明确地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又说:“以忠以孝,尽在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他以政教功能为核心的观点和前人如出一辙,而他把绘画的政教功能“与六籍同功”,“六籍”者即“六经”,可见,张彦远大大抬高了绘画政教功能的地位。这是他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也是我们在研究张氏绘画美学思想时,必须注意并予以批判接受的。值得提出的是,在记述、分析南朝宗炳、王微诸人的美学思想后,他提出了一个超出于前人的重要观点:绘画能“怡阅情性”。《历代名画记》卷六中,说:“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若非穷玄妙之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

从东晋陆机在文学范畴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情性美后,在绘画理论中直接提出情性美的,张彦远恐怕还是第一人。面对时代的前进和山水画的兴起,张彦远洞察到对绘画不能再以“鉴戒贤愚”的单一政教功能及伦理美来规范,“怡悦情性”——情性美,这一在早期画论中尚未被重视的命题的提出,是张氏美学观的一大进步,也是他美学观的较完备之处,而且对其后的绘画艺术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形似与气韵——绘画艺术美的规律特征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六朝是思想的又一次大解放时期。随着儒学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文学艺术、美学界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诗学美学中陆机倡导更加符合诗歌艺术规律的“情性美”;在绘画艺术领域中稍晚于陆机的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形神论”。其后南齐谢赫在“形神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法论”。作为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自谢赫提出后,历代画家、评论家都奉为圭臬。而最早加以具体阐述的要推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他对形似和气韵关系的见解认为:形似是基础,但不是追求的目标。刻板求实,以形写形,则失实,成死画。而绘画的根本要求,是在于“以形写神”,创造出富有气韵的画面,始能成为“真画”。这里,作者反复阐述了形似和气韵的关系,形似是对象的外貌,气韵是对象的实质;形似是作画的手段,气韵才是绘画的目的。绘画者纵得形似而无气韵,此画非成功之作,如果抓住了对象的内在实质,画出了气韵,则形象也就生动而丰富了。对于气韵的理解,元人杨维桢说:“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这里是把传神和气韵生动等同起来了。

气韵与传神的关系,气韵以传神为基础,只有具备了以形传神的条件,才能创造出气韵生动的局面。所以气韵生动是形神论的升格,它不仅要求写出对象的神,也包括画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和审美要求,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统一的表现。

张彦远继承谢赫的气韵生动论,作了强调和突出,但在运用于具体对象方面,又有具体分析。如“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一般作为人物画背景的这些东西,只要画出它的位置向背,轮廓就可,而“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这里,把绘画的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把有生命的人和物态化的台阁、器物等给予区别处理,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三)立意与笔墨

张彦远在论述形神问题时,认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意”在他的美学思想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范畴。作品的立意用现在的话说也即主题思想,这是作品的灵魂。张氏毫不含糊地肯定了立意在绘画美学中的重要地位。“意”中既有“形似”,又有“骨气”,只有立意深蕴,画家对客观事物从认识到分析,并将自己融入到物象中,经过运思、凝思,做到“物我两忘”,终于“妙悟自然”,创造出一个新的“自然”,也就是“神”。唯如此,才能使描画的物象转化为含蓄不尽的意境美。而意境美和含蓄美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张彦远又很强调绘画的含蓄之美,忌太露、太尽、太直、太谨、太细。如果这样,就会使作品一览无余,使人无回味的余地。他主张作画要“画尽意在”,这和同时代的诗论家司空图提倡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以及稍早时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的含蓄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含蓄美和意境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立意、内容是要通过相应的形式才能得到体现的,所以张彦远一方面认为“意在笔先”,强调了立意的重要性,同时又着重指出笔墨手段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在《画论六法》中他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于画者多善书。”就用笔本身的审美要求来看,张氏虽然还没有把墨趣强调到后来文人写意画那样,把它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审美标准。可这里也提出了“笔力”的问题,“立意”和“用笔”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立意”通过“用笔”使形与神、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从而实现了艺术美。

在“立意”和“用笔”、“气韵”和“笔墨”的关系问题上,张氏并没有用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来对待,“意存笔先”和“归乎用笔”,既是主次分明的,又辩证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这样,使张氏的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体现得比较周密而完备,从而为人们易于接受并传承于后世。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它突出的成就,虽然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它肯定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以政教功能为中心的伦理美服务的,是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的思想反映。尽管如此,《历代名画记》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方法,从形似、骨气、神韵、立意到用笔,条理分明,层次井然,不但丰富发展了前人画论中的美学观点,而且辩证地构成了适应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的美学思想体系,而且还在某些方面为后来的神思、意境、情趣以及气韵观念的演变,从传神到写意的过渡架起了无形的桥梁。这些成就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应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历代名画记》中,于中国人之绘画上发现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教养与姿态,使中国的文人学者获得了一种明显的文化传统,且发扬光大。《历代名画记》结构宏大,自建体系,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完整和谐。论中有史,史中有论,这也是《历代名画记》内容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史学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一个地域之学做成了国际之学,把一个古代之学变成了现代之学。在这一过程中,派生出的论文和书籍已远远超出原著。回首过去的这段学术史,主线基本不离校勘与训诂的道路,这是我国学者所熟知的方法。但就方法论而言,西方的语言学家和史源学家给《历代名画记》的整理与研究输入了现代学术的新风,也将中国画的审美带向了新领域。

同类推荐
  • 王岭书法千字文

    王岭书法千字文

    《千字文》作为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已经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之中,非但没有被淹没,至今还能光芒不减,自然有其独特的理由。
  • 大曲:古代鸾歌凤舞

    大曲:古代鸾歌凤舞

    相和歌是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舞曲,是我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和远古三皇舞、龙凤舞、六代乐舞而形成的一种乐舞。它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和娱乐的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汉魏的相和大曲,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陌上桑》、《东门行》、《白头吟》、《步出夏门行》、《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演员的诞生:中国百年戏剧表演教育目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演员的诞生:中国百年戏剧表演教育目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演员的诞生,是一个不断地、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本书是对百年来中国戏剧表演教育历程的回顾,具体些说是对我国话剧表演教育历程的回顾。其中既有对史实的比较系统、详尽的梳理,也有对某些带规律性的史识的比较深入的阐释。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无限诸天宝可梦

    无限诸天宝可梦

    穿越到神奇宝贝的平行世界,却得知自己身为人类和精灵的子嗣而无法使用精灵球,这怎么可以。还好有个系统,穿梭诸天捕捉各种神兽。……主角:小凤凤让这只满级大嘴雀[凤王]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凤凰。与两脸懵逼的凤王而对立的凤凰回头淡淡的看了一眼主角。……凤凰对凤王扔出一只主角,凤王使用神圣之火接住主角。撒灰庆祝。
  • 无限凡体

    无限凡体

    两年前的一次预言,秦夜被当做神经病关进了精神病院。两年后秦夜获得自由,靠着未来科技产物,在灵气复苏,各大文明争霸的背景下,又能作出什么样的惊天之举。“天网一号,启动修炼模式。”“启动成功。”“正在加速灵气吸纳速度。”“正在灵气数据化。”“植入执行官身体。”“数据储存空间不足,正在升级体质。”“升级成功,发现bug,修复失败,数据储存空间正在无限放大。”
  • 与超能力抗争的日常

    与超能力抗争的日常

    黎天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不过却拥有着无所不能的超能力,然而他的理想却是:滚蛋吧!麻烦的超能力!
  • 盛世邪宠:嫡女十四

    盛世邪宠:嫡女十四

    本以为是魂归九天,谁知是凤鸣九霄!族中长辈,抢钱、抢人、抢地拉,东西抢光之后,袖子一抽,快滚!陆千主面无表情,看似绝望,“你们当真要如此做?”长辈叫嚣,“你们四个废物,已被除名,废话少说,滚!”听完这些话,陆千主嘴角一勾,二话不说,带着家人离开,另起炉灶。再见面时,谁是本家,权倾天下,谁是天才,绝世惊华。。。茶中八卦:“听说了吗,陆千主是个武修天才,十四岁便进入青阶,踹了上一任的屁股。”“据说,陆千主是个奇才丹师,与天乾国第一丹师斗法,生生把对方气得吐血了。”“听闻陆千主制出的不知道什么等级的法器,把天乾国皇族的灵蛇宝剑给断成碎片。”“还有!陆千主是个念师,只是看了那个刁蛮公主一眼,刁蛮公主便跳起脱衣舞,直到今天都不敢出门。”“我靠,这陆千主到底是什么人啊,这不是全才吗!!!我们这些人还怎么活啊?”精彩片段:原陆家看上了陆千主所制的筑基丹,恬不知耻地上门讨要,“你们这些年吃陆家的,喝陆家的,用陆家的,也是你们做出贡献的时候了。从今天起,每月给陆家本家提供一百颗筑基丹,我让你们回本家。”陆千主挖了挖自己的耳朵,“是你蠢啊,还是你蠢啊,还是你蠢啊。我的一颗筑基丹要十万两—黄金!想要银子是吧?来人啊,换十万两碎银子,给我砸!”【二】极品十年竹叶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十七八岁半裸的绝色少年,头顶一对红通、毛绒的耳朵。陆千主一把扯起少年的耳朵,“还我竹叶青!”“疼疼疼。”少年醒来,食指十对,可怜兮兮地看着陆千主,“我小狐家家的,哪知道什么竹叶青,我就是喝了,喝了点水。”“五马分尸,炮烙,天马流星拳!”陆千主对着那少年的脸猛一阵蹂躏,“还我的竹叶青!”“停停停。”少年眼泪汪汪,好不惹人怜爱,他放软身子,靠向陆千主,头枕在陆千主的胸上,蹭了蹭,“那我用身体偿还吧。”陆千主眯起眼睛,敢占她便宜?陆千主一把揪起少年的狐狸尾巴,把他打回原形。看到陆千主凶狠的样子,小狐的爪子死死抓在地上,被陆千主扯出条条抓痕,于是,一人要一狐签下了不平等条约,一辈子为奴为婢,直到陆千主满意为止。
  • 一夜放纵

    一夜放纵

    广州的冬天来的很晚,气温也不低,几乎没有零下的时候,但那种冷北方人并不习惯,湿冷湿冷的,总觉得被子都能挤出水,蒜薹的电暖气整天的开着。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大家都忙着捞金无暇顾及别人的私生活,对带着宝宝的蒜薹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多少有些同情,虽然是觉得娇气的,也纵容她这奢侈极了的行为。
  • 至尊圣女:你的忠犬,请签收

    至尊圣女:你的忠犬,请签收

    她,身为仙宫圣女,一言定生死,背负天凤之命,她生而尊贵,心思纯良,却因变故,废除双眼。当圣女再临,瞳术开,金瞳现,是凤便翱翔九天。她从不平凡……只是他却被她弄丢了,再见时己是他己重生,己经不再是那个风华绝代的少年,前世,他护着她,那么,这一世我护着你便好但在他的眼中她是救赎,而在她的眼,他是什么?无人知晓……或是寄托,或是……替身帝九瞳,你可知我对你的爱?某男苦笑,你真的无心吗?所有的一切只是你为唤醒他的棋子吗?她不语,你若是棋子,那么我保证我不是持棋人……一场盛世大戏即将开演……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 流离情劫

    流离情劫

    他出生之时母亲便死于非命,其父亦黄泉相随,临终之时,将他托于接生婆徐阿婆之手,十一岁时徐阿婆病逝,小小年纪,沦为乞丐,食不果腹,长大后却在命运的安排下受尽情劫之苦。她,自幼不哭不笑,得异人相助,解了这一异症,却时时被梦境纠缠。阴差阳错,她在偶然中发现了梦中之人,再见他时,她心乱如麻,因为她已为人妇,守于妇道,她避于与他相见。欲将瑶琴付知已,可怜无人识,从此山野飘寂,何管岁月消逝、人已无依。窗台明月遥相对,谁知断肠心,绝命酒后人醉,当问天涯路途、何时尽头。
  • 山有苏兮隰有龙

    山有苏兮隰有龙

    她是南楚国的公主,她从生下来那一刻便被神巫预言是红颜祸水,她会是六国最后的公主七国第一位王后。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因为这个人她的母国被灭,她的亲哥哥跳城楼而亡,甚至被马分尸!在把她伤的那么深之后,他还要逼她接受凤玺,成为他的皇后!最后就连唯一的儿子也被他带走,他逼得她一无所有,一夜白头……他是西戎的新王,立志要结束七国百年混战,他爱上了一个女人,爱的如此深刻,却又如此无能为力。她是他此生唯一的温暖!可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当他把那象征着母仪天下的凤玺小心翼翼的交给她的时候,她带着恨意将它扔在地上,连同他的爱一起扔进尘埃里。她怨恨他,诅咒他“西戎灭七候,两朝亡必楚!”甚至永远不愿见到他!他搜寻这天下的美女想要忘记她,可却越是如此越深刻……
  • 仙尊下界

    仙尊下界

    东皇之国,万法城内,魏家子出,天降神师,赐名子游,纵横世间,游历各方,终通天达地,除邪魔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