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7600000004

第4章 古代蹴鞠的发展(2)

球轻巧了,女子也加入了蹴鞠的行列,采用个人独踢或多人互踢的形式,以踢“白打”为主要形式。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唐人康骈写的《剧谈录·判将军》中记载了一个女子踢球的故事: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过长安城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有一三鬟女子,年可十六八,衣装褴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看渐众”。这个三鬟女子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穿着木屐,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由此可见当时足球活动的普及。《文苑英华》卷八十一载唐人《内人踢球赋》,描写当时女子踢球的情景:“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疑履地兮不履其地,疑腾虚兮还践其实”,把球、人与踢球技艺等描写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韦庄《宫词》亦云:“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在唐代,蹴鞠活动逐渐大众化,普及于民间,这是唐代蹴鞠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清明节前后,人们最爱玩蹴鞠和秋千。王建的《宫词》之八十一写道:“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描写的就是宫中女性在寒食节踢足球的场面。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酉阳杂俎》续集中还有荆州百姓郝惟谅“武宗会昌二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的记载。可见于寒食节在郊外蹴鞠,是当时民间比较普遍的风俗。

宋代制球工艺比唐代又有提高,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原料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足球规格要“碎凑十分圆”。这样做成的球质量当然是很高的了。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制球工艺的改进,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而制球手工艺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需求量在增加。

宋代时蹴鞠运动已相当普及。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有些人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上海博物馆藏北宋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原画已佚,此图是元代画家钱选所临摹)描绘的便是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宋徽宗赵佶也是个球迷,他看了宫女蹴鞠后赋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南宋的孝宗赵眘对蹴鞠更是迷恋到痴狂的地步,“时召诸将蹴鞠殿中,虽风雨亦张油帟,布沙除地。群臣屡以宗庙之重,不宜乘危,交章进谏,弗听”。《宋志·礼志》介绍,宋朝的尚书省专门制定了蹴鞠仪式,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当中。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多处记载,游春踏青、给皇上祝寿、官员过生日、民俗节日等都有蹴鞠活动在开展。

宋代社会上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谋生活的艺人,并建立了许多足球社团。如圆社、打球社等。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北宋时期的高俅就出身于圆社,因球技高超,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可以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了。《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南宋球会“圆社”,又称“齐云社”。是当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足球社团,所谓“人间博戏,争如蹴鞠风流,世上会场,只有齐云潇洒”(《蹴鞠谱》)。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记载了另一个因踢球而扬名的人,秀才柳三复球技出众,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捡起球以还球为名进了相府,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颠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见此大悦,给了柳三复一个官职。

宋代时蹴鞠活动进一步拓展,许多少年儿童也热衷于这项运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陶枕上就绘有一个少女单独蹴鞠的画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纹镜上也画有男女蹴鞠的画像。古钱上也有铸有“蹴鞠”的图像,朱卓鹏先生就收藏了一枚“足球”钱,它一面为龙凤图案,一面铸有顽童蹴鞠图案。在这幅踢球图案中,有一圆球踢至右上角,而钱的穿孔上、下、左、右各有一个作奔跑状的儿童。

宋代蹴鞠的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球踢得花样百出,在技巧上比唐代提高了许多,形成了“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镰”等十种基本踢法,称为“十踢”,另外,还有针对各种踢法技术要领的“古十字诀”。还出现了一些有关著述,如《蹴鞠图谱》《蹴鞠谱》《事林广记·戊集》等均是宋人撰写的。如《蹴鞠谱》上说“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动作组成的一套完整的踢技,可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精准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蹴鞠谱》还告诉我们,踢球之所以成为老少都欢迎的娱乐活动,是因为这种娱乐既可使人“精神爽”“消长日”“度永年”,又可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即“健体安身可美”“肥风瘦痨都罢”。在七百年前,人们对于足球运动的娱乐、健身和培养思想情操的作用已有了如此充分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

元明以后蹴鞠功能逐渐走向纯娱乐和游戏。

元代以后,蹴鞠活动仍然存在,但其范围已大大缩小,仅以妇女踢球作为一种技艺供人欣赏。擅长蹴鞠的妇女被称为“蹴球伎”,基本上归于艺人范畴。元朝人喜欢观看蹴球伎表演,主要目的在于欣赏和娱乐,这就促使蹴球伎以技艺为资本。校尉是园社中艺人的最高等级,元代还出现了“女校尉”。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云:“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萨都剌《妓女蹴鞠》散曲中说:“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可见踢球和歌舞一样,都是宴会上的伎艺。“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的妇女,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可见踢球已成为妓女娱客的手段,成了和放荡行为相联系的娱乐。《明通鉴》前编卷二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了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没有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明代有了专业蹴球的女艺人。据《太平清话》记载:“国初,彭氏云秀,以女流清芬,挟是技(踢球)游江湖。叩之,谓有解一十六。詹同文赠之以滚弄行诗。”《金瓶梅》第十五回有一段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妓女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此处的描写,也很能说明明代踢球的娱乐性质。

明代蹴鞠活动在妇女儿童中间仍很盛行。上海博物馆藏有明人杜董绘的《仕女图》,为描绘明代大家闺秀生活的长卷,其中就绘有三个服饰华美的女子在花树间踢球,其中一人正腾身以足踢球,两边的伙伴在聚精会神地盯着被踢起的皮球,画面生动有趣。明末人王誉昌的《崇祯宫词》诗曰:“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可见在明代的深宫庭院中,尚有女子在玩蹴鞠游戏。

到了清代,蹴鞠活动已主要变为妇女、儿童的游戏活动。虽然爱好溜冰的满族人曾将其与溜冰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称为“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作为禁卫军的训练项目,但这不过是盛行于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传统蹴鞠活动的余韵而已。有关蹴鞠活动的书面记载就寥寥无几了。古代的蹴鞠方法已大部分失传,只有在踢石球、夹包、花毽等游戏中还可以看到蹴鞠二十五法中的一些影子。关于踢石球在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这样的描写:焙茗“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这里写的踢球,就是踢石球。清末《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六十四图《踢石球》写了踢球之法:二人以石球两个为赌,用些碎砖瓦块铺地,用一球先摆一处,二球离七八尺远,每人踢两次。踢中为赢,不中便输。关于清代踢石球的方法,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从小生活在醇亲王府的爱新觉罗·溥任介绍说,他曾看到太监踢石球,所踢的球就是老人们为了健身握在手中揉动用以活动筋骨的健身球。踢的方法是先用脚尖踩住球,然后用力向前踹,以击中对方为胜。无论是图画记载,还是老人描述,均是用脚“踹”球,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类似足球运动的踢球。

同类推荐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律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今天,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全面、科学探讨孝文化,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历代法律中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摒弃其糟粕,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论女性

    论女性

    《论女性》一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的作品。在米什莱的早期作品中,贞德代表了以救世为天职的女性,米什莱希望借贞德这一形象呼吁法国人民热爱祖国;在女性研究中后期,米什莱的关注力转向家庭及家庭中的女性,此时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通过母性照顾丈夫和孩子,并与丈夫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米什莱把亦男亦女视为理想的性别,把兼具男女优秀品质的人视为完整的人,男性与女性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各自的特质,并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合作。本书即米什莱女性观的集成作品,既充分表现了米什莱的女性观,又展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背景下的女性状态。
  • 成都人

    成都人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热门推荐
  • 亡命天涯

    亡命天涯

    落霜天,大清早。淡绿色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地流。一条运官粮的大船沿河顺流而下,两个老艄公摇摇晃晃立在船头船尾,一个掌橹,一个撑篙。这船不算小,前舱后舱堆满粮包,前舱甲板上还能留出一小片空地。如此,有些出远门又想省钱的人便来央艄公捎他们一程。两个老艄公也乐得赚点外快,按路程远近,每人几文到小半吊不等,于是一条运粮船兼上了半条客船。船行不稳,四五个搭船的一大早就给晃醒了。啃过干粮,闲来无事,围坐在甲板上,船客们连同船头船尾两个老艄公便有一搭没一搭聊起天来。
  • 女招商局长

    女招商局长

    这些小说虽然也如大多数新儒林小说一样展示了后现代语境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追功逐利、慵懒无聊的生活图景。但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深刻地把握了敏感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尴尬。
  • 有你的未来便是明天

    有你的未来便是明天

    小时候的玩伴,八年后再见,她的家庭支离破碎,错怪他是凶手。误会到底能否解开,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他对她这样说“小璃,有你的未来,便是明天。”
  • 魔都的爷们帝都的女孩

    魔都的爷们帝都的女孩

    这是一个关于铭记与遗忘,传承与发展的动人故事。一个是出生在北京的率真女孩,一个是成长在上海的魅力先生,命运让两个儿时玩伴在二十年后再相遇,性格迥异的他们始终执守着那份初心。两个人两座城,一世爱一生情。
  • 伤害(中篇小说)

    伤害(中篇小说)

    董老师这些天的脾气特别不好对付,动不动就发火,人也像是一下子瘦小了几分。小镇毕竟小,董老师的事已经在小镇里广泛传开了。那就是:董老师把他老婆烧饼和女儿董笑都无情地赶出了家门。很久以来,人们都说董老师的女儿董笑长得是既不像董老师也不像董老师的老婆烧饼。董老师是个脾气特别随和的人,他从来没和别人红过脸更不用说动手。他这天所做的一件事也就是把家里的那张大床从中间愤怒地锯开,他一个人在屋里满头大汗把那张黄漆大床“咯吱、咯吱”锯了老半天,然后又把锯开的大床从屋里一拖两拖拖到了屋外,半张床只有两条腿,所以只好靠着墙放在屋门外边。
  • 医神之无敌纵横

    医神之无敌纵横

    【一日十更,唯我萌靓】三年前,家族被灭。三年后,王者归来!武道至绝,医道巅峰。笑看尔等,谁与争锋?已有两本均订破七千精品《都市超级神尊》《都市之妖孽公子》
  • ASTORIA

    ASTO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
  • 修文

    修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