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200000018

第18章 我不是红学家

英文版的《中国文学》创刊于1951年,是外文出版社旗下的官方刊物,旨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1951、1952年各出一期。

1952年秋,亚太区域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杨宪益、戴乃迭作为会议急需的翻译人才被政府从南京调至北京。在京期间,新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外文出版社领导都游说二位加入各自单位。最后,杨宪益选择了外文出版社,因为刘尊棋社长关于系统地、全面地译介中国文学的宏伟计划深深地吸引了杨宪益。

刘尊棋计划办一个像“商务印书馆”一样的外文出版社,将灿烂的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系统地翻译成英文,这很像梁实秋当年在国立编译馆的计划。杨宪益、戴乃迭当年的《资治通鉴》翻译项目因为国共内战、国民党败北、编译馆撤销等种种原因而搁浅。现在有机会再续先前的大业,他们自然就接受了刘尊棋的邀请。

1952年底,杨宪益和戴乃迭“忍痛割爱”,卖掉了刚买了不久的一座带有庭院的小平房,举家从南京迁至北京,开始了他们夫妻搭档、珠联璧合、持续了四十多个春秋的翻译生涯。

然而,作为《中国文学》的翻译主将,他们对于所翻译的作家、作品是几乎不可自主选择的。杂志的内容完全受制于政治气候,当代“革命”文学占主导地位。1953年《中国文学》出版两期,并从第二期开始,开辟了“古典作品”栏目;1954年改为季刊。随着大跃进的开始,《中国文学》1958年改为双月刊,1959年改为月刊。“古典作品”栏目从《离骚》开始,译介了一批古典文学作品,如《长生殿》《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史记》等节选。

1963年,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学术界再次掀起了研究《红楼梦》热潮;《中国文学》先后刊载了何其芳、吴世昌、茅盾关于《红楼梦》的论文,并于1964年,分三期刊载了《红楼梦》九个章回(18-20回,32-34回,74、75、77回)。外文出版社决定借《红楼梦》热的东风,翻译出版古典文学名著。当时《水浒传》分派给了沙博理,《西游记》由英国汉学家詹纳尔翻译,《红楼梦》则分派给了杨戴。但由于杨戴的首要任务是为《中国文学》译稿、审稿,已是月刊的《中国文学》,工作量很大,戴乃迭还需为年轻翻译的译稿校对、润色,所以他们只能用业余时间兼译《红楼梦》。

1964年,戴乃迭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她很喜欢翻译《红楼梦》,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法为这样一部文学巨著倾注足够的心血,恐怕《红楼梦》的翻译得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当然,更大的遗憾还在后面,因为“文革”的到来使他们不得不终止了《红楼梦》的翻译。

当他们受命停止翻译《红楼梦》时,杨宪益已经完成了一百二十回的初稿,戴乃迭校对与润色的二稿也进行了一半。1968年3月,戴乃迭在给母亲的信中再次提到《红楼梦》,对终止翻译感到无奈与遗憾,“因为这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英语世界现今只有节选的译本。”当然,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巨著自是不折不扣的“四旧”,受到“文革”炮火的袭击不足为奇。此时的戴乃迭万万想不到,“文革”的烈火很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

一个多月以后的一天深夜,杨宪益、戴乃迭双双入狱。他们留在办公室一摞一摞的《红楼梦》译稿下落如何,恐怕厄运降临、自身难保的二位已无暇顾及。

1972年春,杨宪益、戴乃迭先后出狱;同时,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第一卷即将由英国的“企鹅丛书”出版,英文名为《石头记》。中国尚无自己的译本,外文局有了紧迫感,于是决定由杨戴二人继续《红楼梦》的翻译。

已经完成的译稿哪里去了?难道还要从头开始吗?

1968年春天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他们一前一后被分别抓走,随后家里被抄。

第二天,一位有心的年轻同事熊振儒(时任《中国文学》英文组组长)得知杨、戴被捕后马上想到了他们留在办公室里一摞又一摞的《红楼梦》译稿。他似乎仍能听到杨宪益别具一格的仅用右手食指单指打字的啪啪声(左手总是夹着香烟)。他似乎仍能看到戴乃迭打字机旁一边放着《红楼梦》原著,一边放着杨宪益的译稿,她“左顾右盼”,校对润色,十指飞快地打着二稿。他深知这些稿子的分量,这是他们在为《中国文学》译稿、审稿、校对、润色的繁重的工作之余,一字字、一页页敲打出来的几千页的稿件。同时,熊振儒也知道如果造反派们要抄查杨宪益办公室,这些浸透着杨戴心血的稿子很有可能毁于一旦。于是他小心地将散见于写字台、文件柜及大小抽屉的一稿、二稿一一收起,按顺序用报纸包好,码放进一个二尺多长的纸箱。他把纸箱放到文件柜顶端的墙角处,再盖上一堆旧报纸。

几千页的译稿就这样在旧报纸堆里安然沉睡了四年多。

正当杨宪益、戴乃迭思忖着《红楼梦》译稿的下落时,熊振儒踩着椅子,蹬着桌子,从文件柜的顶端取下了一个尘封的纸箱,将一包又一包裹着报纸的译稿取出,一一摆放在杨宪益的桌子上。杨戴二人不约而同地喊道:“呵,都在呢!”

他们相视而笑了。

然而,即使找回了全部译稿,继续《红楼梦》的翻译仍面临漫长的“准备工作”。外文局决定要出最具权威性的译本,所以由各路“红学家”组成的《红楼梦》专家组对不同版本展开比较研究。专家们往往各执己见,最权威版本迟迟没有定局。当戴乃迭终于被告知《红楼梦》的翻译得以继续时,她对《红楼梦》的热情早已冷却。

1973年1月,戴乃迭在给霍克斯的信中坦称:“我对译《红楼梦》已经没有什么热情了,因为你会比我们译得更好。”她明智地预见了他们翻译过程的复杂与烦琐。

到了9月,戴乃迭给霍克斯的信中还在谈版本问题。“我们出版社终于决定要翻译出版《红楼梦》了,很可能分三卷出,但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关于版本的选择和各种编辑问题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必须请外来的专家审核。”

《红楼梦》的版本问题以及关于曹雪芹身世的各种猜测历来都是学究气十足的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热点,因此外文局也在版本的选择问题上反复斟酌、举棋不定。

1974年3月,戴乃迭又写道:“我们出版社决定(可以说很慢很慢的)用另一版本重新翻译”。

1975年2月:“我们出版社现已明确决定了开始《红楼梦》的翻译出版。”社会科学院特派了著名《红楼梦》专家吴世昌协助他们的翻译工作。“这当然会是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因为他比较学究气,声称要拿出‘最完整可靠的、极富学术性的翻译’。在他看来,可读性并不重要。”

因为更换版本,又聘请了外来专家一起审核定铎,杨宪益、戴乃迭不得不放弃已经完成的一稿和校对了一半的二稿。

戴乃迭还写道,由于她和杨宪益首先是《中国文学》的翻译匠,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红楼梦》的翻译,她为此深感遗憾。

1977年,戴乃迭收到了霍译《红楼梦》——《石头记》第二卷。在给霍克斯的回信中,戴乃迭坦言,她是带着一种“既钦佩又羡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你对原文的处理采取了合乎情理的再创造,使译文很容易为英语读者理解,这真是很好,但却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同你的流畅自如的译文相比,我们的翻译则显得颇为僵硬。”她对霍克斯的译文赞赏不已:“你对对话的处理活灵活现,诗文既通俗又优雅。那些绝妙的诗句,满是典故,一语双关,简直无法翻译,但你却能把联诗游戏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传达给读者,使他们对联诗游戏达到一定的感性认识。”

戴乃迭信中提到的“合乎情理的再创造”,或曰“艺术破格”,对于为外文局工作的翻译家们来说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他们“婆婆”太多,不仅翻译什么需要有关领导批准认可,如何翻译也同样要经得起政治审查。20世纪60年代的“书刊大检查”他们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有许多翻译、编辑仅仅因为译文中删掉了一些毛主席语录,或者伟大领袖的神圣名字出现的频率低于原文,就遭到牢狱之灾或劳改、撤职、下放等处罚,数以百计的书刊被毁。杨宪益所翻译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充斥着大段大段的毛主席语录,作者似乎力求证明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与毛泽东的理论和思想是一致的。杨宪益认为这样的观点很荒谬,难以被西方读者接受。于是,经与编辑商量,他在译文中将毛主席语录全部删掉。此举无疑是“书刊大检查”运动中“令人发指”的罪尤。虽然杨宪益未受殃及——他英国专家的妻子及他们作为《中国文学》顶梁柱子的特殊地位也许是他在几次运动中有形无形的保护伞,但该书的编辑却因此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发配到农村劳教,一去二十多年,直至“文革”后才得以平反复职。复职后很快退休;退休后不久病逝——这样的悲剧命运在一代挣扎于政治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中并非个案。

几经波折,英文版《红楼梦》第一卷于1978年出版。

许多学者和翻译家们在比较了杨译、霍译《红楼梦》后,对两个版本褒贬不一。但大多对杨译的忠实与准确大加赞赏,对霍译的创意使其英文流畅易懂予以肯定。据查,自主阅读的西方读者往往会选择霍译《红楼梦》,而大学里的汉学教授往往选择杨译《红楼梦》作为授课课本。但戴乃迭对自己的译文却是谦虚有加。“我们的译本优于你的译本的唯一之处是插图”,她给霍克斯的信中这样写道。她认为这些描绘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插图“提供了大量有关服饰及家具陈设的细节,便于读者更生动地想象故事的场景”。虽然插图并不完美,“因为像沈从文这样的专家可以从中挑出许多毛病,但对外国人来说足以”。外文出版社决定加插图时,《红楼梦》第一卷已进入校样印刷阶段,插图工作使《红楼梦》的出版又耽搁一年。

杨宪益和戴乃迭万万没有想到,随着英译本《红楼梦》的出版,二位骤然名声大噪。戴乃迭1979年5月给霍克斯的信中写道:“杨宪益和我默默无闻地当了三十年的翻译匠,而今借《红楼梦》的光,我们一下子出名了,接连不断地接受采访。我们觉得像假冒。”

戴乃迭常以一种幽默的态度来看待各种《红楼梦》活动。在同一封信中,她还向霍克斯报道了文化部召开的庆祝《〈红楼梦〉学刊》创刊的大会,“鉴于红学家们常因观点不一而相互抨击,会上大谈团结统一。很多德高望重的专家,如茅盾、俞平伯、叶圣陶等等都出席了大会,但也远远不能为如此奢华的午餐提供充足的理由……最令我尴尬的是被要求在一幅长卷上签名。我从未使用过毛笔,面前是一个个堪称书法范例的签名,身后是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像机,我真觉得自己像阿Q,手抖着,担心在死刑书上画押的圈画不圆。”

下一封信中,戴乃迭继续向霍克斯报道红学家们的喋喋不休、吹毛求疵:“不久前周汝昌假借曹雪芹之笔写了一首诗发表,并评论说他认为这首诗是伪造的。吴世昌立即上钩,称不会是伪造的,他可以从诗的风格上断定这首诗是真的。周后来承认诗是自己写的,吴教授则说不可能,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等等等等。一切都显得那么小家子气和不得体。”一次,杨宪益同画家黄永玉一起喝酒,“席间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要伪造一幅有曹雪芹题字的画,让红学家们继续为其真伪争个不休”(1979.7.1)。

1979年,杨宪益、戴乃迭的名气直线上升,他们也不由自主地被卷进“《红楼梦》狂热”之中。8月份的《人民画报》,为“迎合《红楼梦》狂热”(借用戴乃迭的话语),专题报道了杨宪益和戴乃迭。“杨宪益不断受到电台、报纸的采访,甚至还有读者采访,直至他厌倦不已”(1979.7.31)。戴乃迭对红学家们的观察,也一语中的:“他们相互厮杀,乐此不疲”(1980.1.13)。戴乃迭在1980年7月给霍克斯的信中写道,杨宪益对于被列入红学家行列,卷入他们的狂热与纷争厌烦至极;“杨宪益不是红学家,拒绝被冠以这样一个头衔。”“有些人认为应该把‘红学家’改为‘曹学家’,因为许多伪学者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心思编织关于曹雪芹的各种学说。华君武答应给我们一幅他新作的曹雪芹漫画,画中恼怒的曹雪芹回头望着一个高度近视,正在细细检查他的辫子的学究:‘你为什么要数我的白发?’”

英文版《红楼梦》的出版给杨宪益、戴乃迭带来了始料不及的荣耀,随后的整整十年中他们声名远扬。杨宪益各种头衔不期而至,家中文化名人、中外记者络绎不绝。那是一个热闹的十年,繁荣的十年,振奋的十年,忙碌的十年。十年后的一场风波,又是始料不及地改变了杨戴的生活轨迹,他们逐渐淡出媒体和公众视野。

《中国文学》历经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于2001年停刊。

同类推荐
  •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他的才华不但征服了芸芸众生,也征服了帝王将相,蜚声海外。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他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有无血缘?作品在试图解开谜团的同时,描写了李白任侠学剑,拜师学道、漫游江南的经历。与杜甫、郭子仪等人的深厚情谊、感人的儿女情长和对一位公主的朦胧情愫等,也真实揭露了宫廷的荒淫无耻和“安史之乱”的血腥屠杀,以及诗人受牵连沦为阶下囚的遭遇,最后捉月而死,为他的人生划下了凄美的句号。作品以李白生平为轴,钩沉轶闻逸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雅俗兼容,可读性强,塑造了诗人可信可亲可爱可敬的艺术形象。
  • 莫里哀和他的喜剧

    莫里哀和他的喜剧

    本书作者希望在梳理莫里哀一生的创作的同时,以作品分析为写作重点。因为作品是了解一个作家的基础。作者将莫里哀的作品,不论大小,不论主次,一部不漏地阅读、分析,这样有利于全面认识一个作家。在叙述莫里哀生平史料时,作者主要依靠加克索特的《莫里哀传》。加克索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有关莫里哀的史料严格加以甄别,经过考据,去伪存真。同时采用了布尔加科夫的一些精彩片段,他是一个作家,他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莫里哀,其中不免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想象。格里马雷的《莫里哀传》是一部流转广泛的莫里哀传记,但是其中相当多的材料是传说,不一定可靠,曾遭到加克索特的严肃批评。但是,在有关莫里哀的史料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接受其中一些值得信赖的东西。因而本书稿沿着莫里哀人生创作轨迹娓娓道来其喜剧人生。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热门推荐
  • 神州奇侠正传2:两广豪杰

    神州奇侠正传2:两广豪杰

    金人一声鼙鼓,大宋突起狼烟!二帝被俘,京,洛失陷;秦桧卖国,南宋偏安。好男儿磨拳擦掌,岳将军怒发冲冠。众绿林铸“天下英雄令”奉献岳飞愿听调遣;萧秋水结神州义士盟,两广豪杰奔走马前。一场爱国与卖国、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的历史轶事传奇展现在读者面前……
  • 觉醒吧会长大人

    觉醒吧会长大人

    大清早撞见递情书,云卓尔路见不平一声吼,却被他逼至墙角:“做我的奴隶,怎么样?”——“哼,休想!”当天晚上这家伙就入侵家门,云卓尔奋起反抗,他三两下将她反扣在墙边:“卓尔妹妹,今后,还请多多指教。”——“谁是你妹妹!”签下同居准则十大条,从此学生会长住她隔壁……然后被支配!被奴役!被无限宠溺!中二病核能少女VS高冷恶魔会长VS不良校草,一切,都是为了正义!
  • 凤凰涅槃王者重生

    凤凰涅槃王者重生

    咦?我在哪儿?我怎成了这幅鸟样?前世的天灵境的洛天,今天却重生到这副身躯中,复仇,泡妞,两不误,离奇的混沌珠,神奇的狗屎运,历经艰险,最终成就霸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修真做幕后

    我在修真做幕后

    修真界风起云涌,总有人躲在幕后。林剑,本是天骄之子为何沦为废物!请看《我在修真做幕后》×请看《林剑装逼记》√
  • 夜冷长河

    夜冷长河

    大秦第一祭司背叛出秦国,六国的阴阳师门派为了复仇,纷纷派出了高手追杀商微羽,秦王更是悬赏重金刺杀商微羽,商微羽对面众多高手的围追堵截,依然选择前往阴阳家的死地——妖都。
  • 前夫又来了

    前夫又来了

    问及程暖对于失败婚姻的看法,她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只怪当年太年轻,是人是狗分不清!前夫你好,前夫再贱!
  • 总裁欲强婚:谁动了我老婆

    总裁欲强婚:谁动了我老婆

    她本该是见证好闺蜜新婚大喜的,却成了泼脏水挑拨离间的,更委屈的是有苦不能说。利用,背叛,压榨,威胁,逼得她喘不过气,只想逃离。越挣扎绳索越牢固,说的就是她了。还有,这个男人为什么一直纠缠着她?报复?利用?亦或者好玩?他承认是带着好玩的心态,可越陷越深是什么意思?看着她被欺负他就忍不住想出手,她难过他也会跟着不好受,她的哭更是让他束手无策。
  • 程太,别动武

    程太,别动武

    程润哲娶了擅长拳击的陆泱泱,他被第N次家暴后终于提出休妻,陆泱泱这时接到远在澳洲的拳馆的开业邀请函,她说离婚事宜等她回来再说。在澳洲她认识了时尚买手杜孟之,他对她对时尚感的敏锐感很感兴趣,希望陆泱泱能够考虑进军时尚圈。陆泱泱第一次知道自己除了拳击之外还可以有别的能做的事。两人从澳洲去到巴黎参加时装周,陆泱泱意外地充当了一回知名设计师的助理,也因此得知了杜孟之的另外一个身份,时尚教母的独子,财阀二代。杜孟之的身份让陆泱泱想到了程润哲,想到当初和程润哲在一起的缘由,她不想再和杜孟之相处下去,回到了国内,想要和程润哲签下他早就想签下的离婚协议书。可是程润哲突然改变了主意,原来陆泱泱和杜孟之在巴黎的合照被拍了下来,程润哲在网上看到了,他说他不想当一个别人眼中的失败者。陆泱泱不知道程润哲这是吃醋的表现,厌倦了什么事都是他单方面决定的生活。这次她主动提出离婚。杜孟之回国再次见到陆泱泱是在程润哲举办的酒会上。两人相见有些尴尬。陆泱泱在酒会上当众给程润哲下不了台,一时间震惊商界时尚圈。到底他们的婚姻还能否维持,当初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结婚的。现在杜孟之的出现又会这对风雨飘摇的佳人制造怎样的麻烦?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本书讲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14岁男孩的冒险故事。他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小孩。有一次,他捉弄了一只精灵,被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小人儿。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进行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他在重重困难和危险中得到了锻炼,最后他回到家,恢复了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