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007

第7章 不通两种

人们每当批评文章的时候,凡是国文教员式的人,大概是着眼于“通”或“不通”,《中学生》杂志上还为此设立了病院。然而做中国文其实是很不容易“通”的,高手如太史公司马迁,倘将他的文章推敲起来,无论从文字,文法,修辞的任何一种立场去看,都可以发见“不通”的处所。

不过现在不说这些;要说的只是在笼统的一句“不通”之中,还可由原因而分为几种。大概的说,就是:有作者本来还没有通的,也有本可以通,而因了种种关系,不敢通,或不愿通的。

例如去年十月三十一日《大晚报》的记载“江都清赋风潮”,在《乡民二度兴波作浪》这一个巧妙的题目之下,述陈友亮之死云:

“陈友亮见官方军警中,有携手枪之刘金发,竟欲夺刘之手枪,当被子弹出膛,饮弹而毙,警察队亦开空枪一排,乡民始后退。……”

“军警”上面不必加上“官方”二字之类的费话,这里也且不说。最古怪的是子弹竟被写得好像活物,会自己飞出膛来似的。但因此而累得下文的“亦”字不通了。必须将上文改作“当被击毙”,才妥。倘要保存上文,则将末两句改为“警察队空枪亦一齐发声,乡民始后退”,这才铢两悉称,和军警都毫无关系。——虽然文理总未免有点希奇。

现在,这样的希奇文章,常常在刊物上出现。不过其实也并非作者的不通,大抵倒是恐怕“不准通”,因而先就“不敢通”了的缘故。头等聪明人不谈这些,就成了“为艺术的艺术”家;次等聪明人竭力用种种法,来粉饰这不通,就成了“民族主义文学”者,但两者是都属于自己“不愿通”,即“不肯通”这一类里的。

二月三日。

【因此引起的通论】:

“最通的”文艺

王平陵

鲁迅先生最近常常用何家干的笔名,在黎烈文主编的《申报》的《自由谈》,发表不到五百字长的短文。好久不看见他老先生的文了,那种富于幽默性的讽刺的味儿,在中国的作家之林,当然还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先生。不过,听说现在的鲁迅先生已跑到十字街头,站在革命的队伍里去了。那么,像他这种有闲阶级的幽默的作风,严格言之,实在不革命。我以为也应该转变一下才是!譬如:鲁迅先生不喜欢第三种人,讨厌民族主义的文艺,他尽可痛快地直说,何必装腔做势,吞吞吐吐,打这么许多湾儿。在他最近所处的环境,自然是除了那些恭颂苏联德政的献词以外,便没有更通的文艺的。他认为第三种人不谈这些,是比较最聪明的人;民族主义文艺者故意找出理由来文饰自己的不通,是比较次聪明的人。其言可谓尽深刻恶毒之能事。不过,现在最通的文艺,是不是仅有那些对苏联当局摇尾求媚的献词,不免还是疑问。如果先生们真是为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呐喊,犹可说也;假使,仅仅是为着个人的出路,故意制造一块容易招摇的金字商标,以资号召而已。那么,我就看不出先生们的苦心孤行,比到被你们所不齿的第三种人,以及民族主义文艺者,究竟是高多少。

其实,先生们个人的生活,由我看来,并不比到被你们痛骂的小资作家更穷苦些。当然,鲁迅先生是例外,大多数的所谓革命的作家,听说,常常在上海的大跳舞场,拉斐花园里,可以遇见他们伴着娇美的爱侣,一面喝香槟,一面吃朱古力,兴高采烈地跳着狐步舞,倦舞意懒,乘着雪亮的汽车,奔赴预定的香巢,度他们真个消魂的生活。明天起来,写工人呵!斗争呵!之类的东西,拿去向书贾们所办的刊物换取稿费,到晚上,照样是生活在红绿的灯光下,沉醉着,欢唱着,热爱着。像这种优裕的生活,我不懂先生们还要叫什么苦,喊什么冤,你们的猫哭耗子的仁慈,是不是能博得劳苦大众的同情,也许,在先生们自己都不免是绝大的疑问吧!

如果中国人不能从文化的本身上做一点基础的工夫,就这样大家空喊一阵口号,糊闹一阵,我想,把世界上无论那种最新颖最时髦的东西拿到中国来,都是毫无用处。我们承认现在的苏俄,确实是有了他相当的成功,但,这不是偶然。他们从前所遗留下来的一部分文化的遗产,是多么丰富,我们回溯到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文学,音乐,美术,哲学,科学,那一件不是已经到达国际文化的水准。他们有了这些充实的根基,才能产生现在这些学有根蒂的领袖。我们仅仅渴慕人家的成功而不知道努力文化的根本的建树,再等十年百年,乃至千年万年,中国还是这样,也许比现在更坏。

不错,中国的文化运动,也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在这二十年中,在文化上究竟收获到什么。

欧美的名著,在中国是否能有一册比较可靠的译本,文艺上的各种派别,各种主义,我们是否都拿得出一种代表作,其他如科学上的发明,思想上的创造,是否能有一种值得我们记忆。唉!中国的文化低落到这步田地,还谈得到什么呢!

要是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如不能从今天起,大家立誓做一番基本的工夫,多多地转运一些文艺的粮食,多多地树艺一些文艺的种子,我敢断言:在现代的中国,决不会产生“最通的”文艺的。

二月二十日《武汉日报》的《文艺周刊》。

【通论的拆通】:

官话而已

家干

这位王平陵先生我不知道是真名还是笔名?但看他投稿的地方,立论的腔调,就明白是属于“官方”的。一提起笔,就向上司下属,控告了两个人,真是十足的官家派势。

说话弯曲不得,也是十足的官话。植物被压在石头底下,只好弯曲的生长,这时俨然自傲的是石头。什么“听说”,什么“如果”,说得好不自在。听了谁说?如果不“如果”呢?“对苏联当局摇尾求媚的献词”是那些篇,“倦舞意懒,乘着雪亮的汽车,奔赴预定的香巢”的“所谓革命作家”是那些人呀?是的,曾经有人当开学之际,命大学生全体起立,向着鲍罗廷一鞠躬,拜得他莫名其妙;也曾经有人做过《孙中山与列宁》,说得他们俩真好像没有什么两样;至于聚敛享乐的人们之多,更是社会上大家周知的事实,但可惜那都并不是我们。平陵先生的“听说”和“如果”,都成了无的放矢,含血喷人了。

于是乎还要说到“文化的本身”上。试想就是几个弄弄笔墨的青年,就要遇到监禁,枪毙,失踪的灾殃,我做了六篇“不到五百字”的短评,便立刻招来了“听说”和“如果”的官话,叫作“先生们”,大有一网打尽之概。则做“基本的工夫”者,现在舍官许的“第三种人”和“民族主义文艺者”之外还能靠谁呢?“唉!”然而他们是做不出来的。现在只有我的“装腔作势,吞吞吐吐”的文章,倒正是这社会的产物。而平陵先生又责为“不革命”,好像他乃是真正老牌革命党,这可真是奇怪了。——但真正老牌的官话也正是这样的。

七月十九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一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同类推荐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在西藏想你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的情感散文,写人物有光泽,有风趣,也有智慧。收在“笔情”一辑里的篇章,他写文坛的马加老人,于平易的生活琐事间充满了会心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细节,轻描淡写,滋味隽永。他写君子之风的学者彭定安先生,文字清浅明朗,近距离透视,不枝不蔓。尽管对于常情的描写不容易像亲情、私情、友情那样感人,但他对于社会常情那种无私的关注和真诚并富勇气表达,也很难能。“乘美以游心”,这是刘兆林情感散文追求的为文之道。朴素自然,大方无华。这让他既摆脱了雕虫小技,也完成了精神上的一次超越和洗礼。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或深情写意,或娓娓道来,或意趣横生,或情思飞扬,显示了一位成熟作家对情感世界的独特捕捉和品味。
  •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这是一本描写乡村和土地的书。如果故乡在你的记忆中已经日渐模糊,那就读一读这本书,让一围粮囤、一盘石磨、一架房梁唤起你曾经的记忆。当回乡变成一种奢望后,故乡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然而现在真实的乡村是什么样?那些仍然坚守在土地上的人,他们又在想些什么?
  •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一书是学者止庵先生研究《庄子》及后人评注《庄子》的心得。止庵先生认为,如果有一本书能够让人不厌其烦花费一生精力翻来覆去读,也无非就是《庄子》了。《樗下读庄》一书中,止庵先生认为,“吾丧我”是庄子的主体,贯穿庄子的全部思想;“自适其适”是《庄子》的终极之处。在止庵先生看来,其他先秦哲学关心的是都是两个人的事——“我”之外,还有“你”“他”;《庄子》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事——这世界上只有“我”,一切都发生在“我”的头脑中。《樗下读庄》一书,从体例上,以先出《庄子》原文,之后是止庵先生的读庄心得,和对前人读庄的评议。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来讲,《樗下读庄》也是研究庄学不可不读的著述。
  • 百姓的祠堂

    百姓的祠堂

    历史上风水学说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正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和中国人“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价值观、审美观自有相吻之处。在历史上江西作为全国立祠最多的地区之一,至今乡间仍散落着蔚为大观的古祠堂,建祠祭祖的风气得以推广,也与朱熹、夏言这两位江西籍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历史上江西又是五次北人南迁的中转站,可以说,源远流长的宗族文化扎根于斯,却辐照着更为广阔的地区。既然宗祠建筑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以及维系情感、支撑理想的宗法关系,那么,宗祠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感受祠堂的建筑艺术及其装饰艺术,就是感受人们血脉相袭的思想感情、信仰崇拜、观念意识,就是感受众多姓氏各具魅力的生活史和精神史,并由此反观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度,精神气质和心灵历史。
热门推荐
  • 精灵战旗

    精灵战旗

    龙辰来到一个类似游戏世界的真实世界,这个世界不只有光怪陆离和血腥杀伐,还有各个族群不屈的意志!这个世界遍地是好汉,个个都是英雄!
  • 戏出江湖当班主

    戏出江湖当班主

    生,旦,净,丑;红,黑,黄,白脸;不一样的戏,不一样的江湖。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寂寞春江雪

    寂寞春江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遇见你,我便遇见了寂寞。从此,春江下的都是雪。
  • 所逝

    所逝

    那有什么自古薄情帝王家,他明明也很爱她。
  • 最好的时光喜欢你

    最好的时光喜欢你

    我们在春风秋雨里无话不说,却在春去秋来中失去了联络,我的年少有你,你的青春有我。简单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女孩,一直安安分分过着每一天,直到有一天他的闯入,彻底打乱了她生活的秩序,他总是出现在她最囧的时候,两人渐渐产生了不知名的情愫,那句“我喜欢你”,是我整个青春最无憾的事情。
  • 重生之药女俏农妻

    重生之药女俏农妻

    爹爹病卧在床,二叔二婶以娘亲抚养她和哥哥太过吃力竟为了十两银子将她卖于人做小,娘亲大哥震怒不已,争吵推攘之间让瘦小的苏半曦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灵魂。一改懦弱胆小之风,言辞犀利堵得二叔二婶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悻悻溜走;纤纤玉手化腐朽为传奇,一身医术出神入化能令白骨生肉,断骨衔接,汤药养颜润肤受人追捧推崇。接断骨,治不孕,种草药,熬食粥,驱瘟疫;建医馆,开药坊,做药膳,行医善,立万名。唇红齿白,肌肤玉嫩,杏眼水灵,鹅蛋圆脸这是苏家小女苏半曦,巧手纤纤救人于水火之中,性子清冷不善言辞却总爱戳人痛处,偶尔出口语言惊人,这样的她招惹来了一只呆萌傻傻的腹黑小狼崽子,赶不走骂不走吓不走,比牛皮糖还要黏人的存在。精彩片段:某只小狼崽子衣衫凌乱,嘴唇带血,眼角淤青兴冲冲地扑到苏半曦面前:“曦曦曦曦,今天我和村头林娃他们打架,我第一次打赢了诶!”苏半曦挑眉:“下药了?”兴奋的小狼崽子立马被泼了一盆冷水,恹恹点了点头。“下了多少?”下泻药还被人揍成这样。小狼崽子扭扭身体,颤巍巍伸出一根手指,缩了缩脖子道:“一包。”声音已经快要哭出来了。苏半曦敛眸一笑,摸了摸小狼崽子的头,笑容温柔清淡,“下次下两包吧,死不了人的。”既然小狼崽子是她家的,那么谁也不能欺负【曦曦是十分护短的】本文男女双处,互宠1v1,感情细水长流!简介只是参考,具体请看正文!注:本文关于药膳食粥均来自百度书籍资料,若有不符之处夸张之处还望考据党一笑了之。
  • 亲切的艺术

    亲切的艺术

    《亲切的艺术》是一本神奇、顺畅、有温度的魅力社交指南。作者凯莉运用情景式写作,引入生活实例,从多个角度讲解如何宽容地对待自我、他人和外界并实现得体举止,期间穿插各领域名人对亲切社交这一观点的看法,同时针对不同交际场景提出具体的操作指南,引领读锻造礼貌、从容和强大的心灵力量,实现举止得体、沟通顺畅、处事圆融,帮你破解一切爱和理解的密码,提高魅力社交指数,有效逆转人际困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7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7

    本书收录了基层抗战老兵的回忆性文章六十五篇,均是从老兵们的亲笔手写稿中精选而出,是具有“亲历”“亲见”“亲闻”性质的独家一手资料。所忆述的战事,既有广为人知的大战,也有平时鲜有耳闻的小役,无论大战小役,无不体现了国家危亡之际战士们救亡图存的铁血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