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800000003

第3章

擅长比喻的人,用一句话就能说明事理。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

——三国·魏·钟会《檄蜀文》

明察的人在危机没有形成之前就能见到,有智慧的人在灾祸没有萌芽之前就能看清。

至人不相,达人不卜。

——三国·魏·嵇康《卜疑》

最聪明的人不迷信看相,通达事理的人不迷信占卜。

上智不贵难得之财。

——晋·葛洪《抱朴子·安贫》

最有才智的人不看重金钱财物。

俗有见游云西驰,而谓听之东行。

——晋·葛洪《抱朴子·塞难》

俗人见到浮云向西跑去,便认为是月亮向东移动。比喻愚蠢之极。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聪明的人在灾祸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有智谋的人能提前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天下有智慧谋略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大体相同。

集众思广忠益。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董和传》

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以得到广泛的益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功劳由于才智而成,事业因才能而发扬广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年少聪明过人,长大了未必奇异不凡。

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传》

明察的人对细节也慎重防范,有智慧的人能预知先兆而提防。

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

最聪明的人,不会临危抱着侥幸心理;中等智慧的人,能够把危险变为成功的机会;最愚蠢的人,则是安于危险环境等死。

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用明察防患未然,以智慧考虑以后事情的发展变化。

才能成功,以速为贵;智能决谋,以疾为奇。

——北齐·刘昼《刘子》

才能能够使事业成功,以迅速为最重要;智慧能够实现决策,以迅疾为奇异不凡。

力贵突,智贵卒。

——北齐·刘昼《刘子》

力量重要在迅速、突发,智慧重要在于能够应急。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唐·白居易《涧底松》

高贵的人未必贤能,低贱的人未必愚蠢。

圣明不世及,后嗣不必贤,此天理之长也。

——唐·房玄龄《晋书·刘颂传》

前辈的才能并不能世袭,他们的后代不一定具有同样的智慧,这是客观上一条普遍的法则。

智者不背时而侥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

聪明的人不脱离实际而存在侥幸心理,明智的人不违背道义去做非法的事。

龟灵而刳,龙智而屠。

——唐·刘禹锡《祭兴元李司空文》

龟和龙太聪明了就会被杀掉。比喻人大聪明了,有时就会遇到灾祸。

洁己是心豪。

——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术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尽力改进自己是智力超群的表现。

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

——唐·柳宗元《封建论》

既有智慧又很英明,就一定会有很多人崇拜。

聪明正直者为神。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如果人聪明正直,那么就是神圣的人。

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嚣喑同。

——唐·柳宗元《送从史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听到好人好事不羡慕,这如同聋子一样;看到好人好事不尊敬,这如同瞎子一样;知道了好人好事不宣扬,这如同蠢笨的哑巴一样。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

——唐·柳宗元《祭吕敬叔文》

一天天地提高着才能,一年一年地增长智慧。

时欲人有耳不自闻其过。

——唐·韩愈《答冯宿书》

庸俗之辈虽然有耳朵,但从来没有听到自己的过错。

知能谋,力能任。

——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有了智慧就能谋划,有了能力就能担负重任。

可为智者道,难与俗人言。

——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

可以同聪明有学识的人交谈,但难于同孤陋寡闻的人说。

聪明则视听不惑。

——唐·韩愈《释言》

耳朵灵敏,眼睛明亮,看明白听清楚就不会疑惑。

智足以造谋,材足以立事。

——唐·韩愈《送杨支使序》

非常聪颍就能出谋划策;才气充足就可建功立业。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唐·杜牧《过骊山作》

秦始皇焚书愚弄百姓,结果反证明他自己十分愚蠢,成为困锁在千里函谷关之内的独夫民贼。

智识虽浅,罄竭则深。

——唐·张九龄《荆州谢上表》

智力和学识虽然浅薄,但只要发愤图强,仍能达到相当水平。

大块是劳生之机,小智非周身之务。

——唐·骆宾王《萤火赋》

人在天地间劳累,小智慧不能保全自身。

智士日千虑,愚夫唯四愁。

——唐·孟郊《百忧》

聪明人为天下事日夜苦心焦虑,愚昧人只为自己生活琐碎事情担心发愁。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歆。

——唐·孟郊《连州吟三章》

贤能的人大多是勤恳敬业,平庸浅陋的人却只知羡慕他人。

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

——唐·陈子昂《答制问事·明必得贤科》

聪明的人,不为愚蠢的人谋事;勇敢的人,不为怯懦的人拼命送死。

尧舜之智,桀纣以为不智。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人部五·智》

尧、舜的智慧,夏桀和殷纣认为是不聪明的。

既知遇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

——唐·杨炯《祭汾阳公文》

既懂得退同时也懂得进,既能刚同时也能柔。

知询于愚,或有得也。

——唐·杨炯《公狱辩》

聪明的人向愚笨的人请教,有时也有所收益。

明者鉴于未形,智者不再计。

——唐·姚思廉《陈书·虞荔传附虞寄》

聪明的人能够在灾祸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引为鉴戒,智慧的人不需要再作相同计划。

担雪塞井徒用力,炊砂作饭岂堪吃。

——唐·顾况《行路难》

挑着雪去填井不过是白废力,用砂子做成的饭岂能吃!比喻不要做愚蠢的事。

贪耳目之玩,忽祸败之端,是无智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

贪图声色玩享乐,忽视灾祸败乱的出现,这是愚昧无知。

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谋有奇诡,而不徇众情。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陆贽传》

处理事情。应不拘泥那些固有的规矩;奇谋具有变化莫测的特点,不能附和一般人的想法。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六祖法宝坛经·忏悔》

一盏灯能照亮千年黑暗,一个智者能改变万年的愚昧。

明者未形而知惧,暗者患及而犹安。

——五代·张昭远等《新五代史·宦者传序》有智慧的人在祸乱还未形成以前就提防,而糊涂的人在灾难临头的时候还安之若素。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

——宋·苏洵《明论》

天下的人有知识多的,有知识少的;人的智慧思虑有的能达到,有的达不到。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

真正勇敢的人往往显得有点胆小,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显得有点蠢笨。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宋·苏辙《颖滨遗老传》

没有事的时候深怀忧虑,有了事的时候也能应付自如。

凡人之用智有长短,其施设各异。

——宋·欧阳修《孙子后序》

一般人使用智能有其强项,也有其弱项,表现在行为上也各不相同。

为谋于未然,聪者或莫听。

——宋·欧阳修《奉答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在危险没有出现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聪明人在没有听到声音之前就预计到了。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

到远处寻觅却把近处遗漏了,这就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比喻舍近求远的愚蠢行为。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宋·黄庭坚《拙轩颂》

卖弄才能反而成了笨拙,画蛇添足就是实例。

人各有能有不能,有明有不明。若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明为明,不明为不明,乃所谓明。

——宋·陆九渊《与曹立之书》

每个人都有其能干的一面和不能干的一面,有聪明的地方和不聪明的地方。如果能干就表现为能干,不能干就表现为不能干;如果聪明就表现为聪明,不聪明的地方就表现为不聪明,这才称之为聪明。

敏是得理之速,明理而行。

——宋·朱熹《上蔡先生语录》

敏捷就是能迅速地领悟道理,然后尽力地付诸行动。

大小之事,皆须用智。智犹水也,不流则腐。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前集》

大小事情,都必须用智力。智力如同水一样,不流动就腐臭。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聪明通达的人必须警戒过于明察,寡闻少见的人要力戒闭目寒听。

明者销祸于未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聪明人总是把灾祸消灭在萌芽之前。

见黄雀而忘深阱,智者所不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

看到黄雀想捕捉,却忘记前面有陷阱,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百岁无置小儿,小儿有智百岁。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虽活百岁,愚蠢笨拙,像小孩一样无知;虽是小孩,聪明过人,像老人像练达。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君子力气如同牛一样大,但从不与牛竞争谁的力气大;奔跑如同马一样快,但从不与马竞争谁跑得快;智慧如同知识分子一样丰富,但从不与知识分子竞争谁的智慧高深。

人虽至愚,贵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人虽然很愚笨,指正别人就头脑清醒;人虽聪明,宽恕自己就头脑昏乱。

自智者,无明也;自材者,无能也。

——宋·崔敦礼《刍言》

自以为是的人,没有明智;自以为有才能的人,没有才华。

懦者能奋,与勇者同力也;愚者能虑,与智者同识也;拙者能勉,与巧者同功也。

——宋·崔敦礼《刍言》

懦弱的人能够发奋,就如同勇敢的人一样具有同等力量;智力差的人能够多加思考,就如同聪明的人一样具有同等见识;笨拙的人能够激励自己,就如同灵巧的人一样具有同等功绩。

老成虑事,不必皆高年;轻躁寡谋,不必皆年少。

——宋·刘炎《迩言》

考虑事情成熟的人,不一定都是老年人;轻率急躁谋略少的人,不一定都是年轻人。比喻智能的高低并不都与年龄成正比。

世俗之所谓智,乃天下之至愚;世俗之所谓愚,乃天下之极智。

——宋·刘炎《迩言》

平庸之人所说的聪明,就是天下最大的愚蠢;平庸之人所说的愚蠢,就是天下极端的聪明。

倚强者弱,倚巧者拙。

——宋·许棐《樵谈》

仗恃强大的人自己就会削弱自己,仗恃智巧的人自己就会变得笨拙。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苍天从一字中分开天地,人从心头上兴起思维和智慧。

痴人妄认逆境,平地自生铁围。

——宋·范成大《自箴》

无知的人极端错误地认为自己总是处在逆境,似乎平坦的地面也生出了钢铁围墙。

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样的工夫,如何得?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一般说来做学问的人,虽然多数有聪慧的天资,但必须下迟钝功夫才能获得成功;自己本来天资比较迟钝,却装出一副聪明人的样子,如何取得成功呢?

能审利害,则为聪明。

——元·欧阳玄等《宋史·田锡传》

能够审察分清利害得失,便是聪明人。

中人之性,如水之在器,方圆不常。

——元·欧阳玄等《宋史·王化基传》

平庸的人,气质就如同水放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一样,是方还是圆总是变化不定。

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糊涂富。

——元·马致远《荐福碑》

越聪明越受苦,越痴呆越享福,越糊涂越豪富。

人伴贤良智转高。

——元·秦简夫《东堂老》

如果与有德有才的贤人相伴随,那么自己的智慧就能逐渐提高。

晴干不肯走,直待雨淋头。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天晴路干不肯走路,直等到下雨才走。比喻该做不做就会自讨苦吃。

经一失,长一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经历一次挫折,就积累一分聪明才智。

宁可蒙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蒙懂。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宁可由糊涂清醒变聪明,不可由聪明退步变得糊涂。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善良的人不乘人之危来获得利益,聪明人不心存侥幸来获得成功。

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

——明·刘基《郁离子》

有智慧的人表现得如同个平庸者,这才是天下最大的智慧了。

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明·刘基《说虎》

用力不用智,刚愎自用不用人,都是和老虎一样有勇无谋。比喻有勇无谋和刚愎自用。

冬华之木,春不必实;早慧之子,年不必寿。

——明·刘基《拟连珠》

冬天开花的树木,春天不一定结果;很小就聪明的儿童,不一定长寿。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明·刘基《郁离子·羹藿》

如果聪明的人不自我炫耀,那么就没有人和他争着比谁更聪明了。

椎鲁朴钝,非学者之愚也;聪明绝异,学者之深患也。

——明·归有光《六言六蔽》

迟钝笨拙,并不是治学的人应该忧愁担心的;聪明超群,才是治学的人应该深深发愁的。

事出于意外,虽智者亦穷,不可苛责也。

——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事件出于意料之外,就是智慧的人也没有办法应付,不能苛刻地责备。

强梁自有强梁赛,聪明反被聪明害。

——明·冯惟敏《醉太平》

凶残的人还有比他更凶残的人,聪明的人反被自己的聪明所伤害。

有智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有智慧不在于年岁大,没有智谋就是活到一百岁也是枉活一世。

一己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

——明·何汝宾《兵录·论将》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才是无穷无尽的。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明·马天锡《中山狼传》

讲仁义却误入了愚蠢,这不是有德行的人所赞同的。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清·曹雪芹《红楼梦》

用尽心思,反而把自己算计进去。

慧黠而过,乃是真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

聪明过了头,就是真正的白痴之人。

天分高之人其心必虚,肯受人讥弹,钟鼓虚故受考,笙竿虚故成音。

——清·袁枚《随园诗话》

天分高的人必然胸怀宽广,肯接受别人的批评,就如同钟鼓虚心,才能接受敲打;笙竽虚心,才能吹出声音来。

规于一致而昧于两行者,庸人也。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杂卦传》

固执于表面的一致而不懂得相反相成的,这是平庸的人所为。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智慧是从学习、询问、多听、多看中顺其自然产生的,不是勉强得到,勉强得来的智慧是愚笨虚假的。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才智聪明敏捷的人,最好是不断地追求学问。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天亮睡醒了之后,能够没有一点妄想,可以说是一个聪明人。

不服一人,与逢人便服者,皆妄人。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对每所有人不佩服,或对遇到的人都佩服,都是愚昧无知的人。

用智如水,水滥则溢;用勇如火,火烈则焚。

——清·魏源《默觚·学篇》

使用智力像用水一样,水多了就会四溢泛滥;使用勇力像用火一样,火猛了就会焚烧成灾。

合四十九人之智,智于尧禹。

——清·魏源《默觚·治篇》

把四十九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就会胜过尧、禹那样圣人的智慧。

万乘之变,可以试智。

——清·魏源《默觚·治篇》

经过战事磨炼的人,便可以运用自己的智谋。

质敏不学,乃大不敏。

——清·张伯行《朱子语类·辑略》

天资聪明而不善于学习,是最大的不聪明。

智者不以一能求众善,不以一过掩众美。

——《袁子·正论》

聪明人不由于自己有才能而要求大家都如同自己一样,也不由于别人有一个错误就掩盖人家的许多优点。

好问好察,改过不吝之谓上智。

——清·陈确《瞽言》

擅长询问和观察,爽快地改正自己的过错,叫做最聪明的人。

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

——清·陈确《瞽言》

最聪明的人一定不自以为是,最笨的人一定不自认为愚笨。

水底捞月,愈捞愈远,则何益之有哉。

——清·陈确《瞽言》

到水中去捞月亮,越捞月亮离得越远,水中捞月一场空这有什么益处呢?

同类推荐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语传统句法理论发展变化的比较分析

    俄罗斯(前苏联)科学院于20世纪先后出版了3部语法,第一部是1952—1954年由著名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主编的《俄语语法》,第二部(1970)、第三部(1980)均由著名语言学家什维多娃主编。论文力求通过对这三部语法(1952—1954、1970、1980)的句法学部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清晰地折射出20世纪俄语标准语法思想发展与变化的轨迹和脉络,藉以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第一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轻狂太子妃,太子宠不够!

    轻狂太子妃,太子宠不够!

    26世纪顶级王牌特工,重生王府嫡女。亲爹疼爱有加,但抵不住庶娘和庶姐的算计。姑奶奶面前,岂容尔等放肆稚嫩的外表,狠厉的手段。掌掴白莲,脚踢继母,玩的不亦乐乎,日进斗金,重掌大权。老娘定要活他个风光无限。可,那个被当做棋子的男人半夜躺在她的床上,还煞有其事的说她是他的太子妃是个怎么回事?
  • 为自己出色工作

    为自己出色工作

    多付出未必真吃亏、聪明员工不敌傻员工。为什么世界上只有蜗牛能爬上金字塔?勤奋是走向成功的习惯。职场上的你是怎样的人?本书告诉你为自己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是“蜗牛”,也有爬上金字塔的一天。
  •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有钱人是社会的胜利者,也是强者。在有钱人与穷人的对决中,总是以有钱人的胜利而告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临龙川

    将临龙川

    乱军横迹,祸乱横生,一名与众不同的将门虎子无意间与神龙建立羁绊,且看他如何平定乱世,奏响一曲豪迈的王者之歌!
  •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温和端庄藏伪善、这是当朝太子。卖萌装纯秀可爱、这是本国玉王。冷硬腹黑摆臭脸、这是异国王子。太子当她是根草,亲爱的小皇叔伸出了邪恶小爪子:猫儿跟我走,有酒有肉还有人叫你一声皇婶婶。异国王子高调抢妻:女人,跟着我权倾天下,让你渣夫匍匐脚下,给你当奴儿。所有人都知她是痴傻没救的侯府大小姐,却想不到有天会变成张牙舞爪的母老虎。调教渣夫变忠犬、非礼正太做跟班,咦?那个摆臭脸的怎么看都像是一只禽兽。某女严肃脸:让爷教你知道凶残妖女是如何炼成的!
  • 猜疑

    猜疑

    麦格雷的故事总是以猜疑开场,《弗拉芒人家》也不例外。位于法比边境的整座吉维城,都在控诉可恶的佩特斯一家让守夜人的女儿消失了。自此,所有叙述都围绕猜疑展开。在《贝尔之死》里,男主人公被怀疑杀死了寄宿家中的妻子朋友的女儿,所有人都怀疑他。以至于嫌疑人终于真的犯下了一桩罪行。猜疑毁了他。《帽匠的幽灵》中小裁缝卡舒达斯发现城里的要人莱昂·拉贝是令拉罗谢尔满城风雨的系列谋杀案的凶手。但他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他是外国移民,他要是说出来,所有怀疑的矛头都将指向自己。怀疑气氛笼罩全篇,令人窒息。
  • 林晓熙日更

    林晓熙日更

    一个职场小白的每日一更来着林晓熙的日记……
  • 前妻,求你复婚吧

    前妻,求你复婚吧

    她用心爱他,却只是被用来当成一个棋子。三年的婚姻,教会她一件事儿,跟他顶嘴对着干。她以为这段婚姻她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却不想,他心中所爱归来,一切终成往事。看着宋楚然递过去的离婚协议书,陆君城拿起狠狠撕碎。“离婚?我告诉你宋楚然,这段婚姻,还轮不到你来做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