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9300000007

第7章 公私关系

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作为个体而存在,另一方面又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而存在。因此,公私关系问题就成为人生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而也成为道德的基本问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文化中,公私这一对范畴非常复杂,其含义比较笼统、宽泛而不稳定。“公”字原来指天子、诸侯,以及他们的权益,“私”字相当于个人或自我。《诗经·豳风·七月》里所说的“言私其;献于公”,《小雅·大田》里说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后来,谈私与公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事实角度,公与私被理解为全体与局部、社会整体与个别人、社会集体与自我,这里主要是利益问题;二是从价值角度,主要指公正、公平与自私、偏私等。这两个层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礼记·礼运》里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法家所讲的“明于公私之分”,“公私相背”,亦复如是;而宋明道学家所讲的“公私之辨”、“破私立公”,主要是从价值角度着眼的。无论从哪个层面看,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流都主张“立公去私”、“大公无私”,对于“公”充分肯定。这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所在,具有较多的真理性因素,至今也应当肯定和弘扬。而对于“私”的贬低和否定,则应作具体分析:自私、偏私的价值指向应当贬斥,但是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却不宜一概否定。

公和私,不是抽象的。公私关系及对之的处理,归根到底决定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在古代等级制社会下,“公利”往往只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集团甚至家族的利益,与被统治的下层民众,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利益相对立。以私利服从公利,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必要的,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对于劳动人民来说,这一原则在多数情况下又意味着对自身物质利益的漠视以至否定。明末以后一些思想家对这种现象予以揭露、批评,他们对“私”,也就是对个人正当权益积极肯定,而对于家天下即“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进行尖锐的批判,这些,不仅当时有重要意义,今天也还可供借鉴、吸取。

从进行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着眼,我们选录了部分材料,编为五节,即:第一,“天下大同,圣贤至公”,表现了人民追求的社会道德理想和理想道德人格,在阶级社会里这些虽然显得软弱无力,可是它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希望,成为历代道德的最高标准和终极价值。第二,“公私相背,善恶所由”,提出社会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对立,并指出这是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区分善恶的主要根据。第三,“公私之交,存亡之本”,阐明了公私观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作为政治道德的重大社会意义。第四,“破私立公,克己迁善”,提出了人们进行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和途径。第五,“公重私轻,公而后私”,提出了在承认人们正当个人权益基础上处理公私矛盾的原则。

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公与私,也就是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是一系列道德规范的总的指导原则。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准确地抓住这个中心,这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然而,它并没有完满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的先公后私、公私并举,在价值指向上的不断破私立公、大公无私,才是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原则。自然,这种原则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逐渐为多数人承认,并变为实践行动。

公私关系问题与前两篇所谈义利、理欲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这三篇都是围绕着社会与个人、公和私关系问题这个中心编选的。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把这三篇联系起来理解。

1天下大同圣贤至公

《礼记·礼运》中对于天下大同的描述,突出地体现出一个“公”字:生产资料公有,没有等级差别。这是对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制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抗议,更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这一理想,几千年来,一直为我们民族的先进的人们所追求,直到近代,康有为、孙中山都以此号召和鼓舞人民。由于这种社会理想,也就产生了相应的理想人格,即圣贤,他们至公,即能够公而无私地对人对物,对国对家,并对待自己。古人认为,圣贤至公的“公”字,包含有公共(公有)、公平、公正等内容。他们之所以能做到“平”、“正”,原因是他们能“公”,即能以整体的利益,以全民族、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狭隘私利决定一切。这个思想深刻地抓住了道德的关键——公私之分。这是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优秀部分。

“天下为公”今天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在这方面,先贤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继承。需要注意的是,“公”并不是抽象的,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公”有着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含义。今天我们继承“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这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2公私相背善恶所由

在中国的道德传统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把公私与道德上的善恶联系在一起。唐代独孤及一针见血地指出:“善恶生于公私。”(《对诏策》)把公私的道德意义明确地揭示了出来。到了宋明道学家那里,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论证和发挥。他们把公私与义利、理欲、善恶诸范畴密切联系在一起,认为公就是义,就是理,就产生善;而私就是利,就是欲,就是恶。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在于公私。在某些道学家眼里,凡是不符合道德的行为,统统是“私”,私是万恶之源。明代的吕坤甚至认为,“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利四字”,“只一个私字,扰攘得不成世界”,而“只把持得公字定,便自天清地宁,政清讼息”。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公私相背,善恶所由”的理论,抓住了个人和集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伦理学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研究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公为善,肯定了人应该从“天下正大的道理”去处置事,不应只局限于一己之私意、私利,这是合理的,有意义的。但是,除了极少数思想家之外,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夸大了公私的对立,而且抽象地看待公与私的相互关系,这就有失偏颇了。其实公与私的关系是具体的,它们不但有对立的一面,还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面;“私”有导致恶的一面,也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3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从政治道德的角度谈公私,其根本的思想,在《商君书》里用最简练、最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公私之交,存亡之本”。先秦时期不仅儒家提倡“世界大同,天下为公”,法家更强调“公”。他们主张法治,而认为法的功用就在于“去私立公”,把立公去私看作治国的根本原则。他们这样做,主要是反对当时宗法制度基础上的“亲亲而爱私”现象。他们所主张的“公”也并非真正的公,韩非就将国君的意见、利益等同于“公义”。但他们提出的去私立公的原则却有普遍意义,因此也成为重要政治道德原则。它为后代政治家所继承、发展,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对人君要求“有公赋,无私求;有公用,无私费;有公役,无私使;有公赐,无私惠;有公怒,无私怨”(荀悦:《申鉴·政体》)。对人臣要求“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刘向:《说苑·至公》)等等。到宋儒又有人提出“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可见这一点已成为政治道德的传统。从根本上讲,古代的封建王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的家天下,公私关系是颠倒的;立公去私的原则不可能真正贯彻。但是这种思想理论,对于限制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今天,已经消灭了等级制度,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立公去私、大公无私的原则已有了实现的可能。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扬这种优秀传统精神,以反对一切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建设起真正公正廉明的政治。

4破私立公克己迁善

“破私立公,克己迁善”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首先明确提出公私关系问题的,是先秦时期的法家,如管仲、商鞅、韩非等,他们提出“明于公私之分”(《韩非子·饰邪》)。但是,他们主要是从反对血缘家族关系,坚持专制集权的法制着眼。汉唐以后的儒者,特别是宋明道学家,对于法家的去私立公理论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建立了一套“破私立公”的理论,与其“义利之辨”、“去欲存理”相呼应。在他们看来,人心之公同义理一样,是人天生而有,只是被私欲所蔽,才违背道德,酿成祸害。用王阳明的话说便是:“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陷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对于私心,必须痛下省察克治功夫,“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定要“扫除廓清”,使人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方可。

“破私立公,克己迁善”,突出了人们思想中公和私的矛盾,要求把公义放在第一位,以公胜私。这对于坚持道德修养,保持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问题是,不能把公私的矛盾、对立绝对化,抽象化。特别要看到,作为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私与公之间,除了有对立的一面之外,还有统一的一面,对于“私”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可一味反对。要克服传统道德思想在这方面的片面性。

5公重私轻公而后私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虽然有“灭私”、“无私”的观点,而且是思想上的主流,但是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明末清初以来,一些思想家提出,“私”并不只是私曲、私意、偏私、私情等。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意志,有追求其个人利益的权利等,这些不可能去除。问题是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像李贽、黄宗羲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等,他们一方面揭露当权者(包括君主)的伪善,批判当权者用“无私”来掩饰自己的“私”,要求群众无私以实现他们自己狭隘的“私”,另一方面,他们也肯定了“私”的合理性,肯定了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与此同时他们也赞成并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以公为重的传统。顾炎武强调公私统一,王夫之提出公私相对说,公重私轻说,指出个人应该服从全体,暂时应当服从长远,在处理公私关系上,这些看法达到了一定理论高度。

同类推荐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北大微讲堂:中国文化的精神

    北大微讲堂: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化的精神》聘请楼宇烈教授讲述:反顾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处境,主要有两个不平衡:一是人文与科学的不平衡,二是传统与西学之间的不平衡。这两大不平衡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和国人的心灵困境。环顾现今世界文化,其发展呈现出两大动向:即向传统的回归,以及对东方愈来愈关注。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重新审视。首先要澄清的是,关注和学习传统是否要求我们盲从?其次,西方世界在历史上及当今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根本精神是什么?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又有怎样的内涵?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鱼,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历史文化喻为树,人文地理就是土地。离开一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交汇的总体背景去奢谈历史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混乱三国

    混乱三国

    《幻石神游记3·混乱三国》,女娲用五色石子补天遗漏的一块神石,历经千年沉睡后,化身为21世纪一个时尚、炫酷、睿智的初中二年级光头学生——幻石,他天质聪明,悟性极高,又通神仙法术,将世间的诸多知识汇集到了自己幻化出的一台万能笔记本电脑中。春雨纷纷时节,幻石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酒馆,巧遇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十个作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幻石一一通过名著作者,穿越到了名著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展开了无数搞笑、惊险、正义等探险旅程。原著中的人物命运会因幻石的到来改写吗?幻石进入古典原著中又会有怎么的改变?神游中,又有多少离奇惊险的情节和谜底等待我们去发现?一切尽在精彩的《幻石神游记》
  • 未来畅想家

    未来畅想家

    来自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郑天昊误入未来魔法世界,当科技进步到极致的时候,螺旋型进化的威力开始显现,而生活也趋于魔法化
  • 清穿之妾室守则

    清穿之妾室守则

    有人说太美丽的女人都是笨蛋,老九将信将疑;也有人说太聪明的女人都是无盐女,老九不得不信;又有人说想生儿子必须找丑女人,老九抚额长叹……只是,温泉水滑,灯光摇曳,这位如出水芙蓉般的美人儿,您是哪位??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新书为平行时空,假设三百年后的大清依然存在的故事!清穿后遗症:太子妃养成记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怀旧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怀旧卷

    希腊神话中正是回忆女神摩涅摩绪涅与宙斯的交合诞下了九位文艺女神,从此以后回忆与文艺永远成了彼此缠绕的情人。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哈尔滨,北京,上海,湖南,江苏,福建,汉族,满族,藏族,操持不同乡音的作家通过文字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进行了一次次地新与旧,过去与未来的对话,在怀旧中去捕捉时间之手抚摸过的痕迹,重新雕刻那逝去的时光。新世纪像一个新的父亲一样,重新把30年代、40年代、……80年代拥抱入怀,无限的可能正在开放。
  • 我,天狼王

    我,天狼王

    “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挣它1个亿。”——老W。“定一个小目标,先统一个机兽世界”——林峰。【机兽世界?星际争霸(星灵)?……】暂定路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陵记

    剑陵记

    我守护不了剑陵,我只想守护我在意的人。古剑湛卢再世,绵延四百年的望江剑陵传说重新被人注意。一个秘密正在被人从坟墓里被挖掘出来。二十年前道佛齐力围剿千年妖王,魔教联手血洗仙山青城,是巧合,还是因果报应?正派收养的雪妖遗孤,二十年习文不习武。雪妖之子长大成人之后,在恰逢多事之秋时跟随同门参加品剑大会。因缘际会,他结识了性格身世迥异的朋友:相濡以沫却互为仇敌的爱侣,暗中保护自己的仙女,和自己命运纠缠的贵公子……抽丝剥茧,他的身世似乎并非妖王之子这么简单,自己竟然和望江剑陵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乱世之中,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暗流最汹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

    本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说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他哭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本书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 医品娇娘子

    医品娇娘子

    前世她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落了个活活淹死的下场。重活一世,她誓要将前生跳过的坑避开,吃过的亏躲过,那些蒙骗她算计了她的渣人们,走着瞧!至于那个上辈子被她辜负了的未婚夫,她竟从不曾发现,他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救命啊!
  • 三国之华夏大召唤

    三国之华夏大召唤

    一觉起来,成了大汉末代皇帝刘协,心里有个冷酷无情莫名其妙的系统。这个乱世将刘协活活从天真善良逼成厚黑帝王,为了大汉江山的延续,刘协只能从抗拒到服从最后享受帝王的身份!在这里,五千年来华夏人物都会碰撞出激烈火花,你方唱罢我登台,为这个乱世,增添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