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4900000002

第2章 培养爱思考爱探索的男孩儿

思考,是人类的天性,是一个认知和积累的过程。18世纪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曾经说过: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训练,最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学会思考。父母教育孩子,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还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技巧,从而在认知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为进一步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会思考的孩子是痛苦的,没有想象力的孩子的前途是黯淡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思维境界,才会在学习中受益无穷。

引导孩子勤于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成长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男孩儿是未来社会的脊梁,他们的思考力将在整个社会中占有非同寻常的分量,因此培养男孩儿的思考能力,无论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往今来,大千世界中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们之所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无不与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联。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他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还发明了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小时候的张衡是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晚上,满天繁星像无数珍珠撒满夜空。小张衡坐在院子里,仰着小脑袋,数着天空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奶奶走过来,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能数得清吗?”

张衡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两颗星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对他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会变。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并逐一起了名字。”爷爷指着北边的天空接着说:“你看,那七颗星,连接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也是正北方,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一直留在小张衡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夜里小张衡实在无法入睡,就又起来看星星,果然,在北方,那七颗星星围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后来,小张衡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上又刻苦钻研,长大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家,流芳百世,令后人景仰。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思考,还喜欢对思考的问题认真地钻研,并努力找出答案。有一天,帕斯卡在花园里面玩,见到一花匠正用又长又扁的水管接到水龙头上,水管在水流的冲击下,一下子变得圆鼓鼓的了。他感到非常好奇,便乘人不注意,悄悄地站在水管上,想压扁管子堵住水流,但水流依然畅通无阻。这引起了帕斯卡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他非常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于是,帕斯卡又来到了花园的另一头,那儿也有水管,水管上面还有好多细孔,水从细孔中喷出,喷得很高。他欢快地跑过去,伸手去挡水线,手却被弄得痒痒的。他想:水管里的水为什么可以往高处流呢?细孔里流出的水为什么能喷那么高呢?

从此以后,帕斯卡一有空就去摆弄水管,细心观察。

后来,帕斯卡做了一个有小孔的空心球,并在球上连接着一个圆筒,在圆筒里安个可以来回移动的活塞。他发现轻轻按活塞,空心球里的水向外喷的劲不大;按活塞的力越大,水喷射的力也越大;如果不按,水也不向外喷。帕斯卡觉得这真是太神奇了。

后来,帕斯卡渐渐地长大了,他想揭开秘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在实验室里“玩水”了。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精确的计算,帕斯卡终于解开了那个谜,那就是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定律”。此时的帕斯卡年仅25岁。

许多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大家,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才最终形成的,其中,勤于思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便不会对事物形成感性和理性的认知,也就不会对其进行深层挖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父母在教育孩子怎样去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思考的动机和目的。有的孩子看到问题,发问过后便不了了之,这样的思考等于进行了一半,没有最终完成,对于孩子思考力的形成没有益处。因此,在看到孩子对事物产生疑问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明确地提出来,以加深孩子对模糊事物的印象,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对该事物的进一步探索做好充分准备。

小强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三好”是因为他学习好、品德好,而且还喜欢科学,经常搞一些小小发明。大家都叫他“小小发明家”。每当有人夸他聪明时,他总是摇摇头说:“只要你会看就行了。”“会看”在他的眼里就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意思。在家中,小强一有空就会研究自己的小闹钟、小玩具、小汽车。他不但喜欢玩它们,还喜欢“拆”它们,“装”它们,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再按原来的思路把这些小碎片重新组合在一起。而他能够做到这些,也跟他的父母的正确引导有很大关系。父母在教育小强时从不要求他做这做那,而是引导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使得小强如鱼得水,做起喜欢的事来游刃有余,而且还突发奇想搞了一些小发明。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应让孩子们不停地思考:“想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别放弃多问孩子几个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同时,让孩子学会思考“别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能够打消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而且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打下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能够顾及到他人的情感和利益,善于与人相处。最后,让孩子养成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都不停地问自己几个问题的习惯,一定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不要拒绝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有问不完的问题,兔子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不圆呢?对于孩子各种各样的“为什么”,家长们往往被搞得焦头烂额、尴尬不已,有的家长还称自己的孩子为“麻烦的小问号”。家长的困惑是正常的,带有普遍性,因为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他需要了解、需要答案,需要不停地去问身边的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在成人眼里无法解释的问题,他也会穷根究底问个不停。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急于驳斥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地思考一下,然后耐心地解释给他听,让他觉得合情合理,因为孩子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提问,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认知和探索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爱问为什么,那么恭喜你,说不定他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不要小看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它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即使孩子没有问题,也要引导和鼓励他多问几个“为什么”。

正视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多是因为他喜欢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疑问时,应该带着欣喜的笑容,并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爱动脑筋,喜欢探索。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行为得到了积极地引导和鼓励,那么他就会增强提问的信心和勇气,就会在思考中逐步扩充自己的知识。因此,正视孩子的问题很重要,家长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辞,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将使孩子受害一生。正视孩子的问题,也是尊重他的一种表现,对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巧妙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无所不包,哪些问题直接回答比较好,哪些问题需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需要父母认真地区分、鉴别。一般而言,比较复杂难懂的问题需要家长直接告知孩子,而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则需要孩子自己解决。例如,当孩子问道:木头掉到水里会浮起来还是会沉下去呢?这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让他自己去做试验,孩子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当他把积木放到水里,看到它漂浮起来时,便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父母也可以拿一些金属、石块等放到水里,让孩子得出最后的结论:密度比水大的东西会沉到水底,反之亦然。由孩子亲身经历的东西,最容易印到他的脑海里,以后学习课本知识,才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也更容易学会。

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孩子到了3岁后,往往变得特别爱提问,问题的内容几乎会涉及生活中的所有方面。有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很难用几句话回答清楚,有时甚至会使家长心烦。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

首先应该了解到,孩子到了3岁,他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是什么了”,而是要问大量的“为什么”,这说明他的观察能力在加强,他在进行思考,只要他观察到的,他就要发问。对此,家长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没有耐心”,因为这样会使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下降,他会处于机械、被动接受的地位,有时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

对待较难回答的问题,家长可以这样回答:“我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想好了再告诉你好吗?”孩子一般不会再继续追问下去,当然最好还是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尽量把问题讲清楚些。此外,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启发式的反问,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回答。有些问题可以作比喻解答,因为太深的原理孩子是听不懂的。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小时候就特别喜欢问为什么,他从小体弱多病,但却很爱动脑筋,凡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他问“为什么锅上冒蒸气?”“为什么凳子四条腿?”“金子是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弄得瞠目结舌。

但小爱迪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妈妈的充分肯定。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是没有前途的,是成不了大器的。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个时候,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睁大眼睛听着,听完后,还会有一大堆新的“为什么”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

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4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蛰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找来一根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还有一次,那是小爱迪生6岁的时候。一天早饭后,妈妈正在做针线活儿,爱迪生“咚”一下撞开了门,连跳带蹦跑进来了,吓得妈妈把手都扎了。

爱迪生气喘吁吁地问:“妈妈,大母鸡趴在鸡蛋上做什么呀?”

妈妈笑着说:“在孵小鸡呀。鸡妈妈就是用自己的体温、用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将鸡娃娃孵出来的。”

“噢,原来是这样,太有趣了。”爱迪生拍拍大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推开门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见爱迪生的踪影。妈妈很着急,一家人四下寻找。一直到傍晚时分,大家才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院鸡舍旁边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几个鸡蛋,他正小心翼翼地趴在鸡蛋上,一动也不动。

妈妈看他专心致志的样子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孵小鸡呢!”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想不到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趴在鸡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要重于成年人,因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鲜的,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孩子一旦对某个东西或某件事产生好奇,就会专注于这个事物,直到把它弄清楚为止。比如,在大人眼里,一件普通的玩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一个孩子眼中,这个玩具是新奇的,是值得“研究”的,他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甚至会拆开来弄个究竟。然而,当孩子对充满好奇的东西熟悉了之后,弄清了事物的来龙去脉,也就不再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了,他会丢弃原来的,并开始对其他事物发生兴趣。因此说,孩子的好奇心是不断拓展的,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直至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

怎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呢?那就是要让孩子多多接触新事物,并让他对此感到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千万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指点、说教,这将使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千世界为人们展示了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内容,但这些在大人和孩子的眼中则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比如带孩子外出散步,他会对身边的一草一木、虫虫鸟鸟产生兴趣,他会问妈妈这些都是怎么来的,还可能会问月亮的妈妈是谁。父母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早已没了好奇心,但面对未知的孩子,还是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并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孩子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接下来,他会对更多的事物产生新奇感和探索的心理。

我们都知道,牛顿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牛顿在科学上能够取得这么重大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这是他善于观察思考,勤奋刻苦钻研的结果。

年轻的时候,牛顿就非常注意观察自然现象,不管什么事都在心里问个为什么。据传说,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刚好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觉得很奇怪,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下,而不向天上飞去呢?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思考和研究,牛顿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父母在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同时,也要学会努力呵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向他抱怨说,她的儿子特别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金属表给拆了。她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陶行知先生叹口气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扼杀了!”

当孩子因为对一件东西感兴趣而产生破坏的想法时,一般父母的做法就是严加阻止他的破坏行动,甚至施以棍棒。这种做法虽然保护了物品,却没有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由家长的威慑造成孩子好奇心丧失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好奇心的呵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只是认为孩子破坏东西是不对的,长大之后肯定会变为坏孩子。在这里,希望存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能够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的童心重新审视一下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其结果大不一样。

那么,怎样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们注意和参考:

创造适宜的环境

人类周围的环境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当这些事物具体地呈现在孩子眼前时,要引导他多看、多听、多闻、多触摸,通过这种直接刺激的方式,培养起孩子探索生活、探索世界的习惯,从而为他以后的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在接触喜欢的东西(如荡秋千、坐旋转木马、玩积木、玩飞机玩具等等)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并增长了知识,使他认识到周围世界的博大精深,从而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为追求新的知识做好了铺垫。好奇心的培养与呵护拒绝单调、枯燥、压抑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但不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反而会扼杀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让孩子突发奇想

孩子一般对地理历史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会突发奇想,问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有个好奇心很重的孩子问他的妈妈:“月亮有妈妈吗?”对于孩子突发奇想的问题,家长要认真对待,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不能解释,就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总之,家长要有耐心,给孩子简单易懂的解释,而不是把自己的一套大道理灌输给孩子。

多陪孩子到户外走走

一个小小的院子,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在户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孩子会看到季节的改变、植物的生长、鸟类的迁徙和虫类的爬行,能够观察的东西太多了。父母还可以陪孩子去游乐园、动物园,在节假日陪孩子到电影院、歌剧院,让孩子感受艺术的魅力,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眼界,也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让孩子自己动手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和爱动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运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通过做一些小实验、小游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让他自己动手做喜欢的东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孩子种植花果蔬菜也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种子怎样在泥土中吸收水分而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亲身体验到生命的奥秘之后,上学以后就不会对学习产生畏惧了。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种宝贵的天赋,父母应该好好地呵护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人的一切智力活动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学习、生活和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力,有利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观察方式。有的孩子可以准确、透彻、精细、深刻地对事物加以描述,而有的孩子只是对该事物形成一个模糊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区别呢?这与家长对孩子早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心理研究专家认为,在缺少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儿童对于认识的内容是苍白无力的,而且注意力涣散,易受暗示,缺乏学习能力。由此可见,缺乏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起着多么大的消极影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对他思维能力的锻炼,更关系着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应充分引起重视。

梁启超说过:“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因此,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学习、工作、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众所周知,在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通过视觉获得。如果孩子视觉能力发育不足或不平衡,在学习中就出现各种困难,如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分辨物体异同困难、从背景中找出指定图形困难、字母及数字混淆等。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

观察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观察力更是一种急需培养的能力。作为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小孩子来说,那就更加重要了。那么,怎样培养小孩子的观察力呢?

从兴趣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很喜欢透过各种方式,去摸索、了解他周围的人、事、时、地、物。这是年幼孩子的共同特征,经由好奇、寻找,可以使孩子更加了解已知与未知的世界。作为小孩子,大都对有生命力的小动物或者昆虫感兴趣,家长应该抓住这一点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在这里,我不妨向各位家长推荐一种,通过观看“蚂蚁搬家”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好方法。你绝对想不到这个讨人厌的小昆虫,却是训练孩子观察力的好教材!在假日里,你可以领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找一处有蚂蚁踪迹的地方,因为,蚂蚁是一种相当有组织的生物,他们的分工相当精细,每只蚂蚁各司其职,作为家长可以在蚂蚁出入的地方,放一些饼干屑,然后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雄兵们把饼干屑搬入蚂蚁窝的有趣情形,家长可以一边对孩子讲解,一边让孩子独立观察,这是引导孩子最自然且最方便的教材!

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孩子一出生就对于周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相信家长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盯着孩子无邪的脸庞,看着他的眼睛咕噜咕噜地转;看着他观察周边环境;看着他用小手触碰着他好奇又陌生的事物,等他渐渐成长,开始尝试许多新鲜的活动,在追逐、游戏中,不小心的碰撞,让他号啕大哭,但也学习了什么是疼痛。没错,所有的感官能接收的信息都是一种观察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痛觉等六大感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通过比赛、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例如:我们将一大堆不一样形状的积木倒在地板上,家长与孩子一起,看谁先找出同样形状的积木,并且分类放好;或者拿两张相似的图片,看谁先找出细微不同的地方?(在活动中,家长要故意让着孩子,以激发孩子的进取心)这样一来不但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归纳以及分析力,让他变成一个细心且有组织能力的人。

从做家务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做家务也能够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作为二三岁的小朋友,已经可以开始分摊一些简单家务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把洗净晒干的衣物通通收进屋子里,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一起做分类的工作,哪些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哪些又是自己的?别小看这些分类的工作,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和你一起做这样的分类游戏,不但可以培养他的观察力、秩序感,无形中让他变成一个整洁且有责任感的人。

从观察大自然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家长还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作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草等等,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孩子观察力。大自然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课堂。孩子如果家居城市,家长应带孩子到公园、广场、动物园、植物园去散步、游玩、欣赏;或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花木虫鸟展览……

另外,家长在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多提问。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灵深处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孩子们的问题有许多是父母们意想不到的,或者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也许连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要知道,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观察力”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细微,但是却掌控着孩子成长学习的成败。因此,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当今父母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充满想象力是拥有智慧的象征,有的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宇宙飞行员,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遨游,有的孩子把自己想象成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还有的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解放军战士,为守卫祖国边疆尽自己的一份力……孩子天真的想象常常被大人们看做是幼稚的,甚至是胡思乱想的,因此,当孩子把想象的事物用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时,往往得不到大人的支持和理解,反而会受到奚落。这种情况出现的后果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受到抑制,丧失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使他的智慧之门关闭。因此,要使自己的孩子聪明,就要努力培养并呵护他的想象力,甚至鼓励他“异想天开”。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比如玩具、积木、图书、画笔和画纸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东西,他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完成基本的探索活动。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漂亮的积木搭建美丽的城堡,还可以教他用各种色彩的画笔去画他想象的天空和草原,在孩子完成创作后,让他用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这样,孩子的思路会变得更加开阔,想象的空间会变得更加广阔,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挖掘和展示。心理专家研究证明:儿童天生就具有非凡的创造性潜能,只有科学的引导和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可以得到充分展示。激发孩子的兴趣,并给予适时的教育和启发,使孩子富有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成为父母们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有一位父亲,经常教孩子画画。他在授予画画技巧的同时,也让孩子充分调动自己的脑细胞,想象画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有一次,小男孩儿对颜色着了迷,把绿色的草原画成了红色,而把草原上奔驰的骏马画成了绿色。父亲没有马上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这样问他:“草原为什么是红色,骏马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因为草原被阳光照射,而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所以照在绿色的草原上就变成了红色;骏马要吃草,草在马的身体里发生作用,所以马就变成了绿色。”这位父亲非常开心,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拥有如此独特的想象力,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得这样好。从此之后,他就耐心地培养和爱护孩子的想象力,并让他学习创造的技能,而孩子最终也在正确的指引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让孩子进行多方位思考

只有进行多方位思考,才可以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拓展。比如,孩子会看到天空中的云彩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像一只乖乖的小猫,有时像一只在水里游泳的鸭子,有时像一匹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各种各样的形状让孩子产生无限的遐想。这种想象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扩大他的知识视野,因此,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让他到户外,多看、多听、多思、多体验。

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都有深入的研究。在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后,达尔文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举世闻名的著作《物种起源》,这本著作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现在依然影响重大。

达尔文小时候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喜欢探索的孩子,他热爱大自然,喜欢昆虫和各种动植物,还喜欢采集动植物标本。有一次,小达尔文和妈妈在花园里种树。妈妈对儿子说:“泥土的力量非常巨大,它可以使幼小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也可以长出小草,小草被牛羊吃了,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泥土还可以种出小麦和棉花,让我们填饱肚子,还可以有衣服穿。你说泥土不是块宝吗?”

小达尔文眨眨眼睛,问妈妈:“那泥土能长出小狗来吗?”

妈妈笑着说:“小狗是不能在泥土里长出来的,小狗是狗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妈妈的妈妈生的,是吗?”

妈妈点点头。

“那最早的妈妈是谁呢?”小达尔文依然不依不饶。

“最早的妈妈是上帝!”

“那上帝的妈妈呢?”

面对小达尔文穷追不舍的问题,妈妈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她依然微笑着对孩子说:“儿子,世界上好多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你长大之后就去把这些谜一一解开吧。”

正因为从小培养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达尔文后来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这与他的母亲善于开发他的思维,科学指导与启发他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土壤,让他在田间学会自耕自种,最终获取胜利的果实,对于当代父母来说依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任何想象都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只有不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孩子的想象才能丰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授予孩子必要的科学知识,还应该给他买一些图书(比如漫画书、小人书、图画书),这样,孩子在脑海里才会形成最初的知识系统。只有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他的想象力才会丰富起来。除了读书之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去参观,让孩子直接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知识营养。还应该让孩子多看看电影,多做游戏,多画画,让孩子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孩子通常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身边的事物,由于他的思想比较单纯和天真,往往他的想象也是不可思议的。父母对于孩子奇特的想法,要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并不是什么胡思乱想,这样的示意,有利于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天马行空的联想。有时,孩子的灵感更值得借鉴,因为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这样做不合理,那样做不正确,而孩子的想法没有任何束缚,他可以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往往这种表达要比大人的思维更合理、更新奇、更有创意。重视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对于每一位家长都意义非凡。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异想天开,更不要讥笑、责备孩子“不可理喻”的幻想。要相信他的能力,并适当地给予奖励,让孩子在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在心理学上,注意力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有选择的集中的能力。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对发展孩子的智力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分散,做事三心二意,那么他在学习中就不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对知识的概念掌握不牢固,也就不会学到科学知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考能力下降,对学习丧失兴趣,最终也不利于他智力的发展。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者达半数以上,多数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孩子年龄小

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专注的能力越低。小学生聚精会神地专注于某个事物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学龄前的儿童的注意力在10~15分钟之间,因此,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看到他喜欢的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好奇心,这时,他的注意力是聚集在这件事物上的,并产生了“研究”这件事物的兴趣。孩子的兴趣和大人的兴趣是不同的,大人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对他眼前的事物不感兴趣,家长再怎么引导、启发,他都不会把注意力集中过来,更不会产生探索的心理。

外界的干扰

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他就会对外界的干扰格外敏感,一有点什么声响,他就会东张西望,还会产生看个究竟的心理。如果你在孩子旁边大声地说话,或者播放音乐或电视,他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转移到这些干扰他的事物上去。

男孩儿天生具有好动的性格,比女孩子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根据这一特点,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方位的指点

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学,父母可以跟着他,提醒他学校在家的哪个方向,在去学校的路上都有哪些标志,到了学校后怎样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等等,这个过程就是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可以让孩子自己买东西,让他在跟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着集中注意力。

小楠是家里的小王子,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他,但从来不会放纵他的行为。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方面,父母就采取了让他多出去锻炼的方法。比如家里面缺少了酱油、食盐等厨房用品,妈妈会让小楠出去购买,小楠会很高兴地接受,因为妈妈给了他零用钱,可以买糖吃了,在商店购买厨房用品的过程中,小楠的注意力得到加强,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以后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小楠能够购买的,妈妈都会毫不犹豫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小楠也因此受益匪浅。

提供安静的环境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比在嘈杂的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家庭里,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避免分散、干扰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孩子看书、画画、学英语的时候,尽量把电视或音响的声音调到最小,不要在孩子旁边大声讲话,更不可大吵大闹,这样有利让孩子专注于他所进行的活动,从而为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外部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养成生活的规律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让孩子听一些音乐

音乐不仅能愉悦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他就会安静地待在距离音乐比较近的地方,独自欣赏,直到优美的音乐播放完毕。有的孩子比较开朗,还会随着音乐的旋律拍打节拍,或者摇头晃脑与音乐同步。父母在为孩子播放优美曲子的时候,要注意他的情绪反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让孩子爱上艺术的同时,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用故事启发孩子

当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不肯学习时,家长可以讲一些小故事,启发孩子。比如大花猫和小花猫的故事,大花猫很认真地在河边钓鱼,不一会就钓上来一条又肥又大的鱼,而小花猫不专心,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最后,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大花猫耐心地教育小花猫,让它专心地坐在河边钓鱼,小花猫听了后很惭愧,便依照大花猫的话,专心地钓起了鱼,不一会工夫,小花猫也钓到了大鱼,小花猫非常开心,从此做任何事都很专注,再也不三心二意。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意识到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害处,从而在行动上会有所表示,他会想到只要不集中注意力就钓不到鱼,就会一无所获,那么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孩子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并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注意力。

在运动中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增强体质、有益身心的运动。进行乒乓球的锻炼,可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身体的协调性。对于孩子来说,乒乓球不仅可以预防近视,还能有效培养和提高注意力。打球时,孩子的双眼以球为目标,上下左右随着球的跳动而不停地转动眼球,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并且形成了持久专注的耐力,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好处。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如果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经常走神,有可能就是因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并艰涩难懂。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向孩子讲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向他提出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对他意志力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智慧之母”,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可见记忆在智力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大学者、大文学家们的成功无一例外都与超强的记忆力有关。德国杰出的诗人歌德在幼年时就记住了很多歌谣,到8岁时就掌握了4种语言;英国著名科学家道尔顿5岁时就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诗歌;我国古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幼年时期不但能背诵诗篇,还能即兴发挥,7岁时即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咏鹅》。因此,记忆在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智力活动都离不开记忆,培养高智商的孩子,就要从锻炼和提高他的记忆力开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等基本过程。记忆首先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几秒钟的信息储存,完成简单的识记过程,这也是最短期的记忆;接下来需要有意识记,则要经过几分钟时间,这个过程用来掌握信息,也就是积极的记忆,最后一个阶段便是保持、再现的过程,可以定义为长久的记忆。成人和孩子对事物的记忆过程是不一样的,成年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力,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摈弃与主要内容无关的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孩子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进行浅显的记忆或机械记忆。根据这一差别,美国学者布鲁诺·福斯特建议每天花上一点时间,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对于孩子记忆能力的训练越多,让孩子主动掌握的信息越多,那么对于以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哪些因素影响着孩子的记忆力呢?了解了制约孩子记忆力的各种生活因素,才可以对症下药,有目的地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压力影响记忆

压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情绪压力,一种是生理压力。情绪可以是正面的阳光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如果一个孩子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那么他的积极情绪就会得到释放,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识记过程也就相对轻松;而一个满腹心事,压抑、恐惧或愤怒的孩子,往往把自己置于“苦难的深渊”,这种状态的孩子容易丧失自信心,对于未来充满悲观,而且注意力涣散,集中注意力的功能不断下降,其记忆的能力当然也就随之降低。

生理压力主要源于某方面的功能负荷,如暴饮暴食或超负荷工作,适度的饮食对于孩子记忆力的提高非常有好处,但如果暴饮暴食就会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失衡,无法正常运转,从而使得孩子的记忆力大受影响。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记忆力的发展。轻微的压力比没有压力更能帮助人们发挥潜能。

睡眠影响记忆力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睡眠好是记忆好的关键。可见,拥有良好的睡眠对于提高记忆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睡眠可以解除大脑疲劳,还可以制造大脑需要的含氧化合物,这些物质为思维和记忆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对于记忆的巩固和提高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睡眠少或睡眠质量不好则会损害记忆力,直接影响记忆力的发挥。那么每天应睡多久才有利于记忆力的提升呢?科学研究发现,新生儿每天睡约18到22小时,之后逐年递减,7到10岁的儿童每天睡9到10小时。可见,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是最可靠的能长久促进记忆力发展的好办法。

兴趣影响记忆

记忆和兴趣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对某一事物不感兴趣,就很难对此形成识记意识,更不能对此事物形成巩固记忆。因此,在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时,要确定孩子对此是否感兴趣,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启发,只有因势利导,才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

理解力影响记忆力

当孩子开始接触生活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在他的理解之外。在大人看来,不同的事物,理解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但在孩子眼里,所有的事物都一样,没有深浅之分,因为孩子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对于内涵不具有理解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家长在帮助孩子识别难易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接受理解之外的东西,比如,孩子对于古代诗歌的内容存在机械记忆,如果他对于内涵不完全理解,就不要强迫他去记诵所有内容,并不是记得越多,他的记忆力越好,有时,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呢?

1.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是有效识记的前提,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记忆的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三心二意,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让孩子保持一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进行识记之前,会对各种知识对象进行筛选,从中摘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积极的记忆。如果孩子对学习资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也难以记住。

3.让孩子进行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让孩子经常回忆

回忆可以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5.让孩子学会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哈佛大学有一个理念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不要以为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绘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能力;素质的核心,应该是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一个人的思维不行,在现代条件下他不可能成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力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提高孩子的感知和观察力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大量积累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努力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这样可以扩大孩子的印象范围,使之容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以发展思维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测试,弄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的现状。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一般来说,初中生在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缺陷。“死”就是学的死,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困难会越来越大,常常出现要他们去学习就像要他们去服苦役一样令人头痛的情况。处于这样思维状态下的孩子,只会越学越糟。所以家长要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一些小问题,让他积极运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和寻求答案。在孩子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父母陪孩子去参观一个摄影展览,对于展出的作品,父母可以发现他的兴趣点,可以一起讨论评价,还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为什么认为这个作品好呢?你对于它的理解是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因此家长首先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并反复告诫他们,切不要认为,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印的,都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从来不想也不打一个问号。也不要因为怕问错了面子不好看,就丧失提问的勇气,相反,每到学习时,就要要求孩子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找出疑点。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家长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家长正是这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例如,过去孩子一放学回来,家长总喜欢问:“今天有没有测验?”“考多少分?”如果是得了90分或是100分,家长就笑逐颜开。现在一些聪明家长就迥然不同了,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总是关心地问:“今天向老师提出问题了没有?”“提了。”接着家长更关心地问:“你提的问题老师认为有价值没有?”如果回答,“有,老师认为很有价值。”那么这时全家会欢欣鼓舞,孩子也会受到赞扬。因为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上这个事例不是值得我们的家长借鉴么?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想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究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家长切不可随意禁止甚至恐吓他们,以免挫伤孩子开发思维的积极性。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从小爱科学、勤动手、肯钻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让孩子畅所欲言。

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也应让他说完,适时而又恰当地给予指导,在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下成长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对某些问题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容易受暗示。相反,在家长制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也提不出新的观点,总是看家长的脸色行事,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从附和随大流,这就影响了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启发孩子“异想天开”

在人们的长期生活过程中,所有的物品都有其常规功能。例如,传统观念认为,碗是盛饭用的,暖瓶是盛热水用的。如果我们变换一个视角去思考,就可发现碗还可当乐器,暖瓶还可放冰。这就是“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孩子在学习知识时就不会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就会思路开阔,灵活自如。

要鼓励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就要从小事做起。例如,平时,要支持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尝试。玩玩具和做游戏时,不一定非要孩子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做,不妨出点新花样。有些事情,孩子因“异想天开”而出了差错,不要急于去责备孩子,而最好帮助孩子分析一下,找到更妥当的方法,并告诉孩子什么是可行的,给他适当的提示,让他换个方法再试试。做对了就要给予表扬。这样,孩子便会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自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也就习惯去用脑筋想一想了。

此外,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的知识就是绝对不能更改的。让孩子具有一些“怀疑”精神,对他扩展思路是有益的。要知道,没有科学家的大胆想象和艰苦验证,也许今天我们还会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科学的每一进步都离不开大胆的设想,也离不开对现有模式的“怀疑”。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知道按老师和家长给的答案去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就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了。

鼓励孩子玩益智游戏

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发展智力、开发思维的重要因素。在游戏中,孩子没有任何压力,心情十分放松,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远远没有现实中的问题那么复杂,解决起来也得心应手,因此许多游戏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形式。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父母认为游戏不是孩子的学习方式,而只是玩的一种形式,基于这种观念,父母们就极力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甚至不让孩子玩游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孩子玩的天性,对他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实际上游戏是孩子的本能,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没有游戏,孩子会陷入困惑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知道该如何取悦自己,更不用说发展智力、开发思维了。因此,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位家长最需要去做的。

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80%的父母认为孩子玩游戏是有益的,而且60%的家长有每月陪孩子玩一次游戏的习惯,有三分之二的家长认为游戏对他们孩子的生活有正面的影响。但在大多数家庭里,陪孩子一起玩益智游戏的父母少之又少,孩子往往独自玩游戏,没有任何家长在身边指引、监护。因此,面对游戏,中外家长有正面的思考,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孩子玩游戏,并如何引导孩子玩益智、健康的游戏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而这个世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游戏,只要善于发现,就可以为孩子寻找到适合他的游戏方式,在让孩子玩的过程中,不要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把属于孩子玩的时间还给孩子,让他在游戏中体会生活的韵味和乐趣。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在课余时间应该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比如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等,认为只有学习了这些,将来才可能成为全能型人才,才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在班级里落后于其他同学,就要在课余时间补课,以争取缩短和其他同学的距离。这些家长的想法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和培养,但是孩子玩的天性被剥夺了,业余时间没有了,学习负担相应增加,就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觉得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没有任何乐趣,相反会对游戏产生更多的兴趣,以致用逃避学习来争取玩的时间,争取快乐,争取生活的乐趣。所以,如果孩子的课余时间充足,家长可以给他安排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于一些课业负担较重的孩子,应适当给予他玩的时间、玩的空间,让孩子感到放松的同时,也从游戏当中学习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引导孩子玩益智游戏,首先要正确看待游戏的价值和作用。游戏的价值在于增加孩子的乐趣,让孩子得到身心放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亲身操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和提升,也有助于孩子克服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不安和愤怒的情绪。既然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家长就要引导孩子玩一些益智的、健康的、心理方面的游戏,根据孩子的特性,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力方面的训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是孩子主动、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不能有任何强迫、呵斥或催促的成分,因此家长在引导孩子玩游戏时,要注意孩子“要玩”,而不是“要他玩”,选择他喜欢的游戏,让他从中获取快乐和进步,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不要在意“玩”以外的东西,比如会不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会不会破坏什么东西,会不会让孩子越玩越懒等等,只要孩子尽情地玩、兴致高涨、情绪愉悦,家长们尽可以不要阻止或限制孩子玩的行为和过程。虽然玩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对他以后的长足发展来说是很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孩子逐步培养了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学会了如何思考,这些都使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受益无穷。

陪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于游戏的兴趣,还可以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比如性格、志趣等,有利于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很多会玩游戏的孩子都有家长在身边陪着,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强,而且心态也更健康。因为孩子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引导和启发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要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因为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自己孩子的发挥,使孩子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要马虎、不要心不在焉,而是要用心,真诚投入。

游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成功与失败,如何在游戏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失败后反思游戏带来的困惑,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不要代之以行。比如玩积木游戏,孩子往往会堆到一半便不再继续,因为他觉得,怎么搭建自己的城堡也不像原来想象的样子。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给予指引,可以多问问孩子“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赏,也可以说:“好漂亮的城堡,不过如果再……就好了。”这时候,孩子受到了鼓舞,会更加努力,直到把自己的城堡“盖”好。

如今的孩子多数处于“钢筋水泥”的环境中,可供他们玩的游戏并不多,有的孩子甚至一天到晚关在一个小屋里,做习题,复习功课,失去了玩的天地。这样的孩子是可悲的,也应该引起家长的警觉,当孩子不会玩的时候,他的其他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甚至消失。比如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一一丧失。高分低能的孩子绝不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培养高智商高能力的孩子更需要家长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引导,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行动。

同类推荐
  • 听宝宝的话

    听宝宝的话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新爸新妈脱离“苦海”,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呢?当然有——掌握一门由声音和动作组成的“外语”,即读懂宝宝的话,是新爸新妈必须学习的一门功课,做好这门功课,育儿将变成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
  •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

    孕妇可不可以滚床单?宫外孕是老公没瞄准吗?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剖宫产什么时候该做?老婆在产房生孩子,老公们该做些什么?……一本让育龄女性安全生孩子的贴心读物。作者精选并解答了30余万人关注的关键孕产问题,是孕产版的《只有医生知道》,直播妇产科实况,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各种热播医疗剧。在这些典型的案例中,您不仅可以了解到更为细节化立体化的孕产知识,还可以真正走进产科医生们的内心世界。不看就亏大了!市面上的孕产书,真的很难选,好像都差不多。这本书寓知识于故事,还随书赠送孕期大事录,让你知道怀孕的大小事,真正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果断拿下,不纠结。愿你一儿一女拼个“好”。
  • 世上没有笨孩子

    世上没有笨孩子

    《世上没有笨孩子》内容简介:我们不应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孩子。因为命运本就没给他们相同的际遇、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基因……这些并不是孩子的错!希望每一位家长,能把孩子生命的底色擦亮一点,能让孩子生活得阳光灿烂一点。
  • 亲子性格的力量:听小嘉老师讲亲子性格色彩

    亲子性格的力量:听小嘉老师讲亲子性格色彩

    性格色彩因材施教,就是用简单、直观的方法教会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领会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解放了自己,与孩子形成相对独立的关系,摆脱过去既束缚孩子又难以脱身的身心疲惫的局面。同时,孩子的天性也得到释放和尊重,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读懂亲子性格色彩,孩子以天生性格成长,才会长成“茁壮的树”。
  •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发育,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有可能会对男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书涉及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困惑、心理品质、学习生活等内容,能有效地解除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引导男孩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青春期。
热门推荐
  • 世界航空母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世界航空母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蛇妻

    蛇妻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死了,你会害怕么?公司委派我去老家工作,意外发现自己已经死了一次。
  • 冷少的退婚新娘

    冷少的退婚新娘

    他生于军阀之门,杀伐决断毫不留情,风流薄情流连于花丛之中。她只想本本分分过完今生,却阴差阳错遇到了他,注定的见面,他对她产生兴趣,未婚夫的背叛,亲人的算计,家破人亡之时,幸得他收留。他用不容于人前的温柔打动她,用不同于别人的霸爱感动她,她终于倾心相许。成婚那日,他却抛下她,一夜之间的天翻地覆令她万念俱灰,却也让她发现了惊天秘密……
  • 凤含战神传

    凤含战神传

    一场阴谋,让她落得被冰镇百年的下场。凭借着她的足智多谋,在各界中搅动风云。各界新君崛起,与她的权谋密不可分。
  • 读懂人生全集

    读懂人生全集

    读懂人生是一种成熟的淡定,是洞察世事后的超然达观,是禅悟后至简至真的人生境界。《读懂人生全集》是一本让你能策划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光扬自己的人生读本。借助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哲理,揭示了人生的许多奥秘。为解决青少年朋友的困惑,从人生励志、修身、仕途、治学、人际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哲学的角度启迪人生,用生动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渐渐重新开启感悟的心灵,让思想慢慢复苏。
  • 巅峰异能

    巅峰异能

    在世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真实而血腥的世界,一批残忍而愤怒的能力者,演绎着不一样的生存法则。没落的异能者们为何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一个刚刚成为异能者的学生杨飒,差点成为杀人恶魔,加入了特战队的他又将如何立足?强大的四大家族到底进行着怎样的竞争和守护?本来不被看好的特战小队,在杨飒的加入后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来平静的世界,在杨飒加入特战小队的一刻,命运的齿轮将转向何处?编辑在宸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天天家常菜

    天天家常菜

    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你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天天家常菜》介绍了凉菜、素热菜、荤热菜、锅仔及靓汤这些家常菜谱,学会后在家即可享受舌尖上的幸福。
  •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