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4900000003

第3章 特立独行——掌控自我命运的个性舵手

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美国权威儿童教育博士 詹姆斯

方法一:做自己命运的舵手

从前在一村里有一个特别会捕鱼的渔夫,因为他脾气很好,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一天,他又去捕鱼,孩子们都跟着他来到了江边。

“大叔,你能帮我抓一条鲫鱼吗!”

“大叔,我想要鲤鱼!”

孩子们纷纷让他帮忙捕鱼,好脾气的渔夫一一满足孩子的要求。可只有一个孩子没有让他帮忙捕鱼,渔夫走到他跟前说:“你想要什么鱼啊,大叔帮你抓。”

“大叔,我不要鱼,只想请您教我捕鱼的方法。”那孩子一脸真诚地说说。

渔夫很高兴地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并手把手地教这孩子如何来捕鱼。后来,渔夫离开了这个村里,再也没有人给孩子捕鱼了。

而那个学会了捕鱼的孩子,随时可以到江边去抓鱼。其他孩子特别后悔:“唉,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只要鱼,而应该跟大叔学捕鱼才对。”

对于一件事情,自己会做与不会做,是有很大区别的。向渔夫学会捕鱼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有鱼吃的人。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有一个幸福人生,就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掌舵自己的人生,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独特的个性。

独立,是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成功者必须坚守的一个原则。成功以有主见为前提条件,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现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很少自己动手做事,一切全都由父母“承包”了。明明自己能洗手、洗脸、洗脚,父母却非要给打好水,替孩子收拾,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以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发生以下的尴尬,也就不足为怪了。

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回奔波,在各个摊位面前忙个不停,半天填了20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并且不断向有关方面咨询着。见他跑来跑去,许多人以为这位老年人也是来找工作的,没想到她是在帮24岁的儿子找工作。许多知情人摇头叹息。但以上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父母代办一切的现象并不鲜见。由此可见,父母从小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有些人认为,人的一生是由上天所控制的,他们的成长也由父母、师长来决定的。甚至还有人相信,人生是由天空星座的运行来决定的,人无法改变。他们相信人生是由环境、命运以及各种机遇决定的,因而对生活往往有很重的怀疑和恐惧之心。如果一个人把自己一生降临的各种事情都看成是有能力控制的,能够自己做决定,那他就是一个幸福之人。无论他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他们都能毫不慌乱地选择适当的行动。

人生就如同一条航船,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在驶向成功彼岸的路上,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迷失了自我,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人做了自己命运的舵手,而有的人却随波逐流。每个人都希望走向成功,孩子也如此。那么,就让孩子做命运的舵手吧!

一个孩子特别地爱好文学,所以她就向《小说月刊》投稿,每一次投稿失利她都会折一只纸鹤,然而,日升月沉,斗转星移。她屡屡冲击的《小说月刊》,终于为她辟出一席之地。然而,她却是一个奔跑的女孩,正如她所说“人生恰如赛跑,最大的快乐不仅在于冲刺的瞬间,更在于奔跑的过程。在奔跑中我们可以享受到点点滴滴平凡的喜悦,能参透生之自由与意义,我们因跑而不负此生。”尽管每次纸鹤遮断都意味着失败,但她依然孜孜不倦地看书,写作,终于她的文章发表了,一篇,二篇……

让孩子相信自己吧!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出局,当过去的一切都成为记忆,当往日的欢笑沉淀心底,当逝去的痛楚都已经烟消云散,他仍可以坐上了自己人生之车的驾驶座,从如自如地驾驭人生。

父母帮孩子学会自己做自己命运的舵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父母要学会对孩子放手

很多父母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与孩子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所以孩子无论孩子长多大,仍然把他们当成幼小、无助、依赖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父母在过分关心孩子的同时,也是在传递对孩子能力不信任的信息。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或像养宠物一样地养育孩子,这些对孩子都是不利的。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有“训练冠军”的意识,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自己,去处理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够从做事情中体验到“胜任感”、“掌握感”,有了这些体验,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对自己有信心。

2.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时刻要让孩子明白,成长不仅指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也意味着孩子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父母最好先从家里开始,给孩子分配一定的事做,让孩子先学会照顾自己,然后学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出门在外,让孩子去买票,找公交车站。要不断告诉孩子,给孩子灌输一种意识: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3.鼓励和支持孩子

孩子在青春期,非常想自己做主,却很没自信,很无助。如果有父母耐心的支持,他们更能健康地成长,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小时候让其体会“胜任感”和“掌握感”,等孩子大些时,就很难培养了。胆小的孩子需要有更多鼓励和支持,才能对自己有信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难,只要父母给自己信心和孩子信心,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孩子就能实际生活中,慢慢积累经验,就会慢慢养成自己独立做事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个性。

个性悟语

把孩子当做生活的中心,而把自己的人生放在从属的地位,这样的父母是没有责任感的。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走入社会,到那时,家里的这一套是行不通的。当他们必须承担起人生的责任,面对严酷现实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为自己所受到的娇养付出多于常人一倍以上的苦痛。

方法二: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

一群小狐狸稍稍长大后,狐狸妈妈便“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爱孩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对想回家的狐狸又咬又赶。非要把它们都从家里撵走,最后小狐狸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去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身为父母也应该像狐狸妈妈对待小狐狸那样来对待孩子。这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匪浅。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伟人都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个性,与父母从小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个性和精神状态的培养。

一天,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大喊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父亲有些心疼地问。

“是的,我感觉好痛好痛。”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父亲语气有些生硬地说。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郑重地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无独有偶,陶行知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父母应该知道,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独立的。如果理智一点考虑问题,自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在人生旅途上,有时孩子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如果将别人的帮助当成了一种依靠。就势必会形成一种懒惰的习惯。对于一个杰出的人来说,他的选择是:“舍弃依靠,自己去奋斗。”

由以上可见,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仅要开发其智力,让其掌握足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自立自强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信任自己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先在一些小事上给孩子放手,给孩子作决定的自由,然后,再将他们可以作决定的事情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加,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难度更大的工作,从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务的骄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这一点对于现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的确很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父母、爱父母。事事都包办代替的父母,显然不是好父母,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2.允许和重视孩子的想法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应允许孩子错误地选择或实践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父母应对孩子发现更合理的事物而表示欣赏,如果孩子的想法正确,父母应承认自己和修正自己并欣赏和肯定孩子,重视和允许孩子的想法,这有助于孩子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3.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对待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孩子很快进入了人生大改变的时代,生理变化,思想变化的“临界点”。这时父母不应再扮演强大保护者的角色,而是友好的陪伴者。父母有时也可以放弃自己的观点,听从孩子的意见,父母可以像对待成人那样和孩子平等协商地解决矛盾。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有改变交流式的准备,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有些事情孩子并没有经验,此时父母需要用引导、探讨的方式把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自立的孩子,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没有意义的事,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因为真正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所以,父母要及早让孩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个性悟语

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仅要开发其的智力,让其掌握足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

方法三:让孩子在自立中走向自强

杰奎琳,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遗孀,肯尼迪总统故身之后,她嫁给了世界船王奥纳西斯。

尽管杰奎琳名扬天下、富可敌国,但她对儿子约翰的要求却十分严格,为了不使约翰长大后成为一个花花公子,小约翰11岁时,她就把儿子送到了英国的德雷克岛“挑战者营地”去接受训练,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练习爬山等等,通过这些来锻炼儿子刚毅果断的独立人格。

约翰13岁时,杰奎琳又把他送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去学习,在哪里小约翰独立生活的勇气和技能。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二盒火柴以及一本如何在野外谋生的书。难苦的锻炼,让儿子养成了刚毅不屈的人格。

在约翰15岁那年,杰奎琳又送儿子到肯尼亚的荒郊野外里独自生存,在暑假期间,杰奎琳还把儿子送去参加“国家户外学校”的70天训练。

这仅仅是磨炼儿子个性的开始,为了更进一步强化约翰独当一面的才能,杰奎琳又送儿子参加赴危地马拉志愿队,从事地震救灾工作,使他感受到了另一种人生。

由于种种原因,约翰自幼自卑、羞怯、优柔寡断、依附性强,但是杰奎琳从不放弃锤炼约翰独立人格的任何机会,使他成为一个自信潇洒、积极上进、理智节制、圆通练达的年轻人。约翰于1983年毕业于布朗大学,在印度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回美国在纽约担任42届发展协会副主任。

1996年,约翰创办了一家杂志社,自己任杂志社的董事长。

约翰由一个自卑怯懦的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与母亲天长地久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政、经等,他几乎样样精通。其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外国出版发行。泰戈尔一生硕果累累,他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和大量文史著作,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歌曲,可以说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泰戈尔一生的累累硕果源于其父亲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

泰戈尔的父亲代温德纳特对子女的管教很得法,儿子泰戈尔的智慧和个性的发展深受父亲的影响。泰戈尔的父亲代温德纳特从不干涉子女的自由。

泰戈尔在《回忆录》中写道:“父亲一生不干涉我们的自由,有几次我的作为违背了他的情感和理念,他只要稍加暗示,就可以制止住的,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认为,内心禁忌的力量未产生之前,最好还是等待,消极地接受某种意见,是不会使人痛快的。”

此外,父亲还有意识地广泛地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的条件和机会。

在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为他主持了成人仪式。仪式结束后,代温德纳特问儿子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旅游。泰戈尔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他当然愿意!

在桑地尼克那些日子里,代温德纳特为在孩子身上唤起自信和责任感,让他掌握钱财,计划每天的生活开销。

旅行到阿默尔特萨尔时,父子俩又逗留了更多的日子。这里的人是有神论者,他们的宗教要义强调一元神梵天的基本精神和人的友爱。父亲定期带泰戈尔去庙里吟唱颂神曲。这一活动大大丰富和陶冶了泰戈尔的情操,令他终身受益。他们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后来进入喜马拉雅山区。大自然的美使小泰戈尔陶醉了。

在这里,泰戈尔开始了他心旷神怡的山居生活。每天破晓前,父亲身裹红披巾,手执油灯,来床前叫醒泰戈尔,与他一块背诵梵文颂词,然后父子俩到山间林中做逍遥游。回来后,父亲教他一小时英文,然后跳进冰冷的水中沐浴。下午仍是读书散步。傍晚,父子俩在屋外平地上促膝而坐,儿子给父亲唱自己喜欢的颂神曲,父亲却给儿子讲述初级天文知识。

泰戈尔与父亲一起度过的四个月的野外旅游生活,是他童年时代最幸福快乐的日子,也是他一生最有价值的感受。

每每回忆至此,他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便油然而生,是父亲让他有了良好的个性,并依此成就了诗意人生。

也许,你不能培养出泰戈尔一样伟大的儿子,但你可以做一个好父亲或母亲,而一个好父亲或母亲就必须注重孩子独立性的锻造,并让孩子学会在自立中走向自强。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1.让孩子办力所能及的事情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大多都有独立做事情的愿望,如自己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而由于没有经验,动作会缓慢而不太协调,或想做好却反而做成了一桩坏事。例如衣服洗完后,领口、袖口照样的脏;做饭时,饭糊得一塌糊涂;做清洁,反而把花瓶给摔碎了等等。这时父母往往会心生厌烦,有的甚至会大声训斥“不会做就不要做”。也有的父母因为有“自己小时吃过苦,现在孩子不能再吃苦”的想法,而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无形中限制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而难以让孩子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面对这种情况,要尽力坚持,也许第一次、第二次会失败,但总有一天,孩子会做得很好,而让父母彻底放心。

2.敢于接触社会,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被需要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被人重视,是个体获得自尊并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之一。

孩子正处于自我统一性整合的阶段,正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时所以要参加些诸如送报纸、卖冷饮、在饭馆打零工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性,形成了社会责任感,也远离了懒散、无聊的空虚生活,形成守时、勤劳等良好的处世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理能力就是在别人不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有独立性的重要体现。也许你平时不觉得,等到了关键时候,它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因此,父母要想孩子自立,父母就要自信地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孩子自己掌握他们的命运。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更需要为自己负责,自我发展,形成自律、勤劳、负责的能力或品质,这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努力。

个性悟语

也许你不能培养出泰戈尔一样伟大的儿子,但你可以做一个好父亲或母亲,而一个好父亲或母亲就必须注重孩子独立性的锻造,并让孩子学会在自立中走向自强。

方法四:让孩子早早体验生活

一个猎人,打猎时捡了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就把它们带回家中精心喂养。这几只小狮子慢慢长大了,它们生活无忧无虑,有吃有喝,自在幸福。当然,它们都关在笼子里,猎人给他们设计的笼子也是温暖而舒适的。没想到,一不小心,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猎人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

一天,那个猎人外出打猎后再也没有回来,习惯了被喂养和保护的小狮子们最后被活活饿死了。而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呢?

由于环境所迫,它已经变成了一只野狮子。它独自在野外时,饿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受了伤,它学会了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它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正是这种独立的、不依靠别人的习惯,使它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现代的孩子,就应该像跑出去的小狮子,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顺利地成活。这就需要父母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锻造,让孩子早早体验独立的生活。

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第34任总统。

艾森豪威尔的成就源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从而形成了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勇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坚强个性。所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他都能保持一个强者的形象。

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从不溺爱孩子,而是根据他们所信奉的宗教“河上兄弟”派的传统,严格教育孩子。他们教给孩子各种文化知识,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包括做饭、打扫卫生等。

刚开始,母亲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切菜怎么生火,母亲会每天吩咐他做什么饭,每当吃饭之前,他都会在厨房里忙活一阵,还真的能行!或许是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原因吧,他感到做饭很有趣很好玩,所以,一开始做得极其认真仔细。由于没做过饭,手艺不精,他做的饭菜,常常让家里人吃得直皱眉头,还叫嚷着难以下咽。但是他的父母很喜欢。

后来,越做越熟练,还练就了一个拿手好菜,就是会做一种汤,家里人都非常喜欢喝。艾森豪威尔真是高兴极了。

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戴维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精通英语和德语,能流畅地用希腊文读书,但他并不让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有任何不同之处。

在教育方法上,艾森豪威尔的父亲制定了严格的家教,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早晨六点钟起床,晚上九点睡觉:每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谁不认真都要返工重做,出现错误则要受到惩罚。

艾森豪威尔的母亲个性沉着、矜持,除了操持家务外,她还腾出时间来帮助更加困难的人。

父母的言行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明白了只有依靠艰苦的劳动,才能改变和创造生活。同时,也形成了他们善于待人接物、团结助人的高尚卓越个性。

艾森豪威尔家旁有一块空地,春天全家人在那里种上蔬菜。等到收获时,几个孩子就用小车把菜运到城里去卖,用所得的钱买衣服和生活用品。

父母虽然管教孩子很严,但在孩子做出重要人生决定时,从不向他们施加压力,而是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正是父母这种培养方式,让艾森豪威尔成就了伟大事业。所以,如果你要孩子有好的个性,就要给他选择权,让他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成功人生。

个性悟语

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各种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包括做饭、打扫卫生等。这样,才可以从小事上培养孩子适应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独立自主的应对能力。

方法五: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对夫妇晚年得子,他们特别高兴。儿子小时,他们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孩子长大后,依然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致儿子成人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们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饿了就咬一口。等他们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看完这个故事,也许你们会哈哈大笑,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大都很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又怎能生活自理?

生活能力差,就意味着独立性差,而具备生活能力的人,一般的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人,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早日能够独立,那么就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去从事工作,并养成习惯。”儿童教育工作者如是说。在培养孩子个性的方面,美国人的方法可以借鉴。

美国人很注重对孩子自立习惯的培养,让孩子从一生下来就一个人睡在自己的卧室里。一个美国人的家庭保姆说:我睡的房间离孩子卧室有两层楼。为了便于照顾他的生活,主人买了一个婴儿监听器,一头放在孩子的床边上,一头放在我身边。我可以从那个小小的“窃听器”里听出孩子是否醒了,是否在哭,他翻身和吮手指的声音,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白天倒没什么,晚上如果孩子生病,我就得一次次爬两层楼去他房间。孩子的卧室里有一张带栏杆的小床和一张大床。孩子还小,睡在小床里。我想睡在孩子房间那张大床上,省得一趟趟来回跑。这样既方便大人,孩子又能得到细心的照顾。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主人,她说:“这不好,心理学家说过,孩子和大人一起睡有许多弊病,比如胆小怕事的习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行为变得怪异等等。”

美国父母这种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的最后手段,对于许多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理解的,都是值得中国父母借鉴的。竞争充满着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为了让孩子日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你想有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吗?那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让孩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父母工作忙的时候,要让他学会自己做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当做锻炼自己自理能力的机会。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掌握自理的本领,将来出外求学,走向社会,就不会依赖别人,就能自己照顾自己。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事实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做事没有计划的孩子,他将无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更无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反之,一般情况下,孩子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而不会手忙脚乱。

2.让孩子适当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父母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要从学做家务开始。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在英国是从餐桌开始的。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父母们就开始鼓励幼儿独自进食。

一般情况下,幼儿在长到1周岁至1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父母认为,幼儿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父母应该积极鼓励。

父母在训练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要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他学做家务。如让他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等。

每个人在做事时,都会做错事,孩子也不能免。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如果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沉着千万不能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对于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不然,会让孩子失去做事的信心,懒得做事。

3.让孩子积极参与

如果你正在修理电冰箱,可以让孩子帮忙,让他帮你拿一把改锥、去商店换一个涡轮。孩子通过亲自做些工作,方可知道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得到报酬,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下来馅饼。在孩子干活的时候,你可以趁机提示他如何才能把活干得更漂亮。让孩子多做事,多参与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

4.做事要有条有理

当孩子做事时,父母都应要求孩子做事尽量做到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得井井有条,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以免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晚上睡觉之前,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如果孩子能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孩子就能够很好地增强自己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以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训练孩子自立的习惯,这样,孩子长大后才有独立承担社会角色的能力从而成就他人不能成就的事业。

个性悟语

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自面对世界,这就是作为“人”的一生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方法六:帮助孩子挑战依赖心理

青青在阿姨家玩,爸爸说好晚餐前来接她。阿姨家聚集着一群7、8岁的孩子,大家跑进跑出玩得十分高兴。青青的爸爸来晚了,已过了开饭的时间。阿姨邀没有走的孩子们一起用晚餐。其他小朋友都很高兴地拥进厨房,围桌坐下,唯有青青望着窗外逐渐黑下去的天空皱起了眉头,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

“青青,怎么啦?不舒服吗?”阿姨与青青一家极熟,看青青愁眉不展,不由关切地问到。

“没有,我担心我爸爸,这么晚还不来,会不会出事了?”青青的眼泪开始涌出来,一脸世界末日到的样子的样子。

“不会的。”阿姨有些难以置信,她小小年纪会这样想。

“还早,或许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先吃饭吧,吃完饭爸爸就来了。”阿姨劝她说。

“不,我不想吃,我要等爸爸。”青青固执地说。

爸爸不来就不想吃饭,引发青青这种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她将个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系在她所惦念与热爱的人身上。他(她)的死亡意味着她所为此生存的意义的完结。其实,这是一种过度依赖心理的体现。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事物的思考与判断,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具有依赖个性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当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对别人产生依赖从而迷失自己呢?依赖的产生多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孩子保护的父母,一切为孩子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自然也就缺少独立性。

同时,那些对孩子过度专制的父母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多多少少有依赖心理,对自己缺少信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对其心理上的独立性的培养。心理上的独立性实际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必须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像青青的父母应当对孩子的心理压力有所警觉,帮助她调节一下生活的视野,将她的情感寄托扩散到广阔的生活中,给她的生活找到更多的情感支点。同时请阅历深的老人为她讲一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家族的历史,帮助她认识到生命的连续性,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向前。当然,这一切教育的最有效支持在于让孩子懂得:父母对她的爱是永远的。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依赖心理,你如何培养其独立性呢?要克服孩子依赖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要孩子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

父母一定要纠正孩子平时养成的依赖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孩子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孩子应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因为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2.要恢复自信心

独立性差的孩子应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同时,孩子应正确地评价自己。

3.向独立性强的孩子学习

独立性差的孩子应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孩子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孩子的独立意识,从而改掉依赖这一不良个性。

4.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

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因为尽量使孩子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要让孩子自己干该自己干的事要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

总之,孩子要想有独立性,就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去帮助他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时间长了,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自然就会形成。

个性悟语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多多少少有依赖心理,对自己缺少信心。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对其心理上的独立性的培养。

方法七:多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一次,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随营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她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非常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多么难堪。

一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这位主持人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讲述:“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不管做父母的多么想关心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非常丢脸的事。因此,父母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呵护孩子的面子。

孩子小的时候,习惯于凡事都由父母来为自己考虑。但是长大一点后,要学会独立,无论什么事情,自己能做的一定不要依靠别人,不会做的也要尽力去学着做,要经常要求“自己来”,并要拒绝父母的帮助,这对于孩了来讲并非坏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习惯凡事都要为孩子做,事无巨细,这也管那也管,这样的父母就要学一学蔡志忠的父亲。

蔡志忠的父亲一向以宽松的作风教育子女,一向放任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绝不会按自己意愿设置一个目标,让孩子从小为之而奋斗。对他来说,儿子立什么志该由他自己来决定,孩子有能力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

有一天,蔡志忠与侄儿永宽和永台一起在庭院里玩耍。坐在旁边休息的父亲一时心血来潮,把志忠他们叫了过来,亲切地问他们:“你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呢?来!一个一个告诉我。”

永宽昂着头,不假思索地说:“我长大以后要做大总统!”

“我想做警察,因为警察最神气!”永台叉着腰,毫不示弱。

“嗯,志忠,你呢?”父亲把目光移向蔡志忠。

“我啊,我最想画招牌。”志忠答得也干脆。

父亲听后,并没有因为志忠志向渺小而不悦,更没有责备他胸无大志。而当时蔡志忠之所以有画招牌的志好,是因他有一天偶尔路过绘制电影看板的师傅家,看到他们用坐标放大的方式描绘电影人物,觉得又好玩又神气。这就是蔡志忠有关“画画”思想的最初萌芽吧!

而志忠的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已给了这“芽”见“阳光”的机会,而没将它扼杀于“萌芽”状态。

在四五岁时,蔡志忠的第一幅漫画诞生了。那是他在墙上的涂鸦。

不一会儿,由小圈圈构成的小人儿已跃然墙上。看着自己抢眼的第一幅作品,蔡志忠挺乐的。

不久,父亲便给蔡志忠买了一块小黑板,那虽然只是一块磨平的石板,画笔也只是一截白色石头,可从父亲把它们呈现在蔡志忠面前的那一刻起,多彩世界的帷幕似乎“刷”的拉开,志忠的心被一波又一波的惊喜充满:原来绘画的世界这么宽阔,脑中构思的图案线条,透过那支不起眼的笔表露出来的过程,是多么有趣而多变。蔡志忠没上学前,十分喜欢在小黑板上涂画,上学后,小黑板上的内容并未变成文字,他已习惯在上面画画了。这已成了蔡志忠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

可见他的父亲送小黑板之举,可谓意义深远。

表面上看,蔡家是标准的父权家庭。蔡志忠的父亲中等个,不苟言笑,挺威严的,蔡志忠自小就很怕父亲。父亲也不大与孩子们交谈,平时话语多是命令式的:“去买酒”、“去打酱油”、“去田里帮忙拔草”之类的。

蔡志忠从小就喜欢看漫画,总想方设法攒点钱买几本过瘾。那会儿,蔡志忠向严父要点零钱颇为难——心里怕呀!他常小声地对父亲说:“阿爸,给一毛钱零钱吧!”但父亲常常给他两毛钱。

在蔡志忠父亲看来,孩子应该有点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不乱花就行。蔡志忠童年时,向父亲要零花钱,总“只要”一毛钱,但父亲总会多给。父亲对蔡志忠的慈爱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宽松的教育方式为蔡志忠提供了丰沃的成长土壤,一年年过去,蔡志忠终于有了自己不凡的事业,成为有用之才。

你是望龙心切的父母吗?那么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比如孩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现实相通的最关键的方面就是与各类人事打交道,父母无疑应,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同时取优避劣,但在具体实行上要避免独断专行,或越俎代庖,剥夺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性个性的养成。

个性悟语

一些父母习惯凡事都要为孩子做,事无巨细,这也管那也管,这样的父母,就要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孩子自己做主!

方法八: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

海伦虽然才11岁,却是一家夏令营的辅导员助手。由于她公正、热情、待人细致周到,她便被聘到这个夏令营做助手,照顾年幼的夏令营成员。妈妈一向相信海伦的自理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对她几个暑假都在夏令营生活很放心。这天妈妈忽然接到海伦的电话,妈妈很高兴问她情况怎么样,海伦情绪有些不对头。

“亲爱的,怎么了,不高兴?”

“妈妈,我们原来的辅导员走了,新来的辅导员莉莎小姐脾气很坏,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很苛刻。”

“那么,她怎样对你苛刻了呢?”

“今天早晨,我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队员召集到早餐处,她莉莎小姐竟当着全队人的面,将我训斥一番,让我在其他队员面前抬不起头。”

海伦的声音有些沙哑了,妈妈很为女儿难过,“你是义务去帮助他们的,她没有理由这样对待你,我马上给你们的营长打电话,叫她去同你的辅导员谈谈,好吗?如果不行的话,不如辞了工作回家来,反正假期里应休息一下。”

妈妈心疼女儿不无道理,但这样做,却不利于女儿独立个性的培养。因此,海伦妈妈的做法是错误的。

独立,是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成功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包括独立的经济能力、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等等。这是一个独立、自由、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出个性的特征。

教皇保罗八世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而且身体肥胖,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身世,也不避讳肥胖的身体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参观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

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保持本色,从不刻意掩饰自我,能保持真实的自我。

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自我、确定自我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个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便认识到这一点,也未必马上就能确定哪种特性适合自己。因为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人是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地显露个性、塑造个性和形成个性的,所以说形成并保持独特的个性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1.要接受真实的自我

每一个人都应接受真实的自我,这种接受包括一切缺陷、过失、短处以及优势和长处,做到自我承受。当然,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这些弱点和缺陷是属于自己,但并不等于自己没有优点。而有了缺点,并且知道自己的缺点,会使我们改正缺点的努力更具有针对性,也使我们自我进步的努力更有意义。

那么,如何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的个性魅力呢?

2.要积极塑造自我

人生不像草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是有能动性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地行动,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来塑造自我,一步步地迈向理想高地。人是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地显露个性、塑造个性和形成个性的。

在现实生活中,要让孩子保持独特个性,既需要有相适应的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也需要孩子个人的努力,用成功来证实自我,保持自我。

个性悟语

孩子一生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智力,而是他们的创造力、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也就是“个性”。

亲子故事:把山洞改为家的鲁滨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孩子看后应深受启迪。在一次航海中,鲁滨孙不幸迷失了方向,漂流到一个荒岛上,除了遇到残忍的野人和可怜的俘虏外,再也没有遇到任何人。吃的、穿的、用的、住的,一切全无。后来有一个“星期五”陪伴他,可他不是一个现代文明人,而是一个野人,鲁滨孙还得教他怎么生活。因为这个岛没有船只经过,鲁滨孙也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在这个荒岛独自生活了28年。28年!一个人呆在一个荒岛上!鲁滨孙怎么过的?他必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漫长的28年里,鲁滨孙独自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他先后把三个山洞改造为自己的家,靠捕杀野兽来进食,然后用野兽皮制作衣服,后来他自己种植了谷物,并制作出了面包……你能想象出鲁滨孙的生活有多么艰苦吗?

写给孩子

1.在一次航海中,鲁滨孙遇到了什么意外?

2.他在这个荒岛独自生活了多少年?

3.你佩服鲁滨孙的自理能力吗?

同类推荐
  • 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可其实,妈妈才是引领孩子的起跑线。妈妈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大格局的妈妈明白,要想给孩子一个好的起跑线,就要对自己用力,设法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唯有扩大自己的格局,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示范,同时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黛西是一位华裔博士妈妈,她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几年,受到严格的教育学训练,在接触了西方前沿育儿法后,黛西发现:教养的每一天,都应该为孩子独立那天做准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高速流通,技术迅猛迭代——未来社会瞬息万变。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聪明妈妈懂得从小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品质和素养,让孩子拥有制胜未来的能力!
  •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0~6岁孩子的“吃喝拉撒”究竟该怎么对付?孩子生病了,我该怎样护理?早期教育要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精养、散养、放养、慢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小生命降临了,除了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外,每位父母都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80后的父母自己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呢。《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 营养美食》精选国内外多个家庭的育儿故事,针对孩子成长期的各个可能性,提供父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书分享育儿父母精心对待孩子每一餐的营养美食经验。
  •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这是一本温暖而充满启迪的亲子教养书,通过作者亲子互动的日常点滴及生活中的小故事,分析了众多育儿难题背后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亲子沟通的技巧,展现出作者深刻独到的育儿智慧和人生思考。阅读本书,无论是对于提高育儿修养,还是促进自身成长,你都将获益匪浅。
  • 不容忽略的细节

    不容忽略的细节

    每一个故事都是经典,每一本书都值得珍藏。书中那些激励人心的正能量小故事,能够激发和提升孩子们内在的豁达、进取、愉悦等正性能量,彻底改变孩子们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全书着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做事能力,让孩子通过阅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些年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些年

    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一直以为自己是深爱孩子的。这么想的话,你更需要停下来,读一读这本书。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无论多么有吸引力的玩具都不能吸引他。如果大人阻止还会顽强反抗。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孩子生来就蕴藏着强大的精神能量,这将引导孩子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而长大。你的“以为”只不过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
热门推荐
  • 欢乐动物城

    欢乐动物城

    有个小女孩,跟她的小伙伴们共建未来。有个小女孩,她很爱笑,她的笑可以感染任何人。有个小女孩,经过大自然的灾害,让她懂得了珍惜现在,期待未来。有个小女孩,她会跟动物沟通,她喜欢动物,她的梦想就是当动物园的园长,和动物喝下午茶、吃甜点,谈心谈八卦,大晚上的所有动物一起开聚会。而她还有一个最亲密的人,就是她的爸爸,不是,不是人类爸爸,而是mouse爸爸!
  • 此情无梦

    此情无梦

    师徒的禁忌,改写了她的命运;错乱的身世,错位了情感。为复仇而来的女子,光鲜亮丽之下难掩悲惨命运。十二年前,她是流落在外的名门千金;八年前,她是一战成名的少年剑客。福兮祸兮,难掩的光芒带给她的不是赞许与掌声,而是无尽的深渊。亦真亦假,一真一假,楚思晴三个字背后的秘密究竟何时才会揭开?兜兜转转,分分合合,有情人是否能够拨云见日,终成眷属?
  • 鬼王令之傀儡战妃

    鬼王令之傀儡战妃

    鬼王令出,天下皆伏。信者,奉之为神;疑者,视它为邪物。一枚鬼王令,以天下千百冤魂为祭,无数人鲜血为引,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早已不知了去向,然而它的力量却让世人忌惮。她,是战尽天下的鬼将,是无情冷血之人,却将一人视若生命,哪怕身死魂灭,亦不能弃之,离之。他,是坐拥天下的君王,是人人仰望的存在,却对一人恨之入骨,哪怕损了天下,亦让她生不如死。然不知,却伤了最不该伤的人,恨了,最不该恨得人。
  • Gsd之阿拉德冒险回忆录

    Gsd之阿拉德冒险回忆录

    “你想要听我的过去?我的过去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你还要听吗?”鬼剑士看着坐在街角的老人,看着他失明的双眼以及满身的伤疤,充满向往的点了点头。老人仿佛注意到鬼剑士的目光,摸了摸被皮带覆盖的双眼,仰望着蔚蓝的天空自言自语道:“那得从那只哥布林说起……”
  • 一念仙殇

    一念仙殇

    昔日的他,受尽屈辱,这一次他再也不会去赔笑脸了,他将会用拳头证明一切,我云天不是弱者!收起自己曾经的谦卑,锋芒毕露,外面的世界很大,这个地方不是你云天该待的地方。强者为尊,弱者则是只有永远低头做人的份。在世界的巅峰,只会对你说两个字:跪下!
  • 荒废的年华

    荒废的年华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逐寻找,却总是在徘徊迷茫中度过,大好年华就这样一点点荒废,而我们依然碌碌无为……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精神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神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决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引导了20世纪的人类文明。
  • 深雪落,卿未归

    深雪落,卿未归

    奈何桥上,深雪飘零零而至。三生石旁,她许下唯一的愿望:“上一世,琴师令我多活三年,下一世,我奉上三年的美好。”经年,两世,换命,易心。我曾以为,这世间最哀伤的感情,莫过于生生世世不再相见;今日方知,最哀伤的实是一句“再无生生世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新编摩托车故障检修精选280例

    本书精选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款新型摩托车故障为例,详细介绍了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检查方法,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源,讲解故障排除的方法,让读者分享维修实战过程,学到故障检修的经验与技巧。
  • 锦医归

    锦医归

    摄政王孟璟在战场上受了伤,年近三十,孑然一身。这日,听闻京中来了一个女神医,医术颇高,专治疑难杂症。……几日后,京城传遍,向来不近女色的摄政王,竟然抢了回春堂美艳的女大夫回府生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