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3000000050

第50章 关于魏建功的《胡适之寿酒米粮库》(2)

自从前年(一九三二)年底本月刊发刊以来,我早就打算把它登在去年(一九三三)的《文学院专号》中。但因那时北平一天一天地危急起来,学校与个人都闹到“不遑宁处”,这篇笔记不知道给我搁在哪儿啦,所以只好暂且不提。最近居然无意之中找到啦,我把它看了一道,觉得柴德赓君所记大体都对,但亦间有未合之处,于是把它略略修改了一下。修改的时候,极力追想那天所听的话,但模糊、错误、忘记之处一定很多。当柴君把这篇笔记誊清了,托方国瑜君交给我的时候,太炎先生尚未离平,我请他自己看看,他对我说,“你看了就行了”;而我当时竟偷懒没有看,直到现在才来动笔修改,实在荒唐得很。所以要是还有错误,那是我的不是,我应该负责声明的。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一日,钱玄同记。

(本篇发表于1934年3月《师大月刊》第10期)§§§亡友单不庵

钱玄同讲

何士骥记

不庵先生(清光绪四年戊寅——民国十九年)于去年三月在上海得了脑膜炎的传染病,缠绵病榻者十个月,终于治不好,不幸竟于本年一月十三日逝世!他一生治学勤奋,诲人不倦,道德高尚,出处狷介,凡认得他的人没有不是十分敬佩他的。三月三十日,他的在北平的朋友们,假国立北京大学第三院开追悼会。我因为和他平日过从最密,很知道他一生治学的经过,所以在追悼会中,单就这一点来叙述一番;当时承蒙朱汇丞和何乐夫两先生记录下来,又承何先生把它整理成篇,我真十分的感谢他们两位。现在自己再略略修改,把它发表。

十九,四,六,钱玄同。

今天咱们开会追悼单不庵先生,因为我与单先生有二十五的交谊,对于单先生一生的治学经过,比较的知道得详细一点,所以今天由我略略地来叙述一叙述:

我和单先生订交是在乙巳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而彼此知名,则早在乙巳以前——因为我家和他家是亲戚。

自从我们订交以后,有时共事一方,有时异地通信。除我们两人以外,以前还有一位民国八年去世的北大教授朱蓬仙(宗莱)先生。我们无论见面或通信,总是上下古今地谈些关于学术或教育方面的话。

现在我把单先生治学的经过,从他二十一岁起至五十二岁止——就是从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至民国十八年止,共三十二年——分作四期来说。

第一期——自戊戌到辛丑此四年中,我和他并无往来。那时我年纪尚小,只知他是我先兄念劬先生的内弟。后来(庚戌年)他给了我一封信,叙述他这四年中做学问的情形,我才知道这是他研究理学的时代。当时和他共同研究理学的还有两位:一位是叶心传(鲁)先生,一位是大家知道的蒋百里(方震)先生。那时候他们都专力于鞭策身心,躬行实践,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道理,并不是客观的历史的研究宋学的真相。单先生还恐怕自己对于孝亲敬长不能尽理,于是着手做一部书,名叫《滔天罪恶》,内容安全是责备自己的话;叶蒋两先生看了,觉得太过,单先生也就停止不做了。后来叶先生怎么样,我不知道;蒋先生则因为要想做救国的事业,不再从事那些修身独善之学,到杭州去读书,研究陈同甫一派之学,看《文献通考》,不久就赴日本学陆军去了;而单先生也渐渐转变趋向,舍理学而从事于新教育。故此四年可说是单先生研究理学的时期。

第二期——自壬寅到辛亥在这时期中,因为清廷政治的腐败,和庚子拳乱在外交上受了从来未有的创伤,激起平日不问国事的书生,也群起而加入变法维新革命的运动。单先生本来是一个研究理学,并且倾向程朱而不喜陆王的人,平日是很讲求“穷理居敬”的工夫的;可是到了此时,把《宋元学案》和《近思录》等书,一律置之高阁,专读严几道先生译的《天演论》,梁任公先生撰的《新民丛报》这一类的新书,看了“生存竞争,优胜劣败”之学说,憬然有悟,认定中国非根本改革——从教育上根本改革,决不足以图存。他表面上虽像一迂拙的老儒,实际上却是一个头脑极新颖,言论极激昂的人。他本是一个寒士,从十七岁(甲午)起,就在家中开馆授徒。到了那时,他深深感觉到旧教育的不良,于是自修日文,买些日本的教育书来看。要把《四书》《五经》废止不教,另用一种适合于儿童的新的教材来教授学生。适值商务印书馆第一次编辑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单先生以为用它来替代《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一定好得多了。哪知买来一看,第一课就是“天、地、日、月、山、水、土、木”八个大字,他觉得这还是不适用的。他就自己来编一部《幼稚字课读本》,就在他的私塾里试用,改了几次,后来卖与上海文明书局印行(现在已经绝版)。它的内容,的确要比商务印书馆新编的要浅显得多。他那时最热心于新教育,节衣缩食,尽购教育世界社编译的书读之,又读心理学论理学之类的书,极注意海尔巴脱、廓美纽斯、裴斯太洛齐诸人的教育学说。乙巳年冬天,先兄从俄国回到上海,我那时正在上海读书,单先生到上海来访先兄,我因此得和他常常见面,这是我们订交之始。我知道他对于革命的书报也看得很多。那时吾师章太炎先生因为著文鼓吹革命(在癸卯年),被拘在上海的西狱中;单先生看了非常之佩服。但他以为革命须从教育着手,他曾经对我说,将来总想弄点经费,到日本去留学,但此事很不容易办到;其次则仿日本福泽谕吉氏自修英文的办法,出其死力以读《德文字典》,期以十年,希望能读德文的教育学术书籍。可是总因为他是一个寒士,饥来驱人,不得不为仰事俯蓄之谋,终于没有达到他的这种弘愿。(但他这自修德文的志愿,直到晚年,还不减退,这是他在北大时对我说的。)是年(乙巳)冬末,清廷派五大臣等出洋考察宪政,先兄被派赴日。翌年(丙午)春,即请单先生到日本去帮同编译政治书籍。是时我也在日本,单先生对我说,“我此次来日,是想借此机会,来研究日本的教育的。”但终于不克如愿,到夏间,就返国了。

从丙午秋天到辛亥年,他在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县高等小学堂担任功课,又曾办理过硖石的双山学堂(单先生本籍在萧山,但他生长于海宁硖石镇),以在秀水高小的时间为最长,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历史、地理。他丁未年办理双山学堂,在秩序上大加整顿,他校职员不得乱入教室宿舍;又把一间土地堂改作厕所;他把原有的“举人”“进士”等匾额一一撤了下来:因此三事,大大的得罪了当地的绅士们,于是他就拂袖而去了。至于他所教的这些功课,实在不是他所喜欢的。他极愿意研究教育,又喜欢植物学。那时我和朱蓬仙先生都在日本留学,他常常写信来托我们买些关于教育和植物的书。又他在丙午年,曾取张之洞的“奏定学堂章程”,就其中蒙养院和小学堂两部分,根据新教育原理,驳斥其谬误。故自壬寅到辛亥这十年中,可说是单先生研究教育的时期。

在此时期中,他有一点和我相反的意见。戊申己酉两年,我还在日本,我和今日在会的沈兼士先生、马幼渔先生等人请章太炎先生讲授“小学”——即文字学,我们很感兴趣,那时我们有极端复古的主张:以为字音应该照顾亭林的主张,依三代古音去读;字体应该照江艮庭的主张,依古文籀篆去写,在普通应用上,则废除揩书,采用草体,以期便于书写。

我将这个意见写信告诉他。他认为文字学是极应研究的,而复古的主张则表示反对。他以为不但三代古音可以不必恢复,在小学教育上还应该用方音读书:比方“人”字,官音念作“ㄖㄣ”,而在江浙却不妨依方音念作“ㄏㄧㄣ”;“父”字旧读上声,现在大家都读去声,就不妨读作去声。只有采用草体的一节,他却非常的赞成。由此可见他那时始终是主张适今而反对复古的。

第三期——自民国元年到八年民国元年,先兄担任浙江图书馆长,请单先生去帮同整理文澜阁的《四库全书》。(从此以后,一直到他得病之日止,他对于图书馆编目的事,未尝间断,先在浙江,后在北京大学,最后在中央研究院。)文澜阁的书,遭太平天国的兵燹,毁去不少;后来由杭绅丁氏抄补了一些,但缺失尚多。至民国三四年间,先兄在北京邀集浙江同乡,集资补抄,即请单先生在杭主持其事。单先生那时悉心搜求,从事补抄,又在旧书坊中买回太平天国以前窃售的旧抄也不少。他有时一面还兼着教课,但他的主要工作则全在图书馆方面。故此期可说是单先生最尽力于图书馆的时期。

单先生的“为己之学”,此时倾向到“朴学”方面来了,他对于高邮王氏和德清俞氏的治学方法,最为崇仰。

我还记得民国二年他做过一部关于杨子《法言》的训诂的书,全是用王俞的方法的。他尝说:“整理故籍,最要紧的就是求真;要求真,就得讲究考证。古书中许多难文误句,不易懂的地方,现在渐渐能够读了,这全是清朝人讲究考证的好处。”他对于经书的真伪问题,是赞同晚清今文学家之说的。晚清的今文学家,可以拿康长素先生来做代表。长素先生治经的工作,可以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辨证《古文经》为刘歆伪作;一部分是发挥《春秋》等书的微言大义。《新学伪经考》是做前一部分工作;而《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礼运注》等书,则做后一部分工作。单先生对于古文经,认它是伪造的;而对于“春秋微言大义”,“孔子托古改制”

等说,却总持存而不论的态度——我看他是不相信的。单先生的主张,实与先师北大讲师崔怀瑾(适)先生最为相近,目的只在辨证古文经之为伪书而已;所以他对于崔先生的《史记探源》是非常之佩服的。故自民国元年到八年这八年中,又可说是单先生讲求朴学的时期。

在此时期之末,单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民国八年)。那时杭州学界因受了新思潮的冲激,教员和学生发表新奇议论的很多,单先生与当局意见不合,遂辞职而去,于是大家都疑心他守旧。“五四运动”以后,单先生到北京来访先兄,我也以为他守旧,他以为我是和浙江一师的师生们的见解一样的;所以向来和他无话不谈的我,此时见到他,也像隔了一层膜似的。我们本想请他到北大来教书,但他住了一个多月,终于回南,仍旧到嘉兴中学教书去了。

第四期——自九年到十八年民国九年,我们又写信去请单先生来北大教书,他答应了,秋天来到北京。我请他老老实实的把对于新思潮的意见告诉我们,并且请他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说,“浙江鼓吹新文化的人们,实在浅薄得很。近年出版的新书报,有许多我早已看见过的,他们都还没有知道。我看他们并没有什么研究,不过任一时的冲动,人云亦云罢了。至于文化革新的运动,我是很以为然的。譬如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用新方法新眼光来说明旧材料,见解那样的超卓,条理那样的清楚,如此整理国故,我是十分同意的。我自己今后治学也要向着这条路上走。”我又问他对于白话文的意见如何。他说,“我本是很赞成的,白话文老妪都解,实在是普及文化的利器;但不赞成拉拉杂杂夹入许多不雅驯文句的白话文。”从此以后,我们老朋友都了解他的真意了。他对于学生,向来就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他的国学既深邃,他在北大和师大(后来他又兼师大的功课)教书,也和胡先生一样,用新方法来说明旧材料:所以青年学子听过他的讲的,都对他非常敬仰。

那时在担任教课以外,仍兼图书馆的工作。他曾在北大图书馆编中文书的书目,努力不辍,功绩甚著。十四年年底因家事回南以后,十六年又到浙江图书馆担任编目的事,十七年与当局抵牾,愤而辞职。是年冬,受中央研究院之聘,也是做编书目的工作,谁知不久,就病了,——从此他就不起了!

当他在北大的时候,我们因为他从前是研究程朱理学的,很想请他用新方法来讲授程朱一派的哲学。他说,“程朱哲学,可以用程伊川‘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这两句话来概括它。照第二句话,便是向着科学的路上走;朱子补《大学》‘格物’传,就是发挥此意。所以研究程朱之学,应该着眼于他们的科学精神方面。如朱子疑《毛诗序》,疑《古文尚书》,说《易经》只是卜筮之书等等,皆是科学精神的表现。”但他自己那时却不想讲程朱哲学,他担任讲授的是“浙学”。“浙学”是最重历史的,自宋至今,如吕东莱、薛艮斋、陈止斋、叶水心、黄梨洲、万季野、全谢山、邵二云、章实斋、宋平子、夏穗卿、及章太炎师,皆是长于历史,不愿空谈“心性理气”

的话。单先生那时很想整理“浙学”,他曾细心研究薛、陈二家之书;他曾手抄叶水心的《习学记言》,后来又把它校印出来(在《敬乡楼丛书》中)。又他对于欧阳修辨伪疑古的文章,也曾把它细细的整理过的。他对于整理国学的人,最佩服的是胡适之先生和梁任公先生,这是他常常对我称道不置的。任公先生在清华学校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中国文化史》,他以为与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同为整理国学的好书。他少年的时候,对于与程朱学说相反的,他都很不喜欢。庚戌年我和他谈到颜(习斋)李(恕谷)之学,因颜李骂朱子太过,他那时还是表示反对。又他对陆王,以前也是同样的表示反对。然而后来在北大的时候,他的态度变了。徐世昌刻的《颜李丛书》,他也买来研究。他在北大图书馆中看到李穆堂的《陆子学谱》,他说这书很好,这样叙述陆学,方不致一味谈玄,令人莫名其妙。他不但对陆象山不持一笔抹杀的态度,连张横浦他也很注意,那时张元济影印《横浦文集》,他说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可见他晚年对于宋明各家的思想,主张客观的、平等的、历史的叙述,和他少年时代专主程朱,排斥余子的态度不大相同了。故自九年到十八年这十年中,可说是单先生整理国学的时期。

他晚年虽不研究教育,但他对于儿童教育的见解还是很新颖的。民国十四年,黎助西先生和他几个学生办了一种《儿童周刊》,单先生看见了,向黎先生说,一定要买一全份。我问他,他说要留给他儿子将来看的。那年他儿子只有五岁,还看不懂《儿童周刊》。今年十岁了,正是看《儿童周刊》的时候了,但他已经变了无父的孤儿,听说在一个旧式的私塾里念书,他永不能再受他慈父的好教育了!唉!

我今天只能叙述单先生治学的经过。我觉得他的一生的治学精神,可以用“健实”两个字来说明它。单先生的肉体虽死了,他这种精神是永不会死的。

(本篇发表于1934年4月21日天津《大公报》)

同类推荐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这世界有太多不合逻辑的事

    这世界有太多不合逻辑的事

    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教科书上的伟光正符号?是新闻中开会决策的政治中心?是住行各种闹心的雾霾地标?还是金融巨富的江湖传说?在实实在在生活在北京四十多年的老猫眼里,还有一个当下的浸泡在生活里的大城市,有太多的留人和不留人,有太多的梦想和无法满足的欲望,有太多的选择和眼高手低,所以也有太多的纠结……当然,因为人多,这里还会有各种争抢,主动的和被迫的——而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无论相处多久,我们都只是过客而已。
  • 我们的亲密

    我们的亲密

    这是一本可爱的教夫、教子录。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把日常生活中与爱人与孩子相处的故事呈现出来。文笔流畅、语言幽默,从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智慧的人生态度。本书的每一篇文章,精致中透着作者生活的智慧,多种情绪跃然纸上,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生活的美好。
  •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品读如此经典的美文,你收获的将不只是心灵的震颤,更多的是提升人生的境界,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深切体晤。每一处饱含情感的文字,都能激发你灵感的火花,带给你心灵的顿悟,让你感受震撼的力量。让智慧滋润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热门推荐
  •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顶轮王大曼荼罗灌顶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柳絮随风去

    柳絮随风去

    隐门,一个神秘的组织,传说中由彭祖的后代组成。彭祖位列仙班之后,其血脉之力偶尔会在其后代子孙身上显现,长则千年,短则数百年。传说继承彭祖血脉的子孙将拥有修仙的根基,拥有成仙的机会,且食其精血可长寿。为追随先祖成为天上人,后人则发展了名为隐门的组织,目的在于找出先祖血脉之力,继承先人遗志。历代帝王坐拥天下,权势富贵傍身,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与天齐寿,永享世间繁华。于是历代帝王们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慕容翊雪的母亲蓝立羽天赋异禀,惊才绝艳,二八年华进入了先贤祠得到了历代先祖的承认,成为隐门第二十七代门主。蓝立羽初入江湖历练,与江湖浪子慕容青相识,情窦初开,二人坠入爱河,一起游历江湖。途中遇到睿安王世子王庚。王庚横刀夺爱,不折手段将蓝立羽骗到手,利用蓝立羽夺得了王位,掌控了隐门大部分势力,促使蓝立羽众叛亲离。蓝立羽带着隐门信物逃离了王庚。心灰意冷之余却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天机老人卜算子呕血卜卦,算到血脉之力将现。应在何人身上却天机不可泄露。
  • 夜帝老公别装呆

    夜帝老公别装呆

    传闻,他是身手强悍的超级高手?传闻,他拥有这个世间最完美的容貌?人们耳熟能详的富豪榜上,是找不到大道无形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的。而他,就是这“大道无形”中的一员。&&&&&&&&&&&&&&&&&&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个平凡,三观正,懂得心疼人的男人嫁了。然后,生个孩子一家人快快乐乐。一辈子风平浪静,温馨如水即可。可是,当有一天有人告诉她。她未婚夫一点儿都不平凡的时候。她感觉这个世界有些玄幻啊有木有!那个谁!对!就是你!你站出来,给我好好解释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平凡人生呢?说好的风平浪静的生活呢?
  • 铁窗难锁钢铁心:革命先烈王若飞

    铁窗难锁钢铁心:革命先烈王若飞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龙骑震天

    龙骑震天

    一位梦想成为其实小屁孩布鲁,在龙骑大陆上闯荡,却不知他能否解开未解之谜,一代未来骑士之王,绽放光辉?
  • 火影之我有个系统
  • 吕布志计

    吕布志计

    从东汉末年,各势力崛起,到统一。我不知我到底是操控者,还是操控者手上的一枚棋子
  • 一千个问题(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一千个问题(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许多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未知的。本书内容丰富广博,涉及一个学生应知必知的每个知识学科,脉络非常清晰,是以小学生的理解程度为标准编写而成的,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 虚幻的旅程

    虚幻的旅程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因失手,无奈之下被人带入修行世界,意外的遭遇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叠”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