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400000007

第7章 国文研究法(6)

(丁)看书须劄记。朱子谓看书小有疑处,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日钞记以时省阅,久久自悟。而李光地摘韩文公读书诀课子弟,则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元,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记所疑,附以辨论,则濬知愈深,着心愈牢矣。近年美国《科学月报》,载有盎特鲁博士之《读书法》,其言有曰:“读书时,既须辨别精粗,尤宜随时自加诠注,或摘录精华,加以短评以发抒己见。一所以专其心志,不致过目即忘;一所以稍留记录,备日后检查之用。至一书之中,某篇可以摘录,或某节须加诠注,则不特无标准之可言,即读者亦往往难于自解。此盖纯系心灵之作用,故吾人所摘之笔记,骤观之,若未必有补实用,然而新智识一入脑际,即能随其他旧有之思想而融合无形,亦犹食物入胃即化成血液,其滋益为非浅鲜也。惟摘记文字宜简尽,而标题不可不明析以便检阅。为时既久,记载渐多,则偶一翻阅,必自惊其记录之富,觉前此之评论,不尽妥切,而思有以增加或删改之矣。前此之仅事摘录未加评论者,亦以为未尽惬怀,非加论判,不足当吾意者矣。因旧感而触发新思,殆鲜有不濡笔吮墨而情不自禁者也。读书多而摘记富,则异日有人以论文见属,或应演说之请,即不难以平时摘录,加以脩饰,融会而贯通之,施诸实用,便尔蔚成钜著。”其言尤足与李安溪之言相参证。

斯四者看书之通则也。抑盎特鲁博士尤有一言曰:“某文学家尝谓生平从未卒阅一书,设其书无特著之佳处,则舍弃之,不再研究。苟读有心得,则虽未窥全豹,已能洞然于作者之意旨,而从事发抒己见,详为评论,更无须阅竟全书也。此其人虽天禀极高,非常人所能企及,然而心思缘练习而愈益活泼。吾每见多数之书籍,苟读者能取其序文或例言而细味之,再详阅其目次,即不难了然于其内容之大略,然后读其全书,直可于一分钟竟三四页之多,此尤看书之捷诀也。”虽然,一书有一书之看法,兹请申论《四书》、《通鉴辑览》、《诸子文粹》以及《古文辞类纂》之看法:

(子)《四书》之看法

(1)次第。朱子注《四书》,以《学》、《庸》、《论》、《孟》为序,当有用意。然如有志治文字,据(博)意,当先《大学》,次《孟子》,次《论语》,而以《中庸》殿焉。何也?《大学》是极有绳墨文字,看他头绪尽纷繁,却如网在纲,有条不紊。读一过,于古人谋篇成章,必有多少悟入处。然后读《孟子》,长篇大论,局陈迷离,如五花八门,忽觉得另换一付眼光,须看他如何神明变化于规矩绳墨,而不离规矩绳墨,所谓用法能得法外意也。次取《论语》读之,却三言两语,以少许胜《孟子》多许,绚烂极而归平淡,又是一番境界。而终之以《中庸》者,姑无论其说理之精,夐莫与京,即文字亦程子所谓:“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天下之至文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于文章之道,思过半矣。此统合《四书》而论看之先后次序也。如以看一书言之,平湖陆陇其曰:“作文须以看书为急,每日应将《四书》一二章,潜心味玩,不可一字放过。先将白文自理会一番,次看本注,次看大全,次看蒙引,次看存疑,次看浅说。”如此做工夫,一部《四书》既明,读他书便势如破竹矣。

(2)通大义。《四书》每一书中皆有大义百数十条,宜研究详明,会通贯串,方为有益。(新会梁启超有《读孟子界说》载《清议报》,新城王树枏有《中庸大义》载《中国学报》,皆甚佳。)若仅随文训解,一无心得,仍不得为通也。

(3)明界说。读《四书》既通大义,然后分类体玩,以观其异同处。如《论语》问孝为一类,而答各不同,知其所以异,即知其所以同。此外问政、问仁、问知及一切言行,均当如是观。孔子教人,随时指示,本甚明了。如曰“是闻也,非达也”,及君子小人泰骄、和同、比周之类,又论楚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臧文仲之知,皆丝毫不少假借,有一界线存乎其间。故读经之必有界说,犹治井田者之经界不可不正也。《孟子》更处处有界说,指不胜屈,举一反三,要不能无望于善读者。

(丑)看《通鉴辑览》之法

(1)就事论事。(a)切己体察。宁都魏禧称伊川先生,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其成败,然后再看,有不合处又更思之。其间有幸而成不幸而败者,不得徇其已然之迹,与众人之论。南丰谢文洊曰:“学,明理于经,而习事于史。史于学居十之六,而阅历锻炼又居其四,事变无穷,莫可究诘。然能举古人之成案,精思而力辨之,置身当日,如亲受其任,而激挠冲突于其间。如是者久之,则阅历锻炼,已兼具于读史之中矣。”(b)参考地图。太仓陆世仪曰:“人欲知地利,须是熟看《通鉴》,将古今来许多战争攻守去处,一一按图细阅。天下虽大,其大形势所在,亦不过数项,如秦蜀为首,中原为脊,东南为尾;又如守秦蜀者必以潼关、剑阁、夔门为险,守东南者必长江上流荆襄为险。此等处俱有古人说过做过,只要用心理会,其或因事远游,经过山川险易,则又留心审视,以证吾平日书传中之所得,久之贯通,胸中自然有个成局。”

(2)得其会通。(a)贯穿读法。中国断代为史,不能得其会通,然非无一二公例可籀也。即如春秋之时,所号为中国者,王畿以外,不过齐、晋、鲁、宋、卫、郑、蔡、陈、许中原数千里之地,山戎长狄,类皆错处中土。又其时荆、蔡、吴、越诸邦,其受封之始,虽皆神明之胄,然以僻处边陲,后通中国,亦皆摈诸蛮服之列。然《春秋》之义,诸夏用夷礼,则夷狄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是当日脩史者具有世界观而不存排外之成见。嗣后吾国历经五胡、六代、五季及女真、蒙古、满洲相继狎主,然其始以武力屈服我,而卒亡不渐渍我礼教以期自进于中国,受我同化者,则《春秋》之教然也。即此一端,自黄帝战败蚩尤以迄今日,凡关于种族战争之历史,均应通五千年作贯穿读法方知我国民性爱和平,能以一视同仁之世界观,禀《春秋》“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之教,一旦为异族武力所屈服,亦能以礼教之同化胜之,不自今日始,亦不自今日止也。举此为例,其馀治乱兴亡之成迹,无不当以贯穿之法读之矣。(b)比较读法。非比较不能贯穿,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朱子《通鉴纲目》,皆号称能观其会通,然以司马公、朱子生于两宋之时,其眼光亦只能作当日之现世观,而借鉴于历代为得失之比较,帝魏帝蜀之纷纷,亦以两人之身世不同也。王船山生在明季,其《读通鉴论》,与温公时有牴牾,亦其所处之时尤不同也。故(博)所谓比较读法者,亦应切于今日之情形而以前者为比较。犹之三代以前,河北势力极盛(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后寖移河南(汤都亳,周公营洛邑)。春秋时,晋楚争伯,必有事于郑。秦汉之际,刘项逐秦鹿,日喋血荥阳、成皋,又后移于江北,则三国之争荆襄是也。自是以后,江南亦骎骎有事焉。(三国之吴,以及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南京,而京口号称北府兵,尤为天下雄。)而自汉迄今,全史之大部分皆演于黄河长江间之原野,彼龙拿虎掷,甲兴乙仆,殆未有出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数省外者也。自唐以前,湖南、浙江、两广、云南诸省,曾未尝一为轻重于大局。自宋以后,而大事日出于此间矣。宋之南渡在浙,其亡也在广东。明之亡也,始而江,继而浙,而闽,而粤,而滇,而桂,此亦地运由南而北,由黄河长江而渐趋于西江之明证也。湘中,古之南楚,号称大国,而二千年间,用之者惟一萧铣(隋末),一马殷(唐末)。乃清咸同以来,曾胡骤起,湘军之声誉,东至东海,南逾岭南,西辟回部,西南震苗疆,至今尚赫赫在人耳目。近日南北争峙,且以是为刘项之荥阳、成皋,三国之荆襄,日事喋血焉。湖南之有大影响于全国,不过五六十年以来也。两广亦然。畴昔唯有尉佗(秦汉之际)、刘隐(五代)等之羁縻,及洪杨发难,乃裹五岭之民,凌厉蹴踏半天下。而今陆荣廷用之以抗衡北政府,俨分天下半壁。故两广之有大影响于全国,亦不过五六十年以来也。云南亦然。自古为蛮瘴之乡,去中原绝远,无与于利害之数。乃袁世凯僭帝自娱,方以东南剧镇大藩,皆门生故旧,莫余毒也;不意蔡锷用偏隅之滇发难,袁氏遂震仆不起。今唐继尧袭其馀威,为东南连帅。夫滇固西江之上流,而两广其中下流也。故我国自周以前,以黄河流域为历史之代表;自汉以后,以黄河长江两流域为历史之代表;近五六十年以来,乃以黄河、长江、西江三流域为历史之代表。此皆以现世之情事比较而知其变迁者也。举此为例,其他治乱兴亡之成迹,更无不当以比较之法读之而求其贯穿矣。

(寅)看《诸子文粹》之法

诸子选本,古罕流传。唐初魏徵奉勅撰《群书治要》,经史并录。其先后则有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高似孙《子略》,斯为最著。或其书已亡,或篇帙寥寥,割裂什九,致足惜也。近人武进李宝洤辑录是编,专主鸿篇钜著,而零珪碎璧,亦不轻弃,虽取之本书,仅十之三四,然精言奥旨,虽有遗焉者寡矣。

诸子道术不同,体制各别,然读之亦有法。首在先求训诂,务使确实可解,切不可空论其文,臆度其理。即如《庄子》寓言,谓其事多乌有耳。至其文字名物,仍是凿凿可解,文从字顺,岂有箸书传后,故令其语在可晓不可晓之间者乎?以经学家实事求是之法读子,其益无限。大抵天地间人情物理,下至猥琐纤末之事,经史所不能尽者,子部无不有之。其趣妙处,较之经史尤易引人入胜。故不读子,不知瓦砾糠粃,无非至道;不读子,不知文章之面目变化百出,莫可端倪也。此其益人,又有在于表里经史之外者矣。

(卯)看《古文辞类纂》之法

(1)分类看。学文之道,首在辨体。桐城姚氏是纂,分文体为十三类: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曰书说,曰赠序,曰诏令,曰传状,曰碑志,曰杂记,曰箴铭,曰颂赞,曰辞赋,曰哀祭。长沙王氏因之,而其行文之得失,不可不依体为断,每体各有一定格律,凛然不可侵犯。宁都魏禧论苏明允《上田枢密书》:“开口便云:‘天之所以予我者,岂偶然哉’,竟是作论。古来书札中不见有此。书虽文,要与面谈相似。”此实不易之论,虽老泉复起,不能为之辞也。姚氏亦称韩愈《伯夷颂》似太史公《论赞》,非颂体。而曾国藩论文章之美分阳刚与阴柔,曰:“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论著、词赋、奏议、哀祭、传志、叙记宜喷薄,叙跋、诏令、书牍、典志、杂记宜吞吐。其一类中微有区别者,如哀祭虽宜喷薄,而祭郊社祖宗则宜吞吐;诏令虽宜吞吐,而檄文则宜喷薄;书牍虽宜吞吐,而论事则宜喷薄,亦各有所宜也。此外如曾氏评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云:“志墓之文,惧千百年后谷迁陵改,见者不知谁氏之墓,故刻石以文告之,语气须是对不知谁何之人说话。此文少乖,须于此等处细意着眼。”乃知一体有一体之格。

(2)分代分人看。文章,一代有一代之风尚,一人有一人之面目。孟子论诵诗读书,必推极于知人论世也。然不分代分人看,亦无以知人论世也。读姚王二氏书,既分类看以明文之因体而殊,尤不可不分代看,以知文之代殊。而一代之中,风尚攸同,然作者性情不能无异,尤必分人看以体认各家面目。曾国藩所谓“初学揣摩古人文,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是也。

(3)注意圈点。宜兴吴德旋曰:“《古文辞类纂》,其启发后人处,全在圈点,有连圈多而题下只一圈两圈者,有全无连圈而题下乃三圈者,正须从此领其妙处。末学不解此旨,好贪连圈而不知文品之高,乃在通篇之古淡,而不必有可圈之句,知此则于文思过半矣。”此看古人圈点也。然安邱王筠教学子看古人文,皆使圈之抹之,以为总须自己拿出眼光去别择古人好丑,方是切实工夫。工夫有进,即不妨圈其所抹、抹其所圈,曰不是圈古人抹古人,乃是圈我抹我也。其用意尤精。

自作

苏轼云:“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曰:无他术,惟读书多而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读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夫自己作文欲好,不可不先下工夫读古人文,固矣!然自己未尝作文,于作法有一番经历,虽日读古人文,于古人之章法棉密惨淡经营,必无所悟入。”桐城姚鼐劝人以自己作文与读过之古人文,两相衡较,自知何者为得,何者为失。此言最好。然自己且未作文,亦何所以而与古人衡较乎?故欧阳公所谓勤读多作,二者缺一不可。勤读之法,已详前章,则请论作。

(甲)作文必自论议入手。近人教小学儿童作文,必自叙记入手,自以儿童只能具体识认事物,而无抽象推理之力耳。若以吾侪成人言之,则尤有说。李光地谓:“学古文须先学作论,盖判断事理,如审官司,必四面八方都折倒地,方可定案。如此则周周折折都须想到,有一处不到,便成罅漏。久之不知不觉,意思层叠,不求深厚,自然深厚。今做古文者都从传志学起,却不是。”此言实好,而曾国藩则曰:“作文所以瀹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张子云:“心有所闻,不思则还塞之矣。”然(博)以为濬瀹此心灵机,无如借题发挥议论,不惟作论辨文而已,叙记亦不可不发议论。何也?论事调谐,记事调涩,左氏每成片引人言,司马迁夹叙夹议,自抒所见。是以议论入叙事,故觉谐多涩少也。

(乙)命意布局。余姚黄宗羲曰:“昌黎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认璞为玉也。先辈每称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总之须自己拿出眼光,看透题旨,立下主意,所谓撇去常解,独抒己见,意乃不患不精。然(博)意文将作未作,且须酝酿作意最妙。何谓酝酿作意?(博)日常作一文,往往不暇即作,却未尝不将题在胸中打算,事来则置之,暇则复思。每经思过一番,必有一番新理解。既得一番新理解,必将与旧理解来比较融贯,或矛盾须去其一,或俱可用。如俱可用,便须定何者为主意,此主意能否如贯珠之索贯穿其他馀意。如此思之思之,必有一日胸中思潮怒发,骤觉手痒不可耐,握管一挥。如桐城方植之所称思积而满,乃有异观,溢出为奇,此譬如暑雨将至,必先闷热蒸山川气出云酝酿雨势,酝酿之久,而油然沛然,雨来益狂。此秘颇自诩独得。及主意既定,然后牢牢靠定此主意布局,如何先擒后纵,如何反正相生,如何逐层推敲。《国语》云“物一无文”,吾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文心雕龙》谓:“贯一为拯乱之药。”兴化刘煕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同类推荐
  •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从古至今,学术论著不知有多少华章,然思考的世界的且影响今日的又有多少呢?本书收集了中外一百篇思考世界的学术论著,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壮景,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瞻望未来的辉煌!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热门推荐
  • 驭兽斋·幻兽少年

    驭兽斋·幻兽少年

    在兰虎、柳远藤等人的传说渐渐远去的时候,新的传说又开始诞生。依天,一个地球上的少年,当他父亲的四个结拜兄弟从方舟星、后羿星、梦幻星相约而至时,他的命运开始走上传奇的轨道。依天的父亲在依天很小的时候就逝去,只给他留下了一部名为“九曲十八弯”的功法,而他的母亲也在他成年后离开了世间。在得到了父亲四个结拜兄弟的传授后,依天就带着他的宠兽,离开了一直养育他的水边小村子。外面的世界,平静的外表下依然存在着邪恶力量,他们蠢蠢欲动,寻找机会,随时准备掀起一番风雨。依天疾恶如仇,与邪恶力量之间的战斗已成为定局,危险和机遇伴随在他左右……
  • 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她是卑微的贫穷女孩,他是高贵的有钱富商金钱游戏,一场长达六年的囚禁爱无非是看谁成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御妖师

    极品御妖师

    她,是一个被家族遗弃之人。再次醒来,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父母入狱,青梅竹马另娶她人。为了报仇,就算和魔鬼签订契约,她也在所不惜。这一次,她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一切!
  • 上海特色小店

    上海特色小店

    本书搜罗了上海11个区域84家特色小店,包括家居礼品、花艺画廊、咖啡馆、服饰饰品……家家创意十足,处处精彩纷呈,绝对会有你想不到的用心,意料不到的用途,眼前一亮的新奇式样。它实在是逛街的极佳指南,购物的必备导览。
  • 奇人闯江湖

    奇人闯江湖

    李羽闯入江湖之中,获得“奇人之体”,习得“易经八绝神功”及“问天剑法”。从此奇门异术江湖争霸,绝顶高手武林称雄。
  • 我的内功秃顶了

    我的内功秃顶了

    当代大侠,绝代帮主,一夜之间头发与金手指双双失踪,一夜变成普通人的他决定靠演技挽回局面,找回头发。“帮主怎么变得如此惆怅?”“嘘!这是大彻大悟心怀天下的高境界。”“喂!我只是感伤我的头发没了啊!”
  • 最萌兽宠

    最萌兽宠

    我没有剑,但我有一只宠物。(目前暂无任何QQ群,若有便会发出来,感谢各位!)
  • 总裁夫人逃婚忙

    总裁夫人逃婚忙

    堂堂林大小姐,脸盘棒,身材靓,还是海归硕士,你猜她嫁了个什么人?傻子。终于某天,傻子露出了奸诈的笑容:老婆,别生气了……
  • 仙学院的劣等生

    仙学院的劣等生

    “老师说修真者就要适当装X,将不必要的麻烦拒之门外。老师又说修真者要以德服人。”他们跪在地上,看着摇头晃脑的吕尘,差点哭出来:“您说得对,说得全都对……大仙,求求你,快收了神通吧!!!”……这是一个重生者在平行世界以德服人的故事。这一世,吕尘注定要仙凡两开花!
  • 当是浩月当空时

    当是浩月当空时

    短篇小说。当是浩月时,一袭白衣依剑看飞花,若是洒脱,当此时,凭剑断恩仇,快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