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200000011

第11章 风气(二)

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内。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

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注释”

①疟论:《素问》第三十五篇篇名。篇中专论疟疾,细致精深,凡包括疟疾的种类、症候、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等,故名。

②(jiē音接)疟:即疟疾,为古代对疟疾的通称。日本·丹波元简注:“《甲乙(经)》、《千金(方)》无‘’字。马(莳)云:‘,音皆,后世从,误也。疟者,疟之总称也。王(冰)以为老疟,不必然。疟皆生于风,则‘皆’之一字,凡寒疟、温疟、瘅疟、不分每日、间日、三日,皆可称为疟也。’简(丹波元简)按:《广雅》云:‘,疟也。’《说文》云:‘,二日一发疟也。’盖疟多二日一发者,因为之总称耳。王以为老疟者,其说盖出于(唐)张文仲,而其原因误读《(难经)五十六难》云:‘咳逆疟,连岁不已尔。’吴(昆)云:‘,亦疟也。夜病者谓之,昼病者谓之疟。’《方言书》:‘夜市谓之市。’本乎此也。张(介宾)云:‘,皆也;疟,残疟之谓。疟证虽多,皆谓之疟,故曰疟。’李(中梓)云:‘凡秋疟,皆名,即其皆生于风。‘皆’字,知诸疟之通称也。’志(清代名医张志聪)与吴(昆)同,而解《生气通天论》则云:‘阴疟也。’高(士宗)云:“阴疟也;疟,阳疟也。”以上数论,俱无稽之言,不可从。(唐)孔颖达《左传正义》云:‘是小疟。’亦非本经之义。”

③畜作:犹今所谓“间歇性发作”。畜,通“蓄”,今传《内经》诸本即作“蓄”,蓄积。此指疟疾患者未发作时的间歇期,可译为“休止”或“间歇”、“歇止”。

④伸欠:伸展肢体,打呵欠。明·张介宾注:“伸者,伸其四体,邪动于经也。欠,呵欠也,阴阳争引而然。”

⑤寒:寒颤。鼓颔:谓下颔犹如击鼓一样不住地上下抖动。形容疟发而冷时下颔连及下唇寒颤的样子。

⑥阴阳上下交争:唐·王冰注:“阳气者,下行极而上;阴气者,上行极而下,故曰阴阳上下交争也。”原注:“阳主上行,阴主下行,邪乘之则争矣。”

⑦“虚实更作”二句:谓由于阴阳交争不已,就会更替盛衰,出现此虚彼实或此实彼虚的变化,从而导致寒热往来等症候。原注:“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邪入于阴,则阴实(盛实)阳虚(气虚);邪入于阳,则阳实而阴虚,故曰更作、曰相移也。”虚实更作,谓内则阴阳虚实更替,外则寒热往来。故“虚实”兼指外现的寒热之象。移,移易,更替。注按:此二句实为互见句,应合为“阴阳虚实相移更作”以解,故注如上。

⑧阳并于阴:谓阳气并入阴分。

⑨“阳明虚”二句:原注:“阳明虚则阳虚而阴实,故寒栗也;脉循颔、颊,故鼓颔也。”阳明,指阳明经脉,参见第六章第一节。下文“巨阳”、“三阳”等,同参。

⑩“巨阳虚”二句:明·张介宾注:“腰、背、头、项,皆太阳经(所行)也。阳虚则寒邪居之,故为痛。”巨阳,即太阳,太阳经脉,此指足太阳膀胱经。参见上节注④。

三阳:指阳明、太阳、少阳三经。本句前《内经》中原少“少阳虚”一节。

中外:指身体内外。

“藏于皮肤之内”三句:明·张介宾注:“其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盖即经脉间耳。荣(营气)行脉中,故曰‘荣(营)气之所舍也’。”营:今传《内经》诸本作“荣”,而“荣”即通“营”。舍:留居,处。

汗空:即汗孔。空,通“孔”。“疏”的异体字,疏松不密。

与卫气并居:谓与卫气混处于本为卫气所处的地方(皮肤之内)。

“昼日行于阳”二句:原注:“卫气之行于身也,一日一周。邪气与卫气并居,与卫气同行,故疟亦一日一作。”

“此气得阳而外出”二句:谓邪气随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时,就会外出而致发热;在夜晚行于阴分时,则会入里而致寒颤。此气,指致疟的邪气。薄,通“迫”,这里是“向内深入”、“入里”的意思。

内外相薄:谓邪气夜伤阴分而昼伤阳分,阴阳之气在一日之内分头与邪气相搏。薄,亦通“迫”,这里是“侵袭”、“伤害”的意思。

舍深:谓侵入体内深部。

独发:谓独行如常。原注:“卫阳之行犹故也。”

内著:附着在内。著,同“着”。

间日而作:隔一天发作一次。原注:“邪之所居者,深入于脏,是内薄于阴分矣。阳气独发者,卫阳之行犹故(如常)也,而邪之薄于阴者,迟而难出,故间日而作。”

客:侵入。风府:穴位名,在脑后项上入发际一寸处。

膂(lǚ音吕):脊骨。

其明日下一节:今传《内经》诸本作“其明日日下一节”。谓邪气沿着脊骨向下发展时,是从侵入风府后的次日开始,每天下移一个脊椎椎节。明日,次日。节,指脊椎骨的骨节。

作也晏:发作的时间逐日推迟。原注:“卫气之行也,每日一会于风府。若邪客风府,必循膂而下。其气渐深,则日下一节,自阳就阴,其会渐迟,故作渐晏也。”晏,迟,晚。

二十五日下至骶(dǐ音底)骨:原注:“项骨三节,脊骨二十一节,共二十四节。邪自风府日下一节,故二十五日下至尾骶。”骶骨,尾骶骨。

伏膂之内:今传《内经》诸本作“伏膂之脉”。将“脉”作“内”,系李中梓之误。伏膂之脉,即付冲之脉,为冲脉伏行于脊内的部分。明·张介宾注:“盖冲脉之循于背部、伏行于脊膂之间,故又曰伏膂也。”

缺盆:锁骨上窝。日本·丹波元简注:“缺盆,非谓阳明胃经之缺盆。《本输篇》云:“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乃指任脉天突穴而言耳。”

寒疟:因寒气内伏、秋凉时又感疟邪所致的疟病。症见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或只寒不热、腰背头项痛、定时发作等。

温疟:因感风寒之邪所致,症以先发热、继之寒热往来、定时发作等为特点。唐·王冰注:“以其先热,故谓之温(疟)。”

但:只。

烦冤:烦闷,烦郁。冤:郁闷,苦闷,有苦难言如被冤枉的样子。

瘅(dān音丹)疟:因平素心肺阳盛、又感受风寒所致的一种疟疾,症以只寒不热、肌肉消铄等为主。瘅,唐·王冰注:“热也,热极为之也。”

客:明·张介宾注:“犹会也。”六府:日本·丹波元简注:“考上文并无‘客于六府’之说,疑(六府)是‘风府’之讹。”当是,译文据改为“风府”。

相失:彼此错失不遇。谓邪气与卫气到达风府的时候彼此不一,或前或后。

休数日乃作:间歇数天方才发作。原注:“此即三日疟也。邪气深重,病在三阴(经脉),邪气不能与卫(气)并出,故休数日乃发。”

阳气大发:谓天地万物与人体的阳气都极大地得以焕发。

烁:通“铄”,消铄,谓受到损伤而使头中昏闷不清。

腠理发泄:谓腠理大开而汗泄。

其气:指邪气。

气盛:谓肺气充盛。

中气实:中焦之气盛实壅满。

其气不及于阴:谓邪气独盛于阳分而不入阴分。明·张介宾注:“肺素有热者,热盛气实之人也。故邪中于外,亦但在阳分而不及于阴,则但热不寒也。”

“译文”

《素问·疟论》中说:黄帝向岐伯问道:疟疾都是由于人受了风邪之后发生的,而且发作与间歇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其中的道理各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人患上疟疾而发病的时候,一般来说,起初为毫毛发冷,接着便感到全身不适而伸展肢体、连打呵欠,这时,疟疾便真正开始发作了。发作后,患者首先寒颤不已,下颔犹如击鼓一样不住地上下抖动,腰脊部整个感到痛楚难当;寒颤过后,则是身体内外全都发热,头痛异常如已破裂,口中热渴而只想饮用冷水等。

疟疾发病后之所以是这样的情况,是由于邪气侵袭人体之后,阴阳的运行就会逆乱而发生交争。阴阳逆乱而交争不已,就会更替盛衰,出现此虚彼实或此实彼虚的变化,从而导致寒热往来等症候。如果阳气并于阴分,阴气就会盛实而阳分自然气虚:其中阳明经脉气虚时,患者就会出现寒颤不已、下颔犹如击鼓一样不住地上下抖动等寒象;太阳经脉气虚时,患者的腰、背、头、项这些该经循行的地方就会无不疼痛;三阳经脉全都气虚时,阴气就会过盛。阴气过盛之下,就会使骨骼发冷而痛。疟疾患者的寒邪因为是由体内产生的,所以发冷颤栗时会深感内外俱寒。阳气盛实时,人的体表就会发热;阴气虚衰时,人的体内就会发热。疟疾患者寒颤过后,由于阴阳交争不已,阳气转盛而阴气转衰,所以发热时又深感内外俱热,表现出气喘、口渴并只想饮用冷水等症。这种疟疾及其寒热诸症,都是由于在夏天被暑气所伤而种下了病根,然后又遇到一定的诱因而引发的。在夏天,热气炽盛,所以容易侵袭人体并滞留在皮肤之内和肠胃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脉内,而脉内本是营气所处的地方。热气侵入并滞留在脉内之后,便成为热邪,让人汗孔疏松不固、肌腠开而易泄。到了秋天,一遇秋凉之气,或汗出而受风邪,或浴后伤于水气,就会使风邪、水气侵入并滞留在皮肤之内,与卫气混处于本为卫气所处的地方,从而引发疟疾。卫气在人体的运行规律,是白天行于阳分,夜晚行于阴分,一日一夜而运行一周。由于风邪、水气等与卫气混在一处,所以随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时,就会外出而致发热;在夜晚行于阴分时,则会入里而致寒颤。邪气在一日之内昼伤阳分而夜伤阴分,阴阳之气则分头与之相搏,所以这种疟疾每天发作。

邪气如果侵入人体深部,就会内伤阴分,使得卫阳之气独行如常,而伤阴之邪附着在内,同时又使阴阳逆乱而相互交争,伤阴之邪不能很快外出,所以疟疾就会隔一天才发作一次。

邪气侵入并滞留风府以后,就会沿着脊骨向下发展。卫气的运行,是一日一夜在风府大会一次。所以,邪气沿着脊骨向下发展时,是从侵入风府后的次日开始,每天下移一个脊椎椎节。也因为这样,其所导致的疟疾发作的时间就会逐日推迟。侵入风府并从中出来后沿着脊骨向下发展而引发疟疾的邪气,每天下移一个脊椎椎节,在第二十五天就会下移到尾骶骨处,第二十六天又会返回脊骨之内,侵入伏冲脉中,之后沿该脉上行,第九天就上到了颈前两侧的缺盆之中。邪气在返而上行中,由于日益升高,因而所致疟疾的发作也就一天比一天早了。

寒邪属于阴邪,风邪属于阳邪。人若先被寒邪所伤而后被风邪所伤,就会先寒颤而后发热。这种症候如果定时发作,其病即可称为“寒疟”;先被风邪所伤而后被寒邪所伤,则会先发热而后寒颤。这种症候如果也定时发作,其病便可称作“温疟”;至于只热不寒的疟疾,是由于患者的阴气本已不足、使得卫阳之气独行如常所致。因此,除只热不寒的特点之外,又有少气、烦闷、手足发热而时时欲吐等症候,这种疟疾称作“瘅疟”。

一般情况下,邪气与卫气是同时会于风府的。但有时由于出现交错,此前彼后而两不相遇,就不能同时会于风府。这样,疟疾便会每隔数天才发作一次。

温疟产生的根由及其机理,是人在冬天被风邪所伤之后,随其侵入体内的寒邪就会藏在骨髓之中。到了春天,天地万物与人体的阳气虽极大地得以焕发,可是风寒之邪却因为潜入体内太深而不能自行外出;这样,到了夏天,遇到大暑之气,人的脑髓就会受到损伤而使头中昏闷不清,肌肉就会消瘦,腠理则会大开而常常汗流不止。这时如因劳作活动而使用体力,邪气就会随汗俱出。温疟病邪在脏则藏于肾中,发作的时候是由肾中外出而到达体表的。正因为这样,就会使人体阴气先虚而后阳气偏盛。当阳气偏盛时,就会出现发热的症候;而当热象转衰时,邪气又会由外返内而进入阴分,进入阴分后则阳气由盛转虚,阳气转虚后,则会出现寒颤的症候。所以说,先发热而后寒颤的疟疾,称作“温疟”。

瘅疟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是肺中较早以来就有热邪,使得体内肺气充盛、逆乱上冲,造成中焦之气盛实壅满又不能外泄的情况。这时,人若劳作活动而使用体力,腠理就会开泄而汗出,风寒之邪则会乘机侵入并留滞于皮肤之内、肌肉之间而发作致病。风寒之邪发作以后,体内的阳气就会转盛;阳气盛而不衰,就会导致瘅症。由于其邪仅在阳分而不入阴分,所以症候特点为只热不寒;又由于其邪内藏于心而外出时留连于肌肉之间,留连于肌肉之间时则使人肌肉受损而日益消瘦,所以称作“瘅疟”。

“理解应用”

本节内容,为疟疾的专论,凡包括疟疾的病因、种类、症候与详细机理。

对此内容,我们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今人早已知道疟疾乃是由于疟原虫所引起的,但《素问·疟论》所论外邪(后世又有论称“疟气”者)袭人、阴阳交争而致疟疾及相应治法,对认识和治疗疟疾仍有一定的意义,甚至时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不能轻视,且应予以研讨;二是“温疟”与“瘅疟”乃系症候类同疟疾而归入疟疾的,实则属于假性疟疾,所以原注也说:“温疟、瘅疟者,皆非真疟也。”实践中宜仔细分辨,以免出错而误治。

十六、“原文”

《素问·咳论》曰①:皮毛者②,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③。其寒饮食入胃④,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⑤,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⑥,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⑦,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⑧,故五藏各以时治时感于寒则受病⑨,微则为咳,甚则为泄⑩、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注释”

①咳论:《素问》第三十八篇篇名。“内言五脏六腑之咳,各有形状(症状)治法,故名篇”(明·马莳注)。咳,今传《内经》版本或作,为“咳”的异体字。

②“皮毛者”二句:谓在表的皮毛,是与在里的肺脏相配合的。合,配合者。

③从其合,谓由皮毛进入体内而侵害皮毛所配合的肺脏。从,这里是“由……进入并侵害”的意思。合,此指皮毛所配合的肺脏。

④其寒饮食入胃:明·张介宾注:“肺脉起于中焦,循胃口上鬲属肺,故胃中饮食之寒,从肺脉上于肺也。所谓形寒寒饮则伤肺,正此节之谓。”其,如果。

⑤胃脉:今传《内经》诸本作“肺脉”。作“胃脉”,系李中梓录时之误,其意或谓为“行经胃中之肺脉”,或谓为即“胃脉”。译文据“肺脉”。参上注④。

⑥客:这里是“留滞并伤害”之意。之:指肺脏。

⑦“五藏各以其时受病”三句:应解作“非其时,五藏各以其时,各传以与之”。意谓肺脏如果不是在它相应的时令(秋)发生了咳嗽,就是由于五脏在各自相应的时令中受邪发病以后,分别传给肺脏造成的。非其时,谓不是肺脏相应的时令,即不是秋季。肺应于秋。注按:五脏与时令的对应关系为: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

⑧相参:相应,相合。

⑨以时治时:今传《内经》诸本无前“时”。是。故“以时治时”宜为“以治时”,意为“在当旺的时令中”。以,在。治,谓“当旺”。清·高士宗注:“犹主也。”

⑩泄:通“泻”,指泻泄。

乘:在,在……的时候。

至阴:指长夏。日本·丹波元简注:“谓戊己月及土寄月也。”又清,高士宗注:“脾为阴中之至阴,寄旺四时。乘至阴,即其旺时也。”

介介:明·吴昆注:“坚硬而有妨碍之意。”

喉痹:参见本章第三节注。

(qū音区):腋下胁上的部位。

右:今传《内经》诸本作“右胁”。译文据此。

阴阴:即“隐隐”。阴,通“隐”。

咳涎:咳唾痰涎。涎,日本·丹波元简:“即今之稠痰也。”

长虫:指蛔虫。明·张介宾注:“虫也。居肠胃中,咳甚则随气而上出。”

遗矢:即“遗屎”,大便失禁。矢,通“屎”。

失气:即“放屁”。气,指屁。下句“气与咳俱失”的“气”,同此。

溺(niào音尿):“尿”的异体字。

“此皆聚于胃”三句:明·马莳注:“夫五脏六腑之咳如此,然皆聚于胃,以胃为五脏六腑之主也;关之于肺,以肺先受邪,而后传之于别脏别腑也;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皆以气逆于上故耳。此乃脏腑咳痰之总语也。”清·高士宗注:“六腑以胃为本,五脏以肺为先。”

“译文”

《素问·咳论》中说:在表的皮毛,是与在里的肺脏相配合的。皮毛首先感受了邪气以后,邪气就会进而侵袭皮毛所配合的肺脏。人如果进用了寒冷的饮食,其寒气就会随着肺脉而上行到肺脏,导致肺脏受寒。肺肾受寒以后,这由内而生的寒气就会与自外侵入的邪气两相结合,从而留滞并伤害肺脏,造成肺咳。肺脏如果不是在其相应的时令中发生了咳嗽,就是由于五脏在各自相应的时令中受邪发病以后,分别传给肺脏而造成的。

人体与天地万物相应,所以五脏在各自当旺的时令中感受了寒邪之后,就都会发病。如果受寒较轻,就会发为咳嗽;如果受寒严重,则会导致泻泄与疼痛等症。一般说来,人体在四季中感受邪气而发为咳嗽的情况为:在秋天,是肺脏首先受邪而直接发为咳嗽;在春天,是肝脏首先受邪,之后传到肺脏而发为咳嗽;在夏天,是脾脏首先受邪,之后传到肺脏而发为咳嗽;在冬天,是肾脏首先受邪,然后传到肺脏而发为咳嗽。

肺咳的症状,是咳嗽的同时,伴见气喘有声。其严重者,为并见咯血;心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心痛,喉咙像硬物卡着一样。其严重者,为并见咽肿、喉痹等;肝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引起两胁下部疼痛。其严重者,会导致腰身不能转侧,如果转侧,就会使两腋之下感到满胀;脾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右胁下部就会隐隐作痛,同时牵引肩背也随之疼痛。其严重者,是使得患者不能活动,如果活动,就会使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是一咳嗽,腰背就会互相牵引作痛。其严重者,为咳唾痰涎。

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分别传到六腑而导致六腑之咳。表现为:脾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胃中而导致胃咳。胃咳的症状,是咳嗽的同时,伴见呕吐。若呕吐严重,胃中的蛔虫就会随咳吐而出。肝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胆中而导致胆咳。胆咳的症状,是又咳又吐并吐出胆汁;肺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大肠而导致大肠咳。大肠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遗屎。心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小肠而导致小肠咳。小肠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放屁,咳嗽一停则放屁亦止。肾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膀胱而导致膀胱咳。膀胱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遗尿。脏腑之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三焦而导致三焦咳。三焦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感到胀满而不思饮食。

总而言之,五脏六腑之咳,都与肺、胃这一脏一腑有着十分密切而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肺脏主管一身之气,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无论哪一脏器受邪发病,其邪都会聚于胃中,然后沿着行经胃腑的肺脉而向上侵入肺脏,使肺气受到伤害而发为咳嗽。也因为这样,才会使人在咳嗽的同时,出现多泪、多痰、面目浮肿及气逆等并发症状。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咳嗽的病因、种类、症状、传变、机理等。其中应特别留意者,一是“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三句,二是“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二句。前者在于说明了咳嗽虽主要是肺病的问题,但却不能只从肺病的角度去认识与处理它,因为他脏与六腑有病,都能传邪到肺而致咳嗽。也正因为如此,本篇才以大量文字一一论述五脏六腑之咳。历来中医治咳而收效甚佳,就是以此为指导而注重兼症之辨之治的结果;后者则在于指出了认识并治咳的重点与道理。清代名医陈念祖在其《医学三字经·咳嗽》一章中“肺最重、胃非轻”二句之下自注说:“《内经》虽分五脏诸咳,而尤所重者,在于‘聚于胃、关于肺’六字。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溉诸脏,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中既为痰饮所滞,则诸肺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这正足以说明“聚于胃、关于肺”的意义。

十七、“原文”

《素问·经脉别论》曰①:夜行则喘出于肾②,淫气病肺③;有所堕恐④,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⑤,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⑥,怯者著而为病也⑦。

“注释”

①经脉别论:见第五章第七节注①。

②喘:清·孙鼎宜注:“当作‘惴’,形误。”是。惴,义为“恐惧”。下同,一说:指喘息病,气喘。此不取。

③淫气:指过盛而为害之气。明·张介宾注:“淫气者,阴伤则阳胜,气逆为患也。”

④恐:郭霭春校注:“‘恐’字误,似应作‘坠’。《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所堕坠则伤肝。’”译文据改。

⑤度:同“渡”。

⑥已:痊愈。这里是“恢复正常”的意思。

⑦著:同“着”,指“气着”,谓气行不畅。

“译文”

《素问·经脉别论》中说:人在夜晚行路的时候,肾脏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肾脏如果由此受损而产生过盛的为害之气,则会使肺脏受损而出现疾患;从高处坠落的时候,肝脏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肝脏如果由此受损而产生过盛的为害之气,则会使脾脏受损而出现疾患;突然被惊吓的时候,肺脏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肺脏如果受损而产生过盛的为害之气,则会使心脏受损而出现疾患;渡水或不慎跌倒的时候,肾及骨骼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在这时,身体强壮的人很快就能气机通畅,气机一旦通畅,身体便随之恢复正常;而身体虚弱的人则会因于恐惧而导致气行不畅,使邪气侵入体内而产生疾患。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部分常见因素所致恐惧对五脏的影响与损害。

十八、“原文”

《素问·腹中论》曰①:心腹满②,旦食则暮不能食,名为鼓胀③。

治之以鸡矢醴④,一剂知⑤,二剂已⑥。

“注释”

①腹中论:《素问》第四十篇篇名。篇中主要讨论了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病的病因、症候及其治法。由于所论疾病均在腹中,故名。

②心腹满:指腹部胀大。心,指心口处的胃部。

③鼓胀:明·张介宾注:“鼓胀,内伤脾胃,留滞于中,则心腹胀满,不能再实;其胀如鼓,故名鼓胀。”清·张志聪注:“鼓胀者,如鼓革之空胀也。”又《灵枢·水胀》:“(黄帝曰)鼓胀如何?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④鸡矢醴(lǐ音里):药酒名。明·张介宾注:“鸡矢醴法,按《正传》云:用羯鸡矢一升,研细,炒焦色,地上出火毒,以百沸汤淋汁。每服一大盏,调木香、槟榔各一钱,日三服,以平为度。又按《医鉴》等书云:用羯羊矢八合,炒微焦,入无灰好酒三碗,共煎。干至一半许,用布滤取汁,五更热饮,则腹鸣,辰已时行二、三次,皆黑水也,次日觉足面渐有皱纹;又饮一次,则渐皱至膝上而病愈矣。此二法,似以后者为便。又曰:鸡矢之性,能消积下气、通利大小二便,盖攻伐实邪之剂也。一剂可知其效,二剂可已其病。凡鼓胀由于停积及温热有余者,皆亦服之。若脾肾虚寒发胀及气虚中满等症,最所忌也,误服则死。”原注:“鸡胃能消金石,其矢之性,等于巴硇,通利二便,消积下气,但(只)宜于壮实之人。虚者服之,祸不旋踵(立即致祸)。即《经》云一剂便知其效,二剂便已其病,亦状其猛利也。”矢,通“屎”。

⑤知:谓奏效,取得一定疗效。

⑥已:痊愈。

“译文”

《素问·腹中论》中说: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早上能够进食而傍晚不能进食的病,名为“鼓胀”。

治疗“鼓胀”的时候,可依照其法服用人称“鸡矢醴”的药剂,一剂就能奏效,两剂即可使之痊愈。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讲为“鼓胀”的症候特点与治疗所用的方剂。

鼓胀,今或作“鼓胀”,或称“蛊胀”、“单腹胀”、“蜘蛛鼓”等。其病因复杂不一,其病情留连难愈。晋唐以前的医书中多认为气、血、水有病均可导致,脾胃不和是其关键;晋唐以后的医书则多强调其病因系外邪之感染,尤以寄生虫的感染使肝脾发生病变者为主。外邪感染又有中于蛊毒之论(此亦称作“蛊胀”的来由),而蛊毒也有诸说:一说指寄生虫(如血吸虫),一说指传染性病气(如肺结核病气、结核性腹膜炎病气)。今则原则上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及腹水、肿瘤等病变,均可症见鼓胀,治以健运脾胃、行气活血、利湿杀虫为主;绵延日久者,因会伤阳耗阴,又或者温脾肾之阳,或者补肝肾之阴等。至于“鸡矢醴”,今已很少用了。

十九、“原文”

《灵枢·胀论》曰①:夫心胀者②,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③;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④、四肢烦⑤、体重不能胜衣⑥、卧不安;肾胀,腹满引背央央然⑦、腰髀痛⑧。

胃胀者⑨,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⑩、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小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肋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注释”

①胀论:《灵枢》第三十五篇篇名。篇中专论胀病,包括胀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种类、脏腑分证及其治法等,故名。

②“夫心胀者”三句:谓心胀患者的症状,有心烦、气短、睡卧不安等。隋·杨上善注:“气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胀皮肤,时烦心、短气、卧不安者,以为心胀。知此,五脏六腑皆伤此,各从其脏腑,由胀状有异耳。”

③虚满:谓胸中虚空而外见胀满。

④善哕(yuě音月上声):常常呃逆。哕,呃逆。

⑤四肢烦(mán音蛮):谓四肢因胀而烦动不适,不住地躁动。烦闷。

⑥体重不能胜衣:谓肢体胀重而穿不成衣服。胜,承受起;胜任。这里是“穿(衣)”的意思。

⑦央央然:困苦不适的样子。明·张介宾注:“困苦貌。”央央,通“怏怏”。西晋·皇甫谧《甲乙经》引作“怏怏”。

⑧髀(bì音必):大腿上部及髋关节部,此指胯部。

⑨胃胀者:此下至“善太息”,论六腑之胀。

⑩臭(xiù音秀):气味。

濯濯(zhuó音灼):原注:“肠鸣水声也。”

飧(sūn音孙)泄不化:谓患飧泄,症为完谷不化。飧泄,即完谷不化的泻泄。

(chēn音琛)胀:胀满。明·张介宾注:“胀,胸膈满也。”,胀,胀满。

气癃(lónɡ音龙):因气机闭寒而小便不通。明·张介宾注:“气癃,膀胱气闭、小水不通也。”

轻轻然而不坚:谓满于皮下之气轻飘飘的,按之虚弱,无坚劲有力之感。

厥气:厥逆不和之气。

营卫留止:谓营气与卫气涩滞而运行不畅。

真邪:正气与寒邪。邪,指上句的“寒气”,即寒邪。

两气:指体内的正气与邪气。邪气既指寒邪,并指厥逆之气。

“译文”

《灵枢·胀论》中说:心胀患者的症状,有心烦、短气、睡卧不安等;肺胀患者的症状,有胸中虚空胀满、气喘、咳嗽等;肝胀患者的症状,有胁下胀满而痛并痛连小腹等;脾胀患者的症状,有常常呃逆、四肢烦动不适、身体胀重而不能穿衣、睡卧不安等;肾胀患者的症状,有腹部胀满并牵引背部困苦不适、腰胯疼痛等。

胃胀患者的症状,有腹部胀满、胃脘疼痛、自感鼻闻焦味、饮食出现障碍、大便困难等;大肠胀患者的症状,有肠鸣而痛、咕咕发出水声等。若在冬天又受寒邪,就会并发飧泄,症见完谷不化;小肠胀患者的症状,有小腹胀满并牵引腰部疼痛等;膀胱胀患者的症状,有少腹胀满、膀胱气闭所致的小便不通等;三焦胀患者的症状,有气满于皮肤所致的皮肤肿胀、皮下之气轻虚而浮、按之虚弱无力等;胆胀患者的症状,有肋下痛胀、口中发苦、常常太息等。

人体若有厥逆之气在下,营卫之气就会涩滞不畅;若有寒气上逆,正气与寒邪就会互相攻伐。当正气与邪气交争不已的时候,就会聚结不散而导致胀病。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五脏六腑之胀的症状与胀病产生的原因与病机。

认识本节内容,应注意四点:其一,所谓五脏六腑之胀,乃是脏腑功能失常、使得气机失调所导致的,其起因在脏腑本身而部位在脏腑之外、皮肤之下,并非脏腑本身各自胀大,所以《素问》本篇中说:“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藏府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部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其二,五脏六腑之胀,是胀病的脏腑分证,这对认识并治疗具体而不同的胀病具有实在的应用价值,宜予重视;其三,胀病的病因,本节只提到“厥气在下”的内因和“寒气逆上”的外因这两点,其实风、寒、湿、热诸邪和饮食起居失常、脏腑失调等均可导致胀病,这在《内经》中有不少散见论述,应予留心;其四,胀病的类别,除脏腑之胀外,还有脉胀、肤胀等。——全面认识以上几点,此类胀病可以尽知矣。

二十、“原文”

《灵枢·水胀篇》曰①:“目窠上微肿②,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③、时咳、阴股间寒④、足胫肿⑤、腹乃大,其水已成矣⑥。用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⑦。

肤胀者⑧,寒气客于皮肤之间⑨,然不坚⑩、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夫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肉乃生。此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写不写,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注释”

同类推荐
  • 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

    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

    书作者傅维康大夫为这部宝典萃选精华,详细注释,并概括全书要点,精心写出《概述》一文,以及指导学习方法,给读者以打开大门的钥匙。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大学·中庸·孝经

    大学·中庸·孝经

    《大学》、《中庸》原属《礼记》篇目,及宋,二程力推儒学,尤举《大学》、《中庸》等篇,至朱熹,始将《大学》、《中庸》从《礼记》剥离,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并为之专门做注解。自此,《大学》、《中庸》独立于《礼记》之外。尤其悬为功令之后,成为儒家修己晋身、传道授业的基本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医世无双

    女医世无双

    年仅24岁便已是华夏中医协会中的翘楚,被誉为21世纪最杰出的中医之一,却在一次被陷害的医疗事故之中,死在了受害者家族的手中,从而意外穿越到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世界…质疑她医术的人,她全都用实力给打回去!伤害她身边的人,她全都用拳头给打回去!
  • 失踪的专列:柯南·道尔恐怖悬疑小说集

    失踪的专列:柯南·道尔恐怖悬疑小说集

    本书是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短篇悬疑恐怖小说集。一趟专列会莫名其妙地失踪,刷着日本漆的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养着巴西大猫的庄园里,会发生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呢?这些故事看似匪夷所思,却又入情入理。这些故事中没有福尔摩斯,但与福尔摩斯的故事一样精彩,具有很强的悬念和可读性,每篇小说都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其冲突设置集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与福尔摩斯故事不一样的是,这些故事展现出来的社会背景,更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有些篇目被作者认为比福尔摩斯更重要的作品。
  • 大神,我98k很6的

    大神,我98k很6的

    在充满快节奏的二十一世纪,一款名叫刺激战场的手游,迅速风靡全球,备受大众喜爱。没遇上大神前,寒怡:“我的队友,除了吃鸡,什么都会。”遇上大神后,寒怡:“大神,今晚吃鸡吗?我98k贼6哟。”某大神一脸嫌弃:“赶紧把你的掏火棍丢了!趴下认真舔包就好!”自从遇上大神,寒怡的KD,便一路向下,只靠着偶尔虐杀一两个机器人,勉强度日。
  • 一口气读完战国史:战国很有料(全集)

    一口气读完战国史:战国很有料(全集)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把荡气回肠的战国史呈现在读者眼前,这里有耳熟能详的战国四公子;有惨绝人寰的战争史诗;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有诸侯的霸主更迭;这里是通俗战国史:战国很有料。
  • 皆在清波里

    皆在清波里

    兄妹俩偶然间穿越到春秋末期,见证了三家分晋。泠泠兮,汩汩兮。汾水南,去不返,逝者如斯安可返?愿为长歌梦一曲,白云千载去悠悠。杏花春雨伴清酒,泛舟湖上听杨柳。春风不改旧时波,残垣之下草木深。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简襄功烈随风去,绕梁唯留渡歌声。剑拔三晋烽火起,大浪淘沙适者存。南征北战勇者胜,纵横摆阖仁者赢。莫回味,乱世红雨沉江底,尽是英雄美人泪。折戟沉沙问天道,苍天不言时自归:自古璞玉少成器,欲为和氏多琢磨。
  • 魔君别过来我不想结婚

    魔君别过来我不想结婚

    内向的她与朋友一起穿越,各项全能的她穿越后却寸步难行,好在遇到了面前的这个超级温柔的魔君!这位魔君温柔的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一个假魔君…算了!看她如何在魔君的宠溺下将天下搅得天翻地覆!但是…她很想知道这个整天逼她结婚的人是谁!!!这还是那个温柔的魔君嘛?不会被人掉包了吧?她看这眼前这个把自己绑在床上的人一脸欲哭无泪“小坏包又要去哪?本君可不能再让你祸害苍生了,来,乖乖跟本君结婚吧”
  • 穿越大秦:山有扶苏

    穿越大秦:山有扶苏

    大秦一害赵小七,封号荷华公主,因着始皇撑腰,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欺女霸男无恶不作。咸阳凡有几分姿色者人人自危!唯一小将章邯临危不惧,甘之如饴。荷华捏着胖成大饼的脸恬不知耻:“章小邯,本殿美吗?”章邯面不改色:“殿下倾国倾城。”始皇爸爸→_→:章邯,这么假的话你都说的出口,亏心不亏心?你不亏心寡人都觉得亏心呀!
  • 凤命难辞

    凤命难辞

    大好芳华猝死,本以为自己是个命不好的衰命鬼,为求下一世得个好命,帮人替活,三个月后原主魂魄归来,她踏上奈何桥,想起一切过往。再借他人身再入轮回,这一次,她要以凡人庶女的身份与天斗。千年前被推下忘川,仙身尽毁,元神尽碎之恨,她要所有负她伤她的人还她一个公道。她不光要做人间的王后,还要九重天上高高在上的神君替她梳妆,背她上花轿。“负我之人,我便要你追妻火葬场!”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