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900000004

第4章 秦王初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21岁的秦始皇在故都雍城“加冕亲政”后,一举除掉吕不韦和嫪毐两大势力集团,开始了真正的大权在握。

1.异人质赵

时间 公元前265年

人物 秦公子异人

秦昭襄王和赵惠王在渑池之会时,由于蔺相如地巧妙的外交技巧,秦国与赵国在这场外交战上打成平手,秦赵签订和约,互换人质。当时秦国的人质是昭襄王之孙子楚。子楚是昭襄王次子安国君之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但都是嫔妃所生,安国君最宠爱的楚妃华阳夫人却没有生孩子。子楚由于生母夏姬不得宠而且早死,一向不被重视,所以他被选上到赵国为人质。

作为人质,在本国虽然贵为王子、王孙,可是到了异国之后,命运便不得而知:假如派出国一旦违约,人质便立刻“身为粪土”,惨遭厄运。当秦昭王做出派异人到赵国充当人质的决定后,异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在限期内备驾前往。看来异人只得听天由命了。

公元前265年,在由咸阳通往邯郸的漫长旅途之中,异人独自坐在车中,心情忧郁,沉默无语,无心欣赏一路上车帘外的春光和美景。一天下午,异人的车队进入邯郸城中。城中的市民百姓闻知秦王派来的人质来到赵国,无不欢呼雀跃,前来围观。市民百姓们深知:两年前如果是秦军攻入邯郸,有谁能保全住性命,活至今日?然而,秦兵败走了,今日遣派人质前来,又怎能不令市民欢呼?

照理公子异人是秦太子的儿子,他到赵国做质子应该是有份量的。但由于他并不是安国君的宠子,在安国君的二十几个儿子当中排行居中,其母夏姬又不受安国君宠爱,所以他在秦国并不为人看重。因而当他做质子到赵国后,也就指望不上秦国内当权的人能对他有什么特别的关照。况且由于秦在列国之间专讲兼并攻取,挟诈不守信义,各国都吃过秦国的大亏,对秦怀有戒心,因而对秦派来的质子也都不抱有好感,当然也不会给予质子特别理会或特殊照顾了。

本来秦对赵是比较小心用事,不敢轻易用兵的。但是偏偏在公子异人到赵做质子时,赵惠文王死,赵孝成王新立,其母赵太后主事。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了,也不管在赵的质子会怎样,就趁赵丧君立君太后主事之机,于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发兵攻赵,夺取了三座城池。逼得赵太后在触龙的劝说下,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争取到齐国发兵支援,秦才停止了对赵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质子的公子异人的处境可想而知。不仅要忍受赵人对秦的愤怒情绪,而且还由于没有内援,财用缺乏,生活困窘,甚至连日常供给都不充裕。这使得这位秦国少年公子郁郁寡欢,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继承王位更是难得指望,能不能回到秦国也由不得他。只好在别人的冷漠相待下,默默地煎熬时日。

就在异人最不得意的时候,他万万没想到有人瞄上他,在打他的主意。这个人就是阳翟大贾吕不韦。

延伸阅读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经常互相“质子”,即把儿子质押给盟国,作为一种守约的保证,这种取信的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质子是相互的,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有求于人,质子便成了单方面的行为,所谓“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遗子及贵臣为质”。

质子在当时是一种契约行为。质子取信在后代仍然存在,只不过不那么明确指此人为质子,而是通过政治婚姻、在质押方任命“质子”一定的官职等方式,把“质押”换个别的名称,以示文明和友好,让我们看到一点历史的进步。在清朝,满族就是采用姻亲的方式怀柔蒙古贵族,清皇室把公主嫁给蒙古王子,然后在北京修额附府,客气地拘这人质,汉唐皆有公主和亲之事,实质上也是把女儿作为人质交换边境的安宁。只是形式上要比直接索要人质文明多了。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65年,罗马人征服了南部的希腊城市,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罗马人精于管理被征服的领土,他们使用了开明与独裁相结合的政策。他们通常并不破坏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给与它们一定的权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罗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权,而另外的则结成同盟。不过,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罗马缴税并派遣军队。另外,罗马士兵驻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军费由当地支付。在这些地方,罗马得到了实惠,士兵们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并成为该地永久的军事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罗马在被征服的每个地区都保持了一个永久的军事基地。为巩固这些基地,罗马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他们修筑的道路质量高,笔直如线,甚至径直穿过山区,确保了士兵和供给可以快速地运抵反叛之地。通过实施授予被征服地区的权力和公民权结合在一起(或者允诺他们在将来有公民权)的政策,建立确保对于反叛地区快速严厉的反应通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创立了一个持久的和平的帝国。

2.奇货可居

时间 公元前261年

人物 吕不韦、赵姬、异人

吕不韦,出生于卫国都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濮阳地处黄河岸边,交通十分方便,逆河而上,可抵达洛阳(今河南洛阳),那里曾经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战国时,洛阳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大都市之一;顺流而下,可通往盛产鱼盐粟帛豆麦的齐、鲁(今山东境内)富庶之乡;向北过黄河,可直达北方大都会赵国的首都邯郸;往南,黄河水与鸿沟水系、淮河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联结了起来。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濮阳人经商致富准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造就了一大批商人,濮阳也成为当时一个相当繁荣的商业城市。

吕不韦的父亲,就是濮阳城里的一位大商人。在吕不韦生活的年代,卫国已成为秦国与魏国、赵国、齐国争夺的要冲地带。卫国求助于魏国的保护,在魏的羽翼下苟延残喘。卫国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自夸、自傲;相反,它的风俗还经常遭到别国的讥议,有人把卫国以及离它不远的郑国所流行的一种音乐,称为“郑卫之音”,把它归入淫邪一类,属于靡靡之音。

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吕不韦继承父业,以经商为主,练就了一副精明的商人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濮阳、邯郸、阳翟(韩国城市,在今河南禹县)之间来回奔波,廉价买进,高价卖出,成为家产超过千斤黄金的大富商。国势衰微,风雨飘摇的卫国,早就留不住吕不韦的心。他离开了家乡,到邯郸城里住了下来,做着更大的生意。

一天,吕不韦兴冲冲地跑回家,神秘兮兮地问他父亲:“耕田的利有几倍?”父亲回答:“十倍。”他又问:“商贾的利有几倍?”答:“百倍。”他再问:“如果立一个国王,利有几倍?”父亲让儿子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给弄懵了,过了好久,嘴里才吐出几个字:“无数倍。”

儿子一笑,一字一句地对老子说:“当今之世,拼命种田,出死力耕作,到头来也只能混个吃饱穿暖。若能买到一个国君,让他听我的,就不仅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可泽及后代。我就要做这样的买卖。”

原来,吕不韦盯上了正在赵国做“质”的秦国昭王的孙子异人。于是,吕不韦设法结交异人,与异人相处得非常亲密。一天,他对异人说:“现在秦王老了,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只有华阳夫人能立太子,可惜她没有儿子。你们兄弟有20多人,你排在中间,又不得宠,还长期在赵国做人质。以后安国君继任王位,你是没有希望当太子的。”异人对这一点早就看得很清楚,沮丧地说:“这又能怎么办呢?”吕不韦随即表示愿意帮助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异人喜出望外,当下就与吕不韦说好,如果事成,两人共有秦国。

为了进一步笼络住异人,让异人对自己言听计从,吕不韦又准备将自己的一个漂亮情人“送”给异人。潇洒、有钱的吕不韦,在邯郸与一个叫赵姬的姑娘相好。赵姬不仅容貌娇艳,而且能歌善舞,很得吕不韦的喜欢。可吕不韦并不是那种能让男女欢爱束缚住手脚的人。

一天,他请异人吃饭,觥筹交错之间,请出赵姬歌舞助兴。赵姬眉眼传情,又频频为异人敬酒,弄得异人神魂颠倒。酒后异人拉住吕不韦的手,请求吕不韦将赵姬送给他为妻。吕不韦假装光火,异人则苦苦哀求,于是吕不韦便顺水推舟:“既然你如此喜爱,我就只能割爱了,送给你吧。”异人千谢万谢,对吕不韦愈加感激不尽。

赵姬后来生下一男孩,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王派遣王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想到了对秦国的人质下手。异人闻讯,立刻和吕不韦花钱贿赂看守,逃出了赵国都城邯郸,随秦国军队回到秦国都城。而赵姬本来就是赵国的豪门女子,母子二人在娘家藏身,得以躲过了劫难。一到国都,吕不韦就让异人身着楚国的服装去拜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本是楚国人,一看到异人如此打扮,心中大悦,并因此为异人改名为子楚。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王薨,安国君即位,是为孝文王,子楚被立为太子。已经十分脆弱的赵国见状,立刻调转风向,将赵姬母子以隆重的礼节送回了秦国。次年,孝文王薨,子楚即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在位三年去世,子秦王政继位,由于只有十三岁,便由吕不韦摄政,改宰相为相国,秦王并尊称吕不韦为仲父(仿齐桓公对管仲之尊称)。从此,吕不韦正式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施展其政治抱负。

延伸阅读

阳夫人是楚国贵族,芈姓,与秦国的宣太后,穰侯和华阳君有血缘关系。秦孝文王王后。孝文王作太子时封号为安国君,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嫔妃。吕不韦西入咸阳,费尽心思,通过华阳夫人弟弟阳泉君及大姐而巴结上了华阳夫人,他对华阳夫人说:“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年老色衰,别人对她的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太子宠爱你,你却没有儿子,将来年纪大了怎么办?不如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太子在世时,你受到尊重;将来太子死后,你立的儿子继位为王,你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等到年老色衰、宠爱失去后,到那时即使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异人贤能,而他自己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所以他想主动依附你。你若真能在此时帮助他成为王位接班人,那么你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宠的。”

这一席话深深打动了华阳夫人。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推断,华阳夫人芳华绝代。太子柱对她宠爱有加,言听计从,全因为她的美丽。虽然她没能为太子柱生出儿子来,但并不妨碍太子柱对她的宠爱。

华阳夫人最怕什么?她最怕的是年老色衰。年轻漂亮,这是华阳夫人所有的本钱。所以,吕不韦教华阳夫人的姐姐去说的话,可谓批亢捣虚,一下子便点出了华阳夫人心底的隐忧,不愁华阳夫人不对“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一语产生共鸣。

可见,吕不韦也是个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他以商人的经验,抓住人人都有私心这一点,设身处地地为华阳夫人的将来考虑,几句话便为异人打通了关节,真可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

世界历史大事记

阿育王发动过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曾征服过湿婆国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最南端的部分除外,历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权能征讨到这里),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3.吕氏秉政

时间 公元前249年

人物 吕不韦

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中原地区稳步扩展,并最终在战国后期的整个战局中,确立了主动与优势的地位。

首先,秦灭亡了在巩地(今河南巩县)苟延残喘的小国东周。东周及西周,是战国前期在周王室的领土内分裂出的两个小国。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西周,同年,周赧王死,从此挂名的周天子不存在了。但东周仍遗存着,它的统治者称周公。周公虽不称为“天子”,然而毕竟是周王室的残余,所以他的存在,被秦国统治者视为统一中国的一大障碍。可是无缘无故地去消灭他,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东周竟不自量力地联合各诸侯国图谋进攻秦国。吕不韦瞅准时机,亲自率兵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周,将其领地并入秦国版图。吕不韦又下令:将周公迁往阳人(今河南临汝西),让他奉其祭祀,延续着有名无权的周人宗室。

这一措施,显示出吕不韦不同于往昔君王的政治眼光:消灭东周国的实体,却又不绝其宗祀,这正符合儒家“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理想。百余年来,秦国以武力征伐东方各国,在东方国家中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人们常斥之以“虎狼之国”、“仁义不施”、“凶残暴虐”。吕不韦此举既铲除了走向统一的一个政治障碍,又为自己树起崇奉“礼”、“义”,施行“兴灭”、“继绝”善举的形象。这种形象,对于赢得天下士人的好感,吸引他们投奔秦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吕不韦可谓是出手不凡。

在灭东周的同一年,吕不韦又派将军蒙骜率军进攻韩国,韩桓惠王被迫将成皋和荥阳(均在今河南荥阳境内)一带割让秦国。秦在那里设立三川郡。成皋和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国取得它们,便控扼了关西通向关东各诸侯国的一条要道,也为秦国的东进开辟了牢固的前沿阵地。此时,秦国的东部边界已逼近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军的锋芒可由三川郡直指魏国的心脏。

次年,即公元前248年(庄襄王二年),吕不韦乘赵、魏进攻燕国后方空虚的机会,派蒙骜率军向赵、魏两国进攻。很快,秦军就攻占了赵国的太原(今山西太原)、魏国的高都(今山西晋城北)与汲县(今河南汲县附近)。随后,秦军又在赵国西部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先后取得榆次(今山西榆次附近)、新城(今山西新城附近)、狼孟(今山西阳曲县)等37城。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吕不韦令大将王龅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西北地区),将其全部占领,并重建上党郡。同时,又在赵国故地太原及附近一大块土地上,置太原郡。

从庄襄王死至秦王政亲政这段时间内,吕不韦仍然实施“近攻”的方略,即将韩、赵、魏作为主攻目标。公元前245年 (秦王政二年),秦攻取魏国的卷(今河南原武城北),斩首3万。公元前244年至前243年,秦军接连攻占韩国13个城邑及魏国的田易、有诡二邑。公元前242年,蒙骜率军大举征伐魏国,一连占领了酸枣、燕、虚、桃人(均在今河南延津、长垣一带)、长平(今河南西华北)、雍丘(今河南杞梁)、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南)等20城,并在那里设立东郡。次年,秦攻占魏的朝歌 (今河南淇县)。至此,韩、魏两国的绝大部分领土,与赵国西部的领土,都归入秦的版图。

其间,秦国还灭了魏的附庸小国——卫(《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年,……拔卫。”而在其他一些记载中,卫已于数年前被魏消灭)。吕不韦将卫君角从濮阳迁至野王(今河南沁阳),让他在那里继续维持着有名无实的君位。这种处理方法,显然与对东周的处置方式有类似的地方,显示了一种“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而与秦国过去一味以杀戮为能事的做法有所不同。不过,在对待卫君的态度上,似乎也多少表露出吕不韦对他故国的一种复杂情感。

公元前241年,为秦国东进的形势所迫,赵、楚、魏、韩、燕五国再一次联合起来,向秦国进攻。可是五国联军不堪一击,遭秦反击后,迅速瓦解。自此,东方诸国再也无力反击,只有等待着一个个被秦消灭。

延伸阅读

吕不韦给秦国的思想文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写下了一段辉煌的篇章。可以说,假如没有吕不韦,秦国历史上就极有可能缺少这么光彩的一页。

吕不韦注重文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治国为政方面,除主张严刑峻法的法治以外,还倡导加强礼义教化。

(2)改变过去的文化封锁政策,大量地引进东方国家的文化,特别是他们的各色人才。吕不韦任秦相后,广泛地从东方吸收、引进人才,诸子百家各派人物都欢迎。一时间,天下之士“斐然(原指五色相错的样子,这里形容一种盛况)争入事秦”。据说聚集在吕氏门下的宾客有3000之多,包括了儒、道、墨、阴阳、法、纵横、兵、农、名各家门徒。这些士人在吕不韦周围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才库,并担负着智囊团的作用。

(3)采撷诸子百家的精华,建立博采众长的理论体系。吕不韦执政时期,全国统一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朗,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在研究完成统一中国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以及统一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统治的问题,吕不韦也在思考。不过,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法,来构建他的理论体系。所以他组织手下的宾客,发挥各人的所学之长,著书立说,集百家为一家,编写出了先秦杂家的代表性著作《吕氏春秋》。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尔尼部族打败塞琉西王国军队,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萨希斯王朝。中国史称安息王朝,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帕提亚王朝。安息王朝由于同罗马的长期战争和朝廷的内讧,从公元1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4.开凿郑国渠

人物 郑国

秦人作为主要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是当时农耕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关中自沂水、雍城以东至河水、华山,膏壤沃野千里,《禹贡》称之为“上田”,周人在这里多年经营,百姓有经营农耕业的悠久传统,也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至于秦王政的祖先秦文公、秦德公、秦穆公以雍城为中心,又联系了西方陇地和南方蜀地的商业往来。秦献公曾经居于栎阳,北方戎狄和东方三晋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汉书·地理志下》说,秦地面积相当于天下的三分之一,民众人口不过百分之三十,然而这一地区的资源和物产,却占据了天下的百分之六十,在全国经济体系中居于异常重要的地位。

关中因为经济的富足,被称为“天府”,又号称“陆海”,被看作九州中最富庶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全国各经济区之中,最为富饶。关中的经济地位,在嬴政当权的时代,又实现了新的跃进。这种进步的直接原因,是水利事业获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因为在秦始皇统治初年,郑国开凿水渠,引泾水灌溉田地,于是沃野千里,民以富饶。

郑国,是韩国的一位水利工程师。

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当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有事于东方时,首当其冲的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韩国畏忌秦国,但是又不能不时时讨好秦国。韩国当权的人经过仔细商议,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献重金以贿赂,因此出卖韩国的美人。美人价钱很高,诸侯各国都不能买,倒是秦国用三千金买了去。于是,秦国得到了韩国的美人,韩国又把这三千金返给了秦国。秦国因此更加轻视韩国。

这一回,韩国的执政者们又想出了一条“疲秦之计”。韩王派郑国到秦国去,说服秦王兴修水利。期望通过大规模的工役,来消耗秦国的国力。郑国建议,开凿一条西引泾水,东通洛水的渠道,使关中大片土地得到灌溉条件。秦国有重视水利的传统,关中又因降水量有限,以往经常发生旱灾。秦王政于是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并指定郑国担任这一工程的设计者和主持者。这一年是公元前246年。

这条水渠的开通,调用了大批的劳动力,国库的财力也损耗不少。工程正在进行之中,韩国“疲秦”的计谋被揭露,郑国作为韩国奸细被捕。秦王政要杀掉郑国,中止这项水利工程。

郑国在面临死刑的时候又大胆进言。他说,韩国最初的动机,是想借修渠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事实上,这条水渠如果开通,又确实会给秦国带来十分明显的利益。在工程进行期间,秦军对韩国的攻势可能会因此减弱,但是这只不过延缓韩国几年的寿命而已。然而工程如果一旦完成,却可以为秦国建万代之功。

秦王政被郑国的这番话所打动。他决定不杀郑国,命令他按照原来的计划主持这项水利工程。

这条水渠修成之后,果然给秦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条件,秦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从此关中为沃野,再也没有灾年,秦国因此更为富强,最终完成了兼并诸侯的事业。

这条水渠,就是著名的郑国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

延伸阅读

战国末年,秦国的4万余顷,约合今天的2.8万余顷。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数字不实。他们从今天泾水年均流量约50多立方米/秒,而每个流量只能溉田200顷出发,说郑国渠最多只能溉田万顷上下,所谓4万顷,当是郑国虚报。郑国因为欺骗,已经得罪秦国一次,看来他不会再有胆量进行第二次欺骗。郑国渠溉田面积较大,疑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一是历史上的雨量多有起伏,不能以今律古。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载,东周秦汉为我国气候的偏暖期,南方温湿气流北移,北方雨量增多。《史记·货殖列传》有“渭川千亩竹”的记载,竹性喜温湿,也证明了秦汉时关中平原雨量比今为多。二是古今作物不同。古代关中主要作物为耗水量少、耐干旱的粟和黍,而唐以后以耗水量较多的小麦棉花等为主。秦汉时,以较多的水量来灌省水的作物,溉田面积当然会大大超过今天。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46年夏天,刚继承埃及法老之位不久的托勒密三世率军从叙利亚南部出发,入侵塞琉古帝国。经过两代托勒密的励精图治,托勒密王朝已经是那个时代欧亚大陆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整个东地中海包括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都有大量直属领地给帝国提供兵源,在商业和文化上更是远远超过了和他敌对的马其顿王国和塞琉古帝国。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卡利马库斯(Callimachus)声称当时的托勒密王朝拥有20万步兵,8万骑兵,2000艘三列桨战舰,这个数字无疑是大大夸张的。现代学者则认为托勒密王朝的常备军在8万人左右,这也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了。毕竟这些军队都是希腊和马其顿裔的,亚历山大东征时候带出的军队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

5.《吕氏春秋》

时间 公元前239年

人物 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似百科全书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3000人。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称羡。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他们像荀卿那样,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由于是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写,所以在形式上十分整齐,它原来的面貌为:

“十二纪”以“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 “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个季节为“纪”,每一“纪”有五篇文章,共计六十篇。

“八览”是“有始览”、“孝行览”、“慎大览”、“先识览”、“审分览”、“审应览”、“离给览”、“侍君览”,每“览”有八篇文章,共计六十四篇。

“六论”为“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以顺论”、“士容论”,每“论”有六篇文章,共计三十六篇。

另外还有一篇“序意” (即序言)。这样,全书一共有161篇二章。后来,《吕氏春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遗失和错位现象。现存《吕氏春秋》中的“有始览”只有七篇,“序意”也残缺不全。

在整齐的篇章形式下,《吕氏春秋》包容了相当繁杂的内容。汉代历史学家班固说它是“兼儒墨,合名法”,清代有一位学者汪中认为它是先秦“诸子之说兼而有之”。的确,参加编写《吕氏春秋》的学者来自各方,带来了各种不同学派的观点。但是,仔细分析《吕氏春秋》的内容,可以看到它还是有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的。它并不是机械地照搬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兵家与阴阳家等原有观点,而是按照当时的政治需要有所选择和扬弃。

《吕氏春秋》首先对法家的一些有用观点作了肯定。法家提倡求实,“法后王”即注重当前现实,反对空谈“法先王”,效法先王。在《吕氏春秋》中,《离谓》、《当务》、《察今》、《不二》等篇都阐发了这些观点。法家主张法令划一,君主必须控制权柄和谙熟权术。《吕氏春秋》中的《有度》、《慎势》、《具备》、《任数》、《勿躬》、《知度》等篇,就专门谈到了以法治国及人君面南之术。

但《吕氏春秋》在主张法治以外,又倡导加强礼义教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功,不罚而邪止。”

《吕氏春秋》对道家和“无为而治”思想也作了发展和运用。它认为,君主只要在用人上下功夫,别的事就似“无为”,”贤主劳于人,而佚于治事”《季冬纪·士节》)。《吕氏春秋》还有许多墨家的观点,宣扬“尚贤”、“非攻”、“‘节葬”等思想。

延伸阅读

《吕氏春秋》十分赞同“君臣议”,它举了史实说明这一道理。

春秋时代晋国的贵族智伯被赵襄子所害,晋国的一部分也被赵国瓜分。智伯的一个臣子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他把自己的胡子眉毛全剃光,全身涂黑,又弄得断肢残手,穿上破烂衣服,回到家中向妻子行乞。他的妻子见来人模样像讨饭的,可开口说话的声音却像自己的丈夫,十分生疑。见此,豫让离开后又吃木炭,把嗓子搞坏,让妻子也分辨不出他的声音。伪装成功后,豫让准备去暗杀赵襄子。这时,豫让的一个好朋友见他如此残害自己。就问他:“你怎么想出这样的主意?”

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

这位朋友批评他说:“可是,你这样做简直是白受罪,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你的精神固然可嘉,却极不明智!以你的才能去投奔赵襄子,赵襄子必定会重用你。到那时,你再想办法杀死他,不是方便得多吗?”

豫让却反驳说:“此言差矣!照你说的这么去做,简直是出卖新朋友报答旧朋友。为旧君而害新主,违背君臣之义,还有比这种事更严重的吗?这和我报仇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我所以要为智伯报仇,正是为了维护和发扬君臣之义,而不是要走什么捷径。”

世界历史大事记

从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意大利的文学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出现了诗歌、喜剧、散文等一批作品。安德罗尼库是意大利的第一位诗人,他第一次把荷马史诗《奥德塞》译成拉丁文。该译文不仅在罗马地区广泛流行,还成为罗马第一部文学教材。

6.借刀杀弟

时间 公元前239年

人物 嬴政、长安君、樊於期

秦王政八年,上党郡六城反叛,并杀死秦所派驻的地方长官。

吕不韦建议长安君成娇率兵征讨,嬴政准其所议,派精兵10万由成娇为将,带军伐赵,原有上党前线军队,也交由成娇统一指挥。其实长安君只有17岁,年纪较小,根本没有带兵能力,让他带兵,实际上是让他去送死,用上党的叛军之刀杀害王权竞争中的对手。

17岁的长安君,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常与将军樊於期讨论兵事。樊於期平常就十分痛恨吕不韦的献妾盗国、移花接木之举。一日,他让长安君摒去左右,备言吕不韦之事,然后说:“今秦王并非先王骨血,你才应该是王位继承人。吕不韦如今令你带兵伐赵,暗藏祸心,其实是害怕有一天他的事情败露,你会与秦王为难。所以他现在表面上重用你为将,实际上却是要把你逐出王宫,或者战死在战场上。而且吕不韦经常出入宫禁,与太后私通日久,他们夫妻父子聚在一起,所忌讳的人就是你。如果你这次出师不利,吕不韦将借此降罪于你,轻则削籍为民,重则杀戮诛灭。先王天下,将变吕氏之国。天下人都知道此事,你不可不作长久打算。”

长安君说:“不是将军说明,我至今不知。事到如此,应该怎么办呢?”

樊於期说:“如今蒙骜兵被派外征伐,紧急之间,不可马上回来。而你手握兵权,如果传檄天下,列数吕不韦淫人之罪,臣民百姓谁不愿意奉真主而重建社稷?”

长安君忿然按剑而立,说:“大丈夫有死而已!怎能屈膝于商人之下?愿将军为我出谋划策!”

樊於期立即派使者告知蒙骜说:“征赵后军即日前往,多蒙将军用心准备。”

使者走后,樊於期即替长安君起草一篇讨伐吕不韦的檄文,并派人四下散布。

与蒙骜一起攻打赵国的张唐知道后,连夜飞驰咸阳禀告秦王政。秦王政立即召来吕不韦商议。

吕不韦说:“长安君年幼无知,可以存而不论。此事乃樊於期主谋,发兵征讨即可。樊於期勇而无谋,不堪一击,大王不必过虑。”

吕不韦于是令王翦为将,兴兵10万讨伐。大将王翦带着10万大兵征讨长安君,长安君胆战心惊。王翦分兵三路攻打三城,自己所率一支亲自攻打樊於期和长安君所驻扎的屯留之地。

樊於期对长安君说:“王翦分兵攻打其他两城,如长子城和壶关城失守,秦兵势大,我们就难以取胜,要趁他分兵之际决一胜负。”长安君无奈,只得一切听从樊於期做主。

樊於期挑选万名精壮之士开门挑战,王翦佯败一阵,杨端和乘机混进城去了。

王翦退军10里,深沟高垒,派兵把守险隘的地方,据守不战。又拨军两万,帮助攻打长子、壶关,令手下早传捷报。樊於期每日挑战,王翦只是不应。樊於期以为王翦怯阵,正商议派兵支援长子、壶关,忽然军士报告两城已被秦军拿下。樊於期大惊,急忙移师城外,安排长安君驻扎城中。

长安君听到长子、壶关失守,忙派人召见樊於期进城商议。樊於期说:“几天之内,我就跟王翦决战,胜则乘胜进军,败则退走他国。”长安君无计可施,只得答应。

樊於期回到城外军营,王翦率兵与之大战一场,樊於期虽然骁勇,但终因寡不敌众,败回城中。樊於期不分白天黑夜,亲自带兵巡察,不时出城外厮杀,但也只是苟延残喘。潜入城中的杨端和见秦军攻打猛烈,深夜叩见长安君,晓以利害。长安君全没主见,只是把杨端和留在身边,作为救命稻草,每日唉声叹气,惶惶不可终日。

樊於期驾车拜见长安君,告知马上出奔他国之事。长安君害怕回不了咸阳,犹豫不决,樊於期催促再三,请长安君早下决心。正好秦兵攻城甚紧,樊於期率兵出城死战。

杨端和陪长安君登城观战,只见樊於期左冲右突,非常艰难,最终人困马乏,抵挡不住,奔回城下,大叫:“开门!”

杨端和持剑在手,大声叫喊:“长安君已经降秦,谁开城门,格杀勿论。”随即取出降旗招展。众军已见取胜无望,尽皆不动声色。长安君做不得主,只有流泪的本领。樊於期长叹一声:“竖子不可辅佐!”复杀开一条血路,逃向燕国而去。杨端和大开城门,迎接王翦大军入城。长安君自杀身亡。

秦王政下令杀掉跟随长安君造反的士兵,全城百姓全部迁徙边鄙。又悬五城之赏,万金之重,捉拿樊於期。

一场兵变就这样“其兴也勃,其败也速”,成为历史上快速翻过的一页。秦王政不仅借刀杀死了长安君,其所属军吏也尽皆斩首,还把屯留的百姓迁往临洮。临洮是秦国势力范围所能到达的最西边,可见处罚之重。

延伸阅读

许多学者认为樊於期应该就是另一个秦将桓齮,音同而通假,必是燕人口音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持这一看法,认为《秦始皇本纪》详载屡次出战秦将姓名,独不见有樊於期,而桓齮在始皇十四年的败走,正与燕太子丹的十五年由秦归国在时间上恰好相当。且此后再不见桓齮为秦将事,所谓“走”当是大败后畏罪逃走。

自然,也有不少反对这种看法的,司马光在记载此战事时用“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看来也是不认同这种看法。仔细分析,的确存在着许多疑点。

历史考证是在遵循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断的,归纳起来,认为同一个人的理由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是对樊於期来说,之前没有他的记载,而名字发音又如此相近;二是对桓齮来说,战败时间恰好吻合,且此后再无桓齮为秦将事。

但以现存的史料和桓齮于十八年战死的记载,只能认定桓齮与樊於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3世纪,战争的破坏和政治上的动乱进一步加剧了希腊各邦经济的衰落和贫富分化。当时斯巴达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种情形促使斯巴达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发起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首倡改革的是国王阿基斯,他实施取消债务、平分土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收效甚微。之后,国王克里昂米尼继续其事业。他用暴力手段推行改革,后来战死沙场。他死后,内比斯用更激进的形式进行改革。他驱逐贵族地主,平分其财产,因而遭到全希腊奴隶主阶级的反对。后来,在阿卡亚同盟和侵入希腊的罗马军队的联合镇压下,改革遭到失败,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亚该亚同时被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7.加冠亲政

时间 公元前238年

人物 嬴政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在激烈的斗争中,秦王政已长大成人,他该亲政了。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21岁,按照当时的古代传统,秦王室要为他举行一个加冠和佩剑的仪式。

加冠,是古代中国从西周以后就确立了的一项重要礼制。当时的人认为,士人20岁才算成年,才能取名“字”,才可以任职当官,生养子女。因此,在20岁时需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长辈为他们戴上特制的成人帽,称为“加冠礼”。而国王的加冠礼,则意味着从此以后,年轻的国王就要走到前台,执掌大权,亲临朝政。

佩剑是秦国特有的礼制。在当时,剑是表示身份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佩剑的。对于成年人佩剑,秦国历史上一直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直到公元前409年(秦简公六年),才允许“吏初戴剑”,至于国君,也只有在举行了加冠礼之后,才能郑重地将剑佩在身上。

四月,已到法定亲政年龄的嬴政从咸阳抵达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城南)。雍城因邻近雍水而得名,距咸阳数百里,地势高远,为秦的故都。当年的秦穆公,就以雍为基地,扩疆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因雍城曾经是秦国的故都,从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元年)到公元前383年(秦献公二年)的二百九十四年间,秦国的国都一直在此。后来,秦都东迁到栎阳,继而又迁至咸阳,但雍城并未废弃。雍城的城市规模宏大,街道整齐,市面繁华。因此,秦的宗庙也建在这里。秦宗庙是城池中建筑最严整的建筑群。据后人考证,建有都宫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胜国之社等宏伟建筑。秦国的一些重大典礼,如祭祀祖先,都到雍城举行。历代国王及后妃死后,也大都葬于此地。

加冕这一天,在隆重的仪式中,秦王政走进雍城蕲年宫。秦王政一身冕服,坐于案前。樗里衿持定秦剑侍坐一旁,神情激动,充满期待。

秦王政说:“衿伯,请将定秦剑取来,政看下。”

樗里衿快速将装有两把定秦剑的饰盒取来,放在秦王面前,退下。

定秦剑在四年前由名师甘胡子铸造,共铸两把,三年始成。一把埋在咸阳观台之下,一把秦王政随身佩用。

秦王政默默抽出定秦剑,将定秦剑持于眼前。不经意回想起年幼时初见吕不韦送自己“布武”时的情形,“布义行刚,止戈为武”,这是父亲庄襄王对自己的期待,“这个字是王字,你长大要做天下的王,记住了吗?”年幼的秦王政认真的点了点头。

“为王九年,今天终于要加冠亲政了,”秦王政看着定秦剑,悄然泪下,“父亲,您在天之灵见到今天,也会感到欣慰吧。您的儿子政要亲政了。您送我的布武剑我会珍藏,今天,政有了自己的剑。”

秦王政将定秦剑缓缓入鞘,放在盒中,深深跪拜,“定秦剑,请今后和政一起纵横吧。”

秦王政的加冠大典在雍城顺利举行。在奉常的主持下,相国文信侯吕不韦,昌文君驷车庶长嬴贲,纲成君蔡泽司礼,秦王政加冠,带剑,祭告先祖,新的一代秦王宣布亲政。从此时起就象征着秦之命运将系于其身,他要按照他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统一天下。

延伸阅读

在《秦始皇本纪》中尉缭说:“秦王为人,峰准,长目,鸷鸟膺,鸷,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马鞍鼻,“鸷鸟膺”就是现代医学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鼻形变异与气管炎常发,显示他是个软骨病患者。

而史学界大部分专家认为,秦始皇是一个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人。翦伯赞先生曾推断,秦始皇的相貌应是相当漂亮的。

那么,秦始皇到底是英武潇洒还是身形猥琐呢?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专家刘华祝认为,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历来文献记载较少,但在《纬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纬书》相当于汉代的经书,早年我国没有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从日本运回。

《纬书》中的《易纬》、《春秋纬》和《礼纬》中都有关于秦始皇的记载。从这些书中,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出秦始皇长相的全貌。他“虎口”、“日角”、“隆准”、“长目”、“鸷鸟膺”。虎口,就是说他的嘴巴张得像老虎的嘴巴;日角,就是说在他的两眉之间有一块鼓起来的骨头,史书上的汉光武也是这样;隆准,就是鼻子很高;长目,就是说他的眼睛细而长,很像我们现在西北一带的人;鸷鸟膺,是指胸骨突了出来,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鸡胸。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根据《礼纬》的记载,秦始皇的个头特别高,有八尺六寸,相当于今天的一米九八。他的腰围是七围。关于围,现在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合抱为围,有人则认为一尺为围,也有人说五寸为围。当时的一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七寸。如果是五寸为围,那么秦始皇的腰为三尺五寸,那么就太细了。刘华祝认为,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一尺为围则较为可信。根据现在的尺寸,秦始皇的腰围应相当于今天的四尺七八。刘华祝说,秦始皇这样的一个形象,在今天看来,毫无疑问是非常的高大威武。

世界历史大事记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埃及为其部将托勒密占据。公元前305年,托勒密正式称王,开创了埃及史上的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王朝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末开始,托勒密王朝逐渐衰落,到公元前30年为罗马所灭。公元前312年,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占据巴比伦一带。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称王,建立塞琉古王国,王国统治中心是叙利亚。公元前65年,罗马的庞培兵临西亚,叙利亚被侵占,塞琉古灭亡。

8.平定嫪毐之乱

时间 公元前238年

人物 嬴政、嫪毐

嫪毐是邯郸人,与嬴政的母亲——太后同乡里。嬴政母亲原为吕不韦在邯郸时的旧情人赵姬。庄襄王子楚死后,身为太后的她,独处后宫,寒食孤枕,于是与吕不韦鸳梦重温。然而,随着嬴政一天天长大,太后仍然淫乱不止。吕不韦恐怕事情被发觉,灾祸降到自己身上,就私下将阴茎粗大的嫪毐作为门客,时常放纵其淫乐,并让太后知道此人之能事,引诱太后。

太后果然想要暗中得到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但嫪毐与吕不韦不一样,吕不韦身为仲父,容易进出后宫,而嫪毐有何理由进入后宫呢?

吕不韦与太后商议后,以罪判嫪毐受宫刑。又买通行刑的人,仅拔去嫪毐胡子眉毛,随后将其送入宫中,侍候太后。这样,假宦官嫪毐就常随太后左右。太后非常喜爱嫪毐,两人便恣意淫乐。吕不韦则从太后的卧榻旁抽身而退。

不久,太后有了身孕,为担心别人知道,于是就搬到了雍城去住。雍城,这座经过近三百年经营的秦国旧都,其气派远比后来兴建的咸阳大。据现在考古学家在雍城遗址发掘出的遗物判断,雍城宫殿建筑优于统一前的咸阳,不少装饰均是咸阳没有的。雍城在生活设施上相当齐备,不仅有繁荣热闹的“直市”(即商励),还有储蓄冰块的“凌阳”(即冰窖)。据对这个“凌阳”遗址的测量,其容积达190立方米。这是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地下冰窖,可供特权阶层消暑之用。

在雍城,太后与嫪毐更加放纵于声色,尽情地享乐,并生下两个儿子。在太后的指使下,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赐予山阳之地(今太行山东南),作为衣食租税的领地。以后又将河西的太原郡(今太原市附近一带)封给嫪毐,更名商国。

然而,嫪毐并不满足于从太后那里得到赏赐,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攫取权力与财富,处处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在商国修建了宫室、苑圃,置备了马车、华服,还蓄养了数千名家僮,铸造了一千多个金人。在宫中,“事关大小皆决于嫪毐”。

嫪毐在秦国政治舞台上迅速崛起,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可与丞相吕不韦相抗衡的势力集团。当时魏王欲改善与秦国的关系,孔子的后裔子顺为其出谋划策说:“如今秦国全境大小都在说:‘某某是嫪氏一边的人,某某是吕氏一边的人。’可见,秦国上层形成了吕不韦和嫪毐两派,这连一般百姓都清清楚楚,大王何不利用这个矛盾,拉拢嫪毐,从而联合秦国呢?”

从这可以反映出嫪毐权势之盛,名声之大。随着嬴政逐渐成年,嫪毐与嬴政之间的潜在矛盾趋于明朗。嫪毐知道,自己身为宦官,干政问事实属违制。至于与太后私通,更不会为嬴政、为秦国宗室、大臣所容忍。于是,他就着手准备篡夺秦国的最高权力。嫪毐曾跟太后密谋说:“大王如果死了,就用我们的儿子继位。”

嫪毐渐渐网罗了一些死党,主要有:卫尉竭,负责宫廷守卫的官员,即皇家禁军的指挥官。如此要害的部门被嫪毐控制,可见其危害性有多大;内史肆,为掌管京城地区行政和军事的长官,这也是一个对国王的人身安全起着重大影响的官员;佐弋竭,一位武官;中大夫令齐,是国王的咨询顾问。

在嬴政去雍城加冠前不久,有人告发说:“嫪毐根本不是阉人,常常与太后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藏匿了起来。嫪毐正在策划废掉秦王政,另立他与太后所生之子为王。”

得到这个消息,秦王政当即下令追查嫪毐及其阴谋。嫪毐狗急跳墙,趁嬴政赴雍城行加冠礼之际,盗用秦王玉玺,征调县卒、卫卒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杀害秦王政。

接到报告,嬴政迅速命左丞相昌平君和昌文君率兵从雍城赶赴咸阳。嫪毐叛军尚未离开咸阳,就被从雍城开来的秦军包围。经过一场激战,叛军被斩数百人,其余四处溃散。嫪毐等在混乱中逃逸。

秦王政回到咸阳,对平定叛军有功者按功劳大小称爵,宫内宦者参加平叛战斗的,也都拜爵一级。嬴政又下达命令:“凡能生擒嫪毐的,赐钱一百万;击毙嫪毐的,赐钱五十万。”

这年九月,嫪毐及其死党全部被捕。嫪毐与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多人,或被枭首,或被车裂,并遭灭族。对于上述主犯的门客以及参与叛乱的,罪轻者处以劳役之刑,其余则被夺爵流放。

初掌朝政的秦王嬴政,以其临危不惧的气概与刚毅果断的作风,彻底平定了嫪毐之乱。

延伸阅读

车裂,又称辕、磔。民间俗称五马分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上,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

秦国的商鞅及嫪毐皆曾受此刑,但行刑的时间则颇有争议,以下将详述有关争论。有人认为车裂并非如民间流传所指的五马分尸,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东汉字书《说文解字》将车裂和斩首相提并论:“斩法,车裂也”。

车裂中的“车”字并非指“车子”,而是某些古体字“尊”在字形变化中产生讹误而成为“车”字。

五马分尸只属民间传说,实际上该词最初于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出现时,是以牛拉车分尸的。

亦有人认为车裂指的正是五马分尸。他们以《辽书》中的句子“淫乱不轨者,五车辕裂之”作例,证明两者确有关连。

另外,关于车裂的执行时间,各方意见亦不一致。多数人认为车裂是用在尸体 (包括已斩首者) 上的,而非撕裂活人。

世界历史大事记

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和希腊的统治权几经易主,最后被其部将德米特里所取得。公元前285年,多瑙河流域的克勒特人入侵希腊,公元前277年,德米特里的儿子安提柯·贡那特联合希腊各城邦击退了克勒特人,次年,他被宣布为马其顿国王,建立起安提柯王朝。

9.清除吕不韦集团

时间 公元前237年

人物 嬴政、吕不韦

秦王政在处置嫪毐势力集团的同时,也向吕不韦开了刀。具体时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是秦王政十年(即公元前237年),也就是平定嫪毐之乱的次年。而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王政在其九年四月赴雍城加冠以前,已开始调查嫪毐的罪行,并牵连到了吕不韦。由《吕不韦列传》可以理解,为什么在镇压嫪毐的叛乱活动中,秦王政起用了左相昌平君和昌文君,而没有让声名赫赫的右相吕不韦出马。

于是当嫪毐之乱被平定下去后,吕不韦也因连坐被免去相国一职。吕不韦为何受牵连,《史记》没有明言,但从《史记》上下文以及当时秦国的具体情况看,似乎不难寻找到答案,由于假宦官嫪毐是吕不韦一手炮制出来的,按秦法规定,任人不当者,要受处罚,作为嫪毐的荐举人,吕不韦当然难辞其咎,另外,或许吕不韦与太后私通一事也已败露。

秦王与吕相的矛盾,既有个人感情上的纠葛,又有王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还有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以嬴政后来专断、骄横的个性,他是绝不会接受以“仲父”和导师自居的吕不韦摆布的,也不会与吕不韦分享权力。

因此,在解决嫪毐的问题时,嬴政仍不失时机地乘势扳倒了这位注定不为自己所容的人物。这是一场残酷的权力之争。吕不韦开始被免除相权,但仍然是文信侯,并拥有洛阳10万户领地。战国后期,秦国给功臣和贵族所赐的封地,都是供给衣食税收的领地。领主不必亲自到达那里,而只需居住在京城,坐食领地上的收入。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吕不韦接到秦王政的命令:“就国河南。”秦王要吕不韦离开京城搬到河南洛阳的领地。

一年多以后,在通往洛阳吕不韦领地的道路上,不断地来往着各国的宾客。这让秦王非常不满,又给吕不韦下了道诏令: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令你与全家徙居蜀地。”

面对秦王政赐书中的质问和举家迁蜀的命令,吕不韦终于从抱有一丝幻想中省悟:自嫪毐败亡以来,秦王政采取的是步步紧逼的策略,等待自己的只有一死。因而吕不韦拿定了主意,不愿意再经受秦王对自己的精神折磨与羞辱,与其被他人诛杀,不如自尽而死,便饮鸩酒与人世告别。

在战国末世的历史风云中,吕不韦本是韩国的一位大商人。在经商致富活动中,他预测屡中,是幸运者。在邯郸见到秦国人质异人,他决定从事政治上的投机。从他所策划的华阳立嗣、邯郸献女以及身为相国、号称仲父、受封河南乃至于献耀寡于太后,步步都如愿以偿。可是他没有预料到是嫪毐的叛乱和败亡,导致了自己的被罢官;更没有预料到在相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如不能取而代之,等待着他的只有饮鸩而死的命运。

吕不韦自杀而死后,他门下的宾客数千人私自将吕不韦葬于洛阳北芒山,参加送葬的人很多,场面很大。当秦王政闻知此事后非常气愤,认为这是借给死人送葬向自己示威,便下令对参加送葬的人分别进行惩罚。

“凡参与窃葬的非秦国人,全部逐出秦国;是秦国人的,并且爵位在六百石以上的,处以削爵、流放之刑。未参与窃葬、爵位在五百石以下的原吕不韦舍人,不夺爵,但要流放。”

这道命令便彻底清除了吕不韦势力集团。吕不韦死后送葬者之多以及秦王政的严惩,说明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的斗争是一场为争夺国家权力的严重的政治斗争。

秦王政除掉了吕不韦,同时也摈弃了吕不韦治国的政治蓝图;他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法家理论的指导下缔造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

延伸阅读

秦王政八年的一天,在咸阳的市面上,公布了一部书,这就是吕不韦组织其门人编写的《吕氏春秋》。在将此书公之于众的同时,吕不韦还贴出了一张告示,内容为:

欢迎对拙著给予指正,谁若能增、损一字给予千金的赏赐。

城门边上果真放着一堆黄灿灿的金子。吕不韦的这一举动,好比在平静的湖面扔进了一块巨石,整个咸阳城的人心,都给拨动了。千金,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按以后秦王朝统一度量衡之后的标准,1镒(20两)金子为1金,千金就是两万两金子,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以商鞅变法时秦国统一的度量衡为基础而加以推行的,故前后的差别不会很大,甚至可能是一致的。吕不韦以如此巨大的金额来奖赏能增、损《吕氏春秋》一个字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那么,吕不韦为什么要“千金悬赏”呢?

显然,对于政治家吕不韦来说,“千金悬赏”绝不是一个学术行为,想寻求什么一字之师,而是一个带有明确政治图谋的举动。又由于此举恰好赶在秦王政亲政的前一年推出,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吕不韦的真实意图,推测出来,不外乎两点:

一是测试一下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威望”,看究竟有没有人敢于向自己提出“异议”。这大概可以帮助即将结束“辅政”历史的吕不韦,调整和确立今后的政治策略。如果人们都是缄口不言,这在无形之中又起到了强化自己威势的作用。

二是为包含着自己各种见解和主张的《吕氏春秋》制造舆论声势,扩大影响,并最终影响秦王政。如果年轻的国王能够接受自己的主张,那么今后自己在名义上虽不再“辅政”,可在实际上,还将继续发挥辅政的作用。

世界历史大事记

由于迦太基政府的贪婪与愚蠢,一直拖欠从西西里撤回的雇佣军的军饷,激起了兵变,史称“无道战争”。这次兵变犹如一剂催化剂,一直被迦太基人压榨的利比亚人纷纷响应起义,整个起义如火如荼,很快席卷了迦太基全境,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没有被激愤的起义者占领。迦太基政府被迫重新起用哈米尔卡。他使用攻心战术,以自身威望招纳敌军,并对拒绝投降者加以残酷镇压,最终在前237年平定了兵变。在此期间,罗马人趁火打劫,占领了原属迦太基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并勒索了大笔赔款。

10.礼遇士客

物 嬴政、吕不韦

秦国统治集团向来重视任用外来人才。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大批秦地以外的有识之士投奔秦国,并得到重任,如穆公时代的晋人百里奚、戎人由余。进入战国时期,仍有山东国家的人士不断入秦,像商鞅即从卫国而来。可以说,正是由于春秋战国数百年间,秦以外各地、各族人士的不断融入,才使秦地人口素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商鞅变法之后,由于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大大地削弱了信任、重用宗室贵族成员的传统,特别是奖励耕战政策行之有效,国势蒸蒸日上,秦国更是吸引了大批东方国家的有识之士。

但是,在长期吸收外来人才的过程中,秦国一直是有所选择的。选择的标准越到后来越明确,就是欢迎持法家观点的人物,排斥其他观点的人。商鞅变法时焚烧《诗》、《书》,对“诗书辩慧者”(即从事文教活动的)和“言谈游士”加以压制。难怪荀卿游秦国,就指出:秦国“无儒”。

法家当然也是士的一种,但士是一个品类繁杂的群体;也惟有包括各种流别的人物在内,才会构成一个活跃的士的阶层。在吕不韦入秦以前,秦国一直没有形成这样的士阶层,当然,也更无人大张旗鼓地“养士”。

吕不韦当政期间,一改过去的人才政策和文化政策,而采取一种兼容并蓄的做法。在他出任相国之初,就在相府内建造了数以千计的高堂广舍,厨房内延聘了众多的名厨,首都和边城墙上挂起告示:欢迎各国和国内士人到相府做客。

吕相府招揽宾客的告示发布以后,天下士人纷涌而至。由后来成书的《吕氏春秋》看,汇聚到吕不韦门下的,包括儒、道、墨、阴阳、法、纵横、兵、农、名诸家门徒,另外还有一些思想博杂的人物。他们的到来,使秦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有所改观。

秦国虽然缺乏养士的传统,但它的客卿制度,为吸纳和选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所谓“客卿”,就是那些头上戴有光环的宾客。“光环”何来?来自于被授予“卿”这个荣誉称号。所以,“客卿”可用一个简单的等式表示:客+卿=客卿。

春秋战国时期,招徕和延聘宾客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不鲜见。而来自异国的宾客,在一些国家得到重用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正是在这种引进、选用人才办法的基础上,出现了客卿和客卿制度。

“客卿”一词,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秦惠王谓寒泉子”条。该条言及:“客卿张仪。”南宋鲍彪注:“(张仪)魏人,仕秦。惠五年为客卿。”这是说张仪在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国被拜为客卿。目前,虽然尚不能确考客卿究竟起于何时,又最先起于何国,但从现存的资料大致可以看出,客卿制度产生于战国中期,盛行于秦国。

客卿制度是战国时期国君为选用异国人才而特定的一种制度。其中秦国的客卿制度,发育得最为完善,实施得也最有力,从而为广泛接纳四方睿俊超特之士、选用各色异国卓荦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秦国客卿制度的最大优点,在于真正做到了不论门第选拔人才,给人才以特别的尊崇和礼遇,同时又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和甄别,将所识之才安排到最适当的位置上。

前面说过,一直到吕不韦出任秦相以前,秦国不流行养士。但是,秦国一直有任用异国人为官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到战国中期又形成了客卿制度。这不仅吸引了六国人才源源入秦,也使秦国走出了一条与东方国家存在一定差别的选拔、任用人才的道路。

延伸阅读

国的客卿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客卿是一些具有荣誉头衔的高级宾客,有事时请出来,给以带兵、办外交、谋国政、决疑难的种种权力。但客卿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也未作为一个等级列入秦国的爵秩。

(2)客卿按需要而设,没有数额限制。像秦昭王时,在秦国做客卿的人,见之于《史记·秦本纪》、《楚世家》、《穰侯列传》,就有通、寿烛、错、胡伤、灶、司马梗、范雎、蔡泽、造9人。

(3)给草介之士求仕提供一个阶梯。张仪、范雎、李斯之辈,大多布衣出身。他们以自己的才华或一技之长,被任命为客卿而加以擢用。秦王根据他们各人所建的功绩,再决定究竟何时授予何种官职,像张仪,惠文王五年拜为客卿,惠文王十年正式任相。范雎也在做客卿数年之后,转拜为相。也有快的,像蔡泽由客卿登相位时不逾年。当然,不能排除有些客卿会因种种原因不能迁转为官。所以,国君任命客卿,带有试用的性质。

世界历史大事记

“庇护制”(亦称保护制)是古代罗马的一种人身依附制度,约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三政时代”。当时,随着氏族内部分化的加剧,一些贫困破产的氏族成员便依附在氏族贵族的门下,成为贵族的“被保护人”。贵族成为保护人。被保护人与保护人的关系是世袭的,有某种契约的性质。前者多为贫穷破产及无公民权者,托庇于后者门下,领取份地并为主献纳服役。后者属有财势的贵族,对前者亦负“保护”之责(如代其出席法庭)。罗马共和国时代,这种制度有所发展。保护人通常拥有大批被保护人,作为猎取利禄的工具,帝国时代特别是公元3世纪以后,这种庇护制逐渐流行起来。随着奴隶制危机的加深,贫苦农民在捐税繁重、官府欺压、社会动乱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独立经济,于是纷纷把土地“献给”大土地所有者,求得“庇护”。被庇护者虽失去自由,为庇护者服役,但可以终身使用原来的土地,免受国家税吏的欺凌。公元4世纪末,在帝国境内庇护制的发展已经使皇帝感到忧虑。

同类推荐
  • 强秦

    强秦

    阴差阳错的机会,一个现代的武警战士不小心穿越了,他回到了秦始皇即将猝死的末年,武警穿越竟然成为了长子扶苏!且看他如何同胡亥争夺皇位,如何将天下收入囊中,如何面对接下来的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的起义。预知后事,且看我夺取天下,强势穿越秦朝!
  •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作为一名宅男,穿越,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穿越到武大郎身上算怎么回事?身材短小,面目丑陋?我呸,我武大郎堂堂七尺男儿,玉树临风!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传奇,且看我武大郎如何风生水起!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扣扣群:204644135
  • 三国之化龙

    三国之化龙

    【身穿】【不文青】【无毒无郁闷】待天下英雄俯首,待世间红颜折腰,待万里江山如画,我便化身九天真龙,护我华夏万古长青!建个书友群吧,622086700作者更新慢了大家可以有个地方怼一怼~~
  •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

    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观看某些诸如《角斗士》、《亚历山大大帝》、《天国王朝》等外国战争电影时,看到弹幕一直在争吵,有崇洋媚外吹嘘外国古代军事制度和技术的,也有妄自尊大故意夸张华夏古代军事制度和技术的,比如是那所谓的“大秦歼星弩”。我写这本书,就是要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中,运用本人对于古代军事战争的浅薄知识,来合情合理的比较到底那家强,作为中国人,我不会妄自菲薄,但也绝不凭空捏造。
  •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记录的历史

    新闻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三十年来的主要新闻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烟台198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当年那些事儿”和“干这些事的那些人”。
热门推荐
  • 重生农家之悍妻来报到

    重生农家之悍妻来报到

    前世,她,唐沫,世纪乖乖女,听父言,从母命,能背书,会歌赋,出嫁从夫,夫吃三餐,她擦盘,夫约小三,她打伞!活得那叫一个苦逼!今生,她,唐沫,农家小悍媳,违父言,背母命,能上山,会下田,侦奇案,破鬼阵,娶妖夫,斗小三,过得那叫一个爽歪!穷,咱不怕,种庄稼,卖豆花,银钱滚进家,存到白了发。只是,那长得妖孽的男子是谁?——对,就是你,别看了,就你?——你男人!.......你嫁我!——男人笑得妖孽妩媚、风华绝代。不嫁!——女人说得干净利落、斩钉截铁。有肉!嫁否?——男人眼里诱惑之色明显。当然嫁!——女人眼睛明晃晃。这是一个励志成为百万富翁女人的奋斗史;还是一个被肉坑了一生的女人的成长史。
  • 别爱我小心万劫不复

    别爱我小心万劫不复

    “小和尚,我本是万劫不复之人,自该永处黑暗,不见天日。”“小和尚,你这束光啊,刺眼极了,好想毁了呢。”“小和尚,你给的温暖,我握住了就不会放手。”“小和尚,做我一个人的光吧,不然就留在黑暗中陪我可好。”“小和尚啊,我终究还是不忍。”
  • 人间清梦

    人间清梦

    在记忆被掩藏的背后,究竟是现实的快意人生还是黯然的梦境,李然自会一层一层揭开。
  • 家有博美俏娇犬

    家有博美俏娇犬

    买一只宠物狗是乔一珍从小的愿望,如今,攒够工资的她终于可以去宠物店了,她买了一只博美犬,取名叫酸奶。酸奶是乔一珍的伙伴、朋友和家人,它在乔一珍快乐、孤独或抑郁等时候,给予她最大的温暖和无限的呵护。
  • 噩梦之园

    噩梦之园

    少年从噩梦中惊醒,窗外,是又一场噩梦...
  • 听说,爱情回来过

    听说,爱情回来过

    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漫长的十年。苏陌用一个女子生命里最美好的年华去爱他。三年等待,等来他婚纱照一张,附言:从此你自由了。苏陌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原本以为时过境迁,梦里的人摇身一变,成了男友亲妹的未婚夫。从此抬头不见低头见。苏陌想,是他不要她,她怕什么?*顾子铭长这么大第一次被嫌弃是在苏陌继父那里。那个地质学教授端着眼镜一板一眼的对苏陌说,有钱有权还有色的二世祖,99%都是钻石王老五,花心大少,比皇帝还不靠谱。苏陌解释:皇帝佳丽三千好歹还有个花名册,见不到至少也知道皇帝在哪儿。现在世界那么大,诱惑那么多,谁知道二世祖歇在哪儿,小三小四小五一路排下去有几个?顾氏集团太子爷顾子铭怒从心头起。想做我的女人,没本事守就别来抢。后来他才知道,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需要守,不需要抢。*爱情和时间一样,是一场浩大的劫难。骄傲如顾子铭,固执如周文远,迟钝如苏陌,都无法躲过这场劫难来袭。那么就不要躲好了。*谨以此文,纪念遗失的过去。青春不朽,因我们那般执着过。小安新浪微博:雁心匪石,http://pgsk.com/u/5320547476/home?wvr=5&uut=fin&from=reg#!/5320547476/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因为没用过微博,所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网址,囧。
  • 全能天尊

    全能天尊

    音乐学院的普通学生,路遇抢匪,不幸掉进山崖,不料却得到了来自洪荒外界天尊的传承,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修真道路。他以高超的修为,轰动人界和修真界,更以出色的才能一步步走上巅峰,驾凌于各大强者的头上!
  • 男人是加法,女人是减法

    男人是加法,女人是减法

    男人的想法,女人不懂;女人的心思,男人也懒得猜。两性情爱要么轰轰烈烈,要么两败俱伤。浅浅为你剖析众多真实个案,还原红男绿女最真实的心境,知性细腻的文字背后,把男欢女爱潜藏的伤害、快乐、嫉妒、哭泣、幸福、忧伤、坚强、绝望……每一种细微的情绪层层剥开,让你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观。如何在恋爱中保护自己,如何不为感情受伤,如何识别爱情的真伪,如何掌握女人的小心思,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个,如何包容,如何表白,如何甜言蜜语,如何两性对话……
  •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卷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都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都市卷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像当代作家一样如此专注地书写城市。这批作家是经历巨大城市化进程的一代人,他们目睹沧海桑田、见证人的生活和内心的剧烈变动,并力图在这样的世界中讲述自己的故事。作为当代社会的“症候”,新世纪城市文学虽有诸多不足,但毕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了这个时代,出人意料地铭刻了当下都市的微妙情感和隐秘生活。而唯有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才得以触摸彼此身处其间的城市,才能体认共同经历的历史。这部小说选以城市为主题,收录了邱华栋的《社区人的故事》、张欣的《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方方的《树树皆秋色》、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姚鄂梅的《你们》等20余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