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通过两天以后,科索沃维和部队于1999年6月12日得到授权。在第1244号决议框架内,由北约领导的科索沃维和部队的使命如下:“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以使难民和被驱逐者能够安全返回家园,国际民事机构能够运作,能够建立一个过渡行政管理机关,人道主义援助能够得以运输。”有关科索沃维和部队授权的其他说明包含在1999年6月9日签署的所谓军事技术协定(MTA)当中,该协定是科索沃维和部队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政府就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撤出科索沃和共同组建一个军事技术协定执行委员会等问题所达成的一致。
在1999年6月中旬行动之初,科索沃维和部队的中心任务是避免出现新的战事,实现和确保停战状态,确保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撤出科索沃,还有完成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为难民回返和过渡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监督扫雷工作。其余还有建立联络办公室以和其他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及当地居民建立联系。
自1999年6月战争结束以来,随着科索沃安全局势的逐步稳定,科索沃维和部队开始接受新的任务。在完成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所规定的中心任务之外,科索沃维和部队更多地集中于边境的防守工作、塞尔维亚族飞地和难民回返时的保卫任务以及民事军事合作(CIMIC)框架内的民事任务。比方说,将各国的民事军事合作部组织人道主义援助提供给科索沃的失业及贫困人口;帮助当地人购置农业设备;以物质捐赠和项目的形式促进学校的教学活动;组织协调最终由非政府组织实施的某些项目。2002年起,科索沃维和部队将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列入其工作重点。
在1999年战争结束后的头几个月里,包括2002年,科索沃维和部队的行动处于最高峰,总兵力约为50000人。北约在科索沃的行动是北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目前,进一步削减科索沃维和部队的兵力还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同样,在2004年3月暴力事件之前所讨论的将北约在科索沃所领导的行动像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样部分地移交给欧盟的计划事实上也被搁置了,至少是被暂时搁置了。
2005年初有23个北约国家(比利时、保加利亚、丹麦、德国、爱沙尼亚、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立陶宛、卢森堡、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捷克、土耳其、匈牙利和美国)和13个非北约国家(10个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的联盟伙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芬兰、格鲁吉亚、爱尔兰、瑞典、瑞士、乌克兰和奥地利,3个无和平伙伴关系的非北约国家:阿根廷、摩洛哥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参加科索沃维和部队。2004年9月起,科索沃维和部队的总司令为法国将军伊夫·德·凯玛博恩(Yves de Karmabon)。
整个科索沃行动区域被划分为四个“多国旅”(Multinational Brigades)和一个中心部队“多国特别部队”(Multinational Specialized Unit)。四个多国旅分别控制着科索沃领土的特定区域,驻扎在首都普里什蒂纳和省会城市。“多国特别部队”负责整个科索沃的警务工作,驻地为普里什蒂纳。它以意大利为首,另外还有法国和爱沙尼亚参与。“中心”多国旅的总部设在普里什蒂纳,目前由“领导国家”芬兰指挥,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爱尔兰、拉脱维亚和瑞典的部队。“东北”多国旅的总部设在米特罗维察,由法国指挥,比利时、丹麦、爱沙尼亚、希腊、卢森堡和摩洛哥协助。“西南”多国旅由德国领导(在此,德国和意大利轮流领导),总部设在普里兹伦,还包括奥地利、阿根廷、阿塞拜疆、保加利亚、格鲁吉亚、意大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和土耳其的部队。“东”多国旅的总部设在费里扎(Ferizaj/Urosevac),由美国指挥,其余还有来自亚美尼亚、希腊、立陶宛、波兰和乌克兰的士兵驻扎在此地。
关于科索沃维和部队的行动开支,我们很难得到可靠的数据。所以,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米歇尔·施泰纳在2002年于柏林所做的一次报告中说,科索沃维和部队1999年的行动开支在15亿欧元以上,他还说,军费开支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