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500000003

第3章 导论(3)

作为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在1916年发表的《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对城市下了一个基本定义。他认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在帕克那里,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帕克把城市看成一个由内在过程将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有机体,由此提出了城市的人类生态学定义和构想,并把自己以社区研究为基础的学说称为“从动物和植物中分化出来的人类的生态学”。所以,在帕克眼中,城市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城市化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在这种逻辑下,城市能够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但是,为了将其区别于单纯的生物有机体,帕克为城市加上了一个文化的向度。因此,生物(biotic)、空间(special)和文化(cultural)构成了帕克分析城市发展的三个向度。(周晓虹,2004:9498)首先,城市化是一个生物的过程。与齐美尔将货币经济视为都市过程之主要动力的观点不同,帕克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和争夺资源而发生的淘汰、适应与进化——是帕克理论的重要来源。在这种理论预设下,帕克认为,城市生态过程的核心是对城市有限资源的“竞争”,竞争导致各种支配形式,并促成高度复杂的劳动分工,从而形成特定的组织形式。其次,城市化是一个空间改变和重组的过程。城市一方面从中心向外扩张,实现了城市的机体扩展;另一方面,在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又形成了分化,形成不同的自然区域。所谓自然区域,正是帕克和芝加哥的其他学者提出的作为城市基本组织单位的“社区”。最后,城市化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虽然帕克在分析都市及都市人类时处处类比生物学,但它坚持认为人与其他生物有着某些重要区别,具有文化的特征。因此,帕克的城市理论是一种“人类生态学”,而非一般“生态学”的理论。

在帕克的理论基础上,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其他人先后提出了基于土地使用方式之上的城市空间结构的三个基本模型,对后来的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学科影响深远。这三个模型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依次是伯吉斯(E.W.Burgess)的城市增长和分化的“同心圆模型”(Concentric Zone Model),作为对此模型的批评修正而产生的霍伊特(Homer Hoyt)的“扇形模型”(Sector Model),以及哈里斯与乌尔曼(Harris and Ullman)的“多核心模型”(Multiple Nuclei Model)。

作为芝加哥城市研究的集大成者,帕克的学生路易斯·沃斯在分析和总结以往城市社会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研究社会学家积累的大量描述城市现象材料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1938年,沃斯在其著名的论文《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城市性理解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他认为,城市的本质是异质性(heterogeneity),城市是“由具有城市异质性的个人所组成的较大规模的较高密度的永久的聚落”。沃斯抽象出城市的三个核心特征,即人口规模(size)、人口密度(density)和人口异质性(heterogeneity)。他认为,人口异质性的增大、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高,综合决定了城市生活,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城市生活方式”或者说特有的“城市人格”。(Wirth,1938)在沃斯看来,城市是大尺度、高密度、高异质性的人口的集聚点,而他所做的研究工作就是从这些城市属性中总结出社会的交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后果。费舍尔(Fischer)在总结了沃斯的理论模型后认为,沃斯的城市理论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基于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一个来自齐美尔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沃斯的理论中,从结构层次上看,规模、密度、异质性造成了差异化、形式化、体制化以及社会的失序状态;从行为层次上看,城市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城市具有更多的流动机会,当然也包括(个体)以社会孤立和失序的方式对城市生活进行适应。沃斯实现了两大理论传统的结合。他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中,通过认知的调控对行为进行操作,实质上是一种个人行为的集聚。通过对刺激的选择性反应,城市结构中会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个人的流动和个性的发挥也能够从中寻找到相应的机会。主流社会中动态的人们为了寻求自我认同,创造了许多复杂的机制策略,使得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式结合得以维系。其结果是产生了诸多的次级关系。然而太多的独立,又导致了情感疏远、社会失序和个人的偏离行为。在此意义上,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Fischer,1972:187242)由此,芝加哥城市学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结为一条普遍而简单的命题——城市是生活的容器,城市影响和形塑社会关系。

3.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化的理解:城市作为阶级斗争的场域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陷入“城市危机”。欧美城市由于郊区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产业的外迁,中心城市的税收减少,财政收入降低,公用设施得不到更新和修建,城市商业、服务业萎缩,城市失业人口增多,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城市持续爆发社区居民抗议运动和骚乱,犯罪率上升。在此背景下,以新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新城市社会学兴起。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生态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生态学派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适应而自动达到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合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在他们的理论中,城市不再是生活的容器,而是各种阶级和资本力量相互角逐的舞台。因此,新城市社会学集中探讨了资本主义、集体消费、财富的积累、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对城市发展和空间塑造的影响。

法国城市社会学家卡斯特尔从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城市社会生活形态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他认为城市是社会结构的表现,而社会结构是由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为此,卡斯特尔提出了集体消费的概念,并从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来阐述。卡斯特尔认为,在农业社会,劳动者主要是通过个人提供的私人消费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民为自己提供衣食住行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资料。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日益成为以国家为中介的社会化集体消费。城市住宅、交通通讯设施、供水供电、医疗、社会保险、福利事业、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事业都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投入。个人资本已不可能独立组织起这些消费过程,唯有通过国家的介入,直接干预公共事业的生产、分配、管理与消费的组织过程才能提供集体消费资料。所以,后工业时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政权已成为一股凌驾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独立力量,并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邓清,1997)在卡斯特尔看来,作为集体消费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和社会中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之间不断斗争的结果。在这个场所中,资本家的利益来源于资本积累,他们希望国家大量投资于社会性生产过程(如投资于有助于其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而把集体消费投资降到最低限度。但是劳动者阶级则要求国家加大对集体消费的投资。在城市社会,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同样也提出了日益高涨的要求,如高技术产业对劳动者的教育、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国家不能提供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必然造成大量失业,影响城市社会的稳定。在此情况下,国家一方面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缓和阶级矛盾。随着资本的市场运动,政府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组织集体消费过程,必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夏建中,1998)。

此外,卡斯特尔还指出,除了阶级斗争,城市运动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社会利益与他们所在的社区紧密相联,在同一社区生活的居民便有可能超越阶级的界限组织政治团体,为捍卫社区的共同利益而斗争。如果政府不能向社区提供足够的集体消费资料,社区团体就可以通过组织社区运动的方式来表示不满和进行抗议活动。这些社会活动能够对城市政府的政策决策及城市发展过程起到重大影响。

作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另一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大卫·哈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周期性原理,提出了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理论,并以此来解释资本运动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在哈维的理论中,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包括:初级环程,即资本向产业的投入和向消费资料的利润性生产的投入;次级环程,即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入;第三级环程,即资本向科教、卫生、福利事业等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在资本运动的初级环程,资本家在价值规律和资本本质的支配下,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增加积累,扩大生产,把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压到最低限度,结果造成了生产过剩、过度积累。为了摆脱积累过剩的困境,资本必须寻求新的出路,一部分剩余资本从初级环程中分离出来,进入次级环程。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资是长期的和社会性的,这类投资数额巨大而且不能产生直接的生产性利润,因此私人资本一般无力也不愿进行投资。为此,国家开始发挥干预作用,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政策为私人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当“初级环程”和“次级环程”的过剩资本寻求出路时就会考虑进入“第三级环程”。“第三级环程”的投资不直接产生利润,它同样需要国家的介入。国家从整个社会出发,为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保证劳动力能更多地创造剩余价值,制定各种政策进行干预和介入,与私人资本共同进行投资。对于资本环程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哈维认为资本在“次级环程”的投资是城市发展和变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土地及之上的建筑物等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不断地为资本创造价值,这种能力使私人资本在“次级环程”中获取利润(主要是房地产业),于是吸引更多的过剩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当城市中心商业区趋于饱和时,资本便向郊区移动,投资于郊区豪华住宅的建设,这就带动了中产阶级的居住郊区化,并导致城市中心或中心城市的衰落。(夏建中,1998)简言之,新马克思主义学派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动态过程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国家政权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资本的动态过程以及国家对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干预是住房问题的关键和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真正动因。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的过程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规模、速度和本质。

从上述社会学领域对城市及城市化过程的理论观点中,我们能够发现,经典社会学家似乎只是笼统地指出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芝加哥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分别解释了美国历史上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段落。在整体城市化史上,社会学的理论解释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断裂,从而无法对一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历史制度结构演化的视角,也就无法清晰地发现影响一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结构动因、演化机制及其产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

三、新的视角与分析框架

同类推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

    如何推动中国政治发展,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大难题,能否解决好这一课题关乎改革成败。实践中的不断推进始终伴随着认识上的不断突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发展上的思想创新独树一帜,对这一思想的总结和阐释既是理论建构的需要,亦是未来政治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发展思想研究》作者姜志强不揣浅陋,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从形成背景、发展轨迹、内容架构和地位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从整体上展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理论的发展没有止境,对理论的思考也未有穷尽,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持续探索必将推动人们不懈的深入思考。
  •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是在江都市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改革和完善江都市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2009年6月立项,课题研究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江都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经济、法律、健康、科技、公共文化、宗教等领域进行对农传播服务的历史及现状,通过调查江都市及有关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传播的历史、现状及采取的各项措施,了解各部门在对农传播中成功的经验及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善江都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传播服务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由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胡鞍钢教授主持撰写,围绕“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从更加专业化、更全面的视角分析到2050年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
  • 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本书立足于党团关系、团青关系的基本框架,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梳理,深刻阐释在青少年群体中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理性剖析共青团育人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实现程度,开发可资借鉴的工作经验,也对影响共青团育人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了深刻反思。
热门推荐
  • 再嫁婚宠:娇妻不好惹

    再嫁婚宠:娇妻不好惹

    她原本是宋家千金,新婚夜却失去了一切。一份合约将已婚的她和冰冷的他牵在一起,二嫁又如何,只要努力,幸福还是回来,哪怕晚了一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安丰候

    安丰候

    九天之下,风云再起。魔界再次卷土重来。仙冥二界也在磨刀霍霍向猪羊。而有情世间的众生又该如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族争霸,人族又当何去何从呢?且看唐宋是如何带领人族崛起,畅游九天之下。而就在人族崛起之时,九天之上一双冷漠的双眼睁开了。——————————中二版:我人族最帅,怨我们喽?你行你上啊!不行别DD!好吧,我摊牌了,我不装了!其实我从头到尾就是想知道九天之上是什么样子。至于人族崛起,真的是一个意外,一个意外。
  • 快穿之拯救女主的炮灰

    快穿之拯救女主的炮灰

    当三千世界女配各种重生穿越,女主各种被欺凌。我,沃菌喑喑(yin)身为建国后仅存的昙花妖,踏上了拯救女主,并帮女主与男配拉线之旅。男主?那种变心渣男不要了。系统想,主神告诉我我是她的童养夫。系统小正太表示童养夫是什么?这是一场炮灰拯救女主,并且同系统打打闹闹,暖萌的快穿之旅。
  •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圣碑录

    圣碑录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碑从天而来:圣碑,刻写关于世界的秘密。
  • 渔家调

    渔家调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淮上渔者》贫苦的渔家,迫切需要改变的境况,且看颜竹君如何带着一家子努力奋斗,将渔家改换门庭,觅得如意郎君,待暮色归来,尘嚣落定,笑看平生。
  • 神魔霸主

    神魔霸主

    推荐《仙师威武》笔名:十里湖光。得武道传承,拥神魔之血,穿越重生的萧寒越发神勇,血洗仇家,盖压强者,逆天而上的修炼之途,他将缔造一段段传奇,成就盖世霸业!
  • 妙笔绘真

    妙笔绘真

    圣人造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人类灭绝又重生之后的无数年,汉字早已失传,如果有人能够领悟文字中的奥妙,便能拥有本命字,掌握了本命字的人,拥有种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可腾云驾雾,可翻江倒海,亦可变化多端。意外重生于无数年之后的周游以“画”为本命字,落笔成真,纵横八方。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