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2000000022

第22章 牛背上的黄昏

文/颜廷奎

窄窄的小路贴着蜿蜒的小溪领我上学堂。小溪从山里来,宽不盈丈,清莹无语,不知什么时候就滋润出一片一片的草坪来。草儿青青,草儿茸茸,草儿嫩嫩,杂花点缀其间,别似一张绒毯。耕牛从田里归来,便在草坪上啃,偶或把头探进水中,甜甜地饮着。一轮落日蹭着牛背不肯滑下,牛背如一条山脊。

童眼里的景致,总是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即便升人中学,也不免陷入绚烂的痴迷和幽邃的神往。几十年后,蓦然回首,才觉察出那泼墨丹青的背后藏匿着许多凄凉。小溪在山里时,奔腾跳跃,喧豗激扬,一旦跌进平野,也就只剩下呻吟了。牛背上的黄昏,固然旖旎壮美,但那殷红的霞片,又何尝不是牛们不堪重负呕出的血渍?挣脱枷锁而获得暂短的自由,并不比枷锁在身轻松。命运的恶作剧常常令人黯然神伤。渐暗的暮色里,他的音容笑貌竟愈加清晰。

他是个美男子。浓眉,大眼,长方脸儿,倘若让他扮演周总理,稍加化妆就会惟妙惟肖。我认识他时,他刚三十出头,在县文化馆当馆长。人们都喊他于馆长。他的爱人在我们学校当会计,梳着两条长辫子,不高,却极秀气。他们的结合,甜蜜中含着酸楚。因为她的成分高,恋爱时组织就出示过黄牌警告,一结婚,他便从党员培养对象的行列中被红牌罚下了。只因他工作积极,又有才,演话剧,唱二人转,编快板书,数来宝,写诗写小说什么都会,而且对乡土风情、历史地理无不通晓,才没有从县委秘书一竿子撸到底,下到文化馆当了二把手,主管文化和文学创作。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对我说:

“不是我爱人,我还找不到你呢!”

说来话长。那年夏天,两位编辑到县城组稿,他从报上看过我用笔名写的几首打油诗和一些小文章,便想邀我参加组稿会。可他不知道我的真实姓名和具体单位,就骑着车子找遍了县城,又给附近几个公社打电话,结果一无所获,急得他回家吃饭也念叨。他爱人听了,笑着对他说:“怎不早问我呢!他是二中高一·三班学生。”

此事我当然一辈子也不能忘怀。我敬重他不以位高(我当时不知道馆长是多大的官)而睥睨无名者的风范,我感谢他对蒙昧者的启迪和教诲,我深爱他的平易和热忱,我钦慕他甘为他人作嫁的品格。他的文章质朴、细腻,生活底子深厚,他写的《我们的县委书记》曾被收入一家出版社编选的短篇小说集。但在那次组稿会上,他每每为我和其他同志出点子,提供素材,甚至连细节也和盘端出,从而促成了七篇小说的诞生。我和别人合写的两篇小说一见报,他竟比我们还高兴。但我心里知道,这两篇东西从题目到文字,以至标点符号,都渗透着他的才思和心血。

他很健谈。在我与他相识到我考人大学离开小镇的两年中,仅他跟我说的话,就有十万八千箩,而每次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这决非夸张,而是事实。我记得他曾对我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鼓励我努力创作,超过他,超过前人。他说:“你的成就越大,我就越高兴。”这是怎样一种襟怀啊他的襟怀的博大,还映现在他不因人废言。有一个作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1960年一摘帽,他便网罗翼下,连续推荐了好几篇小说给市报发表。后来,这个作者写了篇《四老太太》,他居然为之提供路费,让作者亲送沈阳,得以在《鸭绿江》上面世。“文革”中,《四老太太》受了批判,他把责任一股脑儿都揽了过来,将游街挨批斗的高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荣誉予人,“罪过”归己。这又是怎样一种襟怀呢友谊其实是对人格和品格的选择。一经择定,便产生信赖。地位、才华、能力可以让人尊重,但不是友谊的土壤。“文革”中,他靠边站了。我去看他,他说,歇歇也好,不然,又要去批判和揭发别人,多不好啊!也许将来还会成为罪过。于是他便读书,中外古今,只要是名著,他都读。为了保险起见,他把书都存在我家。好在我两家相距不远,他读完一本,便送到我家;然后再取另一本。这样,他和我的父母也熟了。我不在家近三十年,他每年都去我家几次。所以,我每次回家,父母总是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他的消息。

“于馆长已经有五年没来了。”这次我刚进家门,母亲便忧郁地对我说,“听说他得了脑血什么栓,瘫了,也不能说话。你该去看看他。”我很惊讶。七年前我回家,他官复原职,还兼任县剧团团长,健壮得像条牛,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怎么一下子就瘫了呢“累的呗!”母亲说,“听说他一上班,就像牛进了菜地,腿不停,嘴也不停。说话累脑子,就栓了。”我顾不得旅途劳顿,洗把脸,吃了点饭,就蹬车直奔他家。他家就在那条小溪边上,紧挨着我的母校,是一座二层楼的楼下,原先曾是教堂的房子。以前我去过多次的。

我敲了敲门,只听见屋里的微响。好半天,门开了。他站在门里,惊愕地看着我,嘴唇微动,似在说着什么。

“于馆长,不认识我了吗?”

他依然不说什么,只是点头。他爱人还没有下班,孩子们结婚都另过了,只他一个人在家。我环顾四围,也依然是以前的老样子,一个旧立柜,一张三屉桌,书架上积满了灰尘。我不禁一阵凄然。所幸的是,他并不像母亲说的瘫了。他还能拄着拐杖挪步。但他的不能说话,却是真的。对于我的关切,他都是以点头和摇头作为回答。

“一点都不能说话吗?”

他点点头。

“还能看书吗?”

他摇摇头。

“饭量好吗?”

他点点头。

“能出去散散步吗?”

他摇摇头。

我不再问了,只凝视着他。他的头发已花白了。这虽增添了老者的慈祥,但也透出了晚秋的憔悴,眉宇间,更深藏着孤寂的悲哀。我向他说了一些我的情况,外地的情况之后,他久坐的身体已显出疲惫的倦态。我扶他躺下,他将目光只盯在斑驳的天花板上。我告辞了。

归来的路上,正值黄昏。小溪依在,耕牛依在。落日从牛背上滑下去,只剩下一半。我突然想,这牛就是于馆长,他已载不动黄昏,因为,天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于是,我不再凄然。

同类推荐
  • 印第安纳速写

    印第安纳速写

    这是一本主要写书美国印第安纳州,辐射周边美国中西部重要城市芝加哥、圣路易斯、辛辛那提、纳什维尔的书。系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肖复兴的最新散文集。通过肖复兴笔下所描述的印第安纳州,方便读者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求触及到这个美国中西部最富有代表性的农业州和读者的心灵深处,吸收彼此有益的营养,引起相互共有的反思。因作者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笔轻松细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又配有作者自己绘画的几十幅速写,使得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名符其实的印第安纳速写。
  •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知青”,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国女知青子蕴历经“文革”,却青春热血,乐观进取,散发人性善良,宛如抗战时期“未央歌”式的励志传记。《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细述中国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会生活,颠覆一般民众对“文革”仅有的刻板负面印象,是“文革”传记中另一种正面的题材。此外,作者子蕴为爱情奋不顾身,远赴东北、内蒙古下乡建设,图文对照下,读者如置身实境。《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收录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蕴本人都是现在在中国深具影响力的“知青”,《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认识“知青”最好的开始。
  • 老舍曲艺文集

    老舍曲艺文集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 四世同堂(全集)

    四世同堂(全集)

    《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整部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描写了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他们的沉浮荣辱、生死存亡、所受的精神折磨及深重苦难,再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平人民由惶惑苦闷、忍辱偷生到逐渐觉醒、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 青春是一场伟大的失败

    青春是一场伟大的失败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惠特曼的散文作品集。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惠特曼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本书散文既有抒写热爱自然、花草、鸟兽、冥想的美文,也有记趣美国城市大街小巷,歌剧、话剧、舞蹈的小品,还有笔涉爱国情怀,充满人性追求,渴望和平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情的随笔,具有较强的文学欣赏价值。
热门推荐
  • 进大慧禅师语录

    进大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吹雪

    花吹雪

    回想起来,我可能是一个受古书旧书浸太深太重的文人,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疏朗和纤婉的情调,那种芭蕉绿竹的情调,那种古琴古萧的情调,那种唐风宋雨的情调。
  • 重生八零福妻有点甜

    重生八零福妻有点甜

    前世,女儿生死未卜,夫妻相敬如冰,婆婆,算了,不说也罢。重生后。正赶上生孩子的顾海琼只想护住女儿,母女现世安好。八零初。她只想离婚,远离前世那个让她伤心失望到麻木的男人。不再忍让的顾海琼斗婆婆,撕小叔,忿极品,做生意,买房子,养女儿,脚踏实地奔小康。平凡就是福。…………
  •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以个案例分析方法,透视中国人的行为特性,进而提出并阐明一系列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要点。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式管理书籍,以人性人心为主干,在众多管理著作中,可谓是别开生面之佳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企业家借鉴中国古代思想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管理的要义,在于以人为中心、理人管事,透过管人的方式,达到安人成事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忽视中国人性化领导与西方法制化管理的区别,很多企业盲从西方式管理而不得要领,导致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最终影响整个组织营运的绩效。
  • 皇姬策

    皇姬策

    文艺版“你的八字与皇上的八字岂止不合,简直是你死我活!钦天监的一句话,让她从宫妃降为女官。她暗自庆幸,却不料一语成谶。深宫中危机四伏,得知身世真相的她隐藏自己,立誓报仇!平后宫,整朝纲,杀奸臣,夺皇位。为走上这皇位她付出太多,也辜负了太多,只盼余生与他不负盛世繁华。通俗版作为河间会总舵主千金,自从进了宫沈芸梦就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在宫里有腹黑却不得志的少年天子照顾,出国有邪魅狂狷的异国王子护着,缺钱了有大财主小爵爷,遇到危险了有忠犬保护。危机四伏之下,皇位和爱情她一个都不能放弃。否则怎能对得起她帝姬的身份!
  • 快穿之万里星辰

    快穿之万里星辰

    她说“你这个人太无情!”“呵”“你究竟有没有心”…
  • 倒枪刺之心墙

    倒枪刺之心墙

    年少的成长经历像一根刺扎在柯亭的心里。那根刺被掩埋在心底了,但还是时常发炎、鼓脓疱、疼痛。疼痛的结痂让柯亭的心里铸成一道坚硬的墙,拒人于千里,包裹自己至呼吸困难,直到遇到章霄遖......
  • 战神,快抓住那妖!

    战神,快抓住那妖!

    寻寻觅觅,暮暮朝朝,千丝情结难系。恩怨惊得雨幕,满是涟漪。轻诉三言两语,怎奈何,风烟鄹起?千回转,万象异,还是旧时临訾……一场浩劫,改天换地,唯有那首哀怨凄凉的词流传于世,那株万古长青的千叶素华依旧葱绿,而守护仙灵纷纷散去,生死不知——而这一切的背后,究竟孰是孰非?今世的缘又该如何续,仇恨又将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