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9700000006

第6章 印刷术——文化传播的革命(2)

这种单版复色印刷的方法,色料容易混杂渗透,而且色块界限分明,显得呆板。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分版着色,分次印刷的方法。用大小相同的几块印刷板分别载上不同的色料,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上,这种方法称为“多版复色印刷”又称“套版印刷”。“多版复色印刷”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元代。

当时,中兴路(今湖北江陵县)所刻的《金刚经注》就是用朱墨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世纪末,套版印刷广泛流行,在明代获得了较大发展。清代套色印刷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种套色技术与版画技术相结合,便生产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明末《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都是古版画的艺术珍品。

(四)活字印刷

1. 活字印刷的发明

雕版印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复制的速度,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雕版印刷也存在明显的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雕刻。第二,大量的版片存放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如果遇到印量少而又不需要重印的书,会造成版片的浪费。第三,印制过程中如果发现雕版有错别字,更改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把整块版重新雕刻。随着印刷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长,雕版印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相当可观。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加简便、更加经济的印刷技术。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家毕 总结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一种更先进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实行排版印刷,使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北宋平民出身的毕 ,用质细且带有黏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混合物,铁板四周围一个铁框,然后按照文章内容,在铁框内将要印的字依顺序排好,摆满就是一版。排好后将版用火烘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进行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就叫做活字印刷术。

为了提高效率,常准备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效率非常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每字制成二十多个活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非常方便。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拆下来,下次继续使用。为便于拣字,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问题,后改用胶泥。用这种方法在进行大批量的印刷时,效率非常高。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所以,毕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以随时拼版,大大加快了制版的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2. 活字印刷的发展

元代著名的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祯随后发明了木活字,在他留下的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中记载了关于木活字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的方法。他将木字雕刻完成之后,用小刀修成一般的高低大小,排字时用竹片和小木楔加固,这种木活字的印刷、使用效果都很好。王祯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制了三万多个木活字,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就是留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做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王祯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可以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转盘排字方法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到明清两代,木版活字印刷更加盛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政府曾经用枣木刻成二十五万多个大小活字,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八种,共计两千三百多卷,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版活字印书。

木版活字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属活字,铅、锡、铜都被用作造字的材料,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出现了铜活字,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200万个。16世纪初,出现了铅活字,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后,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广泛,大大提高了书籍复制和传播的速度,成为现代印刷术的鼻祖。

(五)印刷术的传播与改进

中国的印刷术诞生之后,朝鲜在10-11世纪首先从中国引进了雕版印刷,印制了很多书籍。元朝统治者在征服朝鲜后,中国和高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据朝鲜的文献记载“活板之法始于沈括”,也就是说朝鲜的活字印刷来自中国毕昇的发明。此后朝鲜设置铸字所,大力发展活字印刷,到了13世纪,朝鲜首先使用了铜活字,之后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对活字印刷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8世纪,我国的雕版印刷传入日本。日本至今尚保存有770年雕版印刷的《陀罗尼经》,16世纪前后在中国和朝鲜的影响下,开始了活字印刷,主要使用木活字。除汉字外,又依民族特点发展了日本假名活字。

我国的印刷术不仅向东方传播,而且远播西方各国。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2世纪又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1450年前后,德国人约翰·古登堡用铅锡合金制作拉丁文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械,印刷《圣经》等书。当时,中国和朝鲜已经出现了铅活字,但古登堡不仅使用铅、锡、锑来制作活字,而且还制作了铸字的模具,因此制作的活字比较精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也很先进。不仅如此,他还创造了压力印刷机并研制了专用于印刷的脂肪性油墨。由于古登堡的一系列创造发明,对活字印刷的发展和在欧洲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从而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他所创造的一整套印刷方法,一直沿用到19世纪。

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的效率,1887年,美国人托尔伯特·兰斯顿发明的铸排机代替了手工排版。19世纪问世的采用滚动方式印刷机器代替了早期的平压式印刷机,为世界印刷业迎来了大发展。

(六)印刷术的深远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人类思想的进步带来了机会。现代文明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印刷术的应用和传播密切相关。

1. 印刷术与书籍的传播

印刷术诞生后,书籍的生产速度得到了较大提高,生产成本也明显降低,这些优势使书籍的产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印本的大量生产,书籍留存的机会也增多了,减少了因为手写本收藏有限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

印刷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书籍的外在形式得到统一,版面标准化、字体固定、校勘仔细,在雕版印刷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好版本。这些都使读者养成了系统的思想方法,使各种不同学科组织的结构方式得以形成。

这些对书籍传播的思想结构、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等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 印刷术与教育的传播

印刷术使书籍的数量增多,同时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的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便宜,图书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了,书籍普及使更多的人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求。这使更多的人获得了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也因此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垄断的状况结束了。学术、教育从统治阶层中解放出来,更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文学、艺术、科学的读物迅速增加。

3. 印刷术与思想的传播

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和读者数量的增加,统治阶级对学术的垄断开始遭到世人的挑战。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被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新学问、新思想得到了建立、发展的基础。神学的垄断地位受到掌握着传播手段的人文学者的极大冲击,预示一场时代变革的来临。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它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为社会文化面貌的改变带来了可能,它将人类的经验知识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文明的甘霖撒播到每一个人的心田,至此,人类告别了蒙昧闭塞的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同类推荐
  • 非洲双城记

    非洲双城记

    散文,情到深处即成文。好的散文,不在于有多少华丽浪漫的辞句,而在于能够引起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的共鸣。
  • 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

    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作者赵新义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宗旨,写京城陈迹,摹西城民俗,发传统幽情,话人世沧桑。具有传承北京历史、留住都城根脉特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两城区委员会第九届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热门推荐
  • 反派他迷人又危险

    反派他迷人又危险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拥有着不比主角差的能力,却总是比主角运气差,大千世界,反派才是真男神,动则毁灭世界。温袖穿越到各个世界温暖即将黑化的男神,不过是为了世界不崩溃,自己不用死的各种痛苦罢了……第一个世界【残疾小团子】用真情对待世界,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个谩骂讥讽,甚至残疾,既然如此他定要这世界灭亡……第二个世界【末世反派大佬】我的世界一片黑暗,以前我想着让整个世界为我陪葬,直到遇见你,既然你想要光明,我愿意为你放过这世界……第三个世界【七十年代反派】时代不公,让我受尽折磨,答应我,永远不要离开,否则这世界都要为你陪葬!……各款男神,应有尽有。
  • 网王之妖怪小姐

    网王之妖怪小姐

    她重生归来,却失去了上一世的记忆。她不知道,她是觉醒后的大魔王眼中,唯一的光亮。但这束光是长了腿的,因为一些事情居然逃跑了。那他就要把心心念念的光给夺回来。
  • 东田遗稿

    东田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若是此情可长长久久

    若是此情可长长久久

    遇上你,我此生不悔,哪怕前路未可知,也要与你同行!——【本书开放式结局哟-】
  • 追剑志

    追剑志

    作为唯一异姓王北肩王世子,出生便有着自己的命运和背负的使命。行走江湖遇见了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改变了杨晨玉对自己一生的看法。自己的剑究竟是为谁而握?
  • BOSS老公,宠妻无度

    BOSS老公,宠妻无度

    【【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参赛作品】第一次见,她拿烟灰缸砸了他的头!第二次见,某男人差点刹不住车,强~on了她。夏九歌万万没有想到,她居然惹上一霸道腹黑大人物,硬要逮她回家狠狠宠着。某男人跺跺脚,整个帝国都要抖三抖,动动手,可以覆灭一个敌国。她对他避如蛇蝎,他宠她到闻风丧胆。“报告二爷,发现男小三勾引想要夫人。”“把男小三轰成渣!”“报告二爷,渣女嫉妒夫人美貌,打了夫人的脸。”“将渣女的脸打烂,丢进地狱生不如死。”“报告二爷,夫人……溜了!”某男人深邃的黑眸危险一眯,“老子亲自开战斗机追她回来。”
  •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枕上宠婚:老婆,你好甜

    枕上宠婚:老婆,你好甜

    翌日。一条关于左家当家人的新闻连着几张不同角度的不雅照轰动了整个四九城。所有人都……
  • 天下无双

    天下无双

    这是一段阴差阳错,还是情有独钟的俗世情怨?一个甲子前,祭神台上的惊鸿一瞥,令源仲从此再不能忘姬谭音的身影,为了找到真正的她,他甘愿化身族内杀神。就在即将放弃希望时,身边突然多了一个居心叵测的姬谭音。他怀疑她,不停用计谋试探她,最后却意外发现她竟然是让自己魂牵梦萦了一个甲子的神女。尚未来得及品味爱之甜美,却先体会到被背叛,原来姬谭音的到来只为了他天生具有神力的左手。痴情难断,源仲愿以刀刃自断一臂,这样是否能够唤回她怜爱一瞥?
  • 茶花女(英文版)

    茶花女(英文版)

    《茶花女》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的代表作,发表百多年后,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同样也成为了西方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个版本也同样成为英译本的最经典的范例版本。故事主人公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与妓女玛格利特发生了爱情。而小伙子的父亲却不同意这段感情有任何结晶。于是,大加阻挠。因此,产生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这段包括了希冀、爱恋、怜悯和宽恕等人性中的大问题,也对社会阶层进行了很有角度的分析与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