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900000020

第20章 粉丝经济:自媒体与信任力量,社群化口碑经济(1)

在互联网中,对于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各种设备,而是客户,是粉丝,是粉丝组成的社群,依靠社群,企业的品牌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企业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但是社群怎样建立、怎么运营,企业就要好好思考了。

品牌是船,粉丝是水

假设屌丝文化的中心就是一自我调侃,自我嘲讽的办法来表达“我不满意,我不爽,但是我就在”,那么在互联网世界中的表现就是聚族而居。不管是把李毅当成偶像从而成立的贴吧,还是喜欢《魔兽世界》的朋友聚集在一起成立的魔兽吧,还是因为都喜欢小米而认识的“米粉”、喜欢魅族的就是“煤油”,都是各种粉丝借用事物来认定自我存在的一种形式,都在寻求自己的身份。

在传统的营销概念里面,品牌就代表了一个企业所有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和企业的产品与其他竞争者不一样的标志。

不过品牌更是一个企业和其产品的表象的特征,一个符号。品牌并非是企业主动运用营销的手段拉拢消费者而形成的,相反,品牌的形成来源于众多的具有同样喜欢的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口碑宣传。品牌是企业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口碑的融合,是具有相同喜好的消费者的聚合与个性的写照。

创立《连线》杂志的凯文·凯利有一个很有名字铁杆粉丝理论,他认为,无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只要这个作品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作者就不会被饿死。铁杆粉丝与一般的粉丝是有区别的,铁杆粉丝无论作者创做出的作品是什么,他们都愿意花钱购买。他们在买了东西之后,还会让你给签个名;只要是你的东西,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喜欢,他们还会期盼你以后的作品,这就是铁杆粉丝。

虽然凯文·凯利的理论最初根据图书的创作和市场得出的,但是也可以用在其他的把目标锁定在长尾市场,想在长尾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的企业。

1.粉丝可以直接产生价值

在以前,企业的产品和使用的人之间是基本没有什么关联的,虽然也有一些追捧的人,但是很难把这些人叫作粉丝,因为互相都没有沟通也没有沟通的渠道。品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就是单纯的企业卖,客户买,就算是有的企业有VIP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方式也没什么特色,客户对于品牌只是停留在认识、知道的层面。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粉丝不光是企业建立品牌的基础,更影响着品牌的价值。品牌和粉丝之间的沟通也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粉丝,就没有品牌。

根据数据显示,企业与Facebook合作宣传的品牌,其粉丝价值从2010年到现在一直在增长,增长幅度达到了30%,现在与Facebook合作的企业的品牌,平均下来,每个粉丝价值174美元。

当然不同的企业,不一样的品牌,粉丝价值也不一样,比如每个宝马的粉丝就价值1000多美元,而可口可乐的每个粉丝就价值70美元。

不过据Face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可口可乐是粉丝最多的品牌,有3500多万人,其次是星巴克,有3000多万人。

由于品牌价值的多少已经受到在社交网络中粉丝数量的很大影响,所以很多以前都不看重社交网络的企业也都开始重视这一块儿,开始用网络社交的方法来建立一种与客户长期沟通的渠道。以耐克为例,以前耐克的品牌价值都是依托传统的媒介体现出来的,但是最近几年,耐克花费在传统媒介上的宣传费用降低了将近一半,不但开始自己来建设企业品牌的社交网络,不再外包出去,而且还请来了相关的高手进行管理和具体实施。这样一搞,耐克很快发布了自己的相关APP,并且依靠这些APP迅速拉拢到了上千万的铁杆粉丝。

在国内的市场上,小米无可争议的是粉丝经营最好的品牌。只是在QQ空间这个平台上,小米就有拉拢了1500多万的粉丝,在微博上的粉丝数量有500多万,在微信上有140多万的粉丝。正是有了这样庞大的粉丝群,小米才可以在双十一的时候,创造出仅用3分钟,单店就有了上亿元收入的奇迹。

会有很多人不明白,小米的净收入只有几十亿元,怎么投资企业却给估值到100亿美元呢?当然投资企业都不是傻子,他们之所以这样估计,就是看到了小米潜在的粉丝的价值。就好比Facebook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净收入只有10亿美元,但是投资企业却给它估值到1000亿美元。

2.粉丝养成记

(1)最初被产品魅力吸引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品牌能拉拢到更多的粉丝,粉丝更喜欢什么样子的品牌呢?

这就要看企业的产品了,还有就是产品可以给客户带了什么好处。

传统的营销思维就是觉得品牌的价值是其传播能力所决定的,覆盖的范围越广,品牌价值越高。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传播自然是很重要,但是传播的内容更重要,无论什么样子的传播基础都是品牌自身的魅力。只有品牌自身的魅力大,可以得到粉丝的喜欢,这样才会得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如果品牌得不到粉丝的支持,那么覆盖的面越广,投入得越多,亏得越多。

产品的功能现在既然已经细分成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那么打造品牌的完整内涵,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下手,即在物质方面,把产品的功能做到极致,在精神方面,能给客户带来情感的冲击。

管理学家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曾经提出一个产品的公式:

魔力产品=极致的功能×强烈的情感冲击

(2)爱上品牌背后的“人”

社交的圈子不但是可以让品牌和客户进行1对1的沟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逼着每一个品牌做到以诚相待。

在工业时期,报纸、杂志还有电视这样的传统的宣传媒介都有一个最大共同点:它们可以把宣传的口径统一,然后把统一之后的内容进行宣传,进而影响受众。所有的营销的高手都很清楚这些媒介的做法,知道怎么样才能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花钱。保洁在1965年的时候,利用几个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就让品牌覆盖了美国八成以上的成年观众。不过,随着消费者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受众”了,它们已经厌倦了类似“您的来电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这样单调的回复,他们对与真人一起沟通交流更感兴趣,更喜欢企业中的真人而不是电话录音,这样的交流在消费者看来更随和、自然,也更诚恳、有意思。不管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对于交流的双方而言,基础就是诚信。

小米在创业之初,七个合伙人有一个约定,每个人每天都要抽出至少一个小时在微博上和粉丝交流,甚至会让技术工程师去参加在实中和粉丝互动活动。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一方面,粉丝们可以和一个个真实可触摸到的人去进行交流沟通,感觉更真实,而不是虚拟形态下的客服人员甚至是电话录音;另一方面,工程师也可以了解到客户的心思,可以更深入地和客户交流,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而不是一堆堆的数字和表格。

有一家名叫黄太吉的卖煎饼的小店,这家店可以说是蹿红,一夜之间声名遍地,但是这家店在宣传上没花过一分钱,就是依靠客户的口碑进行宣传。成立这家店的赫畅道出了自己的绝招:要诚心诚意地和客户打交道。直到现在,黄太吉的所有微博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在操弄,所有的回复也是他一手经办。好多的客户就是因为对他这个人感觉不错,就开始对这个品牌有好感了。

3.为了自己的付出而坚守

可口可乐从始至终都很注意自己的包装,它的包装样式从刚开始推出就一直没变过。但是近年来一反常态,在全国展开了换装的活动。可口可乐搜集现在在网上比较火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制作了一批新的名为“昵称瓶”的新包装,比如“小清新”“学霸”“文艺青年”等等,可口可乐把这些很热门也能突出人群特点的标语印到包装上,客户如果看上自己喜欢的了,只需要去可口可乐的官方微博选中自己喜欢的标语,然后用微博付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那款产品。这个活动刚出现,就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原来的可口可乐万年不变,但是现在看着很有意思,也灵动了起来。

社群创造品牌价值

伴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计算能力的提高还有各种网络工具的不断丰富,互联网越来越像一个人人都能用的超级计算机,人们每天在虚拟世界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在互联网还处于PC端的时候,人们上网还受到空间的限制,因为你必须有一台电脑,但是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空间的限制就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而且依托于互联网,人们可以把周边的事物都联系到一起。互联网不但把实际生活中的圈子进行扩展,还让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查找到与自己有相同喜欢、兴趣的人,然后就两个原本是两个圈子的人就到了一个圈子里。互联网也并不再是原来那样的虚拟世界,它变得越来越清晰,让人们感觉也越来越真实,互联网不光是让人们的沟通交流,娱乐交易变得更容易、更快捷,也在帮人们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互联网也变得更加有感觉。

1.正和岛:企业家社群的样板

微信车队是一些人自发成立的组织,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但是“正和岛”里面的人组成圈子更多的依据有一样的身份地位和一样的兴趣喜好,它表面上看起来和以前的各种协会、俱乐部这样的组织没什么区别,但是真正进去之后,就是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正和岛”的会员基本都是身份差不多的企业家,而这些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在“正和岛”的内部再建立更多的小圈子。“正和岛”就像是一个大的平台,它采取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实名登记,会员制度,收费,还可以邀请,而且入会的会员必须是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年收入要在1亿以上,企业所经营的内容要对社会有好处,会员所在的企业要在会员入会前的三年之内都没有什么违法违规现象,入会之后还得遵守会员制度。这样的做法基本可以保证会员都是好人。

正和岛五条戒律:

1.必须要坚持以诚相待;

2.必须要坚守职业道德;

3.互相尊重;

4.遵守原则地行善;

5.享乐也要保持清醒。

正和岛六条行为规范:

1.要对事情或者别人的言论有客观的判断,然后发表一些有价值的言论;

2.一诺千金,从不食言;

3.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4.不轻易让别人帮忙,不死缠烂打;

5.不在会里面打广告,不发表一些没有价值的帖子;

6.保证岛内的信息不轻易外泄。

正和岛与其他社会的组织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与会员之间会自己再建立圈子。正和岛虽然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但是在组织内部,各个会员之间还会根据兴趣爱好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是正和岛最活跃的部分。

在正和岛内部有一个叫“非创意不传播”的部落。这个部落现在有300人的规模,都是全国各地的会员,在每个工作日都有自己的部落里面的人针对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分享一些经验或者有意思的事情。这个部落已经成立好几个月了,部落里面的人总共有过200多次有意思的分享,分享的话题涉及的领域很广。部落里面的人虽然都是企业家,但是分享的内容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一定的深度,甚至还有出版机构愿意进行编辑出版。

在正和岛里面,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部落,比如“优兰会”(部落成员都是女性)、“互联网俱乐部”、“投资互助委员会”、“电商互助委员会”等等。这一个个部落就像是一个个的小岛,构成了正和岛这个世界。

2.社交网络催生了自组织的“社群”

在工业时期,满目都是各种各样的机器,虽然“个性“这个东西往往让人觉得很另类,不符合常规,但是这也是人们追寻的目标,也正是这样的另类还有最真实的个性,让人们觉得这个机器世界还是有人性的。

在工业时期,宣传几乎都是单向的,要想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太难了,就算是如凡·高、高更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也不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遗憾。在那个时期,就算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不能被人们熟知,不能让大众传媒为其宣传,那也注定是悲剧。

但是在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就不是问题了。因为人们都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一个信息节点,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每个人都拥有宣传的工具和渠道,只要你有真本事,就可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让自己与众不同,自然就可以被别人关注,得到宣传。人是可以这样出名,产品也一样,极致的功能,出人意料的体验,据此就可以形成产品独特的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怎么宣传自己的个性,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宣传个性的圈子。希望能够进入这个圈子,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天、合作,一起活动,这都是人的基本诉求,只不过在互联网没有出现的时候,这样的诉求很难实现,因为沟通和传播成本很高,每个人就被限定到自己固有的圈子之中,空间的大小就决定了圈子的大小。

而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之间的沟通壁垒就被打破了,从理论上来说,在六度(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以内,人们可以认识所有的人,只要是他想,因此,每个人的关系网都要重新建立。这种重新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就是现在的社群。

由于是出于人们自己的想法,意志才会建立社群,并不是外力强加的,社群只是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们的大集合,随便来,随便走,这样来来回回,剩下来的就是真正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

就像是上面所说的微信车队,正和岛中的一个个部落,还有明星的追星族和品牌的粉丝,都是这样经历了反反复复人员变动之后形成的群体,虽然从表面看起来这些群体很散,但是这些群体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却远大于以前的协会或者俱乐部这样的组织。

如何做好社群,吸引大量粉丝

1.从关注到社群

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由生物学家NoaPinter-Wollman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这个团队曾经做过一项以红收获蚁(Pogonomyrmexbarbatus)为对象的研究,主要研究其行为,研究发现,这种蚂蚁可以用自己分泌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当作交流的工具与同类进行交流,根据观察,一只蚂蚁可以和40只同类的蚂蚁沟通交流,而且观察的蚂蚁里面有十分之一的蚂蚁可以把消息传递给其他100只蚂蚁。这样传播信息的方式就是社群(community,也有称为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的由来。

同类推荐
  • 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的激情人生与创业真经(超值金版)

    成功不是偶然:马云的激情人生与创业真经(超值金版)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从大量的现象中提炼出马云创业成功方法,并收录了大量有关他对创业经营的讲话和观点,更能让读者从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去分析、感悟成功的精髓。相信创业者、管理者以及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将在本书中找到创业成功的经验与策略。
  • 王石管理课

    王石管理课

    他,眼界深远,在地产界叱咤风云,开企业家代言之先河;他走遍了世界两极和七大最高峰,以花甲之年成为户外极限运动健将……他就是中国地产第一品牌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虽已风光无限,他却不愿坐享其成,而是一直在前行,向着自己内心的巅峰攀爬。其实,王石对万科的管理、运行丝毫没有放松过神经,只不过他找到了治理的良策,其倡导的“用制度管人”的方法和理念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看到,一方面王石有些不务正业,而另一方面万科保持着高速成长,这艘商业航母乘风破浪,一路前进。难怪有人说:“王石简直是一个传奇。”
  • 意志力销售法:实现持续高成交的销售法则

    意志力销售法:实现持续高成交的销售法则

    《意志力销售法》的作者既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又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在创作该书之前,作者就在销售的工作中摸爬滚打了数十年,他深刻理解销售人员的辛苦,并懂得销售工作的难题:如何持续地实现高成交率?为了给自己以及团队解决这一难题,他一直苦苦探索解决之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销售难题之后,形成系统化独特的销售方法,《意志力销售法》正是作者水到渠成的作品。通过本书,销售人员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找到真正的捷径。
  •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法则

    世界500强企业顶尖营销法则

    500强用的营销法则对于眼下的企业不无借鉴之处。惟有出奇制胜的营销法则才能弥补企业竞争优势的不足。营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说哪种营销法则是最好的,但是最佳的一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那种方式。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独特之处,这也许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也许是成功的管理理念,也许是成功的产品等。本书通过对宝马、通用汽车、希尔顿、伊莱克斯、百事可乐、宝洁公司、米其林等世界500企业的成功之路回顾、前车可鉴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并对其精彩案例进行了叙述和深度点评。
  •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橡树管理者书架: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陈默编著。作为管理者,身在职场,面对下属、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现。因为所处的位置,面对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魅力表现是管理者所共有的。
热门推荐
  • 不灭魔医

    不灭魔医

    陆一剑站在铜镜面前打量着自己,帅,的确有点帅的过分,有当小白脸的潜力,只是……
  • 常青灯

    常青灯

    轻抚琴,听流水,何处情愁自怨,何处悲鸣相恋。人有情,妖亦情,观场场情故,意潇潇暮雨。
  • 邻家女孩三两事

    邻家女孩三两事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ps:甜文。宠文。日常养成文。一个夜色撩人的夜晚,江寻和谢小小站在一座天桥上一起吹着风感慨人生。二十七岁的谢小小面对这座喧嚣的城市,看着马路上、街道上来往的车和人,她不免自嘲道:“江寻,我发现在这个世上也就只有傻瓜才会喜欢我了。”同样二十七岁的江寻立马抓住谢小小的手,很认真地说:“如果只有傻瓜会喜欢你,那我就是天下无敌超级大傻瓜。”
  • 乱仙狂魔传

    乱仙狂魔传

    三千世界,皆可入道,何以为道?逆天改命,碎雷破苍穹,是道,逍遥御剑,一剑斩虚空,亦是道,肉身成圣,以武乱乾坤,看一代凡人,挣扎着一步步走上仙路。
  • 欲望陷阱

    欲望陷阱

    美丽漂亮的花季女孩潘多娜,为了实现当明星和节目主持人的欲望,不惜用灵与肉的交换形式去博取,去获得。但她在与七八个骗取了她信任的男人发生了肉体关系,幡然醒悟后,施展少女特有的手段,对男人展开了报复和惩罚……
  • 田园俏娇娘

    田园俏娇娘

    (正文番外已全部完结~)大婚当日嫁给一个傻子,醒来便被拳打脚踢。撵出大宅住到半山坡的茅草屋,没米没粮,身边跟着纯真俊俏的傻相公,这日子怎么过?捡蘑菇能发家?那是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种药材能赚钱?可惜即将入冬,地都刨不动。……为了养活全家,能吃的全吃了,最后终于找到属于她的致富之路!这时候想来分一杯羹?呸!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不论是谁,休想争抢属于她的财富。只是……什么时候俊美相公看她的眼神不那么纯良了?小剧场:某女:“快看,买了你最喜欢的糖葫芦。”某男:“……”某女:“快看,你最喜欢的草垛,去爬吧。”某男:“……”某男凑到她耳边,暧昧道:“娘子,其实我最爱的是……”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玄域至圣

    玄域至圣

    天地之间,自有元气,以玄御气,是为修玄。修玄者,银为基,金为知,玉为骨,地为绝,天为镇,圣为魂,是为六镜。一缕魂魄,异世而来,纨绔皇子,一夜骤变,立鬼谋,破邪计,入孤城,败玄兽,闯幽河,探云海,风云之中,能否突破层层枷锁,少年之志,能否撼动苍然九天,一切,将从这里开始。
  • 过去

    过去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IV) 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