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24

第24章 青春华章(7)

现在回想起来,上大学的那几年,的确够苦、够穷困的。但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不满与牢骚,已入老境忆当年,一是年轻,大多数同学都过惯了苦日子,还吃得苦;二是有精神追求,渴望上进,求知欲强。孟子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我们当时的座右铭。比起当下物质生活富裕、奢侈,而精神生活空虚、迷茫之人,那时年轻的我们一辈人仍是幸福的。现在的科技迅猛发展,有了电话、电脑、电视,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当时都无法想像出来,而每每回忆那时的求学岁月,那样值得回味、留恋,总是不能忘怀……昙华林是培养我们人文精神的摇篮,是指引我们走进文学殿堂的大门,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从那里扬帆起航。

那时候,中文系强调师范规格,对学生提出了“一口话、一笔字、三百篇诗文”的要求。简明、务实、具体,对于中文系的师范生,这个口号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难忘当时的课堂,当时上课,从没有点名,清查人数一说,几乎未听说有“逃课”的。上大课时,人多,经常先去抢位置,争取坐前面。在没有多媒体的年代,全靠记笔记,勤读多背,养成读书习惯,是那时中文系的传统,背诵经典也是老师们的基本功,华师教授们的传统。方步瀛先生背诵经典的说法很多,如说他每年除了背经书外要把前四史全背一遍,石声淮先生博闻强记,能背颂离骚。我现在还能记得的许多诗文,都是那时在昙华林背下的。小径、草地、树下,吟诵诗经、楚辞,背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中的名曲等,如琵琶行、长恨歌,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曲子,多年以后还能随口而出,都是那时的“修行”。严谨治学,勤于抄录的习惯也一直铭记在心。记得上二年级时,读到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汇释》,爱不释手,那是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一部工具书,但因长时间没有再版,也无法买到,况且也没钱,我竟用了一年多的零碎时间,很工整地抄录在一本很厚的硬红笔记本(相当小32开本)中,有近三百页。现在看来似乎很“傻”,而在那个很喜欢一本书而不可得的年代,这种抄录既可以磨炼意志,也能帮助记忆理解。梁启超《志未酬》诗曰:“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贫困的年代,同学们在名师的指点下,读诗书,攻经典,心目中还装有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虽然生活清贫,但思想淳朴、精神生活充实,力求上进。我们的文学功底、尤其是古典文学、古汉语的扎实基础都是那时打下的。它使我们终身享用、受益。

师辈缅怀录

听君好似听晨钟,红玉为心耿耿胸。

公而忘私人似凤,为而不有迹有龙。

襟怀阔受云梦泽,觉悟高登日观峰。

一自彩笔褒美后,烟花锦绣更重重。

书近作**颂,应少川同学之瞩

方步瀛 1964年7月22日

一本小的绿色封面的硬壳笔记本,珍藏了48年,它留下了昙华林求学期间,诸位师辈的题词、祝愿与寄语。这首七律诗便是毕业前夕,方步瀛老师的赠诗,用毛笔书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是他留下的珍贵的墨宝。

1960至1964年正是反“右”、反“右倾”之后,文革之前的四年。这个岁月是文化大革命前相对比较安稳的年代。回忆当时的中文系,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可谓建系以来的鼎盛时期。许多当时极享盛名的教授在教学第一线任教,给我们上课。当时课时最多的是古典文学与古汉语课。前者约五百多学时,后者开了两学年。

当时的系主任方步瀛教授50出头,给我们讲明清文学。他亲自编写的《元明清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近半个世纪了,我至今还保存着。方步瀛教授博学多才、学术造诣深厚。他说一口江西的普通话,讲课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背诵诗词随手拈来。他在文华楼一楼靠北边的一间教室讲《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在教材上所作的听课记录现在字迹还很清晰,用红、蓝两种墨水笔写、划着,那红色字迹居然仍很鲜艳。我翻阅教材,两节课,方教授重点讲授了“醉春归”、“皂罗袍”、“好姐姐”几只曲子,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许久以后我才知道,当时他已发表了几篇研究《牡丹亭》的学术论文,而且受教育部委托,亲自参与执笔起草了“元明清文学教学大纲”的编写。我当时担任古典文学的课代表,毕业时我到华中村方教授家,请他为我写几句话作留念,他欣然同意了,过两天,我在笔记本上读到他写的七律诗《**颂》,兴奋不已。没想到,那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方教授。多年以后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没想到他58岁就离开了人世,呜呼哀哉,英年早逝。

高庆赐老师编写的“古代汉语知识”系列教材,他授课的听课笔记,我近五十年走南闯北,多次搬家,今天居然都完整保留着,一直珍藏至今。高庆赐老师毕业于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曾兼任北京大学国文系讲师,华中师范学院副教务长。他学养丰厚,学术造诣深,著述甚丰。二、三年级高老师一人独挑重担,给我们全程讲授古汉语课,他是我们求学四年中,给我们上课最多的老师。高庆赐老师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操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起课来,声音洪亮,滔滔不绝,激情四溢,乐此不疲,常常是一边板书,一边讲授,双管齐下。对同学提问,更是有问必答,诲人不倦。我保存的“古代汉语知识”之一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封面下方有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印字样,时间是1962年6月,正是我们上二年级的时候。现存的三本教材,封面分别为白色、蓝色与浅褐色。书上的标记、批语、波浪线、横线符号密密麻麻,从头至尾,没有一页有空白,现在回忆起来,仿佛看到老师授课时的风采与身影,这里面该融进了多少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这些年来,读到艰深难懂的古文,我还会翻阅先生的那套旧教材。

石声淮先生是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女婿,钱钟书的妹夫。他给我们讲先秦两汉文学,他谙习经史子集,治学严谨,精于考据。他身材清瘦,经常一袭长衫,仿佛会被风刮倒似的。记忆中,他像一位老学究,其实给我们上课时,还不到五十,印象最深的是石老师讲诗经、《离骚》,常常板书中配画,低吟诵唱,摇头晃脑,一板一眼、声情并茂。文革后,我调回华师中文系任教,八十年代初,我有幸参加了由石声淮先生任总主编的语文新四书的写作。

欧阳德威老师是当年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他主讲唐宋文学,口才特好,有激情,极富感染力。听他的课,同学们常常先去放书包或书本抢位置。毕业时,我请欧阳德威老师写几句话,他书赠七律一首:

铁杵成针费琢磨,潜修四载功夫多。

鹏搏东海扶摇远,豹变南山初跃坡。

续汇百川求广博,不嫌块土愈磋峨。

红专道上无止境,聊以片言慰骊歌。

书赠少川同学欧阳德威 1964年7月26日

临别勉励之情尽在诗中,多年难以忘怀。当时二十上下的我们,对中文系的老师们的尊敬、钦佩、感激之情是发自肺腑的,但我们还不太知道更多的隐情,他们曾历经坎坷、曲折,遭受过严重的伤害、冤屈和不公平的待遇。如方步瀛教授在反“右倾”中曾被作为白专典型受到批判,高庆赐老师五七年被划为“右派”,连石声淮先生也因钱基博先生划为右派而受到牵连。现已古稀之年的吾辈,想起来就心痛不已,可是他们当年在课堂上,那样认真,坦荡,一丝不苟,培育桃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从未听到半点的牢骚、委屈与不满。其实他们当时,年龄都在五十上下,比现在的吾辈要年轻得多,反观多年前的恩师,那一代知识分子,精神何等之高尚、灵魂何等之纯净。或许,那时没有科研项目、评奖之类金钱、物质的诱惑。他们严谨治学、清白做人,为人师表的风范,是留给学生辈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辈子铭记。其他还有许多老师虽未一一叙来,但也都铭记在胸。

昙华林,你是我心中的永远,是百年华师真正的根脉。

(江少川,1960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文系主任)

昙华林寻踪

【汪昌松】

大学四年是在风光如画的昙华林度过的。2011年9月19日同学聚会,大家相约,重游昙华林,踏访文华院。

五十年前进华师求学时,那是一个饥馑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带来国家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缺衣少食。老百姓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我们这群年青学子,本来处在青春喷火、生命燃烧的人生旺季,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因饥饿的重压而消减了激情,因时代的重负而没有浪漫。五十年巨变,沧海桑田。当年一二十岁的小伙子,如今都已经七老八十了。再次聚首,重游旧地,大家兴致勃勃,情趣盎然,似乎都想去追回曾经失去的激情,都想去补偿未曾浪漫的遗憾。

去昙华林时,天公不作美,秋风乍起,秋雨绵绵,城区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凉意也阵阵袭来。虽是天气恶劣,却挡不住这群老者寻踪的步伐。从桂子山出发,驱车近半小时,昔日熟悉的老校园终于到了。

我们在雾雨中,在雨伞下,踏访故地。边漫步,边交谈,追怀过往的岁月。走进曾经熟悉的昙华林,眼前的景象却面目全非了。极目所见,是一排排,一栋栋钢铁水泥浇注的密集楼群,原来校址上的教室,寝室,饭厅,回廊全部拆除了。只有几座作为文物保存下来的建筑,尚可勾起依稀的记忆。于是我们只得到当年的图书馆凭吊,到中文系办公楼行礼,到韦卓民校长别墅前膜拜,到曾经住过女生的红楼旁注目,到体育馆铁栅外引颈遥望。而最具昙华林标志性建筑的文华书院则已荡然无存,只有靠记忆碎片的联缀来恢复她的原貌了。

记得我们曾经住了四年之久的文华书院,是典型的西式大学校园布局。校园里古木参天,浓荫敝日,地面上曲径通幽,藤萝缠绕,鸟语花香,幽雅静谧。一色的西式建筑,红墙红瓦,密集的楼群,金字塔顶,高大雄伟。楼宇造型,有方形,有圆形,有菱形,也有井字形,钟楼高耸,平房栉比,一派异国风情。我们住的地方叫钟楼,井字形的建筑结构。楼高数十米,楼的上方四面墙上各有一座巨钟,为报时所用。据说该楼是1871年开办文华书院时所建。而文华书院首开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钟楼是书院建筑群的主体。它的东西南面是两层连为一体的楼群,呈封闭式。井字形楼群中间数百平方米地面上,靠主体楼旁开凿一眼深井,井水清澈见底,取之可用。空地的四角各种植一兜梅树,每到寒冬,梅花迎风怒放,香气袭人。井字楼上下两层用作教室和宿舍,上课住宿十分方便。楼的底层回廊环顾,四通八达:向南通餐厅,澡堂,开水房直至运动场;向北与文华楼、大礼堂依次相邻近;向西则可出入于校西大门和校南大门。所以,我们上教室,回宿舍,进餐厅,入厕所,沐浴,饮水,晴天不用遮阳,雨天不必打伞,住和学都在宿舍,足不出户。

同类推荐
  • 普通读者

    普通读者

    《普通读者(I、II)》内容包括:帕斯顿一家和乔叟;不懂希腊文化;伊丽莎白时代的栈房;伊丽莎白时代剧本读后感;蒙田;纽卡斯尔公爵夫人;漫淡伊夫林;笛生;无名者的生活;简·奥斯丁;现代小说;《简·爱》与《呼啸山庄》;乔治·爱略特;俄国人的角度等等文学评论的经典名篇。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本丛书以长篇小说和散文为主。入选作品均为中国当今实力派作家优秀之作,目前已出版蒋子龙《世间闲话》、刘亮程《天边尘土》、关仁山《权力交锋》、欧阳黔森《非爱时间》、荆歌《慌乱》等。像《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的浪漫,《复活的词语》的博识,《生命打开的窗口》的沉痛,《客都》的大文化视野,《脸》的民间文化辨析……都写得各有特色。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建东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阐释

    现代中国经典作家阐释

    本书以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为总体参照框架,以“传记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传记性与文献性并重、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的旨趣中,着重介绍、阐释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经典作家(包括鲁迅、徐志摩、沈从文、戴望舒以及张爱玲)的生平、思想、性格,尤其是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的相互关系。
热门推荐
  • 妖灵家族

    妖灵家族

    神幻大陆,强者为尊,一家为龙还是为人。看少年如何打破桎梏,带领家族重返神龙世界。
  • 我要做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做一支马良的神笔

    个人幻想,独抒胸意。谱写美好人生,盼望光明未来。
  • 超人类革命

    超人类革命

    本书作者、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我们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改善和增强,人类开始编辑基因、植入芯片……所谓长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话或科幻,对人类的增强和改善更可能产生“超人类”。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 我是大海盗

    我是大海盗

    来自地球的陈桐,穿越到了异世界,坑爹的成为了一名海盗!同时携带了一个金手指系统:我是大海盗系统。从而不断成长为一名牛逼的海盗船长的故事。书友QQ群772535263,欢迎大家加群。
  • 嫡女有毒

    嫡女有毒

    寄养在护国侯府的孤女,被护国侯大小姐谋夺爱人,成婚的前一天晚上凄惨死去,重生在护国侯十四岁的嫡女宁雪烟身上,谁料想,额发初覆下,是一张倾城而熟悉的容颜。阴谋毒计,冷血无情,一步步为自己前生复仇,同时也揭开了前生枉死之谜!前未婚夫,桃花世子,嗜血王爷,看这带着血海深仇的少女,如何风华绝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腹黑总裁狂撩隐婚妻

    腹黑总裁狂撩隐婚妻

    一个腹黑总裁撩妻日常双处宠文!隐婚前大总裁规定生活自由,互不干涉,隐婚!隐婚!隐婚!婚后片段一某一天大总裁看到拍摄宣传片和男演员笑的一脸开心而忽略他的小娇妻醋意横生,咬牙切齿说:“老婆,我来看你了”叶雨柔:“……”不是隐婚么?什么情况片段二最近叶雨柔终于从32线嫩模转到了18线工作有点多。不满被冷落的大总裁撞毁自家别墅围墙伪装车祸。享受来自自家小娇妻的照顾……然而叶雨柔:“……”到底谁照顾谁?
  • 巫师的蔷薇

    巫师的蔷薇

    这是一个怀着造就最完美人偶想法的中年人到巫师世界的旅行。广袤无边的边境,诡异强大的巫师,七彩绚丽的异世界……我们只知道,人偶与慢慢行走的巫师的故事本书有大量关于巫师们的生活与规则的描写,有志于描写一个如同真实的幻想世界
  • 平行线

    平行线

    宇凡和邢璨从小就是邻居,父母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七年前,父母所在公司H公司发生一起事故,由于宇凡的父亲是项目的负责人,公司为了平息舆论,将责任全部推脱到宇凡的父亲身上。父亲被警察带走接受检查的当天,母亲因为突发病身亡,宇凡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即时回家造成的。邢璨他们家领养了宇凡,两个小孩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三年之后,偶然中得知当年父亲的种种罪名本来是有转机的,却因为邢璨不小心将材料替换了。宇凡无法再面对邢璨他们一家,远走美国投奔爷爷,邢璨也被父母送到韩国学习。后来宇凡在设计方面颇有建树,进入W公司,因为公司拓展业务的原因回国。
  •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时代的副业经济

    网络经济,消费主义,斜杠青年,这些词汇是不是都和你多少有些联系呢?利用网络的便利来发展副业除了给你带来额外收入,还能丰富你的业余生活和拓展人脉,不妨来看看这些方法,也许就有你擅长但尚未发现商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