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300000007

第7章 “三步走”战略(1)

共和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多因急躁冒进吃大亏,但因循守旧也会在日新月异的国际潮流面前错失良机。邓小平敏锐洞察21世纪世界大势,提出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的伟大构想。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自从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三大确定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从1981年至1990年,我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3%,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这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顺利实现,并且为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巨大成功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发展战略,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初考虑这个问题,是邓小平与一位外国客人的谈话引起的。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与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大平首相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大平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196c年池田内阁成立时,大平担任军官长官,当时他提出了日本未来10年的收入倍增计划。到1970年,这个计划实现了。大平对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的制订起过重要的作用。

大平的这个问题,使邓小平陷入了沉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决定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但实际上达到什么程度,步子怎么走,心中还没有数。大平的提问启发了邓小平具体思考这个问题。他“想了一分钟”,随后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命运的设想。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到达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一千美金,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样一个重大设想的提出,看起来似乎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只经过短暂的思考,其实决不是出于邓小平个人一时的灵感,而是有重要的认识背景,经过全党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正如邓小平自己后来所说的“这个回答当然不准确,但也不是随意说的。”

我国现代化任务是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第一次提出的。提出这个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和十年动乱的影响,我们不可能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在经济建设上又表现出急躁冒进的倾向,提出过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的两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党中央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时,吸取历史的教训,首先明确这样一个思想:认真研究国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陈云同志当时讲了一段很透彻的话:“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总是要把事实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他强调这是我们设计“建设蓝图的出发点。”那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邓小平和许多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意见,深刻指出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因此发展目标不可能订得过高,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也不可能太短。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经济调整的任务,也为不久开始制定的“六五”计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定下了基调。邓小平提出小康水平的目标,也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从它的几个特点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实事求是,是小康目标的最大特点。邓小平一再强调,这个目标并不高,只要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落后。他把80年代初到本世纪末20年的发展目标规定为翻两番,而不是翻三番或翻四番。这与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那种看似鼓舞人心、实际上是天方夜谭式幻想的目标比起来,似乎是低调的,但却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这一目标规定2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2%,从前10年发展情况看,年均增长超过了9%,这充分证明小康目标是切合中国实际的。

小康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较长时期内定量化、明确、具体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邓小平在提出这个具体目标时采用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通用的、用人均收人换算成美元的方法。这种方法我国过去从未采用过,可能当时他考虑谈话对象是外国人,这样说便于对方理解。但更主要的,这反映了邓小平是在同世界经济发展的比较中来考虑我国发展战略的。这样表述不但使目标明确、具体,而且也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目了然。

使用这种方法涉及许多统计数字和外汇比率的换算。邓小平能够这样准确表述,说明他对这些问题有很深入的了解。这也反映出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认真研究国情的同时,也注意研究和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并且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距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个角度来描述发展战略目标,是小康目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后来邓小平在表述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时,提出的“温饱型”,“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体现了这一点。过去我们在经济建设上有失误,对改善人民生活注意不够。以致于多年来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对人民“欠账太多”。因此,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强调要“还帐”,要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邓小平在考虑发展战略问题时,也是基于这种认识的。从这个角度、用“温饱型”“小康型”这样的语言来描述现代化目标,能使人们更生动、直观地认识这个目标。现在,二十年“翻两番”,人民生活由“温饱型”达到“小康型”,这些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从自己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切身体验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从而坚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没有对国情和世界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没有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邓小平是不可能提出这一设想的。同时,邓小平作为一位战略家特有的思想风格和思维特点使他善于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历史发展的契机,从新的角度,富有想象力和创见性地构思,设想未来,无疑也是他能够抓住偶然机会提出这一设想的重要原因。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经过党中央领导集体和理论界的研究论证,被认定为是一个科学的设想。1981年11月这一设想第一次写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它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小康目标提出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构思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整设想。

为什么要进一步提出下世纪的发展战略?这与党中央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时间的认识上的变化有关。有一个时期,我们把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规定在本世纪末,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在本世纪内还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必须拉长,要分几个阶段。1979年3月,陈云指出:“一方面我们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20年,即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个矛盾。”1979年9月,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指出: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目标”。在这段时间中,尽管仍然使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但其含义已逐渐有所变化,不再从完成的意义而是从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具体目标以后,就不再使用这种提法了。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在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小康目标的那段话中,就明显地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本世纪末实现的小康目标,只是现代化的初步目标,是“最低的目标”。1980年12月他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篇讲话中提出,达到小康水平以后,还要“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但是,具体地提出更高目标的条件当时显然还不具备。小康目标刚刚提出不久,其正确性有待实践的检验。而只有通过实践证明小康目标规定的发展速度是正确的,才有可能正确地预见和提出下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那么,小康目标实践的情况怎样呢?

80年代前期,全面拨乱反正和经济调整取得成功,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些年,每到金秋季节,从国家统计局里传来的消息总是那样激动人心。按照“六五”计划规定,1981年到198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到5%。但实际情况是,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7%,1983年增长10.2%,1984.年增长14.2%,在这一年里,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83的早春,邓小平到江南视察,亲眼看到了统计数字所不能反映的、比江南春色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象。在回京的列车上,有人问他此行的感想,向来言语不多的邓小平只说了一句话:“到处是喜气洋洋。”所有这些,都坚定了邓小平对实现翻两番的信心。1983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杨振宁时,充满信心地说: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1984年9月20日,会见美籍华人学者吴健雄、袁家骝时,他更加肯定地说,实现小康目标,是有把握的。

1984年是邓小平思维十分活跃的一年。年初,他视察了深圳等三个经济特区,回京以后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思想。随着中英关于香港达成正式协议,他完善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出现了全面改革和全面开放的局面。他是在这一年里,邓小平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幅更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在他的头脑中形成。

1984年4月18日,邓小平会见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提出:同我们的大目标相比,这几年的发展仅仅是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以后,我们还要在下世纪30年到50年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后来多次的谈话和讲话中,他反复提到这个设想。到1987年十三大召开以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七五”计划的主要指标能够提前完成,这说明第一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可以提前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远景更加清晰了。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以后,“再过5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中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那时,15亿人口,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6万亿美元,这是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巾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在这段话里,邓小平已经把下世纪的战略目标表述得十分具体和明确了。

直到这时,邓小平还没有把整个发展战略慨括为三步目标,而一直是说两步目标。即第一步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第二步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在这次谈话后不久的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第一次提出了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设想。他是这样表述的:“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将近九年时间,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原定的目标,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翻。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翻。目标大体上是人均达到4000美元。”

这段话完整地表述了从本世纪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共70年时间我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设想,标志着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成熟。党的十三大报告正是根据邓小平这段话的内容,正式提出这一战略任务的。

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邓小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治理整顿

1988年起的抢购风潮,表明国人与国家承受急剧改革的能力仍不足,全国人心浮动,群情激奋,中共中央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以后经济腾飞准备更好条件。

1988年9月至1991年底的三年治理整顿,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从表面上看,治理整顿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延缓下来,经济建设的速度与此前五年的快速发展相比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但实际上,这三年的治理整顿是我国的改革走向成熟和深入的转折点,是后来几年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垫步和过渡。从治理整顿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措施实施和最后的成效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特殊阶段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制定和初步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相对1984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方针、特别是相对价格改革闯关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转折。因此,这个决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类推荐
  • 烟雨轻叩帘半卷

    烟雨轻叩帘半卷

    明朝弘治年间。富家少爷张行书,因亲戚得罪王爷而致家道中落,居无定所。无奈卷入江湖争端,南盘倭寇,北据鞑靼,盛世之下暗潮涌动。身边佳人如云,他却只中意那位身份特殊的女子。被迫成亲,妻子身份成谜,他又该如何抉择?
  • 围观历史之政变

    围观历史之政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变之举,不绝如缕。先秦汉唐,俯拾皆是;宋元明清,代代皆有;魏晋南北朝,“禅让”相替;五代十国,兵变迭兴……为了皇位,上演了多少互相残杀的惨剧。在权力的漩涡里,一切,从来就没有常理。本书以风趣的语言将自夏商至明清各朝的大小政变娓娓道来,引领读者回到那些阴谋与颠覆的年代,静静围观嗜血皇冠导演的一场场血腥的权力演变,让读者在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变之中,看清权力、利益与生命的关系,于风趣、有味之中体悟更加真实的人生。
  • 三辅決录

    三辅決录

    本书所收二十三种书都是对三辅地区即金关中地区之都邑、人物山川、形胜等的记载,因性质相类,收为一集,对研究关中地区的地理等有一定意义。
  •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一个四岁的顽皮幼童突然被这个世界上唯一宠爱他的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庇护的帅望,带着自己沉重不堪的身世之谜时刻行走在生与死的边沿。他的童年过早地结束了,四岁,就结束了。从此开始的人生里,太多的疼痛、折磨甚至阴谋考验着他的善良和机智,他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在巨大的痛苦里挣扎的帅望,还能不能保持他天性的纯良和真诚呢?
  • 汉兴

    汉兴

    徐世杨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大周建兴年……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朝代?王朝末世,遍地胡腥。我辈该如何选择?小小坞堡堡主徐世杨紧握双拳:我要用我的双手,捍卫华夏衣冠!我要用我的双手,重振大汉之天声!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神主哭一个

    快穿之神主哭一个

    论弄哭神主魂力拥有者的有效方法?资深颜狗萧安萱亲身经历分享心得。初级套路;大蒜洋葱辣椒水,外加捏鼻戳眼使劲拍!中级套路;编悲情故事截泪点,讲幽默笑话逗飙泪!高级套路;使用美人计攻身谋心,骗财骗色骗感情,虐心虚肺不哭都有罪!以上套路都没用,呵呵呵,还有最厉害的终极套路!是什么?额!么要急,正在摸索中......(书名废,简介废,本文是小甜,小宠,小逗,小轻松!)
  • 洛夫诗歌演诵集

    洛夫诗歌演诵集

    《洛夫诗歌演诵集》由华语诗坛泰斗洛夫先生与著名演诵艺术家胡乐民先生携手打造。演诵使诗歌在艺术上得到了升华,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喜爱。对于每一首诗,胡乐民先生都进行了演诵,并写下了演诵小记,在我们欣赏洛夫先生的诗情时,也能聆听胡乐民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诵之声。《洛夫诗歌演诵集》是献给所有诗歌朗诵、演诵爱好者的礼物,更是诗歌文本与演诵艺术的一次深度探索性的结合,演诵艺术一次大踏步的前进与升华。
  • 夏日萤火

    夏日萤火

    新锐推理作者谢筠琛首部校园悬疑推理长篇力作反思教与学的错位之殇感受罪与罚的不忍之痛看似平静的校园连续发生两起命案:先是即将升入高三的男生韩立洋放学后从实验楼坠落,现场缺少目击证人令调查停滞不前;接着,与他关系较好的女生张睿斯在实验课间中毒身亡,尸体竟置于一间密室之内,难道她是为情所困而自杀?入职不久的女教师关月青两次成为案件的第一发现人,是巧合,还是命运之手的刻意安排……
  • 朕的江山要挂了

    朕的江山要挂了

    穿成女扮男装的小皇帝,还得时刻防备摄政王觊觎朝权!米乐不干了!“江山给你,放朕走!”某狐狸却在此时勾起惊心动魄的笑,步步逼近:“既然江山都是本王的,皇上你,自然也是本王的。”*世人都言,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想要做的是谋权篡位。侍卫冷笑一声——屁!他家王爷虎视眈眈的明明是坐在皇位之上的小皇帝好吧!*不是女尊文!!!不要乱混淆
  • L城城主

    L城城主

    一场游戏一场梦,乱入电竞圈的瑶姬就像做了场梦,和电竞大神成为绯闻情侣,果然梦里什么都有!
  • 辟支佛因缘论

    辟支佛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愿月向星

    愿月向星

    欢迎来围观我的新书《卿如星河》 家族被灭门,可我不能报仇,我…… 男主:等等【尔康手】,别忧伤了,我带你回家 女主:哦,十里红妆,八抬大轿,绕城一圈,惊艳绝尘,才能带我回家 男主:【皮】娶不起娶不起…………你看我像是娶不起的人嘛特别说明:宅斗?玩不起,算了,拿着我的月光上路了~仙侠类,汗颜愿月向星,愿月向我心,可能会轻虐向?
  •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案

    三案

    那成的故事,开始在北京西四北面的新街口附近的猪粑粑胡同,邢宏的故事,则开始在西便门外的鬼市,也可以说实在北通州附近的运河。看客,什么叫看客?其实就是最后活着的人,死了的都不是,因为看客需要看全本的,民国这个大戏,那成、邢宏以及那成的女人刘芳都看了全本的,一个章回都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