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6500000033

第33章 以雅俗观,看李雅樵唱腔

樊启祥

在我国古代,雅为“正”,俗为“淫”,是褒雅贬俗的。清代戏曲的花部与雅部之争,结果却是通俗的打败了高雅的。楚剧(原黄孝花鼓)在它的“哦呵腔”时期,因唱腔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深受农民喜爱,吸引不少北路花鼓、西路花鼓和天沔花鼓的艺人改唱黄孝花鼓,而后集各路花鼓之大成,成为湖北花鼓戏的尖端。通俗,成了楚剧的立身之本。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层次的普遍提高以及艺术多元化的发展,雅俗从原来的对立、排斥逐渐转化为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其实,从审美的本质意义上讲,雅与俗是既有层次高低上的区分,又是相通而紧密联系的。我国传统美学中“大俗通大雅”之说,正是反映了雅与俗这种辩证的本质关系。我们用雅俗观来审视李雅樵的唱腔,是属雅还是俗,其价值当如何评判?本文试从李派唱腔的三个方面来作些分析和探讨。

一、华美——风格

李雅樵在他演员生涯的黄金年龄段,在武汉经历了楚剧艺术上两个反差极大的时期。一个是楚剧舞台上“京汉楚”大杂烩和声腔十分混乱的20世纪40年代,一个是楚剧特色回归并进行改革发展而走向繁荣的50年代。前一个时期,李雅樵因“乱”得福,从京、汉剧那里吸取到丰富的营养,为后来的创腔积累了资源。后一个时期,则使他如日中天,大红大紫,迈向艺术的高峰。两个时期的转换,不论对剧种还是对李雅樵个人,从艺术观念到舞台艺术,都是一种跨越。李雅樵的唱腔是这种跨越的突出代表之一。它那华美舒展的唱腔旋律,浓郁纯正的楚风楚韵,既是楚剧特色回归的体现,又是对传统唱腔平直曲调的突破性发展。当然,这一突破也是一种回归,即音乐艺术的根本特点——抒情性在楚剧唱腔中的“回归”。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与此有直接关联的一个老话题:字正腔圆。应该说,这是戏曲的一个永恒话题,它历来被戏曲界奉为圭臬,是李雅樵这一辈人在创腔和演唱上,从理念到实践所遵循的一大原则。戏剧家张庚对此更是说得明确而深刻:“理论上所树立的美学标准是‘字正腔圆’,这是两者兼顾的原则,既要求字正,也要求腔圆。”(《戏曲艺术论》)何以要“兼顾”?我理解,除了“字正腔圆”本身的意义外,还因为关系到剧种风格与旋律美感,关系到戏剧性与音乐性。它们对戏曲唱腔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但由于语言对旋律的制约,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楚剧传统唱腔,多是“报字”,而旋律性差,便是如此。因此,“两者兼顾”一直是戏曲艺术家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李雅樵的聪明和高明,就在于他借鉴成熟剧种的经验,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语言声调与音乐旋律结合的规律和技巧。如“是缘何一言不答”(《鱼腹山》)一句六个阳平字相连,其字调调值的自然运动走向,是极其平直的,李雅樵却采用两字、两字紧连的方法,在“字正”的条件下,唱出了高低起伏的动听旋律。后来,作曲家易佑庄将其总结归纳为字腔处理的六大手法,即紧靠、顿开、夸张、削弱、装饰、变读(合理倒字)。实质上,这是与西洋作曲法迥然不同的、最具戏曲特点的作曲基本技法。李雅樵娴熟地掌握与运用这些技法,变两者相互矛盾为相得益彰,从字调对旋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创腔的自由天地。在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之后,他更是以广阔的视野和厚积薄发的态势,在主演的一个个受到观众热捧的大型剧目中,唱出了一曲曲绚丽多彩而又韵味醇厚的唱腔。其旋律之美、之新、之雅,开楚剧唱腔之先河,将楚剧生角唱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果说,在李雅樵之前的楚剧传统唱腔,是处于“俗”的状态,那么李雅樵唱腔所透现出的“雅”气,则是标示着作品艺术品位的提升。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观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

对于楚剧观众,一般人认为他们只爱听老腔老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包括戏迷在内的观众,他们同样追求新、追求美。他们不能接受的,是那种面目全非的所谓“新”和“美”。李雅樵尊重观众、懂得观众,他是将新的美的元素,不露痕迹地融入到传统曲调和形式中。在观众心理学上,这是被称之为“同中有异”的途径,通过这一途径,让观众“自觉自愿领受一些熟习中的新奇,轻松自然地踏上一个稍稍超越自己的高度。”(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所以,李雅樵这种字正与腔圆兼顾、美感与风格兼有的高品位唱腔,既为观众所欢迎,又反过来提高了观众。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作品)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自然,这样的唱腔,也赢得了包括京、汉剧行家在内的戏曲界和知识界人士的赞赏与高度评价。

二、深邃——浅出

李雅樵的唱腔久唱不衰,影响深远,不仅是因为它旋律的美、韵味的浓,更在于它表达感情的深。唱腔有深度,才能打动人心,给观众留下久远的记忆。这种深度的表达,除了设计者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挖掘,还取决于对表现形式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打金枝》是李雅樵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其中“唐王封荫”,唐王对郭暧的一段唱,又是唐王全剧最有代表性的唱段。在这一唱段中,唐王不以君王身份而以岳翁身份出现。他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和缓的语调叙谈、劝和,以平和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达到小夫妻和好的目的。因此,整段唱腔内容所要表现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一个“和”字,反映出华夏民族传统的“和”的理想境界。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特点也是一个“活”字,即非常灵活自由地运用楚剧固有的形式和格式。它突破了七字句、十字句的词格,突破了上下句对称的腔格。全段30句,10多字以上一句的有一半以上,20字一句的就有三句,最多达38字。有的10个字的上句用了五板,20个字的下句却只用三板。正格与变格频繁交替,板眼、摆字的安排更是变化多样。此外,行腔中有语气,语气中带小腔,还以衬字行腔取代过门,使句式连贯、语意亲和。整段唱腔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重的人情味,将楚剧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对形式及各种手段如此灵活运用,可说到了令人难以驾驭的程度,李雅樵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唱得活而有序、有声有色,30句“慢板”一气呵成。内容表现上的“和”和形式表现上的“活”,二者结合,让人们感受到翁婿间谈话的融洽、和谐、宽松的氛围,感受到唐王的亲切、随和甚而幽默风趣,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关怀,在观众面前,树立起一个大仁大智的君王形象。美学家宗白华说得好:“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美从何处寻》)正是这一统一,才会有情感的深度,才会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是唱腔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与“《唐王封荫》”感情色彩的“暖”色调相比,《薛礼叹月》则是“冷”色调。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也大不相同。《薛礼叹月》除了运用各种板式的对比与变化外,主要是发挥了旋律的抒情功能与作用。它以旋律的大起大伏、音程大跳、音域扩充、音区对比以及伤感、叹息的语气等各种手法,将薛礼屡立战功却长期遭贬的压抑、抱怨与忧愁之情,还有怀念妻子的别愁离恨之情,准确而细腻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前后相呼应又有对比的导板和散板,前者以悲怆而又渗透着豪气的旋律,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人物酒后抒发愁怀的神态、心态及忧中见刚的气质;后者则是以低沉而黯淡的曲调,传送出夜色下的秋风、秋意,来衬映出人物酒醒后的悲凉心绪。音乐旋律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在这段唱腔中,可谓是至真、至深!

戏曲音乐的奥妙,在于运用同一个腔调,而对其旋律、或板式、或格式、或节奏速度作些适当的变动,能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但是变什么,怎样变,就大有“文章”了。同样是“男迓腔”,李雅樵塑造的唐王、薛礼、李自成、杨乃武、胡金元,其身份、性格、境遇、感情却各不相同,是因为:他对每个人物的唱腔,都能从“这一个”出发,对所选择的形式及手段,进行创造性地处理、运用,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完全融为一体,完成了对人物个性化的创造。从前面两个唱例的简略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李派唱腔极具个性化的特点。戏曲是门程式性很强的艺术,无论是音乐、表演,都不可能脱离其程式。因此,作曲的难度、感情的深度,就“难”在、“深”在一定程式内的个性化上。

在专业作曲家出现之前,戏曲舞台上角色的唱腔,都由演员各自设计,似乎人人都会作曲,但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个性化唱腔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楚剧这个年轻剧种而言。这些传世之作也因此而显得十分珍贵,他们属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厚功力的艺术家。李雅樵设计唱腔,还充分发挥演员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以角色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以对自己宽厚透亮嗓音条件的透彻了解与把握,以及对各种艺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不但使每段唱腔具有个性,而且达到演唱上词情、曲情、声情的统一。他的演唱,无疑是对他个性化唱腔最具说服力的诠释。

这里还需提到唱腔的一个共性问题:旋律的发展。

缺腔、少腔是楚剧唱腔先天性的致命弱点。如何设腔来增强其旋律性?圈内人士的意见莫衷一是。50年代初,摆在楚剧面前最近最大的参考系是汉剧。汉剧“字稀腔密”的唱腔,在这一时期发展到高峰,其“旋律更趋优美,韵味更趋浓厚,表现力更趋丰富,在省内外及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花腔多、拐弯多的听不懂,如‘反二黄’第一个字唱了二十四个音,当唱到第二个字时别人就把第一个字忘了”,“正、反‘二黄慢三眼’,有时八句唱腔就要唱十四分多钟,占去整出小戏四分之一的时间”(李金钊《汉剧音乐漫谈》)。作为发展楚剧唱腔旋律“第一个吃螃蟹”的李雅樵,根据楚剧实际,权衡利弊,没有走汉剧“字稀腔密”的路子,而是承袭楚剧“开门见山”的风格,以相宜的字腔密度,主要以装饰字面,运用字间、逗间的小腔、连接腔,辅以句尾的甩腔、拖腔和句中的华采腔,来增强唱腔的旋律性、音乐性,使唱腔既优美又易懂。

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美学》)李雅樵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形式与方式,将内在的深邃意蕴揭示出来,传达给观众,这就是深入浅出。对于正在不断发展与提高的楚剧艺术和广大观众来说,深入浅出的戏剧表达,应该说是最需要的,也是最适宜的。

三、精致——普及

李雅樵的唱腔,是他用“心”唱出来的。每段唱腔,都是精心设计,又经过演出的检验,在观众的反馈中,不断加工、打磨,有的甚至琢磨多年。现在留给我们的这些脍炙人口的唱腔,臻于精致、完美,是楚剧音乐中的经典。

不论是《鱼腹山》、《打金枝》、《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中、大型移植剧目,还是《二堂审子》、《当铺认母》、《访友》等传统折子戏,他的唱腔从旋律音调的设置到板式的变化,到黄汉语言的选择运用;从格式、板眼的安排到各种手段的使用,哪怕是一个衬字,一种语气,三、五个字的附加句,都是精雕细刻,恰到好处。各个唱腔在音乐上对形式、手段的运用,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有几点是共同的,即:语言精炼、形式精到、手段精巧。它们一起构成了李雅樵唱腔“精致”的品质。

这里还要着重谈到《百日缘》的“仙腔”。仙腔从早期的《董永分别》开始运用,直到建国后李雅樵、关啸彬主演的《百日缘》,经过他们多次修改,才予以完善、定型,有了质的变化,不但精致,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它旋律优美、风格独特、结构别致,色彩对比鲜明,戏剧性表现力强。没有一定功力的演员是难以唱好仙腔、演好《百日缘》的。要想改动仙腔,如掌握不好其个性特点,即会变味。在李、关二位主演的《百日缘》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并获表演奖之后,全剧的仙腔于195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从专业性角度,列入《民族音乐必读文献曲目》。这是从全国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创作歌曲、民族歌剧及民族器乐曲在内的“民族音乐的文献中挑选出的一部分必读的优秀的曲目”(《必读文献曲目》前言)。其含金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百日缘》的仙腔,在湖北城乡广为流传,一般的楚剧观众,都能哼上几句,连说唱团模仿人声的器乐演奏“擂胡拉戏”也将它列为常演曲目,且备受观众欢迎。结合仙腔专业化的高度和普及的广度来看,显然是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应。

上述的华美、深邃、精致三个方面,表明李雅樵唱腔艺术升华到一个高的层次上,也因而使我们在欣赏中得到了高品位的艺术享受。那么是否可以说李雅樵唱腔“雅化”了呢?不能这样说。“雅化”与李雅樵唱腔无缘,“雅化”在楚剧发展的进程中也行不通,历史上已有因此而失败或失误的例子。李雅樵唱腔层次的提升,从没离开过楚剧“俗”的根基,而是牢牢地立足于此。它华美而不失风格,深邃却能浅出,精致又可普及。确切地说,他的唱腔是俗中有雅、雅俗互见,直到大俗大雅,雅俗共赏。换句话说,是雅与俗在“表现人物”这一中心点上结合起来,合力铸成了李派唱腔精品。因此,以雅俗观来看,李雅樵唱腔不但代表了楚剧唱腔的风格与品格,也代表了楚剧唱腔的发展方向。

在楚剧艺术发展史上,李派唱腔艺术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他的唱腔却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楚剧演员和楚剧作曲家,直至今日。这是它的魅力所致,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同类推荐
  • 漱玉词

    漱玉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传情之作,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作品——《漱玉词》,因李清照济南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词人少时与知己爱人赵明诚几次生别离,多感相思惆怅。后又经历夫妻阴阳相隔、时局动荡,更添孤苦凄凉。其作词自辟途径,锦绣才思尽赋清雅言语,又妙解音律。明代杨慎有评:“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 刘心武自选集:散文随笔卷

    刘心武自选集:散文随笔卷

    刘心武的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体现时代的脉动,意蕴深厚,充满人情美、人性美。本书精选和节选了他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散文随笔《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建筑评论《城市望点》、《享受“灰空间”》,《红楼梦》研究心得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心语》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心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散文创作和《红楼梦》、《金瓶梅》研究方面的艺术成就。
  • 大冰作品合集(共四册)

    大冰作品合集(共四册)

    本套书是百万级畅销作者大冰的作品合集,共包括《我不》、《好吗好的》、《你坏》、《阿弥陀佛么么哒》四册。
  • 蒲公英的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本书分为“回望故乡”“人在京城”“边走边想”三辑,记述了作者20多年间对于人生的感悟。在本书中,作者的目光和文字共舞,心灵与行旅同程,描摹了山河之秀丽、花木之葳蕤、四季之大美、历史之悠远。
  • 荷珠配

    荷珠配

    《荷珠配》是老舍根据同名川剧改编而成的一部话剧,讲述了员外刘志偕因女金凤暗赠未婚夫赵旭银,怒责之,金凤忿而投水。后家遭火灾,刘与仆赵旺暂居庙中,赵旺行乞,且赵旭已中状元,又知丫环荷珠冒金凤名已嫁赵旭,赵旺使刘前往认亲,适真金凤遇救来会,责荷珠,赵旺代荷求情,赵旭双娶二女,刘亦认赵旺为子。
热门推荐
  • 锦上添宝

    锦上添宝

    前一世的苏锦遇人不淑,鬼迷心窍,毁了自己亦毁了自己的夫君,疯疯癫癫,竟是将自己的一双儿女也推入了深渊。她恨,那背后之人,心狠手辣;更怨,自己被那猪油蒙蔽了心,怎得那般不知廉耻,狠心之极。苏锦这一世,仍是那苏家阿四,那背后之人她发誓定要揪出来,唯有那一对儿女和他...苏锦想,怕是几生几世,她都难以偿还。
  • 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

    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

    一幅旧画,一个原点。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画家,一段奋不顾身的绽放。到底是谁,在她命中作祟?摧毁了她如罂粟般的倔强。他说:如果我忘了你,请原谅。如果我们再相遇,请告诉我,我认识你。她说:你别妄想了,这辈子,我都不会爱上你!他说:恭喜你,你这个可恨的女人,再次偷走了我的心。雪山上的怦然心动,火海里的舍生忘死。她的爱,再无葬身之地。她的债,meant to be。在这场角逐里,阴谋与爱情并行。谁,为谁放弃?
  • 替嫁王妃哪里逃

    替嫁王妃哪里逃

    在现代金悦儿只知道代驾,一朝身穿自己成了代嫁感觉自己被泼了一身狗血揉着快散架的腰,迈着颤抖的罗圈腿,金悦儿想骂娘谁他喵的说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感觉被玩坏,累觉不爱还有那王妃,一定是看过还珠格格学会了容嬷嬷针扎紫薇她扎过还会用盐水给你消毒,典型的在伤口上撒盐啊小命要玩完不逃,留在这里等死么赶紧逃啊,瞅准机会终于逃生去了白天一个王妃,晚上一个王妃,对于颜苍溟来说不是个事儿只要两个老实本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这替嫁的那个逃了,这是为何?难不成是本王不行?算了,被栓了线的女人放她出去放放风等本王收拾了那些鬼魅魍魉,再拽回手中的线身上被扔了一块石头,看着和自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子,颜苍溟第一次蹲下来与人平视:“小子,我是你老子!”“敢占小爷的便宜,小爷还是你祖宗呢!”小孩儿怒目而视。任何人敢用说这样的话,早被颜苍溟一巴掌拍死。颜苍溟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小祖宗,我真是你爹!”小孩子转身对巷子里大声叫道:“娘,那老混蛋找来了,你快逃命去吧!”颜苍溟放开孩子就往巷子里跑去,结果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奶奶的,老子行军打仗从来没败过,今日居然败在自己儿子手上。不错,果然是本王的儿子,还懂得声东击西!
  • 肖笛

    肖笛

    望断天涯,不见君暖馨,只见一片片枯叶冷梧桐,最是心寒荒凉寄。一室尘埃,染烟雪,谁将残红,榭轻波?一片汪洋终是太茫茫。风凄凄,夜太寒,云落千丈,情太凉,梦落烟花,一场空,一片寥寂,怎呻吟?愁也叹,凉也叹,悲也泣。一杯清酒,醉断魂。遇见你,我很幸福······
  • 我愿为你跨过山海

    我愿为你跨过山海

    如果你站在那儿,那么我愿意为你跨过山海;如果你往前行走,那么我愿意在你身后紧随;如果你有守护的人,那么我愿意做你一生的信徒。
  • 神符九州行

    神符九州行

    灵气复苏,遗迹重现!武焱以神符行九州,于废墟之上重建文明!这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光明的开始!
  • 快穿之boss大人有点萌

    快穿之boss大人有点萌

    一不小心撩了一个大反派,还一撩一个准!那个谁谁……你干什么……算了,都是命中注定,反派让小爷抱走吧≧▽≦……我家反派貌美如花,我家反派顶呱呱╮(‵▽′)╭! 推荐新书《我和心魔在一起了》首发红袖。 【慢热、黑暗系、修仙、修魔、互宠,坑品保障】 ①“我慕容笑今生只不杀三种人:无辜之人,善良之人,打不过的人。” “因为我答应过乐乐,就算是魔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魔!” ②“为了你,我可以放手,放过你。” “不,我可以放弃飞升,只要……你在!” ③“慕容笑!这是什么鬼玩意儿!” “这是在无极之渊时,我给你买的糖葫芦……”男人抿紧嘴唇看着那串不明物体。 ④“慕容笑,我想找个地方把你藏起来。” “你是天下的魔,但你是我的心上人。” ⑤“乐乐,你看,是鲜花,是草地,是山川,是河流!我们回到人界了。” ⑥“慕容笑,我多希望我们从未离开过无极之渊……” ⑦“你是天下的魔,你是我慕容乐的神。”你是地狱爬出来的魔鬼,也是跌落地狱的神明。 ⑧“慕容笑!说了永远在一起,少一分一秒都不行!”
  • 佛说戒德香经

    佛说戒德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围炉夜话普洱茶

    围炉夜话普洱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作为国人生活的一项必需品,不仅具备着品饮的功能要素,更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要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精神寄托。中国茶因地域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衍生出不同的茶类,同时各具特色,而有着“茶人饮茶终点站”之称的普洱茶,更是组成中国茶重要的一环。在本书中,笔者将从品饮,功效,评鉴等角度对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熟茶进行介绍,并力图从科学,文化的角度对普洱茶进行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