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6700000008

第8章 心:专注 持戒 慈悲 静寂(3)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或仇敌很难生起慈悲,这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任何众生都是我们慈悲的对象,如果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修行了。自他相换的修行是对治我执、激发慈悲的良药。对一切众生心怀感激是十分重要的。世上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动植物如果没有阳光、空气、水就无法生存。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万物也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共生结构。我也由许多“非我”的元素所成就,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如能以相生相依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对待不幸的人们,我们将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痛苦与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在自己里面也看到他们。随时随地,我们都应尽量把自己放在受苦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别人着想:如果我是对方,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

1912年秋,李叔同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教音乐、美术二课。他的教育精神是十分严肃、认真的。经常对学生说一些有关做人与艺术的准则;认为要做一个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的弟子丰子恺更以“温而厉”来形容他认真的教学态度:“李先生从不骂人,从不责备人,态度谦恭”。

弘一法师有一颗圆融的心,达到了一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他把慈悲和爱的对象由自己转向他人,乃至一切有情众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他相换,这是激发慈悲心极为重要的方法。

人的心、人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要慢慢以调伏野马和猴子的心,让它柔软起来,以柔软的心观世界就会悲悯起来。学佛,其实就是承担。打开退缩、畏惧、自私的心结,勇敢面对世界,承担自己应该得到的苦乐,风雨晴明,含笑入怀,繁华落尽,智慧自生。

因为人心不平,所以这个世界不平,因为人心污浊,所以这个世界污浊。因为,我本人对人生许多问题尚充满困惑。《圣经》上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我从没有放弃自我的拯救。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舒服。不过,我承认自己需要调整,也愿意积极解决,并且也在积极解决。而学佛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心,良善、积极的心态,根治自己。困境是由烦恼造成的,激励我们转化内心,发起慈爱、悲心、忍辱、智慧和其他的善心。

禅宗有一段故事:

达摩祖师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有一位学僧发誓要守墓、照顾墓园。有一天,远方来了一位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前。

这位守墓的学僧来迎接他,且恭敬地问禅师说:“禅师,您要先礼佛?还是先礼祖?”

这位禅师说:“我既不礼佛,也不礼祖。”

这位学僧听了内心不太高兴,态度也随即改变,用不客气的口吻说:“佛与祖师,与你结了什么怨仇?”

禅师心平气和地反问他说:“佛与祖师到底给了你什么恩惠?让你替佛与祖师如此说话!”

这位学僧听了愣了一下,觉得这位禅师的话很有禅机!所以心念一转,又恢复了恭敬的心,并问禅师说:“请教禅师,我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禅师说:“佛与众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要泯灭仇与怨,不可有恩怨的心态。如果能这样,心才会平静。”

生命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能否成佛,也取决于我们自己。可是,许多人觉悟不到这个道理。心的清净面就是心的本质,它始始终终都是清净无染,平等和圆满的。心的妙用面就是心的表象,又可以分为两种表象,一是妄心,二是菩提心。妄心就是那种时时刻刻想来想去的心,是一颗有染污的心;菩提心是心中无任何相状的心,是一颗清净无染的心。

释迦牟尼佛的心,是一颗大的心。大的心悲心怜悯,能拔众生苦。慈心悲心,源出一心,心心相印,慈悲同心。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的欲望是层出不穷且无止境的。所以,现代人有时心情烦躁,情绪失常;有时惊喜狂欢,放荡不羁;有时绞尽脑汁,极度恐慌。因无法忍受种种流言非议而惶惶不安于现状,因厌世愤俗而心灵瘫痪自绝于世的事例,太多、太多。

佛陀说:人以慈悲为怀。如果说世上什么力量是最大的,那非慈悲莫属;因为慈悲可以赋予我们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

慈悲有着温暖和开朗的特质,不论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怎样,当他的人生如意顺遂时,我们为他感到满意快乐。这会让我们脱离嫉妒和羡慕的痛苦,不用沉浸在别人比我们更快乐更成功的漩涡中,不用因这一切而情绪起伏,而更怡然自乐。而当我们看到别人正经受痛苦及一些于心不忍的现象时,也会自然从内心深处产生悲悯的情绪,希望他们能尽快解脱这些痛苦,希望他们能获得幸福、快乐。人,应该有这种慈悲之心,我们难以想像,人如果丧失了这种本性,自私自利,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为了工作奔波繁忙,彼此都变得很疏远、很冷漠,很长时间里忘记了慈悲,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关心。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慈悲这两个字,但是内心却被其他别的东西阻塞了。比如:欲望、嫉妒、自私、尖刻。我们被有史以来的无明和烦恼习气缠缚,对世间所发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比如天灾人祸、疾病饥荒等感觉麻木了,甚至有时会想,痛苦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正是由于这种麻木,我们许久都没有感到慈悲之心的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面对死亡的来临呢?我们应该真切地从内心体验这一切,让众生的苦难唤醒我们的慈悲和内在的良知。

要发起真正的慈悲心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它与我们的执著习气互相抵触。但是,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慈悲的种子,只是它沉睡的时间太久了。但是,如果我们想提升生命的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想从各种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发起大慈大悲之心。这是我们灵魂的惟一出路,也是我们良知的觉醒和使命。

所谓慈悲心,如果简单一点说,就是可以无条件的风险,给予众生快乐,不忍心众生受苦,并强烈的希望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慈悲心和我们常说的爱心、同情心和怜悯心有颇为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在广度和深度上它更纯洁、更崇高,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慈悲是真正的平等,就像太阳面对众生散发无限的光芒,是一种彻底的利他之心,没有丝毫自私和我执的成分,是一种“道”,是人心的最终到达。

对于普通的众生,外在的钱财也许重要,但在我们拥有钱财的同时,也别忘了开启内心的慈悲之源。因为,它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能让生命升华,化干戈为玉帛,能转化贪婪、自私的暴戾之气,而让社会充满温馨和祥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颗慈悲心,一定要随时提醒自己,别让它睡着了。

会等待的人才会生活。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等待的,但是,往往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不能忍受等待;也有些人修得一定的定力,可以任凭环境的变化独自等待下去,其结果也是令人艳羡的,正所谓傻人有傻福。

并非所有的等待都有美好的目的。我们没有办法为一个无意义的目的去等待,这种等待的终极意义也许在等待本身,但需要我们觉察,去三思而后行。

心只有一个,所有众生的心都是这颗大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佛人的心的状态是和凡夫不同的。凡夫的心始终在想来想去,我把他称为妄心,而成佛的人的心是一种清净无染而又无边无际的心,我们把他叫做菩提心。如何才能得一颗菩提心?用《金刚经》中的话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思就是不想过去的事,不想现在的事,不想未来的事,什么都不去想,清净无染的菩提心就会呈现出来。菩提心就是那颗最大的心的形态,无边无际而又清净无染。

悲悯、博爱、同情是一个人是否成为人的基本标志,是区别人与其他低级物种最重要的标准。人不能只披着人皮而失去人应有的品格。只有生存的智慧,而没有半点悲悯之心,别说做菩萨,就是做个人都不合格吧?弘一法师在《护生画集配诗·诱杀》中说,“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手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悯。”

四、悲欣交集:寂、寂、寂

如果物质、精神、灵魂是人生的三层楼。作家丰子恺认为:“弘一大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晚年的弘一大师淡忘人世种种烦恼怨愁、凄惶寂寞,心境自然愉悦、安详,心态自然慈悲、柔和,身体自然健康。功深力极,本来无生之自性自然显露,沉浸在优美恬静的精神境界之中。

1942年9月,这是弘一大师生命中最后的一个月。

他告诉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10月10日下午,弘一大师用颤抖的双唇说:“妙莲,研些墨,我想写几个字……”妙莲把墨备妥,轻轻地将大师扶下床。

大师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庄严地写下了四个大字:“悲欣交集。”这是弘一法师一生最后的遗墨。

写完这些字后,大师再不做别的事情,只管念佛。

10月13日晚7时45分,大师呼吸急促,8时整,妙莲法师贴近大师慈祥的脸庞,知道大师已往生西方。

弘一大师没有痛苦,平静而安详地斜卧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的板床上,他的眼角沁出晶莹的泪花。

法师弥留之际,他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他的书法用笔圆润,结体瘦长,削繁就简,章法疏阔,毫无纵横奇崛之气和剑拔弩张之势,没有一点烟火之气,给人一种宁静、淡泊、清寒、悲凉和空灵的美学享受。

弘一法师自云: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这四个字内涵丰富,透露着圆融、洒脱、从容、超脱、悲悯,令人起敬。

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中的“悲”是什么?“欣”又是什么?与婆娑世界离别是“悲”,往生西方是“欣,山川草木,宫室楼台,尊荣富贵,乃至亲朋骨肉,在佛教徒看来,如昙花一现,皆为幻象,如梦境,梦中离别,亦有悲情,实乃虚空之悲,而欣则是真欣!涅槃人寂,往生西方,成就正觉,岂非最可欣之事?”而当代诗人黑陶谈及这四字时,着眼于那“缓、慢、用、心的笔触,略微枯涩的墨痕”:“这四个字已经完全超越了形式,它是裸呈弘一的生命,它所凝结的,是一个神往生命全部的秘密信息。”

“悲欣交集”四个字真切的反映了大师在他弥留之际的心态与生态:他一面在欣庆着自己即将往生极乐,一面又在悲悯着芸芸众生仍在遭遇无穷的苦难。这四个字完整地表达了他告别人世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脱七情六欲的红火坑;欣的是自己的灵魂如蜕,即将告别婆娑世界,远赴西方净土。他在致夏丏尊、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都附录了两首偈句: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妄言。

华枝春满,天晴月圆。

第一首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第二首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境颇感欣慰。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死者关怀生者)给人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

著名作家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梁实秋、林语堂说,李叔同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与弘一法师不同,到底凡夫的“悲”和“欣”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由“珍视自己”的“我执”而产生的,苦也会依着我们种种的疾病而产生。这一切都是幻想,所谓的幻想,即是不真实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迷惑所产生的。知道所有一切皆幻,自然的悲心就会升起。

神光祖师年轻的时候,听说嵩山有个天竺来的和尚德行很高,就去亲近他。这个和尚就是达摩祖师。神光来到嵩山,尽心尽力地服侍祖师。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从来没有听到祖师跟他讲过一句佛法。

在一个下大雪的日子,神光决定肃立雪中,以此明志。如果祖师不开示佛法,就冻死算了。

这样过了一天,雪已经下到神光的膝盖了,人也冻得奄奄一息。

祖师起来看到神光这样,奇怪地问:“你今天怎么了?站在那里干什么?”

神光赶忙回答:“请师父慈悲,教我无上心法吧。”

达摩祖师说:“无上心法不是缺少智慧和德行的人能够学得了的。要学无上心法,必须德行好,智慧高,像你这样在雪地里站上一天,就想学无上心法吗?”

神光听后,拿来一把刀,一下把左手砍掉。祖师一看,说:“为法捐躯,勇气可嘉。”

于是祖师终于肯收神光为徒,并为他改名叫做慧可。

慧可说:“师父,我还有事要麻烦您。”

祖师说:“什么事呀?”

慧可说:“我的心总是无法安宁,请师父帮我把心安一安吧。”

祖师说:“好吧,把你的心拿来。”

慧可一愣,自己刚才烦躁不宁的心哪儿去了?只好回答:“我的心找不到了。”

祖师笑了笑,说:“那么,我已经替你把心安顿好了。”

慧可太执著,这一切都是幻象,迷失自信。佛陀说:身心柔软,万事能容。所谓慈悲心,如果简单一点说,就是可以无条件的风险,给予众生快乐,不忍心众生受苦,并强烈的希望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

弘一法师曾说:“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要学佛、学菩萨,以一颗清澈无碍的心去护念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了这些事实真相,即使是受到再大的灾难,也毫无怨言。知道一切自作自受,只有在当下转变,以无障碍的心待人接物,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落实在生活上。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寺院,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要学画画,至今还未找到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住持笑笑问:“你走南闯北了十几年,真的没找到满意的老师吗?”

年轻人深深叹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见过他们的画作,有的画作甚至不如我。”

住持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画画,但也颇爱收集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

说着,便吩咐一个小沙弥取来文房四宝。住持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只茶壶?”年轻人自信地回答:“这非常容易。”

过了不久,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年轻人问住持:“这幅画您满意吗?”住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并说:“你画得确实很好,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康德于1784~1797年间(60岁至73岁)所写的论文8篇,包括康德有关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内。《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的中心思想是为人类朝向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而进步的信念进行论证。在他看来,这个信念的依据在于它不是不可能的,而不在于它无论如何是会实现的。
  •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

    本书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本书所收集的二十多篇论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黄帝思想与诸子百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多数论文认为:孔子之前中国古代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黄帝,以《黄帝四经》为主的经典所表述的思想可以简称为黄帝思想,就是孔子之前的中国的主流哲学思想。儒学及诸子百家的源头就是黄帝思想。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热门推荐
  •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别人穿越就吃香喝辣,她穿越就是家徒四壁且父母体弱多病、哥哥无赖、弟弟年幼的小农女。头顶着克夫命,被夫家退亲;可极品亲戚们怎么就那么惹人厌呢?瞧瞧这姑妈隔三差五来家里顺手牵羊;二叔二婶儿落井下石,舅舅舅妈连哄带骗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哼,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堂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怎么带着体弱多病的父母、无赖哥哥跟年幼的弟弟,教训他们那极品亲戚,过上盛世田园锦绣人生!顺带着,给自己找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绝世好男人。她坚信,这个世上总有一个男人是为了受她折磨而来到这个世上!
  • 武极三域

    武极三域

    一代神帝被亲人背叛,利用之宝竟得以陨落重生,深刻体会到人间冷暖的他,重生到废柴小子白枫身上。从此废柴变绝世天才,虽然失去了曾经的力量,但是还拥有着人类领域最高位强者的记忆。曾经的仇敌、朋友、情人纷纷出现,前世没有还完的恩情此生接着还,前世没有报完的仇,此生接着报仇,“许夜!安依然!我许炀会让你们因判我而付出最惨烈代价!”许炀已经利用新身份重新踏上了新征程而,你却还在犹豫要不要收藏,各位朋友收藏一波陪伴男主许炀(白枫)一起报仇,收妹子呦!!!o(〃'▽'〃)o
  • 森林报:秋

    森林报:秋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从RE开始

    从RE开始

    吾曾一手拯救世界,也曾一手毁灭过世界。但是一位少女的到来,让过往的全部都变成了一场演剧。(偶尔爆发,欢迎大家阅读,谢谢收藏。)
  • 粮食大院

    粮食大院

    通过职场体验,感受生活和职场的万千变化,看透人性与职场的险恶。
  • 雪痕(高平作家丛书)

    雪痕(高平作家丛书)

    一群很普通的人,他们在社会的底层忙碌工作与平凡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与挣扎,他们有自己的幸福标尺。微子、陈前、肖冬花三人围绕报社副总编的位子,微子争与不争的矛盾、陈前的费尽心机、肖冬花的不择手段。在名利面前,人性暴露无遗。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魔法的宿命

    魔法的宿命

    魔法道途,谁能评说,黑暗之后,终见光明......这是一段无人问津的神话,这是一个慷慨赴死的传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