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6400000008

第8章 万有引力与光学

我的成就当归于精微的思索。

——牛顿

(一)

1665年秋季的一天,牛顿像往常一样坐在苹果树下静静地思考伟大的科学问题。秋天是一个瓜果成熟、四面飘香的好季节,苹果树上果实累累,红彤彤的,十分诱人。一阵微风吹过,苹果的清香飘来,直沁心脾。这是多么诱人的场景啊!

但牛顿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他既没有伸手去摘一个唾手可得的红苹果,也没有心思去欣赏秋季的成熟之美。

突然,“砰”地一声,一只大苹果从天而降,恰好落在了牛顿面前,把他给吓了一跳!牛顿抬起头,瞅了瞅四周,喃喃自语道:

“哪个小家伙在和我开玩笑呢?”

半晌,除了“呼呼”的风声之外,他没有听到任何回应。苹果树的叶子在沙沙地晃动着,已经成熟的苹果也随风而动,随时可能落下来。牛顿中断了思考,愣愣地望着苹果树和地上的那个“天外来客”。

“苹果落地”这一简单的自然现象引起了牛顿的强烈好奇心。他想:

“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飞,也不向前后左右掉,而偏偏是垂直下落呢?”

他的思绪越飞越远,飞到了月球,飞向了茫茫的宇宙。那颗落地的苹果在他的眼中变成了月亮,变成了行星,变成了一个个天体。牛顿想到了亚里士多德,想到了哥白尼,想到了伽利略等伟大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为什么行星会绕着太阳运动?为什么它们不沿直线飞去?是什么力量使它们没有飞出去的呢?难道是太阳拉住了它们吗?那么月亮也是地球拉住的吗?苹果是地球拉下来的吗?地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瞬间,牛顿仿佛变成了一座雕塑,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地上的苹果,完全沉浸在宇宙的奥秘之中。人们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往往会依据自己的偏好,掺杂一些神秘的成分在里面,说牛顿在瞬间顿悟了,参透了宇宙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

实际上,在那颗着名的苹果落地之前的许多年,人们就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了。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便是其中最着名的一位。开普勒自幼体弱多病,4岁时出天花还落下了一脸麻子,但这并没有为他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什么麻烦。这位在牛顿尚未出生就英年早逝的科学家,对天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夜幕降临,他总要歪着脖子,仔细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大学毕业后,开普勒成了丹麦着名的宫廷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的助手。

第谷过着优裕而平静的生活,他专注于天文观测达21年之久,所获得的材料也空前丰富,并且十分准确。毫不夸张地说,第谷是领导现代天文学革新的第一位前驱者。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提出了什么惊人的理论,而是因为他那堆看起来十分混乱的观察材料。

第谷很欣赏年轻的开普勒,在临终之前将自己的观察材料全部交给了开普勒。得的如此宝贵第一手资料,让开普勒激动不已。然而,开普勒虽然继承了第谷的天文观测资料,却没有继承他的天文学思想。开普勒崇拜哥白尼,是一个坚定的哥白尼主义者,对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坚信不疑。开普勒曾诚挚地说:

“我从灵魂的最深处相信它是真实的,我以难以相信的欢乐心情去欣赏它的美!”

后来,开普勒提出太阳对行星具有吸引作用。开普勒认为,行星离太阳越远,行星的运动灵魂就越弱。同时,他还认为,在太阳上只有一个运动着的灵魂,当一个天体离太阳越近,太阳对天体的推斥力就越强。但是,太阳对距离更远的天体,由于距离和能力的削弱而不起作用。

在宗教式的热情的驱使之下,开普勒相信,天体的运动一定会有规律性。于是,他把着眼点首先放到寻找行星运动的规律上,火星成为了他的目标。然而,当他把按照他的体系计算出来的火星位置和第谷观测值相比较时,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开普勒坚信第谷所得资料是可靠的,而对哥白尼提出的圆形轨道产生了怀疑。

经过辛勤的观测和计算,开普勒终于在1569年有了重大发现。他得出“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太阳位于这个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的理论。开普勒为自己的这个发现兴奋不已。也正是这一发现,引起了天文学的全部革新。在此后的10年里,开普勒进一步对行星运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最终提出了着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二)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提出是天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理论体系把哥白尼的学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奠定了一种全新的天文学基础。但开普勒没能有效地解决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行星为什么会按照三定律运动呢?是什么力量维持着那些巨大的天体在宇宙空间围绕着太阳旋转,既不飞去,又不掉下来?

三大定律提出之后的许多年里,并没有成为天文学家们所拥有的公共财富。开普勒与其他科学家的论战长期进行着,直到他默默地去世为止。如果他知道牛顿将继承他的衣钵的话,他肯定会感到十分欣慰的。

早在三一学院读书期间,牛顿就对运动理论有了早期想法。在他学生时代的笔记本和文件中有许多物理课题的札记。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牛顿读了查利顿的《论伽桑狄》,迪格拜的《论伽利略》和《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等着作。在阅读托马斯·斯特里特的《查理时代的天文学》时,牛顿从中摘录了开普勒的第三定律和其他一些天文资料。

在瘟疫横行的岁月里,牛顿在伍尔兹索普老家开始认真思考和研究引力问题。为了看一看他能否解释开普勒的定律,牛顿尝试着做了一些粗略的计算。但这些计算只是尝试而已,他并没有深入思考行星运动的奥秘。自从那颗着名的苹果落地之后,情况不一样了。每当夜幕降临之时,牛顿都会悄悄地走出家门,到农场上去观察夜空中闪烁的群星。

有时候,一家人正在吃饭,牛顿会突然冒出几句谁也听不懂的话。汉娜很担心儿子的精神状况,弟弟妹妹们则干脆给这个行为怪异的哥哥贴上了“神经病”的标签。

在反复思考中,牛顿终于悟出:地球肯定存在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拉力,将苹果拉到了地上,正如它拉着月亮,使其始终围绕自己转动一样。但这里又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地球的引力为什么恰好可以使月亮围绕自己转动,而月亮不会像苹果一样被地球的引力拉到地上呢?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牛顿始终无法解释这一问题。后来,他非常聪明地想到了伽利略的一些观点。伽利略指出,物体具有一种惯性,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会一直运动下去。这使牛顿意识到,月亮始终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因为它在最初形成之时就获得了一个初速度,并一直按照这个速度运动了下来。

然而,这并没有解释月亮为什么不会被地球的引力拉到地面的问题,也没有解释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运动,而不是作直线运动,摆脱其固有的运动轨迹。伽利略另一个关于物体运动的理论又给了牛顿关键性的启发。伽利略在抛物运动理论中指出,平抛物体具有两种各自独立的运动趋势: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在垂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趋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以曲线为轨迹的下落运动。

这样,牛顿结合月亮初速度的设想,便得出了月亮绕地球运动的原理:具有足够大初速度的月亮在地球的引力下,一方面向地面坠落,另一方面又向着水平方向飞出。这两种运动趋势最终合成了月球的绕地运动,使月球能在与地球保持一定距离的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动下去。

这下,“苹果落地”的现象有了合理的解释。月亮环绕地球旋转,是因为地球吸引着它;同样,苹果落地,也是地球吸引了它,使成熟的苹果向地球掉下来的力和使月亮环绕地球旋转的力是同一种力。

由此,牛顿认为,月亮持续不断地环绕地球运动是一种不断向地球降落的运动。那么月亮在地球的吸引下为什么不掉到地球上来呢?牛顿认为,月亮正是按着地球表面的曲率绕着地球在掉落着。而且,苹果同月亮一样,也在吸引着地球。任何物体,甚至宇宙间的一颗小小的流星,也对每个物体都有吸引力,因此,当地球在吸引苹果向它降落的时候,苹果也在吸引着地球,只是苹果的吸引力太小,无人觉察到,于是看上去是苹果在掉落。月亮则大得多,在地球以巨大的力吸引月亮的时候,月亮也以巨大的力吸引着地球,由于双方都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又公转,这就使月亮既不会飞走,也不会掉下,地球的引力刚好保持在让它在它的轨道上运转。

这便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最初雏形。提出了这种假说之后,牛顿开始计算地球的引力。要计算地球的引力,牛顿需要知道地球半径的准确数据,然而,他的记忆发生了错误,他把地球每一纬度的长度为111.2公里错记成了96.56公里。这就使他的计算结果比实际的大了l5%,也使他的这项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新的进展。

(三)

在计算地球的引力受挫之后,牛顿的心情变得很糟糕。他在《杂记》中写道:

“适量的饮酒可以使人产生美妙的感觉;然则,暴饮暴食则令人产生幻想。同样,过度的研究也会使人疯狂。”

很显然,牛顿已经意识到了过度的科学研究对他健康的损害,但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在万有引力的课题上遇到困难之后,牛顿转向了他感兴趣的另一个科学领域——光学。

早在中学时代,牛顿就做过一些关于光学的实验,在三一学院又重复了这些实验。可以说,牛顿在自然科学上的发明与发现,最早成熟的就是关于光学的思想和研究。

17世纪,由于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这位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不懈奋斗,实验哲学已经冲破了亚里士多德以及经院哲学的樊笼,对英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实验科学也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光作为人类认识大自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在人们不断深入的研究之中渐渐现出了它的本质。

在牛顿时代,虽然光学发展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但其理论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古希腊时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与倾向的哲学家伊壁鸠鲁(约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年)和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5-公元前55年)就认为,光是由物体表面放出的粒子组成,人们瞳孔中的极为细小的图象是由物体释出的。视觉就是这些释放出的粒子在眼睛里引起的感觉。

然而,唯心主义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视线是从眼睛出发,碰到物体后又射回眼睛。此后,关于光的性质就发展到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漫长的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光学的发展也几乎陷入了停滞。

文艺复兴之后,随着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出现,光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一个着名的定律也随之诞生了。1601年和1621年托马斯·哈里奥特(1560-1621)和威伦布罗特·斯涅耳(1591-1626)分别在英国和荷兰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对于给定的界面来说,入射角的正弦和折射角的正弦总是相互保持同一比例。

1637年,笛卡尔在他的《屈光学》中也提出了这个定律。1662年,那位纯数学家费马从最短光程的最小原理中推导出这一定律,从而为这一定律得到学者们的公认作出重大贡献。

现在,该轮到牛顿了。牛顿在三一学院曾认真读过笛卡尔等人的光学理论,但他是一个从来不迷信书本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要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这些理论的正确性。这是牛顿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开创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往往只提出某种假说,而不用实验去验证。但到了牛顿时代,仅仅只提出假说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可以复制的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牛顿在三一学院读书期间只买了一块棱镜,这就使得他在做光学实验时只能依靠这一仪器来操作。在乡下躲避瘟疫的那段日子里,百无聊赖的牛顿自己动手磨制了一些形形色色的光学透镜,其中包括一块三棱镜。

如此一来,牛顿就有了两块棱镜,他的光学实验便可以继续了。像在中学和大学时做的实验一样,牛顿关上了门窗,并在百叶窗上钻了一个小孔,以使适量的阳光进来。然后,他把棱镜放在光线入口处,光线因之折射到对面的墙上,现出了美丽的彩虹色。

这已经不是牛顿首次“制造”出彩虹了。但这一次,牛顿的实验更加仔细。他反复移动棱镜,那道彩虹的顺利始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牛顿猜想,这七色光或许原本就是组成阳光的成分,而不是棱镜变出的魔术。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牛顿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用一块挡板将棱镜分解出的彩虹挡住,然后在挡板上挖了一个小孔,只让一束红光通过,最后再让这束光通过另外一块棱镜。实验结果不出牛顿所料,这束光穿过第二块棱镜之后,只是变的更宽了,再也分解不出其他颜色了。

这就是牛顿着名的色散实验。通过它,牛顿提出了自己的光学理论,即: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每种光都不能再分解了。

牛顿继而想到,既然阳光可以被分解成七色光,那么七色光就能合成白色的阳光。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牛顿又做了另外一个着名的实验。他先让一束阳光通过棱镜,然后用一个透镜接收棱镜分解出来的七色光,将其聚合为一束光线。结果,设置在透镜后方的纸板上出现了一个白色的光点,就如同射入棱镜的阳光一样。

牛顿的结论得到了完美的验证。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牛顿不断重复这一实验,并逐步将其归纳为系统的光学理论!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

    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2009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组委会把这样的颁奖词授予了一位来自昆明滇池湖畔的普通农民——张正祥。
  •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毛泽东说: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本书记录了一个同学、同事、终身挚友眼中的鲁迅。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鲁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写回忆文章,内容翔实,感情深挚,文笔淳厚。许寿裳笔下的鲁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们大多数人所习惯的人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特别所以稀少,因为稀少所以我们需要鲁迅。许寿裳是最能理解鲁迅的同时代人,鲁迅的伴侣许广平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 李自成第五卷:三雄聚会

    李自成第五卷:三雄聚会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此生为你行行重行行

    此生为你行行重行行

    我之所以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是为了不让生活生生分开你我!我负重前行,只为守护你岁月静好!
  • 带着校花建荒岛

    带着校花建荒岛

    我和一群校花流落荒岛,激活荒岛系统,开启建设荒岛之旅!
  • 婚情告急,高冷总裁请节制

    婚情告急,高冷总裁请节制

    我迟晚的老公居然出轨了!!!就在我给女儿挑选生日礼物的那天,被我逮了个正着……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在无限的世界之上之临霄篇

    在无限的世界之上之临霄篇

    我就是一个想当普通高中生的可怜孩子而已,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当。——某跨国公司第一打手(划掉)第一股东的内心独白
  • 高冷学霸的蜜恋时光

    高冷学霸的蜜恋时光

    双洁。潇湘首发。不过去追个星,秦心居然被昔日情敌一把推进了河里,归西了。?她重生到狗血的高中时期。千人嘲,万人讽,个个视她为公敌。上一辈子,她失去了爸爸,从首富变成了首负。男朋友被闺蜜抢走了,人家还笑她“自作多情”,还有说她为了某人买安眠药的。有说她通风报信的。可惜上一辈子的她,年纪小,脸皮薄。重生后,全世界都知道她脸皮有多厚了。1沈韩从来都是学校里的神级人物,学习好,运动好,清雅隽秀,是多少女孩子嘴里的谈资。而她,是最透明的小透明,好吧,她也是人家嘴里的谈资。他是她上一辈子的意难忘。那天晚上,她喝了小两杯,当着全校的脸,喊道:“沈韩,我喜欢你!”22她说:“和他谈恋爱,三天就把他甩了。”沈韩在旁边,软绵绵地给了她一个眼神。她:“……”333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沈护妻。后来,她才知道,他的脸皮有多厚,心机有多沉。好吧,她承认,她惦念他的脸好多年了。一个幕后和一个总工程师的蜜恋时光。
  • 因为遇到了你

    因为遇到了你

    超暖,超甜的日常小甜文呦~每个小故事都是独立的,可以随便翻阅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翁婿的战争

    翁婿的战争

    26岁的姐姐因担心成为剩女,迫不及待地嫁给了姐夫。大婚之际,父亲借故拒绝参加婚礼,一场翁婿战争拉开了序幕。父亲帮助姐夫转业到了工厂,却因拒绝姐夫那一声“爸”而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十几年后,当姐夫再叫第二声“爸”时,早已物是人非……父亲和姐夫的翁婿关系变得先是微妙、继而紧张,甚至仇恨起来。追本溯源地细究,大概是从姐夫和姐姐新婚伊始,姐夫的那声迫不及待、过于急切的“爸”开始的。姐姐安红和姐夫王峙的婚姻说起来很有戏剧性,却一点也不浪漫。
  • 第一女相

    第一女相

    她,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将才,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却为国捐躯,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女,受尽疼宠,一次偶遇,芳心暗许,原本以为会是托付终生的良人,可是.嫁为人妻,原本以为会是幸福一生,可是,谁又能想到,她竟然是一枚棋子,心伤,心痛,心哀直至心死,再睁眼,眼底尽显的光华无人能比。片断一:“羽相今儿个怎么如此沉默?”“百官嫌弃本相的话太多,因而,本相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从今日起,本相只要在这站着就好!”此言一出,身后的百官无不一颤,人人自危,谁人不知这羽相是皇帝心中的至宝,一个不小心,就是小命不保,果不其然,皇帝嘴角略挑,一片阴冷,“即是如此,那百官从今日起,也都站着就好,朕嫌你们话多!”“额……”百官干瞪眼!片断:某太子殷情诱惑:“羽相如此才能,理应居于更高之位,本太子许你太子妃一位,如何?”某羽不屑道:“本相不喜高位,这儿刚好,不高不低!”某宫宫主霸道道:“罗羽,本宫的宫主夫人只能是你,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某羽斜睨:“本相对霸道的男人,很是畏惧,为了娇弱的心肝,敬谢不敏!”某少年天子微笑对众男道:“朕已将羽相定下,尔等,有多远闪多远!”某羽嘴角微抽,满脸悔意,误上贼船、误上贼船啊!!!今生的罗羽殇,前世的落羽生!从此天下因她而乱!封闭心门的她,如何面对那些誓死追随的痴情男儿?最后,谁又能撬开并温暖她那已经冰冷坚硬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