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63100000003

第3章 自恋是一种病吗——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真的是一种病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

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张国荣《我》

多年前,张国荣唱红了这首歌,很多人从这首歌中寻求到了失落自我的慰藉。曾经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扮演程蝶衣的张国荣也坦言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与程蝶衣十分相似。一次采访中,他说:“我是个性格阴柔而又带有自恋倾向的人,我觉得自己的特点是敏感,尤其是对爱情敏感,这种敏感在《霸王别姬》中达到极致。”或许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恋,但是这并不代表自身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世界只有我

自恋一词的英文是narcissism,该词最初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关于这个词还有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年轻的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后,便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最终憔悴而死,死后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从此,水仙花便成了自恋的象征。

TIPS:自恋

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如果没到极端的情况,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中,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或者会有严重人格分裂、不正常的表现,如自恋人格分裂。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如果过度自恋那么会带来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

现在,很多都市里的年轻人都热衷于自拍,哪怕是同一个角度,但是只要是不同的表情,都会自拍发在朋友圈。你肯定也听到过身边的朋友发出这样的抱怨:“朋友圈里的某某某,真是太爱自拍了,我恨不得把她屏蔽了,真是烦透了。”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都那么热衷自拍这件事呢?很多人说,其实自拍就是“自恋”的一种表现。

这个世界上一直都不缺乏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外貌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十分羡慕自己,而自己似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拍成为潮流的当下,人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表演者和看客,他们每天都表演着自己的生活、爱情、友情、亲情,但是如此一来,生活的本真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在乎的已经不是对实际的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对生活表象的消费,他们不再重视生活中亲情、友情的真实体验,而只在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画面究竟美不美。

其实,这种十分强调自我欣赏的文化,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记者汤姆?沃尔夫曾经在《纽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把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称为“自我一代”。

1979年,美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拉什出版了一本书叫作《自恋主义文化》,书中对笼罩着现代社会的自恋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至此,自恋就和虚荣、狂妄和自大联系在一起了。此后,“自恋”一词的成长速度十分迅速,几乎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在现代社会,自恋已经成了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一些作家认为,只有那些自恋的人,才会更深地去挖掘与探索自己的内心,然后才会去了解自己、爱惜自己,不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最终才可以把最完美的自己呈现在别人面前。知名作者安妮宝贝曾说过:“不自恋的人不可爱。”

当谈到为什么会自恋的时候,一些人认为,自恋就像是自己的一个爱人,我们时常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客观的对象,然后去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爱自己的外貌,爱自己的思想,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

专家珍?温格认为,全球都正在遭受“自恋”这一现象的侵袭。曾经有一个研究,调查了近4万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恋性人格特质的人的增加速度几乎和肥胖一样快。

《韦氏大词典》中,在给“流行病”下定义的时候,其中有一句是“影响了数量超乎寻常的人口的苦难”,珍?温格觉得“自恋”这个词是绝对符合这个定义的。

弗洛伊德曾给出的“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兴奋的状态。有这一情况的个体称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

《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便是这样一位水仙花类型的人物,对自己的美貌十分迷恋,他不但沉迷于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女儿身”,还恋上了自己饰演的舞的角色“虞姬”。

自恋型人格障碍最典型的特征便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而且还结合着阵发性的自卑。

自恋型人格除了表现出对自己外表的沉醉之外,还自负于他们的天资和成就,比如,预言自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其实这种明显的自恋反而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自尊,使患者不断地去“检査”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好坏,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表现出愤怒或者失望的情绪。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难以和任何人建立真正的关系,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只有自己,偏执地认为自己的一切才是最好的。他们坚信自己无论是外貌、能力还是观念都是最好的,坚信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漂亮的。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凡是和他们有关系的东西,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他们的配偶,都必须遵从他们的安排,否则就会立马被他们否定。所以,他们难以获得爱和友谊。

但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痛苦并不是不能与别人沟通,而是现实不能满足他们的自恋和控制欲。这时候,他们就会“自我否定”,但是这种自我否定又是他们所能承受的,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因为,一旦自我否定,就意味着自我世界的崩溃,随之而来的恐惧和焦虑会让他们手足无措。

因而,自恋到极致,便是一种病,这种病会让患者失去与他人的正常交往,独自陷入一种深深的恐惧与焦虑之中。

核心症状:自我中心

一个有关自恋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有一位好心的天使飞进了一间动物园,天使问那些动物,它们是否都满意自己的容貌,如果它们谁不满意自己的容貌,天使可以帮助它们整容,使它们变得漂亮。

这位天使首先问的是猴子,猴子说:“我不觉得自己难看呀,大象的鼻子才是真的丑呢。”

大象听了之后,大声地回答它:“我鼻子哪里丑了?你看我肥头大耳的显得多么体面啊,马才丑呢,你们看它的脸好长呀!”

马听了之后很不爽,恨不得踢大象一脚,说:“我的脸虽然长了点,但是很清秀啊,不像熊,你们看它的脸和眼睛多难看呀!”

熊低着头,看上去似乎很平静,心里却十分气愤,这时候一只小兔子跑了过来,熊指着兔子说道:“你们看它,兔子尖嘴尖脸的,真难看。”

兔子一听就愤怒了:“人人都说我是小巧玲珑,你瞎了眼吗?野猪才是世上最丑的呢!”

野猪听见后,对天使说:“其实,在我们中间,数猴子的脸最奇怪,为什么它不需要整容呢?”

“既然你们都对自己的容貌十分满意,认为别人才是最丑的,那我就走了,不给你们整容了。”天使说完后,就离开了。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在乎自己的观点,不能面对客观事实,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常常过分看重自己,蔑视他人。

上面故事中的动物,其实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它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面对客观事实,也不能接受其他动物指责自己的意见,并且还会蔑视和嘲讽其他动物。

TIPS:自我中心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用于描述儿童六七岁以前心理特点的一个概念。皮亚杰认为,在心理发展的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婴幼儿把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也就是说,婴幼儿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关系等,而完全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不去注意别人的意图,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同样不能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看问题。

有一位年轻的女性叫作小雅。有一次,她去参观一位朋友的新居,祝贺朋友乔迁之喜。但是一进门,小雅就不停地对新居进行挑剔,一会儿说这里的地段不好,交通不便,一会儿说装修太土,家具粗糙。

结果可想而知,从此以后,这位朋友就很少与她联系了。

后来,小雅的一个闺密宣布了订婚的消息,还拿出钻戒给朋友们看。小雅看了看,不屑地说:“这么小也叫钻戒?这哪里看得到钻呢?你的老公也太小气了吧!”这句话让闺密生气了好久,也不愿意再跟她联系。

这一年中,小雅又换了差不多有10个男友,其中有8个男友在与她分手的时候,都会指出她的缺点,说她太爱虚荣,十分刻薄。

其实小雅的各种行为都是一种自恋的表现,并且这种自恋已经发展到了病态的程度。虽然“自恋”本身也许不是病,但是如果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过度自恋,就会显得病态了。因为极度自恋导致的后果就是自私。小雅的自私,表现在对朋友的挑剔上,她通过这种挑剔来获得自我满足,认为自己是最懂、最厉害的,而她从来不会去尊重身边的人。

现代社会里,像小雅这种自恋的人其实很多,特别独生子女一代人占了较大的比例。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呵护,正因为受到家人的溺爱,他们潜意识里就会以自我为中心。

通常而言,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给人的印象多为傲慢自大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具有非凡的才能,有与生俱来的特权,即使可能这种认定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基于对自己这样的认定,他们认可自己蔑视和不遵守与人共同生活时所必须遵守的如互助互爱等基本原则,不接受这些原则的约束,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认为他人应当放弃自己的意愿来迎合他的好恶。

更有甚者会常常沉浸在自己是伟人的幻想之中,然而在他人眼中,这些都是傲慢、自负的表现。

二、与人交往的目的是利用和掠夺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认为他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

他们与人交往时,也只是为了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愿望,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意愿。他们一味地利用和掠夺,却从不回报。所以,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很难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的。

三、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散漫随意

他们时常不顾思维规律地进行随意的联想和幻想。

例如,夸大自己的能力,在自我想象中随意地把客观上的失败转变为主观上的成功,有点类似鲁迅笔下的阿Q,通过编造谎言或捏造所谓的“事实”来维持自尊自大的形象。甚至贬低任何不承认、不夸大、不美化他的自我认识的人。

四、情绪体验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对他人的想法满不在乎

基于无拘无束的想象和一种广泛的自信,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常常表现出宁静、沉着,像是一种冷静的乐观,对周围的变化宠辱不惊。

当自信心受到打击时,他们也会体验到狂怒和耻辱,甚至是抑郁。但是,这种耻辱的心境却不会持续太久,他们会很快地启动自我修复的模式,为自己的失败或者笨拙、丢脸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

TIPS:情绪体验

情绪体验指人在主观上感受、知觉或意识到的情绪状态。因情绪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它在认识和生理变化反馈(包括面部表情反馈)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彩,也叫情感色调。愉快或悲伤、愤怒或恐惧,都各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色彩。情绪体验有时指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作家对自己塑造的人物的情绪状态的设身处地的体会。其性质和强度往往通过外部表情而有所表达与表现,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总而言之,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认同感。虽然在自我世界中,他们时常夸大自己的才能,但是实际上,只要生活稍不如意,他们又会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许多精神分析中心最常得到诊断的人格综合征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且多见于男性。

取下戏剧人生的面具

极度自恋的戏剧人生面具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往往是极度的自卑或者自信。

极度的自卑导致了自恋,而自恋又是极度自信的来源。

经过仔细的观察与剖析,一层一层地揭下他们那张戏剧性面具后,我们便会发现自恋背后的那些扭曲的自卑与自信。

第一张面具下的脸:希特勒的极度自卑

世界现代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里面写道,可以考证的是希特勒的家族里面,Hitler不是唯一的姓氏,他们使用过非常多的变体姓氏,而且,希特勒是他父亲久久不愿承认的一个孩子。

希特勒的父亲是一个酒鬼,经常打骂童年的希特勒与他的母亲。再加上希特勒的身体孱弱,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辱,令他觉得自己与别的小孩不一样,从而产生了极度的自卑感。

希特勒很喜欢幻想,因为现实中的他实在太渺小。中学时期,希特勒接触到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并且在维也纳阅读了大量的宣传“种族优越”这类思想的一些书籍,一直以来处于极度自卑状态的希特勒,其内心积压着渴望自强自立超越他人的想法,而这些思想与他的想法一触即发,点燃了它们。所以,他立下了誓言要为德国的复兴而不停奋斗。

在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一书中,流露出他对日耳曼民族优越性的认同,以及对犹太民族的敌视与仇恨,其中所隐含的便是对从小所受到的鄙视和侮辱的敌视和仇恨。为什么为仇视犹太民族呢?那是因为他在犹太民族身上看到了自己幼小时的影子,犹太民族不会以拳头和武器反击社会,所以希特勒会把自己的耻辱感与挫败感投射在犹太人身上,对他们施加暴力,也即是对年幼自己的一种反抗。

希特勒曾发动了无数次战争以及种族灭绝的行为,即为了一雪前耻,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赛带来的屈辱”,正是因为某种真实或想象中的自卑引发的。为了补偿心理上的缺失,希特勒在纳粹主义军事统治中推崇肉体力量、残暴强权和军事征服,因为这些都是他小时候所没有的、也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的。

事实上,只要剥开其他那些自信、强权的外衣,我们不难看到,希特勒本属于典型的穷困阶层,家庭条件不好,还常常因身体孱弱被同伴嘲笑、虐待,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强弱对比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强烈冲击。

因为自身条件差,希特勒从小吃了很多亏,自卑的他便逐渐有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他认为别人对自己不管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评价都是想打击自己,所以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被现实打败,一直以“我要有自信,我是最优秀的”这类话来增强自己的自信,这也是大家为什么觉得希特勒自负的原因。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催眠。

第二张面具下的脸:拿破仑的极度自信

拿破仑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与亚历山大、恺撒齐名的军事天才。但是,他也是一位极度自信到自恋的人,特别是在战争上,他有着绝对的自负心理。

拿破仑一生有许多表现其强烈自恋的名言,如“在我的字典中是没有‘不’字的。”“命运是个女人。她给我做的事越多,我对她的要求也就越大。”“我不知道有什么极限,只向往一个世界帝国,世界要求我来统治它。”“我的原则是法国第一,绝不允许让一个天生要成为太阳的国家堕落成为一个卫星。”“我不能以一个被侮辱者的姿态出现在我的人民面前,我必须仍然是伟大的、光荣的。”等等。

拿破仑一生历经大小征战百余次,被誉为常胜将军。由于对自身卓越军事才能的自信,他率领的军队赢得了大部分战役的胜利,但是这种过分自信又让其兵败滑铁卢,结束了政治生涯。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过分自信会导致自恋,而过度的自恋往往会导致失败。

拿破仑的疯狂自恋使他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难以分清现实与梦想,自以为梦想和意志是可以战胜一切的。他甚至听不进去别人的一丝建议与批评,曾有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不要那么以自我为中心,但他置之不理,甚至愤怒地与其中的一些人决裂。

其实,过度的自信就是自恋。

那么如何将自恋和自信区分开呢?比如,当问到自恋者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回答说:“对的,有这件事,我之前确实听说过这件事情。”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不存在的,他们为了让自己显得有见识或者是不被他人嘲笑,就会假装出自信来,告诉别人你说的这些其实我都知道,这种表现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认知失调。

真正的自信是一种正能量,是人们心灵深处的阳光,是能够指引人们前行的光亮。但是过度的自信,也就是自恋,会成为身边的人、社会,甚至是为自己准备的毒药。

自恋人格和表演人格

顾名思义,表演型人格障碍之所以用“表演”这两个字,是因为他们的言和行都倾向于过度表现自己,使自己在别人眼里看上去像是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表演人格障碍患者:寻求他人注意

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我们可以先来看个案例。

年轻女性芳芳是一家服装店的售货员,她平时穿着十分华丽,发型也精巧引人注目。平时,她都在室内戴着太阳镜,并经常无意识地摆弄它们,有时还会神经质地摘下又戴上。

在与他人交谈时,芳芳会挥动太阳镜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会不时地发出夸张而戏剧化的叫声,不停地寻求对方的安慰,经常说:“我会没事的吧?”“我会好起来的,是吧?”

当有人打断她说话时,她甚至会板着脸严肃地说:“你没听见我正在说话吗?”然后又立刻恢复到平常的样子继续说笑。

其实,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就是自我戏剧化,即一种夸张的表现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常常具有操纵性的,以吸引注意或同情为目标,如案例中的芳芳不但打扮夸张,还会在与人交流时突然发出夸张的叫声以吸引他人的关注。

还有一些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一看到血就会假装“昏了过去”;会在看一些电影时表现得悲伤而“不能自持”,甚至不得不马上离开电影院以掐断自己的这种悲伤之情;如果与爱人分手,会威胁说要自杀;等等。对自己而言,他们是敏感而脆弱的;对他人而言,他们却常常显得浮夸。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十分擅长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十分有感染力,像是模仿者或者表演者。但是他们过分的做作和夸张行为显得装腔作势。

第二,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常常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现实刺激不能满足他们时,便利用幻想来激发自己内心的情绪体验。

第三,情感用事。这类人情感丰富、情绪炽热,但变化无常,容易失衡。轻微的刺激或者改变,都可能引起他们情绪上巨大的波动,显得大惊小怪。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的印象。

第四,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他们会玩弄多种花样,使他人做出各种回应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谄媚甚至威胁。

第五,高度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别人的关注和夸奖,只有在别人注意他时,他才会表现得更加欣喜,否则会攻击他人。

表演型人格障碍也是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之一,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而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为男性的两倍。

二者区别:对他人的依赖性不同

在症状表现上,自恋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存在相似之处,如情感戏剧化、行为的夸张、寻求他人认同、高度的自我为中心以及脆弱的人际关系,等等。

一些理论家甚至提出,这两种人格只是同一种特质的阳性(自恋)和阴性(表演)的表现。这可能是因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以女性居多,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以男性居多。

但是,他们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是不同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依赖于自我评价,以自我评价作为衡量自己优劣的标准,并认为依赖他人是危险的;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往往过度依赖他人,寻求他人的认同,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衡量自身优劣的标准,当自己未得到别人相应的认可时往往会抑郁。

除此之外,他们虽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他们寻求注意的实质是不同的。自恋型人格想要的是他人的赞赏,而表演型人格想要的是他人的关注。

因此,表演型人格有时为了博得他人的关注会表现出戏剧性的无助行为,如流泪、绝望的电话、自杀威胁,等等,而自恋型人格往往由于过分的骄傲而不会表现出这种易感性。

在外在的表现上,表演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而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往往显得内向而冷漠。

多种原因造就的自恋型人格

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

其实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其家庭和童年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

心理学家在总结许多实际案例后发现,自恋型性格障碍患者多是在他们0—3岁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呵护。他们中的一些人是被保姆带大的;有的是被家里的祖父母带大的;有的则是被父母的单独一方带大。

在他们的记忆中,负责带他的保姆往往给他很多负面记忆,或者是祖父母以及带他的父母没有很好地承担起监护人的角色。所以他们一直在渴望爱和温暖中度过童年,渐渐地便会产生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想法,逐渐走向自恋的旋涡之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患者在孩提时代常常遭到父母的拒绝,父母经常对他们表现出不爱或者是不接受的行为,孩子因此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和价值。其中一些孩子便会通过自我麻醉来对抗这些消极的情绪,他们不停地暗示自己是最优秀最有能力的,是应该得到他人崇拜的,从而由盲目的自大发展成自恋。

有一些孩子,他们小时候曾一度得到过父母的爱,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又很快地失去了爱。这些孩子,在他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会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并且对他人的赞美,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也不敢轻易相信会有人真的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有能力的。而在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对别人的批评,他们是听不进去的,甚至不能承受生活中的一丁点儿挫折、失败。

他们会给自己树立一些很高的人生理想,但其实,这样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虽然这一类人,在坚持高标准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会比一般人表现得要更好。在一些小目标完成后,他们还会给自己提出更高更大的目标,直到让自己感到彻底灰心为止。他们这样做,其实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有多么远大的志向,完全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好,而会因此被他人所讨厌和遗弃。但是一旦目标太高,他们无法实现的时候,又会更加感到自己的无能、悔恨和自我厌恶。其实这样的自恋,就是一种病态的自恋,属于假自恋。

还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孩提时代可以提前到婴儿时期,因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有自高自大以及夸大的倾向。例如,婴儿如果稍稍感到不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在婴儿的世界中,他就是全能的上帝。当他由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显得十分安稳与快乐;但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会因为遭受挫折而易怒。如果婴儿养育者长期让婴儿得不到满足,也就是说婴儿的自高自大的欲望无法满足,那么婴儿便会长期处于失望之中,逐渐地他便会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这样的幻想往往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患有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人,一般在童年时会与自己教养者的关系上出现一些问题。

研究者认为,孩子是通过自己的母亲,即教养者眼中那些闪耀的光辉以及充满爱意的反应,来认识自己,以及指导自己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其实,孩子都是无法完全地了解自己的,他们往往是通过母亲对自己的一些反应去认知自己。如果有一个孩子,当他在一定时期,十分夸张地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如果这时候母亲能够对他的这些幼稚的行为,表现出满意的态度,或者至少是充满爱的积极反馈,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感觉良好,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从而,他就会形成比较健康的性格基础。

相反,如果在这个阶段,母亲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行为,也没有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回应,甚至可能是没有回应,那么这个孩子如果想要维持健康的心理和自尊,就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孩子其实是需要母亲眼中的光辉来维持自我发展的,母亲的爱便是闪耀自我的光辉,其实恋人之间也是如此。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爱人,充满爱的光辉!

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专家们并不鼓励大家采取一些批评或者拒绝的做法,而是建议父母应该改善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教育。

首先,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孩子。

其次,在肯定自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比如,当你夸孩子“你最棒”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告诉孩子,你很好,你比他人都强,但是这样的话很可能培养起他们自高自大的心理,这时候父母其实应该鼓励孩子“超越今天的自己,其实就是成功了”。

最后,在满足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应掌控整个局面。对一些低龄的孩子而言,如果一些问题比较有开放性,其实就相当于把控制权拱手让给了孩子。比如,当你问孩子“明天想吃什么”的时候,孩子或许会说“肯德基”“冰欺凌”等我们不希望的选择。所以问他们想吃什么不如直接问他们想吃鱼肉还是猪肉。

从行为和认知模型的角度来看,往往那些小时候被大人过分夸奖和称赞的人,或者那些经常被大家认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人,因一直处于被宠溺的保护之中,反而可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还有一些专家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自恋型人格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及时享乐观念的流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势力的席卷,逐渐使个人主义发展到一种极致观念,从而造成了自恋型人格障碍。

同类推荐
  • 轻松掌控你的潜意识

    轻松掌控你的潜意识

    意识有显意识和潜意识之分,显意识相对于庞大的意识群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人的大部分本能、思维、习惯均来自潜意识。潜意识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一个人如果掌控了自己的潜意识,就能完成完美的自我升级。根据统计,一般人只用到了10%的潜意识力量,但事实上,潜意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领域,它可以在我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角落被发现,同时我们也可以寻找到使用这种强大力量的方法。本书就是你“找到另一个更厉害的自己”的敲门砖。
  •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

    世界级心理学之父勒庞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揭示心理操纵的真相!勒庞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著称。他认为人群集时的行为本质上不同于人的个体行为。群集时有一种思想上的互相统一,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law of the mental unity of crowds),这种统一可以表现为不可容忍、不可抵抗的力量或不负责任。群体行为可能是突然的和极端的;智力过程可能是初步的和机械的。这是当时盛行的几种“群体心理”理论之一。在群集情况下,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最新版FBI:谈判博弈学+自控修炼学+逻辑推理学+表情行为学(全集)

    最新版FBI:谈判博弈学+自控修炼学+逻辑推理学+表情行为学(全集)

    《FBI心理学系列》涵盖了《FBI自控修炼学》《FBI谈判博弈学》《FBI逻辑推理学》《FBI表情行为学》四大方面的FBI心理修习大全。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读者解读FBI破案过程中所采用的心理学方法,从而使读者在阅读之中收获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 自诺力

    自诺力

    自诺是自我承诺的简称,在西方,人们经常用来发挥自我鼓舞、自我激发,发挥最大程度上身心潜能的方式。后来,为高校等研究人员采纳,认为是敢于承担,发挥深爱、自我激励,进而为事业成功、人才辈出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激励方式。本书作者,将可以引导正在奋斗中的人们的自我承诺和激励的方法予以总结和归纳,可以使读者在如何营造一种进取的氛围、环境和成功的条件方面,有着多种的设想和考虑。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反派带回家

    快穿之反派带回家

    她是神秘隐族凰族的大小姐,貌美如花,智商超人,是天生的幸运儿,作为这一代的继承人,她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系统绑定,开始攻略神秘反派boss……“曦儿,跑了这么久,是该回家了吧!嗯~”反派大boss把少女压在墙角,邪性一笑。天啊!怎么哪都有他,谁来把这个妖孽收了。【本文男女双洁,1对1,女强男强】
  • 魅力雄安丛书:壮哉雄安

    魅力雄安丛书:壮哉雄安

    雄安之壮,在历史人文厚重壮烈,雄浑典雅,可歌可泣。无论是杨椒山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还是“北方孔子”孙奇逢的屡征不仕,精神高洁;无论是小兵张嘎手里的盒子枪,雁翎队痛击倭寇的大抬杆,还是旷伏兆与刘秉彦开国将军的生死之约;无论是孙连仲台儿庄浴血抗敌,还是周福才唱戏劝散军阀一个营的散兵游勇;也无论杨六郎与瓦桥关,战云穿越时空,还是雄州子弟兵,天下第一团,百战百胜军中劲旅……几多慷慨悲歌,几多壮怀激烈!
  • 剑御神璇

    剑御神璇

    明灯三千,花开满城,我持重剑前行,护你往后余生。待来年,春水煎茶,暖阳入酒,于你相思不负,余生白首。双陆齐出,万物相争,我倚重剑雝随,穆你三生烟火。尽他日,树下相拥,望遍天璇,只你初见入画,执手天涯。劫难来临,是雝穆还是甘愿冷眼,尽在《剑御神璇》!
  • 情绵于萧然

    情绵于萧然

    “年哥哥,你愿意当我哥哥吗?”小萧然问。路年均道:“愿意。”那一年,她六岁,而他,九岁;“年哥哥,你愿意为我摘星星么?”萧然问。路年均抱紧了萧然:“我希望你像星星一样,可以整日看到你。”那一年,她十六岁;而他,十九岁了;十年的婚姻,浪费了十年的青春,萧然和路年均离婚了。路年均几近发了疯似的大吼:“萧然,离婚?我告诉你,不可能!”萧然理智的问:“凭什么?”路年均扣紧了萧然的小蛮腰:“因为,我不开心,你也别开心。”人活着,心死了,这十年来耗费的青春,就当做是梦一场吧。ps:美好结局噢~ps:本书又名《邂逅于萧然》《像每日看星星一样看你》《余生我只喜欢你啊》《像喜欢星星一样喜欢我》……ps:记得收藏书架和每日推荐噢~
  •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一百年间,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一百年里,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也是繁星满天;而今我们采撷名作,只为呈现精彩!
  • 大佬他偏要宠我

    大佬他偏要宠我

    修真老祖穿越现代,死了又重生,季沅沅握了一把烂牌,但她打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翻身仗。惊!那个学渣她瘦了美了白了!惊,那个学渣她又又又考第一了!惊!那个学渣她拿下全球含金量最重的医学奖!……全网深扒:那个又怂又丑最后却逆袭白富美成了国医大佬走上人生巅峰的校霸十八线学渣拿的到底是什么爽文逆袭升级流剧本?!“惊!那个学渣她还和黑科技大佬有一腿!”作为黑科技大佬,没人知道卫先生告的一手的好状。“沅沅,他们欺负我。”季沅沅上手就是一顿揍,“我还没死呢,我的男人是你能动的吗?”在季沅沅眼里,卫先生貌美如花又暖又甜,走到哪儿都被人欺负,真的好柔弱一男的。在别人眼里,卫先生当面白莲花背地食人花,一言不合就是修罗场,真是好心机一男的。
  • 大清秘宝之九龙盘珠

    大清秘宝之九龙盘珠

    金陵城下,盗墓世家一夜之间惨遭神秘攻击,皇陵秘宝突然人间蒸发,邢城监狱内,我本以为就此度过余生,然,神秘守墓人带着诡异咒语而来,一场秘密审讯让我再次恢复自由身。金家十二门秘咒有云:九龙盘珠,龙脉所趋,世代守护,繁荣昌盛,若有遗失,必遭天谴。重回盗墓江湖后,夺宝藏,寻龙点穴,观山斗气,闯死亡境地,与倭寇斗智斗勇,只为打开那秘境皇陵,守护皇陵秘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

    上清北极天心正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漫威之我为超神代言

    漫威之我为超神代言

    程宇穿越到漫威世界,意外获得超神宇宙神圣凯莎的毕生知识,且看第一代超级战士vs美国队长,第二代超级战士ko绿胖,三代神体横渡宇宙,四代神体暴打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