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3000000002

第2章 “虚”与“实”究竟有多远——意识和注意

为什么不少女性都爱“灰太狼”

在不少女性眼里,“灰太狼”是当今难得的新好男人。

这只狼,爱老婆胜过爱自己,每次抓到羊总是送到老婆红太狼面前,自己绝对不吃独食,永远把老婆放在第一位。灰太狼为老婆花钱从不心疼:红太狼想用十只羊换件虎皮大衣,这对灰太狼来说是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他眼睛都不眨就答应了。十只羊是笔不小的财富,灰太狼全拿来换大衣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灰太狼从不花心,对老婆从一而终;也从不藏私房钱,从不和老婆讨论对错,即使老婆错了也是对的……

“嫁人就嫁灰太狼!”——这是当下女性间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但是,在这个追求“男性美”的时代,这个极其难看的“刀疤脸”“大反派”“气管炎”,怎么就没有影响他在女性眼中的地位呢?灰太狼型的男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气管炎”,从女性的角度来说,也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公唯唯诺诺,没有男子汉气概,俯首帖耳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女性钟情于灰太狼式的男人,从女性角度来看,无疑是获益的。不管是在恋爱中还是在婚姻生活中,他都能非常主动地把控男女关系,这种关系能给她带来足够的确定感和稳定感,这也正是现实中很多女性在乎和追求的东西。

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受女性自我成就意识的影响。所谓自我成就意识,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限度,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它属于精神上的高级需求,通过内部心理认知对个体起到作用。女性喜欢“灰太狼”,追求“灰太狼”,是通过“灰太狼”的爱恋与呵护,来实现身为“女性”这一群体的性别认知。一般来说,提到“女性”,社会上普遍的认识就是要去疼爱,要去关心,身为男人要担负起这一责任,让女人得到幸福,使女人享受快乐。而“灰太狼”恰恰能做到这一点,从女性个体上来说,灰太狼可以成就她们自己的人生。

同时,这也与社会认同价值有关。所谓社会认同价值,是从女性渴求安全感的角度来说的,指通过男性带给她的情感依托,突出自身的存在意义,是女性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种价值观主要受社会习惯影响,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

灰太狼型的男人并非一味讨好女人,以实现自己的企图,也并不是没有自尊,在女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中低三下四地“苟活”。套用一句流行话,或许更能说明女性为什么都爱“灰太狼”——灰太狼懂得爱,懂得尊重,懂得给予。

为何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现在请你花一点时间来寻找你周围环境中不在你知觉里的几件东西,你是否注意到了墙上的一个点?你是否注意到了闹钟的嘀嗒声?如果你开始仔细地观察你的周围,你会发现在你的周围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你注意的焦点。

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但又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指向和集中在某一对象上。例如,上课时,你正在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尽管这时有一只小鸟落在了你身边的窗台上,你也没有觉察到。这时你的心理活动集中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个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

当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精力来,即全神贯注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会缩小。这时,他就会对自己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当我们正在开会的时候,突然有人从会议室外面闯了进来,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他,并且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无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在这种注意活动中,人们的积极性水平较低。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当我们学习的时候,由于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我们便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学习的内容,积极选择学习内容提供的各种信息。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周围环境有干扰时,我们会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放在要学习的东西上。这种注意就是有意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某些特征。例如,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有意注意,但是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与无意注意类似。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会计,这是她所喜欢的工作,她一直想找个既稳定又有技术性的工作,会计无疑是佳选。通过朋友介绍,小王顺利进入了一家水处理设备公司担任会计职务,当老板交给她任务的时候,由于对会计工作充满了热情,所以她总是非常勤快。但时间一久,她对会计工作逐渐失去了兴趣,整天与烦琐的数字打交道,甚至一看到数字就恶心。小王不得不辞职,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小王的困境就在于她犯了一个错误,她没有利用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于会计工作,她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打算,而不是凭一时热情,看自己究竟合不合适,如果觉得自己合适,就应该靠意志力坚持下去,运用有意注意。如果感到实在烦琐难耐,就应该好好休息,调整心态,重新回到无意注意的心态中来,一般而言,无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短,而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长。

范伟为什么被“忽悠”残疾了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演出的小品《卖拐》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讽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范伟饰演的那位买拐者,他在卖拐者逐步的心理暗示下,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腿真有毛病,最后买下了那副拐。人们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怜,就像人们常说的:“让人卖了,还替人家点钱呢!”但这样的愚者,是否“纯属虚构”呢?事实上,在商家的虚假宣传中,上当受骗者甚多。上当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都很低呢?也不尽然,不少人在各方面还是蛮精明的,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心理暗示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新菜上来,尝一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滋味,等主人详细介绍之后,你才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

暗示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人早上起床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产生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在起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属于积极的自我暗示。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东汉末年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暗示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因而“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与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是有一定适应意义的,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画龙点睛。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纪录了,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这样的积极暗示,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例如,有一天同事突然说:“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隐隐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最后,因为太担心,你到医院做了一番检查,当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没病”之后,你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充满活力,病态一扫而光。

深不可测的海底冰山——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潜意识这个词语,那么什么是潜意识呢?“潜意识”这个词是和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分不开的。正是这位人类心灵奥秘的伟大探索者首先发现了人类精神最隐蔽的角落——潜意识,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潜意识逐渐成为心理学、现代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对象。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弗洛伊德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人的心灵即意识组成仿佛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由意识掌握,其他大部分都由潜意识主宰。潜意识主动运作,影响着意识与占水面下一小部分的前意识。

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比较难以窥见潜意识的运作,这时,梦是最好的观察潜意识活动的管道。在罹患精神疾病者身上,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地尖锐,例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动,此时意识的力量如此微弱,而潜意识的力量像台风一般横扫一切。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和最原始的基础,是心理系统最根本的动力。潜意识的存在范围远远超过了意识,除了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意识领域之外,大部分潜意识的东西便以各种改装的形式,在意识的舞台上露面。

潜意识活动中最主要的是本能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凡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意向都是组成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始终处在与潜意识的冲突之中,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虽然有家长的地位,但这种地位是脆弱的、不稳固的,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会由于潜意识的作用而发生分裂。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层次构成的,潜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是表层的储存库,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变态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的症状,就是弗洛伊德描述的心理结构的图式。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含人出生后所有的心理成分以及诸种本能,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被压抑的成分,如本能、欲望、情感、意念等。在一定条件下,潜意识中的成分,一部分可进入意识域,另外一部分则永远不能被人自己知道。潜意识域的成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表现起决定作用。他的这种认识曾被欧美许多学者运用和发展,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前意识能够转化成为意识,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特定的经历和事实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被意识到的状态,但是当我们一旦需要时就能突然回忆起来。

意识与前意识在功能上十分接近,目前被加以注意的心理活动,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便是意识,而当我们不再注意,意识到的内容就会潜入前意识层面,就不是意识了。因此,意识和前意识在功能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前意识处于意识层和潜意识层之间,当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想要渗透到意识之中时,前意识担负着“稽查人员”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许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人员”失职时,潜意识就会悄悄潜入意识之中。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测度的反映系统。康德认为,潜意识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半个世界”。其实,潜意识与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整体。

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者违背个人理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悄悄地潜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这就是潜意识。潜意识由各种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个体的行为的,却没有被感觉到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组成。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潜意识也就没有意识,因为意识是在同潜意识的比较、区别与对立中存在的,意识是以潜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基础和条件的。当然,潜意识又是以意识为主导、制约的。总之,潜意识和意识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潜意识和意识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

意识受到客观存在、外部世界的影响,潜意识同样也来源于客观现实,个体从一出生就有一些本能反应存在,更多的意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人脑与客观世界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受到一定强度外来信息的刺激,并存储在大脑中成为记忆。因此,外部刺激和人脑的发展是潜意识产生的基础。

当人受到第一次刺激时,只能做出非条件反射,并在脑中形成一个兴奋灶。由于大脑先前没有任何信息的存储,即使目前有一个兴奋灶,而没有第二个也不能发生暂时性联系。如半夜走路突遇白骨发生一时惊恐的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曾感受过死人、鬼神恐怖影响的人身上,而从未感受过类似经验的幼儿,大脑中就没有对白骨恐惧的记忆,就不可能发生这种由白骨引起的恐惧现象。也就是说,一定量的信息贮备是产生联想、产生潜意识的重要条件。

通常,一旦接收到某个信息或信号,立即会由形象联想从种种记忆中调出与其相关的内容。意识把不合事理的内容剔除掉,以符合逻辑的形式牵制住奔放的空想。意识活动根据需要来调动潜意识中的记忆,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意识不到调动潜意识活动的。

梦是妻子,睡眠是丈夫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梦是一个要谈话的妻子,而睡眠是一个默默忍受的丈夫。”

这不正是对梦与睡眠关系的最恰当的比喻吗?如果人们生命中不存在睡眠,那么梦也成了无源之水,我们也就无从谈起梦与睡眠的密切联系。梦来源于睡眠,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说:“一切梦的共同特性,第一就是睡眠。”

我们要了解、认识、科学地解梦,那么首先要了解认识睡眠,因为梦是发生在睡眠之中的。

在有人类存在以来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内,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是生理必需的,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的,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并且大多数人一生中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

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睡眠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在其每天24小时的生活周期中都会睡眠。其不同只是在睡眠的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已。动物学家曾观察研究170种不同动物的睡眠时间,结果发现,马、牛、大象的睡眠时间甚短,每天仅需2~4小时;犰狳与蝙蝠的睡眠,每天多达19~20小时。在睡眠时间分配上,各种动物也不相同。有些动物昼伏夜出,多数动物的睡眠是在家里;有些动物睡眠时间集中,每天只睡一次;有些动物的睡眠,每天分为多个时段进行。家畜中猫与狗的睡眠则是随时睡随时醒的。

近年来脑电波和眼动的研究,发现人的睡眠不是单一的过程,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中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夜间睡眠多数时间处在这种睡眠状态。成年人慢波睡眠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打盹浅睡;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第三阶段为中度至深度睡眠;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儿童睡眠的分期比较困难。

快波睡眠中脑电波呈现同步化快波。人的一生中,快波睡眠的时间在整个睡眠时间中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新生儿的快波睡眠占整个睡眠时间的50%,2岁以内的婴儿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30%~40%,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的20%~25%,而老年人的快波睡眠占睡眠时间不到5%。

慢波睡眠时眼球没有或只有少量缓慢的运动,故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快波睡眠时眼球有快速运动(50~60次/分),故又称快速眼动睡眠。

成年人的睡眠中,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相互交替,先进入慢波睡眠状态,持续约90分钟,然后进入快波睡眠,约持续20~30分钟,接着又进入慢波睡眠。两种睡眠状态都可以直接进入觉醒状态,但从觉醒状态进入快波睡眠必须先进入慢波睡眠。一夜整个睡眠期间这种反复交替约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的持续时间越长。

由于快波睡眠期是人们做梦的时期,我们由睡眠过程的脑电图波形可以推测,一个人每夜一般会做4~6个梦,前半夜的梦较短,后半夜的梦较长。根据研究结果证实,一个人整夜大约有1~2小时的时间都是在做梦。由于每个人正常睡眠时间都超过一个循环的时间,由此可知,每个人每夜都要做梦。虽然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做梦或从来不做梦,这是因为他醒来后忘记了,或是他在正相睡眠中醒来把夜里的梦忘记了。在早期的研究者们都认为,只有在异相睡眠中才会做梦,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正相睡眠(非眼球运动期)中也有做梦的现象,不过正相睡眠期的梦不像异相睡眠中的梦那样由形象构成,也不像一般的梦那么生动且富有象征性。

有人早晨醒来之后说一夜总是在做梦,那是因为他醒来时刚好是在快波睡眠状态或刚刚进入慢波睡眠状态。还有人说自己总是在做噩梦,那是由于跟白天的精神状态有关,如果白天焦虑不安、恐惧忧郁,则往往做噩梦,反之亦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要想睡得好,白天勿烦恼”。由此可见,把白天的萎靡不振和不快归于夜间做梦是不对的。

弗洛伊德帮你解梦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刺激是梦的重要成因,许多心理学家指出,梦是对刺激干扰的反应。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中指出梦的刺激有四种:一是外部感觉刺激;二是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三是内部(机体的)身体刺激;四是纯粹精神来源的刺激。但是,梦境形成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躯体的外在刺激

外部刺激可以构成梦的材料来源,引人入梦。大家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如睡眠时头部、胸部衣被过重或手放在胸口,则可能在梦中会感到呼吸困难,易发生梦魇;若红光照射在睡眠者的脸上,则会梦到电闪雷鸣、森林失火等。弗洛伊德认为外界的事物,只要能够“目见”,就有可能引起做梦。但是,这并非是唯一的,而在身体以外的多种刺激,都有可能进入梦境。在外界的刺激中,声音是躯体外在刺激引起做梦的重要原因之一,声音刺激进入梦境的现象,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梦例:

有人在梦中梦见了吹号声,急忙穿衣起床,却原来是闹钟在响。

有个人住在一栋建筑对面,有一天夜里,有辆救护车响着警铃呼啸而过,在这个时候,他的梦在那一瞬间转了个方向,把他听到的警铃声也编入了梦中的情节:他有个亲属正在生病,于是他便梦见自己正在家里等着救护车的到来。

2.身体的内部刺激

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被编入梦境,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许多人都有过膀胱过度充盈后梦中到处找厕所的经历,特别是儿童,梦中常常着急解小便,又没有合适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解完小便,醒后才知道自己尿床了。有的儿童在做过多次这样的梦后,在睡眠中都能知道不能在梦中解小便。曾经有的儿童在梦中解小便,当他了解了这一点以后,突然想到这是遗尿,会从梦中惊醒。有人在梦中总也找不到厕所,于是会从想排小便的梦中醒来,但有人却懒得起来,再次入睡后,寻找厕所的梦会继续。

3.过去记忆的重现

在我们的梦中,常会出现过去的事情、地方,尤其是儿时的好多事情,对于这些过去的事,有的我们可以回忆起,或者听人说起过,有的却确实回忆不起而认为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因此,常常会感到很奇怪。事实上,这些往事是确实的,它们只是被隐藏在了我们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并且常常再现,只不过因为我们的疏忽不留意或因无对证、难以证实,才觉得这些梦莫名其妙。其实这些获得性行为的保存和再现,就是记忆,梦中有些事物、情节是隐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往事,只是我们已经遗忘了。但是这些被我们遗忘的材料却成了梦的来源之一。

4.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反映了白天生活的内容,不少人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事。如临近考试的学生,常梦见自己在考场上遍找钢笔而不得,或对发下来的考卷一筹莫展,因为自己连考题都看不懂,在焦急中醒来仍心有余悸。有人因头天晚上熬夜,早上就贪睡不想起床,但一想到还要上班,于是在闹钟响之后会梦见自己起床梳洗,准备上班,这样在心理上有了交代,于是就继续睡下去。

5.潜意识的反应

弗洛伊德认为:梦既不是什么“神谕”,也不是毫无意义的精神废料,而是被压抑在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活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中的愿望、情绪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总是要想方设法寻找表现的机会。人在睡眠中,有意识的活动减弱了,对潜意识的压抑也就减弱了,于是潜意识的愿望就会乘机出来,表现为梦境中的种种活动,所以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满足。”俗话说“猫梦鱼虾,鸡梦谷”就是这种梦的典型代表。但在我们人类,儿童的这种梦比较直观,而到成人的阶段,则显得就极为复杂,常常是变形并且有显意与隐意之分,而我们只有充分地了解梦的真正意义,才能知道满足了什么样的愿望。有一位学者,近期总是梦到反复打人甚至杀人的梦境,他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他这个梦的愿望是显而易见的:原来,在他做梦的前一段时间,他爱人因一次医疗事故死亡,爱人的家人认为与他有关,多次寻衅闹事并且揍了他,而这位学者生性懦弱胆小又无力反抗,只能听之任之。但在梦中,他却奋起反抗而打了或杀了别人,这正满足了他反抗的愿望。

做梦会影响休息吗

我们天天做梦,夜夜做梦,梦究竟对我们预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梦呢?有时候,我们起床后会把晚上的梦忘得干干净净。我们夜夜做梦,梦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研究认为,梦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1.守护人的睡眠

人们普遍认为,人在睡眠时梦多会影响大脑的休息,不利于睡眠。但近些年有人对此看法提出了异议,认为多梦也不会影响睡眠与健康。日本山梨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提出,多梦有益于延年益寿。他们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两类相反的促眠肽,一类是促无梦睡眠,另一类是促有梦睡眠。研究人员成功地分离出促有梦睡眠肽,将它施之于动物,使其睡眠的有梦期延长,结果受试验的动物大多寿命延长,这就说明梦能保护睡眠,只有睡眠质量提高,才能保证身体健康长寿。假设人在睡眠时往往受到一些刺激,比如说口渴想喝水,冷了想穿衣服,肚子饿了找食物等。这些刺激如果在梦境中得以实现,那么人的睡眠就会持续下去。如果在梦中这些刺激需要没有得到回应和满足,或没有做梦,人往往就会从睡眠中醒来。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的梦是利用梦境来化解外界的刺激,保证我们的睡眠不被干扰。所以,我们可以将梦称为“睡眠的守护神”。

2.调节人的心理

梦的心理调节作用在宏观方面,主要是维护精神系统本身一张一弛的节律。在微观方面,梦对精神生活的调节,主要是促进精神系统各种心理因素的平衡。也就是说,梦在两个方面对心理活动进行着调节,一方面是觉醒时紧张的心理活动,经过梦中的松弛,可以使其在梦中得到恢复,保证了第二天重新开始的紧张心理活动。如果这种紧张的心理活动不经过梦的修复,持续进行下去,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导致崩溃。另一方面是觉醒时的某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人们会因此而苦闷、烦恼,梦有时能使这些欲望在梦中实现,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欲望的要求程度,促进了心理的平衡。所以,尼采说:“梦是白天失去的快乐与美感的补偿。”这种补偿也就是一种调节。

3.启迪灵感,促进发明创造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发明创造、文艺创作等都是受梦的启迪或是在梦中直接得到的。研究表明,做梦是将新获得的情报信息与遗传下来的本能结合起来,把丰富的经验留存在记忆当中。要说人们在梦中也会有发明创造,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可事实上却有不少这种实例,帮助很多科学家解决了悬而未决的难题。这要归功于右脑的功能,因为现代研究发现,右脑是祖先脑,它不仅将我们祖辈们的智慧传给后代,而且右脑是无意识脑,同时它还是节能脑与行动脑,更为神奇的是右脑还是创造之魂,因为右脑的祖传因子、10万倍于左脑的信息以及迅速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它具备了卓绝的创造天性。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梦中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已众所周知。他对此研究了很长时间,但各种元素总是得不到完全合理的排列,忽然在梦中清楚地看见了这张周期表,各种元素都已排列在正确的位置上,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凯德洛夫哲学院士在《伟大发现的一天》中,考察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经过,他确实是在梦中得到启发,但这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而最后在梦中得到启发而解决的。

为什么梦能启迪灵感,促进发明创造呢?当人们对某一问题百思不解,可能与其思维方式受到某种局限有关,而梦打破了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从而起到了启迪灵感和促进发明创造的作用。

4.一定程度上预示未来

古人认为,梦能预示凶吉,能在事情发生前给人们暗示,我国古代已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梦的预示作用。

至今也有很多人相信,梦会给我们带来某种暗示,事后还会经常得到验证。我们必须会解释这些暗示的意义,才可以知道梦报的是什么消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用梦卜吉凶的记载。历代史书中,都有梦预言吉凶的记录。例如,《晋书》载,曹操曾梦见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曹操认为这预示着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马)父子将篡曹(槽)氏天下,所以警告曹丕留意“三马”。

曾经有一个年轻学生,许多晚上连续做噩梦,梦见自己被一条大蟒蛇缠住了,不能动弹。后来,他病倒了,便去找医生诊断,但是那位医生怎么也看不出这位年轻的学生究竟有什么毛病。不过,大约一年以后,这个年轻人真的在椎骨部分,长了一个恶性瘤,几乎弄得他全身瘫痪。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妇人一再梦见自己被埋在泥土里,呼吸困难。两个月后经过诊断,证明她患上了结核病。由此可见,梦还能预示疾病。

这是因为人在生病的时候,出于生命的本能,往往有一些征兆给人以暗示,但是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为这些预兆不明显,有时是在梦里。

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连续不断地做同一个噩梦,就有可能是一种预告,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你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吗

小时候老师就同我们讲过,做事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但不少人却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

“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行吗?一脑真的可以两用?不是有高超的棋手可以同时和几个对手下棋吗?一脑怎么不能两用,甚至几用都可以!确实有人认为,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效果也不错,至少并无大碍。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南北朝时刘勰曾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一个人左手握笔画一个正方形,右手画一个圆形,结果那人圆没有画成,方也没有画成。画圆形和画正方形对常人而言并不困难,但是让你左右手同时进行,就立刻脑钝手拙。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同时完成两种活动,同时思考两件事,同时注意两个事物的细节部分,或同时进行两种比较复杂的劳动,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我们不能又看书又看电视;在解数学题时不能同时写作文;司机开车时不能回头与乘客聊天;士兵在瞄靶射击时不能观赏四周的景致……

严格地说,一个人同时思考两件事,同时注意两个事物的细节部分,同时进行两种较复杂的动作,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硬要尝试的话,那么他必定得放慢速度,甚至可能出错。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观察天平,判断天平一端物体的重量,同时又要看显示器上出现的3~6条短线,判别有几条。这两项工作,分开进行的成绩全对者100%;两项同时进行时,都做对的只有12%,做对一项的占60%,两项都错的为28%。可见,注意分配并不是轻易做得到的。但是,生活中也确有“一心多用”的事例。

《三国演义》里的庞统,曾担任一个县的县令,他嫌官职太小,整天喝酒睡觉,不办公事。一次,张飞来视察,怒斥他为官不出力。庞统立刻唤差人把所有原告和被告带到堂下,眼看堂下,耳听原被告的申诉、辩解,手写判文,口中发落,不到半日即将百余日累积的案子断得一清二楚,令张飞目瞪口呆。庞统这种惊人的本领就属“一心多用”。高超的棋手可以同时与几个对手下棋也是如此。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皇帝拿破仑在草拟《法典》时,口述民法、刑法、商法等法律条文,必须要有十二三个速记员才可记录下他的口述内容。

上述这些事例都涉及了心理学上关于注意分配的问题。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活动要求人们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司机开车时既要驾驶车辆,又需要留意车前的行人;教师在课堂讲课,既要讲授,又要板书,还要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等等。就是在我们平日骑自行车的时候,眼睛始终要注视前方及左右两边的情况,脚要蹬踏板,手还要控制车闸,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分配的例子。

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复杂的工作都要求人们的注意分配,尤其是操作工人、司机、球类运动员、飞行员、教师、乐队指挥等,他们工作时注意的分配都十分重要。

注意的分配之所以可能,从生理上来看,是因为大脑皮质上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兴奋时,某些其他区域只有局部的抑制。因此,这些区域就能够控制一些同时进行的动作。如果动作是习惯的和自动化的,那么,当同它相应的大脑皮质区域处于局部抑制状态的时候,进行这些动作的可能性就大些。由此可知,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它是人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经过长期锻炼形成的。

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由于人们对熟练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因此,可以把注意的中心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即同时达到的信号不能超出人脑的加工容量。这样,人就能对两者都做出反应,使注意的分配成为可能。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则同时进行就很困难。学生一边坐着听课,一边拿弹弓打鸟雀就根本无法做到。但如果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例如,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载歌载舞,把弹和唱、歌和舞形成系统,就有利于注意的分配。

有些人不善于分配注意,习惯于把自己的注意固定在一个方面,如有的人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常常会撞到树或电线杆什么的。而另一些人则不能稳定自己的有意注意,总是不断地转移。如有的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容易分神,人坐在教室中听课,眼睛却老是被课堂外的景物吸引,以至于影响了听课效率。

因此,注意的分配是因人而异的,同时也与他对活动的熟练度有关。我们在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时,最好不要分散注意力,只有高度集中、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德国间谍现形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十分重视间谍机构的活动,都希望在情报方面战胜对手,以利于在整个战争中获取主动。同时,反间谍机构也都在积极活动。一次,盟军反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自称是来自比利时北部的“流浪汉”。他的言谈举止使人怀疑,眼神也不像是农民特有的。因此,法国反间谍军官奥克多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奥克多决定打开这个缺口。

审讯开始了。奥克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德语的人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

过了一会儿,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仍然无动于衷,似乎真的听不懂德语,照样睡他的觉。

后来,奥克多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起庄稼的事,他谈的居然也并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这位农民更懂行。看来奥克多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的了。于是奥克多又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更加沉着、平静。奥克多非常认真地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用德语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一听到这话,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流浪汉”露出的欣慰的表情,虽然是一刹那间发生的,但这个表情却透露出他懂德语这一信息,使他露出了马脚。经过进一步的审讯,“流浪汉”最终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德国间谍。

这是一场典型的心理战。法国军官奥克多利用人的潜意识心理,转移德国间谍的有意注意,忽然用德语说释放他,从而使他的无意注意让他在不经意间露出得意忘形之色,暴露了自己。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意识的警觉性和选择性的表现。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加,否则,就不能顺利有效地发生、发展。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必要时还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准备的、自然发生的,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种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往往是交互进行的,因为任何单一的注意都不可能维持长久。

一般来说,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比如平常下班回家看见自己的孩子活蹦乱跳地玩,一般家长不会引起注意,因为孩子一贯如此。可如果有一天回家,发现孩子无精打采,一个人在家里发呆,家长就会引起注意。

在背景中特别突出的人或事物能够引起人的注意,比如人群中的大高个子。不断变化的刺激,也让人注意,比如电影中不断变化的镜头。

对于自己需要的东西,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像故事中的“释放”的命令对于那个德国间谍,使他无意地注意到,从而也在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情绪。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没有注意的参与,任何心理过程、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注意具有两个特点,即指向性和集中性。除了指向性和集中性以外,注意还具有广度、分配和转移等特性。因为思维特点的不同,不同的人所注意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注意都有他自己的选择性。

由于注意是一种稳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呢?

1.明确目的任务

当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目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时,我们就会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即使注意力有时涣散,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

2.培养间接兴趣

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质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

3.克服内外干扰

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散注意的视觉刺激物,以及人们感兴趣的事物等。

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克服内部干扰,除了要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避免用脑过度,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的身心疲劳;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增强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例如工作和学习时把桌子上的报纸杂志收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能高度集中而具有韧性。

4.变换学习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最易使注意涣散,或降低注意效率,使人易感疲劳,甚至昏昏欲睡;反之,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最能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或提高注意效率,使人精力充沛,不易感到厌倦。因而在学习时,同学们不要单纯地看,或单纯地读、单纯地写,这都有碍于注意的保持。要把看、读、写结合起来,交替进行,才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从而有效地维持自己的注意。

同类推荐
  •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

    《FBI谎言心理解读术》是一本教你察人识人的交往技巧荟萃,读心攻心的权威策略秘诀。教你读懂身体小动作,读、脸部真表情,每一个微表情、微反应、微动作,都是你看透对方、扭转局势的重要信号。《FBI谎言心理解读术》适用于:恋爱交友、工作升职、团队管理、业务谈判、面试访谈等人际关系各个领域,能够从根本帮助你认清谎言,撕破假面,还原真相,打造属于你的防欺骗保护伞,进而看透他人,掌控局面。
  •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系统地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本书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 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俗话说:“意志创造人”。大脑是你在这一世界上取得成功的唯一源泉。在你的大脑中,储藏着取之不尽的财富。通过提高意志力,你可以获得人生的富贵,拥有生活中的各种成就。这种意志之力,默默地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内。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创造人生奇迹者乃人的意志力。意志是人的最高领袖,意志是各种命令的发布者,当这些命令被完全执行时,意志的指导作用对世上每个人的价值将无法估量。
  •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心理体系,即便是他们不会说话,或者他们难以表达清楚自己,他们也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超危恋人饲养秘籍

    超危恋人饲养秘籍

    生前的一次交易,让少女珈蓝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名叫“忘笙”的声音。由于妄图改变神鬼学院的不公,珈蓝得罪了学校中一手遮天的鬼苑,也因此吃尽苦头。她不知道,接踵而来的灾难都是多年前设好的局。后来鬼苑昏迷,忘笙离去……“一切都是对神的复仇剧!”神鬼学院与珈蓝懵懂的恋情同时陷入巨大危机!她梦中花田里那双魂牵梦萦的银色眼睛在闪烁……而让珈蓝奋勇前进的,是回忆与信仰中的决不放弃。爱与希望的歌谣,奏响在待雪草盛开的路上!
  • 春风沉醉的夜晚:经典情爱电影大纪录

    春风沉醉的夜晚:经典情爱电影大纪录

    本书精选多部具有代表性的爱情电影,通过对电影内容细致的剖析和解读,幕前幕后的介绍,及站在观众角度看电影的感受和从电影中得到的启示,全方位、立体式的将众多在世界电影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爱情电影展现在读者面前。
  • 玉碎诀

    玉碎诀

    如果以心换心再也换不来相忆深的圆满。那么在荏苒的光阴中,孑然一身又是所为哪般?那些被蹉跎的岁月,被消磨的深情,被辜负的飞花,是不是还会站在原地满心欢喜言不悔?想当初,万丈红尘动,战剑铮铮鸣,他们都是从故事深处走出来的人,转眼就是一世。她说“活着果真简单,莺争暖树,飞花穿庭,千年的光阴啊,不过几场风吹。
  •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社交,美满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社交。要想在社交中 游刃有余,做到人见人爱,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社交技巧。余春荣编著的《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正是要教你一些成功社交的 小窍门。首先,《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会告诉你,人脉是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花点心思与人交往。然后,要与人顺利交往,不仅要有良好的 心态、形象、礼仪、口才,而且还要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百战不殆。书中还有很多典型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很有启 发性。读完此书,你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 修仙升级大礼包

    修仙升级大礼包

    别人修炼靠灵石丹药修炼秘籍,财侣法地缺一不可。而陈若仙完全靠打架获得经验升级,每次升级还能获得升级礼包。修仙界因为他的到来,千年的和平就被打破了。陈若仙:来啊,刚正面,谁怕谁?
  • 全世界陪你失眠

    全世界陪你失眠

    深夜里的徘徊,和无助,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光圈,环绕之后又是等待,又一个起点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 男神宠婚日常

    男神宠婚日常

    天才影后重生成为娱乐圈小透明。一切重新开始,喻青桐卷起袖子,她会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有舞台,她就是最亮的那道闪电。新书《女帝玩转时尚圈》已发,欢迎收藏!
  • Cambridge Pieces

    Cambridge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狂野萌妃:腹黑世子追妻忙

    狂野萌妃:腹黑世子追妻忙

    她欣喜的准备与他的婚礼,不料却意外撞见他和别的女人厮混!那么不堪的一幕,她气愤不已的质问,却招来狗男女的合谋杀害!含恨而死!一朝重生,竟穿越到一个人见人打的小乞丐身上,老天!你既然给我机会重生,我便不在这般活着。从此不在做弱小之人,陷害我的,我加倍奉还!欺凌我的,全部去死!推荐新文:《残王毒妃:本宫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