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1500000002

第2章 夯实把话说好的基本功

第1节 认识把话说好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讲究人际沟通的时代,这是一个靠口才赢得人脉的时代。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明确指出: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而口才则是衡量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在当今社会,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好口才,人脉的兴旺同样需要好口才。可以说,口才决定了成败。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成功者都充分证明了好口才对事业与人生的重要作用。拥有好口才,就能帮你获得好人缘。

把话说好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酒足饭饱后,国王问大臣:“你们说,世界上什么最难?”大臣回答:“世界上说话最难。”大臣没有说出来的隐含意思是:说话最难,尤其是和国王说话最难。现在我们做一个试验,问问你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会说话的,请举手。”肯定没有几个人会举手。是呀,凡是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容易,但是要把话说到位,非常困难。有的管理者讲:我招聘人的时候,不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的说话水平。

说好话很难,难就难在说话太容易,这并不矛盾。恭维的话可以张嘴就来,骂人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自己一个人实在寂寞还可以自言自语。但在这人声鼎沸的世界,让人专心聆听你说话就不太容易了,再让人为你的话而鼓掌喝彩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使尽全力去喊,未必让人震惊,或许一声叹息却让人心潮澎湃;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常常有鼾声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语却说不定能换来掌声雷动。

说话的确是一门学问,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这张嘴,在家要和家人说,和邻居说;上班要和同事讲,要向老板汇报,和客户应酬。只要一言不慎,就可能造成一堆麻烦。

说错话就会祸从口出

古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经验: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谨防祸从口出。“讲错话”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有许多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周围的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的关系变得友善,但是有研究调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发生危机或别人发生危机时,最好不要到处诉苦或讨论是非,不要把周围人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话传话,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古时候,有个叫艾子的人发高烧,梦见阴曹地府的阎罗王正升堂问事,有几个鬼抬上一个人,说:“这人在阳世,干尽了缺德事。”阎王命令道:“用500亿万斤柴火烧煮。”牛头鬼上来押解。那人私下里探头问牛头鬼:“你既然主管牢狱,为何穿这么破烂的豹皮裤子呀?”牛头鬼说:“阴间没有豹皮,只有阳间有人焚化才能得到。”那人立即说:“如果你肯怜悯我,减少些柴,我能够活着回去,定为你焚化10张豹皮。”牛头鬼大喜,答应减去“亿万”两字,煮烧时也只是形式而已。待那人将归时,牛头鬼叮嘱道:“可千万不要忘了豹皮呀!”那人回头对牛头鬼说:“我有一诗要赠送给你: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扣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头鬼大怒,把他投入滚沸的水锅里,并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来。艾子醒后,对他的徒弟们说:“必须相信口是祸之门啊!”

说得好就会福从口入

说话是一门艺术,不掌握技巧,没有分寸,就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仅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相反,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会福从口入。西方有位哲人说过:“有一种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可,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可见掌握语言的技巧是多么的重要。通观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语言表达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如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罗就是一个雄辩家,还有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美国总统林肯,等等。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语言的技巧,才可以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占领先机,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位很优秀的食品推销员,就是一个非常善于说话的人。一般的推销员都是用“我们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来开始自己的销售谈话,但他却意识到这样做效果并不好。于是,他对顾客说:“如果有一笔生意能为你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你有兴趣吗?”“我当然感兴趣了,你说吧!”“今年秋天,香料和食品罐头的价格最起码上涨20%。我已经算好了,今年你能售出多少香料和食品罐头,我告诉你……”然后他就把一些数据写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食品推销员掌握了一些与人交谈的技巧,从对方感兴趣的角度开始谈话。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语言的技巧是何等重要,如果以“我们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为立足点,可能就做不成这笔生意。

语言的力量能够征服人心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可见,在现代社会,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必须拥有语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谈的人很难让人了解其自身的价值。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最终同时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之后,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谢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却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音刚落,赢得全场一片掌声。

他巧妙运用两句话,既赞美了焦裕禄的为民奉献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沟通,陌生人可熟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在交际中失败,以至于损害自己的形象。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赛中夺得冠军。主持人问这位歌手有什么感受时,他说:“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我赌得了奖金,而且也赌到了名声。”“赌”字一出口,全场一片哗然,嘘声不断,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并在潜意识中了解到了他的参赛动机与人品。

中国有句古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跟那些口才好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良好的话语可以让人愉悦和激动,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与融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沟通的,也没有哪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的。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的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则故事十有八九可能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人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但你若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么,你想获得这份工作也并非难事。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就是你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无论是做贸易,做管理,还是做推销公关,商场舌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做不了赚大钱的生意人。

如果你是位公务员,拥有好口才就能更好地亲近上级,和睦同事,领导下级。

在社会交往中,话语交流伴随着你每一刻,口才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如果你想活得轻松,活得潇洒,一定要对语言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湮没于人海中,饱尝辛酸。

会说话在交际中作用无穷

讲究口才在我国是有传统渊源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出现了能说会道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外,人们把口才在交际中的作用也看得很重。美国人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作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代替了“原子弹”,而“口才”照样独冠“三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

人类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基本形式。虽然书面语言曾经出现过数以万计的千古雄文,为后人高高仰慕,叹为观止,但就日常实践中,口语使用频率更高,应用更广,覆盖面更大。特别是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口语突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有着更为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

口语的作用已渗透当代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国际争端,一场语言的智斗,能免除兵刃之灾;同外商洽谈、索赔,一段明断是非的犀利言辞,可赢得亿万财富;作战场动员,几句呼喊,可使军心一致,士气大振;作调解纠纷,一席恳谈,如绵绵细雨浇灌干旱心田,化干戈为玉帛;做思想工作,一团通情达理温暖的话,可促使庸人立志,浪子回头;日常生活中谈情说爱、公出办事、商场购物,也都离不开口才。至于座谈演讲、传播信息、洽谈生意、待人接物,学术论辩,更时时需要发挥语言的功能。说话人人都会,但是把话说得规范、得体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说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说话艺术的重要性自在情理之中,追求高层次表达的口才,更是重中之重。在农业化时代,由于生产和交通十分落后,文化非常闭塞,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人们自给自足,他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很少,人们只要求“书同文”,不要求“语同音”,更没有感到提高口语素质的需要。

当我们从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走出来以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商业社会,构成这个社会的各个要素都处在复杂的联系和不断的流动状态之中,如人流、物流、信息流……,人是其中的关键和轴心,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必须通过语言得以实现。

随着现代化传声技术(电话、广播、电视、录音等)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天上地下,还是水面海底、乃至月球宇宙,凡是人能到达的地方,都能做到直接通话,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今天能用声音、口语来代替了。由此可见,口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沟通,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人际的交往,进而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会表达对交际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第一载体,其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交场合,语言是最简便、快捷、廉价的信息传递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人总是受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无礼者总是受人排挤的。

其次,说话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讲究速度和效率,于是要求人们彼此的说话应该简明扼要,并且要说的有条理,这也是社交活动所必需的。

其三,在信息社会,说话者还应学会“人机对话”,以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高自动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国,已有口语自动识别机,用来预订火车票等。文字的机器翻译若干年后将发展成为口语的机器翻译,语言打字机的使用,将使人类的双手获得第二次解放……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不仅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要求人们应讲究如何说话。说白话不说半文不白的话,说明白的话不说似通非通的话,说准确的话不说含糊不清的话。

总之,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人际间交往的频繁,“井底之蛙”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这迫使人们突出重围,广交朋友,认真说话,通过说话去创造效益、架设桥梁、增进友谊、创造理想的明天。讲究说话可谓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须,谁轻视了说话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谁就必将在交际中处处碰壁,屡遭败绩。

口才反映个人的综合能力

西方人对口才十分重视,他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良好的口才是追求成功的重要技能。他们常常也是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交际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的。

口才和交际的学问,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视开设这门课程。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以其毕生的精力教给人们怎样做人处世,走向成功,卓有成效。“卡耐基课程”早已成为心理、口才与交际的成人教育的代名词。美国的卡耐基学院已达1700多个。目前,美国已有300多所大学设有说学系或演说学系。从1976年到1980年的四年间,仅获得“说学”硕士以上的专门人才就有三万多人。

在我国,提高大众的口才已显示出迫切性。长期以来,人们不把口才看作是真才实学,认为那只是摇唇鼓舌、耍嘴皮子,或只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或把口才与诡辩联系起来,或片面地认为口才只是讲话的技巧,也就更谈不上把口才和交际能力看作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有些人甚至认为能说会道算什么?不过是耍嘴皮子罢了!可是真的等他需要能说会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磨嘴上阵”了。

其实,口才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言谈或口才好的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反映事物;必须具有辩证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全面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旁征博引,言之有物,有理有据;还必须有良好的应变技巧,通过丰富的词汇使语言条理清晰且风趣幽默。所以口才既是衡量一个人学识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尺度。市场经济离不开公平竞争,而竞争离不开语言。在商业活动中,能说会道,可以让顾客满意,生意也就越做越旺;相反,说话生硬,不得体,顾客不喜欢,生意自然不兴旺。

1988年10月,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客人来到金陵饭店公关部售票台前。“早上好!”公关经理很有礼貌地站起来招呼。

“我要3张后天去上海的91次软座票。”客人不耐烦地说。见客人情绪不好,公关经理立即将订票单取出,帮客人登记。当写到车次时,公关经理习惯性地发问:“先生,万一这趟车订不到,511、305可以吗?它们的始发时间是……”

没等公关经理说完,客人连说:“不行!不行!我就要91次。”公关经理又强调了“万一……”这番好心反而把客人惹火了:“什么万一,万一,你们是为客人服务的,就不能这么说。”这时,公关经理立即意识到自己说话方法不妥,差一点把客人赶跑了。她根据对方反馈的信息,立即调整话语,转换语气说:“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设法给您买票。”这时客人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客人来取票,因为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公关经理一改过去公事公办的办事态度,笑眯眯地说:“先生,你的运气真好。车站售票处明天91次车票好紧张,刚好只剩三张票,看来先生您要发财了。”

客人闻听此言,立即转身跑到宾馆小卖部,买了一大包糖请公关经理吃。

自那以后,客人每次见到公关经理都点头微笑。临走时,他高兴地说:“下次来南京,一定还住金陵。”

那一位公关经理差一点把客人得罪了,她原先语言硬邦邦,语气冷漠,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台湾客人神情则愤怒、生气,对其不满;当她一发现苗头不对,马上语言变得温情、善解人意,语气得体、适宜,台湾客人的脸上则阴转多云,表情走向舒缓,心里是甜滋滋、喜洋洋的。正是因为这位经理综合能力较强,能够随机应变,才使她渡过了难关。

事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口才

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财通三江,而不是门可罗雀,债台高筑;好的口才可以使人合家欢乐,其乐融融,而不致举家郁闷,愁肠百结;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喊:“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既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话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奋力相随。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你的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与合作,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

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鲁迅、闻一多、周恩来、陈毅,更是现代能言善辩的口才泰斗。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

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

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英国首相。

美国当代亿万富翁鲁几诺·普洛奇,之所以有今天如此显赫的地位,也跟他的出众口才有关。

鲁凡诺·普洛奇1918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铁矿城。由于家里贫穷,他常跑到矿场,捡些矿片卖给游客。在与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开始显示出能说会道的口才。

高三那年,他当起了小老板,加入了推销水果的行列。一天,一船的香蕉共18箱都在冷冻厂受损了,香蕉仍然可口,食用完全没问题,但外面的皮太熟,黑糊糊的,不好看,这会影响香蕉的销量。那时4磅优质的香蕉可卖25美分。同行建议他开始以4磅18美分推销这批香蕉,如果没有人买的话,再降低价钱。

但是鲁凡诺自有其绝招,他相信他的口才会让香蕉有好的销量。他在门口摆满了堆成小山似的香蕉。然后,他开始叫喊起来:“阿根廷香蕉!”根本没有什么阿根廷香蕉,但是这个名字蛮有味道,听起来很高贵。于是招了一大堆人过来围观鲁凡诺的黑糊糊的香蕉。

他说服他的“听众”,这些样子古怪的香蕉,是一种新型的水果,第一次外销到美国,他说,为了优待大家,他准备以惊人的低价,1磅10美分,把香蕉卖出去。这个价格比一般没有受损的“阿根廷香蕉”差不多要贵一倍。3小时之内,他就把18箱香蕉卖光了。

鲁凡诺由于出色的推销才能,不久升任为一家大型公司的总经销。他发明了一种推销方式,并总结要诀:把各个地方的商人聚集起来,使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联合购买的话,会比较便宜。结果,他把一卡车又一卡车的货卖给他们。

他又说服那些商人,要他们相信,该是他们大批买进货物的时候了,不能等到下个月,因为下个月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样,他又多卖出不少东西。为了使他的话更有说服力,他自己打电报给自己,装作是他的总裁打来似的。电报的内容大约是这样的:“警告顾客,豆子的价格将会上涨。”他手里挥动着电报,不愁顾客不向他订购更多的东西。

鲁凡诺自己终于办起了公司,成为豆芽厂的总经理。

但豆芽厂的规模很小,而且仅仅把豆芽当作食品卖出去,当时销量有限。鲁凡诺决定把豆芽装成罐头。他打电话给威斯康辛州的一个食品包装公司,得到答复,这个公司同意替他把豆芽制成罐头——只要鲁凡诺能找到罐头筒的话。在大战期间,所有的金属都优先用在军事上,老百姓只有极有限的配给。鲁凡诺感到,又是他一展高超口才的时候了。

鲁凡诺不经任何人搭桥牵线,直接奔向首都华盛顿。他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过五关,斩六将”,一直冲到战争生产部门。他用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名称介绍自己,说自己来自“豆芽生产工会”,需要政府帮助。华盛顿的官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他给他们的感觉好像他来自什么农人工会,而不是什么公司。战争生产部门让这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老板带走了好几百万个稍微有些毛病但仍可使用的罐头盒。

鲁凡诺在罐头外面贴上标签,写上一个东方名字:“芙蓉”,虽然那时公司里连一个东方人也没有。

然后,鲁凡诺觉得该增加“芙蓉”产品的种类了。把豆芽加上芹菜和其他蔬菜,他就有了一道人人喜欢吃的中国菜“杂碎”的配料了。

“这个芙蓉公司有什么来头?”通用食品公司的一位经理有一天问他的公共关系顾问,“他们是中国人吗?”

“不是,”这个公共关系顾问说,“公司的首脑是一个美国人,而工厂的工人多数是明尼苏达州的瑞典人。”

“你在说笑话!”那位经理说:“天呀!他那些罐头都压扁了,好像是从中国运来的。那个公司一定有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口才专家和推销专家!”

这句话说得没错。鲁凡诺靠他出众的口才和推销技术使自己一步步登上事业的顶峰,最终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

好口才是人生一笔财富。如何拥有这笔财产?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获取:心理素质和状态上的锻炼以及知识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训练。前者是内在因素,一旦你改变昔时的观点,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感受和实践,那么你的口才能力就具备了一大半。后者是具体的口才技巧的学习,广泛地阅读加上不断地模仿练习,就可使各种技法为你所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心,那时,你就是位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

大凡杰出人士都拥有良好的口才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杰出人士能征服人的心灵,他们往往都有好口才,具备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周恩来——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中,出现过许多能言善辩的铁嘴人物。周恩来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口才蜚声海内外,其机敏的应变,非凡的气魄,犀利的言辞,柔中有刚,就连对手也吐出情不自禁的赞叹之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在谈话中有四个特点:“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1965年,美国作家路易斯·斯特朗80大寿,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展览馆的大厅为她举行祝寿活动,与会的有几百位中外人士。周总理在致词中说:“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大家听到总理用“40公岁”这个新名词都笑起来。斯特朗也哈哈大笑。总理接着说:“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祝词中,周总理特别使用了“40公岁”这一说法,它一方面暗寓着斯特朗女士的实际年龄,另一方面又寓示着斯特朗女士精神上的年轻。这种一语双关、新颖别致的说法是在“l公里=2里”“1公斤=2斤”等基础上的新创造,它既令众人耳目一新,又贴近了斯特朗女士的心理需要,为喜庆的场合增添了热烈、轻快的气氛。

有一次周恩来接见美国记者。对方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何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总理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所以叫马路。”对方又问:“在美国,人们都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呢?”总理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要低着头走了。”

例子中美国记者的发问虽无恶意却也语带讽刺,周恩来总理敏锐地感悟到了这一点,马上在笑谈调侃中运用弦外之音针锋相对地予以回答,尽显杰出外交家的语言风采。

里根——绵里藏针显实力

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美国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论辩。在论辩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里根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一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最后,里根获胜当选总统。

面对年轻气盛的蒙代尔的攻击,作为长者的里根如果以牙还牙,破口对骂就会有失作为长辈的沉稳持重;但如果逆来顺受、装聋作哑,那么,在蒙代尔的锐气面前,又未免显得有些懦弱了。为了争取电视观众,里根抓住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采取了将计就计、以守为攻、以柔克刚的策略,在不动声色之中,以己之长,显彼之短,既尽量显示作为年长者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又委婉地抨击和映衬对方作为年轻人的浅薄和狭隘。他在讲话中并不讳言自己比对手年龄大,却居高临下地以长者面对后辈的挑衅不屑一驳的口气说:“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幽默,因为它明里说的是“不会利用”,其实已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对方的“不成熟”。这种轻巧、宽容的语气与内容的巨大反差不但带有浓厚的幽默气氛,同时有力地反击了对手,在观众面前树立起比对方更能胜任总统职务的形象。

基辛格——妙答记者问

1975年5月20日,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经维也纳。

在维也纳,基辛格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简单地介绍了基辛格与尼克松前往苏联的原因及要举行的两国首脑会谈。

《纽约时报》记者马科斯-弗兰克尔问:“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对这家一向使他很恼火的报纸的记者答:“我明白了,你们看,马科斯同他们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

全场哄堂大笑。

在莫斯科,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4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一家酒店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基辛格微笑着说:“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

记者们开始接过话题,探问美国的秘密。一位记者问:“我们美国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立即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全场哄堂大笑。

尼克松、基辛格离开苏联,在德黑兰作短暂停留。当晚,伊朗首相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表演。基辛格看得出了神,末了,还与帕莎聊了一阵。

第二天,在总统专机上,一位记者向基辛格打趣:“你喜欢她吗?”基辛格一本正经地回答:“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真的吗?”

“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我费了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导弹改装在V型潜艇上发射。”旁人都在发笑。

有好口才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只要你对他们高超的语言加以揣测学习,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

第2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把话说好的前提

把话说好离不开过硬的心理素质。说话高手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到自信、自控与自强,拥有主动性、坚毅性和果断性。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形成。只要时刻保持说话中的热情,学会调节说话中的自卑、羞怯及其他心理,学会处理说话中的冷场等情况,善于向他人学习,就能具备一个说话高手应有的心理素质,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说话高手的心理特征

一般而言,说话高手的心理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信

我们以演讲为例,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在演讲中一旦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作具体的分析。

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而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认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

其实,有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利条件,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演讲,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的发挥。

《演讲与口才》1997年第12期上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大专女生,有一回她接到同学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做“家教”。她很惊讶,以为是天方夜谭,疑惑地问:“我能行吗?”同学说:“行不行,你去试试看嘛?”家长认为她平时做事总是缺乏信心,也鼓励她去做。要教的是个初中女生,智力稍弱,经过细心辅导,学习有了明显进步,不久又参加了“高中—大学”的一体化考试,结果初试告捷,顺利进入复试。初中生的家长很高兴,对女儿说:“能考上一体化,多亏了这位小教师,往后不能忘了她呀。”这位大专女生方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才能。找到了自信,勇气倍增,毕业后也打算不要分配,自己去南方闯闯。放弃实践,不敢尝试,自信就找不到基石与支点;抓住机会,投入你的实践,找到的不只是自信,还有你人生的起跑线。

(2)自控

冷静,是使人们的智慧保持高效和再生的条件。因为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同时认准和激发引起积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具体的原因。脑子不冷静,无法控制自己,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口语交际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只有冷静,才能自控。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狗屎、垃圾?”面对听众的误解和骚动,威尔逊首相沉稳地报以宽厚的微笑,非常严肃地举起双手表示赞同,说:“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你特别感兴趣的脏乱问题了。”捣乱分子顿时哑口无言,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3)自强

对于一个说话高手来说,其自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并善于从口语交际的失败中一次次崛起,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韧性。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不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些古训,对于今天人们坚定意志和铸就品德,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是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人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坚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这些话对人们培养自己的自强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克服说话时的自卑心理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卑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时期由于年少无能而产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胆怯和痛苦的感觉。从普通心理学上说,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技能等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被周围人们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

调节和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养自我意识。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认识,通过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识;或者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等。其次要自我强化,即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结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讲话时姿态也不好,老是一个肩高一个肩低,还爱不停地耸动。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腊,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讲家是很困难的。因而他十分苦恼,有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不气馁,没有被自卑所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进行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耸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梦寐以求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最后要进行自我激励,即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纵使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

克服说话时的羞怯心理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际场合中,由于各种原因“羞于启齿”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动中,说话是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如果“羞于启齿”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美国的一个心理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相处时,有四分之三的人会感到局促不安,至于在一些演讲场合,由于羞怯心理造成的演讲失败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话时的羞怯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任其发展。羞怯心理是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障碍,只有克服交谈羞怯的心理障碍,说话才能轻松自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克服“无知”,勤于说话,多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另外还要精心准备。林肯说:“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准备,也无法做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精心准备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调控说话时的表现欲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活动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一个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因为适当的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崭露头角的内在动力。但表现欲过于强烈,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公众可以接受的限度,就会把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这样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会显得跃跃欲试,急于想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自豪感;而要是听众并不买账,掌声稀疏,评价不高,颇高的期望值和一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悲观丧气,像泄了气的皮球。

由此可见,调控说话时的表现欲,让表现欲恰到好处至关重要,我们主要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端正演讲动机,明确说话目的;

正确看待荣誉、看待成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对荣誉产生过分奢望和贪婪;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对自己作过高的估计,自视甚高,打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样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排除怯场的心理障碍

怯场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因紧张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时显得拘谨不自然,语无伦次。

怯场是一种心理障碍:要么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的气氛、形势所压迫;要么顾虑自己说得不好或说错;要么担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对手,因而畏首畏尾,诚惶诚恐。有的人在家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绝,可一与外人交谈,他就寡言少语;有的人在三两个人的场合可以口若悬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些都是怯场所导致的,这种心理障碍完全可以克服。

克服怯场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豁出去了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地说话,都有艰难的“第一次”。美国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只要我们抱定豁出去的心态,整个人也就放开了。

(2)加强训练

如朗诵、自言自语,与陌生人大胆交谈、与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当众讲话等。

(3)视而不见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用心中有听众的心态去准备,但在发言过程中,眼中不能有听众,想像是自己一个人在讲话,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4)做好准备

这在非即席发言中是必须做到的,对当众讲话的话题要有充分了解,事先可广泛收集资料并打好草稿,这样讲话时就可做到心中有底,临场不乱。

冷静处理冷场的情况

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应付。

冷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言者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的责任完全应在说话人。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在发言的同时要对所谈内容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控制的办法是:

(1)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那种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如华达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忱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华达商场正式开业!”

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包场,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不完,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

(2)变换话题

当众讲话时遭遇冷场可通过暂时变换话题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的话题。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精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一些与教学多少相关的典故、趣闻,学生的精力便会一下集中起来。之后,再继续教学。

双向交流的话题是变换不定的。比如你与别人谈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议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转移话题。

(3)终止交谈

任何发言者都不愿出现冷场。但这种情况出现后,若自己采取了诸如简短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中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都是浪费时间且无益。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无兴趣,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可终止交谈。这叫作“话不投机半句多”。

另外还有一种在说话时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搅场,搅场就是恶意破坏现场秩序,使发言者不停被打断,甚至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如上课、作报告、大会发言、演讲等场合,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暄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等。

搅场出现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听者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二是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者觉得言之无物,听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三是讲话内容听者不感兴趣。

作为发言人,对搅场的出现要尽量自己去控制。那种依靠与听者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样做,产生的负面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发言者必须正视搅场,主动实施控制。

控制搅场的办法要根据不同原因。

对第一种原因的搅场:坚定信心、置若罔闻。

1860年2月,林肯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在纽约库钥学会作演讲。他到纽约时,当地报纸已发表了许多攻击他的文章。在他登台时,还未开口,台下便掀起一片嘲笑起哄声浪。演讲开始不久,台下已十分混乱,一些共和党人高声叫嚷要他滚下台去。但林肯全然不为所动,十分镇静地按事先准备的讲下去。渐渐地,会场安静下来,除了林肯的声音,只有煤气灯的燃烧声,听众都听得入迷了。第二天,报纸又纷纷发表了赞扬林肯演讲异常成功的文章。

对第二种原因的搅场:谦虚谨慎,自剖自责。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为啥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不少人以这种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灶台转,要她回去烧饭菜。她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诚恳、真挚的实话使听众一下静了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灶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听众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对第三种原因的搅场: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某厂宣传部长按宣传工作计划,到一分厂宣传时事政策。分厂一些工人正为下岗问题忧虑。但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敢不来听。当分厂厂长讲了部长要宣讲的时事政策内容后,台下炸开了锅,吵吵嚷嚷,不可开交。部长扯开喉咙大喊道:“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台下顿时静了下来。部长故意停了一下才说:“我爱人下——岗——了!”台下先是一愣,随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部长就从自己爱人如何主动要求下岗讲起,将夫妻的对话、儿女反对的言辞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听众情绪完全调动起来后,才简要讲了讲为什么要下岗、当前下岗的形势等时事政策。事后,大家都说部长真会讲话。

第3节 入情入理是把话说好的关键

说话时情贵真,真情实感才能感染人。充满感情,融入真情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巧妙地运用充满真情的话语,可以促使说者与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促进交流双方的关系融洽,从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说话时理贵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讲话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条理的清晰,要点的突出,千万不可条理不清,思路不明,言之无物,这会让听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说话要突出重点

说话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这是提高说话水平的基本要求。

我们平时与人寒暄或作简短的交谈,一般都比较随便,谈不上条理清晰。但在正式场合,比如报告会、讲座、演讲等比较正式的讲话,情况就不一样了,这要求说话者对所说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对整个说话过程做出周密的安排。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点要求:

(1)把握中心

说话不是照本宣科,有时会穿插一些题外话,有时会发现已讲过的某个问题有遗漏需要临时补充,这样就容易杂乱。作为一个高明的说话者,应时刻把主题牢记在心,不管怎样加插,不管转了多少个话题,都不偏离说话的中心。

(2)言之有序

说话不能仅靠材料堆积吸引人,还要靠内在的逻辑力量吸引人,这样才有深度。与写作相比,说话是口耳相传的语言活动,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听众思考,所以逻辑关系要更为清晰、严密,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点和材料的排列,要便于理解、记忆和思考,所以要较多地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当然,时间顺序最好按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安排,这样容易被听者记住。

(3)连贯一致

开场白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所讲内容的展开。不能一开口就“噌”地冒出一句让人摸不着边际的话;多层意思之间过渡要灵活自然;结尾要进行归纳,简明扼要地突出主题,加深听者的印象。

(4)要言不烦

凡是与主题无关的废话,言之无物的空话,装腔作势的假话,听众都极为厌烦。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有一次他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开始很有好感,准备捐献身上所有的钱。过了一小时,他听得厌烦,决定留下整钱,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半小时,他决定分文不给。等到牧师说完了,他不仅不给,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时间的补偿。

这是对说话冗长者的绝妙讽刺。所以说话中应当注意在句式变化的同时,多用短句少用长句。长句能够表达缜密的思想,委婉的感情,能够造成一定的说话气势。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句子长,如果处理不好,不但说话者觉得吃力,听话者也不易理解。而短句的表达效果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由于活泼明快,就可以干脆地叙述事情;由于简洁有力,就可以表达紧张、激动的情绪,坚定的意志和肯定的语气。因此,易说易听的短句更适合在交谈、辩论、演讲等重要场合使用。

抓住重点,理清思路,这是说话的基本要求,也是说好话的前提。

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含义蕴藉,是口才艺术的基本要求。

说话要条理清晰

条理清晰、有条不紊的谈话,可给人以稳重之感。比如说,优秀的推销员几乎都不是快嘴快舌之才。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反应迟钝,不善辞令,而正好相反,他们机敏过人,能说善道。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推销商品并不光是能言善辩就可胜任的。比如,一味地吹嘘“这种商品不错”,顾客反而会对这种大肆鼓吹报之以疑惑和戒备,如果推销员慢条斯理、一板一眼地陈述商品的性能并动手操作,顾客就会因其所表现出的诚实而对他报以信任。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有人认为,口齿伶俐,可以在短时间传播大量的信息,但却没有想到信息的价值是由讲话者能否给对方以信赖感所决定的。一味地抢速度,只能使对方感到你的轻浮,进而对你提供的信息产生怀疑。这样,即便你提供的信息再多,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与人交谈时,应注意纠正语调生硬、语速太快的习惯,做到委婉平缓,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动人心弦。这是好口才的基本要求。

要做到说话有条不紊,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办法:

(1)要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对所要讲的内容没有经过认真考虑,你肯定会感到无话可说,即使说了也不能流畅自如。因此,必须在讲话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写成提纲,或者默诵、试讲。对讲话的内容愈熟悉,就能讲得愈好,做到有的放矢。

(2)勇于勤讲多练

善于言辞的才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际锻炼逐步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在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争取讲话的机会,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开始不一定会成功,甚至会遭到别人笑话,但不要介意,认真分析自己讲话失败的原因,勤讲多练,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

说话时的有条不紊,来源于思路的明确清晰和心理的不急不躁。

说话要言简意赅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简洁是必过的一关。

语言简洁是以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的信息量。在社交活动中,简洁的语言常常能比繁冗的话题更吸引人,它体现出说话者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它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博得对方的好感;它是说话人果断的性格表现。自信心强、办事果断的人,其语言是简洁精炼的。这一语言风格也是时代风貌的反映,现代化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现代人的感觉,尤其为人推崇。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简洁精炼言语风格。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要语不厌精,字字珠玑,简练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在社交活动中,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才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有用的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例如,某些会议议题不明确,开会时中心不突出,议论问题不着边际,仿佛不长篇大论就显示不了水平似的,因此还有一个“马拉松会议”的雅号,这样的会议效果极差。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却能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寡言”的典型。

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首推1793年华盛顿的演说,仅135个字。

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十个句子,他的演讲重点突出,一气呵成。

1984年7月17日,5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上述这些演讲大师驾驭语言的能力都是非凡的。林肯的演讲词仅600字,从上台到下台还不到3分钟,却赢得了150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说话要精心遣词

说话需要注意遣词,恰当的用字,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意思,而且能够起到感染听者的效果。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当我们所说的话用对了字眼就能使人欢笑、治疗人的心病、带给人希望,若是用错了字眼就会使人哭泣、刺伤人的心、带给人失望。同样地,借着所用的“字眼”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激励了人们,让他们决心跟随着这些伟大的人物,才得以塑造出今天的世界。

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的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的确,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能引导行动。”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队所向无敌的神话,那个人就是已故的英国政治家丘吉尔。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变得丰富。

生活中时时选择使用积极性的字眼,能够振奋我们的情绪,反之,若是选择使用了消极的字眼,就必然使我们自暴自弃,因此我们务必要重视使用字眼的重要性。这做起来并不难,让自己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再通过自己用心的选择,便能调出迷人的色彩。

说话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说话交流的风格是不同的。

交流风格大致有6种:贵族式、苏格拉底式、内省式、长官式、候选人式和议员式。如果能控制交流风格,你就能掌握大多数场合的交流效果。但要记住,谁都希望对方的交流方式和自己相同,一旦与自己的不同,就容易产生冲突,因此,对具有不同交流风格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1)贵族式风格

贵族式风格的人有话直说。其典型特征是敢说出别人只在心里想的东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怎么想就怎么说,有所保留就是不诚实。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贵族式风格的人物与人交谈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常常忘记在交谈前先建立良好关系对结果会大有帮助。他们会阔步而人,进门便坐,然后说:“好了,开始工作吧。”半句废话也不说。就算你鼻子在流血,他还是坐下便说:“好,干活吧。”跟没事儿一样。他们只关心结果,喜欢直奔主题,不靠细节来抓主题。就像看小说跳过大段描写,挑引号里的话看,因为那才有情节。讲话时,他们会频繁使用“或者”一词,说起话来观点明确,看事情黑白分明,绝无灰色。遇事即刻做出反应,对多数问题只想得出具体方案。

贵族式风格的人物不难打交道,因为他们看得透、单纯、不易受伤害。跟他们交谈要坦率,先说明意图或结论,把主要观点摆出来,再问他们需不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可别被他们吓着,要学会不理会他们说的某些话,因为他们不是有意要伤害你,只不过是说话不加考虑罢了。要是想让他们做什么事,那就摆出几个方案让他们挑。

(2)苏格拉底式

苏格拉底式的交流风格,用一连串问题把对方引导到符合逻辑的结论。这类人物说话有说服力,喜欢讨论、争辩、谈判,善于统揽全局,从暗淡的形势中找到出路。这种交流风格对工作,尤其对化解冲突大有好处。但惯于教训人的特点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发挥这种交流风格的作用。

苏格拉底式风格的人物说话爱用注解。先说一件事,然后用有关信息注解这个话题,再回到主题,然后又转到注解,就这样转来转去。不习惯这种交流方式的人会被他们说得晕头转向。

同苏格拉底式风格的人物打交道别指望会很简捷。另外,即便他教训你,你也不要感到不快,因为他就是这种风格,与他怎么看待你毫无关系。在他看来没有完美的事物,别指望你的方案和建议一次就被他接受,就算你修改了好几遍,但他还会要你修改“定稿”,搞得你怒不可遏。所以,不要等到最后才给他看成品,而是把各阶段的产品都让他过目,每一阶段都征求他的意见。

(3)内省式风格

这一类人在交流中注重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而准确传递信息,阐述观点,以及实际交流成果都是相对次要的。如果实话实说会使对方恼怒或不快,内省式风格的人物宁肯一言不发。为了避免冲突,他会说你想听的话,而不是他想说的话。

内省式风格的人物不愿意发表强硬的观点,但却会向人敞开心扉,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也善于倾听别人的真情实感。由于善于倾听,人们愿意向这类人物诉说自己的难题。内省式风格的人物善于使他人敞开思想,这无疑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才能。内省式风格的人物还很会呼应别人。比如点头,或者说:“我明白了,……啊,嗯……,我懂了”等强调他在倾听。演讲的时候,你不难在听众中找出这种人。他们会不停地向你点头、微笑、给你鼓励。由于不愿指导别人,也不愿坚持己见,这类人一般不易建立威信。因为说起话来信心不足,他们在会议上发表的意见也常常得不到重视。让内省式风格的人物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很容易,但要让他毫无怨言或不搞破坏却不容易。

顽固的内省式风格的人物有可能假装忘记你交代的事,从而激怒你,使你出丑。要避免这些消极行为,在日常交往中就应该建立起感情联系,交谈时要吸引他加入对话,避免使用极端言辞,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关心其内在的需要。

(4)长官式风格

这类人认为,诚实地交换意见和信息、分析细节是交流的主要目的。长官式风格的人物能成为交谈中的领导者,但人们会觉得他像潜在的独裁者。

这类人物感情强烈,常常盛气凌人。他认为没有必要什么时候都那么诚实。如果认为你能接受,他会直截了当地说出他的看法。反之,则会用较缓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错误。

长官式风格的人物既关心最终成果,也关心细节。因此,他不用别人帮助就能得到完美的结果。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别人会把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看成他自命不凡的根源。

在公开场合,长官式风格的人物能言善辩,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一筹莫展。在工作中往往处理不好同事关系。这类人易与别人发生争执,自找麻烦,因为他的特点就是只爱说不爱听。

和长官式风格的人物交流,最好采取贵族式交流风格。在着手说服他之前,不妨先奉承几句,让他知道你对他评价很高。接着,指出采纳你的意见会提高他的威信。还要让他有机会验证你的看法。这样,再来找你交流时,他就会把它们看成自己的意见去实施,从而让你达成目的。

(5)候选人式风格

他们待人亲切、耐心,相信通过交谈能解决问题。交谈起来,他们热情、随和,善于分析,但说话啰唆。就像在轻声细语讲故事,希望博得别人的青睐。这类人物希望通过敞开心扉,缩短与对方在感情上的距离,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

候选人式风格的人物很健谈,也因为说话不傲慢,所以比苏格拉底式风格或长官式风格人物易于为人接受。和内省式风格的人物一样,在敌意增强时,他们也会躲到一边;但又和苏格拉底式风格的人物一样,他还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去尝试说服别人。其论点或证据明显围绕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

候选人式风格的人物词汇丰富。要是辩论占下风,他会搜肠刮肚翻出词儿反击。害得对方与其承认听不懂他的话,还不如举手投降。

说服这类人物要有耐心,并善于洗耳恭听。除了必须听完他喋喋不休的谈话,个人经验是说服他的关键,要设法让他把你纳入其个人经验的范围里。

(6)议员式风格

议员式风格的人物也许是上述几类人中最聪明的一种。他们把交流看作获取成功的策略,并有意识地控制周围环境。说话之前,他们总是审时度势,研究说话对象,选择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他们像内省式风格的人物一样善于倾听,但说起话来又像贵族式风格的人物。人们觉得这类人物像内省式风格的人物一样不会构成威胁,因而向他吐露实情。而一旦掌握足够的实情,他就会发起进攻。他们是障眼法专家,从来不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还用障眼法破坏不赞成的计划并达到报复目的。

议员式风格的人物也有其独有的问题:让人捉摸不透。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反复无常的人。

要控制议员式风格的人物就要在多种场合观察他们,当心他们从内省式转向贵族式,因为这种转变说明他想利用情报优势打击对手。说服这类人物是一种挑战,须时刻小心谨慎。

当你精于此道后,你就能牵制对方用你最期望的方式同你对话。

说话要以情动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也是一样的,无论你的相貌、学历、出身如何,只要你带着真实的情感与人交往,你就一定可以赢得知心的朋友,从而拥有令人折服的社交舞台。

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难风雨故人来”,……都道出了朋友间的真情厚谊,反映了他们肝胆相照、充满真情的交往过程。可以说,充满真情,以情暖人是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是赢得知心朋友的重要所在。

(1)充满真情地交往

在我国东汉时,曾有一位为人称赞的典范,他名叫荀巨伯。此人交朋友特别讲求诚挚,重“义”字。

有一天,荀巨伯正在房中闲坐,忽然有人送来一封书信,荀巨伯打开一看,是自己远方的朋友。信中说:

“伯兄,别来无恙?愚弟自与兄相识,亦有几度春秋,心中感幸。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与君促膝而谈,共话世事短长,何其乐哉?奈何来去匆匆,聚时不易别时也难。千里之遥,遥不可闻,天涯咫尺,共祈明月。

无奈那日染病卧床,僵直难动,抬手举目亦是疲累,念去期之不远,恐弗能与君再会,心中愈感凄凉。此修书一封,薄纸片语无以尽述其意,惟兄知之。”

荀巨伯读完信,心中一颤,来不及多想,忙收拾东西,打好包裹上了路。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日夜赶程。走了好几日,来到朋友所在的郡地时,却发现此地被胡人团团围住。

当时,随他同行的人都劝他说:“最好还是别进去了,胡人野蛮,弄不好会丢掉性命的。”

他却什么也没有说,自顾前行。他潜入城中,看惊慌奔走的人群,望着凌乱不堪的城镇街道,心中倍感凄凉,更想到友人卧病在床,心中酸楚,急切寻找朋友居处。

当朋友睁开微弱的双睛见到荀巨伯时,眼睛突然放出异彩,挣扎着颤抖的双手想坐起来,荀巨伯赶紧迎过去将他扶住,让他不要动。朋友望着风尘仆仆的荀巨伯,泪水在瘦削的脸庞上滚动,喉间咕咕直响,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荀巨伯握着友人枯瘦的手,也止不住掉下泪来。凄声地说:“愚兄应早早赶来才是,愚兄……”

朋友用微弱的气力使劲摇了摇头,闭了闭眼睛,用细弱的声音说:“不,你不要这样说,在这种时候,你还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看望我——我——不知该怎样感谢你才好,——我——,我恐怕是没有几天寿限了,现在又遭胡人侵掠,怕是城镇也不保。对于一个将要死的人来说,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可是,你必须赶快想办法离开这里,我在临死之前能够见君一面也就心满意足了,——我——不愿让你因为我而遭到什么不幸,你快走——”

说着,将手从荀巨伯手中抽出来,示意荀巨伯快去逃命,荀巨伯立刻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把我当成什么人啦?你病成这样,我怎么能抛下你不管呢,那还算什么朋友,你未免太看扁我了?”朋友苦笑一下,泪水再次涌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胡人很快破城而入,四处抢掠财物,但家家户户已是凌乱不堪,逃的逃,散的散,惟独有一院户秩序井然。胡人进来后见院中一切都很平静,不觉生奇,破门拥入室内,却见一人安然坐在屋中,手端药碗,给床上躺着的人喂药,这正是荀巨伯和他的朋友。

胡人当即火冒三丈,大发淫威:“我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逃,你是何人,竟如此大胆,轻视我等,莫非你要一个人挡住我勇武大军吗?”

荀巨伯将药碗放到床边的方桌上,站起来说:“请你们不要误会,我也不是这里的人,我的家距此有千里之遥。我到这里来是为了看望这位病重的朋友,不想与贵军相逢。现在我的朋友病情很严重,危在旦夕,而由于贵军的到来,大家逃的逃,走的走,可怜我的朋友无人照料。我是他的朋友,理应在此照料他,并非有意与你们为敌,如果你们不肯放过我们,定要杀的话,我请求你们留下我的朋友,他是一个病人,要杀就杀了我吧!”

说着,将头向前一伸。胡人听完当即全都愣在那里,面面相觑,相视无语,又看看手中亮光闪闪的钢刀。半晌,一个头领说:“想不到竟还有如此坚守道义的人,我们以不义之师侵道义之地,实乃罪过!”说着,冲其他人一挥手,“走吧!”此中真情难道不比金子贵重吗?

(2)以情感人地说话

以情感人地说话是赢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便是一个真实的事例:

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奋,公司的财产遭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造成流血事件,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在那种情况下,小洛克菲勒还能赢得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与罢工者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了一次充满真情的演说。那次的演说可称之为不朽,它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誉。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由于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过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多么出色的一番以情感人的话语,这可能是化敌为友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劳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语音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谴责劳工的不是,你想结果如何?可能只会招来更多怨愤和暴行。

说话要富有激情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劝诫所有的讲演者:不要抑制自己真诚的情感。要让听众看到,演讲人对谈论自己的题目有多么热忱,多么富有情感。

每个人都有激情,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表现出来,加之一般人都不愿将自己的感情当众流露,因此,人们总是通过交流或者参与某种活动,在一个大家都非常投入、十分忘我的氛围中,以满足这种感情流露的需要。

其实,每个人当众说话时,都会依自己倾注谈话的热心程度而表现出不同的热情与兴趣。这时,我们的真情实感常会从内心流露出来,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也是一种可以感染他人的流露。在说话和演讲上,如果我们能够调动自身的激情,以情感人,那么,听者注意力便在我们的掌控之下,我们就掌握了开启听众心灵之门的钥匙。

人们对林肯就任第二任总统的一篇演说赞誉备至,称之为“人类最光荣而最宝贵的成绩之一,是最神圣的人类雄辩的真金”。其演说内容如下:

“我们对于大战灾祸能够早早结束,都很热诚祈求。但是,如果上帝仍欲使战争继续下去,并把世人辛苦了250年积下来的财富完全化尽,受过鞭笞的身体还要受一次枪刀的残害,那我们还是说:‘上帝的审判,完全是真实而公平的。’不论对什么人,我们都要慈爱而不要怨恨,我们还是遵照了上帝的意思,坚持正义,并继续努力完成我们的工作——整顿我们已经残破的国家,纪念我们战死的烈士,以及因战争而造成的孤儿寡妇,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永久的和平。”

有人评价道:“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已经十分伟大,然而他第二次就职演说,还要伟大……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感人的演说,他的这个演说,使他的智慧和精神的威力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还有人说:“这简直是一篇神圣的诗,美国历来的总统,从未对美国的民众讲过这样的话,而且美国的总统,也从没有过一位在心底里找出了这样的话来。”

孙中山如果没有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革命大略,他的演讲怎么会激动人心?

鲁迅如果没有要揭露社会的病苦,引起人们疗救的深刻意图,他的演讲怎么会震动人们的心魄?

丘吉尔如果没有誓与法西斯血战到底、决一雌雄的气概,他的演讲怎么会使人同仇敌忾、热血沸腾?

中国国家足球队前队长左树声在经历了“5·9”之后,写了一篇自述《男人就该踢球》,深情地说出了许多人的汗水和眼泪:

“我回家了,走出天津站不敢抬头。我老想着那标语:‘天津球迷进京助威!’我知道国家队一踢国际比赛,天津球迷就骑车往北京赶。二百多里地啊!看完球,随便找个澡堂子一猫,忍一宿,第二天又要跑二百多里地。图啥?盼着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呀!这时候,如果哪个球迷认出我,给我左树声两个大嘴巴,我绝不还手……我想,人没有下辈子,要是人能有下辈子,我左树声,还踢足球!”

虽然国家足球队没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但相信每个听了左树声这番充满激情与真情的内心独白,都会被这袒露个性、发自肺腑、充满热血和泪水的语言所感动,所震撼。这番话是那么的朴实、简练、生动传神,足以打动每一个球迷和每一个血性之人的心肠。可见,若想讲话打动人心,唯一的方法就是以真心换真心!

缺乏激情,你所说的话就会苍白无力,枯燥无味。想打动人心,说服对方吗?那么,请让你的讲话充满激情吧。

说话要情理通融

有情有理,一方面显示说话者坦诚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尊重对方,并为对方着想。这样就使双方易于沟通,扩大了双方的共识,促使合作成功。

在说服对手时,用人情人理的技巧,容易招人喜欢,被人接纳。

松下电器公司还是一家小工厂时,作为公司老板的松下幸之助总是亲自出马推销产品。松下幸之助在碰到杀价高手时,他就说:“我的工厂是家小厂。炎炎夏天,工人在炽热的铁板上加工制作产品,大家汗流浃背,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制出了产品,依照正常利润的计算方法,应当是每件××元承购。”

对手一直盯着他的脸,听他叙述完之后,展颜一笑说:“哎呀,我可服你了,卖方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总会说出种种不同的话,但是你说得句句都是情理通融。好吧,我就照你说的价买下来好啦。”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有理有情的态度。他强调自己是依照正常的利润计算方法确定价格的,自己并无贪图非分之财,也描绘了工人劳作的艰辛与创业的艰难,唤起了对方的切肤之感和深切同情。这就使对方调整角度,与其达成共识。

正如对方所说的,松下幸之助的话“句句都是情理通融”,对方接受自在情理之中。

有一家大型公司的总经理要租用一家酒店宴会厅开一个经销商会议。刚要开会,对方通知他要付比原来高三倍的租金。总经理只好去找酒店主管交涉:

“我接到您的通知时,有点震惊。不过这不怪您,您是这家酒店的经理,您的责任是让酒店尽可能多赢利。假如我处在您的位置,也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但是假如您坚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您有利还是不利。先讲有利的一面,宴会厅不出租给开会者而出租给举办舞会、晚会的,那您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很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的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您是吃大亏了。现在,再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您增加我的租金,反而降低了收入。由于我付不起您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会议,实际上您把我撵跑了。还有一件对您不利的事:这个会议的参加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教养都在中等以上。这些人到酒店来开会,对您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的作用吗?就算您花5千元钱在报刊上登广告,您也不可能邀请这些人亲自到您的酒店参观。可我的会议为您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如此入情入理的恳谈,任何人都无法拒绝。最后,酒店经理向那位总经理让步了。这位具有出色口才的公司总经理为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口才课。

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并全面分析双方的利弊得失,说话真诚,语气亲切随和,不卑不亢,入情入理,这是成功地说服对方的真谛之所在。

说话时不能得理不饶人,要晓之以理,更应动之以情。

第4节 回避说话的误区是把话说好的诀窍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要夯实说话的基本功,一方面要学习他人的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失败要引以为鉴。具体来说,就要回避日常说话的一些误区,要慎重对待沉默,不能总是随声附和,别板着面孔说话,千万别耍直脾气,等等。

慎重对待沉默

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对“沉默”这一语言形态所能发挥的力量和意义有诸多赞誉。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

实践也证明,在人际交往当中,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因此“沉默是金”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言而喻的真理。但也正如人们所言:“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恪守沉默或信奉沉默的人在享受沉默的正面力量时也无形承受着沉默的反作用力。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活已经教会我们用相对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那么面对沉默,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再进行选择呢?回答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一味沉默,别人便无法了解他,他当然也无法正常与外界接触,变成了孤家寡人,生活自然失去滋味,他的世界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小。因此,沉默不是不说话或不想说话、不屑说话。沉默是一种境界,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才会发挥其金子般的作用。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需要沉默。机会总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这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不要随便打断他的话,而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汲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有一位朋友说:“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张女士和杨女士都是我的同事,我发现杨女士经常在我面前说张女士的坏话,而张女士很少说对方的不好。不管她们说什么,我从没有向任何人提到过这些琐碎的闲话,因此,我们三人至今相处很好。”这就是恰到好处的沉默。

总而言之,如果说说话是一种艺术,那么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以,我们应慎重地对待沉默。

不要总是随声附和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但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随声附和,只不过有的轻、有的重、有的隐、有的显而已。随声附和虽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着一种善意的成全。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而且更容易让人觉得虚假。一个喜欢用极端的形容词来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看法的。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但是我认为……”的习惯用语。其实在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想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就应该尽量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不能总是随声附和。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有个性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遇到让你左右为难的问题或场面,用一些模糊言语回答也比随声附和要好。

例如鲁迅的《立论》一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获得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是必然,说富贵的是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阿唷!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呵!’”

别板着面孔说话

人际交往中,与别人谈话,无论双方意见或说法是否一致,都不能板着面孔说话。首先这是对双方交谈的一种不尊重,其次也会招致对方的反感,最后只能是不欢而散。

与我们交往、谈话的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早已熟悉的人,如亲人、朋友和同事;一种是陌生人。和熟悉的人谈话板着面孔,或许还可以得到谅解。而和陌生人谈话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谈话的结果,只有给人家一个好印象,才能顺利交谈,发展友谊,取得交际的成功。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累了想找一家客店休息。遇到一位老农,他就板着脸在马上喊:“喂,老头儿,这有旅店吗?还有多远?”老农说:“无礼?”“五里?”他快马加鞭跑去,跑了十几里,也不见人烟,心中纳闷,猛然醒悟过来,拨转马头又往回赶。见到那位老农,急忙下马,面带微笑地诚恳道歉说:“老伯,请你原谅,我刚才太没礼貌了。您能告诉我,哪儿有旅店吗?”老农笑说:“年轻人,知错改错就好,你已经错过旅店,我也不让你白跑,如不嫌弃,今晚就到我家住吧?”年轻人满心欢喜地跟老农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言谈情态会引起对方不同的感受和对待。俗话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尊重别人,热情待人,谁会驳你的面子呢?

斯诺的夫人韦尔斯也是一个记者,她第一次采访毛泽东时先热情洋溢地拿出一张斯诺拍的一张窑洞前毛泽东的照片,一下子拉近了她和毛泽东的距离,陌生感没有了,谈得十分亲切、融洽。韦尔斯在西安采访王震时,一见面她就微笑着说:“我记得咱们俩是同年的。当年我在延安时是28岁,现在已经72岁了。你是不是也是72岁呢?”王震一听,顿时笑了,直爽地回答了她的问题。于是俩人像两个“老熟人”在拉家常一样,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与人交谈一定要开朗、热情、生动,因为人不是受到强迫才接近谁、喜欢谁;也不是由于什么人出类拔萃、有成就、有名气,才去接近、喜欢这个人。亲切的话语,温暖的微笑,一下子拉近了心理的距离。即使大人物,只要他善于交往、谈话,也必然如此。相反,冷冰冰地整天板着个面孔,无论与什么人交谈都是无益的。

千万别耍直脾气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因此,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有时因为环境、气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内容不便直接说出来,要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即俗话说的转着弯说,就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破坏谈话的气氛,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委婉又称婉曲、婉转,即说话者不直说本意,是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委婉和含蓄是紧密相连的,并非花言巧语,含糊其辞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耍什么花招,也不是语言不清,态度不诚恳,不让人弄明白什么意思。它是一种富于智慧、独具魅力的表达技巧,是为某种需要而采用的办法。培根说:“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说明某些问题在某种场合,含蓄委婉的说话比直来直去让人受用得多。鲁迅有个叫川岛的日本学生,由于谈恋爱浪费很多时间,鲁迅为了提醒他,在送他的书上写道:

请你从“情人的拥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的题词是含蓄的批评、含笑的提醒,不露声色而又意味深长。看到这样的赠言,必然会在一笑之余陷入深思和反省。

据说,某个企业家飞赴香港创办××实业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用“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社交中的说话,同站在教室中教课或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不同,教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对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不绝,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别人听了。这样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表现。”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发表欲,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故事,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不欢而散了。

一个超市店员,拼命地称赞他的东西怎样好,而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就不能做成这位顾客的生意。因为顾客对你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的说话,顶多只把此看作一个生意经,绝不会因此购买。反过来,你只有让顾客有说话的余地,使他对货物有询问或批评的机会,双方形成讨论和商谈达成共识,才有机会做成生意。

一位钢铁大王说:“倾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至高的恭维。”心理学家杰克·伍德说:“很少人能拒绝接受专心注意、倾听所包含的赞美。”所以说,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赞美和恭维”。

你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你也就能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交谈中你就更容易乘风远扬。顺利抵达自己说话的目的地。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卖货的小店,生意比其他店好,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是爱听客人说话,他们有事愿到我这儿来。”小故事讲出了大道理。

避免无谓的争论

小王和小李是一对关系不错的朋友,小王性情非常固执,无论自己是怎样的错误,他绝不肯认错。有一天,他们两人正在闲谈,无意中谈到一种叫砒的毒药,小王偏说没毒,有时吃了还可以滋补身体。小李觉得不对,他肯定砒就是一种毒药。小王见小李反对自己,想着法为自己辩解。他说医治梅毒的药“九一四”中就含有砒素,但是注射到人的血管中去,人并不会中毒而死。还说一到冬天,乞丐露宿街头,无法抵御寒冷,还吃砒来御寒。小李觉得小王说的话只是偶然的现象,不足为据,更不能以此判定砒就没毒,因此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小王为证明自己没错,对小李说:“你不相信,那我们可以当场试验,我来吃给你看,看看到底我吃了砒之后会不会死。”小李听后深恐小王真的中毒而死,所以竭力说砒有大毒,劝小王无论如何不要冒险。然而,小王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还是吃了,结果,小王死了。小王死后,小李深感悔恨,心想当时如果自己不和小王争辩,小王就不会死。小王的死,完全是因为他,于是整日闷闷不乐,从此一病不起。

看了上面这个故事,也许有人会笑小王和小李傻,但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整天都在上演,只是轻重不一,程度不同而已。

有的人为了一个字的对错争论,有的人为了一件事的虚实争论,有的人为了一个观点争论……生活中这样无谓的争论处处可见,有时,你不想与人争论,别人还会想着法与你争论,争论好像成了“人之常情”,如果细究起来,实在是人的本性使然。因此,我们必须把在社交中如何避免与人争论当成人际交往的第一要务,加以防范和杜绝,在与人交往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从而正确认识争论,把握争论,运用争论。

长话要会短说

抓住要点,学会长话短说,是赢得听众喜欢的一件法宝,也是一种说话的谋略。

一次,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M·得彪同乘一条船。船行数日后,两人应邀参加一次晚宴。

席上,演讲开始了。马克·吐温第一个滔滔不绝、充满情感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然后,轮到得彪演讲,得彪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

“诸位,实在抱歉,会前,马克·吐温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地倾听及热情地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马克·吐温先生的演讲稿了,因此我无法替他演讲,所以,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马克·吐温被他一番话闹得哭笑不得,向得彪投去略带抱怨的目光,然后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

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举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

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高声、激动地宣布:

“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词。”

布莱希特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演讲的桌子前。

到会的记者们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照相机也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不过,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

“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

马克思的女儿小燕妮,有一次曾请教当时德国著名的一位历史学家,问他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写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

教授笑着答道:“不必。”

接着说,只需用四句谚语,就能概括古今的历史:

当“上帝”要某人灭亡的时候,往往先让其有炙人的权势;

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蜜蜂盗花,但结果反而使那些花开得更盛,妩媚迷人;

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从上面几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长话短说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

当然,长话短说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上来就直奔主题,是必让人感觉唐突。

一般说来,针对那些跟自己比较熟识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商业谈判、会场、做报告演讲等。如果能够做到抓住要点,一针见血,没有那么多冗长的废话,就会很快地吸引听众,使他们迅速地进入主题。

切忌不懂装懂

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的好胜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人便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以此来保全自己的面子。

这样的人就连单纯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看起来好像是很精于大道理,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说穿了只是由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

但有些人乍看很平凡,而经过认真的交谈之后,就能够被其内心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往往坦诚直率,所使用的词汇往往也简单明了。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花哨不实的言论只适合逢场作戏,朋友之间是互相感动、吸引,而不是硬性地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为了强硬地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卖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看来,只会觉得和你格格不入而无法接受你。

不难看出,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抱以很谦虚的态度,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没有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有碍交际范围的扩展。

有位小杂志社社长N先生,不管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用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评判。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不懂,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会让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不懂装懂的人。

承认自己不懂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切忌不懂装懂。

忠言逆耳也需说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吐一个能够劝告别人的字,虽然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却因此会失去了很多好朋友。我们常说,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对方,当然也无法得到对方真诚的关爱。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正确地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好,这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的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也会顿生“难道你就看不见我的努力吗?”的反感。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除此之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这样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适得其反。

再如,“我说,你看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羊皮卷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羊皮卷

    本书从著名成功学家、演讲家卡耐基的著作中选择关于女性励志的内容,编辑成书,全书根据女性心理和生理特点而编写。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想要从职场中脱颖而出,就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有效执行”中成就辉煌结果。本书分别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为出发点,以课堂的形式,结合企业具体实例,生动地阐述了成就一名优秀员工的三大锻造模式,让枯燥空洞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不仅仅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工作的艰辛所带来的职场疲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主动、负责的精神,为读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的执行思维和方法。
  • 处事绝学(下)

    处事绝学(下)

    《处世绝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简明的笔调,囊括了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从政、治家、经商、聚财智慧之大成,汇天地之秘籍,掘经史之精华,发宇宙之宏机,可谓是治世、处世、劝世、醒世之宝鉴;修身、养性、养生、应酬之真经;为官、教子、经商、决策之秘诀;解难、佛道、风水、观人之妙术。既注重理论本身,又注重阐述具体的方法,简单明了,行之有效。只要您遵循这些法则和秘诀,并加以灵活运用,必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丰硕的成果,从而在您整个人生战场上进退得体,坐拥成功。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不管是朋友圈里年入百万的斜杠青年,还是、喜马拉雅上的大师专家,无一不在刺激着在积极上进的年轻灵魂。有没有一种科学的,符合每个人思维规律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瞬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和商业生存力,以此走上财务自由、精神独立的人生。在《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本书中,你将掌握学习领域的规律: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哪些“良性干扰”能提习效果/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事半功倍……本书案例丰富,论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认知科普读物。总的来说,《认知天性》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认知科学目前在“如何更地学习”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所有成果总结。读者能从中获取的,不仅是切实的学习方法,而且会对人脑的工作机制有更深的了解。
  • 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陈赓拓编著的《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是介绍李开复52年人生智慧的沉淀,25年职场经验的积累。贴近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择业、创业、学习、生活、选择……真实的案例+人性化的建议,李开复教你经营适合自己的丰富人生!《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整理了李开复在不同公共场合的观点言论,包括他对自信与谦虚、兴趣与天赋、思考、挫折、 创新、事业与机会、选择的智慧、价值等的理解与感悟,总结为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使年轻人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对于年轻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养羊法

    养羊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重生暖婚:甜妻求抱

    重生暖婚:甜妻求抱

    一个重生追夫的小甜饼。兜兜转转,我发现我最想要的,还是那个可以把我宠成孩子的你。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学术辨

    学术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琉璃清梦醉

    琉璃清梦醉

    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人,犹如一花双生。一场阴谋,命运的交换,是结束亦是开始。一刹间不知情根深种,避不开的纠缠,理不断心已乱。大梁冒名顶替的假公主与腹黑无双的公子,在这皇权的争夺中能否求的一世安稳,护天下万民安乐。
  • 腹黑竹马欺上身:吃定小青梅

    腹黑竹马欺上身:吃定小青梅

    小时候,他嫌弃她又笨又丑,还取了个绰号:“酱油瓶!”长大后,他各种欺负她,理由是:“因为本大爷喜欢你,才欺负你!”他啥都好,就是心肠不好,从五岁就开始欺负她,骂她蠢傻,取她绰号,收她漫画,逼她锻炼,揭她作弊……连早个恋,他都要横插一脚!
  • 爱上一位名叫春妮的女子

    爱上一位名叫春妮的女子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全能胖子王爷独宠

    全能胖子王爷独宠

    “我胖怎么了,我肤白貌美,我大方我善良我孝顺我力气大,”说我胖我还不是个人吗,就不用活了还是怎么滴,“没见过像你这么胖的人还能把自己夸上天了的,但是本王喜欢。哈哈”没办法,谁叫她煮的每样吃的都能让他回味无穷呢?但这个小胖子可没那么好驾驭的。她可是活了两世的人了。。
  •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