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52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古代科技史(13)

我国古代泥范铸造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广泛采用了叠铸法。叠待法是把许多个范块叠合起来组装成套,用一个总浇口浇注金属液,一次可得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铸件。这种方法工效高、成本低、铸件质量好。在国外,叠铸法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目前仍在广泛使用。我国叠铸技术始于战国时期,经过不断改进,到汉代更加完善。唐代以后,我国用泥范铸造的特大型铸件有:当阳北宋的铁塔,北京大钟寺的明代大钟,沧州五代的铁狮,它们的重量由几吨到几十吨,这些闻名世界的特大铸件,即使是在现在的条件下铸造,也不是容易的事。

铁范铸造

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应用铁范铸造技术。从泥范改进为铁范,在铸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铁范可以重复使用,降低成本,而且可使铸件规整,提高铸造质量。战国以后,铁范的品种不断增多,铸造工艺不断提高。铁范铸造直到近代仍在使用。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又称失腊法。失腊法是用腊制作所要铸成器物的模子,然后在腊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再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腊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人铜液,冷却后,所需的器物就制成了。战国、秦汉以后,失腊法更为流行,尤其是隋唐至明、清期间,铸造青铜器采用的多是失腊法。失腊法一般用于制作小型铸件。用这种方法铸出的铜器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用它铸造镂空的器物更佳。中国传统的熔模铸造技术对世界的冶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工业的熔模精密铸造,就是从传统的失腊法发展而来的,虽然在所用腊料、制模、造型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工艺原理是一致的。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一件。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因鼎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像这种古而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显示出商代青铜冶铸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永乐大钾

永乐大钟因铸于明朝永乐年间而得名。大钟通高6.75米,钟唇厚22厘米,钟口最大直径3.67米,总重量约为46.5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铸满了文字,每个字1~1.5厘米见方,字体工楷端正,古朴遒劲。这口大钟铸有7部佛经,9项汉文咒语和100多项梵文咒语,总计23万余字,至今钟文清晰可辨。

大钟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公认的“钟王”。《大英百科全书》把它排在世界著名古钟的榜首。公元1733年,俄国沙皇为了铸一口超过它的大钟,曾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了5年时间,在莫斯科铸造了一口约193吨重的大钟。可是,还没等沙皇高兴上多大一会儿,那口大钟浇铸冷却后便裂了一条大缝,成为敲不响的哑钟。而我国的大钟,至今完整无损,钟声远播,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古代先进的冶炼铸造工艺。

永乐大钟是冶炼工匠采用我国传统铸造技术“泥范法”一次铸造成功的。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用草木和三合土做好内型,上面涂上极细极纯的泥,把写好字的宣纸反贴在细泥上,刻好阴字,再加热烧成陶范,然后再一圈圈地做好外范。最后,将熔好的铜汁一次灌入,大钟便铸成了。

这做法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种巧妙而又需要熟练技巧和很好组织协作的工艺措施,哪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铸件的失败。别说是在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就是在今天一要成功地浇铸40多吨的大铸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工匠们的冶铸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经专家们用现代科学方法测量,大钟的合金比率非常科学合理:其中铜80.54%,锡16.4%,铅1.12%,还有其他一些少量金属元素。专家们认为,正是由于这种合理的合金比率,才使得大钟质地坚固,硬度适中,虽经重击,音质也不受破坏。大钟的钟声声级可达120分贝,在声音传播条件好的情况下,声响可传百里之遥,而且能持续3分钟之久。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钟的振动频率与音乐的标准音频率相差无几。钟壁自上而下,还可依次分出高低不同的音阶。难怪日本著名声学家北村音一教授在聆听了大钟的钟声后,赞叹地说:“这是我听到的世界上最美妙的钟声。”

永乐大钟是明代人文景象的直接映射和重要索引,是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是580年前冶金、铸造、力学、声学等各项技术整体水平的真实物证。

造船航海考察

最早的船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交错,海岸线漫长,自古以来,航海事业及造船工业就很发达,是造船最早、最好的国家之一。

中国木船,应用极早。《世本》说:古人“观落叶因以为舟”,《淮南子》说:“见木浮而知为舟。”古书的记载说明,我们的祖先从落叶和树干能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得到启示,从而造出船。起初的造船方法是将圆木的一面剖开,掏挖成凹形,如此便加强了在水中的稳定性,也增加了运载量。这就是我国最古老的船——独木舟。《周易·系辞》里所说的“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本为楫”,反映的就是上古时代人们制造独木舟的情形。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陈列着一条长11米、口宽90厘米的古老独木舟实物。

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距今约5000年前的杭州水田皈。钱山漾遗址中,都发现过木桨,其形状与后世的木桨很相似。这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船舶推进工具。

造船术的发明,扩大了人们渔捞活动的范围,促进了水上的交通运输,这是我们祖先征服水的一项伟大而智慧的创造。

船舵的发明

舵是控制行船方向的装置,多设在船尾。我国古代在航行初期,一般是用篙和桨控制方向,以后航行范围扩大到深水区域,篙用不上了。同时,随着船体增大,桨的数量增多,这时的桨要负担船舶动力和制导方向的双重职能,不易操纵。于是,便把桨按职能分为两种:一种专管划行;一种负责控制方向,称为舵桨,位置从船舷至船尾,成为尾舵,船尾舵便是由此演进而来的。

我国的船尾舵,发明时间最迟不晚于东汉。1955年,在广州近郊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明器,船尾有舵,比近代的舵稍长些,呈不规则四方形,舵杆用十字结构固定,顶端有孔,是安装舵把的。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船尾舵。

我国的船尾舵,通过航行实践而不断得到改进。早期的舵,伸出船尾,行成一个较长的凸出。为了弥补这一点,人们将舵改为垂直插入水中,称为垂直舵。由于航道深浅不一,又改进为升降舵,船驶入浅滩或靠岸时,把舵吊起。宋代创制了平衡舵,即把一部分舵面分布在舵柱的前方,这样减少了转舵力矩,操纵更为轻便。大约公元11~12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开孔舵,舵上穿有许多孔,减少在水中的阻力,使转舵更为省力。

公元10世纪左右,舵传人阿拉伯地区。欧洲的舵,大概是在12世纪十字军第二次远征时才引进的。宋代的平衡舵,欧洲直到18世纪才开始使用,至于开孔舵,则到1901年才传到西方。

橹的发明

橹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之一,它最早出现的年代目前尚无考证,传说鲁班看见鱼儿在水中挥尾前进,遂削木为橹。橹的外形有点像桨,但是比较大,一般支在船尾或船侧的橹檐上,入水一端的剖面呈弓形,另一端则系在船上。用手摇动橹檐绳,使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时,船跟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会产生压力差,形成推力,推动船只前进,就像鱼儿摆尾前进。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认为橹的效率可以达到桨的三倍,因为从橹到桨的变化、事实上就是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划水,提高了效率。

橹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推进工具,而且具有操纵船舶回转的功能。麦格雷戈(J.McGregor,英国人)就认为螺旋桨的发明,与欧洲人看到中国人使用橹后受到的启发不无关系。事实上,现代广为应用的螺旋桨推进器,其不间歇作旋转运动的叶片,与在水中滑动的橹板十分相似。

橹的发明,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西方人称赞它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水密隔舱的发明

水密隔舱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中国最迟在唐代就已经在船舶上设置水密隔舱,以后,水密隔舱在海船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甚至部分内陆船只也采用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的设置有很多优点:(1)由于舱与舱之间是严密分隔的,在航行中,特别是远洋航行,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这样船就不会沉没,增加了航行的安全性。(2)船上分舱,可以方便装卸和管理货物。(3)由于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增加了船只整体的横向强度,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具有加固船体的作用。

由于具有上述各项优点,水密隔舱问世之后大受欢迎,经久不衰,不但在中国历代相传,而且在近代还被各国所采用,至今仍是船舶中的重要设备。

桨轮船

桨轮船也叫车船,它是在船的舷侧或尾部装上带有桨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轴上的桨叶拨水而推动船体前进。因为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埋水中,上半部露出水面,故又称“明轮船”,以便和人工划桨的木船以及风力推动的帆船相区别。

南北朝时,祖冲之造的“千里船”可“日行百余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桨轮船,但缺乏记载。关于桨轮船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李皋传》,讲述了唐代李皋设计的新型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桨轮船把桨揖改为桨轮推进,把桨楫的间歇推进改为桨轮的旋转推进(连续运转)。桨轮船的出现是船舶推进技术上的一次重大进步,也是对船动力的一次重大改革。从唐代李皋算起,我国创造桨轮船比西方桨轮船的出现要早七八百年,欧洲到15、16世纪才有桨轮船出现。

桨轮船在南宋时期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杨么的部下高宣,设计制造了多种大小桨轮船。其车数(一轮叫做一车)有4车、6车、8车、20车、24车、32车等。中型的载战士二三百人;大型的长二三十丈,吃水一丈左右,能载千余人。桨轮船在出现后的1000多年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直到20世纪初,我国南方地区还有少量的桨轮船。

沙船

沙船在唐代出现于江苏崇明。它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沙船在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称“平底船”,明代才通称“沙船”。

沙船载重量一般记载说是4000~6000石(约合500~800吨),元代海运大船载重量可达8000~9000石(1200百吨以上)。清代道光年间上海有沙船5000艘,估计当时全国沙船总数在10000艘以上。沙船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踪迹。元明海运最盛时期年运量达350万石以上。远洋航线沙船也很活跃。早在宋代以前公元10世纪初,就有中国沙船到爪哇的记载。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有沙船类型的壁画。

沙船有许多特点:第一,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第二,沙船顺风逆风都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第三,船宽稳定性大,又有各项保持稳定性的设备,所以稳定性最好。第四,多桅多帆,帆高利于使风,吃水浅,阻力小,快航性好。

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初年,郑和7次下“西洋”,20多年间访问了30多国,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每次出动船舰100多艘或200多艘,其中宝船40多艘或60多艘,共载27000多人。当时在南京和太仓造船,集中在太仓刘家港整队出海。郑和宝船长约150米,舵杆长11.07米,张12帆,这是最大的沙船了。

船坞的发明

船坞是停泊、修理或建造船只的地方。北宋神宗熙宁年间,黄怀信主持修建的金明池船坞,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金明池在今河南省开封城西,是北宋政府操练水军的地方。北宋开国之初,吴越王钱倜向朝廷进献了一条长20余丈、上建楼台殿阁的大龙舟。后来船底损坏,神宗诏令修复,黄怀信承接了这项工程。

偌大的龙舟,无法在水里修复,拉上岸来修复也难以办到。据《梦溪笔谈》记载,黄怀信让人在金明池以北挖了一个大池塘,塘底树立木桩,桩上架梁,然后引水入塘,将顺水而来的大龙舟架空在梁柱上,再排除塘中的水,这样龙舟的船体便完全暴露出来,工匠在船舱货船下进行修复工作,很便利。龙舟修复后,再向塘中注水,将龙舟浮起,引出池塘。

船坞的发明,对于修理、建造船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宋代的航海事业比较发达,是与船坞的发明分不开的。在欧洲,直到公元1495年英国才在朴次茅斯建造了第一个船坞,比我国晚了400多年。

军事

弓箭的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弓箭的国家。在距今约2.8万年前的峙峪(今山西朔县峙峪村)人活动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了峙峪人加工精致的小石镞(即箭头)。小石镞是用很薄的长石片制成的,有很锋利的尖端,器身两侧的边缘也十分锋利。这种石镞很明显地符合箭头三要素:锋利、尖头适度、器型周正,因此可以说明它是箭头。在与尖头相对的另一端(底部),左右两侧有点凹进去,成为一个形似镞呈的小把,显然是用来安装箭杆的。由此可知,当时的“峙峪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石制的弓箭了。这些石镞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弓箭实物。

同类推荐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例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例

    本书主要论证了中国自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曾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这些战争,大多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终结。这些国耻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国势衰落,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科学技术缺失外,国家没有海权观念,没有足以掌握海权的海上力量则是致命的弱点。接受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振兴中国海权,加强建设能够在海洋上打胜仗、掌握海权的强大的海军,把海军舰队锻炼成为具有在海战场上(水面、水下、空中)机动攻击歼敌致胜能力的海上野战军。
  • 大秦第一吏

    大秦第一吏

    在大一统即将到来的前夜,大秦咸阳城里,一位工科学霸穿越为四百石吏之子,开始了他神奇之旅……
  • 司礼监

    司礼监

    莫欺少年穷,我叔魏忠贤。——傲骨出品,必属精品。五代正版订阅群:964647911(前四代已亡)
热门推荐
  • 金芝

    金芝

    本书是以几个朋友之间轮流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了主人公金芝的故事。金芝出生于江城一个金匠之家,上过学,有文化,美丽善良,一颗少女心暗暗喜欢上教堂里的年轻牧师。日军来袭兵荒马乱之际,正当妙龄的她被拐到乡下,被逼嫁给一个傻子,以死相抗、随时想要逃跑的她难以抗拒命运的捉弄,前后为傻男人生了三个儿子。新中国成立后,金芝在复杂的情感之下成为最早自主离婚的中国妇女之一,然而时过境迁,当能为自己做主的时候,一切已经回不去了。她选择了再嫁,嫁给了当时驾着小船博取了她的信任把她拐到乡下的男人,最初在乡下的那些年,虽然她也恨过,但这个男人的善良和帮助,却成为她唯一的寄托。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6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6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爱美的小蜻蜓

    爱美的小蜻蜓

    本书是作者从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精选汇编而成的,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不仅引领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文学世界里自由翱翔;还可以让你感悟到深刻的哲理,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 教你学谚语(上)

    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时空旅行之遇见你

    时空旅行之遇见你

    深夜的一次散步,遇见一次关于穿梭时空的实验,将我们带进了另一个时空……
  • 日常被老公怀疑是双重人格

    日常被老公怀疑是双重人格

    温珈看着躺在床上的一男一女,有点蒙。当然不是因为这两个人简直郎才女貌,好看的过分,也不是因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失重飘在空中。而是她才刚刚和她的雄性结婚,结果第二天就凉了?完全无法想象那个一向面无表情,又异常俊美的雄性从睡梦中醒来看见一具尸体躺在他身边会是什么个心态。她向着司徒钰伸出手,果然,就这么穿了过去,完全没有感觉。沮丧地垂下了眼眸,温珈深深地叹了口气,……
  • 妖孽至尊天帝

    妖孽至尊天帝

    身患奇病的富家子弟惨遭毒人之杀,石碑林里奇遇神力重获新生,从此展开与黑暗势力搏斗的历程。
  • 非相

    非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谢谢你,钟情我

    谢谢你,钟情我

    秦慕锦在婚礼上被新郎抛下,外婆气急去世,好好喜事变成一场闹剧,从此封闭自我,放逐英国。直到遇到江念何——两大家族江家和何家的法定继承人,天之骄子,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对待一切都吊儿郎当,偏偏对秦慕锦上了心。########################################################秦慕锦:“江少,我们不合适,我性冷淡。”江念何:“有什么不合适的,年龄相仿,门当户对,我又不是gay,而且我只对你一个人硬的起来。”########################################################这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是我理想中的爱情模样。他们衣食无忧,不会为柴米油盐吵架。他们有缘,命中注定要相遇相爱。他们有份,不会被命运捉弄,做被人棒打的鸳鸯。他们勇敢去爱,互相鼓励,成就更好的对方。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完美,纯粹真挚,不掺杂质。他们的爱情是我心中的白月光、象牙塔。
  • 小七

    小七

    莫家小七,一个从出生就备受宠爱的天之骄女,爹有钱娘有才又有颜,爷爷有权哥哥帅气有拳。千般宠爱下无忧无虑的长成娇美公主,青梅竹马的小哥哥却要被可怜柔弱的白莲花抢走,以为小七会伤心会难过,不,错了,七公主对着暴怒的家人说:“放他们走,不然他还以为我多稀罕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