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43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清楚地记得,同样也是一个多雨的盛夏,我躲在北京郊区一所偏僻的平房里,苦读了两个月的书,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有理论的,也有实用的。突然之间,于学问,于人生,似乎有所觉悟,有所追求。夕阳西下后,就着闪烁的余晖,我开始寻找自己治学求进的路径,并不揣才疏学浅,下笔翻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德文文字,这其中就有哈贝马斯、伽达默尔、罗曼·茵伽登以及德国几位汉学家的作品。当初这样做虽然有些不自量,但万万没承想,一下笔就没有了收手的可能,真的走上了一条不归的学术路。

掐指算来,从当初落笔翻译罗曼·茵伽登的“论戏剧语言的功能”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的零散笔耕翻译,实在算不上很多,更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学术建树,充其量就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些学习、思考和写作的回忆。但敝帚自珍,今天读起来,自己觉得这些翻译文字还是有价值的,于是,在友人和学生的帮助下,把它们辑集起来出版留作纪念。

这些文字看似驳杂而缺乏联系,但细心的读者在认真阅读之下,应该能发现其中的互文性和内在线索。要说有主题,“对话”和“交往”算是一个。按照自己的研究旨趣,我对这些文章进行了分类,并相应地编成四个专辑,分别是:“形而上学批判”、“走向一种话语政治”、“在知识与信仰之间”,以及“诗学中的交往实践”。

第一辑“形而上学批判”,收录了三篇文章,分别是盖尔哈德的“生命的范式——康德的人学意义”、霍克海默的“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和伽达默尔的“逻辑学抑或修辞学”。三位作者当中,除了盖尔哈德比较陌生外,其余两位应该说是大名鼎鼎。我在文中会对盖尔哈德做一些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三篇文章,探讨的是哲学领域里长期众说纷纭的形而上学问题。之所以编选这类文章放在全书的最前面,是因为形而上学问题不仅是西方哲学思想的起点,也是我个人学术思考的起点。盖尔哈德采取了独特的书写方式,从人学的角度反思了康德哲学的意义,指出“早在康德那里,世界就已经被看做人的周围世界。在生命的范式中,自然和理性如同一种创造性的矛盾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霍克海默对于形而上学的思考始于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以及同一性范畴的批判,认为在形而上学层面上,黑格尔与启蒙哲学家们殊途同归,将他们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伽达默尔从解释学与逻辑学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解释学的早期历史。

第二辑“走向一种话语政治”,主要收录了哈贝马斯的文章,包括“生产力与交往”(克吕格的访谈)、“新的非了然性”、“论人权的文化间性”、“欧洲是否需要一部宪法”、“论欧洲的复兴”(与德里达合著),这些文章前后跨越的时间比较长,从19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但有一个清楚的理路没有改变,那就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建立话语政治模式。在“生产力与交往”这篇访谈中,哈贝马斯从总体性批判和理性批判的角度,探讨了西欧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下的民主政治模式。在“新的非了然性”中,哈贝马斯指出,“乌托邦力量已经穷竭”,特别是“社会福利国家的发展陷入了死胡同,劳动社会的乌托邦力量也一道走向了穷竭”,留存下来的是历史意识和政治讨论的乌托邦,因此,需要重建一种新的政治概念。“论人权的文化间性”一文既对人权的相对主义概念进行了批判,也对西方自身传统的解释方式作出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欧洲是否需要一部宪法”提出了超越民族国家的团结方式,支持欧洲各个民族的团结,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捍卫欧洲已经取得的历史成就。“论欧洲的复兴”是一篇宣言性的文章,由哈贝马斯执笔,德里达署名共同发表,探讨的是在后民族国家语境下欧洲一体化的出路问题。

第三辑“在知识与信仰之间”,收录了四篇讨论宗教问题的文章,包括巴尔塔萨的“启示与美”、“悲剧与基督信仰”以及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与此岸超越”、“关于上帝和世界的对话”(门迪塔的访谈)。启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现代性发生以来的一个重要论题。长期以来,宗教作为“启蒙话语”的他者,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上。宗教与启蒙的关系,也多半被看做水火不容、针锋相对。但这几篇文章或许有助于我们换个视角来考察启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启示与美”探讨了神学中的审美因素和审美中的神学因素,试图揭示启示话语与审美话语在现代思想中的关联。“悲剧与基督信仰”把悲剧与信仰看做一个硬币的两面,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指出“耶稣基督乃是世间悲剧的集大成者,他不但继承了希腊悲剧,也继承了犹太悲剧”。哈贝马斯对于宗教的思考,显然更加具有“沟通”的意味,“内在超越与此岸超越”是哈贝马斯缄默了很长时间之后,对学界作出的回应,也是哈贝马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宗教观念。“关于上帝和世界的对话”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宗教的变迁,特别是与启蒙之间关系的变迁。

最后一辑“诗学中的交往实践”,收录了罗曼·茵伽登的“论戏剧语言的功能”、克雷格·欧文斯的“他者的话语”、海因纳·弗罗奥夫的“论东西方文学中的异国主义”、特劳蔡特尔的“论鲁迅小说主人公的美学结构”、特拉普的“时代性的反讽”,以及顾彬的“少女与恶魔”、“路的哲学”、“铁马背上的黑骑士”,讨论的主要是跨文化对话问题。罗曼·茵伽登是波兰的现象学美学家,“论戏剧语言的功能”简要阐明了茵伽登对于戏剧表演、舞台、台词等问题的看法。“论东西方文学中的异国主义”探讨了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异国情调”。“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美学结构”、“时代性的反讽”以及“少女与恶魔”出自德国的几位汉学家之手,探讨了鲁迅小说;顾彬教授的另外两篇文章“路的哲学”和“铁马背上的黑骑士”,是对中国现代诗人冯至和郑愁予的研究。这些出自汉学家的文章都带有跨文化的解释学意味。

蹒跚走过这二十年的学术之路,得到了许多老师的点拨和教导,得到了许多友人的支持和指点,得到了我的学生们的无私帮助,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好在今后的学术之路还很漫长,带着感恩继续前行,肯定会让自己越走路越宽。

曹卫东

2008年12月10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

时隔八年,得到了重新出版这本书的机会,在修订了一些错讹之外,又增添了几篇译文,聊作补充。

第一辑中增加了哈贝马斯的一篇文章“论实践理性的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道德意义”,这篇文章译自哈贝马斯的著作《话语伦理学》,文中哈贝马斯以实用问题、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三个角度对实践理性的功用进行了界定,可以看做哈贝马斯对形而上学根本问题的回应。

第二辑补充的文章,一篇是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我的两个思想主题的生活历史根源”,这是哈贝马斯在2004年获得日本京都学术奖时的获奖致辞,哈贝马斯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其思想形成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思想家的学术自白。另一篇是《德国哲学杂志》主编、波茨坦大学克吕格教授的文章“生产与交往:或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他对哈贝马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他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视阈下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根据内容,原来的第四辑被拆分为两辑,分别是第四辑“诗学中的他者”和第五辑“诗学中的交往实践”。不论是讨论女权主义,还是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涉及的都是现代性话语中的他者问题,他者既是远方,其实也是构成自我认同的必要在场。第四辑补充了埃尔温·科本的一篇文章“卡尔·麦与中国”,探讨的是小说家卡尔·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那时的德国人对中国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另一方面对当时中国贫弱的状态的鄙夷、对尚未进入文明世界的中国人的鄙夷,也是无法掩盖的。

这本文集收录的译文,从翻译时间上来说,前后相隔二十余年,我也从初碰学术门径的年轻人,走过不惑之年,眼看着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文中也许仍有错讹,恳请各位师长、读者朋友指正。

曹卫东

2016年5月19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

同类推荐
  • 纸上卧游记

    纸上卧游记

    本书第一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不曾存在过的风景。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进行一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最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点。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本书从逻辑起点整体性、理论内容整体性、价值指归整体性、实践功能整体性和发展创新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历史联系及内在逻辑关联性;揭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创立中的奠基作用,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主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新的内容理解和体系定位,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难题作了一种新的研究和解答。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声声入风

    声声入风

    “璀璨的流星划过茫茫夜色的那一瞬,是我降临的那一刻。而我坠落时,你就是我的救赎。”某日傍晚两人在操场上散步,“x-2≥0用区间怎么表示?”易律风没由头地来了一句。明婳脱口而出:“[2,+∞)”“果然和你很配。”明婳立即如炸毛的小猫跳起来,易律风低头一吻,万物寂静。
  • 航海日志

    航海日志

    从2003年1月起,十本手工的“日记”在中国和瑞典之间来回邮寄。这些本子是由五位中国、五位瑞典女艺术家共同制作的。每次“日记”抵达时,艺术家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本,在上面加插草图、照片或文字后,再把它们回寄,整整持续了2003年整年。“日记”不同的外形,不一样的内容取决于哪位艺术家在做。
  • 1975:口琴在河边呜咽

    1975:口琴在河边呜咽

    这条河叫白龙河。它流淌了多少年?不知道。据民间传说,这里过去并无河流,有一年干旱,老百姓眼看禾苗都枯死在田里,就祈求上天保佑,降雨消灾。东海龙王的三儿子小白龙奉命前来行雨,由于连续几天呼风唤雨,身体疲惫不堪,就落到地上歇息。待体力恢复后,小白龙跃动身体,又腾飞而去。小白龙栖息之地,就成为一条弯弯的河流,从此,缺河少水之地终年流水潺潺。
  • 我不是哈士奇

    我不是哈士奇

    我,为了救一只狗狗,一不小心就给死了!我的灵魂被大风无情的吹走,它无视我的拼命挣扎,竟然直接将我吹晕了!当我醒来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惊呆了!随后,我哭了!最后!我又笑了!悲催的人生已经断片儿,崭新的狗生已然现世!作为一只帅气的哈士奇,我没有理由不活出这一世的精彩!
  • 快穿之精分女主

    快穿之精分女主

    随着“碰”的一声爆炸响起,一道冰冷的机器音也随之而响
  • 万物皆可换

    万物皆可换

    兑换急速药丸一枚。这东西比特种钢还硬!名字起错了吧!改名叫急速要完吧!兑换烈焰短棍一根。喂!这不就是马桶塞子吗!!兑换神功功法一份。给我两个G的种子是什么意思?咦?种子?《五谷杂粮的辨识方法》《肉是煮着香还是烤着香》《论草药的一百种吃法》......你敢再夸张描述一点吗!!!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Prolegomena to Any Future Metaphysics

    Prolegomena to Any Future Metaphys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剑在等我

    圣剑在等我

    一个灵气枯竭星球,因为他的出生,引来了高级修练文明“圣山”降临,星球灵气回归,修行者门派再次下山入世,工业文明的规则与律法破碎,百姓人命贱如狗,资源全靠抢夺,修行者们踩下星球的一切规则。 直到他取出圣剑,强大到让破坏者胆寒。 重建规则,不服者斩。
  • 诡秘毒踪

    诡秘毒踪

    容州市近段时间毒品泛滥,吸毒人数大幅增加。上边责成警局尽快查明毒源。雷清警官接到任务后,感到非常棘手。容州地处中原,一向对毒品控制非常严格,对毒贩打击力度非常大;再则,毒贩子从境外往内地贩毒品,路途遥远,途中经过多处关卡,风险非常大,一般不敢轻易妄为。可近段为什么毒品突然泛滥起来了呢?难道毒贩子就不怕死了吗?雷清警官调动所有人力物力、启动内线外线跟踪探查,结果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近段并没发现新的贩毒团伙,容州连续半年各个关卡查抄毒品数量几乎为零。可以说毒贩子几乎没敢再往容州贩毒品。没有贩毒品,这毒品从何而来?是不是有人在本地制作毒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