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2000000001

第1章 身世:我是人间惆怅客

降生:不是人间富贵花

如果你问现代的京城人,北京什么时候最美?

他们多半会回答:下雪的时候。

尽管北京如今已经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浓的都市,可只要下一场雪,时光便会瞬间穿越回到明清,让人重温旧时帝京的古典韵味。人们总是说,一下雪,就让北京变成了北平,故宫变成了紫禁城。因为雪会淹没现代的风尘,抹去时间的痕迹,让这座古城露出它最沉静的样子。

只可惜,如今在北京看到一场雪已经成为一件稀罕的事,在过去的一年里,它甚至度过了一个无雪之冬。

从前不是这样的,从前的北京,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多,天比现在要蓝得多,雪也比现在要大得多。

北京曾经是一座“雪国”,有诗为证: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经过幽州(北京古名之一)一带时,写下的诗句。不要怪诗人太夸张,毕竟他来自蜀地,幽州的雪大得足以让他惊叹。雪花大如席,只可能出现在北方。

明清时,有关北京天降大雪的记载更多了。从气象学来说,此时的中国进入了第四个寒冷期,万历年间曾调动军队清除紫禁城积雪;康熙、顺治年间也时不时发生连降数十天的大雪。

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那一天也照常下着雪,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天的雪似乎下得格外缠绵。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将天地装点成一个琉璃世界。整个北京城像是睡着了,人们冻得不愿意出门,连鸟雀也停止了喧闹,没有人愿意惊扰一座城市的梦。

一片雪花怯怯地从天空飘落,又怯怯地飘进了一户庭院。当雪花飘进院的那一瞬间,院子里响起了一声婴啼,惊醒了沉睡中的北京城。

明珠府的第一位公子诞生了,日后他将被人们称为纳兰容若。

可那时,他还只是一个被父母称为“冬郎”的孩子,因为他是在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出生的。

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和他的性格、命运之间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研究证明,不同季节出生的孩子,在他们长大成人后也呈现出不同的面目。春季出生的人体格往往更为强壮,他们就像春天的植物一样,尽情享受着春雨的滋润。夏季出生的人更快乐,因为他们是沐浴着一年中最灿烂的阳光来到这个世界的。秋季出生的人成功避开了最冷和最热的季节,也接触到较多的阳光,所以他们往往更长寿。而出生在冬季的人,则可能生活在冬日的阴霾之下,因为冬季出生接受日照少,生物钟变慢,人的健康和个性都大受影响。

当然,这只是一种粗略的统计,但至少从一同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的两个孩子的性格来看,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依据。

就在容若诞生那一年的春天,一个名叫玄烨的孩子早他几个月来到了世间。很少有人注意到,如果按照农历年的算法,康熙和容若是同龄人,而且从血缘来看,他们是一对远房表兄弟。如果将这对表兄弟放在一起看,会形成有趣的对照:他们一个出生在春天,一个出生在冬天;一个积极入世,一个消极厌世;一个具有钢铁般粗硬的神经,一个则神经过于纤细;一个向外开拓了自己的大清帝国,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终于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一个则向内建立了自己的诗词王国,在那个国度里,他就是自己的王者。

不必去评判哪种活法更好,每个人都只能走他自己的路。生于隆冬时节的容若,似乎从一出生开始,就染上了冬天的清冷,伴随着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不是阳光,而是大雪。这仿佛是一个预兆,预兆着他未来的生命将很难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温暖。

在冬天出生的容若,生来就是多愁多病之身。不知道是多病造成了他的多愁,还是多愁加重了他的多病,抑或是两者互相影响,总之,“愁”和“病”像是他与生俱来的影子,从他一出生就陪伴着他。

按照古老的占星学的说法,容若出生于公历1655年1月1日,恰好属于摩羯座。摩羯属于土象星座,幸运星是土星。同为摩羯座的苏珊·桑塔格写过一篇《在土星的标志下》,形容本雅明、卡夫卡之类的艺术家都具有土星气质。何谓“土星气质”?说到底就是关于“忧郁者”的另一种艺术性的说法。

在桑塔格的笔下,土星气质源自“根本上的孤独”,并且是“将世界拖进其旋涡中心的孤独”。土星气质是适合艺术家和殉难者的气质,艺术家和殉难者追求“失败的纯洁和美丽”。具有土星气质的人往往是忧郁的艺术家,在忧郁的人眼里,世界会变成同一样东西:避难所、诱惑、安慰。

“我在土星的标志下来到这个世界——土星运行最慢,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本雅明的这段自我标签,一样可以贴在容若的身上。在中国的诗人里面,可以找到许多土星气质浓厚的人,如李商隐、李清照、孟郊、贾岛等,可和他们相比,容若是最忧郁的那一个。凡是见过他的人,都惊异于这位世家公子居然如此郁郁寡欢。

这只能解释为天性。天性忧郁的人,只要遇上一点点苦痛的火种,就足以将所有的快乐都烧成灰烬。

多数人的忧郁,都源自不快乐的童年。容若是个例外,他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作为明珠和觉罗氏的第一个孩子,他独享了父母二十年的关爱。

当容若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对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问题特别好奇。他看古书时发现,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出生时,都会有异象,有的是满室红光,有的是明月入怀,有的是夜吞北斗,有的是梦熊入室。

他忍不住去问母亲:“您生我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吉兆呀?”

觉罗氏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吉兆?”

容若试着启发母亲:“比如您怀我时,有梦见一口吞了天上的北斗七星吗?”

觉罗氏笑着摇头:“没有。傻孩子,星星怎么可以吃呢?”

容若继续启发母亲:“那您生我的时候,有没有看见满室红光?”

觉罗氏还是摇头:“没有啊,当时连太阳都没出,哪来的红光。”

容若又问:“那有没有听见什么奇妙的音乐之类的?”

“没有啊。”觉罗氏瞥见孩子眼里期待的神色,忙改口说:“也许有吧,可我当时太痛了,即便有,也没注意听。”

容若不甘心地问了最后一句:“您再仔细想想,生我的时候,就没有发生一点特别的事情吗?”

觉罗氏想了又想,还是没有想出任何特别的事来,只是她不忍心让孩子失望,只好哄他说:“我想起来了,生你的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听老一辈的人说,自我大清入关以来,很少能够在京城看到这么大的雪。生你的时候,一掀门帘,那雪就成片地飘了进来……”

母亲的回答让容若有些失望。天降大雪,也太平常了,这算吉兆吗?还是其中别有寓意?

怀着这样的疑问,他走到了院子里,天正下着雪,他忽地伸出手来,一片雪花落在他的手上,带着些微的凉意,他正想凝神细看时,它已经融化在他的掌心了。然后又一片落了下来,很快又融化了。

容若的心中忽然涌起了一种奇异的感觉:莫非我就是由这天上的雪花所化?他抬起头,望着天上飘落的雪花,头一次发现它们居然如此美丽,那么轻盈,那么洁白,比飞絮还要轻,比琼玉还要白。

做一片雪花也挺好的,至少不会被世上的尘土污染。有了这样的想法,容若终于一扫失望之情,瞬间变得开心起来了。

很多年以后,当他随康熙到塞外出巡,见到漫山飞舞的白雪时,儿时的那种感觉又一次涌上心头,他再一次感到:也许我就是由这雪花所化吧。

为此,他写下了一首咏雪花的词: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这时的他,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懵懂孩童了。很多事情都变了,他的心境当然也变了,唯有对雪的偏爱一如既往。

经历了那么多变迁的他,对天上的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喜欢雪,不在于它轻盈的形态,而在于它的清冷耐寒。世人都偏爱牡丹、芍药这样的人间富贵花,他偏偏要歌颂那别有根芽、来自天外的雪花。

咏的是雪花,说的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呢?他就和这雪花一样,玲珑剔透,纤尘不染,对于这万丈红尘来说,只不过是个暂时停留的天外来客罢了。

他不是咏雪的第一个人,却是以雪花自比的第一个词人。有了这首《塞上咏雪花》之后,雪花就成了他的图腾,就像菊花是陶渊明的图腾,梅花是林逋的图腾一样。

只可惜,雪花虽美,在世上停留的时间却太短了,如同容若的一生。

世上最美的名字

不是人间富贵花,却生在人间富贵家。

容若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是满洲正黄旗人,是血统纯正的贵族子弟。

从父系来看,其始祖来自蒙古,本姓土默特,名星恳达尔汉。明朝初年,这个来自草原的部落灭了呼伦河流域的女真族纳兰部落,占了纳兰部的领土,于是改姓纳兰。后来他们逐渐强大后,改迁至东北的叶赫河岸,号称“叶赫国”。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纳兰其实就是那拉的另一种音译,容若的先祖,正是赫赫有名的叶赫那拉氏。在女真语里,那拉是“太阳”的意思,叶赫那拉,意即“叶赫河边的太阳”。

从母系来看,更加了不得。史书中记载,容若的母亲姓觉罗氏,也就是清朝最显贵的家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的后代。爱新觉罗,在满语中就是像金子一样高贵的觉罗族。

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属于“相爱相杀”的两大家族,既是世仇,也是姻亲。明朝时满洲逐渐崛起,以三大部落势力最强,分别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叶赫部正是海西女真的盟主,努尔哈赤则是建州女真最杰出的领袖。

任何部落的发展都是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代价则是战争与征服。当努尔哈赤试图称雄时,一场面向叶赫部的杀戮在所难免。林海雪原间两个最强大的部落不得不挥戈相向,在公元1593年的正面对决中,努尔哈赤指挥自若,将以叶赫部为首的海西女真打得落花流水。叶赫国东西两城俱破,首领金台什在城破之前含恨自焚,这位失败而不屈的英雄,正是明珠的祖父、容若的曾祖。

据说,叶赫部的贝勒布扬古投降后被努尔哈赤处死,临死前愤愤不平地诅咒说:“我叶赫部的子孙就算只剩下一个女子,也一定要覆灭满洲。”三百多年后,叶赫那拉氏果然出了一个手腕通天的女子,统治清朝长达数十年,也一手葬送了努尔哈赤打下的江山,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慈禧太后,这是后话了。

当时,努尔哈赤为了更好地驾驭海西女真,并没有乘机将叶赫部一网打尽,反而迎娶了金台什的妹妹孟古格格。孟古后来生下了皇太极,正是他建立了大清国,史称清太宗。皇太极事母至孝,对母亲一系的族人也颇为优待。叶赫那拉一族的地位不断提升,到了顺治年间,已经位列满洲八大家族之一,其子女与皇室频频通婚,地位已尊崇无比。

容若的父亲明珠,是金台什儿子尼雅哈的次子,娶了阿济格的女儿觉罗氏为妻。阿济格,正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也是多尔衮的哥哥。如此算来,觉罗氏和顺治一样都是努尔哈赤的孙辈,他们生下的孩子——容若和康熙,从血缘上来看,是一对表兄弟。

可见到了容若出生时,祖辈的血海深仇早已深埋,可敏感如他,并没有遗忘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残酷历史。他出巡关外时,曾特意赴祖先的经营地凭吊,在那里写下了一首感叹兴亡的《满庭芳》,下阕是这样写的:

须知古今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词中提到的混同江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叶赫部的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却在兼并的厮杀中险遭灭族。那滚滚流动的江水之中,曾混合了多少祖先流下的血泪。

纳兰,这个尊贵的姓氏,予以容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光,还有不能触碰的隐恨。祖先的遭遇提醒着他,兴亡成败,无非是一翻一覆之间的事,他们这一族的命运,始终仰仗于更为强大的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家族的确强大,这种强大不仅表现在武力上,更表现在智力上。古代的汉人一贯轻视少数民族,将他们视为未开化的“蛮族”,而汉人自身则以文化人自居。漫长的历史证明,每次只要“蛮族”们一入侵,汉文化就会遭受一次惨无人道的蹂躏。

汉人们一定还记得,当金人的铁蹄踏进大宋都城汴京时,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化为修罗场,金人们戏称这次征伐为“北狩”,而他们狩猎的对象,就是大宋的皇族和子民。在烧杀掳掠之后,他们还将宋室美丽的后妃们带回金国享用。

南宋末年蒙古人的入侵更是险些对汉文化造成灭顶之灾。元朝一度废除了科举,后来虽然恢复了却也形同虚设,九十多年间只举行了十六次科举,将蒙语定为官方语言,汉人几乎得不到仕进的机会。元朝的统治者从骨子里并不接受汉文化,他们只是把中国看成自己的附属国,后来一看风声不对就赶紧撤回到漠北的老巢。

满人不一样,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融合。从他们的兼并史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土默特占领那拉族,还是努尔哈赤灭叶赫部,都是从征服开始,以融合结束,或者说征服只是手段,融合才是目的。他们早就意识到,战争只能取得一时之胜,要想巩固统治,还是得靠融合。

所以自清人入关以来,尽管也有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血腥暴行,但很快就向怀柔、融合的路线转化了。对于汉文化,多数满人怀有真正的亲近之心,他们尊崇儒家文化,喜爱汉人的诗书。相传努尔哈赤最爱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他把这部小说当成了兵法圣书,不仅自己读,还推荐给子孙们读。从康熙到乾隆,都对汉文化倾慕不已。清朝的皇帝一个个饱读诗书,多才多艺,从对汉文化的精通程度来看,他们堪与宋朝的皇帝媲美。

从白山黑水到入主中原,满人也实现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到容若诞生时,满人的汉化程度已经极深,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略窥一斑。

早期的满族人给孩子取名,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原生态”和随意性,他们喜欢用动物、数字、排行等来称呼孩子。如“努尔哈赤”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野猪皮”,可能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像野猪皮一样坚韧。多尔衮的意思是“獾”,名将楞格里名字的意思是“硕鼠”。他们还喜欢直接用数字来取名,如著名的美人乌云珠,满语含义其实是“九十”。幸好这些名字都是音译,若直接意译过来,估计会引得汉人们好一顿嗤笑,让英雄、美人们为之蒙羞。

明珠父子,取名就是汉化的典型。当长子降生后,初为人父的明珠欣喜若狂,想为孩子取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他翻遍了典籍,终于选定了“成德”这两个字,语出《易经》。

纳兰成德。这才是本书主人公的大名。

当他还在牙牙学语时,父亲明珠就开始给他讲解名字背后的含义:“你的名字是成德,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品德修养为目的的,具体表现在每天的行为举止上。

小小年纪的他,对这句话还似懂非懂,不大明白父亲所说的含义,但他很早就读懂了父亲对他的期待,他知道,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君子。

也许名字是人的一生最初的谶语,里面隐含着一个人最终的命运。父亲明珠,如他的名字所形容的那样,终于成为康熙一朝最闪耀的明珠。儿子成德,也如他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成了一名笃诚君子。“谦谦君子,其温如玉”,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八个字。

在他二十岁那年,也就是康熙十四年(1675),皇子保成被立为太子,为避太子的名讳,成德改名为性德。“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只用了一年就改回来了,因为太子很快改名为胤礽,也就不需要再避讳了。

容若,其实是他成年后为自己取的字。这又是汉人的风俗了。他倾慕的那些汉人,除了姓名之外,还会给自己取字,比如李白字太白,王维字摩诘,苏轼字子瞻等。身为一名汉文化的仰慕者,当他给自己取字时,选用了“容若”二字。

他的灵感,可能来自《楚辞》,在湘江沅水之畔,生长着一种叫作“杜若”的植物,香气浓郁,屈原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山中人兮芳杜若”。出生于北方的纳兰,一直神往南方,也许是他喜爱这种素未谋面的馥郁芳草,才以它为自己命名。

在给朋友们的信里,他常常效法汉人的称谓,称自己为“容若”,有时还以“成”为姓,署名“成容若”。他可能是第一个给自己取汉名的满洲贵族了。后来这一风气被人争相模仿,同样是满族的女词人西林春,也给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字,叫“顾太清”。

“男中成容若,女中顾太清”,正是有清一代最有名的两位男女词人。有趣的是,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满族人。

后世的读者则习惯称成德为“纳兰容若”,当容若之名,冠以纳兰之姓,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名字就诞生了。纳兰和容若的组合是如此神奇,一加一的效果远远大于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项,或者是以“那拉”来代替“纳兰”,以“成德”来代替“容若”,都会让这个名字的动人程度大打折扣。

尽管容若在世时,从未在书信中称自己为“纳兰容若”,但实在不必再去纠正那些称呼他为“纳兰容若”的人,更不必耻笑他们。他们只是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这个名字营造的美感之中。

而美,是容若和他的追随者所共同信奉的宗教。

父与子:入世与出世

关于容若的父母,在众多关于他的传记里,大多都是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仿佛从一出生,他就走上了一条和父母截然不同的路。

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父母往往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哪怕是最叛逆的孩子,他们最初对父母也是亦步亦趋的。

就容若的成长来说,绝对不能低估父母对他的影响。当人们将他看成一个乌衣门第的叛逆者时,常常忽略了门第和家庭在他身上打下的深深烙印。

容若出生时,明珠还只有二十岁,仅仅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大内侍卫。明珠的仕途生涯,是从有了这个孩子之后才迅速腾飞的。男人总是在做了父亲之后才骤然成熟起来,也许是儿子的降生激发了明珠奋斗的欲望,他想保护这个看上去有些娇弱的孩子,给他铺一条更好走的路。

作为纳兰家的次子,明珠没有继承爵位的权利,他只能靠自己去打拼。混迹官场,若想往上爬的话,要么有过人的背景,要么有过人的本事。明珠依靠的显然是后者,他是一名精明的政客,有一双像鹰一样敏锐的双眼,善于揣摩人心,这让他在每次纷争中都能站对队伍。

来看看他的升迁轨迹:

康熙初年,由侍卫升内务府郎中;

康熙三年(1664),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

康熙五年(1666),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

康熙七年(1668),奉命调查淮扬水患,提出修复凿口并引流的建议,升任为刑部尚书;

康熙九年(1670),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经筵讲官;

康熙十一年(1672),迁兵部尚书;

康熙十四年(1675),调任吏部尚书;

康熙十六年(1677),升任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

……

清朝沿袭明朝官制,不设宰相,在雍正设军机处之前,实际掌权的就是大学士,民间习惯把大学士称为宰相。明珠入内阁达十三年之久,可谓权倾朝野,被所有人尊称为“明相”。

作为康熙朝最重要的臣子,明珠之所以得到如此重用,不仅是因为他精明能干,更是因为他对康熙的支持。他本来是由索额图引荐入官场的,索额图仗着侄女赫舍里是皇后,日益骄横,康熙看出明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以大力提拔他,用来牵制索额图。

明珠果然不负厚望,一举扳倒了索额图。后来在撤三藩、收台湾、战沙俄的大事中,明珠总是坚定地支持康熙的决策,这更加推进了他的飞黄腾达。这对君臣的想法总是如此一致,以至于不能简单地用善于揣摩皇上心意来概括。康熙和明珠,可能本质上都是最剽悍的旗人,骨子里流淌着强悍的血液,这样的人,容不得他人在卧榻之旁酣睡,自然要扫除一切阻挡旗人兴盛的力量。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并不奇怪。

身为一代权相,明珠当然也有结党营私的一面,可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康熙朝做出的贡献。就像身为一个父亲,明珠也有他专制霸道的一面,可这并不能抹杀他对儿子的保护和关爱。

从小小的低等侍卫到武英殿大学士,外人只看得到表面上的光鲜,至于光鲜之下的辛酸,只有明珠自己知道。他是个吃过苦的人,唯一欣慰的是,如今已苦尽甘来,他吃过的苦头,不必让儿子再尝一遍。

容若的母亲觉罗氏,几乎找不到她的资料,唯一一条关于她的记载来自《啸亭杂录》,记载了一个近乎血腥的故事:

觉罗氏生性好妒,平常不允许明珠和府中的丫鬟们交谈。一天,明珠无意中说起,府中某位丫鬟的眼睛生得很俊。第二天早晨,觉罗氏打发使女将一个盒子交给明珠,他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的是一对血淋淋的眼珠,而这对眼珠,正是他夸过的那个丫鬟的。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觉罗氏的手段未免太残忍了。只因为丈夫无心的一句夸奖,就将丫鬟的眼珠挖了出来,实在太耸人听闻了。

不过,透过耸人听闻的表象,能够察觉到,她一定深爱着她的夫君,这份爱已经深到了绝不容许他人染指的地步。

爱新觉罗一脉,历来盛产多情种。努尔哈赤虽然和叶赫部不共戴天,却对妻子孟古格格情深义重。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后,由于伤心过度,很快就追随她而去了。顺治皇帝更是堪称清朝第一情种,民间传说他在深爱的董鄂妃去世后,抛下江山去五台山出家,即便传说是假的,那份深情却毋庸置疑。

和妻子的咄咄逼人相比,明珠显得要温柔得多。见过明珠的人,都惊异于他的外表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个铁腕人物,“柔颜甘语”是人们对他的一致印象。可以说,容若继承了父亲的温柔和母亲的深情,只不过,他的温柔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不是流于表面;他的深情伤害的只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每对父母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孩子,明珠和觉罗氏也不例外。容若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说他是衔着金匙出生的都不过分,他一出世,享受到的就是最好的一切:锦衣玉食的家境,成群的奴婢,良好的教育,最丰盛的爱,以及最优越的物质条件。

我固执地相信,容若一定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一个人爱的能力是从童年时开始建立的,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长大后内心一直有个黑洞,对于爱只知道一味地吞噬,不知道如何付出。从容若成年后的表现来看,他的童年显然没有缺过爱,关于如何爱人这门艺术,他比谁都懂得,对于他爱着的那些人,他总是无条件地信任,全身心地付出。这种信任感,一定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确立的。

一直被世界温柔善待的人,更容易温柔地对待他人。

明珠与觉罗氏,联手为他们的孩子搭建了一间爱的温室。我们的纳兰公子,当他来到这个世界时,闻到的都是脂香粉气,听到的都是温言软语,见到的都是翠鬓云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接触到的事物都是那么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温暖。

在温室中长大的容若,不知道世间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也不知道一个人居然可以满口谎言。

如果灵魂有颜色的话,容若的灵魂一定是纯白色的,纯粹得一尘不染。而身为他的父母,明珠夫妻的灵魂则染上了不同的杂质。从他们的性格来看,明珠的灵魂是蓝色的,圆滑、聪明而富有交际手腕;觉罗氏的灵魂则是红色的,敢爱、敢恨,略带强势。拥有蓝色灵魂的父亲和拥有红色灵魂的母亲,居然生出一个纯白色灵魂的儿子来,造物主可能出现了某种偏差,以至于造成了这种变异。

变异的原因之一,也许是明珠对儿子保护得过度了。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气,遭遇过多少白眼和冷脸。幸运的是,作为他的儿子,不必再吃苦,也不必看他人脸色,更不必去钩心斗角,步步为营。

容若生来就拥有常人艳羡的一切,可以施施然做他的贵公子,多少人奋斗一辈子,也达不到他的起点。朋友们无不折服于他的高洁出尘,说他虽然生长在豪门贵族,却低调朴素,向往的是隐逸山林。对比起来,他的父亲明珠,则是利欲熏心,极尽钻营。

他们总是假装看不到,明珠在容若的成长中起了多么不可或缺的作用:

没有明珠在官场上的钻营和升迁,容若就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

正是因为明珠的极端功利,容若才能毫不功利地追求他的文学梦想;

有了明珠的入世,容若才有出世的基础。

热爱容若的人,形容他就像一个孩子,可他之所以能够做一个孩子,是因为有人替他承担了来自成人世界的风险和压力。

明珠最初在容若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也许只是一个对孩子过度宠溺的父亲,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无意中,他居然守护了一颗难得的赤子之心。

这颗心至死也未受到污染。

早慧:短衣射虎,倚马挥毫

容若出身于满洲正黄旗,是一名典型的八旗子弟。如今说到八旗子弟,总是给人以闲散、懒惰的感觉,可满人在入关之初,对贵族子弟的要求极严,八旗子弟往往意味着能文能武、刚健阳光。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们满五岁后,就必须入上书房读书,五鼓打更,皇子们就得入上书房,不得延误,每日都得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写字、熟背诗文,艰苦的学习一直延续到未时(下午三点)。八岁登基的康熙,从五岁开始就好学不倦,除日常功课外,每晚还要秉烛读书,直至深夜,如此用功,是以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

满人和蒙古人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是在马上得到天下的。除了读书外,贵族子弟们还有一项特殊的功课,那就是骑射。以皇子为例,他们在未时后,还得由侍卫教习武事,锻炼身体,直至薄暮方散,这样做是为了保持满族勇猛精进的尚武风格。康熙小时候曾跟随一个叫默尔根的侍卫学习骑马射箭,默尔根对他要求很严格,只要姿势、方法上有一点差错,就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康熙晚年回忆起来,仍对默尔根感念不已。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皇帝都率先垂范,臣子们自然步步紧随。清朝早期的满族大臣们大多才兼文武,容若的父亲明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珠曾任大内侍卫,后来也担任过兵部尚书,以善于练兵闻名。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明珠提前颁布教条训练士兵,等到检阅之日,康熙见队伍整齐庄严,不禁大赞明珠有练兵之能。此外,明珠精通汉、满语言文字,口才很好,史书称他“辩若悬河”。

明珠对于长子容若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丝毫不敢放松对他的教育。容若小名冬郎,巧的是,唐朝的诗人韩偓小名也叫作冬郎。韩偓和李商隐,被词学大师顾随称为唐朝的两大唯美诗人。不知道明珠为儿子取这个小名时,只是因为他是在冬天降生的,还是有意想让他成为像韩偓那样的才子。

两个冬郎之间相似的地方不少,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以早慧闻名。韩偓幼有诗名,在一次送别的宴席上,十岁的他即席赋诗,一挥而就,文笔老练得将在座的大人都比了下去。同座的李商隐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夸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话后来成了用于夸奖后辈们青出于蓝的经典名言,由此还有了一个专门的成语,叫作“雏凤声清”。

纳兰冬郎和韩冬郎一样,也是自幼聪慧机敏,而且文武双全。满人的子弟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汉人的孩子还在学走路时,他们已经一翻身上了马背。他们在马上纵横驰骋,自在得就像我们在平地上闲庭信步。努尔哈赤打江山时,将骑射当成“务国之本”。所谓“骑射”,不是指骑在马上射箭,而是指骑马和射箭,也就是我们汉人所说的“弓马”。

容若和其他满族孩子一样,还在蹒跚学步时就已经学骑马了,可能是他生下来就有些不足,看上去有些孱弱,因此明珠越发重视他的骑猎。

容若没有让父亲失望,他也许不是马场上最健壮的那个孩子,却是最勤奋的那个孩子。幼时的容若处处以父亲为榜样,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他读书、骑射都很认真。很少有人注意到容若性格的这一面,他其实是一个做事相当认真的人,而这一点,在他少年时就已经有所表现。

聪敏加上勤奋,让容若成了京城里著名的神童,他几岁时就以善骑射闻名,箭术尤其高超。和他一起长大的朋友韩菼形容说,容若骑在马上挽弓射箭,往往弓作霹雳之声,箭能正中靶心。等他担任康熙的近身侍卫时,更是时时练习,箭术精湛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看来,容若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文弱,至少年少的时候,他还是一名能够骑马驰骋、短衣射虎的少年。

容若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可在他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只有两首作品和骑猎有关:一首是他在塞外所写的“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另一首则是他在京城秋郊射猎时所作的《风流子》,词中写“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在他看来,倚马挥毫的快乐并不逊于短衣射虎,关于射猎的场面一闪而过,与之相比,他好像更加享受射猎之后的饮酒吟诗。

这正是他与生俱来的天性。记得看过梁宁的一篇文章,她提到,上天在造人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叫作“瘾”的嗜好,你唯有在满足这种嗜好时,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这种瘾,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抗拒最最真实的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艺术家都是“瘾君子”,对艺术追求越深入的人,上瘾的程度就越深。

容若的瘾,显然不在骑猎上,也不在功名上,而在于诗词文学之中。他可以练就百发百中的箭术,可以将侍卫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可这些都无法带给他真正的快乐。那种迷醉的,令人无法抵挡的快乐只存在于文字之中。

最初,是父亲引领他接触文学的。明珠精通汉学,喜欢和汉族文人交往,家里长期供养着一批江南文士。明珠又酷爱风雅,藏书极丰,史载他好书画,所居之处,书籍无不罗列整齐,包装精美,满室满架,曾建有“穴砚斋”“自怡园”等藏书楼,人们把他的书房比为“邺架”。邺架是形容他人藏书众多的美称,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容若从小最常流连的一个地方,就是父亲的书房。如果没有其他杂事的话,他可以待在那里一整天都不出门。按出身来说,他是一名血统纯正的满人,奇怪的是,他对汉字没有任何隔膜之感。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花间集》时,那种如饮醇醪、如沐春风的微醺感。“世间居然有如此精美的文字!”私心里,他认为汉语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这点他不敢和任何人说,连想一想都有种轻微的负罪感,可他实在无法抗拒这种沉醉其中的诱惑。

从生物学上来说,他是个货真价实的满族人。可从文化上来说,他已经偏离了祖先们尚武的传统,偏离了白山黑水的血脉。

有时候我会想,也许容若前世就是个汉族人吧,不然为什么,他读起汉人写的书来,就像和故友相会,有种天生的亲近。古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在读书方面,容若展露了比骑猎更高的天分,才读了一两遍的书,就能够流利地背诵,写起文章来更是立笔即就,才思胜过饱学宿儒。

和韩冬郎一样,纳兰家的这位冬郎也是十岁时就才名远扬。他留存下来的第一首诗,就写于十岁。

那是康熙三年(1664),这一年的元宵节,出现了难得的月食,天上本应挂着一轮满月,却变成了蛾眉弯月。

当同龄的孩子还跟在大人后面懵懂地叫喊“天狗吃月亮啦!”时,我们十岁的纳兰公子抬头望着天上的异象,写就了一首七绝:

夹道香尘拥狭斜,金波无影暗千家。

姮娥应是羞分镜,故倩轻云掩素华。

——《上元月蚀》

诗写得中规中矩,末两句比前两句相对出彩。这个元宵之夜为何没有迎来满月的清辉呢?他想象着可能是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害羞了,不肯移开镜子露出容颜,还特意撕下一片轻薄的云彩,用来遮掩她的绝代风华。

不管是声律的运用、词汇的选择,还是比喻的设计,都显示出小冬郎作诗的老道。他已经深谙诗歌这门艺术的技巧,才十岁就能够出口成吟了。

同样写于这个月夜的还有一首词,题为《一斛珠·元夜月蚀》:

星毬映彻,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特放些时缺。

在古时,人们对月蚀这种天文现象还不太了解,误以为是天狗贪吃月亮所致。听闻天狗最怕锣鼓、爆竹声,是以每逢月蚀,人们就会敲锣打鼓,驱赶天狗。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描写的正是这样的场景,天狗被赶走了,铜锣声也停了,人们跟着节拍踏起歌来,天上的月亮也渐渐恢复了元宵该有的皎洁。

最妙的还是末句的想象,对于这夜的月蚀,容若给出了一个绝妙的解释,他认为一定是上天风流绝顶,只为了看一眼月儿那弯弯的蛾眉,就特意制造出这一幕来。

可能是词风过于成熟,导致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容若十岁时所作,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辨别出,“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和“姮娥应是羞分镜”用的是同一个比喻。同一个题材,同样的比喻,这首词显然比那首诗写得要生动得多。从这首小词里,已经略微可以窥到纳兰独有的词风,“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特放些时缺”,这样的奇思妙想,这样的旖旎文笔,是独属于他的。

可当时流传甚广的,偏偏是那首诗。古人认为“词为艳科”,相当于靡靡之音。十岁的容若,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填词,“天公毕竟风流绝”这样的词句,他也不敢让父亲看到。

当容若的诗名飘满了京城时,明珠深深地为有这样一个早慧的儿子而骄傲。他更加放任儿子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却不知道,儿子对那些弦吹之音、侧艳之词的喜好,已经远远超过了被他尊为圣贤书的儒家经典。

李煜·晏几道·纳兰容若

在清代,容若一直被看成天才词人。事实上,再天才横溢的词人,也是建立在对前人的模仿和超越之上的,先是模仿,再是超越。

诗人常被看成大众的偶像,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学偶像。李白的偶像是谢脁,也就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那个小谢,狂傲、不可一世的李白,对谢脁却甚为服膺,王士祯说他“一生低首谢宣城”;苏轼的偶像是陶渊明,他不止一次提到,“渊明是吾师”,还认为他前生可能就是陶渊明,他在东坡开荒躬耕,饮酒自适,可能就是受了陶渊明的影响;白居易有点奇怪,他的偶像是一个比他年轻得多的后辈,也就是以《无题》诗闻名的李商隐,白居易晚年对李商隐的诗爱不释手,甚至还说:“我死之后,转世投胎一定要做李商隐的儿子。”后来李商隐生了个儿子,果然毫不客气地取名为“白老”。

清代正逢词学复兴,每个词派都有他们追随的词人。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推崇姜夔、张炎,以张炎的“清空”为最高追求,可以称为清空派;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推崇辛弃疾,喜欢稼轩的雄浑豪放,可以称为粗豪派;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则推崇晚唐的温庭筠和北宋的周邦彦,主张词要有所寄托,也可以称为兴寄派。

容若不属于这其中的任何一派,虽然他和朱彝尊、陈维崧的交情都不错。在众多词派之外,他自成一派,如果一定要按个名目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深情派。

深情派开宗立派的人物,当属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这一派开宗立派的人物,李煜的人生堪称悲惨,他一生都摆脱不了“亡国之君”的耻辱。作为帝王,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词人,他则是领袖群雄的人物。

他的词,有如贫家美女,粗服乱头,却不掩国色。他的悲剧在于,本应是个风流才子,却错生在了帝王之家。他生来是一个情种,对大小周后前后两任妻子都备极殷勤。大周后爱焚香,他就为她特别配置了司香宫女,焚香器具均以金银铸造、玉石精雕而成,名目有数十种之多。小周后痴迷绿色,他就特意让宫女们用露水染绢为衣,美其名曰“天水碧”。他做不了合格的帝王,却做得了最可心的情郎。

他对他的臣子、百姓都一片真情,宋太祖的军队打到了南唐宫外,他还在那里“垂泪对宫娥”,忧心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生死,还有这些卑微女子的命运。

人们都说他宅心仁厚,所以在他被宋太宗用牵机酒毒死之后,南唐的百姓无不偷偷痛哭设奠。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是做不了帝王的,因为他的多情和软弱,注定要亡国;也因为他的多情和软弱,他得以名留词史。

那些以血泪书就的词句,仿佛融入了全人类共同的悲哀,曾经打动了多少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容若第一次看到这些词句时,瞬间就被击中了。词中的感受,他也有过,只是还不知道如何书写,突然有一个人将那些怅惘的愁绪、那种真挚的哀伤形容得如此贴切,不能不令他生出隔代知己的感觉来。

在此之前,他曾惊艳于《花间词》的绮丽秾艳,也喜欢过北宋秦观等人的小令,可这些和李煜的词一比,都显得黯然失色。在他看来,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实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那时的他,还未经人世沧桑,喜欢的是李煜笔下那种烟水迷离的情致;着迷的是“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之类的清词丽句。李煜词中那不堪回首的故国江南,成了他最向往的地方。说来也怪,尽管容若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的词里,却总带着些江南水国的氤氲水气,江南的小桥流水、桃花柳丝都是他再三吟咏的事物。

比如这首《采桑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边塞的胡笳声惊醒了少年的梦,在梦里,他仿佛还在家中煮茶品茗。碧纱窗下,那个多愁善感的少年,哪里像是置身于北地京城,分明就是一个从二十四桥下穿越过来的翩翩公子,身上还带着些江南烟雨的气息。

如果要粉丝们为容若画像,十有八九会将他画成江南书生的模样,青衫翩翩,眉目含愁,俨然一个浊世佳公子。

作为李煜的隔代传人,容若继承的当然不仅仅是字里行间的江南风味,更是那不加拘束的情感表达方式。读了李煜的词,他才发现,原来词可以这样直抒胸臆,不必堆砌典故,更不用精雕细琢,任由感情的潮水自然流走就好。

容若似李煜,早已有人指出。梁启超评价他时,就说过:“容若小词,直追后主。”容若的朋友陈维崧也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稚圭更是直接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把他当成了李煜的转世。

其实李煜虽然是容若追慕的偶像,可说到相似的程度,他更像宋代的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又一个深情派的扛鼎人物,和容若的相似程度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论家世,他们都是宰辅之子,晏几道的父亲是北宋名相晏殊,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最为闻名,两人并称为“二晏”。晏殊是很重享受的,托赖父亲的庇护,晏几道少年时和容若一样,过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何等风流旖旎。只是后来他家道中落了,这点没有容若那么幸运。

论性情,小晏为人,堪称“痴绝”。关于他的“痴”,黄庭坚曾在为《小山词》写的序言中列举出晏几道的“生平四大痴绝处”——“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如此看来,所谓的“痴绝”,既是痴情,也是痴狂,即《红楼梦》中形容宝玉所说的,“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纳兰容若,在朋友们心中也是这样的一个痴人,只是他虽痴情,却并不滥情。他和小晏的相似,正是表现在一往情深上。

小晏年少时,曾和朋友府上的几个歌女交好,之后风流云散,一生仍追念不已,“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最初印象,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上。哪怕多情总被无情恼,哪怕总是被辜负,他依然不改初衷。

从李煜、小晏到容若,一脉相承的,不仅是词风,更是深情。他们当然各不相同,唯独那份纯真和痴情是相似的。而这个世界,往往容不下太过纯真和痴情的人,不管你是帝王还是公子。

对于过去的追忆是李煜、小晏、容若三个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是那种活在回忆中的人,也是从古至今最爱做梦的三个人。翻阅他们的词集,你会发现他们对梦境的沉迷远远超过现实。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是李煜的梦。在梦里,他又回到了明月照耀下的故国,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江南,有他再也无法相见的子民。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是小晏的梦。在梦里,他又见到了在酒筵前吹奏玉箫的情人,她还是那样娇媚,看向他的眼睛还是那样脉脉含情。

第一次读这些词时,容若还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如此留恋梦乡?直到多年以后,在不断地失去之后,他才蓦然醒悟,当一个人无法再拥有的时候,只有在梦境中才能重温昔日的美好。那时的他,苦恼的是在梦里也见不到他想见的人,“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可当时,他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如同所有初识人事的少年一样,他对未来满怀着好奇,满怀着憧憬,想结识一切值得结识的人,想尝遍一切未曾尝过的滋味,比如,爱情的滋味。

我们的公子,就要去历他的情劫了。

同类推荐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她们:终将与你在岁月里相见

    她们:终将与你在岁月里相见

    关于10多位中外知名文艺界女性的合传,有女演员、女作家,比如香奈儿、赫本、海伦凯勒、简奥斯丁、伍尔夫、三毛、张爱玲等。茫茫尘世里,她们为着心中的梦想勇敢前行,或温柔、或狠戾,或从容,或勇敢……她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命运,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心中的梦想,勇敢地去追求。她们,是这世界里不折不扣的女王。本书精选这些女性的成长故事、人生路径,她们并非高不可攀,她们其实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从中读者可以看见自己的成长。
  •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

    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

    本书的主角是段祺瑞,但他并非一个孤零零的人。写段祺瑞不能不写孙中山,不能不写袁世凯,不能不写冯国璋、黎元洪、徐世昌、张作霖、曹锟、吴佩孚,不能不写北洋军阀政府。这些都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能绕过历史。因此,作为本书序幕的题引当然应当从历史开局——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时空;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物和事件。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古代情缘

    穿越之古代情缘

    彬儿是一个刚刚失业的女子,一场车祸把她带到古代。在这里她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奇遇也结识了她冷漠无情指腹为婚的楚健君:英俊潇洒的王爷杨晨:神医李希,还有……她究竟会选择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明阳集

    王明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三剑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F少年盛世

    TF少年盛世

    我本是女娲娘娘身边最后一诛幸存的"四叶草",我因受天上"三位天使"两千年来细心的照料,幸而转化成人,取名戚百草。本来已经动心的他,却在野营的途中看着她在他眼前坠落悬崖,当她再次回到他的身边的时候,她已经完完全全的忘记了他,他痛苦并难过着,他该如何去追回她呢。"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看由四叶草仙子转化而成的人类戚百草是如何进行一场爱恋的吧。羽毛家庭群号码:493983351欢迎大家加入讨论哦。
  • 先婚后爱之独宠世子妃

    先婚后爱之独宠世子妃

    十八岁在21世纪是早恋的年纪,在古代却已经是大龄剩女了。叶冬阳只是个小老百姓却忽然有一天被皇上赐婚给了安阳王府的世子爷。原以为这是场彼此将就的婚姻,却不想双方都动了真心。“祖母想抱重孙!”“王府需要小世子!”“……”明明说好各过各的,他却不答应了。叶冬阳无奈,他不守承诺在先,那她也没必要恪守约定了。什么公主、乔家小姐、尚书府小姐……有她在一日任何人都别想觊觎她的夫君!公主声泪俱下地说:“我喜欢言哥哥,哪怕做妾我也愿意!”叶冬阳脸色硬如铁,摇头,语气坚决道:“我不愿意,有我在一日,世子爷的后院只能有我一人!”公主哭得昏天黑地跑去告御状,皇上一边听着公主控诉叶冬阳的种种不是,一边提笔写了道圣旨让人送去了安阳王府。圣旨云:“安阳王府世子妃叶冬阳端庄贤淑,蕙质兰心,世子当一心一意待之!”世子爷看着圣旨失笑不已,看到叶冬阳进来,忙收敛了一脸的笑意,语气悲伤地叹息:“圣旨压身,看来这辈子是没机会三妻四妾了!”叶冬阳笑笑道:“你若想,我去请皇上收回成命?”世子爷忙道:“别,圣旨岂能朝令夕改,皇上政务繁忙,咱们还是别去烦他了。”(一对一,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元斩

    元斩

    一切开始于结束之后,生与死重叠,终点与起点重叠.一切终归湮灭,如镜像倒影.当神已无能为力,那便是魔渡众生!
  • 愿一路良辰相伴

    愿一路良辰相伴

    一个热搜,她被推至风口浪尖。一场阴谋,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处心积虑的算计背后,那个人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心尖上的人,对她一次次的试探,她又该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青春?